首页>读后感>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通用7篇)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通用7篇)

作者:碧墨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 航天飞机教学反思(通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篇一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从内容看,这也是一篇科学童话,按照单元主题教学的要求,应该继续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延续《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目标。这篇科学童话,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

课文语言生动,叙述灵活,在将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既渗透了科学知识,又提供了语言学习的范例。并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更扩大了他们的阅读视野,特别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我们三年级组的教研主题是“通过组块教学,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在这一节课的实践中,感觉有两点做得比较满意:

这篇课文中,有较多的篇幅是通过智慧老人之口介绍航天飞机的一些知识和基本特点。了解这些知识和特点是语文课的一项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如果把了解知识作为语文的全部,就很容易使语文课堂变味。所以,我们把握好“了解”这一目标的尺度。恰当地进行了解目标的达成操作。以读为主,通过读体现航天飞机的特点,通过读展现飞机情绪的变化,还是通过读,体会说明方法的运用。

课文是通过普通飞机和智慧老人的对话来展开的。将这些知识自然又充满童趣地渗透其间。最突出的一个线索就是将普通飞机的情感融会其中,由开始时候的“觉得很得意”到“产生了好奇和疑问”,再到聆听了智慧老人的介绍后“不自在”,直至最后在智慧老人的开导下心服口服,正确认识自己。如果说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是课文的重点所在,那么,感受普通飞机的情感所经历的变化是这篇课文的一条外在的线索。一条贯穿阅读课的“线”。抓好这条情感线索,也是语文课进行人文教育的很好机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本领,认识“别人比我强”,认识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忠告,从而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正确对待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1)如果仔细研读课文就会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值得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比如,在介绍航天飞机特点的时候,分别用的是什么方法?(举数字、对比、……,让学生在了解航天飞机知识的同时学会写作的方法,另外,对于本册课文来说,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结合课文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它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能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第一句话具有总起的作用,而在写作的时候,这样的方法往往就是叙述中非常常用的方法。因此也可以把它作为语言训练的点。

(2)变换人称,介绍航天飞机。把他的一些知识和特点介绍给大家。同时也是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但是,本课还是留下很多遗憾,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明方法的运用还需要更扎实些。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提到了说明方法,但还嫌浅了,如果在学生说话练习之前,再次提示学生:“我们可以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在评价学生的说话时,也能从说明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对说明方法的印象会更深。

2、迁移运用这一环节要求太简单,过早地出示辅助句型,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3、板书、表格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板书应该起到指导学生说话的作用,但因为位置安排的考虑不够周全,容易误导学生。

4、本文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渴望,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但教学中侧重于体会“各有所长”的道理,没有很好地让学生体会爱科学这一价值观。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篇二

光看课题,内容讲述的是科学方面的知识,我想学生未必个个喜欢学,但教学时我感觉学生的兴趣还是很浓的。因为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在字里行间都体现了人性化,教学中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是他们喜欢学的主要原因。

最后再次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普通飞机,听了后会怎么想呢?从而感受“不自在”,体会普通飞机此时的内疚、难为情。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感觉到智慧老人善解人意,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普通飞机受到教育,普通飞机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作用,既不应妄自尊大,也不应妄自菲薄。这些都是学生在体会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中自然领悟的。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篇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航天飞机之前,我认真阅读了课文、教学参考、课堂教学新方案,并从网上收集了有关资料,由于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加上精心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生本节课时积极性很高,收效很大。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备课的重要性。

我第一次读完课文之后,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文章具有极浓的趣味性,普通飞机的自述、智慧老人的介绍,为大家说明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特别的本领,语言形象生动,极富情趣。全文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普通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觉得很得意;第二部分是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介绍航天飞机外形大、速度快的特点和在人类航天事业中的神奇作用,引入智慧老人更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普通飞机在智慧老人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谁也替代不了谁。

从整体上看,文章通过普通飞机的讲述认识了庞然大物——航天飞机,通过智慧老人之口介绍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的不同之处,侧面描述了航天飞机的神奇本领。文章生动的语言,灵活的叙述,更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我认为可以抓住三点来进行引导:一点是外形大。(庞然大物、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二是飞得快和高。(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几十万米高。速度是普通飞机的三十多倍。)三是本领大。(绕着地球转,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课文是通过普通飞机和智慧老人的对话来展开的,并将普通飞机的情感融会其中,由开始时候的“觉得很得意”到“产生了好奇和疑问”,再到聆听了智慧老人的介绍后“不自在”,直至最后在智慧老人的开导下心服口服,正确认识自己。抓住了这条线,以此来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最后,我对本课的语言训练点进行了研究。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练习:

1、对于本册课文来说,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结合课文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它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能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2、小练笔: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知识,变换人称进行介绍,让大家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

实践再次证明,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备课质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童话《航天飞机》从普通飞机的视角,通过对航天飞机和普通飞机的比较,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成果,激发了少年儿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不能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的道理。

我本节课上的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定位于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学习和解决课后第四题“为航天飞机写自我介绍”这一难点。三年级语文教学要抓住段的教学,为写作打下基础。在研读教材中,我发现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智慧老人的两次说话在写法上很有特色,一个采用了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一个则采用围绕中心句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我抓住此契机,以“巧设练习,读写结合,突破难点“为主题,对第二课时教学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一开课,我由复习旧知引入,巧妙设计了一个口语训练的填空题让同学们运用上节课所学的词语,以填空的形式介绍航天飞机的外形,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这节课“设计名片”这一环节做铺垫,是这一难点有层次,有坡度,学生易掌握。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我运用到了看、听、想、说、写等要素组合方式,使学生走进了文本,了解航天飞机飞得高飞得快、本领大的特点,掌握课文使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中心句的写作方法。这一环节提炼了写法,为后面的设计名片有了写作技巧上的指导。在第三环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互动平台,通过同桌间的小动,设置知识扩张点,让学生在互换角度中用夸一夸的方式去体会普通飞机与航天飞机各有各的作用,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这一做法点明了主题,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让训练结合文本同时又走出文本,使训练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两次说的训练,一次是复习旧知,一次是巩固新知,层层递进,逐步攻克难点,此时,写对于学生来说是呼之欲出。在最后的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航天飞机的名片,学生由说到写,读写结合,很好地完成了写作练习,既深化巩固了本课的知识点,又掌握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技巧,有所得有所获,达到本课预设的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朗读为主线,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引导学生在读中求解,在读中求悟。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是重点段,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画出表示这条路特点的句子,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具体写出了这条路的特点,然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提高自学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其实这是一篇非常好的习作例文。因此我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这种写法的好处,最后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学习这种写法,以“我们的校园真美啊!”为中心句写一段话。写完后让学生当场交流、点评、修改。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得到运用,从而转化成技能。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篇四

《水上飞机》一文主要内容是大海上有一只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于是两者之间展开了对话,从对话中小海鸥知道了这时一架水上飞机,并且知道了水上飞机的本领很大,心里顿觉很佩服。我在教学《水上飞机》的第二课时,在关注表达,造句指导下,我选择了“佩服”造句指导。在进行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体会:

佩服一词在本文中是关键的词语,小海鸥听了海上救护机的话,佩服他的本领。围绕着佩服一词,从佩服的词义,到佩服的用词范围,以及句式的指导,学生从用文中的另外的水上飞机的本领来用佩服说一句话,这样进行了语言的迁移,又降低了教学难度。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说一句话。这样,学有指导,学生明白了造句的方法和思考方式,有利于表达的提高。

本课是有关水上飞机的科普性质的课文,文中的水上飞机的话的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从自读读准字音,引读理解词义,赛读读出感情,总的来说还是效果不错的,但是,我觉得对于水上飞机的话的朗读指导中,没有激发出水上飞机的自豪之情。

在上完这堂课后,我觉得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了解了水上飞机的作用后,我随即让学生来练习说话,这个环节可以放到学生概括了水上飞机的本领之后再进行练习说话。这样,学生既可以将文中的语句来说,也可以用概括的语句来说,更体现了文本的迁移。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篇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教学航天飞机之前,我认真阅读了课文、教学参考、课堂教学新方案,并从网上收集了有关资料,由于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加上精心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学生本节课时积极性很高,收效很大。这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备课的重要性。

我第一次读完课文之后,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文章具有极浓的趣味性,普通飞机的自述、智慧老人的介绍,为大家说明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特别的本领,语言形象生动,极富情趣。全文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写普通飞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觉得很得意;第二部分是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介绍航天飞机外形大、速度快的特点和在人类航天事业中的神奇作用,引入智慧老人更诱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第三部分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普通飞机在智慧老人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和航天飞机各有各的长处,谁也替代不了谁。

从整体上看,文章通过普通飞机的讲述认识了庞然大物——航天飞机,通过智慧老人之口介绍航天飞机与普通飞机的不同之处,侧面描述了航天飞机的神奇本领。文章生动的语言,灵活的叙述,更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我认为可以抓住三点来进行引导:一点是外形大。(庞然大物、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二是飞得快和高。(转眼间便飞得无影无踪、几十万米高。速度是普通飞机的三十多倍。)三是本领大。(绕着地球转,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课文是通过普通飞机和智慧老人的对话来展开的,并将普通飞机的情感融会其中,由开始时候的“觉得很得意”到“产生了好奇和疑问”,再到聆听了智慧老人的介绍后“不自在”,直至最后在智慧老人的开导下心服口服,正确认识自己。抓住了这条线,以此来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最后,我对本课的语言训练点进行了研究。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练习:

1、对于本册课文来说,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可以结合课文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航天飞机的本领可大了!它能绕着地球转圈圈,在太空释放和回收人造卫星。卫星出了毛病,他就能伸出巨大的手臂把卫星捞回机舱,带到地面上来维修。

2、小练笔:根据课文内容,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知识,变换人称进行介绍,让大家了解航天飞机的知识。

实践再次证明,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备课质量。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篇六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普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海鸥和水上飞机当做人来写,通过小海鸥的所见、所闻,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外形、主要种类及各自的用途,激发儿童热爱科学、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饶有趣味,语言生动活泼。学生很喜欢朗读。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和品位,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及作用之大。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两个问题――“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的”“水上飞机有哪些用途”来理解课文。这两个问题并不难,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很容易就会找出来。在学生展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时,我让他们用不同的形式去展示:可以是读文中相关的句子,可以是把课文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用问答的形式和下面的同学产生互动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还可以分别给它们取一个名字(如:水上战斗机,水上运输机,水上灭火机),然后让学生戴着四种不同的水上飞机头饰上台介绍自己。多种理解文本的方法使得学生完全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展示的同学在介绍水上飞机的作用时滔滔不绝,在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这就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水上飞机的样子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如果教学到这里就戛然而止的话,孩子们的思维就只能局限在课文的文字中了。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最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散,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第七自然段的省略号部分,我抓住文本的这一处留白,设计了这样的提问:水上飞机还有哪些兄弟?他们还会有什么本领?刚提问完,学生那一双双闪亮的小眼睛立刻告诉我他们对这些知识非常感兴趣。果然不出所料,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讲出了好些新功能的水上飞机:有的说水上运输机能为在海上航行的轮船输送物资,有的说水上导航机能引导在大海上遇到大风浪的船只躲入最近的安全港湾;有的说水上清洁机能清理海面上的垃圾;有的说水上勘探机能探测、开采海底矿产资源;有的说水上巡逻机能侦察敌情;有的说水上探宝机能寻找海底宝藏……至此,学生思维跳出了课文的束缚,得到了迁移和发散,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现象的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快乐。

为了激发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给孩子一个学习、研究、展现的空间,我布置了课后制作手抄报的环节,让学生回去后通过查找资料,围绕一种水上飞机,剪贴一些这种飞机的图片,写一写这种飞机的资料,设计一份独特、新颖的手抄报。做好之后,我让孩子们先在组内进行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然后选出不同类型的优秀手抄报在课堂上展示,并把特别好的挑选出来粘贴在后面的黑板报上让大家欣赏。这样,学生由课外进入课内,又从课内走向课外,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同时又走出文本,走入生活,进而对文本的解读得到了升华。

上完这堂课,我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这堂课还有些不足之处,上得还是有些薄了。如果在课前我先找一些水上飞机的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课外教学完之后再找一些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一步阅读、理解,那么,学生的认识也会更深刻一些,这篇课文也会上得更加圆满了。

美术纸飞机课后反思篇七

刚刚教完《水上飞机》一课,原以为这类科学小品文学生会感觉无味。但上完以后,却发现孩子们对这类课文很感兴趣,整堂课都充满好奇、探索之情。当然,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两个方面。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透过小海鸥和水上飞机的对话来叙述的。小海鸥的吃惊和对水上飞机的佩服,正是代表了孩子们对水上飞机这一最新科研成果的好奇、向往。在课堂上,我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如“他飞过去想问个究竟。”他会问些什么,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你是谁?你旁边的翅膀是做什么的?你有翅膀怎样不在天上飞而在水上呢?……学生的兴致个性高。

当学生了解到文中水上飞机的种类和特殊本领时,让学生想象你心目中想设计的水上飞机是怎样的,具有哪些本领。学生顿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表达的欲望立刻展现出来,他们个个争着发言,述说自己未来想创造的飞机,讲得头头是道,一个比一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