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汇总7篇)

最新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汇总7篇)

作者:GZ才子 最新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汇总7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一

竹筒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也是中国农民生活中常用的工具。竹筒的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手艺人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许多的注意点才能够制作出来符合要求的产品。在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关于竹筒制作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准备工作

制作竹筒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工具和材料。在开始制作之前需要检查竹子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发现有裂缝或者伤痕需要进行处理。然后我们需要准备好锯子、刨子、钻头、打孔机等工具,以及麻绳、锤子、刻刀等辅助工具。在材料选择上,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用途来选择竹子的粗细和材质,不同用途需要的竹筒长短、粗细等也不同。

第三段:制作流程

制作竹筒的流程大致分为五个步骤:挑选竹材、切割竹子、修整开口、打孔定位、细节处理。首先是挑选竹材,需要找到质地良好、长度宜宽不宜窄的竹子。然后将竹子切割成所需长度,并且削去节点和不平整部分。接下来是修整开口,需要用刻刀将开口边缘剃平,确保竹筒容易装卸物品。打孔定位是第四个步骤,需要使用打孔机在竹筒侧面进行开孔定位,使其容易悬挂或安装。最后,细节处理是竹筒制作的重要一步,需要将竹筒表面进行打磨、刻画纹路等处理。

第四段:经验总结

竹筒制作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工艺活动,需要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处理得尽善尽美。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因为疏忽而造成伤害。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耐心和毅力,并且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尝试新的制作方法和设计理念。

第五段:结语

制作竹筒是一项具有民间艺术特色的手工活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实践竹筒制作,我深刻认识到民间手工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实用性,也更加爱护和珍惜中国传统文化。希望我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大家了解竹筒制作的技巧和方法有所帮助,并且能够引起大家对传统手工艺术的重视和关注。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二

现在多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这样特殊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时候,我们老师都碍于自己的课件做得不好,而出钱请别人为我们制作。其实自己掌握一些要点,再加上自己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我想,做ppt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现在企业、大专院校里搞学术交流、工作汇报等基本上都用幻灯片,即ppt但如果做得不好,可就不好了。

我上学时就毕业答辩时用过ppt,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ppt有多重要,反正把自己的文字内容全复制上去。工作后,经常做ppt,多数是帮领导做,还有自己培训时需要。其中不乏很多失败的教训,感觉ppt还是很重要的。所以,闲暇时总结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抛砖引玉。

忌全文从word中粘贴至powerpoint里面来,然后答辩时照着幻灯片念,让幻灯片成为演讲的全部。这样评委会很烦, 我们念得慢,他们读得比我们念的进度还快些。

最好是提纲式,一个ppt里,把几个主要的问题和问题的主线、关键点放映出来就行。这样可以自由发挥,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也好控制时间。试想,全部照着念,万一时间没把握好,你就不好控制了。提纲式就不一样,可以多讲,也可以少讲。实在是怕一紧张忘记了怎么讲,可以打印一份讲稿放在旁边,讲稿结构与幻灯片一致,这样确保不失就行。

例如之前做培训讲师,ppt中列出主要的流程,但是针对不同的人员,我可以在内容上进行缩减,只是针对涉及他工作的部分详细讲 心得:ppt只是思路的表现,重点在于演讲人自己的表述,而不在ppt中要描述的内容。切忌幻灯片中存在大量的说明文字。

如果对颜色的搭配不内行的话,冷暖、明暗对比度强些就行。忌幻灯片背景色和文字的颜色相近,对比不强。

比较好的用法有:

(1)深色背景搭配浅色字,如深蓝背景配白色、黄色字等;

(2)浅色背景搭配深色字,如浅黄、淡紧背景加黑色字、深红字

(3)ppt中用色时要有针对性,对观众的喜好要把握好。譬如说,自己做报告或者答辩时,如果是评委5个人有4个是老专家,你最好不好太前卫。一般的大众场合,要以大多数人的喜好标准来着色,不要以个人爱好为中心。不要认为很炫,花里胡哨的就是好的选择。

图形和图表直观,如对比两种方案的优劣时,用表格能十分有效地达到目的。

再如方案论证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时,用示意图,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

用图形和图表时,辅以适当的动画,效果会更好。如比较两个方案时,区别在何处,你单击鼠标,出现一个横线或圆,指出不同之处,这样示意明白,形象生动。

凡事适度即可,切忌太多动画,或太多图像,并且颜色搭配不协调,这样会给人感觉很花哨。

如果想在ppt里嵌入动画,也是可以完成的。例如:动画已下载到本地,在powerpoint中选择“插入——对象——由文件创建”然后选择你要添加的动画就可以了。注意:在选择动画形式的素材时,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生动活泼的资料,这样才能够达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动画可以参考这样的形式,例如: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英语演示动画。

系统默认的模板有些比较经典,但大家都用就没有新意。可以从ftp上,互联网上下载其它的模板,保存在powerpoint的安装目录就 还有就是自己利用ppt中的母板功能,设置一个自己喜欢的格式,之后导入的每张ppt就会采用一种样式。比如要在幻灯片上插入一个“金太阳”的logo 。可以在ppt中选择“视图——幻灯片母板”进入母板的编辑状态,在合适的位置嵌入“金太阳”的logo图片就可以了。然后点击保存。这样每张新建的ppt中就会带有这个logo,而免去你每张都要插入的麻烦了。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三

竹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材料,它既有经济价值,也有文化价值。竹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比如:筛子、笛子、籽子等等,而在竹子的各种制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竹筒,笔者在制作竹筒前只知其为“个型玩意”,但是在亲手制作竹筒的过程中和不断地尝试中,逐渐领会到了竹筒制作的乐趣。

第二段:材料的准备

制作竹筒需要的材料包括:竹子、刀、刨、小锤、锯子等等,让我们一一来看:

1.竹子的选择:

竹材的选择至关重要,竹子的新鲜程度、粗细、长度、直径和环节位置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新鲜的竹子才能更好的利用竹材的本质韧性,还需根据所需的尺寸来选择不同的竹材进行制作。

2.工具准备:

刀、刨是制作竹筒的必备工具之一,只有摆脱电动工具的束缚,才能够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另外,小锤和锯子是为了让我们的产品更完美而罕见的工具。

第三段:制作过程

1.加工前的准备:

在加工前,应对竹材进行浸泡,以防竹子开裂。竹材被切成同等长度且必须要清洗干净,使其光滑,有利于切割和加工。选定好所需加工的竹材后,须按照计划尺寸用钢珠或并口锯进行截割,截割后剩余的头部捆绑,少部分竹骨要用钢丝缠绕处理。

2.制作核心部分:

竹筒中间是比较粗的部分,这是裹上竹篾的位置,需要用小锤把它敲打出来,然后用刨子等工具将其加工出外形。

3.裹篾:

有了外形,接下来就是裹上竹篾,利用细长的竹篾,围绕着竹子外围进行裹缠,缠好后在竹筒头和尾处修形。需注意的是,裹篾的力度要掌握好,过紧会影响整体美感,过松会影响竹筒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第四段:制作中的体验和感悟

1.手感体验:

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思考竹筒的美感,还要将精神力量引导到手中的工具上,需要适度的加力、手感、节奏和调试的功夫,从而得出光滑整洁的制品。

2.困难和挑战:

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比如,竹子易开裂或者竹子的直径不够等,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设计方案、技术改良、工具创新来解决,这些挑战的攻克,也让笔者的手工技能得到了增强。

3.工艺流程提升:

在竹筒制作的多次尝试中,笔者逐渐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技巧,如夹板加压技巧、不断调整角度来保持竹筒刨出的同心圆等等,这些方法的总结和积累,让笔者更加高效、灵活地工作。

第五段:结语

从制作竹筒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项手工艺术的魅力所在。手工制作能够带来与众不同的物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有文化和艺术的内涵。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创造出美丽的东西,这种乐趣是不可替代的。制作竹筒的过程让人体验到了手作的乐趣、对材料的敬畏和创造的喜悦,让人更加热爱并珍惜用手创造美好事物的过程。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四

你知道香皂是如何做成的吗?这其中可有大学问,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带着好奇,走进了“香皂工坊”。一走进这个房间,我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臭味,我想象中那股香皂的香气却不见踪影,这里简直可以改成“臭皂工坊”了!我气愤地寻找着臭味的源头。扫视了一圈,我把目光锁定了一包名叫“皂基”的东西身上。我打开包装袋,果真臭气扑鼻,里面全是像方糖一样的透明的立方体小块,而旁边的一包皂基则是白色的。

当我不经意瞟了一眼贴在墙上的《制作过程》时,我对皂基的“看法”立刻发生了180°大转弯。原来,皂基是制作香皂最重要的材料。如果把一块香皂看成一盘香喷喷的炒肉片,那么皂基就是主料“肉”,别的香精、色素都是配料,若“肉”是块腐烂的肉,再好的配料也炒不出好菜。因此,挑选皂基需格外慎重,熔化皂基也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最终,我选定了透明皂基。我从包装袋里取出十块皂基,再把它们放进一个玻璃烧杯里。接着,我把它放进微波炉。转了大约一分钟,我关掉开关,把皂基取出。这时的皂基已经完全变了样,变成了一杯滚烫的液体。快,快,快!我在心里催促着自己,因为用不了多久,皂基又会从上到下慢慢凝成固体。于是,我急忙从众多色素中挑出一瓶紫色的,接着又拿了一瓶薰衣草味香精。我利落地拧开盖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整瓶色素都倒了进去。麻烦随之而来,不管我怎么用力搅拌,甚至险些把搅拌棒弄破,可色素就是无法均匀分布到每个角落。于是,我在倒香精时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倒。“小心使得万年船”,皂液的香味恰到好处,透着浓郁的薰衣草香。最后,我把皂液倒进模具里,只要等它干了,香皂就成形了。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子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奇的植物。人们利用竹子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如篮子、扇子、笛子等等。而竹筒是一种制作更为精细的竹制品,它既美观又实用,广泛用于储存食品和水果。在我制作竹筒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如何制作竹筒,更意识到了顽强的毅力和恒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竹筒制作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选择竹子

如果你想要制作出好的竹筒,首先你需要选择适当的竹子。竹子的品种、直径、长度和厚度是影响竹筒品质的决定因素。在选择竹子的时候,要选择直径相近、壁厚相同的竹子,因为这样可以使制作出的竹筒更加匀称。而竹子应该选择长而细的,因为细的竹子更容易弯曲和加工。选择好竹子后,还需要剖去竹的节段等不良部位。

第二段:制作工具

在制作竹筒时,需要一些特定的工具来辅助工作。首先是刀,刀的品质决定着你制作出的竹筒的质量。其次是锯,锯更适合切割直线。然而,如果要进行复杂的曲线加工,就需要使用力气锯。还需要一个角度量或简易的度盘来测量准确的角度。最后,还需要一些锉刀、砂纸等工具来修整制作出的竹筒。

第三段:加工过程

竹筒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多个步骤。首先,要将竹子切成所需的长度。然后,用锯子将竹子从侧面切开成一块,便于下一步的表面切割和修整。随后,要开始临摹几何图形,如正方形或长方形,并使用角度量仪或度盘将竹子划分为相应的角度。接下来,要用锯子将竹子切成相应的形状。最后,用锉刀和砂纸等工具来打磨竹筒,以使其净亮光滑。

第四段:开始制作

在制作竹筒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恒心。制作竹筒的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如果你迈着坚定的步伐,你一定可以制作出一件完美无瑕的竹筒。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们还要灵活运用自己的体力,像用锤子重击打曲线处,使竹子弯曲。在最后的制作中,我们还要仔细检查,修剪竹筒的大小和形状。

第五段:心得体会

竹筒制作是一件艺术性极高的工作,要求制作者有耐心、细心和毅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通过处理这些错误而更好地改进了技能。此外,在制作竹筒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竹子的生长规律和特性,这些经验将有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综上所述,制作竹筒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有耐心和恒心。它能够帮助我们探究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奥秘,体现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六

车子突然一阵颠簸,熟睡的我猛地被惊醒。一睁眼,红色的太阳在远方的山头上倚着,一瞬间霞光四射,四周无尽的草原染上了浓郁的色彩,夜晚的风猛扑过来,齐腰深的草摇晃不止。

“什么情况啊?前面的路这么烂,手机又没信号了。”妈妈拿着手机嗷嗷直叫。

“不是说还有四十公里吗?天都要黑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赶快往前走吧。”我揉揉眼睛,风吹玻璃的声音有些疹人。

于是,爸爸艰难地发动车子,车子在极不平坦的土泥路上缓慢爬行着。天黑得很快,草原上没有任何灯光,除了车灯发出的那两束寂寞的光。

此时,我们正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自驾游。白天的旅途还算顺利,但晚上为了赶路踏上了这样一条路,我们越走越没底气。就在我们越来越害怕,觉得今晚必定要在草原里过夜时,忽然瞥见远处有一抹微弱的灯光。我们欣喜若狂,赶快停下车,发现那是当地人的房子。一个白色的灯泡赤裸地用铁丝挂在外面,几个壮小伙儿站在那儿,旁边停着一辆摩托车。他们的脸黝黑而粗糙,带着一抹高原红。藏袍很长,他们抱着手臂,袖子耷拉下来。

“大半夜的……他们会不会是坏人?”我低声在爸爸耳边说。

我坐在车里,透过窗户看爸爸走下车,和他们“手舞足蹈”地交谈着。我暗暗拉着门,随时准备好冲下车去营救老爸。

事实证明我想多了。过了一会儿,爸爸回到车前,说他们不太懂普通话,但是爸爸说了地名,他们表示能到,这条路没走错。

“不过我们还是赶快走吧,总感觉待着不安心。这么晚打扰人家,我给了他们几颗糖。”

车子继续开动,大家的心还是悬着。这条路实在太烂了,总给人一种很危险的感觉。就在这时,有一辆摩托车从后面赶来,迅速超过了我们。

“居然有车,太诡异了吧!会不会是他们叫人来打劫?”我和妈妈不停地胡乱猜测着。果然,前面摩托车上的两个人在招手,示意我们停下。

我从座位底下掏出扳手递给爸爸,手心早已沁满了汗。爸爸停下了车,发现正是刚才那两个小伙儿,爸爸的脸上也露出了局促不安的神色。我们心惊胆战地摇下车窗,心跳得异常快,只見他们其中一人伸出手,递到车窗前什么东西。

是一盒酸奶!不,只有半盒。

我们愣住了,竟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他们比画了半天,大概意思是前面分岔路口要左拐,怕我们走错了,谢谢我们的糖,这是酸奶。

车外的风吹到脸上像刀刮一样疼,爸爸不知所措地接过酸奶,向他们道谢,然后离开。没开多久,前面果然有个分岔路口,左拐,很快就到了城镇。

已将近十二点了,我拿起勺子吃了一口酸奶,正宗的牦牛酸奶,即使撒了满满一层白糖,还是很酸。

晚上的寒风、心里的戒备和对方的善意掺在一起,也成了这种酸。有一丝苦涩,也缠绕着一丝甜蜜。

竹筒制作心得体会怎么写篇七

10月17日,我参加了进修学校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这次的培训这次的培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由徐平国老师教研员带来的微课制作培训。通过看课件和老师的实际操作,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

然后是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在教学流程设计时参考教学用书,不能“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农村学生的见闻较少,语文课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见多识广,有所见识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写作时眼界也宽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可以用“录象专家”,转化格式处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厂”,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过头来欣赏同事们上传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过程中,徐教研员提出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1、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2、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3、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4、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5、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6、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7、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

8、视频画质清晰。

9、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10、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11、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 (aac、 m4a、and、f4v)、 mp3and vorbis (ogg and oga)。

总之,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