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刘虎脱贫攻坚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刘虎脱贫攻坚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9篇)

作者:紫衣梦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_村位于_东南部,幅员14.6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社,305户1071人。该村是新一轮精准扶贫特困村,共有建卡贫困户51户182人,已于_年底整村脱贫。近年来,_村扶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抓好党建这个“牛鼻子”,盘活扶贫攻坚“一盘棋”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_村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部署,强化民主集中制。在扶贫项目规划实施、产业发展等问题上都做到会前征求意见,集体讨论决定。注重维护班子团结,发挥群体力量。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和党员大会,注重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发动党员在经济发展中带头建功立业,在扶贫攻坚中带头献计出策。

二、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存条件。

两年来,该村先后完成450平方米村办公室阵地建设;拓宽并即将油化_坪至荆竹三级公路7.5公里,整修社道4.5公里;新建4口水池共计1600余立方米,同时针对边远户和吊散户在全村实施“自来水户户通”工程试点,安装管网2万余米,解决了全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争取资金300余万元对全村112户471人实施了高山生态移民搬迁,对18户贫困户房屋进行c级危房改造;接通通信光缆,实现广播通讯、手机信号和无线宽带网络的全覆盖。

三、抓好新农村建设和管理,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_年6月开工建设的丘树槽_新农村由政府统一规划,村民联户自建。新村建设6幢12户农房和村便民服务中心和卫生室,以及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解决水、电、路、通讯网络等,总投资达700万元。目前新村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全村整体形象,为打造旅游环线上的服务基地和最美乡村奠定了基础。

四、抓好农村闲置土地流转,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引导村民参与土地流转,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奉节县特色农业公司等企业在该村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观光农业园,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引进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投资3000万元,精心打造卡麂坪古村落保护点。在丘树槽新村和_坪片区发展农家乐15家,加工包装农副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从吃、住、行向游、购、娱延伸发展。

五、抓好村务公开和社会治理,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

村务公开体现民主,村支两委严格执行公开监督制度,按时公布党务、政务、财务、事务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设立便民超市及金融网点,推进办事不出村系统建设,完善服务制度,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快捷。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20年初,乍暖还寒。因为担心工期,刘虎住进了总水厂。原定2月10日复工,受疫情影响,分布各地的施工人员未能如期到达。

他一个又一个电话联系施工人员,得到的答复大多都是,“封闭在家,去不了”。

怎么办?伽师县人民都在热切期盼,盼这祖祖辈辈梦想中的甘霖,盼这冰山上的“来客”。

“困难再大,也要想办法,调整方案,确保工程如期完工。”他迅速向县领导汇报:能否组织当地施工人员复工。

刘虎的想法得到了喀什地区水利局、自治区水利厅的支持。“举全地区水利系统之力,全面打响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会战。”

“刘虎不停地联系喀什地区的技术人员。”吾斯曼回忆说,我们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地接人,马不停蹄往工地送。

喀什地区各县市都在支援,一支支力量从四面八方赶来,一个个问题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迎刃而解。

厂家的技术人员到不了现场,就用手机视频,指导施工人员现场调试。

伴随着复工,沉寂3个月的工地再次沸腾了。这期间,刘虎经常会接到主治医师的电话,催他去化疗。刘虎总是说:“快了,等水一通马上就去。”

吾斯曼回忆说:“过去,(他)21天去医院化疗一次。那阶段,5个月都没有去医院。”

刘虎把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的日程从早排到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就是这样,他也总是说说笑笑,浑然不觉得苦。每当有人劝他:“刘局长,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啊!”他就立刻很精神地回答:“我不累,工作是快乐的!”

“我每做成一件事就收获一次快乐。”刘虎说。白天,他和同事们一起翻沙包,跨戈壁,走村串户,只要施工中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晚上,他参加完调度会,又回到办公室查阅资料,整理笔记,办公室的灯总要亮到深夜。

为了让伽师群众喝上“幸福水”,刘虎用赤子之心,诠释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深秋的老龙山,远眺层层叠翠,峰峦叠嶂;谷中杨树发黄,柳叶飘飞;远山近岭,一派秋意盎然景象。一条蜿蜒整洁的水泥公路延入山谷,袅袅炊烟点缀着宁静的小村。20__年10月11日上午九时,我和山西静乐县老干部局的扶贫工作队在局长焦建平、副局长谢丽芳的带领下,钻沟翻岭,不辞辛苦,再次奔赴位于老龙山脚下的神峪沟乡任家贺村,进行对口蹲点扶贫。

扶贫结下“鱼水情”

产业帮扶稳脱贫。

自20__年以来,按照忻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及老干系统扶贫工作的统一安排,静乐老干局认真贯彻“单位包村、干部到户、一包五年、稳定脱贫”的总要求,积极承担起对神峪沟乡任家贺村的脱贫攻坚任务。接到任务后,局领导与任家贺村的“两委班子”积极联系并主动到村进户,详细摸底,深蹲调研。通过调研,从村89户中筛查出33个精准特贫户,局里所有人员与贫困户对接包户,进行一对一精准扶贫,“局村结对奔富路”扶贫模式,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任家贺村位于老龙山深腹,山高林密、路隘坡陡,可耕地很少。加上气候寒冷,常年无霜期不足五个月,仅能种植土豆、谷子、小杂粮等生长期短的耐寒植物。因产量很低,当地百姓十分贫困。村子大部分人常年外出打工谋生,仅留一些赢弱劳力和孤寡老人困守山村。老干局承担扶贫任务以来,虽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紧缺,但是,局领导深知承担脱贫攻坚的任务很重,局领导经过考虑,按照县里的统一安排,选送了三名年轻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由办公室主任李文杰同志任驻村工作队队长,每人包抓4户贫困户,包村几年来,局领导不定期深入村里,和工作队一起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深知要使村里稳定脱贫,还得培养造血功能。因此,经过充分调查、详细分析论证,为村里勾画出了致富的蓝图,并为村委会制作党务、村务公开栏,充公调动了广大党员、村民的积极性,赠送了办公桌椅、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设备,补齐了联系村办公设施的短板,为村民开展集体活动搭建了平台。

真情真意扶真贫。

汽车慢慢驶出村口,沿着深沟往回返。一路上,大家心情激奋,他们每个人都在想,这方灵山厚土养育了这么淳朴善良的百姓,但并未给予他们富足的生活,怎能不令人痛心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好在党和政府并未遗忘这一方天地、抛弃这里的百姓。几年来,政府扶贫力度空前,出台了“产业脱贫、搬迁脱贫、生态脱贫、教育脱贫和社会兜底脱贫”的“五个一批”脱贫举措。现在,任家贺村已经制定了很好的脱贫攻坚计划,现正按照县委、政府“百日攻坚决战”的要求,进行最后的决战。我们坚信,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已经为时不远。

焦部长和老干局扶贫工作队仍在路上……。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65个标段,跨越3个县,输水干管长112公里,输水支管长167公里,改扩建配水管网1548公里。这些数字对刘虎与他的团队来说,意味着“5+2”“白+黑”成了工作常态。

“豁出命来,也要让群众吃上甘甜的安全水。”“拼命三郎”刘虎早在2017年5月就确诊肺癌,工作期间,有时胸痛得满头大汗,但他一声不吭,悄悄去医院做化疗,第二天又出现在施工现场。

“工程进入了最紧张的工期,刘虎给自己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给刘虎开车的吾斯曼·热合曼回忆说。

靠着这股拼劲,伽师改水工作越做越细。刘虎一天要步行二三十公里,目的就是要布下最佳管线。

“把责任扛在肩上,干不好是罪人!”刘虎去卧里托格拉克镇卧里托格拉克村输水支管道施工现场察看,发现砌流量井的混凝土里有泥土,他发脾气了,“你们一点责任都不负,拆掉重砌!咱们改水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瑕疵。”

此后,涉及改水的乡村项目验收,都必须由施工方、水利局负责干部和镇上干部三方到现场查验后签字,确保工程质量。

改水无小事。数九寒天,刘虎来到卧里托格拉克镇苏坎阿斯提村宣传,不理解政策的村民围着刘虎。

“我家就靠红枣园挣钱吃饭,管线不能绕一下吗?”“不能在我家地上挖沟埋管线,影响我们种瓜。”刘虎始终微笑着,不厌其烦地解释。

村民们说,刘局长有一张“八哥嘴儿”——苦口婆心讲政策;有两条“飞毛腿儿”——挨家挨户做工作;最重要的是一张“橡皮肚儿”——总是用微笑面对责难。

“做群众工作需要耐心,宁让群众骂一阵子,不能怨咱一辈子。”那段时期,刘虎与村干部一户户宣传,一个个说服。

把群众当亲人,听起来是句简单的话,却凝结着伽师水利人无数汗水与泪水!他们没日没夜,“磨破嘴皮子,跑烂鞋底子”,足迹印在管线经过的每户人家。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刘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千年梦想,圆梦今朝。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这场没有枪林弹雨却依旧需要冲锋陷阵、不畏牺牲的战场,无数人以奉献表初心、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历史新起点,继续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精神密码,也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新征程的不竭动力。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终于照进现实,8年接续奋斗、艰苦鏖战形成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熠熠生辉、催人奋进。

初心如磐,永葆人民至上的赤子初心。回望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8年脱贫攻坚奋斗历程,“人民至上”是这段历史最鲜明、生动的注脚。面对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全国300多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数百万战贫工作者无私付出,1800多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千千万万人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只为让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只为实现无数乡村的千年蝶变,只为成就广大贫困群众的幸福人生。徐徐展开的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上,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矢志与贫困斗争的艰难历程,也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不变初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面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使命,唯有永葆一颗人民至上的赤子初心,我们才能汇聚起不断前行的磅礴力量,才能不负历史重托,不负人民期望,创造更多奇迹。

奋斗不止,满怀闯关夺隘的壮志豪情。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历时7年、在绝壁凿出“天路”的毛相林,全年奔波、用科技领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李玉,持续奋战、身患重疾也要让百姓喝上“安全水”的刘虎……这些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们,正是用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作为有力武器,才为广大贫困群众开辟了一条条通往美好生活的脱贫路。八年来,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让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遍地开花,为贫困群众带来新生和希望。只要我们不畏艰难、埋头苦干,脱贫攻坚的成果定能越来越丰硕,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定能一步步照进现实。

团结一心,激发合力攻坚的干事热情。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的完成,是举国同心、合力攻坚的成果。白晶莹建立蒙古族刺绣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开拓脱贫新路子;张桂梅扎根教育一线,为边疆女孩追逐梦想;姜仕坤发展山地经济特色产业,让贫困山区收获新希望……各行各业的扶贫工作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到定点扶贫全面开展,从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全面整合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善举,千千万万的扶贫行动汇聚成战胜贫困顽疾的强大能量。只要我们广泛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就一定能办成更多大事难事,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新征途上取得新胜利、创造新成绩。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时代的冲锋号角再次吹响。从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奋勇前进的磅礴力量,永葆初心、艰苦奋斗、举国同心,我们定将在“犇”向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再谱新篇,在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再创辉煌!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一条名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内容在自媒体和朋友圈刷屏看过视频后认为,说“骂”有点过了,这位扶贫工作者其实是在教育贫困户,她虽然情绪激动,却说出了一些实在“扶志”的硬道理。

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有多少扶贫干部在这条路上爬山涉水、前仆后继、日以继夜的前行着;有多少扶贫干部用自己的生命捍卫者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像黄文秀一样的扶贫干部,用心用情甚至用生命去完成党和人民交于的任务,用自己的担当与忠诚去践行一个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有这些真心真情的干部,我们的脱贫攻坚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

据统计数据显示,20__年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增长10.6%……这些斐然的成绩,绝不是靠着歌功颂德唱出来的。而是有无数像黄文秀,像云南扶贫工作者这样的基层扶贫干部,敢担当敢作为,敢付出敢较真,才取得这来之不易的成绩。

20__年8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开展扶贫扶志行动,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无脱贫志气的贫困户,做好思想引导、克服思想惰性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前提。只有当贫困人口意识到通过劳动摆脱贫困的可能、尝到了脱贫致富的甜头,调动扶贫意愿、靠自身努力摆脱长期贫困才会成为可能。

在一些地区仍有一些贫困户,觉得自己“贫困户”的身份就是“铁饭碗”,反正干不干都有人送上门,钱没了政府会给,生病了村组得管,孩子上学没学费政策可以减免……一时间仿佛觉得“贫困户”就是“通行证”,从此可以“靠着国家这棵大树”,不劳而获。这样的贫困户从骨子里都是“贫困的”。如果扶贫干部心存怕贫困户投诉、埋怨的心理,一味顺从迁就,反而是害了他们,让他们在“贫困的深渊中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就需要扶贫干部给他当头一棒,让他清醒清醒,在思想意识上正确认识和对待扶贫工作。唯有端正意识,才能走出扶贫的第一步。

先秦《黍离》曰:“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道出了云南扶贫干部的心声。这是因为对自己工作的尽职尽责,正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正是对初心的追随,才让这个扶贫干部如此激动。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这是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的焦急,这是对脱贫攻坚任务牢记在心的着急。如果有更多的扶贫干部能够舍小义而不忘大义,将个人荣誉放在身后,能够承受“诟病”,能够“横眉冷对”贫困懒汉,而不是只做和事佬,只走形式过场,那脱贫攻坚一定能迎来更大的胜利。

扶贫先扶志,然而扶志远比给钱给物更难,他需要扶贫干部花时间花精力找到贫困户的“死穴”,为他打通这“任督二脉”,帮他们建立起主动自觉脱贫的意愿,这“难于登青天”。可,正因为其不易,更要锲而不舍向前冲,知难而退不是合格的党员干部,唯有“以壮士扼腕”之勇气,以“卧薪藏胆”之毅力,以“先天下之乐而乐”之情怀,才能攻坚拔寨。云南扶贫干部,能够在“网络浪潮”中,激流勇进,不畏不惧,正是体现其真作为敢担当的为民情怀,因为饱含着多这片土地和人民的热爱,这是心中燃烧的赤子之心,让她无惧无畏勇敢向前,愿更多基层干部,将这份为民的深情扎在为民之路上。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有一种“扶门”的绅士文化,即走在前面的人,会为后面的人扶着门,从而避免门摔在后来人脸上。我们常说先到先得,但是扶门文化的本质却是后来者优先,这和我们的扶贫工作相似。我们现在要打的脱贫攻坚战,最关键的便是让最贫困的“后来者”们也能赶上“全面小康”这趟“高铁”。

后来者优先。

和扶门的后来者优先原则一样,扶贫要是让“后来者”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获利。首先得让这些“后来者”获得加入分享社会主义大蛋糕的入场券,那就要进行“三清三拆”改善乡村环境,完善乡村道路、房屋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完善乡村医疗、保险、教育等制度建设,让农村配齐配好发展所需的硬件。除此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因地制宜地为村民寻找致富之路,定位一定要准,要抓住国家给予的机遇和政策。当然,如果一个乡村只靠单一产业支撑,是很危险的。开发特色乡村文化,特色乡村游,生态型农业,将文化和农业和旅游相结合,多元化经营发展,这才是一条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争做“扶门人”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我们党推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便需要千千万万的党员做这“扶门人”。扶门在一定程度上是会牺牲扶门人的利益的,他需要耗费时间等待后来者。《榜样4》中的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便是这样一位不计较自我得失的乡村振兴“扶门人”。他分股权,选最差的宅基地,秉持着“吃大亏办大事、吃小亏办小事”的工作理念,用吃亏换来贫苦村民的脱贫致富。但是如何能有更多“李书记”站出来,不怕吃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我国的乡村振兴做贡献呢?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便是是号召广大干部、党员争做像李连成这样的乡村振兴“扶门人”。拓宽乡村选人用人渠道,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挂职,选拔优秀党员、大学生、退伍军人到乡村任职。同时,通过完善村干部薪酬制度、拓展村干部晋升渠道、健全村干部保障体系、强化村干部考核管理来建立村干部激励机制,让党员们、干部们争做乡村振兴的“扶门人”。

“扶门请接力”

扶门,这是一项持续性的动作,是需要后来的人不断接替完成的,扶贫,又或者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如此,它需要的是接连不断的人才投入到这项艰巨但意义重大的任务之中。如此,那便要回归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的四大重点措施第一点,“学习教育”了。抓好党员思想教育,首先要发挥好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好用好党校,在乡村营造浓厚的主题教育氛围,加强乡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继有人”。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_,女,群众,汉族,大专文化,现任_区_镇扶贫专干。

在_区_镇,人们提起扶贫专干_的名字都会竖起拇指,都亲切地叫她陈专员。八年来,她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为山区贫困农民搭建起通往致富路的金色桥梁。

一、扶贫专员,责任重入泰山。

_年1月,因工作需要,_调到_镇农业服务中心从事扶贫开发工作。

“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国家这么多年在扶贫开发事业上的巨大持续投入,也许很多地方很多农户仍然在贫困线上徘徊,特别是那些基础条件差的贫困地区,仅凭个人力量很难步入小康生活。”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她深知肩上责任重如泰山。

为尽快掌握全镇扶贫工作总体情况,她深入村社,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入户调查走访,摸清了18个村(居)852贫困户2909人的村情和户情,对全镇扶贫工作如数家珍。她是一个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人,由于和她一说话总免不了谈起那个贫困村项目怎么样?某某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不知道完成了没有等话题,同事和村社干部就给她取了一个扶贫专员的绰号—陈专员。

二、真帮实扶,情系扶贫脱贫。

_镇外坝村2组村民李建华是榨菜种植和半成品加工大户,拥有一口200立方米的榨菜池,一次能腌制200吨榨菜,一池榨菜加工出售后收入可达80000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但在两年前,李建华还是个靠天吃饭的庄稼汉,一年五六千元的收入,让这个家庭过得紧巴巴的。

20__年外坝村启动整村脱贫项目。在_的鼓励下,李建华开始种植榨菜,并发展半成品加工,当年就尝到了甜头。_年,他流转土地150亩,大规模种植榨菜和半成品加工,榨菜池扩大到200立方米。

在发展中,李建华遇到了资金难题。_获悉后,多次帮他协调贷款事项,最终帮他解决了资金问题。

“要不是陈专员帮我解决了资金问题,我们一家哪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李建华朴实的话语充满了对_的感激。

三、用心坚守,书写扶贫答卷。

“在全市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是_区对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能否如期顺利实现这一目标,是对全区所有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决心的一次全面检验。这份答卷能否交得出,能否交得好,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她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去。和_镇广大党员干部一道,扎扎实实的开展了大量工作。在这半年多时间里,她多次深入18个村具体指导,19次深入结对帮扶的6户贫困户家中,帮助他们制定脱贫方案,指导产业发展给他们送去关怀和希望。“全镇先后召开了脱贫摘帽动员会、推进会、研讨会121次,悬挂固定标语80幅,完成宣传专刊8版,编发脱贫摘帽简报20期、工作通报22期,广播稿8期,上报信息125条,_电视台、巴渝都市报播发新闻稿件42条,拓改村道路8条23.51公里;整治社道路18条50.6公里;硬化平桥村村道1条3公里;硬化3个村人行便道93条29.23公里;新建日处理1500立方的太和集中供水工程,安装供水主管和入户支管120公里,解决5个村2714户9500人的人饮安全;从八方碑水厂扩网安装平桥村管网18公里解决178户856人的人饮安全工程;新整治碑记村渠堰3.7公里,覆盖6个社近1000亩的农灌。贫困村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新发展金荞麦为主的中药材450亩、蔬菜种植300亩、香菜450亩、花椒600亩、李子200亩、稻田、山坪塘养鱼60亩、蚕农55户养蚕15张,为384贫困户送去鸡苗1.1万余只,为贫困村脱贫奠定了长效基础。

_镇3个新时期贫困村销号、全镇852户2909人贫困户脱贫。”_谈起这些简单的数字一脸淡然,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这些数字,她付出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过市上考核验收,_镇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向区委区政府、_镇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为了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该同志基本上不分白天黑夜,做到了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5+2,白+黑,都处于工作状态,心里只想到了工作,连父母、子女、家庭都顾不上了。”她心里对家庭充满了愧疚,但总放不下那份扶贫情结。

乡镇的扶贫专干都是兼职,不但要做好扶贫份内的事,还要负责部门其他方面的工作。长期都要在村上负责扶贫项目实施,在农户家中进进出出,是个人见人躲的苦差事。_区24个涉农乡镇街道的扶贫专干换了一茬又一茬,很少有能在此岗位坚持3年以上的。_是_区唯一在扶贫专干岗位上干了9年的干部:扶贫是行善积德的大事,她喜欢别人叫她陈专员!

脱贫攻坚战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_,42岁,中共党员,_市_县_族乡_村人,现任_县_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坚守大山11年,从一名返乡创业人员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王”;引领带动当地群众种植反季节蔬菜15000多亩,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让绿色蔬菜成为高山乡镇的支柱产业。

“我只是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

8月27日,记者在_县扶贫办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蜿蜒跋涉,终于驱车来到了深藏在大山里的_公司“菜蓝子”基地。

所行之处,记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看,那些地里全是蔬菜,有萝卜、甘蓝(又名包包菜)、白菜等。”同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蔬菜成熟后,都将送到_的公司里去,集中粗加工后再运向外地销售。

汽车在蔬菜园子里咆哮着奔跑了近二十分钟后,到达了_农业开发公司。刚下车,记者看到该公司门前的坝子里,十多个妇女背着背篓,围着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讨论着什么。“那就是我们此行要见的人_。”工作人员说。

“账单子拿过来我看看,你家里今年不错哦,两个月收入4000多。”_数着人民币,微笑着跟对面的妇女交流着。

“这还不得感谢你,没得林老板的大力支持,我们这些菜早就进猪圈了。”旁边的妇女跟着附和起来,随即就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我们并没打扰这和谐的一幕,十多分种后,挨个数完钱,这些妇女们满带着微笑和收获离开,_才注意到我们的到来。

“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听扶贫办的人说你们要来采访,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其实没什么好采访的,我只是一个天天跟乡亲打交道的‘农民头儿’。”_说,刚刚那些妇女,都是周边零散的村民,自家种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背篓一背篓背过来卖的,只要能变现的农副产品,_一律收下。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

1993年,_高中毕业后,便远赴_砖厂打工。但他对笨重的体力活儿没有兴趣,辗转来到山东寿光蔬菜基地做经纪人,他敏锐发现其中商机无限,便将经纪人活动流程记录了下来,准备将来回乡创业。_年,_联系到广州江南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位老板,一边负责生鲜配送,一边学习观察批发市场的运作方式,累积了经验。

_年,_回到家乡,依靠打工赚回来的经验和资本,结合本地特色,个人投资150万承包土地300多亩,利用龙桥乡1200至1800米的海拔优势,发展高山无公害反季蔬菜。

“根据在寿光和广州学回来的经验,一开始就施行‘订单农业’的模式,跟周边农户协作发展。”_回忆说,那时候规模还不算大,所以一切十分顺利,农户赚了,他自己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这时候他便想着扩大规模发展,于_成立了_农业开发公司。

“成立公司的这一年,由于不懂种植、加工和管理方面的技术,仅收获期的一个月就亏损了80万元,这一棒差点将我打趴下。”_谈起往事仍心有余悸。“还好当年打工时结识的_老板听说后,派出3名技术人员驻地指导了近两个月,救我于危难之时,在下一个收获期的两个月时间里,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

这更坚定了_的信心,他决定进一步扩大规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百姓发财,公司发展”的目的。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并能坚持到底的人!”_这样说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在_的倡导下,公司积极履行企业帮村产业带动责任,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产前投入、产中技术指导、产后合同价回收”的方式,以“订单农业”示范带动_族乡五个村_多户村民,对所有贫困户交售给公司的蔬菜给予40元/吨的额外补助。

“好多贫困户逐渐富裕起来了,都走出了贫困。现在公司帮带的村民中还剩下200多户贫困家庭。”_说,这200户当中,有21户是深度贫困户,他把这21户当成重点照顾对象,采取“无形股”的方式进行重点帮扶,同时聘用到公司做帮工,加上土地分红等利好,_有信心在一年时间里让这些农户实现脱贫。

为此,我们走访了深度贫困户黄思波一家,因为他也是领到提前分红的贫困户之一。从种植基地出发继续深入大山区近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黄思波家中,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土家族人。

“旁边这两间小平房是去年才修的新房。新添置了电视、洗衣机、农耕机等。”黄思波带着我们参观他新落成的房子,那年旧的木板老屋依然保存在那里,与新房构成了鲜明对比。“两个女儿一个上大二了,一个上高中,如果不是跟着林总种菜,这一年不知道怎么过日子。”

据黄思波讲述,在种菜之前,靠种植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收入只够家用,更别谈孩子的学费了,那一年两万多的支出,让农家汉子觉得十分无力。

在黄思波的蔬菜地里,_带着技术人员将近段时间应该注意的事项进行特别传授。“一定要注意管护,对病变的菜要及时清理,需要肥料我先垫资你直接拉过来,把你女儿上学的钱先准备好。”_知道黄思波的难处,主动提出欠款提肥,后期出产再支付,这无疑解决了黄思波当前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林总的帮助下种了20多亩蔬菜,大部分是萝卜,保守估计收入在6万元左右。”黄思波信心十足地说,今年完全不为孩子们上学的事发愁了,这得感谢_的真心实意的帮助。

我们探究_真心真情帮助贫困群众的动力从何而来,_这样回答我们,“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我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道理。”

_将公司发展植根于家乡广袤的田野,将个人追求融入到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肯定。公司先后获得“_县家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_县优秀私营企业”“_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_市种菜能手”等称号;_个人曾当选_市第三届劳动模范、_市第三届第四届人大代表,被评为_年_市优秀共产党员、_年_市科普惠农带头人、_市首届“十佳”返乡创业明星。

脱贫攻坚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论事,力求最优解决方案,用真诚的态度赢得师生们的认可,用过硬的作风锤炼“一专多能”的后勤队伍。

履职尽责,当好后勤管家。

作为后勤集团总经理,他进一步严格食堂内部管理,坚持原材料采购进货查验制度和索票索证制度,对送货原始单据、报账证明单做严格要求,规范采购物资报账程序。全面推行食堂成本核算管理,食堂员工的绩效工资与班组的经营收入和成本直接挂钩,初步建立奖勤罚懒、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了食堂卫生及食品安全检查考核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责任追究到人,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严把食材清晰、加工、消毒、售卖关。完成“明厨亮灶”样本工程,率先成为大学城“明厨亮灶、阳光操作”示范单位。使学校食堂的后厨真正成为师生可视、可感、可知的“阳光厨房”。加强防火、防电、防盗安全教育,开展“寝室安全卫生工作月”活动,配合施工单位完成了甲秀校区南楼安装智能控电系统的安装,消除了南楼学生寝室用电安全的隐患。对设施设备保修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自该项制度实行以来,维修工对自身责任区域的巡查次数明显增加,基本做到一周两查,能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积极响应师生报修需求,取得明显工作成效。

校农结合,服务脱贫攻坚。

一是成立校农结合“专班”打通直供直销通道。学校后勤集团先后与_台农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开阳县恒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_义门良知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农特产品定向采购协议。初步建立了“校农结合”直供直销通道。20__年3月至20__年4月,我校后勤集团定向采购册亨县、开阳县及其它贫困地区的产品约163万元,带动贫困户270余户,户均增收2100元。

二是合作开设农校直销窗口找市场。根据开阳县、册亨县农产品比较丰富,水果优质量大的特点。特别是开阳富硒枇杷、富硒丑柑、富硒黄桃、青脆李、册亨糯米蕉、火龙果、甘蔗、野生鱼干、手工黄糖、牛干巴、土鸡蛋、小黄豆等农产品品质优良,受到消费者的追捧。中医学院后勤集团主动与开阳县、册亨县在学院内合作开设农校直销窗口,三方达成了农校直销合作协议。20__年6月、10月分别在贵阳中医学院开设了两个窗口。农校直销窗口内因其产品新鲜、绿色、健康且物美价廉,称饱货足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实现了农户增收、师生受益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农校直销合作社运行以来,共销售蔬菜4.2万斤(主要为食堂提供部分时令菜品,方便学校教职工放学后买菜回家)、销售水果约22万斤,销售产值约74万元。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个(合作社内销售员全部是低收入困难户),带动300余户低收入困难户依靠发展种植产业户均增收1400元。

三是积极搭建农产品联采联销互通平台。为提高农校直销窗口农特产品的销售量,带动贫困地区更多农户增收致富。20__年7月,贵阳中医学院后勤集团分别邀请_大学、_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后勤部门召开协商会,协商各校后勤采购资源共享、采购分销等合作模式,建立联动帮扶机制。将更多新鲜、优质、实惠的农特产品带进校园,推动校农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截止20__年3月,农校直销合作社已经在_大学、_医科大学成功开设4个窗口。20__年4月20日,贵安新区管委会、大学城管委会邀请大学城各高校到贵阳中医学院开展校农结合工作观摩会,贵阳中医学院农校直销合作窗口助推产业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师生们的高度认可。

四是探索互助联动脱贫模式。为解决双江镇产业产销渠道闭塞,种苗技术等相对落后的问题,后勤集团亲自牵头带领我校4名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开阳县南龙乡调研走访,并于南龙乡驻村工作组达成了互助协议,共享帮扶资源、攻建产销通道。共战脱贫攻坚。在后勤集团的推动下,南龙乡已与双江镇成功开展了生态养蜂技术交流、林下养鸡销售渠道共享、生态芦笋种植技术引进、生猪养殖相互带动、教育扶贫项目共同申报等方面的合作,已经形成了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携手前行的友好合作,互助脱贫的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

_凭借“做人不求闻达于世,做事但求无愧于心”的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主动服务“大扶贫”战略部署,为我校全面完成脱贫任务提供有力支持。

脱贫攻坚表彰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近年来,_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廉洁意识,始终秉持强烈的为民情怀,有力推动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一、识准扶贫对象,确保脱贫攻坚“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市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_县扶贫办严格执行识别标准和工作程序,识别出32377户、130286名贫困人口,识别出130个贫困村,根据贫困程度分类建档立卡。常态化开展入户调查,准确掌握致贫原因,按照因病、因学、因灾、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等情况进行一户一册分类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了户户有项目,户户能增收。利用“互联网+扶贫”的思维,实施扶贫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开通_县精准扶贫平台和手机app,精准记录贫困户基本信息、精准帮扶措施及脱贫措施、帮扶干部入户情况记录、贫困户脱贫趋势和预测等。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力量聚合”

_县扶贫办创新工作机制,实行分工负责制、分线负责制和分片负责制,将全办职工分为综合协调组、扶贫搬迁及产业发展组、基础设施及社会扶贫组、教育培训就业医疗卫生“兜底”组、督查巡察组、金融扶贫组、建档立卡及信息宣传组7个组,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对接联络,做到上下结合、条块结合、内外结合,形成攻坚合力。有针对性优选2546名扶贫帮扶干部,组建130个驻村工作队,650名驻村工作队队员长期驻村开展工作,面向社会公开选聘驻村扶贫专干278名,定点驻村,协助村乡两级做好扶贫工作。出台《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层层明晰责任,有条不紊推进。出台《县脱贫攻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常态化督查检查工作机制,县领导与乡镇(街道)、部门与乡镇(街道)、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实行捆绑考核,将脱贫攻坚成效作为考核乡镇(街道)、部门和帮扶干部的重要内容。

三、用好扶贫资金,确保脱贫攻坚“精准滴灌”

_县扶贫办保障扶贫持续投入,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打捆使用原则,累计整合下达扶贫资金27.5亿元。以130个贫困村为重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着力解决水电路讯等基础瓶颈制约,全年启动村通畅公路建设400公里,竣工380公里;启动组通达公路建设420公里,竣工400公里;修建产业路200公里、村社人行便道120公里。全年完成投资5765万元,实施_河、铜鼓河等中小河流域治理,除险加固病险水库6座,完工梅江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供水点820处,新增解决288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其中贫困群众6800人。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完成投资2.36亿元,建成小坝至车田输变线路、南腰界输变电工程。完成投资1580万元,实现乡镇(街道)4g通信网络全覆盖、验收的38个贫困村光纤到村。建成3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27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和24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覆盖率达到98.4%。建成10个撤并村卫生室,38个验收贫困村卫生室全覆盖。大力实施农产品变商品工程,全年新增农业经营主体528家,培育润兴牧业、琥珀茶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开发系列农特产品200余种,农产品商品化率达57.5%,3800户贫困户实现创业就业。

四、落实扶贫政策,确保脱贫攻坚“阳光普照”

重点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意见》,精心编制“10个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大力实施“借款启动-奖补巩固-信贷提升”产业到户工程,切块财政扶贫资金3500万元建立贫困户产业到户借款基金,切块财政扶贫资金4000万元建立扶贫产业到户奖补基金,共发放贷款2791万元,为85家涉农涉贫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35亿元。贫困户发展起以山羊、中药材、青花椒、油茶、茶叶等产业增收项目,形成特色效益农业基地100万亩。建成12个乡镇(街道)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年接待游客85万人,其中2180户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户均增收3万元;农村电子商务提速推进,建成网上村庄22个,阿里巴巴农村淘宝_运营中心正式开业,年外销农特产品1.2亿元,420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共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2101.25万元,助学贷款1680.46万元,实现因学致贫家庭教育扶持全覆盖。建立了重点向贫困户、深度贫困户倾斜的差异化补助机制,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任务42821人,其中贫困人口22_8人。筹集资金2491万元,为32377户贫困农户购买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产业保险、农房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等“五大保险”。强化医疗救助,整合资金2500万元,分“正在治疗”和“因病负债”两类情况精准统计,给予分类救济。按照“两线合一”要求,将全县因残、部分因病等缺劳动力的14169人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基本生活。

五、吹响攻坚号角,确保脱贫攻坚“纵深推进”

在全县吹响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引导贫困对象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激发贫困对象干事创业的动力,在贫困人口中掀起主动脱贫、争先脱贫的浓厚氛围,在党员干部中掀起主动参与、争先参与的浓厚氛围。及时研究制定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身定制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方案,明确脱贫攻坚总任务、总思路、总目标、总举措,分领域、分区域指导工作推进。围绕“2017年基本完成任务,2018年打扫战场”的战略部署,紧盯130286人、130个贫困村越线脱贫基本目标任务,同步开创农村环境大改善、特色产业大发展、群众生活大保障“三大超越目标”新局面,面上打好总体战,分线打好阵地战,实施基础设施“四大工程”、特色产业“四大工程”、公共服务“四大工程”,盯户打好歼灭战,坚持目标牵引、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点面结合、坚持整体推进、坚持绿色生态,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确保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为2020年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_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扶贫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各项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对标“绣花”施功夫,用精准措施、过细工作,集合攻坚力量。以实干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强化意识、明确责任、拓宽思路、完善机制、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重点开展了异地扶贫搬迁建设和省定贫困村整村推进建设,产业发展、危旧房升级改造和农村饮水工程以及农村小额贷款等等工作,扶贫开发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反响好,群众满意度较高。

一、重责任,抓分工,不断健全扶贫机制。按照中央、省、市、区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建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的脱贫攻坚责任链条,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除落实全区“八个一”帮扶要求外,镇机关还配备2名专职扶贫干事,安排镇机关干部包片16个村(社区),进一步充实驻村力量,保障工作开展。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标准,组织镇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走访了解贫困家庭的经济、劳动力等情况,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并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贫困户进行筛查。目前,全镇_年实现预脱贫222户819人,2017年年底预计实现全镇整体摘帽,全镇共计603户贫困户2178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119户421人;享受低保兜底政策89户286人;享受医疗救助政策372人,享受产业扶持政策973人。

二、重规划,抓统筹,进一步完善扶贫规划。一是在全区率先成立脱贫攻坚作战室。打好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_镇党委迅速反应,全面部署,精心准备,在全镇设立了镇、村二级脱贫攻坚作战室,实现了脱贫攻坚作战室全覆盖,并与各村签订军令状,不脱帽誓不休。将脱贫攻坚作为一场战争来打,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全面实现挂图作战,以作战的状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二是创先提出“_镇全体党员脱贫攻坚誓词”。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_镇642名党员,向全镇2.38万父老乡亲、603户2178位贫困人口,庄严立下“_不脱帽,我们就摘帽”的脱贫攻坚承诺,率先在全区响亮提出_镇全体党员脱贫攻坚誓词,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用汗水和热血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三是制定并完善了_镇扶贫规划。对全镇6个省定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订,完善了做得不够详细和不合实际的地方,使每村的开发规划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整村推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全镇扶贫开发规划,制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按步实施,有序推进。

三、重主体,抓落实,着力推进各村建设。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不断探索营造大扶贫格局。在实践中,调动各方力量,集中捆绑各项资金,加大我镇的脱贫奔康步伐。我镇坚持注重贫困村的道路、人饮、阵地建设、危房改造等基础新建与修缮工作。本年度我镇首先按照区扶贫办下达的任务启动实施了丰登、剑锋等9个村道路建设工程,新修水泥路13条5.6公里。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极大的改善我镇的交通面貌,方便了广大群众,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次,投资35万元建成人饮工程6处。_年完成顺堂、学堂2个省定贫困户的阵地标准化建设,2017年完成双鱼等4个省定贫困村的阵地新建及升级打造项目,并为剑锋、立马等6个非贫困村投入48万元的阵地维修资金,投资45万元新建洞滩村小白杨广场350平方米,建设幸福院2个。

四、重效益,抓典型,着力加大产业扶贫。在推进产业化扶贫,帮助贫困对象增收方面,我镇注重帮助贫困村调整生产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养殖,为帮助贫困村改变面貌,促进增收,并积极落实小额贴息贷款任务,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25万余元,支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为农户的产业开发提供资金保障,有力推动了贫困户脱贫进程。镇党委政府先后引进千亩李子园(清脆李)、林下种植(300亩)中药材基地、川早2号(1500亩)核桃示范园等特色产业,以片带面,确保贫困户如期集中脱贫,产业转型初见成效。

五、重规范,抓风纪,严格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一是及时对我镇项目和资金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二是严格全镇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单位要明确各自责任,坚决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实现主要领导目标责任制,分管领导岗位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项目建设有序实施。同时做好本级和村级配套资金的筹措。在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严明了纪律。要求不准随意调整项目,所有资金不能挪作他用,要求各村将项目资金的计划分配、使用情况、实施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一查到底,确保扶贫资金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2017年,共处理党员干部9人,其中诫勉谈话3人,警告处理2人,移交司法机关4人。

脱贫攻坚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xx,男,汉族,xx人,中共党员,1977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任xx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负责xx镇连山寺村的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党的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大事,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有责任为这件事尽一份责任,做一份贡献。半年来,根据科技扶贫工作具体牵头单位的安排和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自从驻村以来,xx与连山寺村支书曹松、第一书记李杨、村主任谢玉勤等一道经常深入贫困农户,座谈了解情况,找出致贫根源,利用技术咨询优势,因势利导,一户一策,对症下药,解决生产难题。截止八月十五日,共走访农户150多户次,解决生产难题20多个,示范新技术3个,推广新品种5个,召开培训会6次,培训农民300人次,张贴技术员联系卡62张,指导建立蔬菜产业园57.74亩,培育种养殖大户10户。

用真心帮助贫困户。贫困户谢明友,家有6口人,夫妻多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儿子谢玉学儿媳许小艳均在外务工,孙子谢忠林孙女谢忠秀均为重度残疾,自己体弱多病,无固定经济来源。xx为该户提供种养技术资料和消毒药剂,提供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引导就地务工,引导儿子儿继续外出务工,同时安排专业队对该户危房进行整治,按照项目要求提供了xx元养猪补贴,协调植保专合社对其免费实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免费提供蔬菜种植所需的肥料50公斤,同时也将其纳入科技示范户,配送相关物化补贴,为解决该户生产投入资金不足,协调并促成无息使用产业扶持周转金5000元;目前该户计划医疗救助3人、养生猪10头、养鸡鸭40只、种粮油5亩、就业培1人、种蔬菜1亩、低保享受2人、危房改造180平方米,为其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该户生产生活步入正轨,产业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贫困户谢明勇,家有贫困人口2人,自已股骨头坏死多年,老伴身患严重风湿病,上下肢扭曲变形,走路经常拄两个竹杆,晚上经常彻夜难眠,困痛不堪;该户住房破烂长年失修,房子周围零乱,该同志汇同村委和xx镇驻村干部对他做出危房改造的规划,并规划了到户的生产便道,同时完善圈舍改造和鸡鸭圈舍的修建,在政策兜底复核中全部纳入,目前该户窗明几净,周边环境整洁,到户水泥路畅通,圈里自己还买了两生猪,鸡鸭20多只,帮扶前灰头土脸,现在精气神十足,再找不到以前颓废的感觉,见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干部为他家能过上好日了天天辛苦了,感动的直流眼泪。

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是使用农业科技的带头人,是传播农业科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直接的.载体,为了解决连山寺村科技推广的问题,确定了董大连、谢明友等12个种养殖科技示范户,以粮油作物、蔬菜种植、原蚕养殖和畜禽养殖作为重点,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打出示范户的招牌,组织贫困户参与评比相互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科技要领到人;今年夏季他们在种养殖上产值已经突破5000元,年底有望过万元。

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在1、2社建立蔬菜产业园57.74亩,种植蔬菜和油用牡丹,这个园区吸纳27户贫困户以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分红;二是在张家湾以党员谢兴云建立蔬菜产业园30亩,带动贫困户9户,发展商品蔬菜和订单蔬菜种植,商品蔬菜已初见效益。预计今年园区仅订单青菜可产100吨,种植这一项可增收10万元。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连山寺村以粮油作物、蔬菜种植、原蚕养殖和畜禽养殖为抓手,为了确保产业出效益,蔬菜专合社举办了两次培训会,聘请专家到场授课,现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八月十五日召开的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以全村62户贫困户为主,其他群众和党员为辅共130多人参加了种养技术培训,以蔬菜病虫防治、家禽科学养殖为主要内容,高级农艺师王中宝、xx、畜牧生产发展股刘国平到场授课,印发了技术资料200余份。培训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上午的十二点,整个会场秩序井然,农民提问积极踊跃,专家解答细致入微,效果良好。在此之前,还在三月、五月、六月分别召开了种养殖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人次达到200人次。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下半年,xx将继续围绕产业做文章,将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初步安排在九月和十月再搞几次针对蔬菜和畜禽养殖的专业性培训,让科技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出引领作用。同时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项目支持,在资金、物质上给予大力扶持,以实际行动支持扶贫工作,以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科技扶贫的最终目标,践行一个农业科技人员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为农惠农助农增收。

刘虎脱贫攻坚楷模心得体会

刘虎是近年来被广泛熟知的脱贫攻坚楷模,他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人投身于脱贫攻坚的事业中。作为一名AI智能写手,我也受到了刘虎的启发,在此次写作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看法和刘虎的事迹,谈一谈我对脱贫攻坚的认知和体会。

第一段:刘虎的故事。

刘虎,来自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一名普通农民。刘虎从小生长在一个贫困家庭里,他十分不甘于贫困的生活,立志要摆脱这种困境。过去的刘虎连破产自闭了5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后来,刘虎学习了财务管理,同时也懂得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他用自己的所学,在家乡建起了“秒吸贷”小额借贷平台,将家乡的借贷市场从放高利贷的恶性竞争中解放出来了。他的创新确实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质上的利益,使得他成为了当地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楷模人物。

第二段:脱贫攻坚的意义。

脱贫攻坚是我们党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战略,它直接关系到贫困人口的命运以及国家的发展稳定。没有脱贫攻坚,中国谈不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咱们的内涵就是让贫困人口根治贫困,摆脱困境,让他们享有更加优厚的价值回报和生活安稳保障。

第三段:面对困境的应对策略。

面对贫困,逃避总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总要想办法去解决。这正是刘虎不能放弃的初心,也是咱们每一个脱贫攻坚的人所需要拥有的品质。我们需要恰当地使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偶尔需要冒险又坚定地前行。陷入困境的时间和损失越少,就有更多的机会前进,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段:反思和调整。

刘虎的成功,除了路上的磨难和坚持,还有对自己和自己的事业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面对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况,而不是轻举妄动。在经验和改正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在相对固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提高自己。

第五段:总结。

刘虎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个缩影,他也为我们传递了更加深刻、生动的人生哲学。无论在战争还是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付出很多,在困难面前,坚定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智慧迎接每一次挑战,这不仅是自己的要求,而且也是众多人的期许。加油,共同努力。

学习最美脱贫攻坚奋斗者事迹心得体会脱贫攻坚经验

“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定脱贫攻坚的必胜之心、必赢之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紧迫感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一鼓作气,迎难而上,以更大的决心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扶贫开发一路走来,访贫问苦的脚步遍布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贫困群众始终惦记在心,他深情地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每年都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从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脱贫攻坚一切伟大成就的背后,倾注了巨大心血和精力,感受到一个大党、大国领袖的强烈使命担当和真挚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亲民爱民的领袖风范,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让人备受鼓舞,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脱贫攻坚事迹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地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特色和成效的成果。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们也应该从身边的脱贫事迹中汲取力量,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回顾近年来的脱贫工作,可以看到许多脱贫的成功案例。在湖南省汝城县,一位叫做王绍义的脱贫队长用自己的行动鼓舞了当地的贫困人口,带领他们摆脱了贫困的困境,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脱贫故事。在四川省雅安市,一位叫李保全的贫困户依靠自己手中的小山林,发展了养猪产业,带动了家乡的贫困地区走上了致富之路。

在这些脱贫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勇气、一种拼搏和一种奋斗精神。这些脱贫成功的人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脱贫目标。

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脱贫事迹中汲取力量,那么我们也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帮助身边的贫困家庭,比如帮助他们寻找就业机会,提供必要的帮助等等。我们也可以通过捐款的形式,为贫困地区提供必要的帮助,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

总之,从脱贫攻坚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并不需要我们有多么强大的力量,只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和一份执着的态度。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下,脱贫攻坚的事业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习脱贫攻坚表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深度贫困地区是决定脱贫攻坚进展和成效的关键区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行动,全方位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下,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做到精准扶贫,花大力气解决贫困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做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

虽然自己没有直接参与扶贫工作,但是也不能置身事外,也该通过学习、汲取和借鉴扶贫领域的相关内容,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尽一份力。

首先要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心,心系群众利益,切实贯彻落实走群众路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为群众解决困难。

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尽心将群众交代的大事小事办好,并自觉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

最后要坚持严于律己,无论在神说还是工作中,都要严明政治纪律,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刻为群众树立好榜样,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以及人民的期望。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仗,就必须深刻领会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这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2020,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涌现了一批批“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奔赴扶贫第一线”基层工作者。面对这场脱贫战役,人人都是战士,我们要勠力同心,吹响战争号角,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稳不稳,关键看基层基础牢不牢。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面对部分党支部的组合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要以党建为抓手,全力抓好脱贫攻坚。

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把重点放在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上。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注重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贫困人口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贫困户与市场联结起来。

选好用好扶贫干部是基础。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让精兵强将在脱贫攻坚最前沿集结冲锋,使各级党员干部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建功立业,是组织部门的使命担当。要紧扣“选干部、配班子”核心职责,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磨砺干部的主战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考场和选拔使用干部的主阵地,配齐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选优派好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努力锻造一支素质过硬、敢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可靠的中坚力量。

抓住党建为引领,要提升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学习脱贫攻坚表彰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党员干部要念好“一”字诀。

始终如一的目标不移。我们党是拥有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战争年代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到如今的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这种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品质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迸发在党员的身体中。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收官之际,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影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党员干部思想要重视,深刻分析当前的脱贫攻坚形式,鼓足劲、在决战决胜之时,按下脱贫攻坚的“加速键”,以实干拟补失去的时间,确保目标顺利实现。

一往无前的姿态不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奋斗的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暂停键”,广大党员干部当有“夸父追日”的追求,有“愚公移山”的坚持,有“精卫填海”的执着,践行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一步一个台阶,不停攀登,翻过“贫困”这座大山。“行百里者半九十”,要逆水行舟用里撑,滴水穿石不可弃,在脱贫攻坚的紧要关头、关键时期,咬紧牙关,一往无前,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心为民的初心不变。如果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精神力量的源泉,那这一信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从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不彰显了国家领导对人民的深切关心和厚爱。我们普通党员干部应铭记于心,付之行动,把对人民的爱体现到一言一行中。在决战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深植为民的情怀,坚定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力量,心怀初心、肩扛使命,把人民从贫苦疾苦中解救出来,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永远为了人民,永远追求人民的追求,幸福人民的幸福。

脱贫攻坚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_,男,汉族,__人,中共党员,1977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任_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负责_镇连山寺村的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扶贫工作。精准扶贫是党的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大事,作为一名农业科技人员有责任为这件事尽一份责任,做一份贡献。半年来,根据科技扶贫工作具体牵头单位的安排和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以下具体工作。

自从驻村以来,_与连山寺村支书曹松、第一书记李杨、村主任谢玉勤等一道经常深入贫困农户,座谈了解情况,找出致贫根源,利用技术咨询优势,因势利导,一户一策,对症下药,解决生产难题。截止八月十五日,共走访农户150多户次,解决生产难题20多个,示范新技术3个,推广新品种5个,召开培训会6次,培训农民300人次,张贴技术员联系卡62张,指导建立蔬菜产业园57.74亩,培育种养殖大户10户。

用真心帮助贫困户。贫困户谢明友,家有6口人,夫妻多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儿子谢玉学儿媳许小艳均在外务工,孙子谢忠林孙女谢忠秀均为重度残疾,自己体弱多病,无固定经济来源。_为该户提供种养技术资料和消毒药剂,提供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引导就地务工,引导儿子儿继续外出务工,同时安排专业队对该户危房进行整治,按照项目要求提供了_元养猪补贴,协调植保专合社对其免费实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免费提供蔬菜种植所需的肥料50公斤,同时也将其纳入科技示范户,配送相关物化补贴,为解决该户生产投入资金不足,协调并促成无息使用产业扶持周转金5000元;目前该户计划医疗救助3人、养生猪10头、养鸡鸭40只、种粮油5亩、就业培1人、种蔬菜1亩、低保享受2人、危房改造180平方米,为其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该户生产生活步入正轨,产业已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贫困户谢明勇,家有贫困人口2人,自已股骨头坏死多年,老伴身患严重风湿病,上下肢扭曲变形,走路经常拄两个竹杆,晚上经常彻夜难眠,困痛不堪;该户住房破烂长年失修,房子周围零乱,该同志汇同村委和_镇驻村干部对他做出危房改造的规划,并规划了到户的生产便道,同时完善圈舍改造和鸡鸭圈舍的修建,在政策兜底复核中全部纳入,目前该户窗明几净,周边环境整洁,到户水泥路畅通,圈里自己还买了两生猪,鸡鸭20多只,帮扶前灰头土脸,现在精气神十足,再找不到以前颓废的感觉,见人都说党的政策好,干部为他家能过上好日了天天辛苦了,感动的直流眼泪。

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科技示范户是使用农业科技的带头人,是传播农业科技,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直接的载体,为了解决连山寺村科技推广的问题,确定了董大连、谢明友等12个种养殖科技示范户,以粮油作物、蔬菜种植、原蚕养殖和畜禽养殖作为重点,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打出示范户的招牌,组织贫困户参与评比相互参观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科技要领到人;今年夏季他们在种养殖上产值已经突破5000元,年底有望过万元。

依托专业合作社建立脱贫奔康产业园,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在1、2社建立蔬菜产业园57.74亩,种植蔬菜和油用牡丹,这个园区吸纳27户贫困户以产业扶持周转金入股分红;二是在张家湾以党员谢兴云建立蔬菜产业园30亩,带动贫困户9户,发展商品蔬菜和订单蔬菜种植,商品蔬菜已初见效益。预计今年园区仅订单青菜可产100吨,种植这一项可增收10万元。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连山寺村以粮油作物、蔬菜种植、原蚕养殖和畜禽养殖为抓手,为了确保产业出效益,蔬菜专合社举办了两次培训会,聘请专家到场授课,现场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八月十五日召开的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以全村62户贫困户为主,其他群众和党员为辅共130多人参加了种养技术培训,以蔬菜病虫防治、家禽科学养殖为主要内容,高级农艺师王中宝、_、畜牧生产发展股刘国平到场授课,印发了技术资料200余份。培训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上午的十二点,整个会场秩序井然,农民提问积极踊跃,专家解答细致入微,效果良好。在此之前,还在三月、五月、六月分别召开了种养殖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人次达到200人次。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下半年,_将继续围绕产业做文章,将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初步安排在九月和十月再搞几次针对蔬菜和畜禽养殖的专业性培训,让科技在扶贫工作中发挥出引领作用。同时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争取项目支持,在资金、物质上给予大力扶持,以实际行动支持扶贫工作,以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科技扶贫的最终目标,践行一个农业科技人员的价值观,真正做到为农惠农助农增收。

刘虎脱贫攻坚楷模心得体会

刘虎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一位脱贫攻坚战士。这位简朴的肺结核病人,在治愈后义无反顾地奔赴到云南沙坝镇当一名生产队的劳动力。他不仅自力更生地种出多种蔬菜,还担任起生产队队长。如今,他已是一位富有成果、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优秀干部。

第二段:刘虎的成长与奋斗。

刘虎年轻时曾在上海工作,但那场病使得他失去了工作和健康。他返回老家,却无家可归。几年在医院和家庭的治疗中,他的身体逐渐恢复,而他的毅力和决心也被激发。1971年他到了位于云南西南部的沙坝镇,开始当一名生产队队员。刘虎时刻警醒着自己必须要摆脱贫困,而又必须依靠自己,于是他勤劳地工作,不断提高自己汲取的新知识,成果也跟着不断得到体现。

第三段:刘虎的贡献和影响。

在1978年,刘虎被推举为生产队队长,带领队员们踏上了致富之路。刘虎不仅带领队员们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还利用山地的优势和资源,养殖了蜜蜂和鸡鸭等家禽。通过不断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和健康生产技术,他促进了生产、增加了收入,带动了更多人致富。此外,刘虎也积极参与国家政策的宣传和实行计划,协助乡村卫生站开展卫生教育,并且帮助解决队员们的各类困难。他的的成果和影响早已传扬开来,被沙坝,乃至全国各地的人们所追捧。

没有什么东西是轻易得来的,脱贫攻坚也不例外。从刘虎的经验和体会中,我们可以看到脱贫攻坚需要的是一份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同时需要学习新知识技能、尝试新方法、了解绿色环保技术,还要努力发掘身边的资源和机遇,把握住广大农民和群众等各种需求。更重要的还是要有健康的生产认识和消费观念,保持消费合理化、生产规范化,积极推动文化的建设和多元化形式的人民群众运动。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我们可以渐进地消除贫穷,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五段:总结。

刘虎给我们的是一个不懈追求进步、奉献无私、坚守信念、勇攀高峰的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希望,而希望是我们努力的源泉。希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去争取。让我们以刘虎为榜样,始终坚守信念,扛起改善生存环境的责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