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救助救治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3年救助救治心得体会(精选5篇)

作者:碧墨 2023年救助救治心得体会(精选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救助救治心得体会篇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是社会的希望。然而,全球范围内仍然有许多儿童生活在贫困、虐待、战乱等不幸的环境中,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近期我参与了一次儿童救助的活动,深深感受到了儿童的脆弱和无助,同时也从中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参与儿童救助让我深刻认识到贫困的本质。在这次活动中,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前往一个偏远贫困地区的孤儿院,这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孩子们的衣物破旧不堪,食物简单单一,甚至缺乏基本的医疗条件。他们聚精会神地听我讲述着外面精彩的世界,眼中闪烁着渴望。看着这些孩子们那种无私的渴望和真挚的笑容,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明白了贫困所带来的无法逃避的残酷现实。

其次,儿童救助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在与这些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背景。有的孩子性格内向,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引导;有的孩子倔强又顽皮,需要关爱和理解。作为志愿者,我必须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合适的帮助和关怀。有时候,只是陪伴他们玩耍就能化解他们的孤独和忧愁。通过和这些孩子们相处,我懂得了关心、照料和尊重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此外,儿童救助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在这次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个特别害羞的孩子,他几乎无法与其他孩子交流。我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于是,我主动向社工请教该如何与这个孩子建立联系。社工告诉我,这个孩子有特别的经历,他曾经遭受了极大的伤害。于是,我决定用一些他喜欢的玩具来引起他的兴趣。我在他看不见的地方藏了一只小熊,然后微笑着告诉他要找他的小熊。惊讶的是,他竟然主动追了上来,见到了小熊。从那时起,我逐渐通过这种方式与他建立了信任和友谊。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儿童救助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才能真正地帮助到他们。

最后,儿童救助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在我参与的这个活动中,有许多志愿者和社工聚集在一起,为这些儿童提供帮助和关爱。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发挥作用,我们共同组织了各种有趣的游戏、培训和学习活动。这种多方合作的精神使我们的活动更加有力量和深入。同时,我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资金方面还是物质上,他们的援助都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儿童救助的工作。

总结起来,参与儿童救助的活动让我深刻了解了贫困的本质,学会了细心和耐心,明白了持续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和团队精神的必要性。我将继续支持儿童救助的活动,希望能为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孩子带去一丝温暖和希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儿童救助的行列中,以实际行动为儿童创造美好的未来。

救助救治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儿童救助问题备受关注。保护和关爱每一个儿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员,参与儿童救助活动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儿童的无助和安全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参与儿童救助活动中获得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儿童救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救助儿童不仅仅是为他们提供食物和医疗等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需求。在与改善儿童生活质量的组织合作过程中,我了解到社会对儿童救助的需求既包括一时的援助,也需要持久的关心。儿童救助不仅仅是在他们陷入困境时及时伸出援手,还需要关注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其次,我在参与儿童救助活动中领悟到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儿童救助通常需要多方力量的合作。只有通过不同机构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帮助儿童。在救助过程中,我见证了社会各界的心手相连,共同努力为儿童提供最好的保护和帮助。这不仅让我体验到团结带来的力量,也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改善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

另外,我在儿童救助活动中感受到了付出的意义。参与儿童救助活动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而是要关爱他人,为需要帮助的儿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在和儿童相处的过程中,看到他们因为我们的帮助而重拾笑容,看到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这种感动和满足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儿童是社会的未来,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可以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此外,我发现参与儿童救助活动也对自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我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物质需求,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教育需求。这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更加关爱他人的人。通过参与儿童救助活动,我学到了很多生活中的重要品质,如耐心、同理心和责任心。这些品质在我们与他人交往时都非常重要,参与儿童救助活动让我不仅救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成长。

总结起来,参与儿童救助活动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深刻领悟到了儿童救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也明白了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参与儿童救助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付出的意义和获得的满足感,同时也对自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关爱和保护儿童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儿童救助活动,为儿童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救助救治心得体会篇三

现将县政府办驻蒿坪镇黄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黄金村位于蒿坪镇西北部,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216户783人,其中贫困户128户430人,低保户15户,五保户20户,353人常年外出务工。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林地面积57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763.5亩。村内通村公路共有17.8公里,其中,硬化公路9.8公里,普通泥土公路8公里。全村约一半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全村有砖房33户,进城入镇购房46户,土墙房118户。(在即将进行的镇村机构改革中,原黄金村与龙泉村合并成黄金村,合并后全村共456户1763人,其中贫困户181户610人,低保户26户,五保户22户。全村耕地面积3620亩。辖区内现有三处小型移民安置点。)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自20__年包联黄金村以来,经过联村领导多次实地调研,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走访座谈,结合村情实际,确定了“抓搬迁、建果园、促务工、搞三讲”的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黄金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真抓实干,使村容村貌大改观,村民走上致富路,建成家富、人和、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抓搬迁,改善居住条件“挪穷窝”

由于前期精准扶贫工作没有具体的项目及资金扶持政策,但县上给71个贫困村开了口子可以建村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补助,我们认为这个政策才是能够真正惠及群众个人的,因此,驻村扶贫工作首先确定了抓搬迁。

经过实地调研,确定在黄金村交通便利的显月寺规划移民搬迁安置点。规划建设58户,其中:实施42户搬迁户,设计两户连体二层建筑,每户131平米,3室2厅2卫1厨,造价每平米不超过1000元;实施特困户“交钥匙”工程16户,按50平米建设,1室1厅1厨1厕。该安置点于20__年9月初启动建设后,吗、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前可主体竣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干部入户宣传,目前已有36户缴纳了首付款,共计133万元(首付每户至少缴3万元)。

(二)建果园,特色产业增收“换穷业”

抓搬迁解决了住房的问题,如何让群众利用现有土地增收成了摆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黄金村土地条件差,发展的都是传统农业,无特色农业产业。为此结合黄金村实际,县政府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考察,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从四川苍溪县引进红阳猕猴桃品种,发展猕猴桃产业。由于该产业投资大(每亩前期需投资1万元以上)、见效慢(三年试花挂果,五年才到盛产期)、技术要求高,因此我们对外引进了一个老板先试点搞150亩,由驻村扶贫工作队协调流转土地,帮助联系了苍溪猕猴桃协会孟会长来实地做技术指导。目前,已完成150亩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希望通过5年努力,实现亩产值2万元以上。该产业若取得成功,届时鼓励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发展,力争使猕猴桃产业成为促进该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发展魔芋、畜牧养殖、茶叶等产业,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三)促务工,推进劳务输出“转穷路”

黄金村青壮劳力大多学历低,无技术专长,男的在外大多下矿挖煤风险大,女的在外大多洗衣做饭当保姆收入低。都处于想致富无门路的尴尬境地。县政府领导经过前期调研,紫阳籍外出创业成功人士郑远元兴起的“远元修脚足疗”行业市场前景好,门槛低,没得学历要求,男女不限,收益高,月工资保底3000元以上,低风险,工作环境好,没得啥危险。这个项目正好适合黄金村这些想致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针对这一实际,我办在黄金村召开了村民大会,专门邀请高桥铁佛村的支书及在外从事足浴足疗行业取得成功的老板,到黄金村现身说法,传经送宝,包联干部进村入户动员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投入“远元足疗”行业,经过宣传动员,村民观念已经基本转变,目前已有37人报名参加培训,16人赴武汉等地就业。其中一组的刘改艳因工作成绩突出,已被任命为店长,底薪每月达5000元。刘改艳的丈夫开始思想转不弯,看到妻子从事修脚行业,不但提高了收入,而且体现了个人价值,得到了社会认可,今年开年也报名参加了培训并和妻子一起外出修脚务工。

(四)搞三讲,激发正能量“拔穷根”

民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机遇。因此,联村干部始终把坏民风的整治,新民风的树立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和教育群众树立“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新民风,组织有正气,讲正气,德高望重的村民成立民风纠察队,严厉打击赌博歪风、要钱不要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欺人讹人的不正民风。同时,村上召开群众大会时通报村上的好人好事和歪风邪气的典型案例,引导群众监督群众,促使民风好转,年底召开村民大会,设立“孝敬老人奖、乐于助人奖、邻里和睦奖、勤奋发家奖”四大奖项,对16名获奖人员公开表彰。

三、保障措施

一是干部真联。充分发挥县政府办公室驻村扶贫的牵头作用,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抽调一名正科级领导、一名副科级领导一名干部驻村,每年驻村工作220天以上,镇包村干部每周下村工作3天以上,村两委班子成员每周办公时间5天以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整合部门及镇村优势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努力实现黄金村增收脱贫目标。

二是村民实干。通过宣传、鼓动,凝聚民心、团结力量,逐户与村民签订脱贫致富决心书,充分发挥其自身主体作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苦拼实干,尽全力达到增收脱贫目标。

三是落实责任。建立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工作机制,科级领导干部每人包联一个组,普通干部每人包联5户农户,要求每月入户不少于1次,帮助包联户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实行包联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包联干部每月在办公室全体会上汇报包联工作开展情况。

四是严格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办法,以黄金村贫困户年度稳定脱贫任务为考核依据,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效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年度工作考核挂钩。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劳动力大量流失。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加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贫困识别、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工作难度。

二是产业扶贫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没有形成优势新型产业,而传统种养殖产业劳动力需求大、风险高、经济效益低,且缺少明确的奖补政策,依靠农户自身发展,规模小、经营粗放,难以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导致工作队为农户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种养殖业的落实程度都相对较差。

三是上级资金投入不足。上级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尽管县上整合了许多项目和资金,仍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比如黄金村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全村仅有两条山沟,因径流量小且落差大,引水工程建设难度大,配套设施不完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交通路网结构不完善,通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晴通雨阻现象突出。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保障。

四是残障、慢病占比大。黄金村共有五保户20户,即将列入五保供养的1户,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64人,对这类人,只能通过低保、五保、残疾救助、社会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帮助其维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46户贫困户中有长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五、意见建议

一是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村“两委”班子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其抓落实、促发展能力如何,其自身的作风怎样,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村风、民风,直接关系到村上的经济发展。如果村级班子每名成员都能在工作作风、干事魄力、能力水平上“过得硬”,脱贫致富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二是要把政策和资金支持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保障。上级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助推精准扶贫,用政策调动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

三是要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支撑。项目扶贫、项目拉动,是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对贫困村的项目争取力度,使他们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尊敬的吴主席,在座各位领导,县政府办所做的精准扶贫工作,得益于市、县领导的支持指导,领导亲自理清思路,确定目标,制定措施,办公室只是在此基础上认真抓落实,扎实搞推进。但是目前推进程度与上级要求与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尽职尽责,尽力而为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帮扶救助工作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救助救治心得体会篇四

儿童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然而,仍然有许多儿童处于困境之中,他们面临贫困、疾病、暴力等各种危险。为了帮助这些儿童并保障他们的权益,我积极参与了儿童救助活动。在这次参与中,我深有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角色与责任

在儿童救助活动中,我扮演着志愿者的角色,承担着义务和责任。我应当用关爱与温暖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这份责任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自己对儿童的重要性,以及作为志愿者为他们所做的改变。

第三段:深度体验

在一次儿童救助项目中,我被安排到一个贫困地区的小学进行义务教学。我和一群可爱的孩子们相处了一个月。刚开始时,孩子们对我抱有疑虑和戒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经历了他们的成长和进步,见证了他们面对困难时意志的坚定。我为他们的乐观向上和坚韧不拔所感动,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

第四段:问题与挑战

在儿童救助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发现贫穷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对自尊和尊严的侵蚀。有些孩子因为物质上的不足而感到自卑和无助,因此我需要通过鼓励和帮助他们找到自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其次,我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平衡自己的情绪。有时候,看到孩子们的困境和不幸,我会感到心痛和无力,但我知道我不能被负面情绪所压倒,需要坚持并给予他们力量。

第五段:心得与反思

通过这次儿童救助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儿童是无辜的,他们需要我们的保护和关爱。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通过长期的关注和帮助,我们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作为志愿者,我们需要给与他们足够的关注,更要给予他们持续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这些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总结:

通过参与儿童救助活动,我体验到了关爱孩子们的重要性。我深刻理解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孩子们提供保护和支持。尽管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心怀爱心,持之以恒地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为他们营造更美好的未来。

救助救治心得体会篇五

1.开展低保“拉网式”大普查,促进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20-年1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城乡低保“拉网式”大普查。出台了《关于开展城乡低保普查工作的通知》,并于3月5日召开了全县城乡低保对象普查和提标提补工作会议。在城镇,我局组织6个工作小组利用1个月时间对县城6个社区2519户5872名低保户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普查和重新公示保留了2172户,5141人,其中列入回访179户365人,取消了347户731人;在农村,我局通过各乡镇民政所核查核实并重新公示10358户22226人农村低保对象,取消158户689人,新增330户,962人。此次普查所投入的人员为近几年最多,调查对象的覆盖面为近几年最宽,调查的时间为近几年最长,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普查”。通过普查,完整的掌握低保对象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分类情况进行不同的管理,确保城乡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城乡低保工作的社会效果。

2.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差水平,加大我县城乡低保保障力度。一是提高我县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依照物价水平和平均收入,我们及时调整低保标准,通过县政府常务会议批准,今年将我县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180元/月提高到245元/月,农村低保由原来的80元/月提高到110元/月。二是提高我县城乡低保人均补差水平。为切实安排好城乡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而降低,我县根据低保普查的情况,分别在4月份和10月份两次提高城乡低保补差水平,目前我县城市低保人均补差达到197元/月,农村低保人均补差达到85.1元/月,均全额超过了民生工程的任务数要求。

3.认真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确保城乡低保工作公平公正。今年2月份开始,我们以“全省民生领域三个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契机,大力开展城乡低保资金专项治理活动。为了全面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的具体情况,查找城乡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局要求各乡镇对全县在册所有城乡低保对象进行深入拉网式普查,普查人员通过进村入户,查看材料、邻里走访等方式对低保户的情况进行逐户调查。同时,还采用设立意见箱,公开投诉电话,上门走访座谈,张榜公示等多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为保证城乡低保资金发放专项治理工作质量,在县纪检监查部门的统一布署下,我局成立督查组,对乡镇和村(居)委会城乡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督查,同时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督查组采取抽查方式对城乡低保审批程序是否规范、公示是否到位、档案管理是否完善等进行检查,对专项治理工作不到位的,指导限期整改。有力的监督指导,确保了治理工作不走过场,保证了专项治理工作的质量。

4.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探索低保对象听证审批制度。因城乡低保家庭收入难核实,入户调查时,对象户只谈困难不报收入,因此,对低保户家庭收入无法准确核实。为进一步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的发生,我县今年对新增低保对象实行听证审批制度,扩大低保审批工作的社会开放度、群众参与度,增强低保工作阳光透明度,得到社会的好评。

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1、加大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

为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对于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新增四类对象”,凡被诊断患病确需住院治疗的,不限病种享受住院医疗救助;对于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新增四类对象”、家庭人均收入在本县低保标准180%以内的“低保边缘户”,救助比例相应的提高,且五保户的年总救助金额由原来的3万元封顶,调整为无封顶,城乡低保对象的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

2、完善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效果

本着“救急、救难、公平、简便”的原则,重点解决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集中供养对象、“新增四类对象”的基本医疗服务问题,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和不同救助要求,建立以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倾斜救助、关怀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救助方式。

3、创新工作机制,简化操作程序

简化了手续,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同步结算工作机制。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新增四类对象”住院后,凭县民政局出具的《同步结算申请审批表》,可实行农医、医保报销金额与民政医疗救助金额同步结算,医疗救助对象出院时补助资金同时兑现。

通过以上措施,今年我县医疗救助效果明显,截止到目前我县共救助城乡医疗救助对象3796人,发放救助金额1520.1万元。其中城市救助对象667人,救助资金355.4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121.3%;农村医疗救助对象3129人(含资助爱心基金会医疗救助14人,救助资金6.7万元。),救助资金1164.7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122.6%,有力地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三、五保供养工作

1)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供养标准。根据省、市“民生工程”有关规定,建立了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和五保供养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了“应保尽保”。我县先后从-年到-年,多次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将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800元提高到192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1320元。同时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五保供养资金专款专用,财政部门在“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下开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分户”,资金实行封闭运行。

2)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不断提高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各乡镇把发展院办经济摆上敬老院自我保障、改善老人生活的重要位置,大多数敬老院做到了“鸡、鸭、鱼、肉、蔬菜”基本自给自足,并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有的敬老院通过自办加工企业、场地出租、发展规模养殖基地等办法多种经营,增加院办经济收入。-年,全县敬老院庭院经济纯收入达到102.6万元。通过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全县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做到了“天天有荤素菜,月月有零花钱”。

3)完善“三院”各项配套措施,不断满足五保对象的生活需求。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我们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满足五保对象医疗、娱乐、体育等方面的需求。在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时,重点解决农村五保对象看病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