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合同范本>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4篇)

混合运算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4篇)

作者:文锋

小学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整理和概括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通过阅读优秀的小学教案,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的教案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看—说—算—查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x4x7=

15+5-10= 6÷3x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x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x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x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7.比较7+4x3的运算顺序和4x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x5-3 4+4x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2.掌握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

3.通过二次根式的分母有理化,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学习分母有理化与除法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小结、归纳、提高。

1.教学重点:分母有理化.。

2.教学难点:分母有理化的技巧.。

1课时。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复习小结,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复习提问】。

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步骤、运算顺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1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步骤和顺序:

(1)(先乘除,后加减).。

(2)(有括号,先去括号;不宜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

(3)辨别有理化因式:

有理化因式:与,与,与…。

不是有理化因式:与,与…。

例如:等式子的化简,如果分母是两个二次根式的和,应该怎样化简?

引入新课题.。

【引入新课】。

例2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2);(3)。

解:略.。

小学数学二年级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36÷3÷2=。

15+10-8=。

2、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正方体学习并探究了连乘和连除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们接着通过正方体来学习新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5/9—2/31/2+1/63/4—5/81/6+3/10。

9/14—1/23/8+1/85/9—2/97/10+5/10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5/9+2/3—2/51—(1/2+1/6)。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4/5—(1/6+3/10)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练习四第5一11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混合运算的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已经学习的三步计算式题,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二、组织练习。

1.口算练习四第5题。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2.做练习四第6题。

然后集体口算一遍。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观察,每一道题对不对,错在哪里。让学生改在练习本上。

指出: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小括号里又含有加(减)和乘(除)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小括号在题中能够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以不能随意添加或去掉小括号。

3.做练习四第7题对比练习。

(1)做第7题第一组。

小黑板出示。

提问:这一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为什么?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把这三道题做在作业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检查计算结果。

提问:这三道题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确定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按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正确计算出结果来。

(2)做第7题第二组。‘。

小黑板出示。

提问:第二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小结:这里两组题,每一组题里虽然数和运算符号的排列次序相同,但因为有的有小括号,有的没有;有小括号的题括号的位置也不一样,所以运算顺序就不同,这样计算的结果就不一样。因此,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一定要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根据要求加小括号。

小黑板出示。

提问:如果不加括号,最后一步算什么?能根据后面的要求加小括号吗?

学生口答,老师添括号。

38x3+372÷6……最后一步算除法。

38x3+372÷6.….・最后一步算乘法。

说明: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就能改变运算顺序。这就是说,如果在一个算式里,要改变顺序把某一部分先算,就可以把这一部分括在括号里。

三、解答思考题。

1.解答第一组题。

观察左、右两个算式,思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的结果相等吗?为什么?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反馈:左边的.算式表示把4个47和1个47合起来是5个47,右边的算式先算4加1得5,再算47x5也表示5个47,因此这一组题的得数相等。

2.解答第二组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运算顺序,你们根据已有的这些知识,判断一下这第二组题的得数是否相等。

指名几个学生口答。

说明:200÷2x4含有乘、除运算,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除法再算乘法,200÷(2x4)有了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两道题的运算/顷序不相同,因此第二组两道题的得数不相等。

四、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四第8题。

家庭作业:练习四第9、10、ll题。

数学教案-混合运算

探究过程十分重视形象思维教学和推理思维教学。如我在教《连加、连减》时,在学生看图(左边3只小鸡,中间2只小鸡,右边1只小鸡)讲图意并列式计算后,我让学生观察3+2+1这个式子里有几个运算符号,3、2、1各表示什么?整个式子表示什么?从而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我们用加法计算,而这种加法式子我们叫连加;接着让他们小组讨论3+2+1这个算式应该怎样算,最后让他们思考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在探究教学中,我用思考题启发学生说话,了解学生的思维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给予肯定、纠正或补讲,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在教连减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的式子(3+2+1)我们把它叫做连加,那这个式子(8-3-1)叫做什么呢?此时,我紧扣“旧”知识,捕捉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点,给学生探究时间,让他们观察、比较、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进而形成初步的探究氛围。

教学设计综述: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一册中的“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一节计算教学课。它是学好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关键。计算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项最基础性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有3点:一、懂得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教学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显得十分枯燥,以往学生对这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掌握不扎实。基于以上情况,教师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学:1)情境激趣,引发思维2)网上探究,协作交流3)强化练习,拓展运用4)全班交流,总结评价。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资源以其它媒体和手段无法替代的情境再现、超时空交流等功能与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操作性平台,为学生呈现了仿真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提供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学习经验。在多媒体网络环境支撑下的数学基础性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认知的过程,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促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得以牢固地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

教学策略分步阐述(教案模板):

课   题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学科   年级  。

教学目标 。

二、理解并知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会正确口算加减两步计算式题。

重、难点  。

信息环境及媒体  。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分 步 策 略。

谈话引入:“小朋友,都乘过公共汽车吗?”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设置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学会应用。

选择学生三个板块的练习题上传至教师机进行展示教师帮助引导学生作总结评价。

有人上车,有人下车。

用鼠标移动电脑图像中的人物上车与下车”。

把车上的几个人“拉”下来,再把马路边上的若干人“拉”上了车。

小组同学的合作讨论下,列出了各自的算式,

学生自主地选择点击相应的板块。

由学生自己介绍进行全班交流。

多媒体技术把生活场景搬进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引发思维。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新颖的操作活动中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

发挥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的。

运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经验的重组建构。

概念的掌握和巩固,关键在于应用。

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强化新知识的练习巩固和应用。

学生在信息技术呈现的图像、声音的激励下,不断体验成功。在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中掌握知识,获得技能。

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使同学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训练同学认真审题,能够选择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

3、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一)复习。

1、第74页第1题。

(1)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250.30.50.60.250.75。

(2)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

以上各题用投影片出示,指名口答。

2、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已知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从而进行计算。

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简单?

提问: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

提问:分数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第三种方法最简便,但这种做法只有小数能够被分数的分母除尽时才最方便,一般情况下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比较简便。)。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一、创设情境 激情引趣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你们已经知道怎样准确计算万以内的两个数的加减法,说一说怎样笔算万以内两个数的加减法。

同学们,你们通过回家问爸爸、妈妈,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老人节那天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

小红一家又是怎么做的?请看屏幕。

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放《常回家看看》的歌曲。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小红去了姥姥家。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姥姥的一身衣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一条裤子和一双鞋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4、姥姥的上衣比姥姥的鞋子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裤子比姥爷的鞋子贵多少钱?

6、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

7、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小组讨论,班内集体订正。.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一) 活动一:买三件衣服用了多少元钱?

师:把前5个问题放进问题口袋,先解决第6个问题。

1、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用什么方法解决?

2、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4、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 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 103

215

215

+ 88

303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二)活动二: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三: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

结论:没有括号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谁愿意展示你们的算法? (学生板前展示)

班内交流。

3、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 估算:112+103+88≈300(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

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

112

+ 103

215

215

+ 88

303

5、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独立思考说出理由。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四)活动四:给姥姥买的衣服比姥爷的贵多少钱?

1、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五:总结归纳运算顺序并验证。

1、小结:观察算式的特点: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怎么算? ( 从左往右挨着算:先算前两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加上或减去第三个数 )

结论:没有括号的连加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猜一猜:连减应该怎样计算呢?

三、实践运用 发展能力

(一)以自主练习题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

1、第一关:变魔术。

小红来到姥姥家,跟哥哥小强玩起了变魔术的游戏。看, 我有三张魔术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两道题。 分组做,每组两道。姥爷说,这些题,哪个小组做对了,就奖励那个组每人一个优胜小星。赶紧做吧。

2、第二关:助人为乐。

一位邮递员叔叔也想请我们帮忙。走哪条路近?请帮他算一算。

(二)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教师以评为主。

四、归纳总结 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看—说—算—查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4×7=

15+5-10= 6÷3×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7.比较7+4×3的运算顺序和4×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有中、小括号的运算,在混合式题运算中能自觉地使用简便计算,提高计算的速度。

同上。

小黑板,卡片,幻灯。

一、复习。

1、填空:

()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如果有中、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遇到除法的商除不尽时,一般()。

2、计算:(指名板演,其余座练)。

7.4×1.3-4.68÷0.9。

[10-(0.2+16.7×0.7)]×0.01。

教师针对性评讲,着重让学生说说脱式时哪一步用约等号,哪一步用等号,为什么?

3、口算:说出下列算式根据什么定律,性质进行简算。

7.5-0.26-1.74+2.50.25×13×4。

18-2.7-9.332×0.125。

3.5×3+3.5×74.5×20-3.5×20。

二、新授。

1、谈话引入。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也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板书课题)。

2、教学例4。

看一看,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试一试,让学生自己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教师指出;这道题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简便计算,但是式子里有两步可以简便,能简便计算的要尽量使用简便方法。

看课本第39页的例4,提问:虚线框框里的算式表示什么?

3、做一做第39页。

指名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评讲。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应该随时注意,能简算的自觉简算。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5题。

先独立练习,再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有没有简便算法。

2、练习十第7题。

这三道题,主要训练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和使用括号。先让学生独立列式,再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8、9、10题。

指名分析题目,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四、课堂(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第6题。

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1、巩固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巩固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解狭问题的能力。

3、体会四则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理解并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实物投影。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练习三。

学生独立思考,回想之前所学的内容。

1、梳理知识。

(1)提出问题: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3题。

1、完成教材第11页第1题。

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反馈时,师生共同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教材第11页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列出综合算式的。

3、完成教材第11页第3题。

题目出示后,引导学生对比上下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后,再进行计算。反馈时,让学生总结括号的意义及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出示练习三第4~6题。

4、完成教材第11页第4题。

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解决,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2页第5题。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

交流时,让学生写出三四个不同的算式后,组织交流、评价。

最后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的,都按从。

左到右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乘、除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有括号的算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混合运算教案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