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模板19篇)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模板19篇)

作者:纸韵

心得体会是对工作和学习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小编整理了一些有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贺秀秀。

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我个人认为小学低段也一样,在侧重识字写字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新课标》中在小学低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及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且乐于与人交流;能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此外还有一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应特别重视阅读教学,以从小培养学生这种最基本和最必须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抓实两条线,一条是“言语实践线”,主要提升学生言语智慧,另一条是“人文熏陶线”,主要涵养学生健康人格。人文熏陶是蕴藏在一个个教学细节中的,它不可能与言语实践完全脱离,独立成一个教学板块,它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存在于细枝末节里。因此,一堂高效的阅读课,应该巧妙地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安排六大单元的阅读教学,分别从景物、童话故事,生活场景、名人史事方面就将两者渗透在语文素养里面。本册有一些贴近生活的课文比如《奶奶的白发》、《好学的爸爸》,在课文与生活实际中寻找契合点,让孩子们从生活感悟中读出奶奶的辛劳与不易;读出爸爸的好学与上进,在文本中激发孩子们对于长辈的敬爱之情体贴之情;激发孩子们乐学向上的主动之意。《司马光》一篇让大人小孩都受益颇多的经典课文。拿来给小孩子讲,除了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要求外,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还有很大的教学容量可以给老师发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可以给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是主体不妨让他们自由一点去探索,看看他们在某一危险环境当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听听他们在同一危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说说他们自己的理由。阅读阅读,让孩子们自己乐意去读,读出乐趣读出知识才是主旨所在。在引导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引导换词感悟,情景模拟对话读,反面假设推导读,设身处地感悟读等等。方法永远服务于效果,只有让孩子们好读,读好,读出感情,这节阅读课才上的才算是大致达标。

在每一个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项一般都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上课教师可以用生动的导语、图片或创设相应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然后在兴趣的激发下,去“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训练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并且读出声来,从视、听两个通道去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如果拼音不熟练,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尤其是对于比较难读的字音或长句子,教师应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尽快读正确、读通顺,为有感情的阅读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比如第四课《春到梅花山》:一到休息日,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涌动着看花的人流,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人流”是什么样子的?欢乐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通过有感情的多次朗读,应该努力引导孩子们通过字面看到画面,通过画面悟到情面。又比如第十五课《放小鸟》:我听到窗外有一只小鸟在焦急的叫唤,这只小鸟同被我“关”起来的那只可爱的小鸟有什么关系?它在叫什么?它为什么叫得那么焦急?我最后为什么决定放小鸟?读文章我们不仅要读出字面交待的信息,还要看到人和动物和谐共处的融洽美好。

在阅读教学中要除了做到以读为主线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可引导学生诵读读书歌:“小朋友们,读书啦!读书啦!身坐正,脚放平,眼离书本一尺,左手轻轻按,右手慢慢移,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字字过目,按标点正确停顿。”这是最开始指导阅读的儿歌,就是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

在平时的朗读训练时,老师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学生,“你读得可真好!”“真棒,比老师读得还好!”……即使读得不够好时,老师也要说“读得有点感觉了,谁能比他读得更好?”老师的评价不仅要有激励性,更要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要能够教学生真正学会朗读。当学生读书声音响亮但缺乏感情时,教师可说:“你的声音真洪亮,如果感情再投入些就更好了!”当学生读书感情很投入,声音很美,但是声音太小时,教师就说:“你读得可真好!如果声音再大一些就更好了!”等等。老师的评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还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其他的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也明白了应该怎么做。得到表扬和激励,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读书的热情就更高了。

刘志丹红军小学贺秀秀。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摘要: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经历,同时还是写作的“酵母”;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而且还是一个人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本人的阅读史”,新课标不仅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且对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量也做了量化要求。本文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对如何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从而搞好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和。

总结。

一、立足教材,“无缝”衔接。

以课内阅读为主体,课外阅读为重要补充,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相互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要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无缝”衔接,课外阅读的引导就要从课前预习开始。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可以通过家长的辅助来完成课前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如苏教版一年级《东方明珠》时,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和观看东方明珠的图片和文字,或收集与家长游览东方明珠的照片,让学生获得关于东方明珠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基础。在学生带着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带着查阅到资料的储备进入课堂,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

二、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片,让学生边读边看。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看图。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课文的插图内容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师生还可共同搜集课文相关图片。现在是信息时代,让学生搜集图片,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还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

三、要巧妙设疑,让学生边读边想,善于发现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与思考相结合,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要学会巧妙设计问题,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能反映课文的重难点。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学会边读边提出问题,这对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

四、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读中有说,读说结合“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在教学写人或事物的文章时,我们可结合内容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说说他们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在教学写景物的课文时,我们同样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对景物的感受和评价。

五、朗读与表演结合,让学生走进文本。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情景表演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1.朗读式表演,即通过朗读课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是最常用、最简单的课堂表演形式。朗读式表演有两种:一是分角色朗读表演,即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演一演。让学生走进课文,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形象贴切的表演,把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二是动作式朗读表演。

2.情节式表演,即通过展现故事情节的形式进行表演。

六、读与画相结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里讲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句段;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一篇课文。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如《春雨》这首诗,要求学生用纸画出关于春雨的内容:雨滴、春风、春景等。《月亮湾》一课,要求学生也来画这个村子,于是,学生画月牙一样的小河、朝霞般的桃花、茶树……等。《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学生画不同颜色的蝴蝶。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体现。

七、读与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好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写话可在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进行。二是写话还可以再学了课文后进行。

八、读与积累相结合,让学生增强记忆,学会运用。

只有在积累下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阅读,只读不积累,阅读没有任何效果。积累就是指日积月累,不进行大量的阅读、不累积大量的素材,要想学会写作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在教学中,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让学生细读,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力。

总之,我们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用多种阅读方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把听、说、读、写、思、画、记、背等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变成真正的悦读!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2]武卫华.巧借拓展,让语文课堂生机无限[j].新课程导学,2014(31).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教学随笔:。

付晓会。

小学语文教学低段主要侧重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两大方面。以下,我就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谈一下我的感受:识字与写字教学。综合七名教师的教学,我认为他们的识字与写字教学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识字方面:

一、借助汉语拼音识字。

首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个字容易拼错,找出拼一拼,然后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读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文本。

二、归类识字。

例教学“影”时,师出示一幅图(太阳照在亭子上,亭子留下了影子),引导学生猜一猜,学生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很快认出了“影”字。教学“远”字时,首先,学习走之旁,然后引导学生归类带有走之旁的字。这样不仅记住了“远”字,而且也拓展了走之旁的字。同时,学生在学习其它偏旁的字时,也会联想到对同偏旁的字进行归类。不仅如此,教学中几名教师还穿插运用韵语进行识字,教学“因”字时,师编了这样一句话:“回字口出门,大字走进去”。于是,同学们很快记住了因字。有的教师还借助了事物规律进行识字,不同的识字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字。从而达到熟识生字的能力。

三、随课文识字。

最后,师把生字带入文中,引导学生借助熟悉的语言环境识记生字。一边读文一边识字,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分散识字的要求,而且边学习生字边读文,也避免了学生一味读文而唱读文本。

写字方面:

小学阶段是学生写字的起步阶段,所以打好写字基础尤为重要,看到生字后,先引导学生读一读,观察生字,从占格位置、笔画及字的结构分布上发现字的规律,然后强调足学生摆好坐姿再写字,而不是教师呆板的范写,学生跟写。对于学生书写进行及时的评价。规范写字。从而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阅读方面。

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指读、不唱读。七名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是这样安排的:范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学着自己的样子读一读,读后出示生字。把生字分散,分别代入文中找到指定文本内容再读一读,教学生字时,把难认的生字代入词中,借助文本内容理解词义,然后回归文本,练习读文。这样把字、词、句结合起来教学,既能分散识字,调动学生识字兴趣,又能很好的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同时能够分歩读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我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上《雨点儿》一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本课生字掌握的很好,而且也掌握了“数不清、飘落、回答”等词的意思,同时借助词的意思把课文读流利有感情。

总之,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摸索积累教学经验.李家店小学。

2012.11.29。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江梦。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因此,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情趣,让学生作好阅读准备。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开始,阅读前让学生做好情感态度的准备,要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阅读。

二、加强阅读,让学生读得正确连贯。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孩子刚从口语交际进入书面交流,由现实世界进入符号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必须经过不断的学习、训练,以引领他们切实过好认读关:

1、辨认文字符号,分清词与非词;

2、进行意义整合,分清句段;

3、动用发音器官,读出课文语句;

4、要口诵、耳闻、心想,捕捉语言信息,最终达到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不添、不断、不重,读后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的、轮廓的了解。

三、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材料。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所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经验。

四、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六个结合”:

1、读与看相结合。(图文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就包含着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

2、读和思相结合。

《课标》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就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课标》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4、读与演相结合。

2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

5、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的画有两层意思:(1)边读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和优美句段;(2)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并运用多种手段、多种素材,以多种形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李晓英。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读为主,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同时,说话,写话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同样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在阅读教学中将读、说、写三者结合,加强训练,三者才能更好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在情境中进行阅读的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入境,入情,例如:在学习《小伙伴》一课时,在指导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角色,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学生把那种对朋友关心、感谢的语气读得非常之好。这其实又是借助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的成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演去学,去切身体会,这种效果事半功倍。

二、读演结合,提高说、写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老师过多的提问,繁琐的分析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在阅读教学中要把表演引进来。利用表演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以说为快之感。

三、

继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应适当加点激励。

(一)、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感都有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教师如果也一味地夸“棒!”“好!”就是不负责任;若是见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干脆用“谁再来”的方法另请高明,频繁地换学生,直至找到高手,才啧啧称赞,这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

(二)、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由于自身的素质、家庭条件、生活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感悟的角度不同,对朗读的处理也各有千秋。我们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感受。朗读处理都是不同的个性气质与生活经验的体现。我分别用“你真会观察生活”,“你很有思想”,一一作出评价。施以个性化的评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使每位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取得进步。

三、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教师应将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一篇课文提供给学生的只是一个范例,一堂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又一个起点。教师要让学生带着喜悦与满足离开课堂,怀着激情与好奇投入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样,教师才是真正实现了从一个“灌输者”到一个“点火者”的角色蜕变:学生,才有可能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发现者”。如《一株紫丁香》一文是一首语言清新生动、感情真挚动人的散文诗,在教学中应该用较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刘老师设计了“讲一件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往事。”“如果让你去陪伴老师,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呢?”这些话题让学生练习说话,以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又用一首赞美老师的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来结尾,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她又布置学生去搜集一些赞美老师的诗歌与歌曲,以及名人尊师的故事,并动手做一张能表情达意的精美尊师卡送给自己最喜爱、最尊敬的老师,并开展一次相关的主题班队活动。让语文与美术,与生活有机整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口语交际、动手操作、信息搜集处理等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以教材为课例,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情境中阅读,把听、说、读、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再给以多种评价方式,一定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受益一生。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关键字】:阅读教学课题关键词理解图文角色。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在侧重识字写字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努力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一些感知性的乐趣,从低段就培养孩子们对于语言的热爱之情。怎样提高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课题,激发兴趣。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课文的的灵魂,具有指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创造机会,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和解决问题的学生一样优秀。引导学生善问,培养学生善问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任务。从哪里切入引导学生提问呢?课题就为我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桥梁。

1、抓住课题关键词,让学生展开想象提问。

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糖果雨》。课题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我引导学生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语:“你认为课题中哪个词语最吸引你?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糖果,因为我喜欢吃糖果。”“糖果,我觉得好奇怪,怎么会有糖果雨呢?我很想知道糖果雨是什么样子的。”“糖果,我很想知道糖果雨是什么味道的?”孩子们的回答,立刻让课堂活跃起来,产生了浓烈的学习兴趣。再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太阳的颜色》,对于这篇有趣的童话,我也用了抓重点词的方法,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颜色,我眼中的太阳是红色的。”我进一步追问:“是这样的吗,太阳是红色的吗?同学们去文中找找答案吧!”抓住课题关键词,精彩问题油然而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2、通过朗读感悟来提问,即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题来体会课题的内涵,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独特的问题。

如: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今天我很忙》。课文以“我”在家的活动为主线,描写了“我”在一个普通的星期天和家人其乐熔融的家庭生活。如何运用课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题,从语气中去感悟课题的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向课题提问。同学们纷纷举手:“今天我很忙,我是谁?”“今天我很忙,今天是哪一天?”“今天我很忙,是忙些什么呢?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吗?”学生结合自己的朗读很快的提出了问题,并且恰到好处。

3、把握课题关系,也就是把握课题中角色(或者隐藏角色)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提问。

如: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给奶奶送阳光》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文文为残疾的奶奶收集阳光,虽未成功,却使奶奶分外高兴的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心中充满阳光的小女孩形象。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提问的:“谁给奶奶送阳光?”学生马上回答:文文。接着,一连串的问题一涌而出:“我为什么要给奶奶送阳光?奶奶收到了吗?奶奶的心情怎么样?阳光给人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引导,既理清了文中角色之间的关系,又让学生有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那么下面就要谈谈朗读了。余映潮先生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认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是目的,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朗读来教学。

二、结合学生的学段特点以及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都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积累、体验、语感等关键词也表明朗读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其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位置。

一年段的学生,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少,对句子结构也不熟悉,而且内部言语还未很好地发展起来。《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可以运用以下方式朗读:

1.以学生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朗读。

低年段的孩子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朗读直至熟读成诵的方式。且低年段的文本主要涉及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等文体,这些文体整体性强,富有音乐性和情感性,适合学生朗读。低年段的学生适合直观的感受事物,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尽量少分析,少解释,要以学生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朗读。

如教学《捉迷藏》这一课,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内容:“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我是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孩子们来理解再去朗读。

老师:“谁在大树下见面了?”

孩子们马上回答:“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老师:你们能读出来吗?

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横线部分重读)。

老师:“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哪里见面了?”

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老师:“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干什么?”学生:““一只小鸭、一只小兔和一只青蛙,在一棵大树下见面了。”同一个句子,三种不同的朗读效果,既提高了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也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们学习了句式。

2、分角色朗读。

通过朗读加深整体感官和理解课文内容,譬如分角色朗读,有时老师也担任一角色参与学生共读,学生兴致更高。如《九色鹿》、《迷路的小鸭子》等一些童话,在朗读教学中,不妨像电视动画片里的配音演员那样,把语言的音调作一些有趣的夸张,学生会兴趣盎然。通过交换角色朗读了解到九色鹿的善良和猎人的忘恩负义,体会小鸟的热情聪明。

3、图文并茂法。

低学段可运用“图文并茂”法,即看图说话,由图到文,指导朗读。比如朗读《荷叶圆圆》中“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伴随着朗读,老师要求孩子们配上自己的动作,把自己当作小水滴,小蜻蜓,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和体会。

4.学生个别读,齐读,自由朗读。

上边讲的三种朗读训练形式在课堂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更是为课文教学穿针引线,但是仅靠这几种形式,学生的朗读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课堂上,同时要穿插适量的学生个别读,齐读和自由朗读。

三、在读中结合思维训练,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种长期的训练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话能力。如在教学《糖果雨》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孩子们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糖果雨的颜色,形状以及味道的词句。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我再让大家自由想象:“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什么味道,什么颜色的糖果雨呢?”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有圆溜溜的、紫盈盈、酸酸甜甜的糖果雨,是葡萄味的。”“有橙子味的糖果雨。”“有西瓜味的糖果雨。”“有棉花糖味道,像白云一样的糖果雨。”学生们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随后布置了一项作业:“你能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吗?”孩子们的作业反馈都非常好。

低年级语文教学,我们应蹲该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出发,才能达到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建构良性的课堂常规。

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平日里和学生相处时,一说到做游戏,孩子们总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无论多复杂的游戏规则都会静静听讲,牢牢记住。在识字教学中也可采用游戏识字。如对字的巩固复习,可采用开火车,或来个小组竞赛,就可代替枯燥乏味的生字复习。生字碰碰车,可教学合体字,根据我国形声字的特点,偏旁车和独体字车进行碰碰组合,会有许多意外之喜。根据季节推移可组织秋天的果园,冬天的游戏,开展水果,蔬菜发布会;根据字形特点进行编迷,猜谜活动。在生动、好玩的游戏氛围中,识字效率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课标的汉字情感目标。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就印象深刻。如在教学“鼠”字时,我临时编了个小故事:小老鼠最爱干坏事了,(师指字)看,他用尖尖的爪子偷了四粒大米正往窝里跑呢!也许并不是很恰当,但课后一抽查,连平时识字最困难的小朋友也记住了,看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还是很符合低段孩子的认知心理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得这由点点画画组成的汉字不再枯燥无味,变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灵活地融合上述几点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得识字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过程。这样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教师钻研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营造良好教学研究氛围。2012年2月20日至22日,我参加了由郧西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教师现场备课、说课比赛活动。

本次备课、说课比赛是郧西县教研室工作部署——“课内比教学”的又一举措。各乡镇均在前一阶段举行的比赛的基础上,选出一位老师参加限时备课后说课比赛。同时邀请县实小语文骨干老师担任评委。比赛严格按照正规赛事的程序进行,一个小时限时备课之后,进入课堂,一节课上完了立即参加10分钟内说课。这样的课堂不是演戏,也许没有轰轰烈烈般的热闹,没有手臂林立的踊跃,没有花团锦簇的华美。它是一个真实的课堂,在其中,学生真正困惑、学习、实践、提高。本次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一、零距离接触原生态课堂。

以前的讲课听课,一般都提前几天打招呼,这样学校与教师都有一个准备的时间,当我们走进课堂时,有些课堂就不是平时上课的课堂了,是经过精心包装后的课堂,这样的听课有它的好处,可以让教师得到一个短期锻炼的机会,能让教师有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没有什么多大益处,因为,这样的教学毕尽次数有限。不利于学校与教师的真正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现场备课讲课”,能听到每位老师的常规课,而这些常规课最真实,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影响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最能反映出一位教师最真实的教学水平。同时,这种原生态的课堂也便于我们从中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通过诊断、分析、探讨、交流,有效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

二、形成原生态课堂认识观。

很多情况下,人们总是用一些公开课,或示范课的标准来检验老师们的课堂。造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平时听的最多的就是公开课、示范课。潜意识中就把公开课与示范课的标准当成了评价老师们每天上课的标准。我们不否认公开课与示范课在引领课堂教学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完全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课堂,不仅不实际,也容易让我的日常教学走进误区,不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的提高。因而,我们有必要走进每一位教师最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去,真切地感受普通教师原生态课堂,总结这些朴实的课堂教学特点,帮助我们建立起实在、有效、真实的课堂教学观,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对教师,对课堂,对学校的评价与指导意见才能真实、有效,才会有针对性。

三、

增进教研员与教师的有效沟通。

因为是“现场备课讲课”,虽然老师们多少都有些紧张,但有一点是值得肯。

定,老师们不必为了听课而进行准备,上课自由了许多。教研员也不必为了听课而考虑什么,听的也自由了许多。在此基础上,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课后交流也就容易了许多。因为,老师们会认为,反正我只是上的一节平常课,你怎么认为都无所谓,这里的无所谓并非指教师不在乎,而是指与上公开课比,好像他人的评价意见产生的影响不大。而教研员此时听课的心理也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那种评课的顾虑心理轻了许多,就事论事的想法多了许多。正是双方这种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双方的沟通变得容易了,不再是一方的独角戏,而是双方为了更好地改进现有教学而进行的有效互动,这种有效互动反过来又促进双方的平等交流。

四、实现了学校、教师、学生的“三赢”

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靠。

一、两节公开得来;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不是靠。

一、两节公开课就行;学生的发展更不能指望。

一、两节课应能实现。要真实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抓实、抓好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堂,是最实际的行为。“现场备课讲课”这种真实的剖析课堂的形式,能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中不易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得到解决,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就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得到提升。这时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在得到改进后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优于原有的课堂效果。如果学校能把每一节课上成对外开放的课,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自然也就上去,学校的教学质量自然也就上去。

本次比赛,每位教师都能够认真准备,从教材到学情的分析、教法和学法的确定、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安排及板书的设计,都展示了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说课结束后,还在参加这次活动的教师当中进行互动,教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最后由评委张光印主任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对每位选手的表现予以很高的评价,同时又对老师们说课的不足之处提出很宝贵的改进意见。比赛既是一次公平的竞争,又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好的方面需要继续发扬、再接再厉,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与改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精彩而富有实效。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个方面。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要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还处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戏状态,突然进入严肃、规矩的学校学习生活,孩子的乐趣需要延伸、继续,同时也要上升到新的层次,开拓新的方法和途径。

一、在情境中进行阅读的指导。

风筝》一课时,在指导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松鼠”‘。

小熊”,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学生把那种对朋友关心、感谢的语气读得非常之好。这其实又是借助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的成功,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去演去学,去切身体会,这种效果事半功倍。

二、读演结合,提高说、写能力。

加强训练。

对低年级学生,可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在阅读教学中我经常把表演引进来。利用表演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以说为快之感。例如在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课时,在指导阅读教学中,我让学生扮演“小柳树”“小枣树”,在这样一种情境中,学生深刻认识到对朋友不能斤斤计较,并且要知错就改。当我问到你喜欢和谁交朋友时,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滔滔不绝。

三、继续引入多种评价方式。

在朗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导又不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应适当加点激励。

(一)、诱导评价,让学生爱读。

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二)、个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

步。

课例,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有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情境中阅读,把听、说、读、演等相机结合,才能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受益一生。

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新旧课标对比,非常明显的一点体现在低年级的识字量上,新课标由1200提高到2000左右,在小学低年级尽快实现认一定数量的字。这对于尽快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让我们的教育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一定意义。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具备阅读能力为儿童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相对于现实世界,阅读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无数神奇、可能的想象和幻想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以及认识世界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发展。然而,实现独立阅读的前提是识字,因此,识字教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在学校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中的一贯要求。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样的目标,与原来仅仅注重识字与写字的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学生对汉字和汉字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其价值本身就异常重要,而不是局限在为了解决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新课标的要求明确体现出认、讲、写、用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使学生在一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但我们的孩子,毕竟不是神童,要在一年内,实现对线条和笔画组合的字的熟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低年级儿童特别是初入学儿童识记字形是学习的难点,何况又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点燃热爱语文的大语文观。为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遵循低年级儿童心理的特点,以及对字形的认知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快乐识字。

一、直观识字。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的天性明显要求直观性,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图像,借助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让他们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第一册教材的第二课《口、耳、目》安排了一组象形字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先找出“口”、“日”、“月”等形象突出,图画感强又易画的独体象形字,让学生画一画。然后在学生的画上直接演变成象形字,再演变成楷书字。在学生惊喜的小脸上,看出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些字,也明白了汉字的起源,对汉字更是充满了热爱。对于另外的象形字,为了省时以及更准确的表现汉字演变的过程,利用了课件进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样在课后的拓展练习中,学生很自然地能利用象形字的特点,通过看图观察,猜读认识了“鱼”、“石”、“网”、“刀”。同样,对于一些会意字如“休”、“明”、“林”、“森”也可通过看图直观识字。

二、生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都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这个大课堂。记得在教学“乐”这个字时,大部分学生多认识,而百分之八九十都来自饮料---可乐。如“幼儿园”、“西周中心小学”,孩子们更是如数家珍。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已有经验、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以外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堂以外的学习渠道自主识字,这样,学生既有识字能力,又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生等于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王国里展翅飞翔。

三、游戏活动识字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公务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平日里和学生相处时,一说到做游戏,孩子们总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无论多复杂的游戏规则都会静静听讲,牢牢记住。在识字教学中也可采用游戏识字。如对字的巩固复习,可采用快乐大转盘,加上一句口令“转转转,快乐大转盘,快快转起来”,再来个小组竞赛,就可代替枯燥乏味的生字复习。生字碰碰车,可教学合体字,根据我国形声字的特点,偏旁车和独体字车进行碰碰组合,会有许多意外之喜。根据学生入学进程可安排做做小名片,发本子比赛;根据季节推移可组织秋天的果园,冬天的游戏,开展水果,蔬菜发布会;根据字形特点进行编迷,猜谜活动。在生动、好玩的游戏氛围中,识字效率是惊人的,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课标的汉字情感目标。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快乐教育”,尽量使儿童于快乐中掌握知识,他认为儿童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导致精神上的愉快,而这种愉快反过来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由于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不强,游戏活动可在一定程序上控制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在游戏的乐趣中,在亢奋的精神状态和愉快的情绪中,充分调动他们各种感官协同感知,培养他们的注意和思维,提高识字效率,减轻识字疲劳。

四、编故事、创情境识字。

《新课标》中提出: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让他们感到亲切,自然就印象深刻。如在教学“鼠”字时,我临时编了个小故事:小老鼠最爱干坏事了,(师指字)看,他用尖尖的爪子偷了四粒大米正往窝里跑呢!也许并不是很恰当,但课后一抽查,连平时识字最困难的小朋友也记住了,看来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还是很符合低段孩子的认知心理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使得这由点点画画组成的汉字不再枯燥无味,变得形象生动,有声有色,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灵活地融合上述几点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字形理解了字义,发展了组词造句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浓厚兴趣和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使得识字不再是一种乏味的机械记忆,而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过程。这样学生能主动参与,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了识字的能力,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听课心得体会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反思。现在低段识字任务非常繁重,如何能让学生乐学爱学?我觉得根据低年级儿童的性格特点,再结合现行课本,激发儿童学字的愿望,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学习效果。

一、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本的大纲要求,引导学生看墙壁上的标语、宣传语、广告语、商店招牌等,让学生养成“见字就认,不会认的字就问”的好习惯。这样既使学生对所学字、词加深记忆,以能产生想学字的强烈愿望;也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也对学生的写话奠定了基础,让学生懂得了:识字是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处处能识字,这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创设情景,快乐识字能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儿童的看、听、说、写的综合调控能力,不能简单的重复,孤立识字;而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比如在识字巩固环节,我会采用把生字藏在词语或句子中,请学生读词读句后找出来,并模仿说句子,让学生把学到的生字运用到组织语言中去。现在学生的说话能力明显有进步。

三、规律识字,是儿童识字的好方法。

我们知道汉字的构成是有一定规律的。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而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3》时,我采用多媒体,出示“杨、李、雾、霜、蝶、蜂”等字的画面,同抽象了的古字比较,最后再出示楷体汉字,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知道了形声字、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学生很快就记住生字了。

四、正确书写能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字形。汉字书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正确的书写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也有益于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品味。若忽视书写指导,可能会导致学生只能闻音知义而无法书其形,字形间架结构不准确,失去汉字的美观。还可能使学生书写不流畅或“多笔少划”,这就为以后的习作教学埋下“祸根”——写错别字。

五、巧设作业,巩固识字。

语文的识字教学,不是教师包办代替,面面俱到,它是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为此,要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精心的设置课堂作业,来巩固识字。比如:“一字开花,词语接龙”等方式,就能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非常高。同时也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形式来巩固识字,理解字义,撑握生字的运用。象种将“字、词、句”连为“一体化”的作业设置对低级学生识字的巩固非常有效。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心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我得出的结论便是: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孩子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四种方法:

一、趣味识字法。

1、开课环节生动有趣。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是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这样设计教学的开课环节:“同学们,今天有几个我们不认识的小客人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愿意跟他们交朋友吗?”“愿意!”在孩子们的大声回答声中我打开电脑教学软件出示生字卡片并告诉他们:“今天的小客人很喜欢你们,如果你们能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它们就会很乐意地帮助你,成为你今后学习的好帮手。”

2、自编顺口溜降低难度。

在集中的归类识字中,单纯的结构分析是孩子们很难接受的,为了激发孩子识字兴趣、降低识字难度,我自编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孩子识记。如学生难辨“密”和“蜜”,我这样编:“密林长在山中,蜂蜜酿自蜂虫。”通过顺口溜中的下划线,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区分了“密”和“蜜”的不同。

二、形旁表意功能法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海”,“冰、凉、冷、冻”以及“祝、福、祈、祷”,“袄、袖、裤、袜”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了“三点水旁”、“两点水旁”以及“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两点水旁”表示与寒冷有关的意义;“衣字旁”表示与衣着有关的意义,“示字旁”表示与礼仪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两组汉字了。

三、游戏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能集中注意力听讲的时间很短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作游戏便是其中之一。我把汉字中结构比较复杂的合体字分成几个部件做成小卡片让孩子们自己拿着,然后我说出一个新学的合体字,让孩子们找出组成这些字的各个部件。比如我说胳膊的“膊”,孩子们便自觉地拿出“月”、“甫”、“寸”三个部件组成胳膊的“膊”,这就是找朋友的游戏。

四、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法。

如果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信息反复量增大、信息存储期加长,识字效果就会更好。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使用了在语言环境中循环记忆的方法。首先,我将新学的汉字放在相应的儿歌或简单的故事当中,让孩子们多读多练,使学生大脑对这些汉字产生反复刺激,达到不断强化的目的。其次,我使用循环记忆的方法,让新学的汉字每间隔一段时间重复出现一次,使学生有规律地反复识记所学过的生字,这样学生掌握生字的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

一、培养学生“我爱识字”的习惯。

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要求,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中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

可是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将所学汉字加以巩固,加以运用。

二、倡导学生“我的识字能力最棒”

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认识不少字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现在的小孩大部分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半年多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借助拼音认读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小组里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在这一环节里,小组成员就可以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

2.请“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课堂上我要在短时间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识字情况是很难的。于是我采用请“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请他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鼓励学生“我是识字小能手”

比如可让学生把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里的人物的名字认下;把自己家的生活用品认下;把爱吃的蔬菜、水果等名称记下;把自己家的小区认下等等,在班会时间举行各种形式的课外识字大比武,以此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这样,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

康湖小学韦建平。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康湖小学。

韦建平。

教学心得材料。

濮阳经济开发区濮水办康湖小学。

韦建平。

低段语文心得体会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基石。而低段语文,作为学生接触语文的最初阶段,更是决定了他们以后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兴趣的关键时期。在低段语文学习中,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够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积极培养语感和阅读兴趣。

低段语文学习主要通过阅读和书写来进行,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就要积极培养语感和阅读兴趣。在小学阶段,提高阅读能力、开发阅读兴趣是很关键的。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因此,在低段语文学习中,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

第三段:注重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词语,词语是语文的基础单位。在低段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词语的积累和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书、多接触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来积累词汇,同时要教会学生运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通过各种练习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

第四段: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低段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写作则是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在低段语文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让他们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五段: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除了阅读和写作,低段语文学习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对语文知识的应用和整合,学生需要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只有培养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灵活和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

总结:低段语文学习是学生接触语文的最初阶段,也是建立良好语文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学习低段语文时,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兴趣,注重词语的积累和理解,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语文低段新课标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语文低段的教学也有了很多新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学习,我深感从各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今天,我想借本次机会,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在语文低段新课标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注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新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工作不应该仅仅是在讲台上做文章,而应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多做口语练习。例如,校内的语文辩论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口语训练。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第二段: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语文低段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让学生写三年级的语文作文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给予方法和建议,通过互相交流,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学生也需要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推动学习过程的深入发展。

第三段: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

与视频、游戏等多媒体技术相比,阅读是一种在现代教育中被人们所忽略的教学方式。在语文低段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建立初步的思维判断。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那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也会得到发展。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美感体验。

第四段:注重学生的文化课知识的培养。

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一大关键问题是如何培养学生对文化课知识的浓厚兴趣。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进步日新月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多方面耳濡目染,教育背景也在不断更新,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我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也需要在语文教育中注重文化的引领和推广。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把文化学科融入到语文学科中,结合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标准,培养学生的文化识别能力,促使他们形成现代化的看待经典文化的观念。

第五段: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语文低端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口语交际的培养、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性格。希望大家在日常教育中多尝试,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突出一个“读”字,读的面要广,读的人数要多,读的时间要多,要读得落地有声,书声琅琅才是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之一。

一、注重体验,自读自悟。

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情感。当代的阅读教学的学习活动不仅着眼于如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注重使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体验,积累有益的经验,实现经验的再创造。有体验的读,就是引向自“悟”,发展个性;就是摈弃繁琐的分析,注重整体感悟。如教学《火烧云》中的一段:“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我引导学生注意阅读的体验,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哪一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有的认为“红”字用得特别好,有的认为是“火”字,有的认为是“烧”字。学生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议,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烧”字。接着学生大胆发表了各自的意见:“烧”字让我们感觉颜色特别美;“烧”字让我们看出火烧云在变化;“烧”字让我们有天空的云从西到东移动的感觉;……这种自悟自得的阅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像,唤起活生生的形象,体验到文章蕴涵的人类文化的精华、人文价值以获取美好的感受。

二、传情达意,情感共鸣。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而这种“即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传情达意的阅读体验才能获得。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传情达意”的读要求读者流入作品,驰骋想像,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传情达意的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角色,揣摩各种人物的语气、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我一般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指导朗读。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直接切入文章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问学生:“你认为这句话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哪些词应该重读?”学生试读之后纷纷举手回答:“应用赞美的语气”、“应用自豪的语气”、“‘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应重读。”于是我请同学们读此句,重读“杰出”和“爱国”,读出自豪和赞美的语气。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文章都伴随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课文中的感情因素,通过传情达意的读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文章中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情操得以陶冶。传情达意的读,要指导学生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有分寸,这样传情达意的读,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就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如教授《落花生》一课,我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只有通过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在阅读课上,一个好的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涵的情感相吻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让阅读“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合作的氛围。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自己对阅读课文的认识高度,对关于阅读教学的讲座和拓展资料,做了细致的解读,改变了我的一些想法,认识到了,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这个材料,去实现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1月2日早上,周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即抓住了文本内容的解读,又注重了读法写法的指导。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阅读,抓重点段、重点句。如“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在读的同时,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动作的词“扫”体会海鸥吃东西速度快,比较饥饿等。“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海鸥与老人的感情。“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在读中引导了解老人对海鸥的喜爱。教师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文本的解读上,还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方法。如:动作、语言、外貌、神态等。

《去年的树》的教学设计有四篇,结合自己的教学。我喜欢第四篇教学设计本篇设计共四个板块,板块一读故事,讲故事,整体感知。板块二读故事,交流感悟,多元理解。

1、默读故事,勾画、反复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想想:为什么感动了?

2、全班交流:学生朗读让自己感动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3、学生结合“鸟儿寻找树”的相关内容填写“交流卡”,多元理解。

4、结合故事结尾,学生换位体验,感情朗读。板块三拓读童话,口头编故事。

1阅读童话《白蝴蝶》(ppt出示前半部分)。

2对《白蝴蝶》的后半部进行想象,口头编童话。

3发现《白蝴蝶》和《去年的树》的相似之处。板块四简介作者并推荐童话,激发阅读兴趣。从板块设置看,简洁明了。一二板块重视了读,强调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第三板块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学生的阅读不仅仅局限在课文,教师适时的进行了引领。提高了学生阅读其他读物的兴趣。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要有所侧重。需要注意的是,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默读训练,都要重视词和句的教学;再者,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能力,不能割裂开来逐一培养,而应既有侧重,又要整体推进,螺旋上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找准阅读教学的点。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原则,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呢?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年级小朋友们活泼可爱,语言也颇具童趣。当然,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让他们都乐于接受体育老师,从而乐于上体育课,教师就不能以成人化的语言来给他们上课。这需要教师俯下身来,与学生接触、交谈,来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兴趣爱好,熟悉他们的语言特点,以便更好地和他们“打成一片”。在教一年级学生练习30米跑时,教师用“看看哪个同学跑得最快、跑得线路最直好吗?”这类语言,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快速跑的基本要求是“直”和“快”,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兴奋度,还让学生感觉到与自己十分接近,从而作出肯定的回答,使学生乐于进行有效的练习。

教师的教学示范动作要正确、规范,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析、讲解动作要领。教一年级学生学习队列练习时,教师可以用“看那组同学能最先做到‘快、静、齐’好不好?”来引导学生。教学齐步走练习时,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并要求学生记住“一二三朝前走,左右迈步往前看,两臂前后来摆动,身体正直不偏头”。另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口令互动,比如在教课堂纪律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紧接着说:“站站好”;教师说:“小嘴巴”,学生就紧接着说“不说话”。这类语言比较生动、形象,简练而有韵律,一年级小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牢,有利于学生学习并掌握动作要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课教学内容,采用一年级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性强的练习形式,和灵活多变的器材来组织教学,可以不断保持学生对体育练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从而调动小学生的练习兴趣。例如教学投掷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器材的多样性。教师可以准备好专业沙包,也可以布置学生自制小沙包,可以利用废弃的羽毛球,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折纸飞机,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课上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投打小木柱、投打地靶,或投进圆桶里,或者在地上画好田字格,投进不同的格子代表得到不同的分数,要求学生比一比谁投得既远有准。这样,通过不断变换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安排灵活多变的的教学方法很重要,采用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的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准备活动时,每次都是一成不变的慢跑、徒手体操,一年级小学生就会提不起劲,产生抵触情绪,效果也不好。必须交换运用多种练习,合理采用队形练习、多人操、拍手操、小游戏、集中注意力练习等练习形式,灵活组织教学,提高准备练习的效果。

一年级学生正是处于树立个人自信的初始阶段,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教学活动,宜多采用鼓励教学,让学生在鼓励中学习,慢慢培养他们的个人自信心。一年级小学生的好胜心强,但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加上室外上课受干扰的因素多,易发生偶然事件。如天气炎热、大风天、寒冷天气时,一年级小学生在做游戏时就难免出现碰撞、摔跟头等现象。这时候,教师应着重鼓励教育,启发和激励小学生好胜上进的欲望,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表扬。对完成动作练习有困难的小学生要多关心、帮助,在他们克服困难完成动作后更要及时表扬。教师可以单独表扬,也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来拍手呼喊:“嘿嘿嘿,你真棒!”并作出竖大拇指的表扬动作,这样可以激励更多的同学克服困难,认真练习,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上好一年级体育课,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10月18日至22日,我们桂岭小学一行4人怀着满腔热诚踏上了开往南昌的列车,亲临全国第七届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感受来自全国各地优秀选手的教学风范,真是振奋人心。

在三天的学习中,我们共听了三十五堂课。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亮点,都让我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同时,也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

著名心理学家梅拉比在实践的基础上,曾提出一个公式:交流效果=百分之七的言语+百分之三十八的音调+百分之五十五的情感。课堂也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效果怎样,教师的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教师上课没精打采,有气无力,对教学内容没有一点激情,失去上好一节课的信心,怎能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呢?好的课,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充满足够的信心,课堂上必须具有饱满的热情。在这次听课过程中,专家们的课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

所有选手上课时,总是精神抖擞的走进学生视野,说起话来也字正腔圆,很有激情,他们的朝气不仅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而且还感染了我们听课的每一位老师。正因为有他们的激情投入,为课堂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在课堂上那么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我们更应如此呀!

1、简简单单,老老实实。

语文课堂要纯朴,没有任何的外在装饰,要体现出语文的本色,如安徽的王小红老师在教学生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扎扎实实的抓好基础教学,有写字的教学,有理解词句的教学,也有习作的培养。

2、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在语文课中起着“提纲接领”的作用,陈智文老师在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时,就充分运用了“读”的功效。陈老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简单到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读”。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质疑探究;第二步,指导学生用心灵读文章;第三步:启发学生用心灵倾诉自己对文章的感悟。正是因为这不知多少次的反复品读,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伟大的母爱。

“读”是语文最基本的东西。正是因为老师让学生一次一次的读,同学们才体会到时间之宝贵,生命之短暂,这就是语文课中读的功效。通过从反反复复的读中感悟到的东西,比老师传授出来的东西要实效得多。

3、抓重点词语进行语文教学。

教学时,从文中找出一个能贯穿全文的词语进行教学,它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如:张昆燕老师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抓住珍珠鸟的“小”来认识珍珠鸟,通过“信赖”一词来告诫人们,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习中也收获不少。

鼓励是一种思想,而不是方法,教学中,我们应多看学生的长处,多鼓励他们,我们虽然不能做到爱每一个孩子,但我们做得到不伤害每一个孩子。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给我们的思想有了一次洗礼,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学习这些优秀的教学方法,减少自己在语文课上留下的遗憾。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

阅读教学是语教学的重台戏,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的习惯,可开阔视野,提高成绩,开发智力。那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结合自己教学,作以下思考:

首先,兴趣是最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另外,良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良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语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课,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当然,读写结合,这是语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

低段语文心得体会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一环。低段语文作为学生们最早接触的语文阶段,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低段语文的重要性,并对语文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低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个阶段,教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来练习语言,使他们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比如,在朗读课文或者自由朗读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对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的理解能力。另外,在写作方面,教师们会引导学生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词汇,通过写小短文或者日记来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些锻炼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低段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低段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判断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对课文的解读和分析,学生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们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小说和诗歌等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这种阅读让学生们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和思考,拓宽自己的视野。

再次,低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是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课堂讨论、问题提出和思考等方式,不断激发和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他人的观点,也能够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在语文学习中有所体现,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也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最后,低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学习不仅包括了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理解。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曲、小说等。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在熟悉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和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美。这种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受益,并且对他们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美学价值的认识也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低段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低段语文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低段语文教学为我积累了语言基础,提高了综合素质,培养了个人素养。我将会继续努力学好语文,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素养,用语文为我人生的下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