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优质8篇)

2023年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优质8篇)

作者:书香墨 2023年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优质8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是对学生会在一学期内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关于安全工作总结的典型案例,它们可以为你提供启示和思考。

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和省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结合、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增强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相结合、智力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有效改善移民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移民增收致富产业,移民乡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xx年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精心安排部署,移民乡村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对移民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全县20xx年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县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项听取了扶贫项目编制和工作情况汇报,制定出台了《关于20xx年全县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意见》。积极推行移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各项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移民乡和县直各部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特别是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县上精心安排部署,各级干部积极深入联系乡村扎实推进“六大任务”的落实,并以情暖乡村的实际行动和作风,驻村进组入户开展生产帮扶指导,教给移民干、干给移民看、带着移民干,帮助移民解决了农业机械、籽种、化肥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突出整村推进,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把整村推进作为移民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平台和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全年共争取实施省、市整村推进项目6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7万元,完成危旧住房改造450户,衬砌支渠3公里、斗渠12.6公里,铺筑村组道路2公里,改良土地1000亩,种植枸杞46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扶持贫困户修建暖棚养殖圈舍210座,调引基础母羊1450只,栽植农田防风林680亩。在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整合财政、发改、建设、水务、交通、林业、农牧、国土等部门资金4032万元,加大了项目村资金投入量和项目建设规模。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项目村移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收入快速增加,整体面貌大为改观,示范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3、狠抓产业扶贫,移民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改良、产业培育力度,引导移民群众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20xx年,全县6个移民乡共落实种植面积17.2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1万亩,经济作物13.1万亩;改良盐碱、板结土地2.5万亩,修建日光温室130座,落实养殖小区13个,示范养殖户500户;移民乡牛羊饲养量达到10.73万头(只)。各移民乡相继成立了甘草协会、枸杞协会、红花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户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能良性发展、愿意与贫困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诚信度高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到移民乡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有力推动了移民乡产业发展。全年投入产业扶贫和贷款贴息资金80万元,建成枸杞、甘草制干加工等“农”字号企业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家,1.3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20xx年,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635元,较20xx年增长30%,产业发展促进了移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4、强化科技扶贫,移民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把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整合“两后生”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群众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全年在移民乡村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劳动技能培训和农牧业科技培训140场次,发放科技资料2.44万份,培训人数达1.4万余人次,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46期,培训“两后生”440人,输转劳动力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5、注重改善民生,移民乡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注重加强社会管理,通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乡文化培训中心、计生服务站修建等项目建设,移民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共改造危旧住房1182户,新、改建村委会9个,村(组)文化室18个,硬化通乡、通村道路67.6公里,解决了2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移民群众“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落实国家各类惠民政策,将移民低保资金补助水平由人均每月89元调整到97元,月均增加8元。注重对特困移民的救济,共发放救灾救济款物68万,面粉97.3吨,食用油19460斤,捐助棉被5730床,有力保障了困难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实现了移民乡村和谐稳定。

6、抢抓政策机遇,行业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特别是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促动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攻坚,形成了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目前,参与“双联”行动的各级干部达4336人,其中市级干部23名,县级干部436名,共联系贫困户6318户。特别是对非自愿移民区的广至藏族乡,市县两级专门确定6名市级领导、110名县级领导、270名科级干部和643名一般干部,包抓帮扶1807户特困户发展生产。所有包抓部门、领导和干部多次走村入户、访贫问苦、驻村开展调研活动,了解联系村联系户的发展情况,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措施。20xx年,市、县两级联系单位共为帮扶村帮扶物资约210余万元,联系项目87个,帮扶项目资金1.17亿元,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广大干部还积极帮助联系户解决求医问药、外出打工、子女就学、邻里纠纷、政策求助等实际困难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双联”行动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开创了政府主导、各方携手、上下联动、合力扶贫的扶贫工作新局面。

7、加强资金监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有序推进。

我县按照省市扶贫办的总体部署和下达的年度项目资金计划额度,紧紧围绕当前移民区的急、难、特问题,突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群众能力素质提升等工作重点,认真编制年度项目计划,争取扶贫资金,全年共争取到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3442万元,较上年增加325万元。为确保扶贫项目建设按计划、设计不折不扣地实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县扶贫部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xx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规定,按程序组织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95%以上的建设任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118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39.8公里渠道及8公里村组砂石道路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产业扶贫项目方面,共在6个移民乡种植枸杞10820亩,建成枸杞育苗基地1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落实养殖小区18个,修建暖棚圈舍500座,已完成扶贫项目财政资金报账2600万元。

8、科学编制规划,移民区扶贫开发工作基础得到有效保障。

按照国家“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结合各移民乡和沿祁连山浅山区贫困乡镇自然资源、产业优势、发展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及时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协调,认真编制完成了《xx县河西特困移民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和《xx县沿祁连山浅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在两个规划形成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编制完成了《xx县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发展规划》,为谋划好新一轮移民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三个规划已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总结我县今年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几点启示:

1、领导高度重视,凝聚合力是基础。

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经常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来抓,特别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扶贫重点村、每个县直单位包扶一个扶贫重点村。帮扶联系部门合力推进,财政、审计加强资金监管,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2、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是关键。

通过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专项扶贫资金单打独拼的扶贫模式,远远无法达到扶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只有在发挥专项资金主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资金,才能解决我县贫困乡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坚持因地制宜,选好建设项目是前提。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基础,有大项目就有大发展,有小项目就有小发展,没有项目就很难发展,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必须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选准开发项目,才能彻底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培育长效增收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

4、群众广泛参与,激发内在动力是基础。

群众是扶贫开发的源动力和受益者,只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中民智,集聚民力,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选择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计划,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逐村解决贫困问题,并通过“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5、创新关注机制,加强监管是保证。

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方面,我们做了不懈的探索和总结,比如在扶贫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引入了群众参与机制,组织项目区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扶贫物资的采购上,实行扶贫项目所需物资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的办法实施采购,确保了扶贫到户资金使用公开、公平、公正。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制定出台了《xx县扶贫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去创新和完善机制、体制,扶贫开发工作才有活力,才会有突破。

6、强化科技培训,开发扶贫是核心。

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思路,工作上逐步由重点加强基础建设转移到加强基础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并重,通过实施农民科技培训、“两后生”培训项目,培训移民群众,帮助贫困乡村培育增收产业,促进了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稳固了贫困群众脱贫基础。

二、目前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1、移民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我县移民区仍有10.9万亩农田没有实现林网化,由于土地沙漠化趋势严重,局部地域已形成了流沙地,新的风沙口正逐步形成,移民群众正常的农业生产无法予以生态保障。

2、移民乡基础设施配套率低。目前,根据移民区实际灌溉需求,还有支渠68公里、斗渠291公里需进行新改扩建;有198.8公里通乡、通村油路需铺筑硬化;卫生、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基本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公共服务机构还不够健全。

3、移民乡土地质量差。移民区耕地均为新开垦的荒地,耕地盐碱、板结情况严重,改良费用高,改造难度非常大,全县移民区需长期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15.6万亩,占移民区耕地总数的54.5%,尤其是广至藏族乡、梁湖乡、沙河乡、双塔乡等4个移民乡,因地处风蚀地貌和戈壁荒漠区,土地板结、盐碱、沙化情况最为突出。其中广至乡改良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需要新开垦予以置换的耕地达4000亩,梁湖乡无法耕种的砂化土地达到20xx亩。

4、移民乡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由于移民乡村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大部分耕地投入大于产出,经营效益低,移民群众发展产业存在较大畏难情绪。虽然省市近年来对移民乡村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但由于产业发展前期投入较大,发展周期较长,项目补助标准低,主导产业短期内还无法成为移民群众主要收入渠道。加之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自然环境较差,招商引资难度较大,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培育缺乏资金及项目支持。

5、移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大多数移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迁入地生产生活方式与原居住地有很大差异。近年来虽然借助各类项目资金,多方面开展农业、畜牧业、劳务输转等实用技术培训,但与本地群众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收效不容乐观,大部分移民群众掌握实用本领慢,运用实用技术的能力低,需持续加大引导、教育和培训力度,逐步提高移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6、扶贫开发政策不均衡。我县移民主要分为“两西”项目、疏勒河项目和引洮工程三类移民,虽然该三类移民迁入的时间和来源不同,但同样存在生态环境脆弱、基础配套薄弱、耕地产出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近年来,省市高度关注疏勒河项目和引洮工程移民,相应的扶持政策相对于“两西”移民额度要大很多,全县出现了移民项目政策扶持不均衡,致使“两西”移民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类移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以扶贫规划为牵引,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不断提高移民群众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以 “双联”行动为助推,突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群众能力素质提升、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重点,按照规划认真编制年度项目计划,争取扶贫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突破发展,确保扶贫项目建设按计划、设计不折不扣地实施,努力实现全县扶贫工作的预期目标和效益。

(二)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1、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工程。计划实施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工程。每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到150万元以上,并按照不少于1:3的比例整合配套其他部门资金。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计划完成贫困农户危房改造1200户,铺筑村组砂石道路15公里,新建农田防风林20xx亩,改良盐碱、板结土地30000亩。

3、落实好产业增收项目工程。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新增枸杞、甘草、红花、牧草、红枣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计划新建日光温室100座,暖棚圈舍300座,调引基础母羊10000只。

4、全县贫困人口减贫工作。全年计划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

5、做好扶贫培训工作。围绕提升贫困群众能力建设目标,力争完成农业实用技术1700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500人,两后生培训200人。

6、抓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实施工作。根据全县贫困村互助资金发展规划,切实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在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的推动作用,争取实施14个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每个村投入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

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篇二

1、进村调研,制定规划.x月x日和其他工作队员进驻点村后,首先是通过走访群众、座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组干部会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xx村的建设项目,起草了《xx年发展规划》、《xx年工作计划》、《xx建整扶贫工作项目建设计划书》等资料的初稿撰写工作。再次是按照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要求,采取以举办讲座、集中培训、专家示范、外出参观等形式,着力提高村级组织和农村党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的能力,协调利益、促进和谐的能力,起草和完善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培训党员干部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及《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

2、进村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做好调研,制定好规划后,就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了解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为此,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建整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过程、步骤。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分步组织项目建设,用心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按具体制定的xx个项目建设中,现正组织分步实施。在椪柑产业项目实施中,工作进度缓慢,还有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差等情况,我和另外一名工作队员经请示队长同意之后,于x月x日住到村里开展工作,白天组织村民进行xx开沟撩壕并测量,早晚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并做思想工作。

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篇三

扶贫专干是地方党委和政府为促进农村的均衡发展,在每年的农村工作规划中都有专门的扶贫工作内容,做好扶贫工作,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扶贫专干个人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和省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结合、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增强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相结合、智力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有效改善移民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移民增收致富产业,移民乡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xx年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精心安排部署,移民乡村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对移民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全县20xx年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县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项听取了扶贫项目编制和工作情况汇报,制定出台了《关于20xx年全县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意见》。积极推行移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各项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移民乡和县直各部门,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特别是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县上精心安排部署,各级干部积极深入联系乡村扎实推进“六大任务”的落实,并以情暖乡村的实际行动和作风,驻村进组入户开展生产帮扶指导,教给移民干、干给移民看、带着移民干,帮助移民解决了农业机械、籽种、化肥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突出整村推进,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把整村推进作为移民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平台和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全年共争取实施省、市整村推进项目6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7万元,完成危旧住房改造450户,衬砌支渠3公里、斗渠12.6公里,铺筑村组道路2公里,改良土地1000亩,种植枸杞46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扶持贫困户修建暖棚养殖圈舍210座,调引基础母羊1450只,栽植农田防风林680亩。在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整合财政、发改、建设、水务、交通、林业、农牧、国土等部门资金4032万元,加大了项目村资金投入量和项目建设规模。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项目村移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收入快速增加,整体面貌大为改观,示范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3、狠抓产业扶贫,移民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改良、产业培育力度,引导移民群众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20xx年,全县6个移民乡共落实种植面积17.2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1万亩,经济作物13.1万亩;改良盐碱、板结土地2.5万亩,修建日光温室130座,落实养殖小区13个,示范养殖户500户;移民乡牛羊饲养量达到10.73万头(只)。各移民乡相继成立了甘草协会、枸杞协会、红花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户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能良性发展、愿意与贫困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诚信度高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到移民乡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有力推动了移民乡产业发展。全年投入产业扶贫和贷款贴息资金80万元,建成枸杞、甘草制干加工等“农”字号企业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家,1.3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20xx年,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635元,较20xx年增长30%,产业发展促进了移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4、强化科技扶贫,移民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把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整合“两后生”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群众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全年在移民乡村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劳动技能培训和农牧业科技培训140场次,发放科技资料2.44万份,培训人数达1.4万余人次,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46期,培训“两后生”440人,输转劳动力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5、注重改善民生,移民乡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注重加强社会管理,通过大力实施危房改造、乡文化培训中心、计生服务站修建等项目建设,移民乡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全年共改造危旧住房1182户,新、改建村委会9个,村(组)文化室18个,硬化通乡、通村道路67.6公里,解决了25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移民群众“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全面落实国家各类惠民政策,将移民低保资金补助水平由人均每月89元调整到97元,月均增加8元。注重对特困移民的救济,共发放救灾救济款物68万,面粉97.3吨,食用油19460斤,捐助棉被5730床,有力保障了困难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实现了移民乡村和谐稳定。

6、抢抓政策机遇,行业帮扶工作扎实开展。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特别是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促动下,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合力攻坚,形成了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目前,参与“双联”行动的各级干部达4336人,其中市级干部23名,县级干部436名,共联系贫困户6318户。特别是对非自愿移民区的广至藏族乡,市县两级专门确定6名市级领导、110名县级领导、270名科级干部和643名一般干部,包抓帮扶1807户特困户发展生产。所有包抓部门、领导和干部多次走村入户、访贫问苦、驻村开展调研活动,了解联系村联系户的发展情况,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措施。20xx年,市、县两级联系单位共为帮扶村帮扶物资约210余万元,联系项目87个,帮扶项目资金1.17亿元,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支农贷款2.1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广大干部还积极帮助联系户解决求医问药、外出打工、子女就学、邻里纠纷、政策求助等实际困难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得到了广大群众好评,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双联”行动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开创了政府主导、各方携手、上下联动、合力扶贫的扶贫工作新局面。

7、加强资金监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有序推进。

我县按照省市扶贫办的总体部署和下达的年度项目资金计划额度,紧紧围绕当前移民区的急、难、特问题,突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群众能力素质提升等工作重点,认真编制年度项目计划,争取扶贫资金,全年共争取到位国家财政扶贫资金3442万元,较上年增加325万元。为确保扶贫项目建设按计划、设计不折不扣地实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县扶贫部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xx省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规定,按程序组织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95%以上的建设任务。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方面:118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39.8公里渠道及8公里村组砂石道路建设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产业扶贫项目方面,共在6个移民乡种植枸杞10820亩,建成枸杞育苗基地1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落实养殖小区18个,修建暖棚圈舍500座,已完成扶贫项目财政资金报账2600万元。

8、科学编制规划,移民区扶贫开发工作基础得到有效保障。

按照国家“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省市的安排部署,我县结合各移民乡和沿祁连山浅山区贫困乡镇自然资源、产业优势、发展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及时加强与对口部门的联系协调,认真编制完成了《xx县河西特困移民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和《xx县沿祁连山浅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xx-20xx年)》。在两个规划形成的基础上,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编制完成了《xx县移民扶贫开发示范区发展规划》,为谋划好新一轮移民扶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三个规划已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总结我县今年扶贫开发工作,我们有几点启示:

1、领导高度重视,凝聚合力是基础。

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经常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问题,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大事来抓,特别是“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全县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明确每个县级领导联系一个扶贫重点村、每个县直单位包扶一个扶贫重点村。帮扶联系部门合力推进,财政、审计加强资金监管,形成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2、强化资金整合,加大投入是关键。

通过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认识到专项扶贫资金单打独拼的扶贫模式,远远无法达到扶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只有在发挥专项资金主渠道的基础上,大力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的资金,才能解决我县贫困乡村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3、坚持因地制宜,选好建设项目是前提。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基础,有大项目就有大发展,有小项目就有小发展,没有项目就很难发展,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必须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发展定位,科学制定规划,选准开发项目,才能彻底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培育长效增收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

4、群众广泛参与,激发内在动力是基础。

群众是扶贫开发的源动力和受益者,只有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集中民智,集聚民力,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选择发展项目,制订发展计划,参与计划的执行和项目的实施监督管理,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逐村解决贫困问题,并通过“参与”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项目建设的“透明度”。

5、创新关注机制,加强监管是保证。

在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方面,我们做了不懈的探索和总结,比如在扶贫项目运行的全过程,引入了群众参与机制,组织项目区群众参与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扶贫物资的采购上,实行扶贫项目所需物资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的办法实施采购,确保了扶贫到户资金使用公开、公平、公正。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制定出台了《xx县扶贫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去创新和完善机制、体制,扶贫开发工作才有活力,才会有突破。

6、强化科技培训,开发扶贫是核心。

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思路,工作上逐步由重点加强基础建设转移到加强基础建设与增加农民收入并重,通过实施农民科技培训、“两后生”培训项目,培训移民群众,帮助贫困乡村培育增收产业,促进了贫困群众彻底脱贫致富,稳固了贫困群众脱贫基础。

二、目前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

1、移民乡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目前,我县移民区仍有10.9万亩农田没有实现林网化,由于土地沙漠化趋势严重,局部地域已形成了流沙地,新的风沙口正逐步形成,移民群众正常的农业生产无法予以生态保障。

2、移民乡基础设施配套率低。目前,根据移民区实际灌溉需求,还有支渠68公里、斗渠291公里需进行新改扩建;有198.8公里通乡、通村油路需铺筑硬化;卫生、教育、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基本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公共服务机构还不够健全。

3、移民乡土地质量差。移民区耕地均为新开垦的荒地,耕地盐碱、板结情况严重,改良费用高,改造难度非常大,全县移民区需长期改造的低产田面积达15.6万亩,占移民区耕地总数的54.5%,尤其是广至藏族乡、梁湖乡、沙河乡、双塔乡等4个移民乡,因地处风蚀地貌和戈壁荒漠区,土地板结、盐碱、沙化情况最为突出。其中广至乡改良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需要新开垦予以置换的耕地达4000亩,梁湖乡无法耕种的砂化土地达到20xx亩。

4、移民乡产业发展缺乏有力支撑。由于移民乡村产业基础十分薄弱,大部分耕地投入大于产出,经营效益低,移民群众发展产业存在较大畏难情绪。虽然省市近年来对移民乡村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但由于产业发展前期投入较大,发展周期较长,项目补助标准低,主导产业短期内还无法成为移民群众主要收入渠道。加之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自然环境较差,招商引资难度较大,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培育缺乏资金及项目支持。

5、移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大多数移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迁入地生产生活方式与原居住地有很大差异。近年来虽然借助各类项目资金,多方面开展农业、畜牧业、劳务输转等实用技术培训,但与本地群众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收效不容乐观,大部分移民群众掌握实用本领慢,运用实用技术的能力低,需持续加大引导、教育和培训力度,逐步提高移民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6、扶贫开发政策不均衡。我县移民主要分为“两西”项目、疏勒河项目和引洮工程三类移民,虽然该三类移民迁入的时间和来源不同,但同样存在生态环境脆弱、基础配套薄弱、耕地产出效益低下等突出问题。近年来,省市高度关注疏勒河项目和引洮工程移民,相应的扶持政策相对于“两西”移民额度要大很多,全县出现了移民项目政策扶持不均衡,致使“两西”移民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类移民,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

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以扶贫规划为牵引,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不断提高移民群众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标,以 “双联”行动为助推,突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移民群众能力素质提升、村级互助资金试点等工作重点,按照规划认真编制年度项目计划,争取扶贫项目资金,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突破发展,确保扶贫项目建设按计划、设计不折不扣地实施,努力实现全县扶贫工作的预期目标和效益。

(二)主要工作目标任务

1、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工程。计划实施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工程。每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达到150万元以上,并按照不少于1:3的比例整合配套其他部门资金。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计划完成贫困农户危房改造1200户,铺筑村组砂石道路15公里,新建农田防风林20xx亩,改良盐碱、板结土地30000亩。

3、落实好产业增收项目工程。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示范带动等措施,新增枸杞、甘草、红花、牧草、红枣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4万亩以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计划新建日光温室100座,暖棚圈舍300座,调引基础母羊10000只。

4、全县贫困人口减贫工作。全年计划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

5、做好扶贫培训工作。围绕提升贫困群众能力建设目标,力争完成农业实用技术1700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500人,两后生培训200人。

6、抓好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实施工作。根据全县贫困村互助资金发展规划,切实发挥扶贫互助资金在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中的推动作用,争取实施14个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每个村投入财政补助资金20万元。

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我在县委党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鱼河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扶贫工作队其他队员、乡村干部一起,全身心投入党建扶贫工作。一年繁忙而充实的扶贫工作已结束,在这一年里,我和其他队员相互鼓励,同心协力,心系扶贫点群众,克服困难,努力工作,积极探索扶贫新路子,帮助扶贫点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尽了一份绵薄之力,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及争取到扶贫点的各项扶贫项目实施任务。现将一年来所做的党建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1、以还权于民为指导思想,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使群众满意,组织放心,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协助“抓好党建促经济”,依托两线办辣椒、蔬菜、茶叶、烤烟、畜牧业养殖、特种养殖、果蔬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3、对新场村远程教育系统进行维护及远教知识的推广。

4、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工作,挨家逐户调查人口,宣传少生、优生政策,防止多生致贫,倡导少生、优生提高质量。

5、协助完成了人口普查、农村低保、农村合作医疗。

二、工作基本做法

1、加强自身学习,切实提高党建扶贫工作本领。作为一名党建扶贫工作队员,我深知扶贫工作的重要,为了把此项工作干好,不负党的重托和群众厚望,本人首先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习农村各种养殖业等实用技术,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进村入户开展民意调查、召开村组和党员坐谈会等活动期间,及时将所学到的党的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向当地群众进行宣传、讲解,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因地制宜,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增收路子。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消除等、靠、要被动思想,积极主动走致富增收路。通过不断宣传、讲解,增强当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同时也及时为当地群众答疑解惑,消除了各种矛盾隐患,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助民增收路子。选择什么样的扶持项目能让当地群众尽快地富裕起来,并得到实惠,是我们刚刚下来开展帮扶工作的每位工作队员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为了摸清帮扶点的村情、户情,历时一周时间,进村入户开展村情、户情调查,全面摸清和掌握了帮扶点的基本情况。从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当地群众对实施人畜饮水工程、种养殖业等项目比较积极,且要求迫切。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明确了帮扶目标,确定了要求尽快启动实施的帮扶项目。目标明确后,所有工作队员积极主动联系项目实施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启动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已开工维修2水库工程建设;对养殖业项目,由于前期项目经费不到位、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在预计启动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本人与工作队员多次到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缺口资金,通过各方努力,截止目前,该村已有3户相对比较贫困的农户领到了扶贫资金开展了养殖业,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经济收入较往年有较大提高。

3、积极配合乡党委抓好组织建设。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巩固和发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己任,协助乡党委对新场村村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于发展了4名党员,为党组织增加了新鲜血液;

二是解决了村办公用房问题,使党支部学习开会有场地,开展活动有阵地。

三是开展农村党员培训3人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5人次。

四是加强远程教育阵地建设。亲自到村培训远程教育技术人员,提高了村远程教育人员驾驭相应装备的能力,同时增添了相关教育软件。使党建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三、工作不足之处

1、自身知识面狭窄致使扶贫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很好地为群众脱贫致富。

2、对农村工作不是很熟悉,导致工作比较被动。

总之,本人在县党建扶贫工作组、x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不断努力,尽最大的工作热情,为扶贫点尽了一份微薄之力,更重要的是在同镇干部共同工作、生活中学到了许多在机关无法学到的知识,使我受益非浅,他们一心为民、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帮扶工作已经结束,但与扶贫点群众建立起来的深厚友情,不会因为扶贫工作的结束而中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分析工作实际和面临的新形势,开拓思路,把创新贯穿工作的全过程,创出党建扶贫的特色,开拓党建扶贫新局面。

2页,当前第112

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篇四

经过近半年的驻村开展工作,每天都与村民朝夕相处,并肩工作,村民的纯朴、善良、勤劳,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通过这半年的基层锻炼,我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工作中,我也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更要依靠和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帮助。现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同时,驻村工作给我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思想作风上的提高使我终生受益,工作队领导教给我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永远都将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

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篇五

根据中央、省、市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t;平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方案t;平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xx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平发〔20xx〕8号)文件要求,立足我镇实际,按照党建主业、脱贫主线、振兴主题、项目主导、村级主体、党委主抓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助推最美梅仙建设,特制定本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市委一三五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县委344总体思路,以六主思路为总览,以四大会战为抓手,以产业升级、村容整治、乡风淳化、治理提质、民生保障为重点,狠抓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和改革活镇四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示范点,让梅仙镇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二、具体要求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夯实民生基础,3年内完成一路,昌盛大道;一管,集镇治丧中心建设;两院,中心幼儿园区、集镇卫生院,以及五保老年之家的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蒙华铁路,s322、s208火电配套公路、运煤专线项目建设;全力擦亮旅游名片,打造三山一峡一谷,即开发建设梧桐山、黄柏山、五角山、碧龙峡、神冲谷旅游景区。2.城镇建设目标:做好规划设计,将梅仙镇建设成具有显著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小镇。3.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以改善生活和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4.社会人文发展目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人居环境优良。三、具体措施(一)实施强基固本工程1.加强镇村干部队伍建设。2.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双增双减、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星级党组织创建。3.从严党员教育管理。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每月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4.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移民群众的头脑之中。2.强化道德实践养成。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3.开展最美梅仙人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运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形成良好风尚。4.深化诚信建设活动。利用公益主题日和文明创建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1.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在各村公共场所设立法制长廊法律宣传栏。2.深化平安梅仙建设。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社会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3.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完善适合镇村实际的法律援助机制,在各村设置法律援助信息员。(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1.坚持治陋习、树新风活动开展。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他事不办,反对乱埋乱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升学、升职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2.建立完善一约一会。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自治组织。3.党员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员带头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具体实践。(五)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1.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活动,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1.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梅仙镇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各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基层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2.加强民间文化队伍建设。配备镇村文化专干,提高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3.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和百场文艺进基层等各类文化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四、加快美丽乡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化为梅仙镇扶贫开发的生动实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梅仙镇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梅仙七万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梅仙镇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镇区和各行政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镇发展基础。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三城同创和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乱搭滥建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梅仙。(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建设条田林网,乡村主干道路100%绿化,g106沿线、s322、s208、通平高速道路两侧30-50米的绿化任务。(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水、电、通信、供暖、亮化、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增强镇区发展承载力。(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整治非法采矿采砂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管理。1.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严厉打击、拆除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坍塌房屋等。2.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耕地的行为。开展违法违规建设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对土地执法检查及新建违法违规建筑物实施依法拆除复垦;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3.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及地质灾害防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开采砂石资源违法行为,减少非法开采砂石资源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地质环境破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五、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完成乡镇职能转型,提升全镇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探索实行梅仙镇落实户籍改革、金融服务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任务,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到20xx年底,完成梅仙镇农村改革相关任务,打造全县第一个农业农村改革示范点,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改革模式。(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按照《关于x省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林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农业生产设施设备所有权、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扩大农村互助担保基金试点范围;强化梅仙镇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力度;加强三农保险发展;(三)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成立班子、制定方案、确定资格、清产核资、资产量化、配置股权、制定章程、设置机构、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四)积极推进涉农扶贫项目资金投改股工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把经营性生产建设项目资金采取入股的形式投入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企业生产中进行分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五)创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林地管护、农水设施巡护、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服务,提升农村综合服务水平。(六)改造提升镇村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审管信息互动政务云平台等功能,着力打造集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为一体的便民高效服务平台;加强城乡综合执法改革。

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篇六

1、贫困户的种养植项目增收明显。涧水村土壤贫瘠、水源不足,适合黄烟、辣椒的种植,也是涧水村的传统经济作物。由于黄烟种植需要的技术和投入的劳力都比较多,许多贫困户还存在畏难情绪,导致贫困户中有黄烟种植的不到10户。驻村工作组针对这一情况,积极开展了同镇政府、烟草公司的的协调工作,争取到烟草公司的种植指标增加200多亩,并在黄烟种植较为集中的地方建立了两个“黄烟种植示范基地”,对一些技术不熟的贫困户进行培训,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参与黄烟的种植。经过反复的发动、帮扶,今年在贫困户中有34户种植了133.5亩黄烟,亩均收入约为2400元,黄烟种植为全村贫困户带来了约32万元收入,村黄烟返税收入也增加了约8000元。辣椒种植在涧水村有较长的历史,但辣椒的品种多为产品低、辣度不高的菜椒,销售价格一直不高。驻村工作组积极同村委会、贫困户研究改良辣椒品种,改进种植方法;并组织人员分别到韶关、乳源、宜章、彬州等地收集优良、适宜本地种植的多类品种,实地种植试验。还在涧水村和坪尾村两个贫困户较集中的地方建立了两个“辣椒种植示范基地”,千方百计提高贫困户的种植热情,增加贫困户的种植面积。由于广泛的发动和支持,涧水村今年的辣椒种植达到了700余亩,亩产值达到1800元/亩。其中,贫困户有116户共种植了365亩,总计增收约65.7万元。两项种植总计为贫困户增收约100万元。从目前已经完成的黄烟收割和辣椒销售的情况来看,今年仅这两项种植就能使50户以上的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实现脱贫目标。为了达到稳定的增收脱贫目的,工作组同村委会、贫困户共同探索多种增收的路子。其中,“山地鸡放养”项目就是根据贫困户居住分散,山地、林地多分布在贫困户住宅周围,放养方便的特点而组织的。年初,由工作组购买了4000只优质鸡苗,分发到贫困户养殖。同时在村委会建立了“山地鸡放养指导站”,负责组织指导贫困户山地鸡的放养工作,并总结放养的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增加贫困户养殖收入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放养的山地鸡存活率约为76%,长势良好。通过年底由工作组回购包销,预计这一项目可为贫困户平均每户增加500元收入。

2、全村贫困户住房、教育、医疗、就业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是医疗扶贫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免费治疗、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等方式,不断拓展保险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目前,有两户未加入农村合作医疗的贫困户,工作组计划在11月份出资帮助其加入。对57户残疾人、“五保户”等农村特殊贫困群体,申请当地扶贫办严格按照省的有关精神从扶贫对象中剥离出来,争取在今年11月份调整低保户时将其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助学扶贫进一步加强。向涧水村小学捐赠书籍以及小学生读物1500多册。为16户贫困户在校学生提供了书包、学习用具。目前,涧水村贫困户适龄子女普及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且没有发生因贫困被动辍学,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就读。有意愿的贫困户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免费进入技校培训。三是济困扶贫进一步加强。自20xx年元月以来,市直机关工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分别带领工作组慰问贫困户、贫困党员189人次,发放慰问金1.1万元,大米193袋,食用油193桶及面条等其它食品一批。

3、增强村“两委”的自身建设,“堡垒”作用发挥明显。村“两委”是农村基层工作的坚强“堡垒”和带头人,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工作队”,加强村“两委”建设,将起到固本强基的作用。通过与村委会支委多种形式的交流和“走进去、请出来”的方式,帮助、指导涧水村加强村两委建设,不断提高村政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带头作用,增强党员干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驻村工作组经过对村支部的多方沟通,充分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涧水村支部班子建设帮扶方案》、《涧水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方案》等,积极引导村支部加强自身建设,强化自身本领。机关工委党支部还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和涧水村党支部组织了结对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和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方法和思路。今年8月7日,工委还组织了全体党员到涧水村同村支部一起交流座谈,一起慰问贫困户和老党员、一起下地劳动,增加了解、增进感情。并投入7000多元和一批学习资料,帮助建立了村党员学习培训室,使村委会加强党员培训和党员管理有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市国土局和行政服务中心及各下属党支部也主动积极的与涧水村党支部挂钩,大力开展各种活动,使党建扶贫工作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生产环境与条件得到改善。积极向市扶贫办、白石镇政府等多方面反映情况,争取资金和技术、人力方面的支持。目前,水渠修复的启动资金已划拔到扶贫专项帐户上,用于水渠修复所需水泥、砖石等材料的购买。并于9月29日已由承修工程队开工水渠修复工程,计划在11月底到12月初完工,确保在明年春耕前保证供水。

5、民生设施得到改善。一是大自然村实现通电、通邮、通讯、通广播电视。实现了全村户户接通有线电视广播,彻底解决农民看电视难问题,对开阔村民视野、掌握“三农”致富信息大有帮助。二是教育、医疗、公共卫生设施完善。在大自然村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三个医疗点,方便村民获得公共卫生服务。三是镇到村委会公路实现硬底化,300人以上的自然村涧水村通水泥路,其余7个自然村均已通机耕道。四是全村农户用上安全饮用水。

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篇七

抓好本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负责社区党建、民族团结、工会妇联、精神文明、远程教育等,并在文化协管员配备前,负责文化站的各项工作。

1、党建。主要集中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首先,协助社区党总支书记准备学习讨论交流会的资料,并且做好会议记录及归档工作。参与组织策划了“缅怀春山烈士弘扬亮剑精神”“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参与组织策划了“党规党纪刻印于心”知识竞赛活动,并担任主持人;组织策划了一次以“不忘初心做合格党员”的道德大讲堂,并担任主持人;收缴党费;转接党员关系;完成了更为详细的新党员花名册;初步完成了党总支全年工作总结及党总支书记总结报告;并于年底绩效考核完成相关台账。完成了2020年老干部报纸征订。

2、民族团结工作。参与第34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参与组织举办了一场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并担任主持人;在社区居委会又开设的“民族团结双语课堂”,认真学习。组织少数民族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的文体活动,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表演中,把**族居民的舞蹈融入到了喧天的锣鼓中。

3、工会妇联。春节前夕,为13名贫困职工发放价值400元的爱心卡及200元现金,为4名特困职工发放价值400元爱心卡及500元现金,为3名单亲女职工发放1000元现金。有1人发放价值400元的爱心卡及500元慰问金,总计金额为7600元。“三八送温暖”慰问困难女职工1名,帮扶资金1000元整。并于8月份在我社区开展了“金秋助学”摸底帮扶救助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共救助特困职工子女2名。其中:在岗职工子女1名,下岗失业职工子女1名,两名困难职工均受到资助3000元。将“两癌”筛查活动认真进行,摸清底数并及时录入系统(2人);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整理完善职工苦难档案,截止目前在档困难职工30人,给春节慰问奠定了良好基础;在**街道工会妇联参与举办的迎新春棋类比赛、“三八”趣味活动、“五一”户外活动中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参加了由师市妇联组织的“最美妈妈广场舞比赛”,9月份赴三师**市参加“你是我的好姐妹——手拉手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启动仪式。

4、文化站。2020年1至8月由我负责文化站的工作,在此期间,组织了一场“爱在**和谐共进”迎新春联欢会,并担任主持人;参与年货大集专场文艺演出担任主持人;选送3个节目参与街道迎新春文艺演出,并参演一个节目歌伴舞《在那遥远的地方》;带队参加**市区春季中老年人棋牌比赛;带队参加**市区老年乒乓球邀请赛。

科技专干个人工作总结篇八

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制定切实可行帮扶措施的基础。在驻村工作中,我注重同村支委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同村“两委”一道深入各自然村进行调研。通过逐户走访摸查,较为清晰、全面地掌握了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存在困难和帮扶需求。并在调查摸排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建档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贫困户档案和帮扶台账,按规定填写了全省统一的《帮扶记录卡》,使贫困户的个人情况和帮扶措施清晰、明了。在充分考虑本村实际情况和与村“两委”深入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和工作组的同志研究制定了《市直机关工委、市国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将帮扶工作分解成具有可操作性、目标较为明确的三年规划。确定了市直机关工委、市国土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与涧水村贫困户挂钩结对帮扶措施。多次深入细致的调研,使帮扶工作做到了情况明、思路清,也拉近了我和涧水村委、贫困户之间的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