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

鱼游到了纸上的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9篇)

作者:翰墨

教学反思帮助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逐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反思范文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到自身的教学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教育:透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教养:(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2)能理解课文资料,巩固前一单元读懂一篇文章的知识。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潜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投影、图片等。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部分新词;能初知课文大概;能给课文分段。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透过学习二、三、四段。

(1)能读懂青年为什么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体会青年勤奋好学、专注投入的品质,并从青年的身上得到启发。

(2)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

(3)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学习二、三、四段。

1、导入:为什么那位青年能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我们主要带着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学习二、三、四段,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请快速小声读一遍。(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2、课文中有2句话高度概栝地回答了这一个问题,请在第二段中找出第一句,关于第二句呢,老师先卖个关子。

3、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说他个性,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在这句话中抓重点词提问题.(板:忘我的境界)。

4、从哪里看出他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请再默读二、三、四段用(划出句子。

5、学生汇报,老师在投影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扶)。

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

默读这句话,谁能抓住句子中其中一个重点词,运用学过的方法来理解它呢?

指导写批注。

小结:是啊!由于青年长时间观察、专注、投入地观察,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指导朗读:请大家闭起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那位看鱼的青年,正十分专注、十分入神地看,简直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睁开眼睛,怎样读才能读出这感觉来呢?指名朗读。

6.小结学法:抓重点词理解,写下批注,朗读体会。

7.用上述学法自学其余重点句,选2-3个重点词写批注,认为自己有本事的同学能够选更多的词写批注。(放)。

检查汇报,指导朗读。(提出要求:留心听,及时补回重点词,补写批注).。

8.回到“爱到忘我的境界”(出示句子中的重点词)。

谁能透过上述句子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忘我的境界”是指什么意思?表现了青年的什么品质?(板书:专注、投入、勤奋)。

9.学到那里,同学们明白了“游”换成“画”字行吗?为什么?

10.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引语:为什么青年能把鱼画得活灵活现呢?青年在和我进行纸上交谈时说出了原因,请大家一齐来读最后一句话。(生读完,老师点明这是第二个原因)。

透过学习上面的重点句,能说说“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吗?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老师给出一些词语,请你选取恰当的,把它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能够作词序调整,及加上一两字。

1)因为……所以……2)只有……才……。

3)先……然后……4)即使……也……。

5)哪怕……也……。

11.小结:对!“先游到了心里”是“游到了纸上”的基础和原因,“游到了纸上”是结果。这位聋哑青年能把鱼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是他勤于观察、专注观察、刻苦练习的结果。作者赞扬了他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三、谈收获。

你从青年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点拨:1.从思想收获方面,2.从观察方法方面)。

四、质疑。

五、作业。

1.摘抄2、3、4段的重点句,再次体会青年的品质。

2.感情朗读全文。

3.预习练习1(1)第一问和练习3。

第三课时。

学习任务:

1.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因为只有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观鱼:老是、呆呆、静静\。

忘我境界/工笔细描、一丝不苟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画鱼:融为一体。

\忘记忘记/。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在经过紧张的一番磨课、评课后,现在坐在电脑前的我还无法放松下来。其实磨课已不是第一次了,从一次次的磨课中我感觉自己在慢慢地成长:从最初迷茫地面对课堂到逐步找到了点上课的门道;从被批得体无完肤到渐渐听到了肯定的话音。

也许是我对自己过于自信,这次无论从教案还是上课准备中我都相信自己能把这堂课上出彩。但是在上后感觉没有自己起初预料的那种成功感,留下的是对自己的一点点失望。在上今天这堂课前,我还借班上了一下,而由于怕压力太大,只叫了胡老师来听。在上这堂预演课的时候我觉得很轻松,感觉上得比较好,因为这个班级的学生无论是朗读能力还是发言时的口头表达能力都让我很惊讶。经过这堂课的热身后我对今天的课可以说是信心满满的。但是在上完今天的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上前应该听听更多的人的意见,不断改进,害怕压力就是害怕面对自己的不足!

今天的磨课与以往不同的是多了十几个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也许由于外在的压力比较大,整堂课下来学生和我都没能放开胆子。原本我班学生平时上课很活跃,但是今天课堂上的表现不如平常。我觉得这也是我自己应该反思的地方,平时对于锻炼学生胆量的培养还不够重视。话虽如此,但是学生一堂课中的表现跟老师自身问题设计及提出问题方面的表达是息息相关的。针对这堂课上后的效果及其他老师评课的结果,我做出了如下反思:

第一、这堂课中抓住了“游”字作为线索,并从“游”字展开内容,体现主题。(本来教案的设计是这样,但是由于准备的时候没有多加揣摩,再加上课堂发挥不佳,致使后半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点偏离教学主题,致使显得有点散乱。)

第二、上课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在经过预设后能够比较完整的表现出来,比之前也娴熟的多了。但是个别评价语还不够精彩,我想这跟平时我积累的不够多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第三、在这堂课中很多环节出现学生冷场,这是由于我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鼓动性、启发性。很多问题由于预先设计时还不够多加揣摩,致使造成问题不清晰,学生无从回答。

第三、这堂课中朗读还不够多,还不能做到从读中让学生感悟,做到水到渠成地体会到主题。(比如文中“青年静静地观鱼”这一场景,我在上课时抓住了“静静”一词,让学生通过换词的方法帮助理解,但是在教学环节中仅仅是做到了“换词感悟”,在学生感悟后未能带领学生回到原句,细细品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个道理我懂,只是在语文教学中我还不能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味,这在我平时教学中做的也还是不够的。

“吃一堑,长一智”,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教训,尽管是“摸爬带滚”地在前进,但是我相信自己走路的脚步会越来越坚定,越来越自信!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作者对这位身残志坚的青年由衷地敬佩,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地朗读课文。在学生深入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以青年的特别为主线,把教学的核心目标锁定于“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青年的外貌、观鱼、画鱼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再依据这些文字,在空白处作一定的批注,写下一些自己的点滴体会,并谈谈自己通过朗读体会到的人物形象。感悟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必须先游到心里。

本课的教学比较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教学设计中,故意把课题错写成“鱼画到纸上”,由此产生疑问启发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会纷纷提出:鱼应该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是谁使鱼游到纸上来的?他是怎样使鱼游到纸上来的?通过对课题的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3、抓重点词句,在训练中得到发展。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挖掘生成点,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青年人精湛、高超的绘画技艺引来了围观的人,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我抓住“人们赞叹着、议论着”教材这一生成点,利用文中插图,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情景,由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起来为引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同人物角色,与文中主人公零距离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本课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回答也很积极。但还有很多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准确丰富,朗读方面还未很好地体现出人物的情感。还需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通过这节课我也学到了很多。教学中的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断自省,不断进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题目入手,自主提问。针对问题,一步步探讨。为什么说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鱼怎么就能游到纸上?。感悟“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的关系。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学生的发言面不够广。

2、学生动口动脑多了些,但动笔几乎没有。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最后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感觉很好。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逐渐清晰起来。

课文在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聋哑青年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一是布置学生利用导学卡自主学习;二是针对自主学习的反馈制作课件。

一课时。

1、读准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3、我会朗读。

4、我会解释词语。

(二)观鱼的专注:

出示聋哑青年观鱼的段落。

1、多形式品读;

2、范读想象;

3、交流、感悟青年人的专注与坚持不懈。

(三)画鱼的专注。

出示聋哑青年画鱼的段落。

1、多形式品读。

2、范读想象;

3、交流、感悟青年人的专注与画技高超。

(四)、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写一写读文感受。

小练笔:想象围观人议论的情景并描写下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反思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师:刚才我们诵读的四字词语和格言警句都与人物品质有关,有些就来自昨日我们整体预习的第七组课文之中【链接我的阅读积累收藏夹2】,这组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品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看老师板书课题。(师板书)齐读课题。(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师:昨日老师批阅了大家的【阅读积累的收藏夹1】,发现同学们书写都十分的认真,尤其是孙嘉怡、刘硕等同学写的字笔画规范,结构匀称,比较美观,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实物投影出示反馈】。

师:从远处看,这几位同学的书写卷面整洁,布局合理,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近处看,笔画穿插有序,结构匀称,不仅仅规范还很美观。你看,孙嘉怡同学们写的“纸”字的“斜勾”运笔流畅,有力度。刘硕同学写的“港”字,舒展的“撇、捺”让整个字更添了几分俊俏。期望同学们今后的书写中,也要向这几位同学学习,既要注意整体上卷面整洁、布局合理,也要注意单个字的书写,笔画穿插要和谐有序,规范美观。

师:但是,也有几个生字,同学们掌握的不是很好,主要集中在“港、融、徽”这三个字上。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港”最后一部分的正确笔画是【师用红笔原字修改】:第一笔横折;第二笔横;第三笔要把剩余的口堵死,这是一个单独的字,念巳。如果留有空缺就是已经的已了。

师:“融”有个别同学出现错误,左下方框内有几条横。

生:1条。

师:看老师来写【师用红笔原字修改】。

师:还有“徽”字,有的同学与微风的“微”混淆,我们来比较一下。【实物投影比较】“徽”字,中下方是“撇折撇折点,竖钩点点”,而“微”字是“撇,横折提”,看看自己的书写,有没有这样的错误,请将自己出错的生字,在旁边的田字格中,再工工整整的写一遍。

(生修改生字)。

师:课前让同学们透过查词典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出示词语:泉白如玉】。

生:泉白如玉是指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

师:那里的泉指的是——玉泉(生答),是啊,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

【出示词语:赏心悦目】。

生:赏心悦目是指看到完美的景物而情绪舒畅愉快。

师: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作者的情绪如此愉悦呢。

生:清澈的池水和自由自在的鱼儿。

师:从文中找出这个句子读一读。(生自读)。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出示词语:一丝不苟】。

生:一丝不苟是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师:“苟”是指什么。

生:苟且,马虎。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些词语中见到这个字,你能说几个吗。

生:苟延残喘苟且偷生。

生:不苟言笑。

【出示词语:融为一体】。

生:融为一体是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师:文中是说什么和什么融为一体了。

生:聋哑青年和游鱼融为一体了。

师:谁将文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

师:此刻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生齐读)。

三、表达入手,学习阅读。

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用实验的结果来做题目。

生:《全神贯注》是罗丹工作时的神态。

师:《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从什么角度来取名的呢。

生:小女孩说的话。

师:请在文中找到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小女孩的话)。

师:小女孩说的话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很惊讶、很惊奇。

生:让我感觉到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生:我感觉到大家都对他充满了赞叹,都很佩服他。

师:题目【板书:题目】的确是文章的眼睛呀!你看,这几篇文章的题目不仅仅吸引人,而且能够让我们很快地了解文章的资料和表达的感情。

师:在文中对应题目“鱼游到了纸上”还有一句话,你发现了吗。

生:因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生:之所以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师:你抓住“之所以”突出了事情发展的结果。

师:是啊,要想让金鱼游到纸上,得先让金鱼游到心里。作者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青年的。

【课件资料】。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连用两个反问句,让我强烈感受到,在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不容质疑的。挑战权威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从周围人的言论能够看出当时人们是多么崇拜亚里士多德。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竟然敢于公开试验,一个竟字真让我们感觉到他这种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敬佩!

生:想。

(生默读、圈画交流)。

师:看到大家胸有成竹的样貌,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思考,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生:【实物投影展示】我找到的是“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透过他的身材和长相,我感觉到青年很秀气。

师:你抓住青年外貌的描述,感受到了青年的秀气,你真会读书。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

(生读)。

师:还有谁画出了这个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透过读课文我明白这位青年是一位聋哑人,他不像我们平时见到的残疾人那样自卑,他带给我们的感觉是阳光、自信的,让我们佩服。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把你的理解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生读)。

师:透过对人物外貌的描述【板书:外貌】,我们不仅仅感到他精神、秀气,还感受到他是一个充满自信、热爱生活的人。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齐读)。

生:我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中“呆呆地和静静地”两个词语中感受到青年看鱼很专注,很专心。

生:神态。【板书:神态】。

师:还有谁画出了这个句子你抓住了哪几个词来理解的。

生:我从“老是、从来”这两个词语中感受到青年做事能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想起积累的一句名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是啊,结合积累的格言警句会让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入,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写了他的这种品质【师圈画课本12自然段第2句:他告诉我,他学画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读读这个句子,那里面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请你画出了来。

(生圈画)。

师:你来说说自己画出的词语。

生:一年多;每个星期天;一整天。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青年做事很专注,任何事情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念。

生:我觉得青年坚持看鱼、画鱼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而且从没有间断过。很有毅力!

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青年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带着感情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生齐读)。

生:我画出的句子是:“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从青年画画的动作中,我感受到他画技很高超。

师:对,这是对青年画画动作的描述。【板书:动作】哪一个词语让你的感受格外深刻。

生:‘一丝不苟’,让我感受到了青年的认真、专注。你试着读一读,读出这种认真、专注的样貌。

(生读)。

生:“有时工笔细描,有时挥笔速写”两个有时让我感受到他画画的水平很高超。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美术上的常用语。是哪两个。

生:工笔和速写。

师:谁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生:工笔是用工整细致的笔法来描绘事物。

生:速写是以简练的手法,快速的把对象勾画出来。

生:画技很高超。

生: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生:画的和真的一模一样,真是太厉害啦!

师:把你的理解用批注的方式写下来吧。

(生批注)。

师:用文中小姑娘的话来说——鱼游到了纸上啦!(生齐读)这样做事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青年,画技怎能不高超啊!

生:透过对青年动作和神态的描述,让我们感觉印象很深刻。

师:有一个词语叫:察言观色。

师:“察”是什么意思。

生:观察。

师:“观”呢。

生:也是观察。

师:“言和色”呢。

生:言是语言,色指的外貌和神态。

师:谁想来读读第一个描述外貌的句子。

(指名读)。

师:第二个描述青年神态的句子谁想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指名读)。

师:最后一个描述青年画画的句子,我们一齐读一读吧。

(生齐读)。

四、回顾板书,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回顾板书】你们看,要想表达自己对一个人的敬佩之情,首先要注意选取一件具体的事例,还要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然后再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把事情写清楚。这样才能让你所敬佩的人走进读者心里,触动读者的心灵。

生:好!

师:下课!

【板书】。

外貌。

题目一件事神态。

动作。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鱼游到了纸上》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的主题是执著的追求,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伽利略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甘于付出一切,甚至用生命去捍卫科学的真理;罗丹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用全神贯注的态度去追求艺术的完美;而对于一个聋哑的青年人,他也能用对鱼如痴如醉的一颗心,最终实现了“鱼游到了纸上”。文章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通过动作、神态传神地刻画,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课前没有进行任何的预习,因此必须加强初读的环节。

三、教学目标(一)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认识5个生字“罢、徽、聋、哑”,指导书写“徽”等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含义,体会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四、学习作者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执著的主题。

(一)师生交流,揭题并质疑。

(二)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三)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

(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洞察执著的内心。

2.品读中展现高超的画技重点指导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2)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与“挥笔速写”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及青年的画技高超。(3)学生想象青年在画画时的其他动作,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其品质。

三、提升,追寻执著的根源。

(附板书)。

第二课时【主要目标要求】:一、会写11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三、从作者的角度来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细致的观察。四、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预设】:

一、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感悟。

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课文,从作者的角度理解课文,了解其情感的变化,体会他是如何进行观察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五、拓展阅读,进一步体会人物执著的追求以及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略)。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是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动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浓。

通过本课的教学,努力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4 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研读交流,联系上下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关键词句段进行读悟 品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引导学生从语文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心里” 的关系。

设计理念:紧扣文题,探寻文脉 ,感悟文意,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和感悟作者思想感悟的过程中追求优美与崇高。

一、课始激qing情即生。

开课前引导学生配乐欣赏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的马等几位名家的名画,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以浓郁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说鱼游到了纸上呢?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由欣赏、误解到由衷敬佩的情感变化。

二、课中悟语意更浓。

1、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作者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了他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表达了“我”对他 勤奋执著的赞美之情。

出示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首先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大家知道什么是“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不太清楚“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的意思,但请你仔细体会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可以帮助你理解什么叫“工笔细描”,什么叫“挥笔速写”,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动笔画词,体会。提醒学生把自己对词的理解写在词语的旁边,通过交流使学生从“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体会到“工笔细描”画得慢,画得细心,还画得像真的一样;从“很快”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到“挥笔速写”既要画得快,又要画得像,要求学生找 出文句中“可以帮你助自己理解的词语去体会,去琢磨,使学生自觉联系生活经验,对语言进行推敲,体悟、内省。最后出示两幅工笔画和写意画的金鱼图画,引导学生欣赏,使学生感受到残疾人画技的高超,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2、美读课文,表达情感。

本文语言平实而情感浓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你还理解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现出来,这主要采用顺学而导的形式。“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游动,而且从来没说一句话。”感受到青年人观察金鱼入了谜。“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通过读,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通过读感受到人们由衷的赞叹。通过读感受到那平实的语言背后浓郁的情感。

3、品读课文,深化中心。

真是如痴如醉呀!简直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地步了。如此用功地学画,画出的鱼怎能不栩栩如生呢?引导学生体会年青人看到作者写给他的“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时,回答的话:“先游到了我的心里”通过交流学生就会感受到正是因为那位青年经常忘我地到玉泉观鱼,在心中已经有了金鱼的鲜明形象,所以才画出活灵活现的金鱼。真是胸有成“鱼”呀!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看到了他什么品质?在交流中进一步深化了中心。

三、课终谙情情未了。

出示课文插图,假如你也是围观的一员,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感受到的情景写下来。随堂进行小练笔,使读写有效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上教学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把语文训练和情感熏陶和谐统一起来,从而使阅读过程充满了活力与魅力。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地讲玉泉是观鱼的好地方,有许多爱鱼的人到这里观鱼。先讲作者喜欢玉泉;然后写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池水清澈,坐在池边的茶室,边品茶边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写茶室的后院有十几缸金鱼,这里有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也有青年。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第一句是过渡句,指出“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围绕这一句首先描写了青年的外貌,特别强调了:“他那一双大眼就像玉泉的水。”接着具体描写了他的特别之处:“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举止的特别引起了“我”的注意,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5—9自然段)讲青年人画鱼画得非常逼真,把鱼画活了。

这段分三层。

第一层(一个星期天……惊奇的叫起来)讲青年人画的鱼吸引了许多人。“挤满”和一个小女孩惊奇的叫声:“金鱼游到纸上来啦!”可以使人充分地感觉出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惟妙惟肖,多么逼真!这一层从侧面说明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二层讲青年在认真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勾出鱼的动态。”从正面写青年把鱼画“活”了。

第三层讲青年作画的专注。

第四段(“我仍旧喝茶”——完)讲“我”和青年的“交谈”。

天快黑了,青年仍在金鱼缸边画画。作者从他胸前的厂徽上发现了他是个聋哑人。于是他们用笔在纸上交谈。作者从中了解到:这个青年学画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当作者告诉他小女孩所说的话时,他笑得那么甜,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心里。”这说明他非常爱鱼。因为爱鱼,才如醉如痴地观察鱼。通过观察,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就活灵活现地刻在他脑子里。只要一想,鱼的造型、姿态、顽皮的样子就展现在他眼前,所以说:“先游到了我心里。”他虽然听不到美妙的音乐,表达不出真挚的情感,但他却用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生活的美,从而美化人们的生活,这充分证明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只要热爱生活,聋哑人的生活,聋哑人的心灵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是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积累材料是以仔细观察作为前提的。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这一课有两个观察角度:一个是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青年的一举一动,把聋哑青年写“活”的;二是聋哑青年通过仔细观察鱼的每个部位和鱼游动的样子,把鱼画“活”的。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要根据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和篇目安排的特点,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来设计这一课的教法,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了解作者及聋哑青年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作者是怎样积累材料的,并把学到的积累材料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1、自学生字词,理解“赏心悦目”、“一丝不苟”、“唯一”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热爱生活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去美化生活。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三)教学难点:“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内容:自学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二)再读课文,布置自学: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三)检查自学:

1、生字:罢、苟、唯、骄。

2、词意: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根据逻辑段提出了问题,并自学,在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我们集体讨论。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忘我的境界”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表达出青年的特别之处。指名读三段,分层、层意。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纸上”?从哪里看出?朗读、体会青年作画的认真,鱼的逼真。

4、从哪看出是聋哑青年?“融为一体”什么意思?

5、“鱼先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是什么关系?

生读全文,思考:聋哑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总结全文,归纳观察方法。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的单元导读。(出示)指名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默读。

2.你从中了解了什么?——要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还了解了——阅读本组课文,要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和同学交流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你们可真会阅读!不仅读到了学习课文的方法,还读到了道理。是啊!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就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并进行不懈的追求。(板书)。

3.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4.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一说?你们相信鱼真的会游到纸上吗?可老师相信。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见证另一个《鱼游到了纸上》的奇迹!

5.老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6.你读过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吗?(请几生说,并带着感受读课题。)。

全班再次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看,简单的一个课题就引起同学们这么大的兴趣,还等什么好呢?赶快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吧!在读的时候,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

3.指名一生读词语,学生齐读词语。

4.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说,老师指导:同学们可借助大屏幕上的几个词语来说说。)。

5.看来,只要找到好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来说也就不在话下了!那么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呢?——青年。

三、品读人物。

1.作者是怎么形容这位青年的呢?你能用一个词来说吗?——举止特别。你可真会读书!举止特别就是——行为表现和别人的不一样。

2.那么你认为这位青年特别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到并划下课文中描写青年“特别”的语句。

3.我们能交流一下吗?谁来说?

——第四自然段:“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生齐读)。

4.这段话中,哪个词能表现他的“特别”呢?

(1).“呆呆地”。

a.“呆呆地”是发愣吗?——不是。是在观察鱼。(板书:看鱼)。

b.那青年在观察鱼的什么呢?

c.他看得真仔细啊!此时,谁能把他呆呆的样子读出来?

d.他看得认真,你也读得很认真。全班同学一起读读吧!

f.全班一起来读一读吧。

(2).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的“特别”?——“静静地”

a.“静静地”是什么意思?——安静、恩真。

b.来这观鱼会很安静吗?——不会。你怎么知道?——“因为那儿也聚集着许多爱鱼的人:有老人,有孩子,也有青年。”

c.你学会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的方法,真是了不起!

d.在这种环境下,青年能“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说明青年看的——认真、专注。

e.谁能静静地读一读?你怎么读得这么小声?——因为不想打扰他。

f.你体会得真好!还有谁能学他的样子读?

g.全班一起小声地、静静地读一读。

5.这真是以为——“特别”的青年啊!

6.我们再一次感受这位青年的“特别”,读出他的“特别”吧!

7.是啊!这真是以为“特别”的青年,让我们记住他的外貌。(出示)读!

8.青年看鱼这样“特别“,那他画鱼的”特别“之处又在哪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把它画下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9.学生齐读第七自认段。

10.你感受到了什么?——青年很认真。书上有个词叫什么?一丝不苟。(板书)。

11.哪个词体现了他的“一丝不苟”呢?——“工笔细描”。

(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2.什么事“工笔细描”?(生答)你们见过姑娘绣花吗?(出示图片)。

姑娘是怎么绣花的?——用细针一针一线地绣出花的样子。

13.“工笔细描”也就是——像姑娘绣花那样用细细的墨线勾勒出图案,仔细地画出细节。

14.谁能读出青年画鱼时的一丝不苟吗?(指名读)。

15.还有哪个词体现了青年的“一丝不苟”呢?——“挥笔速写”。什么意思?——那笔很快地画出大概的样子。

16.为什么要“挥笔速写”呢?——因为金鱼游动得很快,要用笔快速地画出它的轮廓。

17.那青年“挥笔速写”时又是怎样的“一丝不苟”呢?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

18.你们能读出青年画鱼时饿“一丝不苟”吗?生齐读。(老师也仿佛看到青年时而工笔细描,时而挥笔速写。

20.现在把你们说的放到句子中,谁来读一读?(出示)。

生: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吐泡泡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1.我想问一下,当青年在画金鱼吐泡泡的时候,他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的面前看看金鱼是怎么吐泡泡的啊?——不用。为什么?——因为金鱼已经游到了他的心里。

22.你来!生: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甩尾巴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3.当青年画金鱼甩尾巴的时候,他还需不需要走到金鱼的面前看看金鱼是怎么甩尾巴的啊?——不用。为什么?——因为金鱼已经游到了他的心里。

24.在他心里记着的,装着的,刻着的,只有——金鱼。因为因为金鱼已经游到了他的心里。

25.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青年那的高超技艺吧!(生齐读这段。)。

生:这些金鱼画得可真像!跟真的金鱼一样。

生:我会对青年说,你太多才多艺啦!

生:这些活灵活现的金鱼,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啊?……。

27.是啊!难怪小姑娘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请几位同学自由地读一读。

28.为什么鱼会游到他的纸上呢?——因为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29.现在,谁能用一组关联词连起来说一说?(指名一生说,出示)。

30.学生齐说:因为“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所以“鱼游到了纸上”。

31.青年除了举止特别,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他是个聋哑人。

32.读到这,你认为这位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生自由说,老师相应板书。

四、总结。

1.今天,我们见证了一个奇迹。一个聋哑青年用他的“特别”感动了我们。他的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勤奋专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最后,老师推荐两个小故事给大家课后阅读,希望你们能有所收获!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青年的优秀品质.

技能目标:。

抓描写青年看鱼画鱼的句子感悟青年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从而。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先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一,创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读书不光是用嘴巴,更要用心来读.下面请你带着你上节课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课题.不错,有自己的感受了,那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玉泉游玩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看鱼看得非常专心,画鱼画得活灵活现.)(板书:看鱼画鱼)。

1,师:看来你把上节课的知识学到了心里去了,老师为你高兴,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鱼是自己游到纸上的吗是怎么上去的青年竟然能把鱼画地像在纸上游动,看来这位青年非常的厉害,那他是怎么把鱼画得像在纸上游动的呢请你们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语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好孩子,你们找的与他一样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句子: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生齐读.)。

5,下面谁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

(我体会到了青年画画很认真,我体会到了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师:有相同体会的请举手,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他画鱼认真的(一丝不苟)。

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一丝不苟来说一句话.(做事很认真,一点儿也不马虎.文中指青年画鱼很认真,一点不马虎.)很好,从你的句子中,老师知道你掌握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在这里把青年画鱼和姑娘绣花进行了比较,突出了青年画鱼的细致)。

除了感受到他的认真,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我体会到了青年的画技很高超.)。

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他画鱼技术高超的(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6,非常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来,带上你的感受我们女孩子一丝不苟地读工笔细描部分,男同学动力十足地读挥笔速写部分.

7,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但是老师希望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青年画的鱼都有哪些动态.呆会告诉我,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师配乐范读句子.

师:睁开眼睛,你看到了鱼的哪些动态(生发言)。

8,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来,带上你的想象,把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地记在心里.再读.(配乐)。

9,真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啊!怪不得这位小姑娘叫了起来,出示小女孩的话,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那就请你把这份惊奇,这份赞叹读出来吧!他读得怎么样,谁能读得比他更惊奇真是一个勇于挑战的好孩子,下面我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0,同学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作者是抓住了小女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的呢知道的说出来.出示(语言,动作,神态)作者在这里抓住了小女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让我们体会到青年的画画得好.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今后在习作中也要学会去用.

11,师:小姑娘的这一叫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围观的人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出示课文插图)想象他们会分别说些什么了(看,这位白胡子老爷爷挤了过来,看着画,说……,这位大伯伯也走了过来,探着身子,看着画,说……小弟弟听到叫声跑过来,看了看画,又看了看鱼缸里的金鱼,又看了看画,说……)这一声声赞叹都汇成这样了一句话,读……(指大屏幕)(板书鱼游到了纸上)。

相机出示(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是啊,此时此刻青年和鱼已经融合在一起了,已经到了不知金鱼是我,还是我是金鱼的境界了)。

13,太阳下山了,大家都准备回家了,可他还在那里静静地画,出示(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但他没有忘记(金鱼),他手里所画的,眼中所见的,心中所想的,都是金鱼.你们说他爱鱼到了什么境界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忘我)。

三,悟"看鱼"感受"鱼游到了心里"。

1,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的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汇报)。

2,谁来把他画的句子读一读.师相机出示。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说说从这句话中哪个词可以感受这个青年的忘我呢(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

"呆呆地"是不是说他在发呆呀是说看鱼看得十分入神,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静静地:是什么意思他不只看鱼是静静地,他还在什么时候也是静静地,对,画鱼.你们看他不管做什么都会静下心去做,多专心多投入的一位青年啊!

"老是"是什么意思能给他换一个词吗说明经常是这样的,并非是偶然的.

2,师:同学们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想想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青年的。

生:(出示神态,动作).那么我们在写人物时,这种方法用不用得上要学会学以致用哦.

3,师:还可以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爱鱼到了忘我呢生说师出示:。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生接读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这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大雨滂沱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这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星期天,如果你来到玉泉边,会看到……。

师:孩子们,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从秋天到冬天,那位青年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看鱼,记住了(鱼的特点),记住了(鱼的形象),记住了(鱼的动态),所以说鱼游到了(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四,理解"游到心里"与"游到纸上"的关系.

1,由鱼游到心里,你能想到一个成语吗但老师想起了一位画家,他是北宋的文与可,他最擅长画竹子,知道是什么了吗(胸有成竹)。

4,师总结:是的,正因为青年坚持不懈地细心地观察,正因为青年胸有成竹,才会让鱼游到了他的心里,正因为他让鱼先游到心里,所以才会有了在画鱼时有了鱼游到了纸上这种令人惊奇的事情的发生.(画鱼的线条)。

5,你能用一个关联词把"鱼先游到了心里"与"鱼游到了纸上"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五,拓展延伸。

1,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具有这些美好的品质你知道谁同桌交流。

2,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吗。

(知道这个节目叫什么名字吗(千手观音)但是这群姑娘却是聋哑人,她们用表演感动了全国观众,甚至震撼了世界)。

3,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是啊,他们给予我们的震撼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他们告诉我们,瞄准目标,就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相信成功的大门会向你敞开的.

(1,通过细心地观察.2,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来描写的.)。

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想象当时人们的表情,神态,动作,。

语言,学习作者的写法把它写下来.)。

《鱼游到了纸上》导学反思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朴实而含义深刻,因此,引导学生从朴实的语言中感悟语言背后蕴涵的丰富内涵,领悟文章说明的道理,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课,我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质疑,激发兴趣。

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课前我创设了一个儿童喜闻乐见的听力游戏引入,然后话锋一转,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题上,激起了他们的好奇,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以读悟语(语言文字),以读悟情。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这节课中,我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课题中出现的“游”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就从“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个字,一步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向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三、动静结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受参与教学中的要素组合课型方式的启发,我想,一节课如果恰当运用动与静的结合,学生就会学得不累,才能提高课堂的效果。居于这样的考虑,在课堂中我就设计有了小动,如小组开火车读,有全班的大动,如:表演当时人们听到小女孩惊奇地叫喊后的场景,有静心细想的,如闭上眼睛听朗读,想象青年画鱼的情景。做到在动中学,在静中想,动静结合,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以上几点我自认为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但是,这节课还是有许多遗憾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批评指正,谢谢。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聋哑”、“花港”、“厂徽”等词语,理解“挥笔速写”、“工笔细描”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意与文路;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理解鱼怎样游到心里;感受用词的准确与丰富;抓重点词朗读体会年轻人的画技高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年轻人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重点】:。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年轻人做事的勤奋与专注。

【学习难点】:。

鱼是怎样“游到年轻人的心里”

一、谈预习感受,直奔课文关键点。

1、预习过吗?在你第一次读到这课题时,感觉怎样?(惊奇、奇怪)你来读读(指名3、4位)。

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1、首先我们要消灭课文中的绊脚石,看屏幕,。

自由认读,指名读,同桌相互读,齐读。

2四人小组分段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角是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呢?(板书:年轻人观鱼画鱼)。

三、品读观鱼。

1、年轻人是怎样观鱼的呢?(注意不动笔墨不读书哦)。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反复读出相关的句子。

(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a、生:呆呆的静静的。

师: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很好,那你来读读。还有不同说法吗?

b、生:非常认真的、全神贯注的、聚精会神的。

c、当学生说到不同的感受时,分别读一读,指导个别学生的朗读,齐读。

d,呆呆的,静静的看鱼让我们体会到年轻人的认真、专心(板书:专心)。

(2)这样的发呆只是偶尔的一次吗?那是两次,或者3、4次?你是从那儿知道的?

a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话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出示齐读。

b师:这句话又让你体会到什么?(恒心)还从这个句子的其他地方体会到什么吗(耐心)。

c带着这众多的感受朗读课文,再一次齐读这个句子。

3、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想象说话。

现在,即使一闭上眼睛,那金鱼的一丝一毫、一举一动都已经映入了他的(心里脑里),可以说年轻人和这些游鱼已经融为一体,年轻人爱鱼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拿年轻人自己的话说:这鱼已经游到了年轻人的(心里)(板书:鱼游到了心里)。

过渡:那么还要怎样才能让游到心里的鱼游到纸上来呢?(还要画鱼)。

四、品读画鱼。

1、你能从文中找出到相应的答案呢?

2、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3、师:现在你能不能也像我们刚才那样从相关的词句中读出你的理解来,说说年轻人画鱼怎样呢?(自己动笔圈一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4、交流,指导朗读。

a、生:非常认真的画鱼。

师:从哪看出来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像绣花)像这样一点一点的,每个部位都不马虎的画画,咱们就称为他“工笔细描”,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理解“工笔细描的含义(又叫工笔线描,用线来表达人物的形态和神韵)。因为画的细,所以画的速度特别(慢)。谁来读读。

b、生:熟练。

师:从哪看出来的?(很快挥笔速写:是呀速写速写,顾名思义就是快速的写生)出示:速写的图片。因为画速写,所以画的速度特别(快)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c、生:好(精湛高超)。

连读,读出快慢。

五、小结(再读课题)。

现在,看到这年轻人一会儿工笔细描,一会儿挥笔速写,慢中有快,静中有动地画出金鱼的每一个动态,画出金鱼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小姑娘说的那句话“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之所以鱼游到了纸上,是因为鱼已经游到了青年的心里,现在读这课题还奇怪吗?(齐读课题)。

不过,宋老师相信,学完课文后,你们再去读课题的时候,肯定还会有另一种收获!从这个课题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年轻人身上的优秀品质)。

【板书设计】:。

年轻人耐心。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联系。

学生可搜集一些名画,如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等,体会画家技法的娴熟。

一创设情境,提炼研读专题。

1(板题:鱼游到了纸上)大胆推测“游”字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是对作者的赞叹,赞叹其画技高超,把鱼画得栩栩如生。

2那么让鱼游到纸上的画家又是谁呢?这句话又是谁说的呢?请带着问题自由读书,并尽量读正确、读流利。

二自主读书。

1学生自主读书、识字和写字。可点拨学生充分自读自识,在读中批注,并做到读而有疑,然后再找伙伴交流互助。

2检查认读情况,指导写字。注意笔画较多的字:港澈壶缸徽聋。

3尝试朗读。面向全体,自由选择段落朗读。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价和助读。特别注意生字生词和长句子的朗读。

4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一回顾复习。

1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2上节课我们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指名(师板书)。

二读书讨论,解决疑问。

1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勾画。

2四人小组交流。

三重点研读。

1读5------7自然段,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2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在赞叹他。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3学习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4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高超,你想怎么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说一说)。

四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1默读课文,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

2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地观察,,刻苦地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着)。

3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1)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2)举止和神态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五讨论“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1自己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2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呢?写一写吧。

课后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了解作者和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事物的。

“鱼游到了我心里”句子意思,“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鱼是在哪里游的吗?那你们有没有见过在纸上游的鱼呢?

想知道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吗?好,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鱼游到了纸上》。

二、学习生字词,理解运用。

1、生字卡片形式,认识“罢、徽、聋、哑”,学会“港、澈、壶、缸、罢、苟、绣、挥、徽、聋、哑”

2、弄清词意并造句: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三、初学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残疾青年,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2、小组四个人讨论,该如何分段并说说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5—8自然段)讲“我”通过看这位青年画金鱼,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第四段(9—14自然段)讲“我”与青年“交谈”,对这位青年产生了敬佩之情。

四、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比一比,哪个同学读得最有感情。品读课文时要思考一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全班一起朗读第1、2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这说明了什么?

2、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作者在玉泉观鱼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赏心悦目”的意思是指因欣赏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因为玉泉的“池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样美好的情景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心情舒畅愉快。)。

二、男同学读第3自然段,女同学读第4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举止”,动作、神态。“我”是在金鱼缸边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特别”的地方就是“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即爱鱼达到了忘掉自己的程度。)。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2)你觉得聋哑青年是怎么的一个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七、反复朗读,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三、自由朗读5—8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女孩会惊奇地叫了起来“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这说明了什么?(青年画的鱼仿佛活的一样在纸上游动,引起了人们围观和赞叹。说明他对鱼的特点非常了解,画得非常像。)。

2、“融为一体”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融合在一起的意思。他和金鱼融合在一起,好象自己也成了金鱼,这正是达到忘我境界的集中表现。说明这位青年画鱼非常勤奋、专注。)。

四、指名读9——14自然段。

思考并回答:“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青年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心中已经形成了金鱼的清晰、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反复观察,使头脑中的金鱼形象、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这位聋哑青年之所以能使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是他勤于观察,刻苦练习,达到忘我境界的结果。)。

五、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课文有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是聋哑青年,请用“————”画出来。

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课件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着,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

2、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具有这种品质的人?

七、反复朗读,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

(一)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1.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2、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3、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二)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1、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2、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烘托。

总结升华: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仔细观察,认真看、仔细听,并且与青年进行笔谈;而且在描写时注意通过外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青年人的执着与专注。聋哑青年的勤奋与专注让我们敬佩,小作者善于观察和积累材料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玉泉观鱼。

呆呆静静不说话。

举止特别:没有反应忘我境界。

忘记时间忘记自己。

《鱼游到了纸上》导学反思

《鱼游到了纸上》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第一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第二步:理解鱼游到了青年的心中。第三步:感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第一课时,我已经引领学生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感受了聋哑青年画技的高超。这次展示的第二课时,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4、创设对话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当学生感悟到青年看鱼的专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位青年每个星期天都到这儿来看鱼的坚持,由“每个星期天”这个重点词,为学生创设情境:春光明媚的星期天,烈日炎炎的星期天,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寒风凛冽的星期天,你来到玉泉看到了——通过这一连串情境的创设,反复引读青年看鱼的句子,学生进入了情境后读得有进步了,而且理解了青年的坚持,为理解“先游到了心里”做好铺垫。

5、回扣重点句段,突破本课重难点。

在学生感受到青年通过专注、勤奋、忘我地看鱼才练成高超画技后,我再次回扣“鱼游到了纸上”重点段,并反复扣问“当青年工笔细描金鱼每个部位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当青年挥笔速写金鱼动态时,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吗?”学生回答得很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鱼记在心里了。”“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我顺势引导,“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先游到了心里。”这样,学生已感悟到“鱼游到了心里”,并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6、围绕单元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初步学习文章写法。

在突破重难点后,我将文章重点句段通过配乐引读的方式整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作者如何积累材料,指导学生的写作。作为即将升入高年级的孩子,初步学习文章的写法是很必要的。

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已完成,但心里也有不少遗憾:

1、本堂课我自己上得相当,但学生好像入课不深,发言面不够广。

2、我总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渲染情境,引领学生品味词句,但忽视了这是借班上课,没有往日的默契。当学生读得不够味时,我只是用自己的范读去引导,还不到位,我没有停下脚步来一点点教。我觉得自己关注教案多了,关注学生少了。

3、在突破课文重难点的问题上,我设计了回扣“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句段,在“还需要停下笔来看鱼”的追问中感悟“先游到了心里”,并顺势明白了这两者的关系。在推敲教案时,我曾想需不需要用关联词串起这两者的关系,又觉得不要那么生硬,学生明白了就行。但评委老师的意见是认为有必要把这个难点强化。

每一次的遗憾和失败,虽然让我心情沉重,但也让我在语文的教学之路中不断地看清自己的不足,带来思考,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脑海中有什么问题?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的。有没有信心?

二、小组交流,提出问题,梳理排序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预习,我们先来看看生字预习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生字,指读。一人读,再齐读)

我们都知道鱼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时看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拿出笔来边读边作上记号。

自读课文。

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先说说哪些问题你没弄懂,如果小组内理解不了,等一会儿,老师发给你们纸,把它写在上面,我们大家共同来理解。请同学们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吧!

(小组交流。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共同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写在纸上。)

投影仪显示学生的问题:

(1)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2)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3)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

(4)这位青年特别在哪儿?

(5)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6)鱼游到了纸上和鱼先游到心里两者是什么关系?

(7)鱼游到心里怎么理解?

(8)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是什么关系?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其中有重复的,咱们把它拿掉?

教师梳理问题

现在还剩下这几个问题,根据课文的顺序,看看我们应该先理解哪个问题?

(教师随机排序并画上序号)

先理解“这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这个问题。

再理解“青年怎么和鱼融为一体”。

第三个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

最后理解“鱼先游到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两者是什么关系”。

三、探索感悟

下面根据排好的顺序,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书中找到有关的段落,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理解,然后讲给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请你们现在开始吧!

(给学生5分钟读书时间)

生讨论学习

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我们理解“青年举止特别在哪儿”,先得知道“举止”指的是什么?(板书:青年)

2.师:“举止特别”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板书:忘我境界)

3.“忘我境界”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看鱼)

从你们抓住的这些重点词、句可以看出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作者写得多好啊!我们一齐读读,读时突出那些重点词、句,语速不要太快,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那忘我的境界吧!

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看看这幅图,说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注意观察青年人在做什么,他的动作、神态;再看看周围人的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多媒体显示青年画鱼的图像,学生观察。)

[采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谁能结合课文的词、句说一说,还从哪儿可以看出青年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板书:画鱼)

1.“唯一”是什么意思?谁还能再说说。

(“一丝不苟”的意思是一点儿也不马虎,说明青年画鱼认真、全身心地投入,与别人不一样。)

小结:正因为青年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所以我们才感到他的“举止特别”。这个问题你们弄懂了吗?(把第一个问题拿下来)

1.接下来我们来理解“鱼游到心里是什么意思”,谁能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先在心里出现了一个印象,牢牢记住。青年要很多次去看,结果才画出这么好的金鱼。)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这就是“鱼游到心里”的意思。(拿下这个问题)

我们最后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要理解二者的关系,必须知道每句话的意思。鱼游到心里的意思已经知道,咱们先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的意思。

1.“鱼游到了纸上”是谁说的?

2.在书中找到,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齐读)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哪个字可以看出青年画鱼画得像?

5.一个“游”字告诉我们青年画的鱼像真的那样在纸上游动,这是小女孩对青年的一句赞叹,用这种赞叹的语气练习读读好吗?(生练读)

(师指名读,生齐读。)

6.小女孩一句赞叹的话让我们感到青年那忘我的精神终于有了回报——鱼游到了纸上,所以作者要以此为题。(指题目,学生齐读。)

7.“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清楚了,“鱼游到心里”也理解了,现在谁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小结:青年通过反复的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心里,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教师边多媒体演示,边说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把这个问题拿下。)

讨论

师:你们说的都对,是一个勤奋专注的青年。(板书:勤奋专注)

多么好的一个青年人,为了画好金鱼忘了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我被他勤奋、专注、忘我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同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站起来带着这种敬佩之情放声朗读。

(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四、拓展、积累

过渡语: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

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观察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作者到玉泉观鱼,不仅看鱼,还留心那里的人,发现了一位青年举止特别,他就多次跟踪观察,看他怎么看鱼、怎么画鱼,同时注意听听别人的议论,当发现他是聋哑青年,又采取笔谈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作者就是通过看、听、问等观察方法积累材料(板书:积累材料),把这些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主要线索,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今天我们只是初步学习,以后的学习还要逐步深入学习积累材料的方法,写出更好的文章来。

反思

教学设计很有新意,充分体现了主体意识和训练意识。1.教学目标明确、适当,体现了年段特点。上课开始,教师将学习目标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引导、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激发了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性。2.教学过程科学、优化。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在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仍然有不理解的问题再一次提出来,老师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梳理;然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分析、理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读、自悟、自解、自练,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居于主体地位。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合理。教师在揭示课题时问学生:“鱼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并用彩色粉笔在“游”字下面重重地画了个“…”符号,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引导学生反复讨论、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出几条金鱼游动的姿态,教师边演示边做小结。一个“游”字,画龙点睛,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同时悟出了课题的深刻含义,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中心思想。4.读写结合,突出读写训练重点。本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举止特别”“融为一体”等词语时,有意识让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于观察、刻苦学习,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因而能画出鲜明、生动、活灵活现的鱼。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选择材料写出这篇文章的?”让学生悟出作者到玉泉观鱼,发现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就跟踪观察,通过看、听、问等方式,积累了很多有关聋哑青年的材料,加以整理,以“爱鱼达到忘我境界”为主线,写成这篇文章。学生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下弄懂了什么是积累材料,怎样积累材料,感受到积累材料之重要。强化了语言文字训练,突出了本组读写训练重点。5.加强了读的训练。教学过程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特别是读的训练。自读课文给以足够的时间,全体学生带着问题反复读书,边读边思,真正地读书,不是走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当理解了内容,学生为聋哑青年忘我、专注的品质所感染,情感的闸门打开的时候,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渲染了气氛,加深了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看出教师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探索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有所创新,效果比较好。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罢了、一丝不苟”等词语。

2、研读体会聋哑青年画画的认真及高超的画技,并能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3、初步学习通过行为举止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课前谈话:

板画竹子,送出礼物,评价竹子,激活好词储蓄,引导回顾成语故事“胸有成竹”,谈话激励自信地表现自己。

一、揭题引入。

读题,大胆猜测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证实。

1、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划生字词,想想题目的意思是否正如自己所料。

2、交流证实。

3、那题目这句话是说谁呢?(聋哑青年)作者认识吗?(换词理解“罢了”)。

4、默读课文,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些词来说说这是一位的青年。(举止特别、爱鱼、……)引导理解“举止”,它经常和行为连用,行为举止。

5、从一个人的举止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人,这为青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观察观察这位青年的行为举止。

三、研读“举止”

1、默读课文,找出写青年行为举止的句子,读一读,从他的`举止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简单地写在句子旁边。

2、交流反馈。

句一: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

(2)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会看到些什么呢?

(3)想像说话,仿佛看见青年在画鱼的()。

(4)边读边想像画面,从他的行为举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一丝不苟、细致、很快……)。

“一丝不苟”还可以用什么词?(仔仔细细、专心致志……)。

引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鱼鳞——仔仔细细……。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嘴巴——专心致志……。

(5)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评读。

(6)男、女生合作读。

(7)小结评价:你们的朗读使我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我觉得我就在那位青年身旁看他画画,忍不住夸夸他:“这年轻人真厉害,把鱼都画活了!”

(8)你们也来夸夸吧?(指导称呼、夸的语气、用词、动作等)。

(10)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青年__________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群孩子__________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反馈夸,引导进入角色夸。

(12)其中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生读。那是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再读。

四、总结交流。

1、“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就像文与可画竹子一样,先做到了“胸有成鱼。”

2、用上关联词说说“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他们之间的关系。(因为……所以……)。

4、总结;作为聋哑人,要让鱼游到纸上,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那么他是怎样先做到让鱼先游到自己的心里呢?我们下节课在去观察他的其他一些举止?我们会收获更多,得到更多的启发。

5、现在你还有什么话想跟这位聋哑青年说,你可以和作者一样跟他进行笔谈。

《鱼游到了纸上》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题目入手,自主提问。针对问题,一步步探讨。为什么说鱼游到了青年的纸上?鱼怎么就能游到纸上?。感悟“鱼游到心里”和“鱼游到纸上”的关系。学习重点放在感悟“鱼游到了心里”,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及“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则作为教学难点来突破。

为达到以上的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教程:

1、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

开课伊始,我就出示“鱼游到了纸上”的重点段,让学生做填空练习,这样既复习了新词,又自然地让学生在此处质疑,学生提的问题很到位,“为什么聋哑青年能练得如此高超的画技?”透过这个问题就能体会聋哑青年专注、勤奋。我觉得在高年级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当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的时候,他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理解会更加深刻。

2、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

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3、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

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