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西游记读后感(模板7篇)

最新西游记读后感(模板7篇)

作者:翰墨 最新西游记读后感(模板7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篇一

读《西游记》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佛祖说,‘我跟你打个赌,如果你有本事,一个筋斗能跳出我的右手掌,就算你赢,我请玉帝到西方住,把天宫让给你,(如果跳不出我的手掌心,你就下界接着做你的妖去。)如何?’”后来孙悟空没有跳出去,请注意我打括号的句子,孙悟空本该要下界做妖的,但是佛祖却放了他的鸽子———把他压在了自己的手掌下。难道说,这佛祖也不讲诚信?不讲诚信也就算了,500年后还把人家弄出来,帮你拯救苍生。

神仙们也真是的,你说去西游就去西游嘛,好端端的出来那么多妖怪,不是这坐骑就是那宠物,不是那宠物就是这神仙,不是这神仙就是那童子,要么就是孙悟空那往日的兄弟。

我就想说,这些神仙是有病吧!让人家去西游,总得把自己的人给看好了呀!你说几个妖怪还没事,可是几十个就有点多了!存心想整死他们呀!

最后,我就以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吧:西游就是一阴谋。

西游记读后感篇二

我在认真仔细地读完《西游记》后,知道了四个主要人物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还有一些仙人、佛祖、妖怪等。

这本书的中心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保护唐僧从东土大唐去西天拜佛取经,途中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事情。

他们几个中,我最喜欢孙悟空。第一,他能把人和妖分得清清楚楚,在三打白骨精里只有孙悟空知道村姑,老婆婆,老爷爷是白骨精变的。虽然猪八戒在打小报告,唐僧在埋怨,他也要坚持打死他们。第二,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就因为三次打死了白骨精的化身,被唐僧误解成打死了三位好人,所以孙悟空被赶回了花果山。结果唐僧被抓去,猪八戒打不过妖怪,只好去花果山找孙悟空。孙悟空一听,知道了猪八戒的目的,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一起去收拾白骨精救出师父。碰到困难时,猪八戒常说:“我们散了吧!师兄你回花果山,师弟你回流沙河,我回高老庄当女婿。‘’而孙悟空坚持战胜困难,不散伙。第三,孙悟空机智勇敢地战胜妖魔鬼怪,克服一个个困难,终于和师弟们保得唐僧西天取到真经。

我从孙悟空身上学到了吃苦在前,不怕困难,机智勇敢,忠心耿耿还有不计前嫌,坚持不懈。

当大家还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从新闻中看到演孙悟空的六龄童爷爷因病去世。当时我就很伤心,因为我特别喜欢看这部电视,尤其是孙悟空。在伤心之余,我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西游记中的画面片段。

家中拿出《西游记》的书,翻了又翻,看了又看。在读“真假美猴王”的时候,我体会到了他们演的多么的辛苦,在师父面前说用“紧箍咒”来辨认真假,又打到了天宫玉皇大帝那,用照妖镜来辨别,结果都不灵,最后他们又打到了如来佛祖那儿,终于分出了真假。

我读到第58页的时候,知道了他们有四个人去西天取经,有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和师父唐三丈。在取经的路上,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妖魔鬼怪,但是还没失败过,也没有退缩过,这时我非常的想当面赞扬他们。

最后,他们取经成功,来到如来佛祖面前,封唐僧为“旗檀功德佛”,封孙悟空为“斗战胜佛”,封猪八戒为“净坛使者”,封沙和尚为“金身罗汉”,还封白龙马为“八部天龙马”。那时我真想自己就是孙悟空,因为他不怕妖魔鬼怪,不怕师父的责怪,不放弃,勇于斗争的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如果六龄童爷爷还在的话,我一定支持他到底。

可是,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私自闯入别人的家里,吃喝之后还又打又砸的,实在也是太过份了。简直就是“强盗”行径。这么不讲理,也难怪要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了。

《西游记》后面还有好多没有看,一定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等着我去欣赏。

今年暑假,我看了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虽然只看了十几回,但是,其中一个故事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话说,王母娘娘要举行蟠桃盛会,邀请了天下的各路神仙。王母娘娘准备了最好的琼浆玉液给神仙们饮用,并吩咐仙子们去蟠桃园摘最新鲜的蟠桃。不巧的是孙悟空刚好是蟠桃园的看守。当他得知,他没有被邀请的时候,火了!一怒之下,闯进蟠桃盛会现场,吃喝打砸,把一个美轮美奂的会场搞的乌烟瘴气。

大闹蟠桃会的故事,让我感觉:神仙之中也有地位的高低之分的,同样是神仙,而孙悟空却没被邀请,也难怪孙悟空不高兴了。

西游记读后感篇三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西游记》这本长篇小说,这本长篇小说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同时它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本长篇小说详写了唐朝的一个神话故事,而小说里的中心及主要人物则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和他们的师傅唐僧。在这本长篇小说中这师徒四人一起经历了佛祖给他们安排的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为大唐取得了真经,这四人也终修成了正果。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所认识到得《西游记》中的这四个中心人物。

首先是孙悟空,他是唐僧的大徒弟,也是这四人中法术最高的,他有一颗正直的心,也很乐于助人,还有着火眼金睛,神通广大,能够七十二变,每次都是由他把师傅唐僧从险境中营救出来的。

再就是猪八戒了,他原本可是天蓬元帅,可谁知却是因为轻薄了嫦娥而被贬下凡,在取经的路途中,他虽然总帮倒忙,也时常会有怨言,不过却是不可缺少的一员。

三弟沙悟净朴实厚道,一般承担干重活或看护师父唐僧之类的任务,他善于在水底营救师父唐僧,这是他的优点,因为孙悟空和猪八戒都不擅长下水。

而最后一个人,也就是以上三人的师父——唐僧,则是一个尊师重道的和尚,而且整个故事的起因也是因为他收大唐皇帝之托要西天取经造福民众才发生的。他总是对他的徒弟传授道义之说,为人善良,却因为他可以使人长生不老而屡屡被抓,最后总要三个徒弟去救他。

这师徒四人各有优缺点,但他们努力的克服了缺点,团结在了一起,最终取得了真经。《西游记》这本小说让我们知道人生总要经过磨难和困难,当你克服之后,就会得到一条康庄大道。

西游记读后感篇四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经典名著,为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神怪小说的巅峰之作。我读的是原著,但有注释,也不算太难。总体来说,非常好看。

唐僧原是佛祖如来手下的金蝉长老,因贪欲被贬下人间,遭此一难。在三个徒弟的辅佐下,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功德圆满,加大职正果。孙悟空是是《西游记》灵魂人物。它的故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猴王到大闹天宫,向最高统治者挑战;二是保唐僧前往西天取经,成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了人间。错投猪胎,长成猪脸人身的怪模样,在高老庄抢占民女,被悟空降服,保唐僧西天取经的征途,修得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僧,原是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而被贬入人间,落入流沙河当起了妖怪,保唐僧西天取经,任劳任怨、正直无私,最终被封为金身罗汉。

白龙马原本是西海龙王之子,因纵火烧了玉帝赐的明珠,贬下人间,不料吃了唐僧白马,经菩萨点化,变白龙马,成为唐僧的坐骑。修成正果,被如来升为八部天龙。

佛法“九九”归真。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他们的坚持、正直与一心一意令我们惊叹。我,要向他们学习!

西游记读后感篇五

我正要一开口问她,露露提前说话了,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梦怡,人的一生会经历许许多多不如意,你看这小草遇到了这样的践踏都知道怎么样的站起来,可你呢!2500字作文假若我会七十二变,一定要变成一栋坚固无比的大房子,能抗住十二级地震,让人们不再因房屋倒塌而丧生。严肃认真的班主任,看似不苟言笑,但却和蔼可亲,坚定地目光里充满了对我们的信心。

当我看完每一章,都会有不一样的新感受。我为唐僧师徒坚强的毅力而鼓舞,为他们的师徒情深而感动。我来说说其中的片段。

东海借兵器:好猴王,跳至桥头,使一个闭水法,捻着诀,扑的钻入波中,分开水路,径入东洋海底。正行间,忽见一个巡海的夜叉,挡住问道:“那推水来的,是何神圣?说个明白,好通报迎接。”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急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东海龙王敖广即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近因教演儿孙,守护山洞,奈何没件兵器。久闻贤邻享乐瑶宫贝阙,必有多余神器,特来告求一件。”龙王见说,不好推辞,即着鳜都司取出一把大捍刀奉上。悟空道:“老孙不会使刀,乞另赐一件。”龙王又着鲌太尉,领鳝力士,抬出一捍九股叉来。悟空跳下来,接在手中,使了一路,放下道:“轻,轻,轻!又不趁手!再乞另赐一件。”龙王笑道:“上仙,你不曾看这叉,有三千六百斤重哩!”悟空道:“不趁手,不趁手!”龙王心中恐惧,又着鯾提督、鲤总兵抬出一柄画杆方天戟。那戟有七千二百斤重。悟空见了,跑近前接在手中,丢几个架子,撒两个解数,插在中间道:“也还轻,轻,轻!”老龙王一发害怕道:“上仙,我宫中只有这根戟重,再没什么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你再去寻寻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价。”龙王道:“委的再无。”

正说处,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老龙王依言,尽向悟空说了。悟空道:“拿出来我看。”龙王摇手道:“扛不动,抬不动!须上仙亲去看看。”悟空道:“在何处?你引我去。”龙王果引导至海藏中间,忽见金光万道。龙王指定道:“那放光的便是。”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悟空将宝贝执在手中,坐在水晶宫殿上,对龙王笑道:“多谢贤邻厚意。”龙王道:“不敢,不敢!”悟空道:“这块铁虽然好用,还有一说。”龙王道:“上仙还有甚说?”悟空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更无衣服相趁,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副,一总奉谢。”龙王道:“这个却是没有。”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龙王道:“烦上仙再转一海,或者有之。”悟空又道:“走三家不如坐一家,千万告求一副。”龙王道:“委的没有,如有即当奉承。”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龙王慌了道:“上仙,切莫动手,切莫动手!待我看舍弟处可有,当送一副。”悟空道:“令弟何在?”龙王道:“舍弟乃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是也。”悟空道:“我老孙不去,不去!俗语谓赊三不敌见二,只望你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老龙道:“不须上仙去。我这里有一面铁鼓,一口金钟,凡有紧急事,擂得鼓响,撞得钟鸣,舍弟们就顷刻而至。”悟空道:“既是如此,快些去擂鼓撞钟!”真个那鼍将便去撞钟,鳖帅即来擂鼓。

少时,钟鼓响处,果然惊动那三海龙王。须臾来到,一齐在外面会着。敖钦道:“大哥,有甚紧事,擂鼓撞钟?”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什么天生圣人,早间来认我做邻居,后要求一件兵器,献钢叉嫌小,奉画戟嫌轻,将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自己拿出手,丢了些解数。如今坐在宫中,又要索什么披挂。我处无有,故响钟鸣鼓,请贤弟来。你们可有什么披挂,送他一副,打发出门去罢了。”敖钦闻言,大怒道:“我兄弟们点起兵,拿他不是!”老龙道:“莫说拿,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西海龙王敖闰说:“二哥不可与他动手,且只凑副披挂与他,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北海龙王敖顺道:“说的是。我这里有一双藕丝步云履哩。”西海龙王敖闰道:“我带了一副锁子黄金甲哩。”南海龙王敖钦道:“我有一顶凤翅紫金冠哩。”老龙大喜,引入水晶宫相见了,以此奉上。悟空将金冠、金甲、云履都穿戴停当,使动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对众龙道:“聒噪,聒噪!”四海龙王甚是不平,一边商议进表上奏不题。

你看这猴王,分开水道,径回铁板桥头,撺将上来,只见四个老猴,领着众猴,都在桥边等候。忽然见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无一点水湿,金灿灿的,走上桥来。唬得众猴一齐跪下道:“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悟空满面春风,高登宝座,将铁棒竖在当中。这些猴不知好歹,都来拿那宝贝,却便似蜻蜓撼铁树,分毫也不能禁动,一个个咬指伸舌道:“爷爷呀!这般重,亏你怎的拿来也!”悟空近前,舒开手一把挝起,对众笑道:“物各有主。这宝贝镇于海藏中,也不知几千百年,可可的今岁放光。龙王只认做是块黑铁,又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那厮每都扛抬不动,请我亲去拿之。那时此宝有二丈多长,斗来粗细;被我挝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许多。急对天光看处,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你都站开,等我再叫他变一变着。”他将那宝贝颠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时就小做一个绣花针儿相似,可以缮在耳朵里面藏下。众猴骇然叫道:“大王!还拿出来耍耍!”猴王真个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来粗细,二丈长短。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擅在手中,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礼拜,战兢兢魄散魂飞,霎时收了法象,将宝贝还变做个绣花针儿,藏在耳内,复归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来参贺。

此时遂大开旗鼓,响振铜锣,广设珍馐百味,满斟椰液萄浆,与众饮宴多时。却又依前教演。猴王将那四个老猴封为健将,将两个赤尻马猴唤做马、流二元帅,两个通背猿猴唤做崩、芭二将军。将那安营下寨,赏罚诸事,都付与四健将维持。他放下心,日逐腾云驾雾,遨游四海,行乐千山。施武艺,遍访英豪;弄神通,广交贤友。此时又会了个七弟兄,乃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犭禺狨王,连自家美猴王七个。日逐讲文论武,走摐传觞,弦歌吹舞,朝去暮回,无般儿不乐。把那万里之遥,只当庭闱之路,所谓点头径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

我觉得我们要向孙悟空一样勇往直前!

西游记读后感篇六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最脍炙人口的一本。我可以说是听《西游记》的故事长大的,而1986年的《西游记》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著我只读过3遍,但遍遍我都有新感受。

《西游记》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一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得正果。整本书的主旨示告示我们:为了实现一个崇高的目的,我们必须艰苦奋斗、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神话是现实生活的折光。《西游记》表面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但各个细节却讽刺了明朝社会的腐败、阴暗,也寄托了吴承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术中写西域各国的种种黑暗、皇帝的昏庸。其实是揭露明朝社会的真实面目。从作者写一些西域国家时,写到锦衣官,就可以看出。书中的讽刺太多太多。比丘国的“国丈”不正是明嘉靖皇帝信用的道士陶仲文等的化身吗?连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所谓的“净土”竟然也是公然行贿的场所!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要人事,如来竟然可以笑道:“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还举出一个例子来。原来如来就是个主张受贿的祖师,阿傩、伽叶也只是上行下效罢了。所以说,《西游记》并不是为了宣扬宗教,只不过是个借用取经一事作为故事的框架而已。

《西游记》中,唐太宗可以还魂,吴承恩是希望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来取代明朝的昏君呀!而且作者希望做好事有好报,唐僧的父亲陈光蕊放了一条金鱼,而那金鱼正是龙王,所以他死后有龙王报恩,他才得以还魂。

《西游记》中的人物众多,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孙悟空是主角中的主角。他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因为大闹天宫而出了名,玉皇大帝都怕他,老龙王见了他也战战兢兢,十代阎王都愿做他的后生小厮。孙悟空聪明,机智、勇敢,一双火眼金睛能看出所有妖魔的真面目。虽然他猴性未改,十分顽皮,但是他对师父忠心耿耿。他能坦然对待胜败,他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他能赞扬妖怪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他也很老实,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可是孙悟空再怎么厉害,还是被一个紧箍儿制伏。可见是一物降一物啊!

猪八戒是三个徒弟中最富有人性的。他是个“呆子”“夯货”,但其实他很狡猾。他常耍小聪明,结果反而自己吃亏。他好吃贪睡,爱占便宜,色情未泯,还喜欢挑拨离间。孙悟空被妖怪吃了,他就要和沙僧分行李,自己去看浑家,叫沙僧还去流沙河吃人,再买个寿器给师父送终。但是他却十分可爱,很讨人喜欢。

沙和尚总是默默无闻,但是他却是孙悟空、猪八戒的得力助手,他还是他们的和事佬。他就像一个“幕后工人”,虽然平凡,却不可缺少。

相比之下,白龙马总是被人忽视。但是他的功劳可不小。没有他,唐僧如何到达西天?在危急时刻,他还勇敢地去打妖怪。

而唐僧,就是一个领导。他心地善良,信念坚定。可是他过于心善,总是说孙悟空故意杀生。杀人固然不对,可是一个人不杀也不对。一碰到妖魔鬼怪,他吓得滚下马鞍,只会哭。被妖怪抓住,只会说:“贫僧是东土大唐陛下差来的,前往天竺国大雷音寺拜佛祖取经的……”而且变成一副叛徒嘴脸,泄露组织成员。唐僧是个无能的领导,只会念念《紧箍咒》吓唬人罢了。

《西游记》中还写到大批的神佛妖魔。妖魔是人间强盗、土匪的象征。但他们绝大多数是由哪位神仙、菩萨不负责任才作乱人间的。尽管神佛是法力无边,可作者也对他们进行了微妙的讽刺。当年他们捉孙悟空,都争着展示自己的法力,佛道的清静何在?而且他们往往外强中干,十万天兵竟抵不上一撮猴毛!可怜!

吴承恩写的诗、词精妙绝伦,书中还涉及到各方面的知识,有关佛、道、医等等。不读破万卷书,怎能写出这部好小说?小说家岂可小视!仔细读读《西游记》,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明朝社会的黑暗、腐败,感受人性的丑陋。《西游记》真实一本好书,他值得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

西游记读后感篇七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今天我读完了它,发现拥有一颗坚定的心是非常重要的。

《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历尽千山万水去灵山取回真经的故事。在这四个人当中,是不是只有唐僧能力最差呢?但为什么他还能带领其他三个人取成真经呢?因为唐僧拥有一颗坚定的心。在取经的路途中,唐僧受到艰难险阻最多,但去灵山取经的心始终有动摇,我认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唐僧取回了真经。

在他们师徒四人中,每位都有不同的性格。唐僧象征着那些不聪明,但却十分努力的人。孙悟空象征着聪明又十分努力的人。猪八戒象征着聪明,但有一点困难就会放弃,不坚定的人。沙僧象征着忠诚老实但少于思考的人。

想想自己,是唐僧,还是孙悟空?是沙僧,还是猪八戒?我觉的自己像猪八戒,不坚定,困难有一点大时就想放弃,比如,上回“希望杯”竟选,我整个寒假都在玩,练习题没做几道,结果有的同学取得了全国二等奖,有的同学取得了省一等奖,而我只取得了教培中心的一等奖,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加坚定,成为像唐僧一样的人。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拥有一颗坚定的心。我的一个哥哥,他不是很聪明,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连续考了三年(复读两年),学习学的都秃顶了,而现在他是已经一名博士了。

让我们拥有一颗坚定的心吧!它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是打开智慧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