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2023年潮汕话演讲稿三分钟(通用5篇)

2023年潮汕话演讲稿三分钟(通用5篇)

作者:JQ文豪 2023年潮汕话演讲稿三分钟(通用5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潮汕话演讲稿三分钟篇一

春节,是中国全国颇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是告别旧年迎新年的一个大好日子。许多地方都是张灯结彩,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浓浓亲情。

潮汕春节过得很热闹,处处都是喜庆的味道。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在午后换洗,穿上新衣,显得更有精气神。小孩换洗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恭贺新年领红包啦!恐怕第二件大事才是买各式各样的爆竹来玩。爆竹声声,还真有年味。孩子们闹得闹,大人们忙得慌。大人们在这一天还必须准备好祭祖的贡品,几家子团聚一堂,见面道贺,一片欢笑,可还真是热闹哩!

“新年新气象。”在春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高高挂起红灯笼,寓祝来年红红火火;门外贴起了红对联,寓祝来年的生活如同对联写的一般美好。爆竹声声响连天,接连不断。在这万象更新的日子里,无论走到哪,都是欢笑一片。孩子们玩累了,也大概是黄昏前,回到家了,便闻见一股香味袭来,让人不禁馋起嘴,赶紧一家聚集一块儿吃团圆饭。不同于往日的是——多了发自内心的欢乐。

最后,莫过于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看春晚。看着电视里观众们快乐的表情,电视前的我们也都笑了。笑,是整个春晚最大的特点。最后,随着主持人的呼声,我们告别了旧年,迎来了新春的第一天!

第二天,新春的余兴并没有终止,孩子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嬉闹。快乐的气氛也一如既往的笼罩着世界。

潮汕话演讲稿三分钟篇二

冬节丸有白色和红色两种,白色是用糯米粉,红色和白色一样,再加上少量食用色素(知道红桃粿吗?就是那个颜色)加开水调节而成,与汤丸外皮用料相同,把它搓成圆圆的,吃的时候要用开水煮熟丸子再用白糖调味即可!

在普宁也有人把它搓成两头尖尖的小丸,也有人先把糯米粉团搓成小长条形,再用剪刀剪成尖丸。

东京丸是用东京薯淀粉做成的,东京薯[学名竹芋]是潮汕的特产之一,种在地里的一种类,根果白色偏圆的,一般筷子般长度,多数用来煲汤或者磨成粉,性凉,清火去燥。主要是制作成东京丸子和甜汤。

姜薯,只有在潮阳和惠来的部分滨海地区的山地种植。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阳河溪镇上坑姜薯。上坑姜薯皮薄光滑,薯大肉白,粉泥沾连,品上质优。姜薯洗掉土削皮,浸水里,不然会发黄姜薯抽用把一个个姜薯抽成一薄片一薄片的。烧开水后,把放进滚汤的水里面滚一滚,看到薄片的姜薯片自然卷成卷了就马上关火,不能煮太久,会烂的。加入白糖就可享用了。是山药的一种。在潮汕地区,每逢春节,各家各户都会煮姜薯汤待客。客人来拜年,都能喝上主人做的一碗姜薯汤的。

在汕头潮阳、潮南地区也有人在冬至丸里加入了紫薯,淮山等做成甜汤。

鸭母捻,传统名小食,首创于清代初年,原名为糯米汤圆,现以潮州市太平路尾传统名店胡荣泉制作的鸭母捻最为正宗。鸭母捻类似北方的汤圆,传统制作要求严格。鸭母捻的馅有四样,即绿豆馅、红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馅约15克。鸭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传统卖鸭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馅各不相同,为区分每粒馅的不同,在包的时候,不同馅的鸭母捻形状各异,如有的形状略圆、有的略尖等,各有记号。是冬至,元宵必吃的甜汤。

在潮州也有人在冬至那天吃落汤钱,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温,食之有益气止泄,补中益气,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既是药膳,又是美食,难怪既是烹调家又是美食家的潮汕人特别喜欢糯米。做法: 花生、芝麻炒熟压烂与白糖粉混合,将糯米粉和成粉团,蒸熟,然后切成小件,沾上以配料即成。

冬节鸽,不是鸟,又叫菜包粿、冬节粿,是流行于广东一带的特色小吃,是广东汕尾传统节日冬节那天的餐桌主食,目前已经成为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日常食品。做法将割薯,菜脯,包心菜,芹菜,蒜,虾脯,五花肉……(材料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配盐等佐料翻炒,再将冬节鸽的皮包上。冬节鸽的皮做法:面粉和糯米粉的比例为1:1,用温水和成面团,然后碾成饺子皮一样薄的皮。把包好皮的冬节鸽放进蒸笼里蒸熟为止,也可水煮。

冬至仔,是陆丰特色的粿,只有在冬至这天才会去制作。

菜头粿,我们这叫菜头丸,又称萝卜糕。菜头系萝卜俗名,菜头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种,每逢过年时节,各家各户都有蒸制。把白萝卜刮去皮,用菜头抽抽成小条状,用手把萝卜汁捏干。放入薯粉,盐,喜欢花生的可以放点花生米,再均匀搅拌,如果太干就用刀剁几下就不会了。然后做成拳头大的丸状,放到铺好炊布的蒸笼上蒸熟就行了。做好的菜头圆可以即食,冷却后切片用油炸风味更佳。

酥饺,有些地方叫油粿子,一种潮汕小吃。在潮汕人家,每当有隆重的节日时,潮汕人家都会做酥饺。

1、皮的做法:把面粉、鸡蛋、油、水加到一起揉成面团就可以。

2、馅的做法:花生炒过去皮,打成碎末;芝麻炒过和花生末、白糖一切拌匀即成馅。

3、取一小块面团擀成薄皮,取杯盖压出圆形饼皮(像做饺子皮一样)。

4、像包饺子一样把馅包起来。

5、再将包好的饺子放油里炸,炸至金黄,酥脆香甜的酥饺就可以吃了。

潮汕话演讲稿三分钟篇三

潮汕俗语是潮汕方言的语言结晶,丰富文化内涵的潮汕年俗活动,在潮汕俗语中也有所体现,以下是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潮汕拜年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廿九夜借无龙巡

廿九夜,指除夕,除夕在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有时廿九,有时三十,但潮人约定俗成将“廿九夜”指代除夕。龙巡,蒸笼的潮汕俗称,可能有音无字。

“廿九夜借无龙巡”这句潮汕俗语用标准音望文生义解读:除夕没有办法借到蒸笼。这句直白易懂的俗语却有一段故事,并寄寓一定道理。

富贵廿九夜,贫穷清明节

这句俗语的意译是:除夕的团圆饭食物丰富上乘,奢侈一点也无所谓;而备办清明节的节品就应该尽量俭省、节约。

“富贵廿九夜,贫穷清明节”这句俗语在过去自有它的生活道理:第一,在一年辞旧迎新之际,每户人家都要图个“好意头”。张扬富贵气,因而即使平时吝啬者,此时也不会太抠了。第二,生活如一篇文章,文章里有逗号、句号、感叹号……过年是生活中的一个感叹号。一般人家平时过日子都是节衣缩食,有紧必有弛,过年放松一下,借拜神祭祖之机,改善生活,慰劳自己,是应该的。第三,一些人家有家庭人员外出打拚,过年回来团聚,家里亲人理所当然要备丰盛食物来贺团圆之乐。第四,文章里的感叹号不能太多,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清明节等过年以外的节日,只能“贫穷”度过。

后生爱雅,食老爱咸整。(年轻时候注重仪表爱打扮,年纪大了更注重饮食)

秀才无穿裤。(用于嘲讽读书人衣冠不整的一句谐谑语)

选瓜选久目周花。(挑来挑去挑花了眼)

弯有势,直过箭。(有时候,适当的弯胜过直)

三九乱穿衣。(阴历三月和九月穿的衣服没有季节性)

驴到目鼠鼠。(夜以继日地工作,累得眼睛都睁不开)

有钱买蚊香,无钱买蚊帐。(大钱不肯出,小钱花不断)

半夜食西瓜——反种。(以种谐症,病情有变化)

好哩观音样,孬哩螳螂像。(指有些人翻起脸来像要杀人)

老丑呾白话。(该俗语指坦白直说即可,无须隐隐约约绕圈子)

好死在大成树下,孬死在黄刺茹下。(成树指故乡的大榕树,黄刺茹指海外的颠茹丛,喻落叶归根)

禾埠出土时,姿娘迎嫁年。(男人要出生时日好,女人要结婚时日好)

惊到倒头爬。(吓得腿发软不能行走,用爬但还爬错了方向)

谷鸡姨无巢,欲生卵,甜甜哭。(以田鸡无巢喻无居所)

兄担兄精,弟担弟能,兄罗当虎,弟罗掠龙。(“当虎”指失业闲游,“掠龙”指按摩。用于比喻都不中用而且好说大话)

陈三五娘相娶走,扮掉(丢弃)益春在半山。(传说明代泉州陈伯卿路过潮州与美女黄五娘私通,在婢女益春帮助下私奔,但途中又丢弃她,喻过河拆桥,恩将仇报)

生人易过日,死人易过七。(日月如梭,忙碌时候更是如此)

青盲囝相命。(意指模棱两可,永远正确的说法)

食三两菜脯住爱上西天。(心急,喻没有自知之明)

恶嘴毒舌。(咒骂他人,很恶毒)

人畏字,牛畏鼻。(留下证据就像牛被牵到鼻子)

齿痛正知齿痛人。(只有自己经历了苦楚,才能理解别人同样的苦况,同病才能相怜的意思)

富贵出凶年。(社会动荡,财产重新分配,有人巨富)

人家食物配,人少做工课。(人少的话就不能互相推诿和依赖)

担草入城门。(形容狼吞虎咽,饮食失态的样子)

二拍一,项生绿;大拍细,项生计。(做事不合理者要长疮)

钱银亩仔,酒肉兄弟。(有钱就是妻,有酒肉就是兄弟)

担梯看唔见数簿。(用来讽刺那些做了亏心事,却耍尽花招来愚弄别人的人。)

静过夜。(比夜里还寂静)

东风头,北风尾。(每年都是以东风开始,以北风结束)

面皮厚厚,福气在后。(能吞声忍气的人,总会有相应的回报)

港仔水,半咸淡。(讲普通话又间着潮州话)

七脚马龙骑,八脚马鬼爷。(两种大蜘蛛的区别)

猫鼠心肝,爱食爱搬。(指贪心不足,贪得无厌,越多越好)

未学行,先学飞。(心急冒进,违反常规)

从暹罗皮到猪槽。(指谈话时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天马行空)

土地公无食赚肉痛。(指一个人不但没得到好处,反而招来惩罚)

担柑食了剩柑担。(比喻批责那些好说大话,言过其实或要求过分自高自大的人)

双脚哩弯弯,一人惨一桩。(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黄尾烧(相)耽误。(因某些误会或对事物的错误理解,招来不好的后果,后悔时会说的话)

一时懵懂,牵牛上楼棚。(说的是,人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会因考虑不周,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为或决定)

一物甲一药,胶走无烂掠卖着。(指一物降一物)

苦过猪胆。(指很苦,用猪胆来说明苦的程度)

掌贼一夜,做贼一更。(用于形容防守事务总是防不胜防)

屁是肚内烟,唔放误了身,放屁是君子,笑屁是小人。(当众放屁者的趣语)

死命拾着活猪屎。(指侥幸获得钱财,或意外得到成功)

教到晓,树泥好粘鸟。(等教到会,橡胶也变质了)

入乡随俗,入港随弯。(顺应潮流,不能违反)

见破老婶把嘴。(用来对那些危言耸听夸大事实者的谴责和讽刺)

潮汕话演讲稿三分钟篇四

按潮汕当地的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腊月二十四这天,是“神明”上天之时,每个人都要去庙会拜神,让神明上天,祈求神明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腊月二十四过后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很忙。大人们不但要进行大扫除,还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小孩也很忙,必须把鞭炮、新衣服、新玩具……都准备好,好在过年时玩个痛快。

一年一度的除夕终于到了。大人们早早地起床,准备好贡品,留着下午祭拜祖公。家家户户的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午饭过后,男女老少都要穿新衣服,象征着新的一年里自己吉祥如意。在除夕这天,一般在中午2点多,就得去祭拜祖公。从小到大的顺序祭拜祖公,祈求祖公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拜完祖公后,再过几个小时,便要吃团圆饭了。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到除夕这天,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饭桌上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五花肉,象征着丰衣足食;有菜,象征着财运滚滚;有甜品,象征着甜甜蜜蜜;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象征着团团圆圆。吃完团圆饭后,爷爷奶奶就要给小辈发红包,象征着小孩子岁岁平安;作为儿女的也要给父母发红包,象征着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发完红包后,就要开始放鞭炮了。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象征着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喜气洋洋。

到了正月初一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在家中摆放大吉,象征着大吉大利。这一天,人人都要说吉利的话,大人也不能随便打骂小孩,以免他啼哭不休。每个人都要在午前到别人家拜年,代表自己对别人的尊敬。这一天不能扫地,如果扫了地,就象征着把自家的财气都扫掉了。这一天不仅不能扫地,也不能洗头,如果洗了头,就象征着把自己的福气都洗掉了。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孩子们提着一个个精致的灯笼逛庙会。这一天不但要逛庙会,还要吃汤圆。吃汤圆,象征着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相处。这一天还有一个活动,便是猜灯谜,多数人都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灯彩上供人猜。

一眨眼,春节就这样过去了。潮汕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大人都去上班了,小孩也要去上学了。在这里,我祝福家乡越来越红火,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潮汕话演讲稿三分钟篇五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茶文化,那么在中国潮汕地区,他们的功夫茶是怎样的呢?有讲究什么礼仪呢,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

潮汕人钟爱饮茶,乃至于把茶叶称为“茶米”,而在日常交际来往中喝茶也是必须的,因此潮汕功夫茶就有了许多的礼仪和禁忌。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难堪。

主人侍茶,茶水从浓到淡,数冲之后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由于上一点引申对人不恭,办事不认真,效果不显著,喻有“某人无茶色”。

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谢谢”。如果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对方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部就班之外,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在场的`人全都喝过茶之后,这个司炉的,俗称“柜长”(煮茶冲茶者)才可以饮喝,否则就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因为里面有杂质不宜喝饮,潮汕地区有“头冲脚惜(潮汕话脚汗的意思),二冲茶叶”之称,要是让客人喝头冲茶就是欺侮人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换茶叶之后的二冲茶要新客先饮,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却之不恭”。

潮汕本地群众热情好客,每以浓茶待人,但有时因自己工作关系饮茶时间长会误工作或是客人的话不投机,客人夜访影响睡眠,主人故意不换茶叶,客人就要察觉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抽身告辞,否则会惹主人没趣。

潮汕人习惯于在茶盘上放三个杯,是由于俗语“茶三酒四踢跎(潮汕话游玩的意思)二”而来,总认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须四人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风景游玩就以二人为宜,二人便于统一意见,满足游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