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看一看教学设计(实用9篇)

2023年看一看教学设计(实用9篇)

作者:QJ墨客 2023年看一看教学设计(实用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一

1.品位这三首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2.学习这三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生动的形象表达深刻的哲理及“冰心体”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时,你很羡慕他因成功而得到的荣誉吗?正当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在投入社会的大海时,如何把握人生的航向?青年人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生活史?今天就让冰心来告诉我们这些人生的哲理吧。

二.投影放出作者简介

三.配乐诗朗诵

学生自由朗诵这三首诗,并推荐朗诵比较好的四人(一小组一人),教师放音乐,这四人依次朗诵这三首诗,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并评比出朗诵者。

评比角度:要求用普通话,并且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品读三首小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成功的花

(1)、读完本首小诗,你能品味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吗?

(2)、第二句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要抒发什么慨叹?

(4)、你还羡慕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二

1、演唱《蚂拐歌》和《青蛙合唱团》

2、音乐活动《鸡崽和鸭崽》

3、演唱《大母鸡,花公鸡》,听赏《母鸡和公鸡》和《劳动最光荣》

4、演唱《走路》和活动《谁来了》

1、通过听、唱、做一些儿歌游戏等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初步感受多声部音乐,并能完成简单的两声部教学任务。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关心动物、热爱劳动的感情。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4、认识打击乐器“响版”,并能为儿歌和歌曲伴奏。

1、能初步分清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并能按节奏念准《青蛙合唱团》和《鸡崽和鸭崽》,能初步感受和体验声部的交织。

2、能用活泼、欢快的歌声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劳动最光荣》和《走路》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1、“小朋友,我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能根据我的提示最先猜出答案,谁就是小赢家!”(猜青蛙)

2、“对了,就是我们的小青蛙!你们知道柳州话的.青蛙怎么说吗?(蚂拐)”恩,不仅仅是我们柳州,这也是西南地区的方言。”

3、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蚂拐歌》

三、感受歌曲

1、跟着音乐按节拍拍手。

2、初听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说说听后的感觉。

四、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五、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六、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蚂拐歌》

三、音乐游戏《青蛙合唱团》

1、认识音符:师出示,“_”和“__”,让学生分辨认识。

2、为“_”配上声音:跳,为“__”配上“呱呱”,

3、把书上的节奏谱连起来读,师先示范,边读边用响版伴奏

__ _| _ _ | __ _| _ _| __ _| __ _|

小青 蛙 跳 跳 大青 蛙 呱 呱 跳跳 跳 呱呱 呱。

4、请生跟读

师指导学生分清楚__和_

6、生完整的读

7、创编歌词,“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也填进我们的节奏中,试着读一读”

8、生创编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听,这是谁的叫声?(老师学公鸡、母鸡叫)”你们也来学一学好吗?”

“大母鸡和花公鸡的本领可大了,你们听……”

三、听范唱

1、生听,说说它们的本领是什么?

2、复听,学学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3、出示课题

四、感受歌曲

1、跟音乐节拍拍手

2、用不同的掌声来表示公鸡和母鸡

五、读歌词

1、师带读

2、生读

3、分角色读

六、学唱歌曲

1、默唱

2、轻声唱

3、指导唱

4、有感情地唱

5、分组唱

6、分男女声唱

七、表演唱

八、小结

第四课时

一、用欢快,天真的感情演唱歌曲《大母鸡,花公鸡》

二、学习儿歌《鸡崽和鸭崽》

1、聆听、分辨、模仿(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请学生听一听辨一辨、学一学)

2、新课教学

(1)、教师示范表演儿歌(一手拿小鸡的手偶,一手拿小鸭的手偶,)

(2)、游戏《鸡崽和鸭崽》,(师范读,请学生分别扮演小鸡和小鸭,跟老师一起表演)

(3)、分角色学习儿歌(师指导学生学好十六分音符及后十六分音符,咬字的清晰及节奏准确)

(4)、交换学习

(5)、分角色读一次

(6)、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一起表演《鸡崽和鸭崽》

三、创编、模拟组合

1、播放录音,小组讨论(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及动物的叫声放进儿歌中,看谁编的最棒)

2、创编成果展示,师生互评

3、小节下课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课文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瞎眼的乞丐向大文学家雨果乞讨,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纸牌上写了一句话:“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于是,被感动的路人纷纷把钱放入乞丐的铁罐......。

多美的诗句,春天就要来了,可我看不见她。写出了瞎眼乞丐的无助与茫然。

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杨绛写的《老王》,她有没有送给我们的主人公老王一个春天呢?

二、听课文录音思考

1、请找出课文中杨绛把春天送给老王的具体行动。

2、老王的处境如何呢?为什么说杨绛这样做是把春天送给他呢?

教师总结:

1、具体表现在: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关心老王的生活。

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帮助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真诚的同情能给不幸者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让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灾难、自私、冷漠之外,还有温暖和关爱。

2、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

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如果说这个仅仅是物质上的贫寒,精神上呢?

“孤独、无亲,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饱经沧桑、吃尽人间疾苦、凄凉、痛苦等。

如果说地位相当,处境差不多的人,这样做可能是礼尚往来,是联络感情,是丰富生活的调剂品,那么对于另一些人,处在温饱的起跑线上,处在生死的边缘,这种救助就是送给他一个春天。

临死前送我香油和鸡蛋。

4、个别朗读

(让学生有时间细细体会老王死以前要送我东西时的情感。)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地位卑贱,被人凌辱忽视的老王,面对我的关心,尊重,同情和帮助,他送的难道仅仅是香油鸡蛋吗?他捧出的是一颗心,感恩的心呀。

5、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

那么杨绛真的就是大家说的那么幸运吗?

好多人不会,但是杨绛说了。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6、愧怍什么?

自己做得还不够。还不够关心他,帮助他,让他的生活真正有改善。日子过得像春天般美好。

为什么有愧怍?

因为自己幸运,他不幸。幸运的人理所当然要帮助人,做好了应该,做不好惭愧。理所当然该做的事。这是责任。

7、试问,你会把这种责任往自己身上扛吗?杨绛为什么有这种责任感呢?

意识,思想不一样。有一种平等观念,有人道主义思想。简。爱说: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人没有贵贱之分。

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杨绛关注着卑贱的老王,救助着贫穷的老王,同情着不幸的老王。他的关注,同情,救助,为老王的生命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让老王感受到凄苦生命中也有美好,温暖。

8、同学们,生活中哪些人正在等待春天呢?你愿意送给人家春天吗?

学生自由谈。

出示图片,询问你该如何做,为什么。关注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处境。

三、总结

看了“《老王》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杨绛《老王》课堂作业本阅读题答案

2.小学语文教师的求职个人描述

3.语文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4.高中学生语文学习计划

5.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四

1、积累、掌握本课中“缀行、并驱、顾、敌、意”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2、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读一读、问一问、理一理、讲一讲、品一品、演一演”等活动,更全面更深入学习课文。

3、了解狼阴险狡诈的本质,学习屠户运用智慧与狼搏斗的精神,了解狼的有关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文词汇。

2、品味本文简洁、生动却刻画细腻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先学,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和学习)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几篇课文,了解了几种动物,有活泼可爱的猫,视死如归的斑羚,勇于抗争的华南虎等,它们都令我们喜爱或敬佩。但自然界也有令我们讨厌憎恶的动物,比如说狼,一说起它,人们就把它和贪婪凶狠联系在一起;带“狼”字的成语也往往带有贬义,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而“东郭先生与狼”、“狼来了”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现在还有一心想吃喜羊羊的“灰太狼”。但如果狼与人斗争,结果又会怎么样呢?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他的名著《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描述和精辟的见解,让我们共同欣赏。

二、教读课文:

(一)读一读

1、学生代表读文章,教师正音。

2、教师指导读准节奏。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全班齐读

(二)问一问:

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读释文意,提出自学存在的疑问,教师根据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合作释疑。

(三)理一理:

学生再读文章,理一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开端:遇狼发展:惧狼高潮:御狼结局:杀狼

(四)讲一讲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求大胆展开想象,将屠户每次行为的心理活动细腻表现出来。

投骨时——害怕、幻想

奔倚前——窘迫、思虑

杀狼时——果断、警惕

(五)品一品:

1、用“从……”的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两只)……的屠户(狼)。

2、最后一段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议论卒章显志

(六)演一演:

请三位同学用表演的形式再现故事内容。

三、课堂总结

本文语言简练而生动,对狼对屠户进行了神态、动作、心理的细腻描写,将狼的狡猾、凶狠、贪婪;屠户的机智勇敢刻画得活灵活现,最后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点明文章的中心,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注释字词

2、收集有关狼的成语、俗语、故事、歌曲、影音。

五、板书设计:

蒲松龄

开端:遇狼狼:缀行——狡猾

发展:惧狼屠:投骨——害怕

狼:并驱如故——贪婪

高潮:御狼屠:窘、恐、倚薪、弛担持刀——机智

狼:眈眈相向——凶狠

结局:杀狼狼:犬坐于前径去洞其中——狡黠

屠:暴起、刀劈——勇敢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说一句话,培养同学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联系。

教学难点:

让同学懂得祖国抚育培养了我们,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激发同学爱国情感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身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家)

2.请小朋友想想自身的家,说说你觉得家怎么样?请读好它

二.指导看图

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指导同学由远和近,由上而下说说图上有什么)

三.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1.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四.细读课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要求同学用“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句式回答

根据同学回答,逐一出示相应语句

(一)蓝天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朗读

(二)树林

1.出示:树林是小鸟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树林会做些什么?)

(小鸟在树林里搭窝,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小鸟离不开树林,所以说树林是小鸟的家)

(三)小河

1.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

2.朗读

3.你能用上“离不开”说说为什么“小河是鱼儿的家”

(鱼儿离不开河水,假如没有河水,鱼儿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小河是鱼儿的家)

(四)泥土

1.出示:泥土是种子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泥土中有许多营养可以让种子吸收,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四)祖国

1.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朗读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师讲述:祖国是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是我们自身的国家。

我们的国家象个大花园,我们就是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的生长离不开祖国的抚育、培养,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歌唱《娃哈哈》

五.齐读全文

六.说话练习

1.除课文里说的这些,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吗?

2.黑板出示:(什么)是(谁)的家。

3.启发同学:小河里有什么?森林、大海里有什么?

4.黑板出示:(什么)是(谁)、(谁)、(谁)的家。

5.根据此句式说话

七.画——寓教于乐妙在其中

请生绘画出自身心目中的家

本教学设计主要通过同学议一议、读一读,让同学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这些事物与大自然密不可分;通过唱一唱突破课文的难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六

活动目标:情感目标:幼儿体会与同伴游戏时候的欢乐,喜欢做游戏。认知目标:会认读数字宝宝1-5。能力目标:能大声地读出数字1-5中的某一个简单的知道数字宝宝的笔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幼儿能认读出数字1-5.教学难点:幼儿能够大胆的读出数字1-5之间的任何一个。

活动准备:数字宝宝卡片1-5各一张、数字宝宝的纸手套若干、数字挂图、动物卡片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手,并且知道小手的手指数量。

基础部分

我们有两只小手,每只小手上有5根手指头。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导幼引儿伸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数完手指以后,出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来认一认这是数字几。鸭妈妈生了5个鸭蛋,最近要孵出鸭宝宝了。请你看一看它孵出了几只。按照这样的程序从一到五鸭妈妈孵出了五只鸭宝宝。把相应的数字1-5贴在鸭宝宝的下面。教师把数字挂图以及相应的有数量的图片出示在黑板上,带领幼儿说儿歌,识记数字1-5.儿歌:1像粉笔会写字、2像小鸭水里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能买菜。(教师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幼儿可以很上口,便于记忆)

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请幼儿将纸手套戴在手上,找出和自己手套上相同数字的伙伴,并且唱出找朋友的儿歌。然后带领幼儿说儿歌。整理教具下课。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选课的内容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点点的偏难。只是简单的认识数字1就可以了!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可以作为主题教学,可以在一到二星期上完本节内容。大部分的孩子对于数字1-3记忆的比较清楚,到数字4、5的时候就有点难了,有些孩子记不清楚顺序,这就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老师需要下去在更深层次的研究本节课如何让孩子能尽快的认读出数字1-5.上课期间,有一部分的孩子注意力不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孩子在课堂上的反映情况。都是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人自己觉得这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些常识和自己的目标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孩子的喜欢的教学方法都是这节课的弊端。以后上公开课,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们更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以及孩子们对课程的方式方法喜欢的程度来设计主题教育。这节课整体还可以,没有考虑到用更好的更直观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可以试图用一下ppt做一个课件,再加上直观教具我想这节课或许会比第一次上的更成功。让小班的孩子知道简单的笔画应该是中班的课程了,此观点不提倡。

活动设计背景:我园小班幼儿多居于乡下,个别幼儿不会数数、不会按顺序读数、有些幼儿喜欢读数可是老把数字的顺序搞混淆。孩子们的年龄偏小,农民一年四季只有冬季有时间,针对乡下的种种局限因素,为了使幼儿能够很好的掌握科学领域的数学部分,设计了这节课。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七

1.让学生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5的加减法。

3.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同学的兴趣。

2、复习5的组成

3、出示直观教具

4、引导学生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5、玩“谁最快”游戏

6、书写算式

7、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知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知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同学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知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知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知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1)

假如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假如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假如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假如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同学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同学书空,然后同学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同学做在书上

(1)同学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看一看教学设计篇九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狠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

3.掌握小说主题。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结合小说主题,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中确实存在假、恶、丑等阴暗面,教育学生要同它们作斗争,以净化我们的社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四)美育渗透点

这个故事结构精巧、情节曲折、引导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体会屠夫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狼这种动物,同学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狠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东郭先生不是就险些被狼吃掉吗?今天,我们再来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狠之间的故事。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书房——聊斋所题的对联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的翻译,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分析、归纳文章的主题。

4.熟读、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学生参考文下注释,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通译全文,了解大意,思考、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翻译重点词句,疏通文义。

教师出示小黑板,要求学生参考文下注释或依据自己的理解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教师讲评。

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恐前后受其敌——(屠户)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

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犬坐一一像狗似的坐。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是很狡猾的了,可一会儿功夫两只狼先后毙命,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2.分析小说的情节。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全文分为两大部分,前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故事情节;第5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作者发表评论。

第一自然段写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自然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狠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自然段写屠户御狠,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进一步发展。

第四自然段写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狠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分析完情节后,要求学生复述,加以巩固。

3.归纳小说的主题。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问题的答案就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二、总结、扩展

这篇故事揭露了狠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故事的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大家要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