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农委工作计划(优质15篇)

农委工作计划(优质15篇)

作者:字海

工作计划书是一种针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作方向、目标和具体安排的书面材料,对于有计划性的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经过精心设计和优化的工作计划书范例,希望可以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

农委办公室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主要指标:1-5月份,我市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宣城市占比43.1%,比去年同期增长9.5%,总量居宣城市首位。完成农产品“三品”认证6个。2020年截止目前获宣城市推荐上报省示范农场4家、省示范合作社1家。

(1)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围绕“农业质量年”活动,不断健全市、乡、村、企“四级”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市、乡、企“三级”检测体系,发挥以“信息化监管、网格化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平台作用,整体推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进程,并完善安全县考核验收准备工作和迎检工作。

建立健全市、乡、村、企“四级”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正式启动“农安”民生工程快检体系建设,完善以市级检测为龙头、乡镇检测为骨干、生产主体自检为补充的“三级”检测体系,构建了从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控制到产地准出要求相配套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推进了以茶叶、蔬菜、畜禽产品等一批优势产业为试点的农产品溯源体系,成功打造以“信息化监管、网格化服务”为核心的智慧农业平台,不断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有效的提高了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市场核心竞争力。

(2)加强农业项目建设。一是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完成2020年度“1+1+5”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和供给侧政策农业企业贴息项目审核工作,拟提交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兑现。对“1+1+5”农业扶持政策评先评优作了较大调整,优秀农场评选名额分配到乡镇等额申报、优秀合作社评选名额分配到行业部门等额申报。二是农业项目工作稳步推进。获得2020年度市重点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7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云燕食品、乌骨羊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南极奇隆山核桃加工厂项目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完成18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合作社发展项目安排,探索了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到村模式。完成本级财政预算20万元河沥示范区观光通道及配套设施项目安排。三是修改完善《农业项目管理办法》。

(3)扎实开展科技推广服务。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工作,积极开展“三下乡”“3•15”“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已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0余场次,培训农民2700余人次,散发各类技术资料48500余份,发放科技书籍2200余份,入户科技指导服务8300余人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今年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可使用资金234.544万元,目前正按照省局方案组织实施。实施“农机上山”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省级农机化示范县建设项目,3月24日,在宁国市霖溪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举办了宁国市首条茶叶清节自动化生产线开机启动仪式,5月8日,组织评审专家对项目承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加快山区农机化进程。

(4)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完成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动态监测和宣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宣城市示范农场和合作社申报工作,国家合作社复审合格10家、淘汰1家,宣城市级龙头企业淘汰18家、新认定24家,宣城市级示范社新认定4家、宣城市级示范农场新认定22家。保证了示范经营主体运行质量。已注册家庭农场1225家,超预期进度完成任务,围绕“农业+”理念,按照安全放心、高品高效、休闲观光目标,培育一批种养结合、农旅融合的农业经营新模式。启动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工作,建立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产业联盟。

(5)实施休闲农业升级行动。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方向,加快休闲农业全面融入“安徽川藏线”最美宁国段,融入全域旅游,融入特色小镇建设。按“安徽川藏线”休闲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组织落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及皖南川藏线沿线环境整治和风貌整改工作。组织落实了宁国市全域旅游提速年大宣传大营销系列活动之港口民俗旅游文化系列活动及“三月三·茶旅欢”黄花云尖采摘系列推介活动。组织创建宣城市地方区域品牌及“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工作。

(6)落实种植业绿色生产。一是认真落实减药减肥工作。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落实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3000亩、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2000亩、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1000亩、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300亩、中药材绿色防控示范区800亩。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完成8个肥效试验。二是推广绿色增效生产模式。在南山、河沥及霞西开展了油菜绿色增效示范区建设;积极谋划方塘乡和霞西镇有机水稻及稻鸭共育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广稻鸭共生、稻渔共生,病虫害生物防治、机插秧技术,全市有机稻种植面积3000亩,其中稻鸭共育面积1800亩,稻渔共生面积50亩,辐射带动农户绿色种植面积6万亩,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7)全力做好畜牧业转型升级及疫病防控。一是在库区乡镇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专项活动,提高畜禽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全面落实新建养殖场选址三级审批、“三同时”、禁养区内一律不允许新建养殖场等制度。三是开展集中强制免疫。截止目前全市共发放禽流感疫苗282.75万毫升,牛羊口蹄疫疫苗1.04万毫升、猪口蹄疫疫苗3.955万、猪瘟疫苗4.1万、小反刍兽疫疫苗0.37万。共集中免疫猪口蹄疫9万头、禽流感323.1万羽、牛羊口蹄疫0.72万只。四是承担完成省农委安排的家禽h7n9流感专项监测工作。共对包括种禽、蛋禽、肉禽在内的13个养殖场和家禽屠宰场、农贸市场等环节进行了样品采集,共采集免疫前后血清样品910份,口腔、泄殖腔及环境拭子980份。完成农业部定点监测采样工作,分别采集血清样品、口腔泄殖腔双试子、盲肠样品各50份。配合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流调处在我市开展的家禽h7n9流感防治措施效果专项调查工作。

(8)狠抓菜篮子保障工作。一是通过近几年工作,全市基本稳定3000亩保障性蔬菜挂牌保护工作。二是开展“三新”技术示范推广。通过一年多的示范种植,今年重点推广了黄瓜新品种绿春一号、二号,全市大棚种植30亩以上,亩产达万斤,亩均效益超过2万元;同时,通过引进樱桃番茄新品种进行试种;目前,在我市西办慧明家庭农场和仙果蔬家庭农场,均取得成功。

(9)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稳步开展。根据上级要求,今年我市在去年开展试点的基础上,要全面完成剩余82个村的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在38个村同步实施“三变”改革。3月份以来,我委积极开展调研,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并在5月份出台了今年我市的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和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在5月4日召开全市股改及清产核资培训会,正式启动该项工作;目前,已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工作数据的收集、整理及上报工作。二是部署村级财务离任审计工作。今年我市将开展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为配合开展此项工作,3月初,我市出台了《关于做好村级组织换届审计工作的通知》(宁农[2020]26号),部署此项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部完成。

(10)继续实施禁渔期执法管理工作,推行属地护渔管理工作。一是我市港口湾水库首次实行全年禁渔,2月1日开始,我市东、中、西津河等三大河流继续实施禁渔期制度。我委切实开展加强宣传活动,组织人员深入库区和沿河各乡镇,通过流动宣传车、横幅、宣传单、手机短信及新闻报道等形式,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禁渔制度。在宣传同时,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渔政执法巡查检查活动,实行涉渔案件举报电话24小时值班和即时出勤执法制度,保持渔政执法行动常态化。同时,我委渔业渔政局联合水务局、西津办事处开展西津河城区段违规捕捞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水面捕捞船排,并做好垂钓秩序劝导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执法检查次数65次,出动执法人数195人次,执法船45次,执法车55次,没收电瓶2台,机头1个,鱼鹰船1艘,立案查处1起。二是今年以来,随着河长制工作的逐步落实,我市属地护渔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万家乡专门下发文件在全乡范围内实施禁渔管理,并组织人员巡河。中溪镇5月份部署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渔业资源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专门成立联合执法组开展保护渔业资源等各项执法管理工作,取缔地笼网和丝网,制止电鱼案件。

年农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稳步推进石台县2个乡镇基本不使用化肥农药试点,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工作,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任务。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完成秸秆还田面积40.47万亩,午季秸秆利总量13.2万吨,可收集量11.6万吨,综合利用量达10.39万吨,综合利用率89.7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体系建设,加大蔬菜农残定点监测(定性检测)工作力度,每日安排专人在翠柏路农贸市场进行蔬菜抽样并快速检测,共抽检样品667批,合格666批,合格率为99.85%。按照三年农残快检系统乡镇全覆盖、畜牧业和水产品快检系统实现重点乡镇全覆盖的要求,全市今年计划安排53快检系统,其中蔬菜快检系统20套、畜牧快检系12套统、水产快检系统5套、特色农产品快检系统16套,目前已完成集中招标工作。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今年以来出动农业综合执法人员167人次,检查农药经营网点220个,整顿种子市场12个(次),检查主要农作物品种93个,核查大宗农作物种子168批次、5700公斤。

农委办公室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1、创新驱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对接第三方平台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带头人、大学生村官等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农业电商培训。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商务模式。创新研发个性化、体验式的农村电子商务项目。

2、三产互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体育,抓好詹氏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继续做大做强大食品产业,加大省级以上农业经营主体帮扶力度。

3、科技联动。以实施应用物联网项目为契机,加快物联网示范点建设。18年新增应用物联网示范点2个以上。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年培育农业电商人才50人以上。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提升山区农机化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完成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站点建设任务。

4、拓展业态。以“三产”融合和为导向,加快发展六次产业,整合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中药材等休闲养生农业产业。充分利用我市自然资源,兴建一批以种养结合、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示范休闲农场,打造田园旅游传统农业景观,提升农业附加值。

农委办公室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1、强化主体带动。对全市20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宁国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体名录库,重点扶持名录内的加工型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型合作社、种养结合生态观光型家庭农场、生态循环利用的产业化联合体。

2、促进园区聚集。以产业融合试点示范为契机,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促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集约发展。继续加快河沥园区建设,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上向产业园区转型,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藏农于地、藏农于技、藏农于园。

3、实施品牌战略。推进“黄花云尖”“宁前胡”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工作;加大“三品一标”创建,新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产品10个,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58.5%。

4、加强改革创新。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认真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工作。完成全市剩下82个村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38个村开展农村“三变”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农委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规模经营持续壮大。2020年上半年,全区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56万亩,累计达41.12万亩,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22.9万亩。二是粮食生产绿色增长模式攻关稳步开展。新增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片5个4.5万亩,建设专用品牌小麦生产基地5万亩,全区夏粮生产保持稳定,预计小麦单产479公斤,总产23.39万吨左右,26万亩绿色食品小麦基地进一步完善巩固。三是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全区蔬菜播种面积7.5万亩,总产18万吨,总产值3.06亿元。正午、新华、插花、老庙等一批规模较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四是标准化生态养殖有序推进。全区上半年存栏生猪22.50万头,出栏生猪22.5万头同比增长1.2%;存栏肉牛9164头同比增长1.2%,出栏牛4793头同比增长1.6%;存栏山羊16.5万只,出栏羊12.95万只同比增长1.5%、家禽存栏561.7万只,出栏肉禽1300万只同比稳中有升,肉类总产量30755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禽蛋产量4758吨同比增长2.6%,畜牧业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1.6%。五是健康水产养殖加快发展。全区上半年水产养殖面积1290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901公顷,河沟围栏网养殖面积389公顷。泥鳅养殖发展方兴未艾,势头良好,上半年投放泥鳅种苗达到1.5亿尾。预计全区水产品产量3455吨,渔业产值达4552万元。六是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以xx食品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目前累计入驻农产品加工企业56家,上半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全区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75.2亿元,同比增长15.8%。七是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截至上半年,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累计发展到1013家;新增家庭农场64家,累计发展到1089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达到57家,其中安徽福润入选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21多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联合体14家。

年农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制定全市粮棉油主导品种和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实施方案,发布2020年粮棉油主推品种36个,开展实施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示范村、示范家庭农场15个,新建工厂化育秧工厂34家,机插秧作业面积达25万亩以上。全市春夏播粮食作物总面积共123.4万亩,其中早稻栽插面积31.3万亩,中稻计划栽插面积73.9万亩。组织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畜禽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步伐加快,全市建成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9家、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2个,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35万头,禽出栏500万只,肉类总产量5万吨,蛋产量2.5万吨,水产养殖面积45万亩,水产苗种繁殖量88亿尾,水产品产量7.6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0亿元。

农委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加大力度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一是继续推进农药集中配送。以农药集中配送示范网点打造和“生态美超市”建设为契机,创新废弃物回收模式,完善回收机制,截至10月底,完成配送农药销售额151.38万元,回收废弃农药包装物约40万件,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焦点访谈和安徽卫视频道、经济生活频道等主流媒体相继作了宣传报道。二是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0月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1.5万亩,全年预计完成12.5万亩;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1-10月全区有机肥推广应用面积5.8万亩,全年推广预计6万亩。三是继续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了8家养殖场的关停任务及14家养殖场的技术改造任务。新增的25家养殖场技改任务中,5家已完成,其余正在开工建设。四是持续做好增殖放流。在丰乐河岩寺城区、丰乐水库二坝、四村水库共投放鲢、鳙、草鱼冬片鱼种14.95万尾,利用鱼类生物链稳定水体生态体系,保护水资源环境。

严格执法规范农业市场秩序。一是开展农业投入品违法打击行动,1-10月份,共出动执法人员152人次、检查农资经营网点142家次、整顿市场37次。二是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不定期对市场水产品、畜牧产品和蔬菜进行药残随机抽检,产品合格率均为100%,有效地规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开展渔政“亮剑”行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重点水域管理,不定期开展夜间巡查,查处渔业违法行为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组织开展渔业执法23次,公安立案查处案件5起。四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包保组责任,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

乡镇农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20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县农业农村经济总的指导思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主线,稳定粮食生产,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通过努力,力争全县粮食总产、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加2.5%、13%和11%。

具体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一是抓好绿色粮食增产,重点是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扎实推进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区(村、家庭农场)创建,建设高标准粮食绿色增产示范片10个。同时,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积极推广小麦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品种及玉米籽粒、青贮、鲜食玉米品种,推动粮食生产向专用粮食、品牌粮食转变,建设优质专用型粮食生产基地达5万亩。

二是抓好产业结优化构,一方面,依托鹏欣、温氏集团,大力推进家禽及生猪规模养殖业发展,打造畜牧养殖八大基地。全县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户)达到5500户,肉蛋总产增加10%以上,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作物,蔬菜面积达到46万亩,其中苔干15万亩。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力争新增面积1.5万亩。在药材生产上。大力扶持源和堂、颐生堂等进行药材精深加工,带动全县药材面积达到13.5万亩。

三是抓好农业产业化提升,认真实施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龙头企业提升工程,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龙头企业甲级队和小巨人,力争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21个,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122亿元;继续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加强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培育,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新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8家;发挥主导产业资源优势,落实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力争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农业项目3个。

四是抓好现代农业亮点工程,继续围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农业改革与建设经验,巩固提高楚店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水平,提升陈大综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质量,积极推进西阳、义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规划启动源和堂药材基地示范区建设。同时,依托两条省道和济祁高速,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围绕蔬菜、药材、林果、畜牧、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制定标准、明确要求,认真组织农业亮点工程落实,使之成为辐射带动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五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综合质监站建设,加强乡镇站监管能力、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水产品专项整治,全年完成检测样品4000个,确保市级以上蔬菜农残抽检合格率和畜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均稳定在98%以上。巩固提升30万亩绿色原料(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绿色原料(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10万亩绿色原料(苔干)基地、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无公害中药村基地、100亩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基地和200亩设施蔬菜示范基地。新增认证“三品”不少于10个、基地不少于5个。

六是抓好新型经营体系培育,规范建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在稳定数量的同时,加强指导,切实提高其质量,增强其带动能力和纽带作用。培育县级以上合作社164家,发展示范家庭农场84家,培育合作社联合社9家。

七是抓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字”诀要求,落实好“三推、三节”(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栽培、推广耕地质量建设;节水、节肥、节药)等生态农业技术和健康养殖模式,积极做好农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减少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八是抓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围绕“互联网+农业”,积极探索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建设,提升运转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服务,加强投入,配套完善信息化硬件和软件,切实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九是抓好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是提升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规模生产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等改革。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广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农业生产托管”,由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种管收全程服务,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十是抓好重大项目谋划,重点是利用农发行贷款,谋划建设美好乡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两点三线”乡村旅游:两点为西阳范蠡游客服务中心和石弓桃花岛游客服务中心;三线为生态农业、红色文化、人文风情三条观光旅游路线。谋划建设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项目,包括:陈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万亩苔干提纯复壮及高效种植基地、涡北生态园、万亩树莓种植及深加工、源和堂药材基地、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示范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同时,配合中国农科院,积极实施好国家“第二粮仓”项目,打造黄淮南片新粮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农委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一是扎实推进三项民生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全面完成18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和50名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认证工作,其中西溪南镇石桥村朱政利荣获“全省百佳新型职业农民”称号。农产品安全民生工程方面,全面完成洽舍、杨村2套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任务;截至目前,奖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家,新发展绿色食品1家,再认证有机农产品4家。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方面,1-10月,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3万亩,产业化利用近0.6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9.76%。

二是及时有效完成交办任务。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启动并组织实施“两区”划定工作,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上图入库面积38000.85亩,其中油菜生产保护区28956.76亩;会同区国土局联合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工作,共核查各类塑料大棚2624个,面积1464亩;及时调整区农委权利责任清单,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制定《xx区农村集体“三资”整改工作方案》,并开展督查,强化农民负担监管,扎实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基础工作。

市农委年工作计划

3、组织考核城北现代农业走廊年度项目推进情况,加强“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4、组织2017年度土地治理项目可研报告评审,完成园区试点已验收项目报帐拨付工作。

6、年度绩效综合考核;节日党风廉政教育和执纪情况检查。

8、根据省“两减六治三提升”工作要求,制订“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专项行动方案和2017年工作计划,形成2016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奖补资金分配方案。

农委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抓住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服务,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好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工作。全区新增耕地园地流转面积1837亩,累计达到21762.6亩,其中耕地16193亩,园地5569.6亩,流转率达29.5%,同比增3.3%。

围绕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和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并组织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区7个乡镇48个村596个组的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20个村(居)的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试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已累计界定村级经济合作组织成员1628户4614人;18个试点村(居)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简称“三变”)改革同步启动,已有423户农户、1234亩土地、1115.33万元资金入股5家家庭农场和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承接主体;区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基本建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委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2020年,按照“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省、市、区委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1、做实生产基地。深入推进茶园建设,确保全年建设生态茶园5000亩,改造低产茶园1000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5亿元。加快西溪南村蜂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蜜蜂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增加蜂农抗风险能力;促进蜂企与农业大学蜂业研究所合作,深度开发高品质蜂产品,力争全年实现蜂产业综合产值2.625亿元。扎实推进“菜篮子”建设,重点抓好临河、西溪南、石桥、丰北片等蔬菜基地,扶持20亩以上连片种植的大棚蔬菜种植大户10户,提高其生产能力;加强蔬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引导菜农从分散种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逐步提高我区蔬菜基地的规模化水平;促进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促进基地发展。

2、做强经营主体。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从人才培训、技术支撑、融资贷款等方面予以倾斜,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土地流转1500亩;新发展农民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15家。加强推进示范合作社创建,引导推行绿色防控及标准化生产,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致力以绿色带动发展,以规范放大效益,确保新增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和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

3、做优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农业企业加快技改扩能、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甲级队”和联合体,力争2020年全区培育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化“甲级队”新增1家、联合体3个。继续围绕茶、菜、蜂等优势产业,提升谢裕大茶叶、养生源蜂业、众望食品、“裕籽贵”茶油、竹艺轩雕刻等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培育和打造农产品品牌,出台奖励政策,加大扶优创牌力度,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品牌效益,努力提升综合产值和效益,实现规上企业农产品加工值达17亿元。

4、做靓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呈灵潜环线xx农事体验区建设,巩固与提升现有基地产业;指导复合经营基地管理,做好“稻鸭共育”基地相关服务,积极探索实施“稻虾共养”、“稻鱼共养”模式,加大特色经济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拓展全区特色产业种类,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增收目的。同时,扶持山泉鱼养殖户发展休闲渔业,增加山泉鱼产业效益,延长产业链。以东篱生态园、谢裕大茶博馆等为样板,鼓励打造集生态、文化和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5、做活农村资源。认真组织开展农村清产核资“回头看”工作,巩固完善区、乡两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并积极组织农村产权主体进场交易,进一步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力争2020年新增“股改”和“三变”试点村(居)各15个,2020年实现全区48个村(居)“三变”、股改全覆盖。

6、做精绿色农业。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生态茶园改造提升、生态养殖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完善秸秆和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截至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稳定在8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86%;力争“三品”认证经营主体达25家以上。

7、做好特色种养业扶贫。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提升、“四带一自”深化行动、贫困村“一村一品”推进三大行动,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升级版”,实现特色种养业到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12个贫困村和570户自种自养贫困户特色种养业持续稳定发展,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成“一村一品”专业村,主导产业产值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每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每年为贫困村集体经济带来租金和分红收入2万元以上。

农委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安排部署,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力,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丰富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规范信息公开的形式,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信息公开效果,不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制定市安监局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重申机构职责与任务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20xx年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和任务,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合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对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责进行调整和充实,切实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大力宣传,营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良好氛围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安全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系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宣传活动,倡导积极、全面、合法的公开政府信息,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实用的信息内容。

三、围绕中心,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20xx年以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导向,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安排的通知》(遵府办发〔20xx〕145号)要求,围绕重点工作,从日常监管、执法统计、教育培训等方面,及时全面公开。重点做好以下信息公开工作。

(一)机构设置及其职责等方面的信息

1.各科(室)、局属单位的负责人姓名、职务、分工及联系电话;

2.各科(室)、局属单位的名称、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办公场所、联系电话及办事指南、办事纪律、服务承诺等事项。

(二)管理规范和发展计划方面的信息

1.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本机关制定的重大规划、计划、重大决策及其执行情况;

3.本机关实事项目、重点工作目标及其完成情况。

农委工作总结会议

农委春季抗旱工作汇报范文

市农委关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范文

纪检工作计划汇编九篇

学院工作计划汇编九篇

幼儿工作计划汇编五篇

半年工作计划汇编六篇

【精华】企业工作计划汇编六篇

乡镇农委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尽管经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差距。一是粮食生产压力大、生产成本增加,特别是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价格滑落,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农产品加工层次偏低,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多,具有优势的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能力小,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较小,完成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任务仍然有较大困难。三是农业结构仍然单一,粮食作物面积较大,而苔干、蔬菜、药材、瓜果和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少。同时,红芋、杂粮等传统高效特色粮食作物面积逐年下滑,影响了粮食生产效益。四是在畜牧养殖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点少量少、并随市场波动较大。养殖业趋向规模化发展,但发展速度尚不够快。五是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由于投入、体制等原因,导致全县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率较低。六是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多,但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运作不规范。七是农业用地不足,主要表现在流转土地难协调,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审批复杂等方面,影响项目落地。八是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基层财政紧张,支持不力,另一方面以地发放的各项财政补贴大都是打卡发放,所有资金还是补到农户手中,惠农补贴不能落实到新型主体手中。同时,金融信贷门槛高,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困难。

农委年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全力服务茶叶产销,促进茶农增收。一是针对气象灾害,大力推进茶叶特色保险,最大程度减少茶农损失,率先在全市实现茶叶保险乡镇全覆盖。二是持续改造低产茶园和建设生态茶园,做好“茶园+香榧”、“茶园+油茶”等1031亩复种基地的技术指导服务。三是加大茶叶宣传,积极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北京、杭州等各类茶业展示展销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其中谢裕大茶叶股份公司的揉道·xx毛峰荣获2020北京国际茶业展茶叶产品推选活动金奖。

积极培育特色农业,提高农业效益。一是巩固拓展现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引进各类特色农产品名优特新品种20余个,并组织开展示范推广,经济提升效果初显。二是大力发展旅游+农业的模式,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目前,我区已有东山猕猴桃、呈坎覆盆子、西溪南铁皮石斛等35个特色产业基地,其中东篱生态园、呈坎天籁农场、谢裕大茶博园等休闲农业基地初见成效。三是围绕xx毛峰和皖南花猪小产区创建,着力打造区域知名农产品标签。

认真做好疫病防治,保障养殖收益。一是认真执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春防期间共强制免疫畜禽共计39.14万只,并超额完成465头耕牛血样的农业血防任务。二是积极应对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场户进行全面排查,不漏一场一户,并及时联系区直有关部门进行联防联控,落实应急物资、措施和人员,切实有效地维护我区猪肉市场正常运转。三是扎实做好定点屠宰场和交通运输过程的检疫工作。有力有序地开展好疫病防控工作,却啊哦我去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服务脱贫攻坚。一是围绕贫困户和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深入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截至目前,特色种养业扶贫落实到户项目3179个,投入资金3026万元,到村项目21个,投入资金728万元。项目覆盖12个贫困村和2个非贫困村,覆盖贫困户1754户,到户覆盖率92.0%,到村覆盖率100%。二是强化谢裕大、悠悠猪、养生源等主体带动,全区2个农业产业园、70家农业经营主体与12个贫困村和1642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三是建立区农业专家服务团服务贫困村帮扶机制,开展“四个一”服务活动,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完成了12个贫困村13个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