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野外地质考察的心得(通用18篇)

野外地质考察的心得(通用18篇)

作者:笔舞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绪,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和观点,提高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让我们一同阅读下面这些写得很好的心得体会范文,对写作有更深入的理解与领悟。

野外考察心得体会

野外考察是学习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直接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生态系统的运作,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抗压能力和协作能力。在此次野外考察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自然之力,也有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一、积极掌握相关知识。

在野外考察之前,我和同学们都积极地预习了相关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知识。在野外考察时,这些知识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环境中各类生物的名称、特征、生活方式和习性,更好地掌握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运作规律。同时,对于危险的物种或地形,我们也能够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保证自己的安全。

二、多角度观察环境。

在野外考察中,观察环境的角度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同一位置向一个方向观察,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环境。例如,当我们走过一片森林时,可以在树干、枝叶、树根、树皮等不同位置观察森林中的生物和植被,以此完整地了解森林中的生态系统。多角度观察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环境的全貌,还能够有效避免视野狭隘带来的局限和误判。

三、注重细节观察。

野外环境的变化非常细微和复杂,只有注重细节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变化和奥秘。例如,小到一个花粉,大到一片叶子,都可能承载着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在野外考察中,我们要注重观察和记录这些细节,以此更好地了解自然的奥秘。

四、不抛弃同伴,团队配合。

野外考察是需要团队配合的,每一个队员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为团队发挥最大价值。当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不能抛弃其他队员,而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在这次野外考察中,我们有一个同学因为摔倒受伤,其他同学都积极地伸出援手,帮助他克服心理上的恐惧,最终帮助他安全回到家。

五、重视环境保护意识。

野外考察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我们养成了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过度损坏和污染。在这次野外考察中,我们不仅堆放垃圾、注意保持环境整洁,还保护了许多珍贵的植物和动物,更好地维护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野外考察让我有了更多的收获和体会,更好地了解了自然的奥秘和生态环境的运行规律,也养成了更为积极的环保意识。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收获和体会会一直伴随着我,为我助力,为我开拓更为美好的未来道路。

野外考察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入(150字)。

野外考察是大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野外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了解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体和自然现象的规律,并对于自然与环境保护产生思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在上次的野外考察中,我深深体会到了野外考察的重要性,并且对自然界和人类关系产生了新的认识。

第二段:野外考察的好处(250字)。

野外考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野外考察中,我与同伴一起进行采样、分析,完成调查表和分析报告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野外考察还可以更加密切地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拓宽视野和思路,促进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引导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三段:野外考察的意义(300字)。

野外考察不仅仅对学生的实践和知识有帮助,更重要的是,野外考察对于保护大自然和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野外考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然生态和环境状况,发现问题和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案,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野外考察能够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从而使得整个社会都更加注重环保、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段:野外考察的不足(250字)。

虽然野外考察有着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野外考察时间短、采样量不足等问题。另外,由于野外条件的恶劣与不稳定,有时候会影响野外考察的效果。这些问题势必对学生的看法产生阻碍作用,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

第五段:野外考察的改进方向(250字)。

为了克服野外考察的种种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首先,增加野外考察时间和野外环境设备,增加采样、测试和分析的时间,从而更全面的了解自然的生态和环境状况。其次,要完善野外培训和组队机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也需要科学规划野外考察的内容和方式,使得野外考察中的实际效果和操作过程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和学习机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结:(200字)。

野外考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然,锻炼实际能力,促进更人性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更多的野外考察中加强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探索更好的改进方向,为更好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形成合理的机制和规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地质野外编录心得体会

地质野外编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地质构造和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为未来的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实践经验,并深刻领悟其意义,才能完成任务。

第一段:准备工作。

我所在的团队需要进行地质野外编录的任务,为了准备充分,在出发前,我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熟悉了相关的地理、地质和气象资源,了解所要采集的数据和样品信息,并掌握常用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

第二段:野外实践。

当我们到达野外后,我们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调查范围和方法。在实际野外工作中,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分析能力和野外判断能力,对于一些地形复杂和人迹罕见的地区甚至还需要进行攀登或跋涉。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了地质构造与自然资源的巨大差异,掌握了野外调查的根本方法和技巧。

第三段:数据与样品分析。

野外编录的数据分析和样品保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首先,我们需要通过组织实验分析采集的岩石和矿物样品进行分析,了解矿产储量、品质和成矿条件等;同时,对于地下水资源和气象环境等也要进行相应分析。这些数据和样品是前期勘探和后期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我们必须认真整理数据、妥善保存样品。

第四段:纠错改进。

野外编录工作并非一次性完成,中途可能会出现错误和不完整的数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及时进行纠错和改进工作,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也要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野外编录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第五段:总结反思。

通过以上工作,我深刻认识到地质野外编录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也吸收了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团队合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保护环境、开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之,地质野外编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开发利用地质资源和保护地质环境至关重要。在野外编录及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并始终保持专业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地质野外编录的任务。

野外考察心得体会范文

野外考察是学生学术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现象和规律,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野外考察中,我结合自身经历,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准备。

在野外考察前,最重要的是准备。首先必须确认出行的时间和路线,以便提前做好相关物资的准备。其次,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比如地图、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等,以便在野外进行观察和记录。此外,在准备过程中还需注意安全问题,如备好急救箱、防晒用品等等。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更好地开展野外考察活动。

第三段:实践。

在野外考察中,实践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野生动植物的状况,充分了解其习性和适应环境的特点。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识别各种植物和昆虫的名字,了解它们的生态习性和食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位置。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要破坏其生存环境,严格遵守当地保护政策和规定。

第四段:总结。

在野外考察结束之后,我们还需要认真总结。要认真整理和分析数据,记录每一次观察的结果,对各种现象和规律作出说明和解释,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和思考。同时,我们还需要反思自己的表现,查找不足并加以改进,在下次野外考察中做得更好。

第五段:感悟。

野外考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让我们在自然中亲身体验生命的韵律,感受自然的伟大和神秘。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能结交同好者,建立友谊,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野外考察,我深刻认识到了自然的魅力,更加珍惜和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同时也加深了我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和关注。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我是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20_年毕业于桂林工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一总队地勘院物化探项目组。到20_年7月工作已满一年,在这短暂的一年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学校里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一、参加的工程。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二、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三、参加工作的体会。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四、对公司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质量的提高靠工人的总体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能够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工和管理人员是公司的重点。

过去的工作中,在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不断努力,我适应了这种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为适应单位发展的新形势,今后还需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新技术、新理论的学习,勤奋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和成长,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质野外编录心得体会

地质野外编录是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野外编录工作中,需要地质工作者去对矿产资源进行现场勘察,以获取更多的地质信息,为后续地质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将结合个人的经验和心得,分享在地质野外编录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身临其境。

在野外编录中,我们需要身临其境地去对地质现象、矿产资源进行实地观察。只有通过亲身经历、深入了解,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野外编录中,我深刻地意识到,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然而只依靠书本知识却无法深入理解地质现象,也无法有效地应用到实践当中。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来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认真观察。

在野外编录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观察。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获取地质信息,为地质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严谨的观察。在野外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认真观察需要有耐性、细致和毅力。有时候需要你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准确地判断地层组成或是野外环境变化,但只有坚持不懈地观察才能获得准确的结论。

第四段:综合分析。

观察只是对地质信息获取的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在野外编录中,我们需要将不同的地质现象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其中的联系和规律。通过深入的综合分析,我们能够对地质区域进行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并提供实用的数据支持。因此,综合分析能力是每一位地质工作者都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

第五段:总结。

地质野外编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不仅需要我们拥有学科知识,更需要我们具备实践能力。通过野外编录,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同时,在野外编录中也要注重耐心、细致和毅力,从而提高观察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今后的地质研究中,我们将明确野外编录的重要性,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地质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质野外编录心得体会

近期,本人参加了一次地质野外编录任务,通过小组合作收集、筛选、整理和编辑野外地质数据的过程,深刻领悟到了许多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知识,同时也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下面,笔者就此写一篇1200字的“地质野外编录心得体会”主题的连贯的五段式文章,以此分享经验和思考。

第一段:任务背景及重要性。

通过本次地质野外编录任务,我深刻领会到了数据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对一个项目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更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的基石。而地质野外编录是获取有效数据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地质工作本身就需要在野外开展,数据采集主要也依赖人工,所以野外编录是地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后续地质研究工作和生产工作的成败。而野外地质调查和编录的难度也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它需要具有丰富的地质知识、标本库、地图资源和技术储备等多方面条件的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对任务的重要性有相应的认识。

第二段:任务过程及团队合作。

在野外地质采集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团队合作,我们通常是由一位组长为核心,由组员完成相关任务,承担不同的职责。任务分工非常明确,如编制编录表、绘制野外地图、采集、检查和整理数据等。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责都很明确,需要相互依靠,相互配合。每一个人都要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无疑对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成就感都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第三段:数据整理及分析。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是地风野外编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采集到的各类资料反复研究分析。分析不同数据来源的资料平行性和相似性,提取有用的信息,规范化数据格式和单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此外,数据的分析还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将不同领域的信息相互对应,将数据量化、统计及标准化,进一步提炼信息,充分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第四段:数据展示及价值。

采集、整理、分析完野外地质资料,必须把数据转化为科学和实用的知识和价值。因此,数据的展示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展示数据要用专业的表格和图表,让数据具有可视化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让公司领导对数据产生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野外地质编录中,数据的展示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对地质形成和演化原理进行更深入的认识,更好地开展地质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

在这次野外地质编录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丰富、专业的地质知识和野外技能,更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分析处理数据、即时解决问题和信息展示等能力。我发现,在地质编录中,高效率的数据收集和精细化的数据整理与展示是极其重要的,这需要我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敏捷性和学习能力。同时,也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更新,这样才能在野外地质工作中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总之,在这次地质野外编录任务中,我收获非常大,不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有了实质性的提升,更签坚定了知识和实践、个人和集体、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我相信,这样的经验会对我的未来工作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地理野外考察心得

(1)天井峡丹霞地貌:

神奇美丽的天井峡:天井峡属丹霞地貌,(如图1)为一横亘十五里的史前峡谷、十五里画廊的天井峡,充满奇险、壮绝、清秀、幽静、古野等众多情趣。旅游开发开放以来,倍受各界人士及旅游者的青睐和赞誉。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记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2)河流阶地:

在渭河流经的谷地形成了渭河上游的第一座县城——“渭源”,寓意就是渭河的源头,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分辨出由渭河河流形成的阶地,主要是由于渭河谷地底部因河流下切而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的两侧,阶地由阶面与阶坡组成,前者为原来谷地的遗留部分,后者则主要由河流下切作用形成,阶面与河流平水期水面的高差即为阶地高度,多阶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高山河漫滩的最低阶地称为一级阶地,其他的由此向上逐级推移。

河流的阶地主要分为三类:即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渭河河谷则主要为侵蚀阶地,由河流长期侵蚀而成的切平构造面,渭源县城的大部分面积和人口就分布在这个切割平台上,即分布在渭河的一级阶地上,其向上海拔逐渐抬升,也就是说,随着阶地的上升,人口和建筑的数量分布呈一种下降的趋势。

(3)系云摩天太白山:

面,在这一带连灌木丛都少见了,大多为一些草甸植物。

在山顶向下俯视时烟雾飘渺,真有一种神仙畅游的感觉,此时的山顶已是荒漠,只有进存的一些苔原植物和几簇耐高寒的植物,显得特别荒凉,虽然这里没有终年积雪,但十月的天气已经让这里变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令人感觉毛骨悚然。

(4)石门水库和峡口水库:

这是在渭河源头的两条支流上所建的水库,渭河上游主要由三条支流汇集而成,站在水库的堤坝上,看碧波荡漾,让人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亲切感。

水库的主要作用有:1、调节地方小气候,由于定西市内气候比较干燥,蒸发旺盛,这样的水库就有了增湿降温的作用,使得地方气候呈良性循环的态势。2、水库可以用来灌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这样就可以使得渭源县人口打破靠天吃饭的单一模式,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3、水库可以用来搞一些人工养殖,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经济收入,从而提高人口生活水平。4、修建水库不仅对气候、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渭源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5)三国古道双石门:

在海拔3941米的“雪山太子”露骨山下的双石门,(如图3)位于渭源县城南部40公里处,距省城兰州164公里。这里集险峰奇石、草地野花、珍稀动物、历史传说于一体,是人们举行野营活动和探险的好地方。这里拥有11万亩的大草场,春秋季节,山花烂漫、牧草青青、牛羊成群,并有许多珍稀动物,生态环境十分优美。

在露骨山上有百年难遇的冬虫下草,在11万亩的大草场(如图4)到处可见悠闲的牦牛、雪白羊群、以及几匹狂奔的牧马,双石门主要是断层构造在地质运动时一侧抬升,而另一侧下沉在露骨山脚下形成了形似山门的岩石——石门,因为有两道这样的石门,所以称这里为双石门。

在石门的岩壁上清晰可见那断裂岩石的层理结构,在石门的中间就是著名的“一线天”,在这里有一股流水从石门中潺潺流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6)首阳山原始森林:

首阳山与莲峰山遥相呼应,其山势巍峨高峻,古松郁郁葱葱。因列群山之首,阳光先照而得名,在这里曾留有伯夷、叔齐之遗骨,并有闻名中外的野生食物“白蕨”。

站在高大挺拔的千年古松下,(如图5)让人不觉感叹到人类竟然是那么的渺小,通过悠远深邃的幽径,站在山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望着脚下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一种征服万物的快感,此时,又有赞叹人类之伟大的感慨油然而生。

3、实习小结:

通过对各种自然风貌的观察和身临其境的探究,使我深层次的领略了自然界的千姿百态和那包罗万象的环境,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领悟,更使我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思考和感触。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地质野外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谈谈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地质野外实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

调查报告。

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

实习报告。

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实习时间:20xx年4月20日——4月28日。

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地质实习基地。

实习班级:20xx级地理科学20xx级水文与水资源。

带队教师:张威、尹善君、刘集伟、单良、孙云笑。

一.实习区域概括。

(一)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二)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

1、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2、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三)实习区土壤、植被及矿产。

(四)实习区经济情况。

实习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地层描述。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古生界。

一、寒武纪。

1.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3.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二、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150m以上。

三.实习区人文景观。

(一)北戴河。

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西南部,一脉青山,山光积翠;一汪碧水,水色含青。北戴河海滨环境优美,风光秀丽。风景区西面是婀娜俊美的联峰山,山色青翠,植被繁茂。每逢夏秋季节,山上草木葱宠,花团锦簇,各种松柏四季常青。戴河如练,沿凶脚婉蜒入海。山中文物古迹众多,奇岩怪涧密布,各种风格的亭台别墅掩映其中,如诗如画。南面是悠缓漫长的海岸线,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水质良好,盐度适中。沿海开辟的30多个专用和公共海水浴场,为游客嬉戏大海,尽情享受海浴、沙浴、日光浴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二)山海关。

游览山海关主要是参观东门镇远楼,也就是“天下第一关”。这座城门高约13米,分为上下两层,造型美观大方,雄壮威严,登上城楼,一边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一边是蜿蜒连绵的万里长城,令人豪气顿生。楼西面上层檐下,悬有“天下第一关”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肖显所写,笔划遒劲雄厚,与城楼规制浑然一体。在山海关城楼附近,还建有长城博物馆,展出与山海关长城有关的人文历史,军事活动情况和文物等。

(三)老龙头。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澄海楼高踞老龙头之上,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壁镶嵌有数块历史名人手书的卧碑。自澄海楼南下3层城台有一独耸的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其龙头伸于渤海之中掀浪戏水,人们俗称此地为“老龙头”,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约5公里处,是明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海关景区的重要景点。

(四)板厂峪长城。

板厂峪风景区位于秦皇岛驻操营镇北部山区,距市区28公里,景区内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各具特色,巍巍古长城依山势而行,形似倒挂九天,山陡城险,还有被誉为长城历史上震惊中外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明长城砖窑群遗址。省重点保护文物板厂峪塔,神秘天然谷,百年古松尽在其中,临榆县县委遗址作为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者的办公地点,为景区平添了几分政治韵味。景区内险峡陛谷,断崖展露一线天,怪石嶙峋,可观之处众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石简峡,更造就了87米落差的九道缸瀑布。景区内群峰竞秀,飞瀑流泉,充分体现了山与水的完美结合。

(五)实习感受。

刺激而艰辛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这七天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累而充实,艰险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每天的野外实习,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记录,测产状,画地层素描图,认真听老师讲解,力争当场能够理解。每天走过的路线也能大致描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界线也能比较准确的画出来。比较实在的是,这七天里,我学会了罗盘的使用,地层界面能够判断,能够使用罗盘顺利地测出产状,野外岩性的识别基本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大致掌握,具体岩性,各个地层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内顺利而准确地识别。可以说,不枉此行。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实习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老师们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尤其是张威老师,一直带领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还给我们唱歌舒缓心情,让我们感受地质考察工作的乐趣。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野外实习的艰辛与乐趣,也从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信心,对今后各方面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野外考察心得体会

野外考察是让学生在野外通过实践和观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活动。野外考察一般都是学科性的,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科知识,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通过生物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觉到生物的生态环境、能够看到生物间复杂的关系网络,进而对生态学产生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描述野外考察的过程和收获。

在野外考察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相关的安全演示和注意事项的讲解,确保大家能够安全地完成考察。随后,我们四处走动,观察并记录大自然的各种现象。比如,我们看到了许多漂亮的花草,学习了它们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我们还发现了很多生态环境的特点,比如山影、湖泊、小溪等等,更深刻地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此外,由于野外考察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实践,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还学习到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如何分工、团队协作等最基本的能力。

野外考察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然,而且还对我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野外考察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理解,懂得如何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比如,我们在野外考察中需要对所见所学进行分类整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养成了细心、认真、严谨的好习惯。此外,野外考察还能够加强我们的自信心和团队意识,让我们在完成任务中形成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围。

第四段:探讨野外考察的不足之处。

虽然野外考察是一种非常有益、积极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野外考察需要前期的策划和准备,在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意外和问题,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体配合能力。其次,野外考察中,有的同学可能会采取比较暴力的方式去获取信息,带来极不必要的破坏性,从而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小伤害。

第五段:提出个人对野外考察的看法与建议。

结合个人经验,我认为野外考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不过,考生引以为戒的是,在进行野外考察的过程中应倍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不做伤害、污染自然的行为。此外,在野外考察前应提前规划,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养成一种开放包容、学习互助、尊重自然的心态,这才是野外考察在推进自然科学学科质量的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种人文精神。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

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

实习班级:20__级地理科学20__级水文与水资源。

带队教师:张威、尹善君、刘集伟、单良、孙云笑。

一.实习区域概括。

(一)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二)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

1、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2、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三)实习区土壤、植被及矿产。

(四)实习区经济情况。

实习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地层描述。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古生界。

一、寒武纪。

1.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3.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二、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150m以上。

三.实习区人文景观。

(一)北戴河。

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西南部,一脉青山,山光积翠;一汪碧水,水色含青。北戴河海滨环境优美,风光秀丽。风景区西面是婀娜俊美的联峰山,山色青翠,植被繁茂。每逢夏秋季节,山上草木葱宠,花团锦簇,各种松柏四季常青。戴河如练,沿凶脚婉蜒入海。山中文物古迹众多,奇岩怪涧密布,各种风格的亭台别墅掩映其中,如诗如画。南面是悠缓漫长的海岸线,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水质良好,盐度适中。沿海开辟的30多个专用和公共海水浴场,为游客嬉戏大海,尽情享受海浴、沙浴、日光浴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二)山海关。

游览山海关主要是参观东门镇远楼,也就是“天下第一关”。这座城门高约13米,分为上下两层,造型美观大方,雄壮威严,登上城楼,一边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一边是蜿蜒连绵的万里长城,令人豪气顿生。楼西面上层檐下,悬有“天下第一关”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肖显所写,笔划遒劲雄厚,与城楼规制浑然一体。在山海关城楼附近,还建有长城博物馆,展出与山海关长城有关的人文历史,军事活动情况和文物等。

(三)老龙头。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澄海楼高踞老龙头之上,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壁镶嵌有数块历史名人手书的卧碑。自澄海楼南下3层城台有一独耸的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其龙头伸于渤海之中掀浪戏水,人们俗称此地为“老龙头”,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约5公里处,是明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海关景区的重要景点。

(四)板厂峪长城。

板厂峪风景区位于秦皇岛驻操营镇北部山区,距市区28公里,景区内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各具特色,巍巍古长城依山势而行,形似倒挂九天,山陡城险,还有被誉为长城历史上震惊中外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明长城砖窑群遗址。省重点保护文物板厂峪塔,神秘天然谷,百年古松尽在其中,临榆县县委遗址作为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者的办公地点,为景区平添了几分政治韵味。景区内险峡陛谷,断崖展露一线天,怪石嶙峋,可观之处众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石简峡,更造就了87米落差的九道缸瀑布。景区内群峰竞秀,飞瀑流泉,充分体现了山与水的完美结合。

(五)实习感受。

刺激而艰辛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这七天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累而充实,艰险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每天的野外实习,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记录,测产状,画地层素描图,认真听老师讲解,力争当场能够理解。每天走过的路线也能大致描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界线也能比较准确的画出来。比较实在的是,这七天里,我学会了罗盘的使用,地层界面能够判断,能够使用罗盘顺利地测出产状,野外岩性的识别基本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大致掌握,具体岩性,各个地层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内顺利而准确地识别。可以说,不枉此行。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实习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老师们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尤其是张威老师,一直带领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还给我们唱歌舒缓心情,让我们感受地质考察工作的乐趣。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野外实习的艰辛与乐趣,也从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信心,对今后各方面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首先是地震。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内部岩体所受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而发生瞬间位移所形成的弹性波达到地表所引起的震动。地震多发生在板块边缘及大断裂带上,每年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死亡。地震往往发生的时间较短,破坏力较大,至今在临震预报上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工程建筑中要考虑抗震设防的防灾减灾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减小地震的灾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后是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由于在地壳里的岩浆,其温度极高,又承受着地壳的巨大压力,所以一遇地壳较薄的地方或有裂隙,岩浆就猛烈地冲出地面。

火山爆发时,石块飞腾翻滚,它所喷出来的火山灰霎时间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目前,对于火山爆发我们还很难做到有效的预防。

最后我们观看了崩塌和滑坡的相关影像。崩塌是山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它来势迅猛,常可摧毁路基、桥梁和工程建筑物等。因此我们要做好拦截防御措施,如修筑拦石墙、落石网、落石平台等。滑坡也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很大。我们要做好排水,修筑挡土墙等措施来防治滑坡。

看完这些影像后,让我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增进了工程地质的知识。

今天梁老师在一号大教室为我们讲述了地质图的阅读和工程勘察的相关讲座。其中在地质图的阅读中,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让我们认识了不同倾斜程度的岩层如水平、倾斜、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还有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在工程地质勘察的讲座中,梁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地质勘察的方法,勘察阶段的划分,勘探布置等。

由于老师的详细讲解,让我们对此次的工程地质实习充满了热情,我们也积极地查找相关实习资料,掌握实习任务所要求的,以求能够更加好地完成此次的工程地质实习。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通过野外地质实习,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野外地质实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

调查报告。

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

实习报告。

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炼上。这次出来实习,是对自己的一次很好的磨练,虽然被太阳晒黑了,人也瘦了,但是我更结实了,在意志上更强了。每一次对体能的突破,都是一次意志力的锻炼,这对于今后的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8月16号傍晚,我们整班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前往松滋刘家场的客车。车子一路颠簸着跨过长江大桥,驶入松滋境内,望着窗外的山景,大家在车内唱起山歌、玩起了扑克牌,好不畅快。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失望,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地质实习——莲花山实地地质勘察。

广州番禺区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多,其中莲花山上的古迹最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拥有国内罕见的、具有20xx多年历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采石场遗址,有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省会华表”莲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间建造的莲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观音立像。

莲花山是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其中的各种奇异石壁是长期地质作用的结果。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其地层为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上午大概九点四十五我们到达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狮子洋西岸制高点的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沿途风景不错。我们的车停在了山顶,在山顶小休息了一下就跟着老师去参观踏勘莲花山的地质地貌了。

我们首先来到望海观音处。望海观音背靠山,面向着大海,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

在望海观音前,有个很长的石阶梯。它是由花岗岩铺设而成的。花岗岩为全晶质等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和正长石为主,其次为黑云母、角闪石等其它矿物。花岗岩质地均匀,坚固,耐寒耐风化、颜色美观,是良好的建筑装饰材料。

我们沿着石阶往下走,就来到了狮子岩(图1)处。狮子岩其外形像一狮子头,故此得名。在很久以前,由于岩石不断的受到海水波浪的撞击和冲刷作用,还有受到海水侵蚀作用,从而使岩石形成海蚀蘑菇地貌。岩石的岩性为沉积岩的粉砂岩。粉砂岩是指颗粒直径为0.05-0.005mm的粉粒含量超过50%的碎屑岩。其具有粉砂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其主要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和白云母:胶结物以钙质、铁质为主。其结构较疏松,强度较小,稳定性不高。

首先是地震。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内部岩体所受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而发生瞬间位移所形成的弹性波达到地表所引起的震动。地震多发生在板块边缘及大断裂带上,每年造成数以万计的人死亡。地震往往发生的时间较短,破坏力较大,至今在临震预报上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工程建筑中要考虑抗震设防的防灾减灾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减小地震的灾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之后是火山爆发所引起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由于在地壳里的岩浆,其温度极高,又承受着地壳的巨大压力,所以一遇地壳较薄的地方或有裂隙,岩浆就猛烈地冲出地面。

火山爆发时,石块飞腾翻滚,它所喷出来的火山灰霎时间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方圆几十里都被笼罩在一片浓烟迷雾之中。目前,对于火山爆发我们还很难做到有效的预防。

最后我们观看了崩塌和滑坡的相关影像。崩塌是山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它来势迅猛,常可摧毁路基、桥梁和工程建筑物等。因此我们要做好拦截防御措施,如修筑拦石墙、落石网、落石平台等。滑坡也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破坏性很大。我们要做好排水,修筑挡土墙等措施来防治滑坡。

看完这些影像后,让我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增进了工程地质的知识。

今天梁老师在一号大教室为我们讲述了地质图的阅读和工程勘察的相关讲座。其中在地质图的阅读中,梁老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让我们认识了不同倾斜程度的岩层如水平、倾斜、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还有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在工程地质勘察的讲座中,梁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地质勘察的方法,勘察阶段的划分,勘探布置等。

由于老师的详细讲解,让我们对此次的工程地质实习充满了热情,我们也积极地查找相关实习资料,掌握实习任务所要求的,以求能够更加好地完成此次的工程地质实习。

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

在这一年之中,我参加了徐家沟南部铁矿磁法测量1平方公里,金子山对传湾铜矿、金洞子、红岩山激电测井5口,陶家沟金矿充电测量0.5平方公里(充电激发激化法已完成),也参加了雪花太坪铅锌矿以及徐家沟南部激电物探成果编写等工作。

我是学物探专业,也就是地球物理勘探。在学校只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很少,工地是我学习和实践的好地方。到工地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实践起来十分困难,在工地我就向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经过一年的工作实践,增加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系统地学习了磁法、激电、充电、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注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吸收教训,很快就适应了工作,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

以前听说物化探干活累,工人十分辛苦,来到地勘院后感受到了工人们的辛苦,物化探师傅们就用四个特别来形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活、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前辈们一年四季在外施工,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孩子,他们任劳任怨地工作,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必须学习的。在和前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怎样做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感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细心、认真,作好每一步工作,对野外数据采集以及处理等流程要熟悉,对图纸要熟悉,对规范更要熟悉,还要继续学习和工程相关、和专业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野外地质工作心得体会

实习班级:20__级地理科学2009级水文与水资源。

带队教师:张威、尹善君、刘集伟、单良、孙云笑。

一.实习区域概括。

(一)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秦皇岛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二)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

1、实习区地形:

实习区南邻渤海,北依燕山、东接辽宁绥中、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伸,地势由北向南渐低,属冀东北的中底山区和低山区,最高点为石湖山,海拔926米,最低点南部沿海地区,海拔仅0。8-5米。

2、实习区气候:

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全年无霜期179天。实习区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海滨海滨地带夏季凉爽宜人,古为避暑胜地。

3、实习区水文情况: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除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牛心山区以外,其他均源于抚宁县北部山区,各河均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变化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燕山塞湖位于山海关城西北6km山口处,在燕山脚下,是一个人工湖,于1994年建成,蓄水量为7000万立方米。

(三)实习区土壤、植被及矿产。

(四)实习区经济情况。

实习区工业非常发达,以秦皇岛为中心,有造船、机械、建材、煤炭、纺织、食品加工等,山海关桥梁工厂,秦皇岛耀华玻璃场在全国享有盛名;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地层描述。

本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较普通缺失中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第三系外,就华北型地层而言,该区地层出露较全,化石较丰富,各单位地层划分标志清楚,地层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区范围内所有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统至二叠,中生界的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群。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厚38m。

(二)古生界。

一、寒武纪。

1.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厚146m。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厚71m。

3.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厚约112m。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130m。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厚92m。

二、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层厚101m。

三、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瓦家山剖面厚48m。

四、二叠系。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由三个韵律组成。属湖泊相沉积。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层厚115m。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厚150m以上。

三.实习区人文景观。

(一)北戴河。

北戴河位于秦皇岛市西南部,一脉青山,山光积翠;一汪碧水,水色含青。北戴河海滨环境优美,风光秀丽。风景区西面是婀娜俊美的联峰山,山色青翠,植被繁茂。每逢夏秋季节,山上草木葱宠,花团锦簇,各种松柏四季常青。戴河如练,沿凶脚婉蜒入海。山中文物古迹众多,奇岩怪涧密布,各种风格的亭台别墅掩映其中,如诗如画。南面是悠缓漫长的海岸线,质细坡缓。沙软潮平,水质良好,盐度适中。沿海开辟的30多个专用和公共海水浴场,为游客嬉戏大海,尽情享受海浴、沙浴、日光浴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二)山海关。

游览山海关主要是参观东门镇远楼,也就是“天下第一关”。这座城门高约13米,分为上下两层,造型美观大方,雄壮威严,登上城楼,一边是碧波荡漾的大海,一边是蜿蜒连绵的万里长城,令人豪气顿生。楼西面上层檐下,悬有“天下第一关”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肖显所写,笔划遒劲雄厚,与城楼规制浑然一体。在山海关城楼附近,还建有长城博物馆,展出与山海关长城有关的人文历史,军事活动情况和文物等。

(三)老龙头。

老龙头坐落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这里是明长城的东部起点。老龙头地势高峻,有明代蓟镇总兵戚继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因而名“老龙头”。澄海楼高踞老龙头之上,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前重修。楼上有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所书“雄襟万里”和清乾隆皇帝所书“澄海楼”匾额。楼壁镶嵌有数块历史名人手书的卧碑。自澄海楼南下3层城台有一独耸的石碑,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其龙头伸于渤海之中掀浪戏水,人们俗称此地为“老龙头”,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约5公里处,是明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海关景区的重要景点。

(四)板厂峪长城。

板厂峪风景区位于秦皇岛驻操营镇北部山区,距市区28公里,景区内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各具特色,巍巍古长城依山势而行,形似倒挂九天,山陡城险,还有被誉为长城历史上震惊中外考古界的重大发现明长城砖窑群遗址。省重点保护文物板厂峪塔,神秘天然谷,百年古松尽在其中,临榆县县委遗址作为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者的办公地点,为景区平添了几分政治韵味。景区内险峡陛谷,断崖展露一线天,怪石嶙峋,可观之处众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气势磅礴的石简峡,更造就了87米落差的九道缸瀑布。景区内群峰竞秀,飞瀑流泉,充分体现了山与水的完美结合。

(五)实习感受。

刺激而艰辛的地质实习结束了。这七天的野外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累而充实,艰险而浪漫,是人生一段难忘的经历。每天的野外实习,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记录,测产状,画地层素描图,认真听老师讲解,力争当场能够理解。每天走过的路线也能大致描绘在地形图上,地质界线也能比较准确的画出来。比较实在的是,这七天里,我学会了罗盘的使用,地层界面能够判断,能够使用罗盘顺利地测出产状,野外岩性的识别基本掌握,岩浆岩,沉积岩大致掌握,具体岩性,各个地层的岩石也能在野外及室内顺利而准确地识别。可以说,不枉此行。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较量。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本次实习拉近了同学们与老师们之间的感情,使彼此很愉快得相处。老师们也能更加随意地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尤其是张威老师,一直带领学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工作时一丝不苟,休息时还给我们唱歌舒缓心情,让我们感受地质考察工作的乐趣。从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野外实习的艰辛与乐趣,也从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信心,对今后各方面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帮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野外地质实习心得_野外地质个人见习报告

8月16号傍晚,我们整班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前往松滋刘家场的客车。车子一路颠簸着跨过长江大桥,驶入松滋境内,望着窗外的山景,大家在车内唱起山歌、玩起了扑克牌,好不畅快。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失望,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野外考察探究心得体会

野外考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并且在探究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一次野外考察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

野外考察是一次对自然界的探究之旅。在考察的过程中,我参观了不同的地点,包括山区、湖泊、河流等等。这些地方犹如大自然的课堂,我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状态。例如,在山区我们遇到了一只名叫香山猪的动物,它们生活在高山上,通过觅食来维持生活。通过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动物在适应环境上所做出的努力。

第二段:

在野外考察中,探究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被分成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很多实际操作,例如采集植物样本、测量土壤湿度等。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互相讨论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收集和记录数据,并且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实践性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强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段:

野外考察也是一次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些自然界面临的问题,比如森林砍伐、水污染等。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野外考察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提出了一些保护环境的方案,并且向学校提出了相关建议。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我们作为学生所应负有的责任,并且愿意为了保护环境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段:

野外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和科学素养,还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品质。在野外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天气的变化、道路的险峻等。但是我们从未放弃,相反,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并且通过合作和努力克服了它们。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坚韧的品质将伴随我们一生,使我们成为一个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人。

第五段:

通过这次野外考察,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探究的重要性,也明白了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的价值。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而且野外考察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环境保护意识和个人品质的培养。我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以期使自己更加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