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2023年爱我人民爱我军演讲稿(优质5篇)

2023年爱我人民爱我军演讲稿(优质5篇)

作者:翰墨 2023年爱我人民爱我军演讲稿(优质5篇)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爱我人民爱我军演讲稿篇一

他,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楼,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赞美,更让人们赞美的是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更不忘回报日夜守卫边疆的人民子弟兵。

他,爱国拥军,十几年如一日,积极为驻地部队解难题做好事,帮助部队维修营房,改善居住环境,仅资金一项就已达三百二十多万元。

他,把部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只要部队有要求,他都全力去做,并且要做得更好,常和员工说:“我们要多为驻地部队做点贡献。”

这就是一位农民企业家的爱国拥军的情怀。他就是黑龙江省鸡东县宏达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总经理——王志君。

说起这位农民企业家,还要介绍一下他当农民的那段历史。

今年58岁的王志君,出生在鸡东镇古山子村的一个贫民家庭里。从小就过着穷日子,穷日子怎么过来的,他领会的更加深刻。他从小就立志要改变家乡的面貌。在学校,他好好读书;在家里,他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高中毕业后,他没有上大学,而是回乡务农,参加生产队劳动。

小伙子刚19岁就下地干活了,别看他年纪小,身体长得结实,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显得十分精灵,为人处事更是厚道。在生产队不管干什么活计,他都抢在前头,恐怕落后,脏活苦活更是干在前头。大小队的干部都挺看重他,认为他是一个好苗子,给他压担子。先让他当第三生产队的财粮。当财粮时,他为生产队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管好生产队的钱匣子。转过年来,生产队重新选队长,他满票当上了队长。那时的他,只有20岁呀!别看他年轻,他很有经济头脑,古山子村共有三个生产队,属他的第三生产队日值勾得多,别的队日值才勾一元七角钱,可他一上来的当年日值就勾二元七角五,比别的队多一两元钱,而后逐年提高,达到日值4元钱,是全县的。他靠什么高招把生产队搞得这么好呢?那时,他认为生产队光靠种地是解决不了社员有钱花的问题,必须在种好地、多打粮食、多为国家交公粮的前提下,还要搞点副业,以副养农。组织一伙能工巧匠外出搞副业。他发挥村里离县城较近的优势,成立“瓦工队”,为城镇居民维修房屋挣钱,一个“瓦工队”才十来个人,有时七、八个人,一年就能为生产队创收三四万元。同时还买两辆东风大卡车跑运输,一年下来挣个两三万元。在当时一个生产队搞副业一年能挣六七万元都是天文数字了,古山子村第三生产队搞得好在全县都有名,一提王志君队长都竖起大拇指。

农村实行了“大包干”,王志君离开了土地,领着一伙人当上“瓦工队”的包工头。从此,王志君走向房地产开发之路。由开始的修修补补,转向帮助城镇居民建平房、建小楼。1990年宏达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成立,开始在县城建大楼。建大楼工程质量是大事,王志君告诫员工老老实实做人,结结实实盖楼。建第一个楼房是鸡东一百大楼,他严把质量关,严格按照图纸规程操作,一座八千平方米的六层大楼很顺利建好了,建第一座楼质量就达标,轰动了县城,接着建楼的活计也多了起来,一发不可收拾,越干越大,一座楼接着一座楼兴建起来,并由原来盖多层楼开始转向盖高层楼。一座20层高层楼“双吉大厦”在鸡东县中心地段拔地而起,结束了鸡东县城没有高层楼的历史。此项工程获得省结构优质工程称号。又盖一座鸡东县城的28层的“金地大厦”大楼。

盖楼拆迁是最难的事,可王志君盖了二十年的楼房,从未因拆迁和被拆迁户发生争吵,原因只有一个,他太善良了,尽量满足拆迁户的合理要求。人们私下都议论,愿意让王志君拆迁盖楼,说他盖楼拆迁给的多,被拆迁户不吃亏,还能占点便宜。别人还面积是一平还一平,他还一平一二,对个别困难户给的更高。很多开发商都埋怨他、嫌他给的多,他耐心的做解释工作,我们要多为社会做点贡献吗!

如今,鸡东县宏达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已发展成拥有三百多名员工,是以房屋建筑工程,电力线路、照明和电力设备安装、装饰、装修、房屋开发及物业管理为一体的一家中型企业。年施工面积十万多平方米,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还荣获黑龙江省建设系统用户满意施工企业称号。

双拥工作,更是王志君神圣而光荣的事业。每逢佳节,王志君都带着厚厚的礼物来到驻地边防部队慰问。一次,他去武警中队慰问,那是的春节前夕,他看到战士冒着严寒凛冽的西北风,在没有取暖设施的岗楼里站岗,顿时,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黑龙江的冬天,特别的寒冷,我们的战士就是在这样的寒冷环境里,为人民过着安宁生活站岗。我们的战士多可爱啊!我要为战士做点什么,一定要为战士建上有取暖设施又透明的岗楼。于是,在当年的四月土地刚开化,王志君就派上员工为武警中队一下子建了两个能取暖的透明的岗楼,他看到战士站在温暖的岗楼里站岗,他的心里不知有多高兴了。

驻地边防部队二连、三连,营房都年久失修,需要重新改造。王志君把这两个连队的维修营房的工程全包揽下来,义务为二连、三连重新维修改造营房,切底改善部队的居住环境。仅一个二连营房改造就投资120多万元,派了30多人干了两个月。营房地面原来是水刷石的,全部剔掉贴上地面砖,墙面粉刷一新,1.5米高的墙裙刷上苹果绿的油漆,卫生间原来不能24小时冲水有异味,重新彻底改造,打上隔断,贴上瓷砖,安上上下水,把原来铁皮水箱换上塑料水箱,由5吨存水量增大到10吨存水量,卫生间一天24小时供水,卫生间墙原来是瓷砖的剔掉换成白钢洁具。营房50多个门换成高级的1600元一个的烤漆套装门。车库木头门换成电动保温卷帘门,室外厕所也都重新维修粉刷一新。雨达台阶原来是水刷石的剔掉贴上大理石的,雨达盖换成铝塑板的。整个1700平方米的营房,电线、灯具、插座全部更换新的。各屋灯管原来只是一个灯管亮度不够,换成两个灯管提高亮度。一个门厅的大吊灯就3000多元。为改善部队居住环境,王志君不怕花钱,啥东西都买的,让人民子弟兵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来保家卫国。

鸡东消防大队的营房墙该粉刷了,地砖该换了,训练场、篮球场该打水泥地面了,王志君不用部队吱声,主动安排施工队帮助建好。

前几天,王志君看到武装部的门前台阶,人行道板该维修换新的了,马上派员工帮助维修好。

为改善驻地部队居住环境,光就近几年,仅资金一项王志君就为驻地部队二连、三连,武警中队、消防大队、人武部等地方部队投入资金320多万元。王志君常说:“是解放军保卫边疆,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居生活环境,我们到啥时候也不能忘记人民子弟兵,为子弟兵做点事是我们企业家应尽的义务。”

十几年来,王志君为爱国拥军扶贫解困做出了数不清的贡献,但他一直说,我将沿着双拥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脚踏实地、无私奉献,扎扎实实的开展好爱国拥军工作,为支持地方国防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志君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农民企业家的爱国拥军情怀,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鸡东电视台、鸡东新闻网、鸡西新闻网、鸡西日报、黑龙江经济报、黑龙江日报、中国建筑报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王志君也多次获得县市省的各种名誉的先进个人称号。特别是去年,王志君披红戴花非常光荣地到省城哈尔滨参加黑龙江省第十一届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会见了他,夸他爱国拥军工作做得好,王志军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他更加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更好地回报社会,回报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关怀和鼓励!

爱我人民爱我军演讲稿篇二

他,是一个兵。他,是一个民。他们是互不相识的年轻人。

兵来自哈尔滨,刚入伍就分配于南方,即樟木头。

民是樟木头本地人。没受过高等的教育,高中毕业就不再读书,在中级家的店铺外开了一个杂货店,专营生活用品。

一次,队伍要在樟木头兴林场进行实地演习。兵参与其中,艰苦的环境压不倒军人的魂。林场较茂盛的地方草都长成人高,贫瘠的地方则是黄土泥泞。毕竟是野长的树林,官兵都额外小心,树林里据说有蛇毒,而且蛇毒还很猖狂。当地多次有人被咬伤,人们不得不竖起“林内有毒蛇,切勿独自入林”的牌子来起警示作用。

天公不作美,下起牛毛细雨。

官兵们在艰苦的穿越丛林。真是不凑巧,一条五彩斑斓的蛇蜷缩着在一灌木丛。兵很不幸遇上了。蛇像着了魔一样弹到兵的左腿上,飞来张嘴,一口便留下两个紫红的牙洞。

背后的人拉起一枪,没有打中,蛇就落荒而逃。瞬间消失在视觉范围中。

兵的腿像染了色一样,紫红色在漫延。部队里没有卫生员。只好将兵送到最近农林场的店铺,民正是店铺的老板。

民赶紧拿出店里出售的医疗用品。兵已昏迷过去。因为在林场中没有及时的处理,也是人工抬兵出林场,所以蛇毒漫延得非常迅速,导致兵已昏迷过去了。

民根据蛇毒漫延的趋势,把大腿用布捆绑起来。然后说:“来不及送医院,需要吸蛇毒。”说完话应接不暇的吸血,吐血。情况显然好转,兵逐渐回复了意识,可民因口沾毒血而晕倒。

这时救护车也都了。兵牵着民的手一直到医院。经过一段时间的里哦啊接,两人在医院相识。住院期间两人谈了很多很多。

就这样,他们成了好兄弟。而且,血脉相连……

爱我人民爱我军演讲稿篇三

军民一家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靠英勇奋战的解放军们才换来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至今,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的身影。

犹记的镇上烈士桥的由来。烈士桥纪念碑是为纪念1957年在樟木头抗洪抢险中牺牲的解放军而设。1957年5月23日,洪水冲崩樟木头石马桥头的翼墙。路基被冲垮,桥梁危殆,交通阻断。其时,当地驻军派出排长谭友善和战士苏怀德,李廷发,李文威,薛保纪参加抢险修桥。官兵们正在河床装石块填崩口时,上游山洪突然爆发,五人不幸被冲走牺牲。事后,省交通厅将石马桥改称“烈士桥”,并在桥头立碑缅怀纪念。

在清明时节,镇上也会在烈士桥举行祭奠活动。李满堂书记还组织干部寻找烈士亲人,终于找到了五位烈士的亲人。李满堂书记表示:烈士需要我们长期去怀念,烈士家庭需要我们去关怀。

镇上还建起了将军馆。将军馆里有许多在镇上驻扎过的将军的挂像,还有他们的亲笔题字,勋章等。李满堂书记在开馆那天说道:“我们之所以建将军馆,是要有这么一个载体,记录先辈们的革命历程,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不管是在以前,亦或是现在,当我们遭遇灾害,解放军们都回来营救我们,帮助我们。汶川地震时,是他们不顾余震的危害,不断在震区营救;湖南雪灾时,是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坚守着,饿了啃一口冰冻的馒头,渴了喝一口冷凛的雪……人民解放军吃苦耐劳,不怕劳苦,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早已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

解放军拥爱着人民,而人民也拥戴着解放军,我们要感谢解放军们,以前的解放军战士用他们的汗血换来了现在人民的辛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啊!而现在解放军们,正驻扎在国陲边防线上,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解放军啊!

我们要时刻记住:军拥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

爱我人民爱我军演讲稿篇四

——题记

鸡冠山静默悠悠,守候着一个质朴的边陲小镇——鸡东县;穆棱河清淩脉脉,呼唤着一个温暖的八月深情-——建军节。

在小县城的这块总面积3243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的热土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已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小县城的这块境内现有驻军2个团级单位、3个营级单位、5个连级单位,有重点优抚对象1511人的蓝天下,鸡东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积极投身到双拥工作中,军民一家亲,老百姓把军人当亲人;官兵把驻地当故乡,视人民如父母,谱就一曲“军民鱼水情”八月赞歌!

民拥军意比泰山重,军爱民情似东海深。多年来,鸡东县保持“军民融合、服务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工作理念;保持双拥工作领导组织的“连续性、实效性”工作作风;保持“动真情、办实事,帮助连队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将一声声问候,化成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将一句句话语,化成淳朴而真实的祝福!

一数字

二镜头

民依军,军亦扶民,诚如蓝天若水,红叶如鱼!

一幅幅开阔清新,感人肺腑的画面;一个个成熟练达,坚强可依的足音,书写着赤诚、激情、纯净,更多的爱与感动。

镜头一:水是生命之源,但当洪水肆虐、泛滥成灾的时候。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恐惧、惊骇和无奈。那一次,持续降雨已经超过了12个小时,流经鸡东县的穆棱河水位急剧上涨。鸡东县永安镇河水很快溢出河床,瞬间淹没了两岸近七百多亩水稻;同时,永安镇至向阳镇两处过水路面宽度降30米,水深近半米。当地民警迅速行动,来到了事故突发的现场:在过水路面拉起了警戒线;防止来往车辆滑进公路两侧的排水沟;规劝60多辆车原路返回;营救了13辆在水中抛锚的车辆。

镜头二:雪是纯洁的象征,可当它不合时宜的到来时,人们总会感到措手不及。又一次,不合时令的雨夹雪,铺天盖地地下来。鸡东县鸡林乡庄稼地里还有很多没被来得及抢收的作物,就这样被埋进了冰冷的雪里。怎么办?关键时刻,总会有我们最可爱的人的身影。鸡东县的边防官兵与当地的老百姓通力配合,将稻子从“雪口”中抢收了回来!农民真的还是靠天吃饭,但是,如果我们人心和,上苍也会被感动!化灾难为平安!还是用当地农民的话来表示感激吧:“下大雪了,这稻子都捂地了,多亏了边防官兵帮我们把稻子收回来,要不然今年的收成都没有了!”

镜头三:狂风来了,真是飞沙走石。泥石流也来借机“挥毫泼墨”一番!那一次,因特大暴雨的袭击,20分钟内,永和镇临安村七组的水位就达15.8毫米。三面环山地地形,让洪水有了“发挥威力”的舞台!形成的一米半深的洪流从整个村子横扫而过。二米多高,半米多宽的石头墙被冲出一个六米长的豁口,农机具被洪水卷走,水没到了胸部,家中进了水……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还是我们的子弟兵走在了最前沿。鸡东县边防大队迅速组织了应急小分队,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受灾现场,进行了紧急而有序的救援。帮助灾民抢运粮食23000多斤,抢运农机具17台。

镜头四:鸡东县世纪村集贸市场蔬菜个体户周淑萍的事迹已被很多人知晓,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空军72分队官兵服务,将自己家作为“兵站”,为连队干部战士及来部队家属无偿提供吃住,每年帮助连队购买质好价廉的冬储蔬菜十几万斤,为官兵付电话费1000多元;每逢“八?一”,她还组织世纪村大市场20几户个体户到空军72分队慰问。在周淑萍的带动下,世纪村个体业户把拥军范围从空军某部雷达站扩展到整个驻鸡东边防三个连队;每逢“八?一”建军前夕,个体工商户都要开着大车小辆,拉着猪羊牛肉、蔬菜瓜果等生活用品到部队慰问。

镜头五:由一个豆蔻年华的“兵妹妹”变成了深受官兵热爱的“兵妈妈”,她,就是鸡东县歌舞团团长金灵芝。坚持为边防连队的官兵送戏送歌36个春秋,还为部队志愿兵抚养一个女孩。

……

有人说过:生活的理想,就是过有理想的生活。这些看似很简单很平淡的镜头,却潜藏着巨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一股激情与立志;是一种凝聚与和谐,更是一种共鸣与传唱。因为,他们都做的是本职的,也是本性的事业。他们都是心无杂音的人,他们也都是能听懂良知与彼此内心呼唤的人,他们让八月更加充裕而温馨!

三追源

鱼水情,军民心!“谁擘岩扉石窦开,中流玉水潄苍苔。有时卷雪从天下,端是源头蓄得来。”“国家不可一日无国防,国防不可一日无军民鱼水情。”军人,是把真爱播撒在了每一寸土地上。他们用青春的活力建设着第二故乡的灿烂生活,他们绚丽的生命与驻地人民书写着动憾千秋的伟大事业!社会,瞬息万变;世界,五彩缤纷……而我们心中的那抹绿色,我们心中深藏的那份军民一家亲的情结永远在延续。这抹绿色,让八月的天空更加清纯;这情结,让八月的山川更加厚重而坚实!

爱我人民爱我军演讲稿篇五

鱼儿和谁有一种不解的情缘,鱼儿离不开水,水也不能失去鱼儿。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它不能没有天空,天空也因为它的存在而不再单调。这些构成了相亲相爱,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美好画面,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活力。

双拥,即地方拥军优属,军队拥政爱民。这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就像鱼和水,鸟和天,都有一种不解的情缘。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根本大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心中的军民关系是这样的:首先,军人是一切为了人民,而人民尽全力支持、关心、拥护我们的军人。事实证明,军队大胜战,全靠人民对军队的无限忠诚和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对军队的无限忠诚和大力支持。人民群众是基础,是靠山;想当初共产党不就因为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打退敌人吗?所以,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是军队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坚强后盾。人民有难,军队应当义不容辞地当先锋开路解难。

双拥在我们这一个新时期更值得宣扬和学习。很多人因和平年代的安逸,导致“没有战争威胁,拥军可有可无”的思想。但我们应当居安思危,时刻为保家卫国、筑强国防建设而奋斗,把“军民鱼水情”这一思想一代传一代。

樟木头素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想方设法帮助驻军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军人抚恤,退役士兵安置等政策。坚持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积极开展拥军优属、军民共建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为部队有效履行新的历史使命提供可靠保障。

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剧情:一个满颜欢欣的老奶奶给战士们送上一碗热汤。当时就觉得这样的画面很是令人感动,那种军民关系就好像一家人一样亲密。这就是我小时候所理解的双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