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总结交流会议(汇总5篇)

2023年总结交流会议(汇总5篇)

作者:纸韵 2023年总结交流会议(汇总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总结交流会议篇一

在上个月对北部湾经济研究会会员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北部湾经济研究会响应会员的要求,举办了这次北部湾经济学术交流会。

1、“走向东盟,融入世界”,风生水起北部湾短片介绍。

我北部湾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组成,是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基地,是中国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展望未来,风景这边独好,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通过大屏幕,使会员们更加了解北部湾的发展前景。

从选题到填写申报书,查找资料以及实践考察,整理材料到完成初稿的具体时间要求,张良超对撰写报告流程都进行了明确的解说,并强调无论是选题还是数据分析以及建议的给出应该与热点相结合。最后还阐述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团队合作理念,并说明一个人若想走得快,就自己走,若想走得远,则跟团队一起走的合作精神。何虹雨鼓励各个成员,重在参与,贵在坚持,并对各会员提出了希望。

3、周广琳师姐对“创新杯”创业计划的心得体会进行了交流

“一个团队应该有一个灵魂、核心的人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组合团队”,周光琳对此向各个会员提出了要求,并且强调“水滴石穿,贵在有恒”。

4、发放论文写作的指导资料

听取了三位师姐对创新杯的讲解和指导,在现场的同学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交流会结束后纷纷留下来询问有关问题,师姐们也一一做了解释。同时也让我有了参加创新杯的冲动,更了解学术是怎么一回事。在未来,我将会把研究的方向放到北部湾去,更加深入地学习了解北部湾。

2、论文写作资料的发放得到了会员的赞扬,给会员带来实际的效用;

3、嘉宾的邀请比较到位,准备充分。

2、学术交流会内容比较枯燥,仅仅围绕在“创新杯”方面,会员刚开始的时候听得比较认真,到后面就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综合上述,在以后开展的学术活动中,我们将努力增加趣味性,多介绍有关北部湾的知识,为经管学院的同学们打造一个北部湾经济研究的完美舞台!

总结交流会议篇二

过去的两年里我参加了校级、院级开展的多次学术报告会议,涉及的专业领域较为广泛。如耿旭教授的生物能源研究国际发展趋势、张硕新等专家的sustainablemanagementofnaturalresourcesinforesty、李厚华等教授的sci科技论文讲座、唐守正教授的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混合模型及其在林业上的应用和林学院首届林学论坛等等。

20xx年8月导师带我们一起前往哈尔滨,参加了由中国林学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会上张星耀、骆有庆等众多专家就森林保护学专业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学科前沿领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汇报总结,另外来自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各林业相关单位及我校的20多位研究生之间也开展了青年学者学术沙龙报告。这次学术研讨会使我受益匪浅。一方面使我了解了近期及未来森保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在听取了刘会香、吕全、李永等专家关于杨树溃疡病菌遗传多样性及其分类地位等报告后,我对现阶段自己关于陕西、甘肃地区的杨树水泡型溃疡病地理分布及其分子系统的研究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给我们的科研论文积累了重要的素材,也让我进一步明确了我们所做的该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生期间我曾在我校成人教育学院任兼职教师一职一年时间,任职期间为师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代《农业科技导论》课程,从学生身上我也学到很多,跟他们相处愉快。我的工作也得到学院领导和其他老师的支持与肯定。

20xx3月至7月我在林学院研究生教育办公室做兼职辅导员期间尽心尽力为同学们服务。及时传达学校和学院的政策和各项会议精神,尽自己最大力量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这些学术活动和实践经历使我成熟了很多,做事方法也得到了改进,同时锻炼了我的自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我将视这些经历为财富,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受益于他们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总结交流会议篇三

20xx年6月9日,政治教育学院2012级召开了班团干部交流会。2012级辅导员陈龙老师出席了此次活动,主要参与人员为2012级1班、2班班团干部,活动持续近两个小时,现场气氛活跃,班团干部们对工作的总结仔细深入,并及时总结经验,对下学期的工作进行展望。在活动的最后,陈龙老师讲话,对本次交流会的成果进行总结,并积极鼓励各位班团干部“付出多一点,表现更好一点。”下面我就2012级1班的交流情况与成果进行总结:

活动开始后,各班委依次上台发言,对自己所负责的基本工作内容进行汇报,并及时总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后分别联系自己的实际各抒己见,对班级建设提出建议及意见。大家通过这次交流会获得了不少班级建设的灵感。

班长林媛媛首先走上讲台,和大家交流班级建设获得的心得,首先说出了自己竞选班长的初衷,并依次向大家介绍了本学期班级举办的一系列特色活动,使原本较沉闷的班级氛围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也表达了遗憾之情——原本策划好的一些活动未能如期举行。最后向在场的每一个人表达歉意,并表示以后会努力为班级建设添砖加瓦。送给大家一句话:个中滋味,冷暖自知,且行且努力。团支书毛兴兰在交流时则着重强调班委之间的协调与组织关系,班委首先有了整体意识后,才能更好地带动班级成员组织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并总结了主要团委活动‘团组织生活’举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在团组织生活节目确定与参演人员确定方面的“权力”过分下放等。并表示在下学期的工作中会着重解决,更加尊重班级更多成员的意愿。

女生委员许颖“接地气”的心得体会也赢来现场观众的一阵阵掌声,在她主要负责的“班级成员生日会”中,成员热情如何不减,形式如何创新等问题亟需解决,同时她表示,会尽量把本班的“大龄剩女”们个人问题解决,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

以后将更注重活跃班级氛围的营造。罗亚伦则提到,马上进入大三的我们,在班级建设方面也应联系实际,让大家在班级活动中得到更深刻的启发。本次活动的圆满落幕取决于各位班团干部的支持。

活动的最后,陈龙老师的发言让大家更深入地思考了班级建设的方向与目的。他首先阐述了本次班团干部交流会召开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并说道“如果大家毕业以后,还记得你曾作为一个班委带给他的感动与鼓励,那么就很有意义与价值了。”提出下学期班级建设的主要核心为“以学风建设带动班级文化建设”并及时告诫我们,在踏入大三以后,应该及时积累经验,培升素养。为以后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了陈龙老师。

我相信,在本次交流会举办之后,2012级的班级建设将会越来越好。

2012级1班

总结交流会议篇四

为解答同学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了使同学们了解更多专业知识,建筑系学生会学术部于20xx年11月18日举办学术交流会。

该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姐通过自己的经验为大一同学进行指导,为同学们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第二阶段,同学们就自己存在的问题自由提问,第三阶段,学长就自己专长为同学们作介绍并给出建议。

在该活动中,有些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寻求帮助,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并且,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也加强了,同学们得到了很多的意见和以后学习专业知识的建议,同时使得同学们对以后的学习增强了信心。

学术交流会摒弃了以前的老套路,尝试了新的方法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大礼堂举办,人员冗杂,首先造成了考勤的困难,于是安排同学们按班级坐,同时,纪检部也给与了帮助。然而大部分人都需要口头指引,有些不方便,同时也是的礼堂比较乱,并且有许多晚到的,还乱坐,没有按班级的位置坐,是工作困难增加。

其次,由于学生分布的广泛,导致一些学生没有照顾到,还有一部分学长学姐遭遇了冷场的情况,这是一种资源配置整与合不完全的现象。最后,在礼堂举办,有一些同学想要早退,还有比较关键的问题是活动举办时间的选择应该贴合大一的时间,应该选在大一专业作业刚刚下发时,如果选在临近交作业的时间会是活动的效果大大降低。所以,在礼堂举办的这次会议并没有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还有就是上学期活动比较多从而使得活动的质量。学生会大会刚刚结束就开始交流会没有腾出时间开活动前的人员分配会议,使得人员分配不到位。

本场学术交流活动总体来说是很成功的。毕竟我门尝试了新的思路,我们尝试从传统的途径中解放出来,只有不断的尝试才能使活动的形式越来越完美越来越贴近,就算新的想法存在问题个结论,取其精华,去糟粕。从而是活动办得更好。从去年和今年的交流会大一的新生并不太适合交流会,他们去少基本的素质,今后我们也可以把交流方向改为高年级交流。思想的碰撞才会有火花。大一的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既然自愿参加,就是有意识学的,就会好好听好好交流不会出现纪律问题。本次活动已经结束洗完以后额活动可以促进了同学们的交流,启发了学术思维,浓厚了学术氛围,激励了同学,为同学们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结交流会议篇五

我们的学术交流之旅,历时三天。学术型同学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求知的路途,首站便是上海体育学院。

当我们抵达上海,天色已晚,走在灯火通明的街市,周围高楼环抱,明显感受到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坐上上体的校车,我们一行来到了上体附近的酒店,研究生处处长吴贻刚、杨毅处长亲自接待。桌上,旁听了很多关于上体研究生的招生、培养,优势学科及考博方面的信息,着实激发了我们继续深造的决心。

第二天我们一行首先参观了校园,正值建校60周年,校园里干净、美观、独特富有新颖的建筑令人点头称赞。完毕,我们便相聚在会议大厅,围绕着会议桌相对而坐,大家逐个介绍完自己的个人信息,所学专业后,开始相互交流,为了方便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同学们直接离开自己座位,与上体同学交叉而坐,大家面带诚恳,主动地介绍自己,和对方侃侃而谈。热情、积极主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谦虚的风气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交流氛围。

时间在彼此感兴趣的话题中,过得很快,当大家还享受着美妙的对话、孜孜不倦吸收知识的同时,研究生的交流已经告一段落了,大家意犹未尽,虽获得了需要的信息,也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但最后还是不舍的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以备今后的进一步沟通。

离开会议室,接下来我们对校园进行了参观学习,来到了目前世界上第一家全方位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中国武术博物馆,它占地总面积有2500平方米,绝对的令人震撼。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我们一一游览了500余件藏品,通过文字、图片资料及多媒体,多角度展示了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它的整个展览风格朴素传统,但却不失现代气息。在这里,你会发现中国武术不再是抽象的、冷漠的孑然独立,而是可以聆听到它的心跳,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各种派别、拳种以及十八般武艺,当我们还叹服着各种兵器、各种武术文化时,我们被邀请到了博物馆的地下展厅,里面都是一些科普主题性质的互动游戏,如:桩上飞步、神拳无敌、内功比拼、虚拟搏击、飞檐走壁,闪躲飞镖等,我们都亲自参与其中,趣味无穷,在获得欢乐的同时不仅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感慨科学的无穷魅力。历史虽然已成往事,但遗留下来的文化却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博物馆,传承并延续着历史文化的印迹。在这里展示的不仅仅是武术,我想更是永恒的文化。

走出博物馆,我们被引领到了上海体育学院展览馆,这里主要讲述了上海体育学院建院以来的历史变迁,自强不息发展的轨迹以及所获得的成就及辉煌荣誉。进入大厅,面前以浮雕的形式,展示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办学思想和办学铭,在讲解员的一一解说下,我们看到了1952年建院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学院发展历史上的重大突破,同时看到首任院长吴蕴瑞先生的基本生平、求学工作经历、著作手稿、书画作品及生活场景,一点一滴都记录在那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吴蕴瑞的体育思想如何成为上海体育学院“身心一统、兼蓄竞攀”的校训和“身心一统、德技相长、文理兼修、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展览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中山铜像了,一些照片文字,记录了孙中山铜像从落成到被破坏,再到恢复重建的历程,不仅是一个具有体育特色的雕塑,更成为了上海体育学院的一大亮点。当然,不仅这些,我们还看到了一些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身影,各种奖杯呈现在展台,感受到了上海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绩。我们沉浸其中,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看到这些体育学上的佼佼者、相关领域的权威和优秀学者,心中不禁感慨自己知识的匮乏,激起了在体育方面更好的学习和研究。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要说再见了。我们和上海体育学院的师生依依惜别并合影留念,对他们的招待表示了感谢并请他们以后有机会能到我们南京体育学院参观交流。随后我们离开上海,启程前往苏州大学。

互探讨,同时我们对篮球裁判职业性的可行性这一命题展开讨论。通过这些谈话获得了宝贵的专业相关信息。对该领域的相关内容认识更加的深刻,为今后的学习,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提供了最直接的活例,受益匪浅。

下午,我们有幸参加了苏州大学第14期2012级博士论坛沙龙,期间博士生导师路阿明、罗时铭、王家宏、王岗等参加了点评。使得对在读的博士生有更清楚地认识,也对做学问要严谨、要把心沉下去,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等等有了更多的感触。

感谢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给我们这次机会,虽然交流是短暂的,但收获却是巨大的。通过两天来的学习交流,我发现上海体育学院和苏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同学与我们在能力、素质、培养的机会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只是他们学校的优势以及校园的学习氛围影响着他们。我们并不比他们差,他们能做到的,相信我们南京体育学院的研究生也一定能做到!

同时,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现在我们研究生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你的所学专业领域,必须要做到学科的通融,包括体育各专业领域的融合,以及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正如王正伦院长说的那样,我们要成为社会学上的体育学家,更要成为体育学上的社会学家。不仅如此,我更加清晰的懂得了,做学术不能浮躁,一定要坐得住冷板凳。

我将坚信,勤奋、务实,必定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