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最优哲学研究论文格式大全(19篇)

最优哲学研究论文格式大全(19篇)

作者:ZS文王 最优哲学研究论文格式大全(19篇)

范本可以作为学习和借鉴的素材,从中吸取经验和启示,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指导和帮助。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总结样本,它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合同价值之研究论文

无形资产会计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是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与计量,其主要原因是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寿命期不肯定性和未来收益的高度不确定性,这也是与货币资产、实物资产的根本区别,从而形成价值差异。本文就无形资产价值离散现象,研究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模式,分析研究通过价值整合从而摆脱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负效应,提出浅见,以抛砖引玉。

一、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分析。

资产价值离散现象是普通存在的,无论是公允价值或是历史成本,流动资产或是长期资产,债务重组或是非货币性交易,价值离散是最难理解和处理的问题,但离散现象的出现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形态共存的现象中对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分离的突出表现,因此,无形资产价值出现离散现象也不足为奇,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将离散的原因区分清楚,从而分析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有效地评估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从根本上应该是一致的,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是能够带来超额收益,这也是无形资产的使用价值(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2月,第77页。)。然而无形资产交易中使用价值与价值往往相互背离。从理论上讲,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量的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言“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上),1975年版,人民出版社,第49页。)。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同一商品的相互一致的交换关系,理论上应该是一致的,但无形资产交易中往往表现一定量的价值离散,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无形资产价格与价值相背离。无形资产交易中,价格往往被动地反映价值,而且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在决定价格时不象实物商品那样总价值等于总价格,而是总价值高于总价格(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1912月,第77页。),形成价格与价值的偏离,而价格实际上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也是使用价值的交易表现,因此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相背离。如在债务重组时取得的无形资产,如果从其价值上看应表现为该无形资产在原单位的账面价值或重估价值,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以债权人的债权为准。如果涉及到补价,则以债权的账面价值与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补价来确定(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国财经出版社,11月,第5页。)。这里所指的债权实际上是交换价值,本身与无形资产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应的违背了等价交换这一客观规律,形成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

2.无形资产价值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讲,无形资产的价值应以形成无形资产的劳动消耗来构成,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两个方面,但无形资产价值形成不尽一致。往往形成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系列费用均被抛开,如自创无形资产的开发、研制费用,由于开发研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谨慎起见,将开发研究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只将专利申请中的注册费、审计费、律师费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造成价值的不对称;又如为提高企业品牌效应,增加商标知名度而支付的广告宣传费,实际上是促成品牌成为著名商标的一项重要劳动消耗,从理论上讲应成为商标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出于谨慎原因,广告宣传费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国际会计准则在无形资产价值确认与计量上,认为研究与开发应予区分,研究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开发费用则应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注:薜云奎,王志台:《r&d的重要性及其信息披露方式的改进》,《会计研究》第3期。)。如果将无形资产开发研究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分,笔者认为可以避免不对称性,具体处理方法是对可以申请专利的、研究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或可以作为非专利技术的无形资产应予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对于研究失败的,开发不成功的.无形资产则应作为当期损失处理,从而避免价值与使用价值的不对称性。

3.无形资产零价值与负价值的离散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未来经济利益的获取与形成。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无形资产总是逐步被新技术、新经验所代替,原有的无形资产可能形成零使用价值,如果原有账面价值仍然存在,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使用价值或交换价值不相符,造成价值的离散现象。同时也由于无形资产本身具有独占权和专有权,而这些特权又十分脆弱,通常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购买、效仿、推广甚至诋毁,形成零价值或负价值,这样无形资产价值的离散性就十分突出。

负商誉是无形资产负价值的最好体现。负商誉足企业在兼并中产生的购买成本低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这就说明购买企业在兼并中要承担被兼并企业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和负面损失。虽然负商誉能便利企业采用购买法进行兼并所进行的会计处理,但负商誉的存在会造成企业无形资产的负价值的存在,而负价值的观点对企业资产(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而言是不相称的,从理论上讲也是不存在的,所以,负价值将离散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形成价值的背离。无形资产的零价值从理论上讲是存在的,一项无形资产产生零价值原因有几点:第一,由于科技进步,新科技代替旧技术,造成某项无形资产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而被社会淘汰。这种情况下企业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意味着在无形资产使用过程中对科技进步的预测不够,对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和摊销价值研究不够而形成的,因此,零价值的存在是企业损失的体现,企业应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零价值之间的差额作损失处理。第二,企业由于破产、清算、被兼并或其他原因而不复存在造成的无形资产零价值。在这种情形下,无形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不能产生未来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的零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将不复存在,应作为清算价值或损失价值处理。当然,如果是被兼并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折算应作为考虑因素。如果无形资产对兼并企业没有任何价值或兼并中未作为并购因素考虑,那么,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第三,企业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原因形成的无形资产价值消失,从而产生零价值。例如,某企业开发一新型化妆品,并申请专利和商标,由于质量和使用效果较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十分畅销,意想不到的是少数顾客使用后产生过敏或负作用,企业被告上卫检部门,经过新闻媒体炒作,该化妆品上市不到两个月就消失,也就是说该无形资产形成零价值。

二、无形资产价值构建模型分析。

由于存在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散现象,所以正确整合无形资产价值成为无形资产计价的关键。而且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相似,可以采用折现现金流量的评价模式进行分析。具体可以将无形资产的寿命期分为三个阶段:无形资产形成时、无形资产的经营使用期和无形资产终结时。其价值构成则应由该项无形资产三个时期可预计的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来折算。由于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形成只有经营使用期和所有权转让时,所以无形资产的折现价值可以表述为:

公式中:p为无形资产价值;at为第t期该无形资产的收益值;r为预期报酬率;t为无形资产某收益年份;n为无形资产预计收益年限;pn为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净额;c为该项无形资产确认时的付现成本。

影响无形资产价值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期报酬率。计算无形资产的折现价值应以综合资金成本或预期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无形资产的价值。折现率的大小也表明该项无形资产与风险量或投资者期望报酬有直接关系(注:于长春:《无形资产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年12月,第207页。)。因为,预期报酬率就包含着企业风险报酬的补偿率。(2)未来期间无形资产的收益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未来期间无形资产可实现的收益额折现而成的,包括有效寿命期间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值、无形资产年收益评估值等,所以该公式将无形资产价值与企业未来资产报酬率、盈利能力以及风险因素相结合,从而合理地预计无形资产价值。(3)预计资产收益期。从价值本身而言,无形资产价值与该无形资产产生收益的年份密切相关。收益年限长短必然会影响会计收益值,同时每年创造价值额如果呈上升趋势,无形资产价值呈上升态势比较明显;而如果每年价值额呈下降趋势,缩短无形资产使用期则可以减少价值影响值,包括风险因素的影响。(4)无形资产付现成本。无形资产取得或形成时的付现价值是无形资产价值的负影响值,直接影响无形资产价值额,无论无形资产寿命期多长,在价值平衡点上表明净现值为零时的保本点,即未来收益价值的总现值与付现成本的现值相等。(5)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无形资产所有权转让价值是无形资产折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取得到期转让收益应成为无形资产价值折现的重要依据。(6)确认时的付现成本。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着未来收益报酬价值的折现值,而无形资产取得时的付现成本应为该项无形资价值的减项,只有在未来报酬总现值大于付现成本值时该项无形资产投资才合算,项目才具有可行性。(7)无形资产投资风险。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分析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因此,无沦是投资报酬期望值或是风险报酬率都直接影响折现价值,风险报酬的补偿率具体又可以包括违约风险补偿率、期限风险补偿率及变现风险补偿率三个方面。

就无形资产而言,价值的评估分析有很多方法,而现金流量折现分析则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准确分析无形资产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离合关系,有利于评价无形资产影响因素,同时,对于整合无形资产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分析。

无形资产的价值与其他所有商品的价值一样都具有二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使用价值表现出来的,而这二重性又是由无形资产形成中的劳动二重性表现出来的。因此无形资产的价值研究应分析无形资产形成时的价值整合。

1.价值整合的一般分析。

取得无形资产时如何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应分析无形资产价值构成。同其他一般资产一样,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是由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形成的。从无形资产构成来看,任何一项无形资产首先消耗一定量的物化劳动,如开发某项专利,在专利研究、实验、开发、申请过程中,企业所消费的财力、物力都表现在无形资产的价值构成中。其次,无形资产更多的是消耗大量的活劳动,即人力资源成本。如一项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虽然消耗一定数量的有形资产,但更多的是开发软件人的劳动消耗,从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来看,无形资产价值绝大部分由活劳动价值组成,因此,无形资产价值与其他实物资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差异,在整合无形资产价值时应着重考虑这一方面。

2.价值整合的条件分析。

无形资产价值的整合确认,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该项无形资产创造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项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国财经出版社,205月,第29页。)。从以上两个条件来看,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应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经济利益的多少,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多少。如一项专利在未来可预计的使用年份内能否产生经济利益,这是形成该项专利的价值要求。西方会计常用的价值计量中的现值法就是基于这种思想产生的,就是以预计该项无形资产在未来使用期内所获取的经济利益折合为现值的多少作为无形资产价值的形成,因此对未来经济效益的预测是价值整合与确认的重点。其次是无形资产成本的计量方法问题,某项无形资产能否可靠计量是无形资产价值整合的关键。无形资产的构成价值能否可靠计量取决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形成因素。在采用现时成本法、历史成本法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时,构成无形资产的部分消耗不能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如自创专利或自行开发品牌,开发研制费及广告宣传费等,由于无法预计这些消耗将产生多少经济效益,开发是成功或是失败,所以,这些费用就不应计入无形资产成本,这属于价值离散分析的内容。

3.价值整合的特殊形态。

整合无形资产价值如果只考虑外购无形资产、接受捐赠无形资产、投入无形资产及自创无形资产,那么价值确认倒比较容易,而涉及到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企业兼并等原因取得的无形资产,那么,价值整合就比较困难,这些特殊形态下形成的价值整合所涉及的因素就不是简单整合能解决的,而是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债务重组时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整合,通常并不取决于债务人用以偿还债务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注:《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国财经出版社,1911月,第33页。)。债务重组时,债权人企业获得无形资产的成本,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入账,如果发生相关税费,应考虑相关税费的影响。这样,取得的无形资产价值不是由债务企业无形资产形成时的消耗价值所确定的,而是债务人用以抵销的债务(即债权人的债务)与相关税费整合形成的。这样价值的整合基于双方协议价值的多少,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也可以说失去了无形资产价值整合的实际作用。特别是在债务重组交易涉及补价时,收到补价与支付补价的价值处理也各不相同。债权的账面价值与补价这两部分成为价值整合的重要组成,并直接影响整合价值的构成,从而偏离了价值形成观念。

第二,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无形资产自身价值,而主要取决于换入单位的换出资产价值,区别不同的情况(即涉及补价与否)而分别确认(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9月,第23页。)。这种情况往往是价值离散分析的主要内容,其中交易资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现时成本的离散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企业兼并形成的无形资产,除兼并时直接接受的无形资产外,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实际上是商誉。直接接受的无形资产主要是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其价值的整合比较直接,而且整合价值的方法多采用历史成本法、现时成本法等,相对比较直观、容易,而商誉则不一样。商誉是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整合本身具有难以计量的特点,因此一般认为企业自创的商誉不能加以确认。所以商誉的价值整合并非由明显的消耗价值来体现,而是表现为企业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哲学论文范文

[摘要]在美国影片《后天》中,人类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地向大气层排放温室气体,最终导致了冰河时代的提前到来,人类文明几乎因此而毁灭。本文以该片中所反映的现代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为切入点,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科技在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为例就现代科技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境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现代科技 困境 我国《后天》。

一、引言。

二、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技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从马克思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预见到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洞察,深刻地刻画出了理论随着时代不停前进的脉络。早在一百多年前,在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时期,马克思就提出了“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论断。马克思的真知灼见已经被科技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马克思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就无可辩驳地论证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科技发展具有加速度的这个内在特征,以及发展高科技对提高综合国力的巨大意义,使得当今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把发展高科技视为政府的重要职能。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础产业,甚至可以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产业。

借助于现代技术所提供的手段,人类不断地从微观、宏观和宇观三个方向拓展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现代科技所具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动性越来越大。现代科技不但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结构,在很大的程度上科技还改造了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可以说,地球上人类未曾涉足的处女地已经越来越少,甚至连外太空都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但辩证唯物主义早就告诉我们,事物总是要一分为二的,从这点来讲,科技也不是完美的,不恰当的、无限制地利用科技成果在给人类到来幸福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类后患,即使这些后患在眼前是看不到,但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的。有些技术在发明时曾经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但当它露出狰狞的面孔时,人类已经为自己的盲目付出了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农药ddt的发明与推广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ddt发明于二十世纪中期。刚刚发明时,ddt作为一项伟大的技术成果马上显示出了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农业、医药等方面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发明者也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但数十年以后,人们发现,ddt正是导致许多动物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滴滴涕在自然环境中非常难降解,长期使用势必会造成其在动物体内的累积,从而引发生态方面的问题。虽然ddt已经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被禁用,但其负面影响是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消除的。可以说,人类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自己所酿的苦酒。《后天》中冰河时代之所以会提前到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的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合物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的突变。实际上,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迹象是十分明显的,气候变暖已经使一些高山的雪峰开始融化。科学家甚至预测,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积雪将在数十年内全部消失,到那时,现在这座终年积雪的雄伟的山峰将成为人们的记忆。同时,气候变暖还导致了干旱、水灾、飓风等异常天气的增多,如近年来的印尼、马尔代夫的海啸,科学家都认为与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反常有关。

除了气候反常外,盲目应用技术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明显。如在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可以说是和工业化相伴而生的。五十年代前,我国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五十年代后,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展开,重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初见端倪。但这时候污染范围仍局限于城市地区,污染的危害程度也较为有限。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渐呈现不断加剧之势,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环境污染向农村急剧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时至如今,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一样,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难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在2005年第八届科博会中国循环经济发展高峰会上,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罗毅透露,我国流经城市的河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河段都受到比较严重的污染,全国百分之七十五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的问题,每年沿海地区的赤潮发生次数比上世纪八十年代超过了三倍以上,酸雨的影响面积已占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三百五十六万平方公里,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系统退化。罗毅还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目前有三分之二是在透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的,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经占到gdp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因此,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保工作正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的速度不变,那么,全球性的粮食短缺、资源枯竭或环境严重污染等因素中的任何一个爆发都将可能导致现代社会的崩溃。从此以后,西方社会对科技的社会价值的激烈争论就一直没有停顿过。面对全球问题的严酷现实,人们又不得不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进行新的理性思考。自从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善,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大大加强,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人们把科技看成了一盏照亮整个世界的明灯,培根也因此而发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呼喊。科学技术在那个时代被看成了一位无所不能的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发现这位神不是万能的,它给人们带来的不全部是幸福,还有恐怖甚至是巨大的灾难,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期末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两个城市的毁灭和数十万民众死亡以后,现代科技更是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三、如何走出现代科技的困境。

人类社会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如果以社会技术体系为尺度来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个阶段。(p293)信息社会最主要的特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把整个世界联结成了一个“地球村”,科技进步已经成为了经济竞争前沿争夺的焦点。冷战结束以后,科技进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推入了新一轮的全球竞争,这轮竞争的特点是以经济为核心,以科技为基础。离开了科技的快速进步,想要在未来的世界中站住脚跟是不可能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重心的今天,我们因为科技在其自身发展中出现的弊端而轻言放弃,则无异于是因噎废食,自毁前程。因此,想要走出现代科技给我们造成的困境,最重要的是从新认识现代科技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科技长远发展规划。以我国为例,就目前而言,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理智地认识现代科技的“双刃剑”效因。美国著名的技术史家kranzberg认为,技术既不好也不坏,但也不是中性的,并将这一结论称为“kranzberg第一定律”。(p544~566)显然,kranzberg认为,对技术的评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它的目的和具体的社会环境,使用目的和环境改变了,对使用结果的评介可能就会太相径庭。爱恩斯坦也曾经形象地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利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p56)的确,科学技术所反映的是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价值作为一个关系范畴,不能离开关系的主体来评介,离开了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来谈论科学技术的价值是没有意义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要承认现代科技在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盲目无序地推广一些重污染,或者具有很大潜在危害性的科技成果的弊端,破除对“科学技术万能论”的迷信。

当然,发展经济与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环境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基本思路就是把发展经济与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环境三者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从而实现人类、生态环境和资源、社会经济三者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后天》中那可怕的景象才不会在地球上真的上演。

国哲学史抒写的研究论文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三联书店版。

[2][德]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版。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版。

[4]《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版。

[5]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版。

[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商务印书馆版。

[7]《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版。

[8]《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20版。

[9]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0]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版。

[11]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版。

西方哲学研究论文

1、我要离开的时候千万别叫我,我怕我做了好久好久的决定,在你说话的一瞬间就放弃了!

2、别总是来日方长,这世上回首之间的都是人走茶凉,他的嘴终会吻上别人的唇,把给过你的,没给过你的,全给另外一个人。

3、再坚强的人,心里都一定有那么一些弱点,一触就碎,一碰就痛。

4、后来我渐渐学会接受而不是付出,就算遇见再心动的人也摇摇头说算了。

5、偶尔想起,记忆犹新,是的,我依然爱你,只是不会再去打扰你。

6、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所以我们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7、晚上会失眠,白天又很嗜睡,生活很潦倒,潦倒得让我很憔悴,其实我是真的想说我现在好累,慢慢成长吧,我知道。

8、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听见了全世界崩溃的声音。

9、安慰别人头头是道,却在深夜独自抱枕痛苦,人都是这样,道理总是能说服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

10、如今我们仅有的默契,就是安静的躺在对方的好友列表里,不闻不问,互不打扰,各自生活,像离开一个再回不去的城。

11、好多话忍着憋着后来就懒得说了,好多事失望多了后来就不在意了,就是在一次次失望过后突然想通了。

12、我像个路人看着你的生活,心酸的是你的喜怒哀乐全不是为我。

13、我很累却不知道哪里累,我很烦却不知道烦什么,我很想说却张口无言。

14、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

15、不是我不联系你,而是你给我的感觉,像是我在打扰你。

16、只因为某人不如你所愿爱你,并不意味着你不被别人所爱。

17、那时的我们,总以为人生只有相逢,却没想到原来还有错过,还有遗憾,还有来不及。

18、爱的深了才发现,你是我的整个世界,而我只是你的一粒微尘。

19、感情其实不相信眼泪,真爱你的人,不舍得让你哭。没感情的,你哭瞎了眼也没用!

20、我从不喜欢让别人看见我的眼泪,我宁可让别人觉得我快乐得没心没肺,也不愿意让自己看起来委屈可怜。

21、每次一崩溃的理由,在别人看来都是小题大做,可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这根稻草压倒了多少千金重的难过。

22、有些话说与不说都是伤害,有些人留与不留都会离开。如果有天我放弃了,不是因为我输了而是我懂了。

23、最心痛的事,不是你不懂我的悲哀和孤寂,而是我即使痛彻心扉,也不能放声哭泣。

24、从相遇到别离,我们唯一一次的默契就是,从此的你再也没现过身,从此的我再也没将你提起。

25、如果有一天你能走进我的心里,你一定会流泪,因为那里装满了我对你的思念;如果有一天我能走进你的心里,我也一定会流泪,因为那里装满了你的无所谓。

26、即使有汽车飞机,我也愿意走破三双鞋子四双袜子跋涉着去见你,因为我害怕太快见到你,我还没想好该怎么描述我喜欢你。

27、即使分手也要笑着流泪。

28、快乐是装给别人看的另一种痛楚,狂欢是留给自己的另一种寂寞。

29、心像数万跟钢针插着,我的嗓子像是被什么东西塞住了,无比的难过。

30、早晚会有人代替你在我心里的位置,别担心,别愧疚,别说对不起。

31、我是挺爱你的,但这事过去了。

32、也许,路并没有错的,错的只是选择;爱也并没有错的,错的只是缘分。

33、面对分手没有哭的女孩,却因为一首歌而泣不成声。

34、我想给你幸福,却走不进你的世界!我的世界,你不在乎;你的世界,我被驱逐。

35、我努力想要遏制悲伤,可它却顺着血液倒灌入我的心脏。

36、就算今天我把话说得再绝,明天醒来还是会喜欢你,我多没出息,这你知道。

37、我最受不了敷衍,却被你敷衍了一次又一次,我最讨厌等待,却等了你这么久,我所有的骄傲,都被你轻而易举碾压细碎。

38、感情最折磨的不是别离,而是感动的回忆让人很容易站在原地,以为还回得去。爱而不得,回忆重重。

39、回忆起过去,就连呼吸都是痛的。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也试着让爱有路可退。

40、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

41、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42、心里有你的人,总会主动找你;心里没有你的人,总是自动忽略你。其实,沉默就是答案,躲闪就是答案,不再主动就是答案,其实,你早该明白了。

43、趁着年轻,多去尝试,后悔是改变不了遗憾的。

44、我是真的很爱你,闭上眼睛,以为我能够忘记,但流下的眼泪,却没有骗到自己。

45、鱼的眼泪不在水里,在我心里。

46、有的人,每天和你争吵,却不曾怪罪你。有的人,连争吵都没有,却已经消失在人海。其实,冷漠比争吵更可怕。

47、明明心事重重却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是不想找人说,只是怕没人懂。

48、我的不开心,我的难受,我都尽量留给了自己,我也从不指望任何人心疼我、为我扛下所有。

49、看一个女人是否真的爱你,要看你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她是不是愿意与你相伴相随;看一个男人是否真的爱你,要看他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他还是不是还对你呵护备至。

50、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许多泪流着流着就干了。

51、你的名字写下来不过几厘米那么短,却贯穿了我那么长思念你的时光。

52、最令人的难过的是,我用整段青春和最好的爱,却教会了他如何去爱另一个人。

53、幸福原本就很少,所以请不要肆意挥霍。没人可以带走你的苦与痛,一切都要自己去面对。其实每个人都明白,当我们开始感慨时光的时候,就已经永远失去了某些东西。是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于是便学会了仰望。

54、遇到你之前,我以为爱是惊天动地,爱是轰轰烈烈抵死缠绵;我以为爱是荡气回肠,爱是热血沸腾幸福满满;我以为爱是窒息疯狂,爱是炙热的火炭。婚姻生活牵手走过酸甜苦辣温馨与艰难,我开始懂得,爱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55、如果可以安逸,那么谁又会选择颠沛流离,如果这杯酒能让我忘掉所有心酸,那么我先干为敬。

56、终于学着对一切的一切熟视无睹。安静的呆完这还来不及认识的岁月。

57、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变没变只有自己才懂,不要问我过得好不好,死不了就还好。

58、总有那么些人,闯入你的生命。教会了你一些事,再毫不犹豫地离开。

59、原来不仅放弃一个人需要勇气,喜欢上一个人也需要勇气。

60、唱着别离的歌曲,我的心痛到不能呼吸,还是爱你,太爱你。

名人名言。

1.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2.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3.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

4.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

5.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6.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8.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9.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10.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11.人不劳动没出息,人不学习没长进。

12.浪费了一生就等于夭折。

13.昨晚多几分钟的准备,今天少几小时的麻烦。

14.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15.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16.靠父亲的学识成不了学者。

17.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18.岁月是百代的过客,而逝去的年华也是旅客。

19.不要为已消逝之年华叹息,须正视欲匆匆溜走的时光。

20.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2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22.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23.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24.闲事闲话闲思是学习的大敌。

25.一个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希望。

26.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

27.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28.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29.贤从智中取,智从学中求。

30.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社会经典名言语录。

1.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3.山之高,月初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4.山川星河皆不求,天地只你一惊鸿。

5.我愿红线永相系,自此经年江湖之远只因你。

6.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7.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9.清风不减旧时暖,只想与君共长安。

10.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国哲学史抒写的研究论文

在中国的传统学术中并没有哲学一词。“哲学”,最早见于日本哲学家西周的《百一新论》,西周首先用哲学来翻译philosophy并特别声明用它来区分东方的儒学。19,中国人在《新民丛报》上第一次将哲学用于中国传统思想。20世纪以后,陈黻宸老先生在北大最先开设了中国哲学的课程。1910月,谢无量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虽然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其合法性问题却自诞生之初就饱受质疑,至今仍悬而未决。

胡塞尔、伽达默尔、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都坚定地否认中国具有哲学,认为东方文化中的人事智慧与西方所说的哲学截然不同。回顾中国哲学史的书写历程,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系统,中国哲学从出现开始就不断向西方哲学学习,自觉的靠近西方哲学的标准,以西方哲学的概念和方法,力图建立起中国文化背景下却不同于传统哲学本身的话语系统和表述方式。

一、中国哲学史以西解中的历史。

20世纪后,最早在国内开设中国哲学课程的是陈黻宸老先生,其后有马叙伦、陈汉章等,他们的教案相较之胡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在传统学问方面可以说更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然而直到胡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史》出版后,才开出了中国哲学史书写的先河,究其原因在于以胡适、冯友兰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有着新的知识背景,能够融摄西学,中国人希望通过对西方哲学的学习和比对,实现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对接和转换。

因此,中国哲学史书写的早期,是一个不断以西解中的过程。王国维在19发表的《哲学辨惑》一文就明确主张“通西方哲学以治吾中国之哲学”。[1]运用此方法论原则治“中国哲学史”最早的一组文章也是出自王国维之手。作为早期哲学史书写的代表,冯友兰在1935年中国哲学会第一届年会上的讲话上提纲挈领,他说:“理性主义才是柏拉图以来西方哲学的正宗,中国最缺少理性主义的训练,我们应当多介绍理性主义”。[2]提倡“中国哲学”必须理性化,必须由混沌而清晰,由零落而系统,由历史上的语录、札记、注疏、学案转换为现代意义上的论文、著作。

从此,中国哲学史的书写进入到了以西解中的时代,人们的理论兴奋点长期集中在如何按照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来改铸中国哲学以使之具有现代形式上。虽然在与西方的交流中,中国哲学史迅速建立起了自己的论述体系,然而无论是胡适、还是冯友兰的划分,都带着鲜明的比对色彩,甚至为了比附西方哲学,对很多观点进行了过分的阐发,断章取义,牵强附会。例如把惠施的“小一”变成“原子论”,阴阳五行当成了宇宙论,从《庄子·秋水》中“夫固将自化”一句的“自化”得出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在哲学史原料的选取上,有很多重要的思想家也都与我们无缘,而翻开西方的哲学史,我们却可以轻易找到修昔底德,蒙田甚至拜伦。

张岱年曾经说过“求中国哲学系统,又最忌以西洋哲学的模式来套,而应常细心考察中国哲学之固有脉络。”[3]将传统文化现代化,这是一个大工程,虽然在工业文明的推动下,西方文化一跃成为了世界先进文化的代表,然而却不应该将西方哲学视为一种普遍的哲学范本,规范所有的哲学形态。

二、哲学的共相与殊相。

哲学最早在古希腊的语境里是“爱智慧”的意思,这个定义很宽泛,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哲学是人类对外界的`追问,但归根到底是人类对自己的追问,它是对人生命意义以及人如何生活的更好这一问题在不同时代的回应。它的普遍性是引导和启蒙,不属于某一民族、某一地区,而是面向所有生命。东西方哲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也应该有不同的展开形式。

西方哲学侧重理性和形而上学、更关注宇宙论,是因为西方社会从希腊文明发端开始,就是一部与自然抗争的历史,相比于东方相对优越的自然生存条件,西方文明从诞生之处就迫使人们不得不去追问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基督教长期以来形成的宗教观念使人们无法绕开上帝的存在,在西方的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认识神圣世界还是回归到人本身,都无法超越一个潜存的最高的存在。从宇宙的本体到上帝存在的证明再到黑格尔、康德的绝对精神和物自体,西方的哲学史不停的在寻找和证明一个最高的存在,西方哲学也就展现出东方哲学难以超越的抽象性、思辨性和逻辑性。

然而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崇拜,以血缘和亲族维系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稳定的农耕生活中形成了注重人事、伦理的文化系统。由于不用去回答“神创天地”的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对世界的解释都是立足于解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问题,这决定了中国哲学不必要如西方哲学那样繁琐。

因此东西方哲学各有各的特点,西方哲学重思辨,中国哲学则重实践;西方哲学重理性,中国哲学则重道德;西方哲学重分析,中国哲学则重直觉;西方哲学的最高境界是看透客观外物抓住本质,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则是物我合一内圣外王。由于面临着不同的历史和生活境况,中国哲学不应该把求同作为自己的理论目标,而恰恰该将存异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就像徐复观所说: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是两个不同剧种,两场不同的演出,当我们穿上西方舞台的服装,用上西方的道具,依照西方人的程式,表演我们的剧种时,这台“戏”固然是科学了,固然也让西方人看懂了,但是却不像“戏”了。当我们丧失了自主性,丧失了自己的形式系统之后,西方人会说中国哲学根本就没有“戏”,而且,我们还会遭遇到更大的合法性危机。一个民族总有支撑起这个民族的精神,也有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独特方式,哲学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它规范和指导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其独特的哲学样式,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本来不需要西方哲学的架子来支撑。

今天中国哲学合法性研究陷入的困境反映的其实是我们哲学史叙述的问题,也可以说,我们现有的中国哲学史论述直接导致了今天中国哲学的困境。20世纪以来,学界一直在讨论新的视域下哲学史重新书写的话题,也一直试图摆脱西方哲学和马克思哲学的痕迹,探索中国哲学书写的新方法。在我看来:

一部好的哲学史,首先应该是一部能够梳理中国文化传承,脉络清晰,理清历史渊源并能不断自我批判的哲学史。中国哲学从先秦到现代,儒释道三大主线交错,诸子百家异彩纷呈,中国哲学史的书写应该对众家理论理路有较好的梳理和把握,客观准确的剖析中国哲学的学派传承和发展。

一部好的哲学史,其次该是具有自己问题意识,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生存发展历史、社会因素的哲学史。中国哲学反映的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面向的也该是中国人的生活和现实。以伦理、人事为特征和主题的中国哲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中国哲学应进一步发挥这种实践性和伦理性,对接时代和社会,培养中国哲学的问题意识,划分自己的问题领域,诸如心性哲学、禅性哲学等特有的理论话题,都可以放大来回应信仰缺失下,人们为什么而活,如何生活的更好的问题。

一部好的中国哲学史,最后应该是一部能够该是一部特色鲜明能够承接起文化脉络,彰显出民族精神的历史。因此,中国哲学史的书写必须实现哲学共相与殊相的转换。摆脱对西方哲学史书写方式、研究对象、学科范围划定、书写内容、框架划分甚至概念话语的模仿,体现自己的特质,建立自己的阐述体系,充分挖掘和展示中国哲学的特色。

哲学论文范文

哲学旨在通过联系的方法来阐述问题,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并为创造更伟大的创造而作各种尝试。一种哲学思想的变化,往往能决定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甚至带来某种巨大的社会变革。

科学和哲学可以说都起源于宗教,或者毋宁说,起初科学、哲学、和宗教是一回事,神话是了解世界最原始的尝试。因此,在西方世界有一句名言“神学大于科学”,就是这个道理。人最初根据自己浅薄的经验来解释那大部分以某种理由(主要是实用的理由)而引起注意的现象,人赋之以生命,把设想现象看作是活着的灵魂,因此有了“神话”之说,神话将其人们无法合理解释的自然及社会现象物化,因此有了人们心目中的“神”。在许多民族中间,这种模糊不清的物化论,慢慢地影响着个人的创造或他们的逻辑思维,进而变成了他们所拥有的智慧,当然,其中想像和意志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哲学史要包括所有民族的哲学,只有少数几个民族的思辨不可以称之为历史。

目前我们所提到的哲学史,通常意义上都是指西方哲学史,而西方哲学往往从古希腊人开始,现代哲学文明都是建立古希腊人的文化之上的。我们通常把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和当代哲学。哲学史有其继承、演变、发挥和推翻的过程,要研究整个哲学史,不是在一篇文章甚至一部著作中就能完成的,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太多的的思想倾向和意识形态。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很难做到不偏不倚,并且尽如人意。因此,笔者再次无意探讨这一浩繁的历史画卷,仅就当代哲学发展历程做一粗浅的探讨。

研究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意义重大。很多有识之士都对目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干兴趣,都力求为人类如何在文明世界中找到自我而绞尽脑汁,然而,答案向来不统一。顾名思义,人们要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之根本生存原理,就必须弄清过去和当代的理论、宗教、政治、法律和经济思想之间的关系。而当代西方哲学地位的变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了解当代西方哲学地位变化,有助于我们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以在历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哲学演进的影响。

如果给当代西方哲学一个时间界限,笔者认为应该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那个时候,西方哲学在主题、对象、方法、内容及表达形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西方哲学在其发展方向、行动趋势以及历史地位上完成了彻底转折,其影响极其深远,甚至当下的很多哲学思潮的出现,都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次变革相关。哲学领域的这次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启主要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相关,后现代主义这场席卷当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具有反叛性、革命性、时尚性和另类的思想运动。它首先颠覆了传统哲学的霸主地位,褪去了哲学头上的光环,洗尽了哲学曾有的魅力和神秘,使被称之为科学之科学的西方哲学风华不再,流浪人间。同时,后现代主义使哲学领域绽放出了一道五光十色的异彩,呈现出了哲学多元化的场景,这种多元化进而成为了未来哲学发展的潮流。

在此期间,哲学开始向美学转向,日益被反应为日常的生活化、大众化和世俗化。同时,那些曾经给哲学当小兄弟的文学、史学、自然人类学开始和哲学套近乎,哲学终于成为了“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推进者。哲学精英和大众的分野日益消失,在“作者死亡”的口号下,人人称孤道寡,处处浸染沧桑。尽管卷入这场波澜起伏、离经叛道运动的大多数思想流派或思想家有着迥然不同的、甚至互相对立的理论和思想观念,但他们都无可否认地具有以下特征:

义。审美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美学理念影响着文学创作,也影响着哲学的发展。第七、后现代主义反理性、反本质、反形而上学,主张结合实际解决问题,这显然与从前的思辨逻辑不符。第八、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第九、后现代主义提出的对哲学终结论的批判。第十、后现代主义将哲学范式进行了彻底颠覆,对个体理性与主体中心进行了解构,认知方法从认识论走向了解释学。以上是笔者对后现代主义十大特征的总结。

显然,后现代主义旨在于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标新立异,反传统,反权威是它的中心思想,怀疑一起是它的斗争方法和手段。它鼓吹否定性、非中心化、片断化、差异和重复,批判和颠覆理性、统一和真理。它所关切的现实都是破碎的、变化的,非理性的,非传统的,非连续的。后现代主义认为,哲学和科学都已经丧失了其本来魅力,它的终极目的是要铲平哲学和文学间的界限。后现代主义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哲学批判和论战中最全面、最根本性的一场批判。在这场批判中,哲学的王冠被摘下,有如当年高高在上的杨贵妃在面临马嵬兵变时,表现出的“花钿委地无人收”,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崛起,大家都想通过这场对西方哲学的彻底批判来完成自我学科的救赎和新生。

三、西方哲学地位的走向——从认识论到解释学。

前文我们提到了后现代主义对西方哲学的彻底批判和颠覆,实际上,西方哲学地位的最终转化,就是“认识论”的转向,是认知方法的改变,也是人类认知思维的改变,也就是要从中世纪哲学,也就是传统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转向近代的认识论问题。而后现代哲学又从认识论转向了解释学。从认知的范式来看,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这种西方哲学地位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要改变人的一种思维逻辑,即人文思维逻辑。这种逻辑的特征我们前文已经提到过,这就是试图改变传统的思维确立,反对本质主义对普遍性的约束力,重视对象的差异性,尊重对象的多元化,重视人的个体思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人文思维逻辑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它的根源在于转换你的认识范式,即从主客体对立,实现主客体的统一,以实证科学为楷模,重视逻辑批判性,重视语言的作用。与之相伴随的,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逐步由客观转向合理,由普遍转向合法。

结语。

西方哲学地位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思维新范式的一种确立,使得不同认识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对立转向对话,由斗争转向合作,从而改变了整个世界。

合同价值之研究论文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孟德斯鸠至近代的罗尔斯都提出了自己对法的价值的追求与探索。

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阶级、私有制、国家产生的必然结果。

不论是雅典的城邦、古埃及、罗马,还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无一例外的都有自己自成体系的法律。

从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毫无疑问,法是有价值的,但究竟什么是法的价值,法又有哪些价值呢?这困扰着我们无数的法学研究者。

法的价值是法产生的动因,人类对法律不懈的探索究竟在追求什么?古往今来,人来一直在追求正义,希望受到正义的对待,社会公平,人人平等。

正义为什么一直受到人类的追捧,法的价值是否也在于实现正义。

“任何值得被称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法的价值体现法的精神,法的精神决定法的价值,进而影响立法,影响着整个法律体系的运行。

但凡民主文明讲究平等和谐的国家法律发达,对法的价值问题研究深入,成果丰硕。

而统治者根据自身好恶无视社会承受能力,肆意订立法律的国家,命运无不是被人民推翻或遭外敌入侵而覆灭。

法的价值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也是法学研究不能回避的难题。

一、法的.价值含义。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众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广泛使用价值。

国内法学界对价值定义时多从主客体的关系出发,既强调价值客体的属性,又认为不能忽视主体的需要,认为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关系。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许我们应该从更为朴实的角度来探讨“价值”,从而揭示价值的本质。

可以这样认为,“价值”是一种特定的关系背景下的事物的存在、属性、作用等。

法的价值依据价值的概念是指,与主体的需要、诉求具有相洽互适性的,从而受到主体的珍视、重视的事物的存在、属性或作用。

根据使用的情况不同,法的价值可以有以下三种含义。

第一,目的价值,指称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助长那些值得希冀、追求或美好的东西。

“法律的重要价值就是保护人权”,“程序法具有确保司法公正的价值”,等等。

在此种情形下,法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为对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保护作用,是法对社会的作用,存在于法的自身之外。

第二,形式价值,指称法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

如,法应该逻辑严谨,应当简明扼要,而不是自相矛盾、含混繁琐。

此种意义的法的价值更强调法的自身,形式上的法应该具有的被人们追求和珍惜的东西。

第三,评价标准,指称法律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

这更多的受到西方影响,是以法的价值平价标准去评价社会上与法有关的现象,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二、法的首要价值。

(一)法的三种基本价值形态。

1.正义。

“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在社会生活中,正义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正义;“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是一种正义;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自由、平等、博爱”也被视为一种正义。

决定法的价值中的正义,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

社会基本结构指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生产的利益划分方式。

“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这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具有根本性。

作为社会主要制度,社会基本结构影响着人们的基本前景即他们可能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成就。

对法律的正义价值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说,法的正义价值在于保障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让人们享有正义的权利承担正义的义务,正义地分配社会财富、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

2.秩序。

学界不乏关于法律秩序的诊释。

“制度论”和“结果说”是西方学人对法律秩序的两种重要界说。

“制度论”把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

“结果说”则视法律秩序为法作用于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果。

法律秩序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由实体性的制度和观念化的意志所合成的社会状态。

实体性的制度是说法律秩序是以法的形式存在的社会规则,为实现这些规则还存在着一定的物质设施如法庭、监狱、警察等等。

法律秩序价值也是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环节。

法的价值诚然远不止确认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

但所有法的其他价值都离不开秩序价值。

任何法都会体现一定的社会秩序、利益、正义,但一定的利益、正义的确立和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秩序的确立和实现。

3.自由。

个体可以是自由的、独立的,但仍然是全人类整体的一分子;不但每个人的自由能依据普遍的自由规范而与他人的自由相协调,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个人自由主要表现在人格独立、人格尊严、抉择自由、自我实现等方面。

人是社会中的人,自由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律保障人的自由,便成为法的重要价值形态之一。

(二)正义乃为法的首要价值。

动物造型家具美学研究论文

:19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坐具的设计一度备受东西方设计师们的青睐,随着20世纪仿生设计学的建立和发展,设计中对自然界动植物的“模仿”有了新的参照数据,此间产生了诸多经典的仿照自然生物形态设计的坐具产品,这些坐具中包含着深刻的美学意蕴。本文对坐具的造型型理分析,并对其进行形式美学的探讨,以此来发现仿生设计学中对型理关系的表达,这或许能为当今的坐具造型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领袖人物威廉莫里斯曾将设计视线转移到室内设计的家具及室内装饰中,他的婚房“红屋”自然藤蔓的家具纹样别具一格;这一时期的维克多霍塔设计的泰赛尔旅馆,更以活跃、跳动的花叶状图案为基础,从旅馆正面开始,图案一直延伸到前厅、楼梯、柱顶以及家具装饰。从地板、楼梯到整个室内的墙面都充满了全新的自然装饰风格和气息。从这个实例可见,西方设计很早就开启对自然生物形态的关注,这一点与中国传统家具造型及雕刻图案相比,虽时间不及后者久远但却足以说明两个地域纬度和时间跨度的家具设计同样关注到了自然生物造型所显示出的形式美对人类生活及设计的重要意义。

纵观历史,自坐的行为固定以后,人类就从跪坐逐渐发展到垂足而坐,随之大量优秀的坐具产生并出现了矮型、高型两种“座”具。笔者下文中将以具有动物造型特征的坐具产品,如:阿诺雅克比松设计的“三足蚁椅”;汉斯威格纳的“孔雀椅”;娜娜第赛尔的“蝴蝶桌椅”为例展开对动物造型家具形式美学意义的探讨。通过对这些经典动物造型坐具型理的分析,思考动物造型坐具中通过形式要素这一点所体现出的型理关系,进而对造物设计开启新反思。20世纪的形式美学观认为,由线条、色彩的排列构成的形式以及造型显示的形状,把“秩序”和“多样性”融为一体,使人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愉快,贝尔称为“有意味的形式”,只有它才能产生出审美感情。而设计形式要素中的造型其中蕴涵着当下更深刻的符号语言哲理——“型理”:“将‘事理’升华到美学和艺术的高度,通过对‘形’的把握和创造、运用等语言,形理于‘物’上的造物之学”。具体以形状、形序、形义与之相对应的形意、形境、形情体现在产品的造型中。

许多设计者在其设计中也在潜移默化地践行这种现代设计观。丹麦建筑师和设计师阿诺雅克比松设计的“三足蚁椅”,构造简洁、耗材极少且经济适用。其造型只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滚圆形,下部为“臀部”造型。通过蚂蚁,进行了仿生设计,并以新的“形序”表达出了“三足蚁”椅的形义。其后他又设计了四足“蚁椅”,轻便、可叠置、多色彩选择的特性使之成为20世纪现代家具中销售量最大的产品之一;另一位丹麦设计师汉斯威格纳的代表作是“孔雀椅”。他在设计中遵循一个原则:“我试图剥去旧式椅子中所有外在的风格,让它们呈现最纯粹和原始的结构。”孔雀椅线条的构成及形序就是来自于对孔雀仿生造型的理解。从上述案例可见,动物造型家具基于仿生设计学基础上的形状、形序、形义表达能让家具设计造型上更加严谨,制作更加科学,也从侧面说明生物界本身就是一个能够为人类现代设计提供观察和启发的科学场。设计师娜娜第赛尔,因为对蝴蝶有极大兴趣,通过多年的精心观察让她试图从蝴蝶的飞翔中抓住一种漂浮于空中的轻松感觉用在设计中,由此产生了一批美妙绝伦的家具设计经典之作,像1990年设计的“蝴蝶桌椅”。“蝴蝶桌椅”的设计采用完全不对称的上部构件支联于变形钢足上,这种设计的形式要素在对称与均衡中迸发的美能使观者强烈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律动,给以人最直接的感性冲动。

这则案例在基于仿生设计学基础的形状、形序、形义上表达出的形意、形境、形情更贴近人们的情感因素。“三足蚁椅”、“孔雀椅”、“蝴蝶桌椅”都具有明确的动物造型特征,是设计者在深入观察蚂蚁、孔雀、蝴蝶的形态特征和生物特性基础上进行的形式美学元素提取、运用设计而成的。“三足蚁椅”接近生物原型的坐具造型能体现出人类视觉体验及心理审美与自然界呈现相吻合的一致性;“孔雀椅”是孔雀开屏美妙瞬间的形象符号凝固,增加了体验者的美感体验与满足;“蝴蝶桌椅”来自设计者对蝴蝶行为的捕捉,两只蝴蝶分享一朵盛开花朵的形态语义让造型上反映一种亲密、分享的型理关系,也从形态(形状、形序、形义)的呈现中表达了设计者对形意、形境、形情的把握。这些动物造型的坐具设计是对仿生设计学的运用,在坐具造型设计应用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形态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和色彩仿生。上述案例共同体现了仿生设计学造型的一个特征:形序、形义首先都要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形状来表达,即关注生物形态的仿生,对自然生物外部形态的认知,对生物外部形态的美的理解、把握,可将其中某些形态特点转化并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以求达到设计方案的创新。

通过模仿、表现、抽象概括等手法,可以对生物形态结构或功能进行合理地转化并进行形序的安排引出适合的形义。借助作品还可看出,基于仿生设计学的产品能与自然界相贴合,更能跟人的心理相融合。这不仅能够唤起人类对自然的热爱,更能促进生态设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也是现在坐具造型设计的发展的一种趋势。

从更深层次的索绪尔符号学角度看,家具的形式语言要素是符号系统,像形状、形序、形义衍生于造型内部的语义就能够成为家具的造型符号语言,语言符号是携带意义的感知。造型中对形状、形序、行义的研读,是发现和创新家具产品新形态的必须。因为形状、形序、形义传达出来的形意、形境、形情是满足体验者心灵感受与精神愉悦的支点。而家具中对生物形态的模仿又涉及到现代仿生设计学,它是将仿生学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通过深入观察、分析、提取自然界中百万余种生物形态特征来设计成千姿百态设计产品。具有生物形态造型的家具的形式美学与仿生设计学的互构又使得设计产品造型上有了新的传达,能给体验者新的形意、形境、形情。设计的责任感促使设计者去思考:新体验已经成为设计中的常态,就使得设计师不得不寻找设计的新型态,以此来满足用户不断追求新的体知、认知、感知。但同时设计的生态性一方面要求设计者要努力提供具有刺激的设计体验,另一方面也要尽力保持体验者对设计产品有恒久的喜爱度,这才是让产品成为经典的一种范式。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似乎描摹大自然的表面形式就已经足够了,但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要探究大自然的含义的根源,因为除了了解能使我们看清藏于事物表面之下的这种原因之外,别无他路可走。”人类面对自然的现状,兹生了更多的热爱,对自然界的学习和保护之一也就体现在仿生学上,现在所做的努力是不断地完善仿生设计学的数据,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出具有型理的造型。这正如王朝闻先生所讲:“我们的质朴和自重不比那些装出来的天真更缺乏审美价值”。

研究论文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要,是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从财务风险意识建立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医院财务风险的特征和成因,并提出了如何预防与控制医院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风险预防;风险控制。

财务风险是指在医院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于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原因,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目前,医院主要存在两大财务风险:一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支出结构不合理、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等造成的财务状况失衡风险;二是由于超前发展上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且论证不科学等导致的过度举债或不良举债而形成的债务风险。不同类别的医院,其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方法、重点和目标也有所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超速的发展,医院的法人主体地位也基本确立,同时也界定了医院应独立承担的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新体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医院对财务风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建立起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这给医院的稳步发展带来隐患。因此,正确分析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不仅是防范财务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的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医院的财务活动是对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分配进行决策、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在所有的活动中均存在风险,财务风险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用于筹集资金方面的原因带来的危险或不确定性,这种风险可能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资金成本率超过投资收益率,使医院无利可图;二是医院举债过多,财务状况发生困难,,不能按期偿还债务;三是资金市场存在的风险,如贷款利率的上升。(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理财环境的变化或投资者自身的失误,投资者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收益,这里主要是指投向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理财环境对理财活动内容、观念、目标及行为都有重大影响。如大型设备的购置,物价部门早已披露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价格要大幅度降低,且不分产地、型号,一律执行同一收费价格标准。(3)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资金运用的原因带来的风险。如药品库存占用过大,占用资金。计划经济时期,卫生部规定药品库存周转期为3个月,当时是因考虑药品供应渠道不畅,个别药品供应紧张,所以药品供应周期偏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供应渠道畅通,药品品种供应齐全有的医院库存仍占有大量的药品,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在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财务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4)资金回收风险。对住院病人医药费清算不及时或欠款催缴不力以及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原因收治的“110.120”欠费病员,可能发生坏账损失,产生风险。2.财务风险的特征。医院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与企业一样也可能存在财务风险。医院实施财务管理的前提是对自己所能承担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客观性: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2)不确定性: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是未来的财务活动毕竟存在两种可能,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未实现预期目标,因此,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并存。(3)全面性:财务风险贯穿于整个财务核算过程的始终,任何与资金运动相关的业务都会引起财务风险的发生。(4)激励性,财务风险的存在会促使单位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医院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医院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正常资金运转,也损害了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严重时可使医院陷入危机。要进行风险的控制,就必须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1.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加入wto后,境外的慈善机构、医院集团等纷纷来华投资建立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和现有的公立医疗机构的竞争将会更激烈。医疗服务业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人们的需求也由过去的单纯治病转变为更注重医疗服务的质量。2.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目前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最主要来源于存货资产运营不当。固定资产利用率和配置效率较低,其增值能力和盈利能力较差;国有资产管理通道不畅,出资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账实不符等造成存量资产运营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重要的是医院的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3.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产筹资、投资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筹资环节中风险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一定的负债有利于降低医院资金成本,但同时负债筹资会加大医院的财务风险;投资环节上,医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都会影响到投资的成败。因此,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尤其是获取有关信息是否及时、可靠,是产生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4.财务管理可控的局限性。为减少财务风险一般医院都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财务活动的千变万化使其可控范围不一定能够覆盖全部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就是说,财务活动的控制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由于医院财务风险存在于医院资产筹资、投资和运营的各个环节中,所以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系统预防和控制应当从以下几个环节来考虑。

1.有效的筹资管理是化解医院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对医院资本结构、负债状况和财务杠杆效应等进行系统分析。其次,要对资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根据负债警戒线确定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合理比例,既要取得收益,又要防范财务风险,避免因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危机。第三,在筹资方式的选择上,医院应优先考虑信贷融资,信贷融资具有筹资成本低、风险小和效率高等优点。

2.全面的财务可行性分析是降低医院投资风险的关键。医院项目投资前都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对投入成本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市场份额、项目回收期进行可行性论证,建立投资分析论证、报批制度,避免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投资损失,确保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3.必要的流动资金的管理是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的核心。医院资金运营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应收账款、存货周转、流动资产的监督,使得资金既满足运营的现金需求,又能带来一定的增值。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结合应收医疗款周转率来监督医院应收医疗款的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等情况。应收医疗款周转快,说明医院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也强,坏账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但如果应收医疗款周转次数过高,说明医院的服务量的扩大会受到限制,从而会影响盈利水平。

4.规范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医院要更新预算管理观念,通过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和机制。预算的编制要细化到部门和项目,使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并有时间表,以便监督;另外要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评价,及时、定期向院领导汇报,做到适时监督和及时控制。

5.加强审计监督。审计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

6.优化医院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会计信息及进行会计核算的当事者,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既能及时发现,又能起到为领导提供建议的参谋作用。为此,首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和自觉性。其次,要经常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新制度,研究新问题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再次,要对会计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使其成为一个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徇私舞弊的会计人员。

黑格尔音乐哲学的审美研究论文

作为现代电影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正在被赋予无可替代的重要使命。电影音乐具备音乐艺术性和影视艺术性的双重审美特征。具体到表现上,主要体现了音乐的唯美性、情感性、空间性等;电影的蒙太奇性、人屏交互性、画面传递性等。音乐艺术性和影视艺术性独特审美表现的相互融合,形成了电影音乐独特的艺术风格,又具有多种审美特征。

一.电影音乐的相关范畴概述。

1.电影音乐的分类。

从音乐素材的获取与使用来看,电影音乐可以分为原著音乐和非原著音乐。原著音乐是专门为该影视作品设计的音乐素材,是剧作家与作曲家以及导演共同构思且创作的专项音乐,具有展现影视作品和推动电影音乐发展的作用;非原著音乐的使用相对较为普遍,是在音频作品中发掘适合影视作品的既有音乐,由于非原著音乐的使用更为方便快捷,因此现有影视作品中,使用非原著音乐占有比例较大。尤其是在电影发展初期,电影音乐中的音乐艺术,主要是由已有的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进行画面配音,或者对既有音乐进行简单修改,而直接使用,后期逐渐出现异类音乐。

2.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

音画关系是电影艺术得以成立的基础,音乐在电影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其中画内音乐也可以理解为客观性音乐或现实性音乐,画外音乐可以理解为功能性音乐或主观性音乐。画内音乐是对屏幕画面中的音源概括,包括各种画面场景中出现的各种音乐,不仅包括影视作品中的人物的唱、奏等,还包括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会、舞会、歌舞、小唱、街头音乐等多种形式。画外音乐主要是屏幕画面上没有展现发音源头,但是却又有音乐的匹配;画外音一般是有剧作家专门为该电影设计的音乐,重在为剧情服务,尤其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和环境变化的烘托等。

3.电影音乐的艺术作用。

作为有声电影发展中重要的构成因素,电影音乐从简单的音符到复杂的配乐、插曲音乐、主题音乐等阶段,是一个从单一层面向立体层面转化的过程,具有渲染人物心理、烘托环境氛围、折射时代气息,塑造人物、表现叙事、创造情感等多项功能。电影中的音乐艺术是受众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的影音讯息,发展到现阶段,电影音乐成为电影综合艺术表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大的塑造功能,还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调节功能,已成为现有电影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电影音乐也成为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载体。

1.电影音乐美感的非独立性。

电影音乐与传统音乐美感审美方式上有着诸多不同,电影音乐之所以是电影音乐,是因为依附于影视作品而富有更加深刻、扩张的生命属性。对于普通音乐的认知而言,必然被赋予更多的音乐属性。电影艺术无论是时空还是时间,都是相互依附,画面与音乐素材的共融融合共同构成了电影唯美成果。电影音乐的美感并非独立存在的,极端的分析开来,电影音乐唤醒了人类感知力的立体属性。在电影的艺术表现中,使用的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往往更加的紧密,尤其是电影中原创的音乐作品,没有电影的衬托,或许并不具备同样的生命力与感召力,而失去影视作品的电影音乐,必将难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充满扩张力。普通的音乐能够流传的因素主要源于自身的生长属性,从一开始诞生即拥有自身的受众群体,而电影音乐是伴随着影视作品而诞生的,先入为主的审美原则必将对其审美层次和审美群体所接纳,而脱离开来重新定位,必会因失去画面受众的群体而失去相应的生命力。因此,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难以独立存在,必将伴随着影视画面的具象化表达而加深观众对审美对象的感受。

2.音画结合的互动性。

电影音乐与影视画面的最普遍审美特征就是“音画同步”,是影视画面与音乐旋律相互融合、彼此互动渗透、节奏步调一致的常见依存关系。不论是从传播学上的考量还是心理学上的考虑,音乐元素都是影视画面、人物对话、文字穿插、音响烘托等其他元素无法表达的元素。影视画面传达给受众是直观的、富有冲击力或吸引力的视觉美感,而音乐的附加更增添了受众感官上的立体感受。画面与音乐的统一协调,让受众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让渲染的氛围更加具有唤起性。在《菊次郎的夏天》电影中,主人公正男和菊次郎在受困于车站时,一段小提琴音乐随之响起,伴随着钢琴声两者与影视画面相融合,将受众带入一个凄美的雨夜,随后响起的大提琴再次奏响了影片的主题,将受众的心境仿佛带入到了一段深沉而又布满哀怨的记忆中,在记忆中,主人公寻找着自己的母亲,而与之相伴的大提琴奏乐更是让受众沉寂在寻找中,在奏乐临近尾声部分,伴随着雨滴的减小,欢快的小提琴奏乐将受众从沉寂拉向欢乐,这段人们熟悉的小提琴旋律让深沉的回忆包袱放下,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奔向希望的道路。这种音画融合的特性,激活了画面的单调与直白,让画面更具有想象空间和立体质感,实现了两者相互衬托下的具象化。在《天使爱美丽》电影中,同样的古典手风琴音色和悠远的旋律犹如一阵微风,将欧式特有的典雅和浪漫扑面而来,欢快的音乐如同女主人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活灵活现,像天使一样可爱。这些电影音乐之所以充满美感,是“音画同步”的.接触效果,如果将音乐与画面割裂开来,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的美感都将大打折扣,也难以成为彼此领域的经典之作。

3.电影音乐对画面的叙事性。

在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中,音乐对电影叙事的烘托与渲染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音乐在电影叙事中的表现形式大致有情景音乐、剧情音乐、背景音乐等。对于叙事的情景音乐,音乐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影视画面的内涵而确定,此时的音乐对画面主要是烘托气氛和透视画面本质,是对氛围的进一步提升。比如,在《海上钢琴师》电影中,故事是对一位诞生于海上的钢琴音乐奇才进行的讲述,通过不同的音乐讲述其具有争议的传奇人生。在画面的配乐选取上,主要是大师级的作曲人,对不同的画面和环境进行独立原创,所创作出的钢琴为主,管弦乐和室内乐为辅的乐章,深深吸引了受众,并在影视作品之外对立成为出色的乐曲。在画面的配比上,主人公舒缓柔和的钢琴声,伴随着望向窗外“望向自己”女孩的画面,平静之中带有激动与惊讶。随着1900灵动的琴声,将观众带入了他的内心世界,讲述属于他的事件,纯真而自由,让受众纷纷沉浸在音乐最纯粹的欢快中,伴随着灵动的钢琴声,主人公传奇的一生显现在受众面前。影视作品自身就是故事的讲述者,而音乐的渗透,让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更加透彻深刻。电影叙事中,无论是影视人物还是作品环境的塑造或是各种情节的交叉,任何一个成功的部分都无法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通过优秀的电影音乐不仅对电影主题进行了画龙点睛,更大的作用就是让人们更深刻地去理解这部电影的主题。

4.电影音乐的片段之美。

电影音乐相对于普通音乐而言,篇幅相对短小,通常音乐都是作曲家情感认知的完整表达,然而在电影之中的音乐,鉴于电影音乐难以进行完整的“陈述”,只能与影视作品相对应采取片段式的采用,因此电影音乐具有片段之美的审美特征。在经典电影《钢琴家》选用的音乐《升c小调夜曲》中,平静舒缓的开始,忧伤宽广的基调,预示着千百万犹太人的生命即将终止的厄运。影视中这个细微音乐片段,正是为德国军官的人性与品质所做的对比铺垫。在影片中,钢琴家发现德国人到来之时听到悠扬的《月光奏鸣曲》驻足聆听时,一方面体现了杀人成性的德国军官内心中仍然残留着人性的善良和对音乐之美的追求,但另一方面又暗示了德国军官刽子手的嗜血本性。这两首原本具有特定美感的音乐在影视作品的片段之美,打破了原有的审美特征而焕发出新的审美特性。对于影视作品环境氛围、人物心理变化的渲染与烘托,既不刻意描绘场景也不特别地去表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但是伴随着音乐声音的扬起,画面的定格表达了更为深邃的穿透性,让抽象的影视画面借助音乐的形象顺利的表达出来,让人物形象与环境特征更加生动、感人。可谓是片段之中尽显人性丑恶。

5.音画非同步的对立美感。

电影音乐与影视画面在“音画同步”方面是早期和现下主流的审美组合,新生代叛逆族的成长让“音画同步”之外诞生了“音画异步”的受众群体,并在时间的推移中有扩大趋势。电影音乐虽然历史上是与电影画面同步进行的,无论从音乐美感角度还是影视画面传递角度,都是同步表现同样思想的有机统一,但是从多元化的发展来看,“音画异步”也将是未来电影产业或者电影音乐产业的“新生代”,这种对立的关系,从表象上看是同步的,这时的音乐与画面都具有双重的含义,在彼此含义的另一面而言,存在着异步的本质,但是诠释的又都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多层次化含义。音画异步的作品较为少见,但是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泰坦尼克》作品中也有细微表现,比如在船体即将下沉的过程中,歌手以“啊”为代替歌词,与当时画面表现的景象已有不同,似乎是通过简单的歌词来将旋律更加“悠扬”的飘向远方。这种音画不同步的画面,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都略有表现,只是由于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难以被受众所接受,因此也仅仅是某几个画面的展现。“音画异步”的对立之美,是表现多层次感的对立之感,细分为多层次探讨,实则仍然是剧作家的内涵对应。这种对立的审美特征所传达的异样之美,在未来多元化发展中,必然成为“同样”之美。

三.结语。

电影音乐的多个审美特征,不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与受众感官之中,往往是本质的一种结合和延伸,是彼此衬托的相互协调,更是对影视作品展现内涵的进一步抒发。日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审美的标准也是多元化分布,多元的审视也早已融入到对电影音乐和电影画面的评判中。电影音乐已经与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概念日趋模糊,而音乐的艺术扩张力早已将音乐艺术带进了千家万户,逐渐世俗化、大众化、日常化;电影艺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的提升,逐渐走进新生代的日常生活中,电影与电影音乐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另类音乐一路走来,潜移默化地对各类受众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比如,多元化的电影音乐顺利地体现了电影画面的纵深感,甚至完全与影视画面相异的音乐配音,在新常态下的影视作品中将日趋多见。

动物造型家具美学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工业机器人外观与用户的主观喜好和情感需求的匹配程度,用感知工程理论确定工业机器人感知图像的词汇,并选取代表性样本,对感知图像和眼球运动测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挖掘典型感知图像词汇与工业机器人关键建模特征的映射关系,提取产品的感知特征。并获得用户的感知图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的建模设计,为工业机器人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产品造型设计;设计发展。

作为机械产品,工业机器人通常被认为是功能性产品。功能霸权的概念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着设计思维的单极发展,这是基于解决功能,必然会导致材料功能的发挥,精神功能的分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产品都有了新的需求和认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更注重产品的感性体验和情感共鸣。感知工程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模糊和不确定的情感因素转化为定量的设计元素来指导产品设计。

1工业机器人概述。

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研究受到了很多关注[1],20世纪50年代之后,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远程操作能够运输核材料的机械手[2]。系统中的主从控制系统,主要机械手动作和反馈系统可以让操作员感觉到力的大小。两个机器人手臂与防护墙分开,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闭路电视操作机器人,从机械手系统为现代机械手的设计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1954年工业机器人的概念被美国提出和申请是在关节机器人上使用伺服系统,机器人可以由人来手把手地教,然后机器人可以像人的手一样做出相同的动作。这个机器人叫做教学和繁殖机器人。机器人几乎被用于这种控制方式。工业机器人具有很多属性来区分数控装置:可编程,有益的,人形的,通用的,跨学科的。可编程的机器人,可在不同场景下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例如用于加工和焊接的不同控制代码,只有模块化的不同功能。根据现场通话编程是工业领域灵活使用机器人的体现。这是可编程机器人的再现,大大缩短了编程时间,降低了车间的难度。类似于人的机器人是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人是机器人仿制的终极目标。今天的机器人已经有能力通过各种传感器逐渐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4]。

2工业机器人造型设计实例。

通过研究,根据样本的形式,选择样本3的关键建模特征进行创新设计。样本3的关键建模特征包括简单的线条,弯曲和丰满,柔软的形状,底座的圆角以及机器人的实体形状。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重点放在机械手和基座的两个部件上来发展创意概念,机械手和基座的创意设计结果与样本3的关键建模特征一致。创意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基于创新设计的优势,采用pro-e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在建模过程中,基于样本3关键建模特性的指导,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一些或详细的优化和改进。模型建立后,模型进行颜色匹配和渲染,以获得真实的视觉感知三维效果。如图2所示。

3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

工业机器人的大脑是一个控制系统,它决定了机器人的性能和精度,机器的控制模式通过教学进行编程,包括离线编程,智能编程等控制[5]。教学编程是工业界最早的应用,机器人的控制策略仍然是机器人最关键的控制技术,离线编程是计算机图形学。实时仿真不需要访问机器人主体,它包括界面设计,建模和仿真。仿真过程包括过程仿真,传感器仿真,路径仿真等。智能是机器人发展的最新方向,包括自动控制,电力电子,大数据云计算等,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独立判断更复杂的外部条件,处理突发情况,倾向于处理人类的问题。随着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和发展,抓住智能市场的新概念非常重要[6]。工业机器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以下五点:1)该结构倾向于集成模块,模块化不同的`功能和工具,并在不同情况下调用[7]。例如,scara机器人可以承载不同的功能,例如携带、焊接和贴片,并且只需要在控制程序中调整模块调用。2)机器人的功能在不断提高。例如电石炉机器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应用程序可以更专注于开堵眼作业。操作方式越来越自动化,越来越高效,对车间工人的需求也减少[8]。3)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开发是开源的,建立了统一的接口标准,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使不同厂家的产品之间的通信更加容易建立,可维护性大大提高。4)各种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机械手,以提高对环境的感知,适应复杂的环境。5)智能化水平提高。

4结束语。

中国制造业整体自动化水平仍处于低位,大量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型升级。中国每万工人只有21台机器人,在世界55个国家平均水平不到一半的情况下,巨大的增长空间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目前,大量中国企业致力于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也大力加强工业机器人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应用,希望通过原有的产业基础优势加快生产自动化的竞争优势,彻底解决劳动壁垒问题,重新夺回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尤其是长期被抛弃的行业,将促使移民业回归。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仍处于发达国家,如欧洲,美国和日本等仍处于机器人技术关键技术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以及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国家。新型机器人结构,机器人操作系统,视觉反馈等关键技术的进步将推动工业机器人向新的应用领域的发展。在造船和航空航天制造中,复杂部件的组装和拆卸,甚至服装缝纫中,机器人的操作和技术难以突破都很困难。为了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实施“机器替代”,中国必须解决大量人工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问题,即使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因此,有必要继续扩大工业机器人的新功能,突破技术瓶颈,手工完成复杂工作。同时,要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以适应中国的国情。

参考文献:

[1]吴珍珍,王东霞.浅谈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经济导刊,,26(24):64.

[4]王辉.工业机器人发展及其对就业影响分析[j].时代农机,,44(10):47+49.

[5]左怀山.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7(10):65.

[8]寇晓晨.工业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运用[j].南方农机,2018,49(2):92+1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论文

《新民主主义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_,根据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属于中国工人阶级;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_必须采取既区别于资本主义,又区别于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读完《新民主主义论》后,体会最深的是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_人所领导的_的文化_。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但是决不能和任何别的民族的帝国主义反动文化相联合,因为我们的文化是革命的民族文化。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然后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中国_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_和迷信_,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_和实践一致的。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_准备。“没有革命的_,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因此,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他的火力就打不倒敌人。为达此目的,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须知民众就是革命文化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_即__去领导。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要造成的新中国。

纺织品检测报告研究论文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合理划分实验室内化学检测各环节质量控制指标,最大限度采用控制图分析来发现趋势使整个内部质量预防效果能够充分得到展现。注重体系所应具有的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实验室间比对等质量控制使系统误差能够尽早被发现并予以及时修正改进。明确化学检测结果质量控制必须根据实际检测工作量,通过认可检测能力范围、检测技术类型、检测过程关键日傲剑变化等确定方式和频次,在进行精密度控制评价时结合内部比对、重复检测、留样再测等方法,使整个评价准确度和真实度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对全过程进行评价时可采用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不确定度评定、盲样测试等方法开展进行相应作业,而空白实验、质控样品、加标回收等则可采取质控方式来完成,以确保对应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效果,能够完全达到预期要求[4]。

6结语。

通过对纺织品实验室化学检测领域内部质量控制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内部质量控制工作是纺织品化学检测工作能够高效、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对我国纺织品化学检测领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教育研究论文【】

教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教育及其发展规律。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一般规律,促进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更要把握教育学的内涵,强化对教育学的认知,提高其实践能力。本文就教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创新措施,以不断优化教育学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

教育学;发展;创新。

第一,教学理念落后。虽然国家大力普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家长也意识到素质教育的优点。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学也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理念十分落后,学校和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学创新的重要意义,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当下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第二,教学方法陈旧。教育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差,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逻辑能力的作用,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水平。第三,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教育学这门课程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时,将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然而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客观情况,而且可能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1、更新教育理念,应用多媒体教学为了有效促进教育学的发展,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让学校领导和教师正确认识到教育学创新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学的职能作用,培养更多教育学研究人才,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同时鼓励教师对教育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担任教学的引导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教师可以在教育学的教学中加入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提出对应的观点和结论,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总结。

3、改革评价模式,激发学习兴趣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教师要正视主要问题,积极改进评价方式,应该把学生平时的表现纳入考核范围,教师要观察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要把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考核项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再进行综合测评。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教育学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在教育学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依旧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夏剑.论我国教育学对现象学的接受机制及其发展进路[j].当代教育科学,2016(19)。

[2]徐中斌.关于教育学原理的发展需求及改革途径探讨[j].青年时代,2016(21)。

[3]刘保俊.浅谈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发展需求及改革途径[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34)。

[4]梁士伟.基于教育学实践发展与科学发展的研究[j].山西青年,2017(12)。

[5]王周红.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发展需求及改革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7)。

情绪研究论文范文优选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就连还未踏上社会尚在学校中的学生也是如此。1996年,全球疾病负担合作研究发现,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跃升至危害人类健康疾病的第二位,占全球疾病负担的15%。美国1994年4%的医疗费用于治疗抑郁障碍,高达430亿美元。根据统计表明,中国在校学生的抑郁症比例逐年上升,抑郁症成为在校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如何保障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学生产生抑郁症的原因,从而更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

学生情绪抑郁症。

正文: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们的相互感染是情绪基本属性起作用的体现。包括:

(一)情绪的适应性和动机品质决定了存在着正性与负性的根本差异。

(二)情绪的等级结构与情境认知存在着一致性与矛盾。

(三)情绪的检测功能导致情绪对自身系统的放大或削弱的感染。

(四)神经系统中枢与边缘自主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情绪的不可控制。

它们之间的每一次活动均可达到协调而产生正性情绪并有益健康,也可以发生分裂而导致有害的负性情绪而感染健康。

(一)抑郁的概念。

抑郁比任何单一负性情绪的体验更为强烈和持久。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情绪,主要包含着痛苦,并依据不同情况而合并诱发愤怒、悲伤、忧愁、自罪感、羞愧等情绪。每个人都体验过抑郁,但由于过度压力而情绪低落或绝望,失去兴趣而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可能向异常情绪转化而成为抑郁症。

(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1)精神症状。

1.心情、情绪的障碍。

抑郁在情绪层面上的症状,即程度较强的忧郁感等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郁感、悲哀、说不出的不快、空虚、寂寞孤独、无力、绝望、郁闷、不安、焦躁等。

2.行为、思维受到限制,精神活动能力降低。

处于抑郁状态的人,个人活动受到抑制,整个人处于“停滞状态”,在思维上也会产生障碍,问题的思考找不到突破口,出现“脑筋转不过弯来”“精力不集中”“什么都想不起来,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下降,做不出判断”等现象。

3.自我概念的变化。

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在对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自我评价,并进而通过个体行为加以表现。陷入抑郁状态的人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懦弱无能感,失去自信,从而厌恶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常常产生一些认为自己很坏、很肮脏的想法。

4.思维上的变化。

在抑郁状态下,在个体眼中,所有事情看起来都变得更悲观了,考虑事情总往坏的方面想,整个人都处于绝望的情绪支配下,更有甚者,会出现妄想症状。

(2)身体症状。

1.睡眠障碍。

抑郁症必定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就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分为入睡困难、易于惊醒、无法睡安稳、浅睡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惊醒,这常常引起人们心情抑郁,总让人觉得“明天又是一个痛苦不安的一天”,促使人们产生自杀的念头。

2.疲劳感。

稍微做点事情或活动就感到疲劳,总觉得全身乏力、酸痛、懒散,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生命力和能量即将枯竭似的。

3.疼痛。

抑郁不仅可以摧垮人的精神,还能够扰乱人体平衡,结果导致植物性神经紊乱,从而使血液输送出现障碍,最终出现头部肌肉和神经痛,头晕目眩,头皮发麻等症状。

(一)家庭对在校学生的感染。

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只能顺其自然地接受家庭的感染,这是家庭感染的强制性,而家庭感染还具有无意识性,因此同一家庭的成员的许多特征都具有相似性。

(1)父母文化水平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在对全国6个中等城市的550个家庭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平与子女的心理异常水平成反比例关系,即父母的文化水平越低,子女的异常程度相对较大,有异常行为的子女多发生在父母为高中文化一下水平家庭。

(2)问题婚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在所有的家庭因素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感染最大的是问题婚姻,主要包括: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和父母冲突。

(3)家庭关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感染。

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和三角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会使子女感到幸福和安全,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子女有极大的伤害作用。

(二)学校对在校学生的感染。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制定了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学校的任何变化都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

(1)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染。

学校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是指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包括外围坏境、地区环境和社会环境。内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结构和布局。外环境对学生的感染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完成的,而内环境则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师生交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染。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感染。它能感染班级群体的主导气氛,也感染着学生的情绪和个性。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更多的积极情绪,会使学生形成很多优秀的个性品质。

(一)客观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有许多研究和临床证据支持抑郁症与儿童时期的家庭状况有关,特别是儿童遭遇父母的自杀。

(2)个人认知歪曲。

生活学习中凡是能造成强大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等事件都可能成为导致抑郁的因素。

(二)身体因素。

(1)生物因素。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可以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在性别上,女性抑郁症比例要高于男性。

(2)生化因素。

身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抑郁的产生。

由此可见,引起抑郁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并且,在校学生,他们自身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外界的刺激更容易使他们的情绪产生异常。因此,预防在校学生抑郁症的产生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王卫红主编《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重庆出版社出版。

2.张楚廷母庚才主编《学校心理卫生学》警官教育出版社出版。

3.孟昭兰主编《情绪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情绪研究论文范文优选

身为当代大学生,无论你是在所谓的名校上学,还是在一般的高校就读;无论你的家境多么富有,还是多么困难;无论你学业多么优秀,还是被挂过多少门课;无论你多么的漂亮帅气,还是长相如何的平凡;无论你是多么的一帆风顺,还是多么的坎坷波折;无论你是爱情的幸运鸟,还是经受过多大的爱情考验等,只要你生活在大学校园(其实,即使在校园之外也一样),就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情绪困扰。

如何让自己开心地生活,愉快地学习,恐怕是每一位大学生都追求的境界。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共同探讨这个核心的话题——情绪管理。

在心理学上,情绪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情绪的构成包括以下三种层面:

(1)、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

(2)、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会伴随一定的生理唤醒,如激动时血压升高,愤怒是浑身发抖,害羞时满脸通红,紧张时心跳加快。

(3)、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如,悲伤时痛哭流涕,激动时手舞足蹈。伴随情绪出现的这些相应的身体姿态和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情绪的外部行为,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观察别人的情绪的主要途径就是从表情得到的。

综上所述,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生理的反应、认知的互动,并表达出一些特定行为。而情绪管理是将这些感受、反应、评估和特定行为挖掘并驾驭的一种手段。情绪管理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管理手段。简单说,情绪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感知、控制、调节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正面情绪是指以开心、乐观、满足、热情等为特征的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以难过、委屈、伤心、害怕等为特征的情绪。种种的负面工作情绪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而言,危害都是很大的。长期的情绪困扰得不到解决,除了会降低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使个人丧失工作热情,影响个人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并且影响个人的绩效水平。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处于特殊的身心发展期,表现出特定群体的情绪特点,首先是多样性,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各种新需要的强度不断增加,具有多样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负等。其次是冲动性,表现在对某一种情绪的体验特别强烈、富有激情。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各种事物都比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绪一旦爆发就较难控制。虽然,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对自我情绪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状态下,表现的容易感情用事。再次是矛盾性,大学生睛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文饰和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的含蓄、内隐。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的情绪仍带有明显的波动性,有时情绪激动,有时平静如水,有时积极情绪高昂,有时消极情绪颓废。同学关系的好坏或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能引起情绪的波动。最后是易于心境化,即尽管情绪状态有所缓和,但拉长了这种情绪状态,其余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由于大学生的这些情绪特点,容易产生一些常见的情绪困扰。情绪困扰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或个体内部发生矛盾、冲突而无法及时有效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表现为:

(1)、焦虑,即对将发生的某种情景或事件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考试焦虑、适应焦虑、健康焦虑、选择焦虑等,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容易导致坐立不安、忧虑、担心、恐惧或过度警觉等不良反应。

(2)、自卑,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轻视的情绪体验,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改变,部分大学生由高中时期的“佼佼者”变成大学校园中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大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3)、抑郁,是大学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面对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弃,体验不到生活、学习的乐趣,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紧张、不自然,讲话缺乏逻辑性,有时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

(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大脑神经过程的抑制和兴奋发展不平衡,内制力较差,容易冲动。有的大学生因为一件小事或一句话便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

大学生情绪困扰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研究表明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们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这样会引发有机体本身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躯体疾病。消极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情绪管理,通过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对自身心理状态加以有效调节,培养驾驭自己的情绪能力,保持良好、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将有助于提高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情绪管理呢?有如下几种方法: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外出散步,看电影,听听笑话,看看幽默小说,打球,下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为了减少内心失望,找一个借口或理由,以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可以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进行适度的宣泄,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必先觉察自我的情绪,进而才能管理自我情绪,尤其是要常保鲜活的心情面对人生。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应职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课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帮助大学生进行负性情绪的自我调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论文

1.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其次,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的作用则恰恰相反。

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3.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

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

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

5.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如果在实践中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结果,那么人的认识就被证实了,就可以称之为真理性的认识;如果失败了,并且不是由于认识之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那就是错误的认识。

第四专题。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什么是社会存在?为什么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表现在:

第一,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第二,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第三,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4.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5.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辨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6.简述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7.简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研究论文

马哲是一门很好的哲学课程,它讲究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承认世界是按自己的客观规律运动发展的。

因此,学好马哲对我们处理事情,完善个人的世界观来说,是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但是马哲其中的基本原理又大都较为抽象,较难理解和把握。

在看读完这本书后,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第一,我们要将马哲原理与人身联系起来,让我们体会、观察自身,由此联想原理的内容及其意义。在学唯物辩证法这一部分中,要用三大规律的内容来说明“如何学好马哲原理”这一与切身相关的主题。如用内、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学好哲学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老师的作用在于帮助你理清思路,便于自学;再如,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自然的规律、人生的价值等这些哲学智慧体现在具体的现实之中,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去体会、去领悟、去把握,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教条式地记忆。另如,用质量互变规律来说明学习哲学不能投机取巧,一蹴而就,而应该循序渐进,一章一节地学习,才会由渐悟到顿悟的飞跃。

第二,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在哲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所以在学习上,可以用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来表示一个事物内部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本性。说明这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联结、渗透、贯通的趋势即同一性,相互排斥、反对、限制、否定的倾向即斗争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不存在同一个事物之中,就无法斗争;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差别,事物就成了混沌一体。由此更进一步,用太极图的变动情况来说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展开。

第三,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和世界的基础,把抽象原理放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比拟,通过对生活的联想可以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矛盾”概念时,分析“人生的辩证法”,生与死是一对矛盾,生就是死,死昭示生,生之顶峰死亡感觉,死亡过程生之喜悦。再如,在“矛盾不同阶段上的特殊性”时,可以引用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基尔凯郭尔关于“人生三阶段”的学说,来说明青年是审美阶段,享乐占主导;中年是伦理阶段,责任占主导;老年是宗教阶段,信仰占主导。另如,在分析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似性时,用黑格尔的话进行引申,“同一句话,由老年人讲出来,还是由年青人讲出来,其所包涵的思想都大不一样”。以“人生如梦”这四个字为例,青年人表达了一种失恋、失败后迷失方向的感受,对老年人来说则是历经沧桑、面对死亡的无奈。

综上所述,学习马哲要客观地学,科学地学。不仅背名词、原理,采取一些生动的直观形式或方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趣味,变得形象化,最重要的是理解其客观含义。既要注重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又不要陷入迷信状态,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条认识路线,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只要实践在发展,只要社会在进步,只要人类的历史还没有结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永无止境。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在党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一条就是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能用本本去支配实践,而要用实践去发展本本。

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尊重广大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面向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成就科学理论的根本道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要尊重广大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是最讲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实践中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

[关于马哲书籍读书笔记]。

黑格尔音乐哲学的审美研究论文

摘要: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与音乐的一种结合,又被称之为“背景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一门重要的象征语言,具有审美关联性,画面指向性,情感渲染性和视觉延展性特征,本文通过对电影音乐审美定位及其特征的分析,试图推进对电影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理解。

关键词:电影;音乐;审美;艺术。

一、电影音乐具有审美关联性。

为电影需要而创作的音乐与其他音乐不同,它并非只追求自身单纯的艺术展演和听觉效果而是为整个电影的叙述逻辑服务的,是要传递该电影在画面、台词方面无法传递的意涵。当音乐进入电影叙事之后,便成为电影的一部分,将与电影镜头、台词一同展现人物的性格、情绪以及烘托具体的场景,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镜头呈现、人物特征和故事情节的关联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影音乐对正在发生的故事情节起到烘托和反衬的作用,而画面中的故事则是对电影音乐试图表意的内容的一种坐实、一重具体化的呈现。例如意大利电影《海上钢琴师》中的配乐就深刻体现了导演试图传达给观众的思考,影片中反复插入的主题曲《1900'stheme》只有跟具体的故事情节、人物和画面结合起来,观众才能领悟1900对对大海、对置身其中的邮轮的爱与恨,苦与愁。因此,当电影音乐被赋予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时,观众对电影音乐的体悟自然便同故事情节关联在一起,便能与导演的心思产生共鸣。

二、电影音乐具有画面指向性。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和情感表达都是围绕着电影里具体的画面和故事情节展开的,即以电影画面的审美为指向。因为当音乐进入电影画面中时,就意味着其基调必须要与正在发生的故事情节相匹配,要么渲染画面氛围,调控剧情节奏,或烘托人物感情,切换场景过渡,总之,电影音乐必须在与电影画面艺术和故事情节相吻合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感官和视听上的艺术价值。另,就电影音乐的创作来说,必须依据电影主题、情节设计和主题思想来创作,在此基础上,电影音乐还要试图深化观众对电影具体情节的认知和感受,让观众通过电影音乐更加准确、具体的把握导演在幕后试图表现的思想实质。所以说,电影音乐必须要丛书与电影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国产电影《建国大业》中,导演运用不同主题风格的背景音乐来展现画面中我军和敌军士兵的精神面貌,当画面切换到我军战士在前线的奋勇冲锋时,使用了激昂奋进的音乐,以突显我军气势如虹的进攻场面,当战争结束后一片狼藉的战场画面,又使用了悲怆凄凉的音乐来表达战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残酷并且也试图引发观众对战争的反思。

三、电影音乐具有情感渲染性。

《尚书尧典》中记载着舜的一句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意思就是作诗以言志,高歌以咏言,作声以依咏,演律以和声。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中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其关联着整个影片的故事发展情节、不同场景的氛围环境以及每个人物内心的感情起伏,因此,在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中,导演往往会对电影音乐的创作提出极高的要求,合适恰当的电影音乐不仅可以准确的将电影表达的思想主题和型塑的人物形象传递给观众,而且还能起到渲染观众感情和烘托影片画面的作用。电影音乐对影片的重要性除了渲染画内人物和画外观众的情绪情感,还烘托着电影的宏观基调和微观情节的作用,既可以感染观众的情绪,还有助于观众理解影片的画面和内容。例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表现的作为淋漓尽致,其音乐随着程蝶衣和段小楼相遇在不同时代背景,面对不同人物时准确而精致的抒发了他们各自心中的感情纠葛,不仅表达了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也引导观众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

四、电影音乐具有视觉延展性。

事实上,在一部90-200分钟的电影中想要表达导演和编剧的全部思想主旨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受制于影片时间的限制,影片所能展现故事情节是有局限性的,而如何在计划的的时间、有限的镜头和政府的审查中将电影主旨更好的延展下去,电影音乐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它能通过自己的音调、节奏、曲风引起观众对画面和故事情节的联想,赋予影片在有限的时间和镜头之内变现出一种无限延伸的意义,观众即可在这种开放式的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对导演意图的领会。因此,电影需要依赖电影音乐表达和延展其意犹未尽之处,而电影音乐则需要依赖观众听觉来延展他们视觉上的想象。例如在电影《秋日传奇》中,以《legendsofthefall》作为背景音乐,开头恢弘大气的交响乐烘托了画面的沧桑之感,而后半部分悠扬婉转的苏格兰风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站在苍茫草原之中的身心体验。在影片的最后,《offtowar》响起,预示着战争结束,让人不禁联想起整个战争过程中那美好、坚毅却又处处遭遇绝境的爱情传奇,没有一句旁白解说,单凭这一娓娓道来的背景音乐便能给观众对故事结尾无限的瞎想和思考。这便是电影音乐对观众视觉的延展效果。

五、结语。

通过对电影音乐的上述四个审美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影在作为电影音乐载体的同时,也得到了电影音乐对其思想主题的升华,两者彼此关联,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了电影作品——这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弄清楚了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才能对电影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有更加全面、综合、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卢磊,王永法.从美学角度解读电影音乐的功能和特质[j].芒种,20xx,01.

[2]刘玉山.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浅析[j].电影评介,20xx,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