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演讲稿>最新声音的演讲题目(优质7篇)

最新声音的演讲题目(优质7篇)

作者:纸韵 最新声音的演讲题目(优质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声音的演讲题目篇一

微笑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微笑可以令人温暖;微笑可以让人悔过自新。

回忆起往日的那一抹微笑,我心中立刻充满了内疚和懊悔。那时我读四年级。班上有一位女同学,叫杨真。她为人老实忠厚,但因为成绩不好,同学们常常欺负她。无论是课间休息,还是上学放学路上,一逮住机会,大家绝不放过她,仿佛欺负她是一门必修课。

那天下午,我照例到各个组长那里收作业。她和往常一样,一边扫地一边躲避着男生们朝她飞去的纸飞机和粉笔头。虽然我有些看不惯男生的所作所为,但因为是针对她,我没有出手相助,反而冷冷地问她:“作业交了吗?”她一听,冲我微微一笑,说:“你不要过来,这边很脏,等我扫完地再把作业交给你,好吗?”那么胆怯,那么恭敬,还略带一点乞求。我不但没有被打动,反而嗤之以鼻。

过了许久,她笑嘻嘻地递给我一本皱巴巴的作业本,依旧是那傻傻的笑容:“这次我做得很认真,帮我检查下可以吗?”我极其不情愿地答道:“好吧!”她听了,手舞足蹈。

“杨真同学,你的作业怎么没交!你要知道,这次的作业是要给领导检查的,关系到我们班的荣誉。”班主任怒气冲冲地大声呵斥。班上鸦雀无声,连作业纸飘落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一双双不屑的眼神不约而同地瞄向她,她欲言又止,只有我明白事情的真相:课间收拾东西时,不小心把她那凌乱的作业本当做垃圾丢了。

她失望地看了我一眼,我努力逃避她的眼神,可还是无法回避她对我扯出的那抹淡淡的微笑,那微笑带着刺眼的光芒。我忐忑不安地想:如果不说实情,她要挨批;如果承认是我把她作业弄丢了,那我就要挨骂。怎么办?我冥思苦想:不行,我不能因为她而给老师留下坏印象。反正她是公认的坏学生,不交作业很正常。这么一想,我理直气壮地挺直了腰板。 “杨真同学,放学后到我办公室。”老师严厉地说完,转身离开了教室。

大家议论纷纷,可她始终面带微笑。我趴在桌子上不敢看大家。过了许久,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抬头一看,是她!她蹲在我身旁轻轻地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不怪你。你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我不想让老师批评你。也请你不要自责了。”她微笑着,她的话字字像针一样扎扎向我的心口,很难受。我看了她一眼,她依然微笑着,那微笑仿佛在阳光下逐渐成长的向日葵。

古诗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她的笑容给了我勇气。人不能这么自私,我要向老师认错。

那一抹微笑,让我善待真诚,一生受用!

声音的演讲题目篇二

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为大家讲的故事叫《震撼心灵的声音》。

20xx年1月22日的这一天,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心中,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她就是从医70多年的胡佩兰老人。她在病房里所说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得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医者,救世良药。” 这是在20xx年《感动中国》栏目中给胡佩兰老人的颁奖词。

可令人悲伤的是,这位百岁老人再也听不到这对她人生中最大的褒奖了。20xx年1月22日,离开了她深深眷念着的病人,远去了。

说“活着总得对人有点儿用”。

正是在“有用”思想的激励下,这位满头银丝、患有严重的腰椎病、进出都要坐小推椅的老人,每天都要接待一个又一个病人,从不懈怠,风雨无阻。

在她的心里,只一个念头:病人在等她。

20xx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天气,家人劝她说:“天这么冷,别去坐诊了”.可老人执拗的说:“我们做医生的要讲诚信,更何况我这么大岁数了,死后不能遗臭万年啊!”看到老人执意要去,家人只好推着轮椅,穿越了两公里的路程,到达了解放军医院。一进门,老人突发心脏病,从楼梯上滚下来摔断了三根肋骨,经过一番救治,才算安定下来。而这因摔断了肋骨所休息的两个月便成了她人生中最长的假期。

老人在医院总是精神抖擞,很少追求利润,经常用微薄的收入和退休金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20多年来,除了坚持出诊,胡佩兰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在8年间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20xx年,84岁的她成为郑州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从此开始了公益事业。她到解放军3519医院开设了“爱心门诊”,把收入的40%捐赠给希望工程。这一坚持就是十四年。

直到20xx年,老人的身体已陷入昏迷。1月21日晚,她的家人、同事,还有经她治过病的患者都围在病房久久不愿离去······他的儿子似乎感受到老人要说些什么,侧耳伏在身前,只听虚弱的吐出一句:“病人看完了,回家吧”,她的儿子失声痛哭,在场的人们也无不为之震撼。而这震撼心灵的声音便成了她告别人生的最后语言。

胡佩兰一生心怀大爱,崇德仁厚,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是她“不为良将、便为良医,最喜欢工作”的敬业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她留下的为人服务的精神,将会激励每个意气风发的中国少年。

声音的演讲题目篇三

大家好!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它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它经受住了五千多年的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它从最初的被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简单符号,在千百年来的发展中,融入了中国人的智慧、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心血,使得它渐渐蜕变,更散发出迷人而成熟的魅力。

它便是中国汉字,触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弦。

有人说,汉字是语言与视觉的复合艺术,这种艺术的威力直接震动感官。这便是我最喜欢汉字之处。汉字里,有着难离远去的情谊,带着淡淡的忧伤,蔓延在一字一句里。

又犹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让人陶醉、让人着迷,真挚、隽永的情感牵绊着多少人的灵魂!

我想,这便是汉字的魅力所在,每一个字,如诗、如画。

文人笔下的文字,灵动而富有生命力,汇聚成了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长河,成为了每个华夏儿女的根。

汉字里,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有感慨时光飞逝的悲伤,有遗世独立的豁达……由它衍生的中国古诗、中国书法,更使得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每一个方块字,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情感与感染力,这伟大的汉字便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

汉字像血液般注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命,我们惊叹并折服于它的魅力的同时,更遨游在文字构建的爱与生命力、文化与哲学交融的世界里。

翻开厚重的书本,让汉字在心灵中流淌,品味着它悠远的情怀,洗涤自己的灵魂。

愿每个华夏儿女都能唤醒心中对汉字的热爱!

声音的演讲题目篇四

您们好,生活中,有一种快乐叫做享受读书,书对我而言就是精神食粮。书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各种各样的书,小说、杂志、散文我都看得津津有味。茫茫书海中,最令我入迷的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我第一次接触到它是五年级暑假。当我捧着它,掀开第一页时,就被它诙谐的语言所痴迷。在这部书里,我感受到于谦的忠诚,王守仁的智慧,夏言的不屈,崇祯的无奈……它用幽默的语言诠释了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一生。它给我平淡的假期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艳丽。

每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总会完全投入其中,如痴如醉,常常废寝忘食。

读书,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丰富的内涵,书是读出来的,而不是看出来的。书,能陶冶情操。让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疑是一件美妙的事。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家、文豪,都是爱书如命之人。也正是因为读书成就了他们辉煌的一生。

我嗜书如命,书自然也会给我回报。当我痴迷地读书时,不知不觉间就了解了大量的知识,丰富了我的生活。还记得一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坐在电视机前看元宵晚会,其中有一个活动“猜灯谜”。有一个谜面是:猜一国家,名字中有“乍”,是个非洲国家。我低头一想“乍……”,咦!我好像在哪里看过。“乍得!”我脱口而出。三秒后,当答案弹出时,我欢呼起来,“我猜对了!”爸爸立刻投来羡慕的眼光“你是怎么知道的?”。我得意地说:“这是我看过的一本书上讲的,“乍得”是非洲的一个内陆国,首都是……”,老爸顿时崇拜地看着我说:“儿子读书真多,真棒”。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书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光彩,丰富了我的知识,充实了我的生活,增加了我的生活体验,我爱书,书也会让我受益一生。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位良师益友。书给予我的不仅是闲暇时的欢乐,无聊时的解闷,更教会我如何明辨是非,让我透过那一行行小小的方块字去感知,去了解多彩的世界。

很小很小的我,喜欢在宁静的夜里躺在外婆的怀抱中,听外婆讲那些古老的民间故事;稍稍大一些,识得三两字的我,便开始试着自己阅读童话。我时常幻想着走进开满鲜花的大森林,与白雪公主、小矮人一起做游戏;来到富丽堂皇的海底王宫,寻找那化为泡沫的小美人鱼;去找丑小鸭,问它变成白天鹅后过得开不开心……童话为我展现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教给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读书,教给了我人生的第一课。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喜欢上诗词。喜欢李白的才华横溢,苏轼的潇洒豪迈,品味着东坡胸襟豁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泪洒于岳飞在《满江红》中的一腔忠愤,碧血丹心。诗词让我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去体会古人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读书,让我触摸到了华夏古老的文化底蕴。

现在,散文小说成了我的挚友。我伴着海明威的脚步陪着老人钓鱼,在风浪中搏击强敌;陪着高尔基去回忆他痛苦中又交织着甜蜜的一生;跟着冰心去追寻故去的往事,那盏在暗夜中静静发光的小橘灯;感叹着曹雪芹笔下的黛玉葬花,贾家兴衰;望梁山一百零八将的英勇豪迈;看刘备、曹操、孙权的三国鼎立……读书,让我品味到中外文化的灿烂多姿。

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坚定觉醒,使我懂得了理想是生活的风帆;齐白石三改告示,告诉我爱国是最高尚的情操;爱迪生工作认真刻苦废寝忘食,让我明白了勤奋是成功之母;《爱的教育》使我懂得了要爱父母,爱祖国,尊敬师长,学会感恩……读书,让我受益匪浅。

一次我考试考砸了,心乱如麻,随手翻看一本书,书里记述着我国现代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中学时因为综合成绩平均45分被学校勒令退学,但他执意补习,并且通过一年的努力名列前茅的故事。我豁然开朗。是啊,正如歌词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我笑了,重新振作起来,更加努力地学习,终于取得了好成绩。啊!是书这位良师益友打开了我的心扉,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

书,让我有了自己的理想,并不断进步;书,教会我许多人生哲理,为我指引正确的方向。一本本好书伴我度过了十三个春夏秋冬,一本本好书伴我迎接每一个灿烂的明天。

让我们一起,沐浴在书香中……

声音的演讲题目篇五

特别高兴今天来到《开讲啦》现场,咱们有句俗话,叫君子动口不动手,但我这个君子平时都是动手的。在舞台上呢,当然我们都是用音乐跟大家沟通。音乐,对一个人来说,它会让你的心灵有很多的感知、感受,它可以让你在看世界的时候,有更多的视角,可以感受到世界给你更多丰富的情感。我其实特别想说,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我真的是特别感恩我父亲,他能够让我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音乐。我还记得在我们家里,小时候,我父亲收集了很多黑胶的唱片,七十八转的。不知道你们见过没有?唱机,你们太年轻了。那时候家里能有一个唱机,是很奢侈的事情。那个七十八转的黑胶唱片,它一面基本上只能放几分钟,不像现在的这个cd呀,或者是usb储存,可以储存很多很多东西。那时候一面只是几分钟,所以你想一个,比如说贝多芬的《d小调第九交响曲》,我记得是要这么厚一摞。我就记得我特别痴迷于去放这个唱机,我就看着这些唱片啊,柏林爱乐乐团的贝多芬,又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我就特别兴奋,听着这些音乐的时候呢,我就觉得特别开心。这些唱片直到现在,还在我们青岛的家里放着,是我们一个非常珍贵的回忆。

我现在真的是特别幸运,能够在全世界各地,给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家的人们来演奏,非常地开心。但是我更开心的是,我能够去把我们自己的中国的作品,能够带给全世界的观众。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的音乐家,我们还是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感。我经常说,如果中国的音乐家,你不去推广自己的作品的话,谁去帮你推广。

我演奏的最多的一个曲子就是《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它其实完成于1958年,是探索小提琴演奏民族化的这么一个课题,然后也想西洋音乐民族化,交响音乐民族化,这么一个课题。我们在演奏它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问题,因为它是根据中国的这个五声音阶来的,越剧的唱调来的。我们这个小提琴是根据七声音阶的这个结构来设计的,所以拉外国曲子很容易,那个把位啊,各方面都是很准确的,都是很规范的。但是拉到中国曲子以后,像音准啊,跳跃的东西啊,就变得比较麻烦。而且就是说跟外国乐团演奏它,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外国的这些音乐家,他是很职业的,他拿到一个曲子,他就是看音符,所以他并不理解这个《梁祝》所要表达的意思。

我一开始去国外,演这个《梁祝》的时候挺费劲的,因为我每次都要给他讲这个故事。而且那时候吧,这个故事还不太好讲,因为它还挺复杂的嘛,那时候我这个英文也不够好,所以给他们讲很长时间,总算他们就弄懂了,懂了以后呢,他们就会表现得比较好。后来我就找到了一个窍门,我就跟他们说啊,这是一个爱情的悲剧,这是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莉叶》,这个行,他们一下就懂了。我也不用说两年同窗什么的,又要抗婚等,这个就太复杂了。但是我说有一个地方,我必须要说一下,就是化蝶。因为化蝶是《梁祝》一个重要的思想表达,对于爱情,对于自由的一种向往。那《罗密欧与朱莉叶》没化蝶啊,我说我们中国人还是比较浪漫的,但是你还得给他们稍微讲一下,是什么呢?就说中国人对于情感的一种表达的方式,我们是比较含蓄的。祝英台喜欢梁山伯,她最多就是暗示他,对吧,也没说出来,但《罗密欧与朱莉叶》不是的,他是在阳台底下喊的,对不对。西方的这种情感的表达,是比较直接的,所以在它的音乐当中,其实也是的,而且它是比较曲折,比较丰富的。所以你在演奏的时候呢,也相对是要比较含蓄一些,把东方人的这种唯美的情感,要把它表达得好一点。

对学习西洋音乐的人来说,这个滑音就是变得非常麻烦,这样吧,我来给你们展示一下。我问一下,你们知道滑音是什么吗?就是这么一滑,这是滑音,这就是个滑音。西方音乐,它就直接滑,但是这个《梁祝》里,它有很多种。像刚才这个,它是个小三度的滑音,跨了一个三度,有的时候它是抹音,没有三度,它只是回了一点。然后有的是从中间滑,有的是从底下滑,所以就是这个滑音啊,对于国外的音乐家,就是个很大的难题了。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说,听国外这个提琴家演奏《梁祝》,觉得不中不外的,就是觉得不地道,其实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个滑音。滑音他没掌握,因为他就没听过越剧,也没听过中国的音乐,他怎么知道这个滑音怎么滑,所以这个滑音,还是要教他们的。包括有两段,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这个对话嘛,每一次排练,我都要单独跟这个大提琴家要练好多遍。他光听吧,也不能够完全掌握,也需要我告诉他,就是这些滑音啊,应该怎么去做,所以这个还是非常具有戏剧效果的,一种情感的表达。

我记得陈刚老师(《梁祝》作曲家之一)曾经跟我说过,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我记得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当时我们组织了一场很大的音乐会,是在洛杉矶好莱坞碗型剧场,那是个很漂亮的剧场,依山而建,观众其实是往山坡上去的。当时这个演出,现场有差不多两万多观众,这个《梁祝》,我这个主旋律一起来,那个掌声就从半山坡,哗就滚到台前了,那在一般的音乐会上是没有的。一般音乐会,我们拉着是不能鼓掌的,但是那时候,我觉得大家都是很自豪,听到了自己民族的非常著名的曲子,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其实现在,我们的这个社会发展得很快,我们都在求快、求变、求新,对不对。所以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现在都是变得非常快,扯都扯不住。我觉得在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给我们一些心灵上的抚慰,让我们沉淀下来,让我们能够去更好地感受生活当中的这种美好。很多人觉得音乐,尤其是这个古典音乐,太深奥了,太高高在上了。其实古典音乐没那么高高在上,从了解它,到真正地理解它,其实你就是少了一个从陌生到接触,然后再到熟悉这么的一个过程。我们音乐家其实就应该给你们创造这个过程,希望音乐能够永远伴随着你们,也希望在今后,我能给你们带来更多美的音乐,谢谢大家。

声音的演讲题目篇六

教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想象,尊重孩子学习的权利。如我在教学《画家乡》(人教版第二册)一课时,课文描写了家乡的美景,文中出现了五个小朋友——涛涛、平平、青青,京京、山山,我让孩子自己选择接受谁的邀请时,孩子们都异口同声说:“涛涛。”问其原因,有的说大海很美,有的说海边有软软的沙滩和高大的椰子树,有的说海里有许多漂亮的鱼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气氛下学习课文,还需要教师多说吗?但毕竟我们都生活在山城,为了帮助孩子丰富感性认识,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画面优美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大海的宽广。这样,孩子的视野又一次被打开了:大海是鱼儿的摇篮;大海的天是湛蓝湛蓝的,水是碧蓝碧蓝的,所以大海是蓝色的世界;大海是五颇六色的珊瑚的家;大海也会生气,掀起的大浪会把打鱼的船打翻;海底还有许多的石油……我被孩子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语言积累深深吸引住了,陶醉其中仿佛我才是一个学生,我忽然想起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海底世界》,虽然他们才上一年级,但在知识性和语言美上一点也不逊色!

孩子愿意说他们感兴趣的所有事物,我们要给他们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敞开心扉地说,让他们尽可能地从脑海深处提取所需要的材料,让他们不断地打开思维的大门,在语文的殿堂里尽遨游!

声音的演讲题目篇七

大家好!

我在5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岁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也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叫《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她说:我是一个善良的人。”非常贴切。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时的科学家”。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兀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们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

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是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怎么做,实际上他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后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2年前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头衔,这是很奇怪的。

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脱离第一线5年,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从来没有过55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只有55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已经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了,(笑声)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说:“前几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要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鼓掌)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那有时间去点是台做采访。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

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笑声)但我是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的,所以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笑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3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仍然是“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个名人的头衔,开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什么院士,其实院上根本不懂的。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