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最新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模板5篇)

最新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模板5篇)

作者:曼珠 最新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模板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篇一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缺失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2016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

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出处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篇二

见习内容: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教学活动等 见习报告:

9点25,刚入园,正好是孩子们上午课外游戏活动时间,首先观察到的是蒙班的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接力赛游戏,男孩子,女孩子各一组,站成两列,他们都给自己的组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名,变形金刚,芭比娃娃队,孩子们在接力游戏中,快乐,自由地冲出去,向前跑,摔倒了又迅速地自己爬起来,每个人都会努力地去跑,看那个队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旁边的孩子们在旁边使劲地喊着加油,加油,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在将这个运动性游戏持续了12分钟左右。接力比赛结束后,老师组织孩子每人拿一个小皮球来进行拍皮球活动,孩子们于是都玩起了皮球,整个园里是朝气勃勃,孩子们的笑声充斥着整个校园。

在游戏中跳动,跑动,走动以及拍的这些大肌肉动作为主的游戏活动锻炼了孩子的动作协调,对肌肉方面的控制,肢体的平衡等能力,孩子的耐力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在这种阳光,趣味的运动游戏中得以慢慢提高。此外,在这种规则性的游戏中,孩子开始慢慢学会如何去遵守纪律,如何变得勇敢,坚毅,孩子们也开始试着和伙伴团结合作共同取得胜利,当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孩子们在这中游戏中能够享受到无限的乐趣,这种愉悦的感受是其它的任何感受无法替代的。

其次,在谈谈对组织这个活动的老师们的看法。

第一,老师们给我的很强烈的感觉就是她们对游戏的规则,顺序相当的了解,可以看得出,幼儿园的老师们很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她们组织的游戏很有条理,从她们轻松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她们的准备得很仔细,全面。我认为老师们这种全面,仔细的准备提高了活动的效率,保证了活动的秩序,还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孩子的安全。

由自在地去奔跑,自己尽力了,努力了,就是最好的了,有享受就有收获。

候鼓励这种行为,有时候制止那种行为,并且仔细地观察哪些孩子是否需要帮助,是否需要介入以及何时介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与爱。

9点50左右,孩子们陆陆续续进入户内活动。先是孩子们喝水,完了之后,每个老师在不同区域组织不同活动,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活动,10点24左右,教学活动结束,随后老师让孩子在没有老师的组织下自由选取区域,选取材料,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后来知道叫做蒙氏工作。10点43的样子,老师开始提醒孩子抓紧时间,老师要结束活动了。10 点48音乐响起,在我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孩子开始陆陆续续跟着老师做操运动起来,蹦蹦跳跳地大概持续了有15分钟。最后就是孩子和老师们坐着围成一圈,展示总结今天的蒙氏工作成果,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向小伙伴和老师们展示自己今天做的的工作,老师特别有耐性地去倾听孩子们的每一句话,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下面简单地谈谈室内的环境创设和蒙班老师的教学活动。由于观察时间,能力有限,只能讲讲一些很直观,简单地感受。

首先,在室内的墙面布置方面,可能更新地不是那么勤快,当天是11月23日,而我在室内的走廊墙壁上看到的有关于中秋节的活动内容,标题是“中秋月儿圆”上面贴了很多小朋友自己亲自做的月饼的图片,还有一些孩子画的有关中秋节的画作。此外,看到了一个关于展示“欢天喜地逛庙会”的版块,这个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是怎么会在那个时间出现的东西,也许是一些教学需要什么的,我也没有仔细去了解了。当然,有点特别好的是,在进入教室之前,走廊的墙壁上有粘贴孩子们自己给自己画的形象,上面还用歪歪扭扭的字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这样子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孩子以尊重,认可,孩子把自己的画像贴在墙壁上,心里面肯定很开心,满足,家长看了孩子的作品也是乐滋滋的。

之后,就是谈到室内的游戏材料,教具了。不用说,这种一级一类的幼儿园在游戏材料上可是让人无话可说了,那些游戏材料基本上是我这种没有经验的人见都没见过的东西。看了之后,惊讶于现在的科技之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之进步。大部分是购买的游戏材料,有一小部分是师生自己手工制作的。那些游戏材料有体现天文知识的,地理知识的,生物,自然知识的,真的是多种多样,弄得我是眼花缭乱的,看了几个小朋友玩的材料,弄明白了是怎么玩的,也没怎么去统计,分类。

最后,针对我所观察的一个“银行记数之千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活动,这种蒙氏活动的优点应该在于蒙氏教具的直观性很强。千位数,百位数,个位数都有不一样的直观物品来代替,甚至连等号,加好都用上了与其形状相似的物品来替代,这对于缺乏抽象思维的孩子来说,这种教具非常适用,也许这就是蒙氏教具的魅力所在吧。但是,我想要补充的一点是,其实也是我的一个小小建议,蒙氏教法不需要弄得那么严肃!也许我说的这话是很有局限性的,可能因为就看了那么一次教学活动就断言,这显得十分不科学。那么,我现在只是针对我那天所看到的进行论述。活动给我的总体感觉就是太沉闷了,特别是组织这个教学活动的老师特别严肃,从没有看见她在这个千位数以内进位加法的活动展示中笑过,给我的印象就是真的有这么神圣么?每个动作都是那么地小心,教具摆放的位置都是对齐了的,我不知道这会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本来数学这个东西,就对孩子来说挺困难的,老师在那一个人就跟布道似的,还没有什么笑容,孩子可能就会从小对数学产生一种神秘感或者说是畏惧感,那天我看见孩子在那个活动中的气氛是相当不活跃的,应该说有一种严肃紧张的气氛在里面,很显然,有些孩子是不太愿意的,在最后,老师布置任务给小朋友的时候,也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继续这个工作。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全凭直观感受。

结语:经过了短短一个上午,收获了很多,也学到了一些校园里不能学到的知识,技能,将学校所得的理论知识与见习中观察的相结合,使自己受益匪浅!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篇三

为了了解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本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大一至大三三个年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不同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同时也为本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依据。调查对象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分别为280人、140人和56人。

本次调查于20xx年4月8日至4月20日进行,历时21天。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是在学生中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476份,回收476份,回收率100%。调查主题是该院不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自入学以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问题涉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途径、形式、时间、效果、收获、困惑等。访谈是问卷调查的补充和深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共20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做了详细的访谈记录。

根据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记录的整理,我们得到的调查结果是: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复杂多样,本次研究发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锻炼某方面的能力。比如节假日到幼儿园做兼职,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计算机等级培训班等。二、挣钱。在街头分发宣传单、在超市打工、在学校餐厅打工等。三、打发时间。比如,报了某种培训班,经常逃课,不求学习效果,纯粹是为了消磨时光。问卷显示,大一有142人占大一学生总数的51%的学生表示,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挣钱。访谈中有学生解释说“大一刚来,有很多空闲时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出去挣钱。”统计结果还显示,大一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有17%的学生,选择了参加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还有12%的学生,选择了没有参加任何实践活动。由上观之,大一学生为挣钱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占到了大一总数的一半稍多。仅有20%的学生选择了实践的目的是锻炼能力,而还有29%的学生选择打发时间或没有从事实践活动。这表明大一新生刚踏进大学,学习的目标还不明确,职业定位还不清晰。因此,需要关注大一学生,正确地引导他们。大二有52人选择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锻炼某种能力。即占大二总数的37%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能力而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到教育机构做兼职。大三已有29人(占大三总数52%)的学生是出于锻炼能力的目的从事实践活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从三个年级选择来看,我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十分理想,有相当有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的目的不甚明确,存在打发时间的情况,也由一小部分学生不愿参加实践活动。这些情况说明,我院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

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概括为两大类:教育类实践和非教育类实践。其中教育类实践活动主要包括:1、各级各类托幼机构的参观活动;2、幼儿园各种见习活动,比如教学观摩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3、到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的帮教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种早教机构打工等;4、接受各种技能训练,包括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关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班,比如,律动培训班、高级育婴师班等;5、教育科研,包括到幼儿园、早教中心、少儿培训班等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等,了解早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比如幼儿园玩具的投放情况、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幼儿园的师资情况、蒙台梭利班的教学情况等等。非教育类实践是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比如到书店、超市、移动营业厅、电子塑胶厂、迎宾馆、药业公司、嘉宝莉地板专卖店等做兼职或打工。统计结果表明,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各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各有侧重。

现阶段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加强大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良好渠道。正如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一样,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途径灵活多样。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有集体、小组和个别三种形式;比如全班集体报名参加四六级培训班,6—10人为一个小组参加校外的舞蹈培训等;学生自己联系幼儿园做兼职。调查发现,在这三种形式中,各个年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均以小组活动形式为最多。这说明他们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还不是很强。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归纳为自定和校定两种。

综上所述,许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整体较高,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了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作用,因势利导,在引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做足文章。为此,笔者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定期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摸底调查。时刻关注学生社会实践的动向,及时引导学生。2、建立稳定的、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经常到实训基地考察、参观、训练。3、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其他方面的培训。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20xx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篇四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以下是本站整理的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模板,欢迎阅读!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xx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学前教育社会调查报告篇五

幼儿教育中的游戏缺失

关于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调查

调查目的:幼儿园存在的一些游戏缺失问题

调查时间:xx年07月02日

调查地点:xx幼儿园

调查对象:幼儿园小朋友

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孩子的游戏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一位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么一个游戏情境:老师扮演“鸡妈妈”,小朋友们戴上头饰当“小鸡”,“鸡妈妈”领着“小鸡”们到小猫家串门,小猫不在家,但在家里的地板上留下一些写着数字的卡片,让“小鸡”们找出这些卡片,并且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绣花,卡片上写着几,就绣几朵花。

“这样的游戏在如今的幼儿园里非常典型,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一下孩子们是否掌握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黄进说,“但是我们却不禁要问:孩子们在老师设计好的游戏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没有一点自己去开发新的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其本身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是不是成了一种点缀?”

有专家认为,不少幼教工作者把游戏当作“糖衣”,靠“糖衣”来诱使孩子们吞下知识这个“苦片”。“人们认为在幼儿园里游戏对学习重要,是因为人们希望游戏能赋予孩子们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黄进说,“但却忽视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即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的、欢愉的体验。”

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学者提到了当前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系教授李季湄说,所谓游戏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人控制这个角度而言。不少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了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了变相的作业或上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感受到乐趣的行为,但现在许多幼儿园里游戏是按成人的意愿在玩。经常老师带着孩子玩完以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把这认为是游戏,是玩。游戏被当成了工具。”

李教授说,“当然寓教于乐也有其合理的地方,但不能都是这样的所谓‘游戏’,大部分还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这些问题,我都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曹伟说,“他们完全能够解决,孩子们的能力和创造经常会让你意想不到。”

曹伟说她班上的孩子们玩的游戏主题经常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感兴趣的话题中找出来,游戏情节怎么发展进行下去也由孩子们来决定,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由老师来指派,而是由孩子们自主决定,最后游戏做完了,再让孩子们自己来作评价。“那你呢?起一个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引导’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在一旁观察和发现他们,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伟说,“我跟他们是平等的,是他们的一个玩伴,跟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但要使幼儿全面发展,而且还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体现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给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应当体现创造性,而不要把成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不能用组织作业或上课的方法来组织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应当改变“重教师编制的教学游戏、轻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的倾向。

但是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有满肚子的苦水。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游戏多了,认字识数少了,就会有家长找上门来提意见,“我让孩子到这里来是受教育的,不是来玩的”。

刘焱教授说,“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对于婴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望子成龙的家长希望通过这种“提前开始”的学习,让自己的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不得不去学习英语、弹琴、绘画等等。

尽管1989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但刘教授指出,理论上、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轻视甚至忽视游戏,已经成为当今学前教育领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

“幼儿园教室中的游戏在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在急速增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焱教授说,“幼儿教育也已被纳入到应试教育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