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一起过中秋语言的教案(通用15篇)

一起过中秋语言的教案(通用15篇)

作者:雅蕊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规划的工作,它可以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教学计划来提升教学水平。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制定计划的步骤和要点。

大班一起过中秋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和童话剧表演,理解故事的内容。

2、根据教师所给的阅读线索,仔细进行阅读并讲述。

3、感受好朋友之间诚挚而深厚的情意。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月亮)。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绪变化。

4、教师:到底发生里什么事情,让毛毛会有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据阅读线索进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自主进行阅读。

2、集体讨论选择性阅读。

4、幼儿再次阅读,边看边听教师讲述故事或倾听教学cd。(教师讲述时,注意在语气上表现毛毛的不同情绪。)。

5、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三、了解故事所表达的感情。

1、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令人感动的事情。

3、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有没有过让自己很感动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

4、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模仿股市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表达的感情。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一起过中秋教案

1、认识传统节日秋节,知道中秋的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有关月亮的图片、传说故事、头饰、音乐等。

2、出示图片:讲讲月亮的变化。(小朋友知道一个月中,哪一天月亮最圆、最亮吗?——15日。小朋友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引出中秋)。

1、讲解传说故事。

2、理解中秋的由来和传说(复述故事与提问)。

3、知道中秋的习俗(吃月饼)。

4、拓宽了解:传统中吃月饼表示“团圆”。

1、请小朋友说说你明天准备怎样过中秋?(和谁一起过?准备了什么食物?有月饼吗?)。

2、游戏过中秋(划船游戏——月亮船)。

3、我们一起过中秋——分尝月饼(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

记录中秋时吃的`月饼或者是你最想吃的月饼——绘画。

大班一起过中秋教案

主题活动目标:

1、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月亮的圆缺变化。

3、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主题环境的创设:

1、收集月饼盒,布置中秋圆月及嫦娥跳舞的情节。

2、集中展示幼儿“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创作画。。

3、在教室中摆放月饼、柿子等时令食品,了解中秋习俗。

4、将幼儿“月亮变化图”的观察本,展示在墙面上三、家教指导:

1、请家长协助幼儿做好每晚观察月亮及三天画一次月亮图,并写上观察日期的工作。

2、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经验,给幼儿讲讲月亮的传说。

3、请家长帮助收集月饼盒及携带各式月饼,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活动区域安排:

科学区:提供有关宇宙、太阳、行星等图片,激发幼儿对天体宇宙的兴趣。

数学区:提供月亮的变化图以及不同大小的月亮拼图。

大班一起过中秋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积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说明:

九月的教师节刚过,孩子们便告诉我:“老师马上要过中秋节了”。孩子们积极的议论让我们敏感的意识到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和关注。中秋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为了提高幼儿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就此,开展了“快乐的中秋”主题活动。

学习活动:

中秋夜。

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和表现,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

出示图:月球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欣赏《嫦娥奔月》的故事。

看看讲讲《月亮灯笼》。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童谣“中秋夜”,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大班一起过中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书和童话剧表演,理解故事的内容。

2、根据教师所给的阅读线索,仔细进行阅读并讲述。

3、感受好朋友之间诚挚而深厚的情意。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月亮)。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感受小田鼠毛毛的情绪变化。

4、教师:到底发生里什么事情,让毛毛会有这些不同的心情呢?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二、根据阅读线索进行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自主进行阅读。

2、集体讨论选择性阅读。

4、幼儿再次阅读,边看边听教师讲述故事或倾听教学cd。(教师讲述时,注意在语气上表现毛毛的不同情绪。)。

5、围绕话题进行讲述。

三、了解故事所表达的感情。

1、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令人感动的事情。

3、教师:你和好朋友之间有没有过让自己很感动的事情,说给大家听一听。

4、鼓励幼儿两两结伴,模仿股市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感受故事表达的感情。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教学,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教学较感兴趣,在教学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教学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一起过中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教学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常娥奔月》。

教学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教学。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常娥奔月》。

教学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从本次教学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孩子进行节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体验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体验到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才会更好,当然这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就会高些,但是只要对孩子是好的,老师就应该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大班一起过中秋教案

1.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2.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3.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3.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秋节语言的教案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3。

活动准备。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二、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三、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四、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五、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六、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中秋语言教案中秋的语言教案

教学意图: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此次教学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具有教育价值的。通过教学,让孩子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以及一些民间习俗、文化,让幼儿进行直接体验,促进幼儿的发展,体验了教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激发幼儿对民间节日的兴趣。

2、讲出自己的节日感受,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准备:

1、给幼儿讲述《月亮变圆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等有关月亮变化的故事。

2、各种月饼和水果若干。

3、中秋节的录像,(包括月亮的变化、人们的教学等。)。

4、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磁带及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1、相互交流自己对中秋节的认识。

2、教师介绍节日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教学是赏月。这天夜晚,皓月当空,秋风送爽。辛勤劳作的人们,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心中充满喜悦。

3、讲述《嫦娥奔月》等传说故事(可欣赏有关中秋节的录像)。

4、师幼一起品尝月饼、水果。

延伸教学:

和父母一起观察八月十五前后月亮的变化。

相关信息:

中秋节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但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教学反思:

1、小朋友对中秋节是熟悉的,但是对中秋节的来历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故事《嫦娥奔月》与孩子们进行交流,让孩子们对中秋的来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讲述的过程中,虽然孩子们对故事的大概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这两个人物形象还是不可以很好的理解,对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了解还不是很深入。

3、通过故事学习,孩子们对中秋节观赏月亮,品尝月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结合中秋节,教育孩子们关爱家人、学会分享,体验家人团圆的幸福和快乐。

通过教学幼儿已经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比较大的传统节日,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中秋语言教案中秋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3、有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月饼、各种水果。

2、学习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准备关于月亮的故事。

3、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教学过程:

1、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你知道中秋节是那一天吗?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使幼儿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教师小结: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月圆就会联想到家人的团聚,所以把中秋节叫团圆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中秋节又叫丰收节。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使幼儿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

观察月饼的外姓,知道月饼又圆又大,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品尝月饼、水果,体验分享的快乐。

(1)幼儿结伴讲有关月亮的饿故事,或念月亮、中秋的诗。

(2)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中秋食物。

大班一起过中秋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积极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说明:

九月的教师节刚过,孩子们便告诉我:“老师马上要过中秋节了”。孩子们积极的议论让我们敏感的意识到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和关注。中秋节,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为了提高幼儿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和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热爱之情,就此,开展了“快乐的中秋”主题活动。

学习活动:

中秋夜。

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和表现,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幼儿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

出示图:月球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童谣“中秋夜”,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中秋语言教案中秋的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对民族文化初步产生兴趣。

2、与同伴、老师一起庆祝中秋,分享月饼,表现自己,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3、愿意积极参加教学,感受节日的快乐。

教学时间:20xx.9.30。

教学地点:三楼多功能厅。

教学对象:全体大班幼儿、教师、阿姨。

教学准备:

月饼、水果、音乐磁带、话筒、有关中秋节的来历、月饼的来历的动画、街道、马路、广场国庆环境布置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教学开始,引起兴趣。

2、讲讲月亮的变化,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

二、介绍中秋节。

1、介绍中秋节的来历:放“《中秋节》的来历”的课件。

2、中秋节的习俗。

三、介绍中秋节的一些食品。

1、放“《月饼的来历》的课件”。

2、请幼儿讲一讲中秋节还有哪些吃的东西,我愿意给谁吃,鼓励幼儿愿意给特教班的同伴们吃。

四、各班表演。

1、愿意把自己快乐的心情表现出来,分班级进行表演。

2、全体幼儿共唱歌曲《大中国》。

五、分享中秋食物。

各班孩子、老师一起分享月饼和带来的食物。

教学反思:

此次教学开展的比较顺利,幼儿在教学中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本次教学,我们是以茶话会的形式开展的,在教学中,孩子们通过观看中秋节来历的动画,了解了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的来历,并且通过师生互动的谈话形式感受到了中秋节团圆、吉祥的气氛。

中秋节语言教案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说说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3。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1、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2、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3、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4、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5、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6、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中秋语言教案

1、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学习围绕主题“月亮”进行谈话。

3、喜欢与同伴交谈,并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1、不同造型月亮的图片(弯月、圆月)。

2、有关中秋赏月的1幅图画。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cd、练习册。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昨天在家里有没有吃月饼呀!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呢?昨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呀?(请几个孩子来回答)。

2、因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节,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圆圆的月饼吃,圆圆的.月饼又香又甜真好吃。

二、幼儿欣赏中秋节的图画。

1、教师:你们见过月亮吗?图画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小朋友回答)。

2、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教师:一个小朋友在说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静地听他说,等他说完以后再补充。

3、教师边出示月亮的图片边请幼儿回答:月亮有时候是圆圆的,有的时候是弯弯的。

4、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儿歌。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提醒小朋友仔细倾听)。

三、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儿歌里说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变成圆圆的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给幼儿提示及补充)。

2、儿歌里面说中秋到,月儿圆圆庆国庆,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

3、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儿歌。根据幼儿对儿歌的熟悉度,可重复几次。

4、幼儿集体念一遍儿歌。

四、幼儿画一画月亮。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册上画一个你喜欢的月亮。

中秋节语言的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

2、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中秋节传统习俗视频。

2、幼儿自备月饼。

3、灯笼谜题。

活动过程:

1、教师手提灯笼,灯笼上有谜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种又圆又方,又甜又香;平时少见,中秋用上的好吃的,你们猜猜看它是什么食品呢?”。

2、“那好,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坐好了,老师把它们请出来了。小朋友睁开你们的眼睛。哇!好多的月饼啊!”“小朋友们告诉老师,月饼是什么时候吃的啊?”

3、“是中秋节啊,那小朋友们知道中秋都有哪些习俗么?中秋节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呢?”

4、“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啊,下面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好么?仔细听一听,为什么要过中秋节呢?”

5、“故事听完了,小朋友们回想一下,后羿过中秋节是为了思念谁啊?”“对,嫦娥。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在过中秋都离不开吃月饼,现在老师把月饼发给小朋友们,不过在此之前,老师还有一个关于月饼的小游戏要告诉小朋友们。你们想玩么?”

6、“这个游戏的名称就叫做交换月饼。你们猜猜怎么玩?现在啊,每个小朋友的月饼都被分成了好几份,用你手上的月饼去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换,比一比哪个小朋交换的次数最多。”“好了,现在洗干净你们的小手,我们准备玩游戏了,游戏结束后,我们就来尝一尝哪种口味的月饼最好吃。”

7、组织幼儿交换月饼。结束后试吃,并让幼儿交流月饼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