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活动>科学活动教案文章(优秀21篇)

科学活动教案文章(优秀21篇)

作者:纸韵 科学活动教案文章(优秀21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螺丝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无论是小朋友的玩具,还是家中的家用电器,或者是汽车、自行车上,都有它们的身影。中班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螺栓和螺帽这种拧拧转转的物体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拧拧看”这一科学探索活动。

1.在愉快的活动中认识螺丝,了解螺丝的作用。

2.学会为螺丝和螺帽配对,探索螺丝的拧法。

3.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初步体验合作获得的成功。

1.各种型号、材料(铁制和塑料)的螺丝,螺丝组合玩具。

2.带有螺纹的物品,如不同口径的饮料瓶颈和瓶盖,灯泡和灯座,能拧的笔和笔帽等。

活动过程

手指游戏“小白兔”,活动小手

师:小朋友们,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小手。

师幼一起边说儿歌边玩手指游戏。

(评析:让幼儿充分活动小手,为后面的拧螺丝环节做准备。)

1.激趣:玩具车坏了,谁来帮忙修一下?

2.提问:玩具车是怎样连接起来的?(出示螺丝)

3.小结:从孔里穿进去再拧起来,拧拧紧就能把汽车装好,螺丝的本领真大。

(评析:兴趣是幼儿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请幼儿来当修理工,把汽车零件通过螺丝连接。变成一辆消防车,激发幼儿想玩、想探索的.欲望,同时也引出了本次活动的主角——螺丝。)

动手操作,深入探索

1.交代操作要求。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见过这些螺丝吗,在哪儿见过,请你比一比,这些螺丝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再拧一拧,看能不能把它们分开,能分开的和不能分开的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2.幼儿操作。

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螺丝能拧开吗?分开放,分别放在两个筐里。

3.交流操作结果。

师:发现了吗,什么地方不一样?能拧开吗?拧开后变成了几部分?

4.小结:原来螺丝由螺栓和螺帽组成,螺栓上和螺帽里都有螺纹。张大嘴巴的是螺帽,它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螺栓和螺帽能够紧紧地咬合在一起连接、固定物体。

(评析: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索:首先,让他们想一想,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螺丝;其次,比一比,发现、认识螺丝的外形特征,拧一拧分一分,知道螺丝的主要结构;最后,通过集体交流分享操作结果,统一认识,建构新知识。这一环节的操作,是本次活动中幼儿与操作材料的首次互动,操作任务简单明了,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和获得新经验、新知识的快乐。)

5.螺栓螺帽配对找朋友。

(1)提问:螺帽和螺栓是一对好朋友,你们能把它们连在一起吗?看谁找得又对又多。

(2)幼儿操作,交流操作结果。

提问: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成功了吗?成功了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找到好朋友的?

(3)小结:粗螺栓配大螺帽、细螺栓配小螺帽,拧在一起不大不小正合适。

(评析:这是本活动的难点。通过与操作材料互动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操作经验,孩子们自然而然地总结出了螺帽与螺栓匹配的方法。在孩子们不断地探索中,将整个活动引向高潮。)

联系实践,感悟提升

(2)小结:螺丝虽然小,但是很有用,像外面的吊车,如果少了螺丝就很危险,小椅子少了螺丝,我们就坐不成了。

(1)交代操作要求。

师: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架小飞机或小汽车,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交流、展示作品。

师:你们完成了吗?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让孩子不仅亲身感受到了螺丝作为连接好帮手的方便、牢固,而且还体验到了同伴合作获得成功的快乐,实现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体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价值。)

科学活动教案

张老师的活动是科学活动《身体上的单双数》,她将枯燥的数学活动,通过情境、游戏、操作等生动有趣的形式,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改变以幼儿为中心的活动方式,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让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载体,在身体上寻找数字,激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兴趣,尽情挖掘与身体所有可能的相关的单双数,充分刺激幼儿观察的敏感空间,巩固孩子的单、双数的概念。活动如下:

1、尝试寻找身体上的数字,激发幼儿探究身体秘密的兴趣。

2、能区分单双数,进一步感知单双数的概念。

寻找身体上的数字,区分单双数。

黑板上8、9的两间房子、1——10的数字、记录纸、笔。

引起兴趣——操作探索——交流分享

1、今天我想带小朋友去数字王国看看数字精灵,你们猜猜数字王国里会有哪些数字精灵?

2、哦,小朋友认为有很多数字精灵在,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8、9)

3、你们看到了谁?

1、那我们一起去问问这2个数字精灵:数字精灵,你能告诉我你的朋友到哪里去了吗?

3、这些数字宝宝中有些是单数,有些是双数,那我们身体上哪些地方找到的数字是单数?又有哪些地方找到的数字是双数?朱老师先找到了,它呆在了我的嘴巴里。我找到了一个双数2,我的嘴巴里有2排牙齿,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2是一个双数。小朋友想不想来找找看?(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寻找,如:身体衣服上、自己的五官等。要求从身体从上到下按顺序寻找入手,)

4、哦,我们身上有这么多的单数和双数,那请我们的小朋友把在身体上找到的单数和双数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但记录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让别人看的懂你记录的内容。

5、那怎样记录才能让别人看得清楚呢?(幼儿讨论)

6、小结:记录的时候要清楚,是身体上的哪些东西?是哪些数字精灵?是单数还是双数?

7、幼儿尝试操作并进行记录。

1、谁来介绍一下,你刚刚记录了哪些内容?

1)你在哪些地方找到了哪些数字精灵们是单数还是双数?

2)你找到了哪个数字宝宝,你怎么知道它是单数?

小结:2个2个圈,最后多了一个的就是单数。2个2个圈,正好的就是双数。(若幼儿找出10以上的数字,再讨论是单数还是双数)

3、(单数和双数的房间)出示数字3的卡片把它往双数的房间送。真奇怪,数字精灵怎么回不了家呢,明明这是它们的王国,为什么就回不去呢?什么原因呢?(引导幼儿说出走错房间了)

4、这两个是什么房间?那它应该去哪个房间?为什么?

5、那剩下的这些数字精灵该回到哪个房间,才能不走错呢?(出示数字1——10)

1、我们认识了单数和双数,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我们回去再找找看还有哪里有单数和双数的,明天和小朋友一起来交流一下。

两个活动设计以不同形式将整个活动贯穿,真正体现“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两个活动的分工,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也深深吸引住了孩子,激起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每次活动过后,细细地回味着,让自己会有一种付出劳动后有所收获的喜悦感,也会激励自己在以后的支教生涯中一如既往地前行。

科学活动教案

1、了解鞋子的名称、特征、材料及穿着者。

2、知道要穿合适的鞋子。

3、激发幼儿进一步了特殊鞋子的兴趣。

1、各种鞋子的图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的图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课件。

一、猜谜激趣。

听说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猜谜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

猜猜是什么?(鞋子)。

二、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认识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鞋子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运动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从鞋子的名称、材料、款式等来介绍,幼儿认识童鞋)。

小结:我们小朋友穿的这种鞋叫童鞋。

三、参观鞋展认识男鞋和女鞋。

1、参观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开业,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些什么样的鞋子。

(小朋友参观鞋城,认识更多的鞋子。)。

参观后提问: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双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么材料做的?什么季节穿的?是谁穿的?

2、送鞋。

(幼儿把鞋子图片放到相应的人身边)。

请幼儿说说自己给谁挑选了鞋,挑选了什么鞋,并说说为什么送给他?

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么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么鞋?

小结:妈妈穿的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戏穿爸爸、妈妈的鞋。

小朋友们你们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吗?今天我们就来穿这大人的鞋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

(幼儿换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体验穿大鞋的感觉。)。

你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穿大鞋是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穿大鞋会觉得不舒服,我们应该穿自己的合适的舒服的童鞋。

五、认识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课件,你们见过里面的鞋子吗?是在那里见过的,谁穿的?

认识钉鞋、溜冰鞋、潜水鞋、芭蕾鞋等。

继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了解更多关于鞋子的知识。

科学活动教案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二)、小组实验,记录结果: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三)、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四)、延伸: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实验。

1、应提供给幼儿足够的纸,让他记录设想。

2、热水的温度应具有安全性。

3、提供给每组的水温应是一样的。

科学活动教案

1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种小塑料玩具,糖纸,羽毛,纸偶,球,沙包)。

2老师作挂图两张。

3氢气球,普通气球各一个。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1)游戏:幼儿运用操作材料,自由抛耍。老师同幼儿个别交流。

老师问:扔到空中的物体最后会怎么样?(掉下来)。

教师问:你们能让扔到空中的物体不掉下来吗?(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

2初步理解为什么物体扔到空中会自由下落。

打开书第31页,教师讲述科学家牛顿爷爷的故事。

3进一步探索不同的物体或同样的物体其形状不同,下落的情况也不同。

(1)让幼儿自己选择两种物体做实验,发现物体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老师一松手,这两张纸片谁先落地?谁后落地?(同时落地)。

教师与幼儿共同实验,将其中一张揉成团。(教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比一比,谁先落地?谁后落地?为什么?)

(3)教师出示两张挂图,并设计空气娃娃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周围,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是什么?(空气)。

教师出示两个外表接近的气球(一个是氢气球,一个是普通气球)。

1教师演示,并提问:

(1)这里有两个气球,你们想想看,如果教师一松手,这两个气球会怎样?(落下来)。

(2)为什么一个气球落了下来,而另一个气球却上了天呢?

(3)你们想一想,当我们坐着飞机去旅行,飞机会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

小结: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很大的本领,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体无论扔多高,无论我们怎么吹,怎么煽,总会掉下来。只是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

科学活动教案

1、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学习比较并简单的记录实验结果。

3、发现不同纸质吸水速度和程度的不同。

发现不同纸质吸水速度和程度的不同

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红墨水、

水槽、夹子、放大镜

1、出示四种纸张引出活动。

(1)请幼儿摸一摸、撕一撕感受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的不同。

(2)请幼儿凭经验说说如果再这些纸张上滴上水滴会发生什么现象。

2、实验验证看看哪些纸张可以吸水哪些纸张不吸水。

(1)幼儿分组操作分别在宣纸、餐巾纸、牛皮纸、蜡光纸滴上水滴。

(2)教师小结:当水滴到纸的表面上,水马上消失了,或是慢慢的渗透进去了,这些纸是会吸水的;当水一直停在纸的表面上,这些纸是不吸水的。

(3)结合刚才通过不同感官对不同纸的了解,说说吸水的纸和不吸水的纸有哪些不同。

3、纸的大考验。

(2)幼儿讨论后自行操作。

(3)幼儿用放大镜看看,观察比较最快晕开的纸有什么特征。

(4)幼儿讲述实验结果和发现。

(5)教师小结:不同的纸缝隙大小不同,所以水在纸上扩散的速度也不一样。

4、发现隐藏的颜色

(1)在长条餐巾纸的一端分别涂上蓝色、橙色、紫色,将纸的另一段放在水里,观察餐巾纸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纸会吸水是因为水会沿着纸的小缝隙往上爬,也就是毛细现象。同样,利用毛细现象,也能让颜料里混合的颜色分开。

科学活动教案

1.在探索操作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三种接头的不同功用。

2.同伴协作完成接水管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1.长、中短pvc管若干,直、弯接头数个。

2.录像;接水管照片。

3.水管链接图。

4.两个小区的场景。

一、谈一谈——引出水电工叔叔本领真大。

1.(录像5秒)保育员抽洗小便池。

提问:

(1)阿姨在做什么?(冲水)。

(2)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

(3)水厂里的水怎么会到我们幼儿园来的?

2.出示ppt:水电工接水管的照片。

教师:这位叔叔在干什么?

二、练一练——了解三种接头的不同功用。

(出示材料)塑料管长、中、短pvc管各若干;三通;直管;弯管。

1.幼儿尝试连接,熟悉不同的材料。

2.发现交流。

教师:谁先来说说看,这些水管有什么本领?

三、接一接——同伴合作,完成接水管任务。

1.提出操作任务和要求。

教师:长达小区建了很多漂亮的新房子——长达一村和长达二村,这两村的水管还没有安装,要请你们这些小小水电工来完成这个任务。

2.解读任务书(ppt):

3.幼儿分成二组接水管。

幼儿操作,提醒幼儿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教师指导,侧面,或面向客人老师谁合作的好的,管子长度不对,哪个人用错了接头,踢掉了管子,用了很多管子,没有接牢的,漏接的,一村接好三幢房子了,你们动作要快,倒计时开始)20—25分钟)。

4.展示幼儿成果,互相检查。

教师:哪个村的水电工完成得又快又好?为什么?你们在接的时候有没遇到什么问题呢?你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和好朋友一起解决困难的啊?(提升合作)。

科学活动教案

1.能不受形状和颜色的干扰,正确辨认图形。

2.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1。大小、色彩不同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1)出示大小不同的圆形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们一样吗?小结:它们虽然一个大,一个小,但都是圆形。

(2)出示色彩不同的圆形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是什么形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虽然这些图形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蓝色的,但是它们都是圆形的。

(1)出示颜色不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图片,幼儿观察辨认。

提问:这些图形一样吗?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2)教师出示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幼儿观察辨认。

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说它们也是三角形呢?

小结:一个图形只要有三条边、三个角,不管它是怎么摆放的,都叫三角形。

(3)出示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摆放形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幼儿观察学习。

(4)小结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形特征。

(1)幼儿观察画面,表达图形的形状和颜色。

(2)幼儿理解图意,找出行走的路线。

(3)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影响,辨认图形。

教师:去奶奶家的路找好了吗?赶快用笔描出来吧!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科学活动教案

1、能运用多种感官自发、主动地参加探索性活动,在活动中了解万花筒的的基本构造,学习拆装万花筒。

2、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1、人手两个万花筒(一个是完整的万花筒,一个是经过加工的不完整的万花筒,并贴有标记)

2、万花筒内的小配件(小花片、泡沫纸片等)若干;

3、实物投影仪

(一)玩万花筒,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万花筒,请你们看看哪个万花筒更好看?”

2、幼儿玩万花筒,观察万花筒变化、漂亮的图案。

3、集体交流:哪个万花筒更好看?说话理由。

4、教师小结:能看到五颜六色、千变万化图案的万花筒好看,贴有标记的万花筒不好看,看不到花纹和图案。

(二)学习拆、装万花筒,探索万花筒里的奥秘

教师:“为什么一个万花筒能看到神奇的图案,而另一个万花筒却看不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

1、拆万花筒:鼓励幼儿拆万花筒,要求不能破坏万花筒。

2、引导幼儿大胆探索打开万花筒的方法。

3、集体交流:万花筒里有些什么?

4、小结:万花筒里有一个透明、圆形的小盒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以及三面小镜子,三面镜子是朝里面放的。

5、装万花筒:“小朋友拆开了万花筒,发现了许多秘密,请你们把它再变回原来的样子”

6、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装好后检查一下,是否和原来的万花筒一样。

(四)修万花筒,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为什么另一个万花筒看不到千变万化的图案呢?请你们也拆开来看一看”。

1、幼儿拆万花筒,说说自己的发现。(没有小花片、没有镜子、盒子被黑布遮住了)

2、幼儿修万花筒,教师提醒幼儿可以用所提供的材料组装万花筒。

四、活动延伸:

科学区中提供组装万花筒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装配万花筒。

科学活动教案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拿着风车正玩得开心,突然一阵风吹来使孩子们格外兴奋,大家都在比较站着不动谁的风车转的快,为此争论不休,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谁也不理解?《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地积极情感和态度。为了让孩子清晰地了解这一现象,特设计本节课。

1、感受风吹来的方向。

2、了解风为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能观察、比较出不同的风。

4、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5、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重点:感受风的方向。

难点:观察、比较不同的风。

风车、扇子、风筝、小盘子、图书、纸张、泡泡水、纸飞机、纸飞镖、羽毛、电风扇、课本(人手一本)。

1.引起兴趣。

幼儿探索各种可以起风的方法。

2、有关风的图片(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1)游戏:《我们会制造风》通过幼儿自由玩风车、吹泡泡、玩纸飞机、纸飞镖等各种活动体验风的方向、风力,进一步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2)探索怎样让风为我们做好事?让幼儿了解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风沙的常识,强化幼儿爱护树林,不乱让垃圾的行为。

3、讨论交流。

(1)观察课本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2)游戏:寻找风吹来的方向。

(3)教师也可以在电风扇上绑上长纸条,然后改变电风扇方向,再请幼儿观察纸条飘动的`方向。

(4)活动结束。

小朋友继续尝试用长纸条在有风的地方找“风”。

1、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孩子们一直答不出来,这时老师的主导性就加强了,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空间,答案会不可思议的。

2、事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被动。

3、师幼配合的相当默契,但是一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这样孩子的思维有些局限。

4、科学课要求老师的语言组织要相当严谨,流程之间的衔接要过渡自然,今后上课我会多注意。

5、提醒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完整句的表达。

6、科学课重在让孩子操作,教师的及时总结,帮助孩子清楚地理解这一现象,如果重新上,我会多准备些材料,让大家自主分组讨论操作,然后师幼共同验证,只有孩子亲自操作才会把实验结论清楚地记住。

科学活动教案

我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上新置了一些废旧轮胎供幼儿操作、玩耍,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或滚动或搭建,百玩不厌。在一次活动中浩然小朋友忽然问我:“老师,这些轮子这么好玩,是怎么做出来的?”这句话使我陷入了思考。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遍布在幼儿生活的各个角落。但越是熟悉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忽视。轮子有什么小秘密,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进来的,幼儿都无从知晓。因此我设计了“和轮子玩游戏”的教育活动,通过玩游戏、看动画,帮助幼儿在探索、实践中了解、认识他们熟悉但不熟知的轮子,知道轮子的演进过程。

1.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2.认识轮子的演进过程,了解轮子的材质。

1.自制多媒体课件、废旧轮胎、三个装有沙袋的纸箱、圆柱形积木。

2.课前适量运动。

1.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刚刚做完运动,小朋友还有没有劲?(有)那太好了,今天老师就请你们帮一个忙。看,这儿有三个箱子,很重,老师想把它们运到那边,可怎么也弄不动,你们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运送,看能不能运送成功。有信心吗?开始!

2.幼儿自由尝试运送箱子。

3.通过比较知道滚动省力。

“刚才你们是怎样运送箱子的?”请幼儿演示。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方法。(推动箱子、拉动箱子、用圆柱形积木滚动箱子)

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4.想一想生活中更省力的办法。

幼儿讲述自己的办法。(用车)

师:用有轮子的车子运送非常省力,但在以前没有轮子的时候人们就是用刚才的办法运东西,轮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轮子的故事吧!

(评析:通过实践,幼儿非常感性地认识到了滚动省力。这一环节幼儿非常活跃,积极地想各种办法,推、拉、用积木撬…-由于箱子很。重还自发合作。最后想到将圆柱形积木放到箱子下滚动运送。教师有意限制了材料的投放,即只有箱子和圆柱形积木,这是因为生活中装载工具先进,只有限制材料的投放.幼儿才能抛掉习惯思维,想到并感受人们最原始的运输方法。)

2.第二次看课件《轮子的故事》,观察比较每个阶段轮子的不同。

以前没有轮子,人们发现什么能省力,用它运送巨大的石头?

最早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用什么做成的?

后来为了分散重力所以有轮辐,它是什么形状呢?

最后为了增加硬度和弹性,又有哪些变化?

(评析:轮子的演进过程以直观、生动的动画形式展现,比枯燥的讲解或静止的图片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幼儿很轻松地知道了轮子的演进过程和轮子材质的变化。)

谈话:现在的轮子不但用处大,还非常好玩,大家可以和轮子玩游戏。

1.每人一个轮子实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

2.说一说轮胎的小秘密。

是什么形状和颜色的?

摸一摸什么感觉?猜一猜它是用什么做成的?-

它为什么会凹凸不平?

(评析:通过与轮子亲密接触和以前玩轮子的经验,幼儿能找到轮子的秘密,了解轮子的特征dd黑颜色、有弹性、表面有花纹……幼儿之间共同分享自己的发现,并现场验证是否正确,最后对轮子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1.看课件《请你帮我找到家》,示范玩法。

2.幼儿上机操作游戏。先按教师的要求找到相应的轮子,然后操作鼠标送轮子回家。

反复游戏,给不同水平的幼儿同等机会。

(评析: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在幼儿园,具有其他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课件并非只是一个“教具”,它也是幼儿的“学具”。它能实现人机互动,幼儿亲自操作鼠标以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回顾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各种轮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延伸活动

谈话:我们认识了以前的轮子和现在的轮子,那未来的轮子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当小小设计师,一起设计未来的轮子,好不好?说不定将来的汽车上会安装上小朋友设计的轮子呢!

科学活动教案

1、感受红、黄、蓝的色彩美,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2、通过活动,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引导幼儿探索认知颜色的变化.

1、大星星标志一个,小标志贴在板子上的若干.

2、彩条色纸若干,红、黄、蓝“星星家”各一个.

3、三种颜色玩具若干,三色箱子各一个.

4、透明星星若干.

5、音乐磁带《小星星》、轻音乐。

一、导入:

跟“星星妈妈”去做游戏,听音乐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跳舞进入场地。

二、展开:

1、 摘星星,幼儿扮星宝宝。

师:“你是什么颜色的星宝宝?他是什么颜色的星宝宝?”(幼儿互相观察身上星星的标志颜色)

跟旁边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2、 撕贴“星宝宝”,请他住到星星房子里。

科学活动教案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皮球和橄榄球的特征,并对探索活动感兴趣。

2.乐意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皮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1.经验准备:幼儿之前玩过皮球,对皮球的滚动特征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只橄榄球,两人一只皮球;活动场地在二楼多功能厅。

一、玩一玩,初步发现“皮球、橄榄球”会滚动的特征。

教师小结:圆圆的、胖胖的,是皮球;肚子中间鼓鼓的、两头尖尖的,是橄榄球。皮球和橄榄球都是球球,它们都会滚动。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提供幼儿人手一只皮球或橄榄球,让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玩耍,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发现皮球和橄榄球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玩法。

二、试一试,聚焦观察“皮球、橄榄球”的滚动路线。

教师小结:皮球和橄榄球都叫球球,它们能向不同的方向滚动;皮球的肚子圆圆的,它滚动的时候,能走直直的路线;橄榄球肚子中间鼓鼓的、两头尖尖的,它在滚动的时候,能走弯弯曲曲的路线,好像爸爸喝醉了酒一样,走路走得歪歪扭扭的,非常好玩!

环节说明: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皮球或橄榄球,自主探究皮球或橄榄球的滚动路线,集体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从而获悉:皮球滚动路线是直直的,橄榄球滚动路线是歪歪扭扭的!

三、比一比,两两结伴进行“皮球、橄榄球”滚动比赛。

师:皮球和橄榄球进行滚动比赛,谁来说一说,到底是皮球滚动的速度快呢?还是橄榄球滚动的速度快?我们一起到外面操场上去试一试吧!

幼儿带上皮球或橄榄球,到操场上“两两结伴”自由进行滚球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本班幼儿对动物很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结合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特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1.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2.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重点: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经验。

难点: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各种动物图片。

一、游戏导入。

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二、看图说话。

2.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

你们看到哪些动物来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的尾巴是怎样的?

3.出示第二组动物图片:

在这几只动物里,你最喜欢谁?它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三、诵读儿歌。

2.读后提问:儿歌里介绍了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3.师述:这首儿歌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前面先问,后面再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先问后答。

4.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读儿歌两遍。(第一遍,老师教小朋友读。第二遍小朋友做小老师教老师读。)。

四、创编儿歌。

五、结束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朋友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行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科学活动教案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1、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我帮气球吃空气。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知道空气能够使气球和充气玩具变鼓。在活动的第一环节中,引用了简短的小故事,让小朋友形象地了解了气球变鼓的原因是空气的充入。在讨论:怎样不让空气溜走时,小朋友能够积极地发挥想像,并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的办法:有的借助不同的材料来绑住气球,有的说把气球嘴打个结。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从气球里溜走,是这个活动的难点,小朋友还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在他们给气球充气后,然后帮助他们把气球嘴扎好。我借鉴了课后的建议,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用肢体来表演气球慢慢变鼓的样子。小朋友对这个环节很喜欢,都用丰富的体态表现出瘪气球、气球吃了空气鼓鼓的样子,他们玩的很开心。

科学活动教案

1、认读、编制车牌号码,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地排序。

2、初步了解车辆牌照的重要性。

自制车辆、数字卡片、车牌操作卡片和车牌号码若干。

一、了解车牌。

(价值分析: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并了解车牌的作用。)

1、出示一辆车,情景导入。

2、提问:为什么这辆车不能开到马路上去呢?(幼儿自由表述)这辆车上还缺了一样什么东西?(车牌)

3、车牌有什么用?马路上的车为什么要装上车牌?

假如没有车牌,会怎么样呢?

小结:车牌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名字和学号一样,可以用来区分车辆,有了车牌可以方便我们找到自己的车辆。

二、制作车牌(价值分析:动手制作车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1、观察车牌。

(1)提问:车牌上有些什么呢?(有文字、号码、有英文字母)

(2)看看,王老师家的车牌号码是:沪d25136。就像小朋友说的牌照上有文字、号码、英文字母。

(3)你们家的车牌号码是什么呢?

小结:这些文字、字母和数字都代表着一定的意思。

2、车厂里的许多新车子出厂了,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上车牌。

(1)利用1、2、3数字制作车牌,教师示范启发孩子们还可以怎么做车牌。

教师:我们用三个数字,变一变,变出车牌号码,我做的车牌号码是沪a123是用数字1打头的。请你们也去试一试,怎么变出一个车牌号码。

(2)幼儿制作车牌,教师指导。

(3)交流:请你们来告诉大家,读一读自己的车牌号码。

(4)幼儿观察:哪些是1打头的?哪些是2打头的?哪些是3大头的?的车牌号码,共有几种车牌号码?(在心理默数)小结:三个数字,排法不一样,可以排出6张不同的车牌。

(5)启发孩子一样的车牌,想一想再变一变,让它们变成不一样的车牌。

提问:这些一样的车牌也想上到车子上,怎么办呢?(车牌的颜色、文字、数字等都可以变化)

三、游戏巩固。

(价值分析:在情景游戏中幼儿继续认读车牌数字,发展幼儿认读数字的能力。)

2、幼儿认读不同的车牌号码。

活动建议:

利用车牌的游戏可以继续延伸。例如:让孩子做小警察,发展孩子的瞬时记忆,问问孩子看到的车牌号码等。

科学活动教案

1.认识大蒜,了解大蒜的外形特征。

2.了解大蒜头的吃法,知道吃大蒜头对人体的好处。

3.在剥蒜头、种蒜头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大蒜头若干、塑料篮、盘子、种植架、图片等。

(一)通过看、摸、闻的方法发现大蒜头的特征。

1.出示大蒜头: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大蒜头)大蒜头是什么样的呀?(集体随意说一说:有点圆圆的,白白的)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个大蒜头,一会儿小朋友可以用小鼻子闻一闻,用小手摸一摸。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底下拿出大蒜头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仔细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3.幼儿观察,教师指导。

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引导,从形状、颜色、气味上引导幼儿观察。

4.大蒜头是什么样的呢?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5.教师与幼儿共同大蒜头的特点:看上去白白的、有点圆圆的、外面有白白的蒜皮,里面像橘子一样一瓣一瓣的。

(二)幼儿手剥大蒜,进一步了解大蒜头的特征。

师:刚刚小朋友们说了,大蒜头像橘子一样一瓣一瓣的,你们想不想剥一剥,看看大蒜头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1.教师引导幼儿剥一剥大蒜。

师:(1)你们觉得要先剥哪里呢?(外面)是的,剥的时候可以先把最外面的蒜皮先剥掉。

(2)再掰开剥成一瓣一瓣的,剥的时候呀还可以闻一闻。(在剥的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用小手揉眼睛哦)。

(3)剥下来的蒜皮放在篮子里,剥好的大蒜瓣放在自己的小盒子里面。(教师边讲解剥大蒜的方法,边示范如何剥大蒜)教师关注幼儿剥大蒜的情况,引导剥得快的孩子剥蒜瓣。

2.观察比较大蒜头和大蒜瓣。

(1)幼儿说一说,剥大蒜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幼:大蒜头变成了很多个。

(2)教师:(出示完整的大蒜头和剥开的大蒜瓣)原来我们有一个大大的蒜头,现在被小朋友们剥成了许多大蒜瓣,由1个变成了许多个。小朋友在剥大蒜瓣的时候有没有闻一闻,闻到了什么气味呢?(香香的,臭臭的)师:是的,大蒜头有一股特殊的气味。

(一)了解吃大蒜的不同吃法。

(1)剥干净的大蒜头就可以吃啦,你们有没有吃过大蒜头呀?(有)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片。(炒菜吃、腌着吃、生吃、拌着菜吃)

(二)知道吃大蒜头的好处。

1.吃大蒜有许多好处,你们知道吗?

幼:吃大蒜可以变漂亮。

师:是的,吃了大蒜不仅可以让我们变的更漂亮,还可以让我们身体更健康呢。

幼:吃大蒜可以杀死肚子里的细菌。

2.教师:大蒜的本领可大了,它可以杀死我们身体里的细菌,能预防感冒,还能治病呢,所以小朋友要多吃大蒜。不过牙疼或眼睛不舒服的时候不能多吃哦。(语速放慢)

1.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蒜头的头和根。

3.教师讲解种大蒜的方法。

师:等下种大蒜的时候呀,尖尖的那部分在上面,就会长出长长的叶子,种在泥土里的就会长出根,种的时候我们可以稍微用力点,只要把尖尖的头露在外面就可以了,小朋友们你们去试试吧。

小朋友种的蒜宝宝我们搬到教室外面去让它晒晒太阳,每天来幼儿园时给蒜宝宝浇水,大蒜的叶子很快就会长出来了。大蒜的椅子也是可以吃的,和大蒜头一样有营养哦。

科学活动教案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收集资料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2、激发幼儿对动物进行探究的兴趣以及保护动物的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讲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让幼儿掌握一些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激发幼儿对动物产生进行探究的兴趣。

幼儿收集到的各种动物的图片

有关动物的vcd电脑

(一)引起兴趣

展示幼儿收集到的各种动物图片

1、自己的动物图片是从哪里找到的?

2、找到的动物叫什么名字?

3、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

(二)经验的分享

1、幼儿自由地相互交流分享

(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间的谈话,捕捉孩子生成话题)

2、集体的经验分享

1、请个别幼儿介绍

a、你的动物图片是从哪里找到的?

b、你找到的动物叫什么名字?

c、这种动物有什么特征?

(幼儿在介绍资料来源时,教师应出示相应的材料,使幼儿有一种较直观的理解。)

3、教师小结

4、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吗?

5、教师介绍其它的收集途径、方法。

打开电脑

a、电脑有什么本领?

b、小结

c、教师操作上网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5、请幼儿说说可以到哪些地方去查找资料,用什么方法把资料给大家看。

6、教师小结。

(三)激发对动物探究的兴趣

1、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当孩子提出问题后教师就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同时鼓励孩子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对有争论话题鼓励孩子用学到的方法再去查找资料,然后根据找到到的资料再进行讨论。教师要及时判断把握好问题的价值取向。)

(四)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1、动物是不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2、那我们怎样来保护它们呢?

(五)教师对活动中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情感的激励,以引起幼儿对下次活动的兴趣。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用游戏破译密码的情景引导幼儿认识数字8,并且感知8以内的数量。通过破译密码这个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复习8以内的数量。

1、正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乐意参与活动,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重点:感知8以内的数量,理解相应的量。

难点: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 活动导入有位老爷爷年纪大了,他的记性也不好了,他年轻的时候设计了很多的密码盒,现在他想把这些密码盒拿出来用,可是他忘记了密码。他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个忙,把这些密码盒给解开。

1、根据密码盒上的点子数量寻找到相应数字的钥匙,明确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2、找一找什么钥匙可以开这个箱子,说说为什么?

1、教师将幼儿分成4-5组,每组一只密码盒,幼儿根据密码锁上的点子数目,找到开锁的钥匙,并请每组的代表说说理由。

2、集体检查钥匙上的数字与密码上的点数是否相同,是否能够打开,能打开的集体拍手一下,进一步确定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四、配对将幼儿分成两组破译队,从中选取两名破译高手,进行破译(连线),看哪一队又快又对并集体验证。

科学活动教案

1.通过大胆猜测、动手操作,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

2.养成仔细观察、乐于探究的习惯。

1.经验准备:。

(1)前期开展过蚂蚁长什么样,怎么抓蚂蚁等有关活动。

(2)和幼儿讨论过蚂蚁喜欢吃什么。

2.物质准备:糖果、饼干、水果、饭米粒等。

1.回忆导入,猜测激趣。

(2)师:上一次我们猜测了蚂蚁喜欢吃什么?你还记得吗?谁来说一说。

2.寻找蚂蚁,动手验证。

(1)师:那现在带上你们准备的食物去找找蚂蚁,把食物放在那观察能不能吸引小蚂蚁过来,还可以比一比哪种食物吸引的蚂蚁多。

(2)幼儿自由寻找蚂蚁并尝试用食物吸引蚂蚁。

请幼儿把准备的食物尝试吸引蚂蚁,并观察蚂蚁。

鼓励没有成功的幼儿要耐心等待一会。

个别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3.师幼交流,拓展延伸。

(1)师:谁成功吸引到小蚂蚁了,你用的什么食物?

(2)师小结:小蚂蚁不怎么挑食,她喜欢吃的东西也比较多:肉、糖果、饼干、骨头和一些水果。他们最喜欢吃甜甜的东西了。

(3)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延伸:蚂蚁用它的嘴咬着食物拖着走。你们下次可以再仔细观察一下,小蚂蚁和他的小伙伴是怎么搬运食物的。

科学活动教案

1、通过花的细部观察,能大胆的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与提问,提高观察能力,并了解花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丰富生活经验。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惜花之情。

1、ppt场地设置:茶花朵散放于地面两个大托盘纸巾放于幼儿椅子下。

2、4个小托盘,各种花卉,花卉集合图。做花用品,树枝。

3、香袋,香水,花干,蜂蜜,水壶

一、情境导入,欣赏花朵。(场地设置:茶花朵散放于地面)

2、欣赏花卉。“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了,万紫千红,争相斗艳,我们一起来赏花吧。”(播放ppt)

3、觉得这些花怎么样?(师观察幼儿的表情,如果有兴奋状:从你们的微笑中和赞叹声中,让我也感觉到这些花已经深深的吸引着你们,花真美。)

你们喜欢花吗?

4、我也好喜欢,可是这么美的花能随便摘吗?瞧,这儿有落花。师拣起。

二、观察表述,寻找花朵。

1、用花朵在肢体上感受。

“我们和花做个小游戏吧。请你放在额头上,眼睛上,脸蛋上,感觉怎么样?放在耳朵上听一听。鼻子上闻一闻。像什么?”

2、这朵花有什么呢?(花瓣、花蕊。幼儿已有经验)

请幼儿将花瓣和花蕊分别放在托盘上。

3、师幼观察花瓣。

原来这就是你们说的花瓣呀,我想很仔细的了解它,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放在脸上摸一摸,感觉光滑细腻的,好舒服呀。闻一闻,有一股清香的味道,

师倒拿花瓣,是这样子开放的吗?幼儿发现底部与顶部的大小,厚薄的不同。

请你仔细的看一看花瓣上面有什么呢?

用手撕开你发现了什么?

用手把它使劲儿的揉一揉,你发现了什么?

请你用餐巾纸把它擦干,哇,有一个神奇的现象出现了,是什么?

师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到的花瓣,引领孩子的观察表达。

4、花瓣里面藏着什么?

5、在不同的花卉中寻找花瓣和花蕊。

“春暖花开,姹紫嫣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的花儿,请你们找出它们的花瓣和花蕊。每个小朋友选择三朵自己喜欢的花儿,听到老师唱歌,请轻轻的回来。”(配班将花瓣收集在袋子中)

6、描述花瓣特征,喜欢找花朵。(出示花卉集合图)

你有什么发现吗?大家猜一猜他说的是那一朵花。

幼幼猜,师幼猜,对了奖励此花。

7、制作花卉。“小朋友们,所有的花都开了,可是只有这枝花没开,我们一起帮助它好吗?”师示范制作,幼儿仔细观察。将完成的作品放于树枝上。

三、联系生活,品尝花朵。

(出示花袋子)瞧,这是刚才我们用过的花瓣,他还可以用来做香袋,闻一闻。

还可以用来做香水,(师喷一点)清馨空气。

还可以泡茶。师示范泡茶,放入花卉和蜂蜜,倒入开水。什么味道呢?等会来品尝。

还可以……(播放ppt)

花茶泡好了,我们来品花茶吧。请一个小朋友来倒茶。并送上花环。

2、结束活动。我们一起回教室品花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