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优秀16篇)

作者:雁落霞

总结是一个思考自己成长的机会,我希望通过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起来,来反思和改进。在下方,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指导。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陈俊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是洛阳工程公司的老领导、老前辈。1949年他投身石油石化事业,科技报国七十载。早在199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就向闵恩泽、陈俊武院士颁发重大贡献奖,党组开展了向两位院士学习的活动。今年初,集团公司党组再次组织全系统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我们既深受鼓舞,又感到重任在肩,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贯彻,努力在凝聚队伍、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当前,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展,洛阳工程公司党委把向陈院士学习活动作为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大家纷纷把陈院士作为职业追求的楷模,从他的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作为一名技术人员,我和陈院士一起工作交往30多年,听很多当事人讲述了、也亲身见证了这名入党65年的优秀共产党员、92岁资深科学家的奋斗人生。作为洛阳工程公司的党委书记,从公司党委组织向陈院士学习的成效看,我更感到,他无愧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坚定践行者;他的业绩充分展现了不忘初心、忠诚报国的榜样力量。

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忠诚报国,充分体现在听党话跟党走、永葆政治本色上。他出生在黑暗动荡的旧中国,刻苦学习科学知识,以求知识救国。他曾专注于药学,看到中国落后的石油工业后,最终选择了石油石化事业,从此矢志不渝。他有新中国成立前夕从台湾辗转回到大陆的曲折经历,也有在抚顺从事人造石油设计,到迁徙洛阳深山竹园沟进行炼油设计的艰辛和不易。但是,他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国家需要而奋斗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即使年过九旬依然坚守科研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些足以说明他对党的赤诚之心,对石油石化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我们深刻认识到,向陈院士学习,作为共产党员就要怀揣赤子之心,在党爱党,在党为党,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担负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把“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落到实处。

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忠诚报国,充分体现在矢志自主创新、致力科技兴企上。20世纪60年代,他急国家之所急,刻苦攻关,带领团队完成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带动国内炼油技术一举跨越,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他坚持自主创新,主持完成的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把炼油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手中。

陈院士不仅是催化裂化领域的技术权威,还非常关注炼油组合工艺如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他曾说过,在炼油技术攻关中,就差连续重整没有国产化了,这是炼油工艺的最后一座堡垒,要发挥中国石化“十条龙”技术攻关的整体优势,把它攻下来。在总部的组织协调下,他指导洛阳工程公司与石科院等单位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压连续重整技术,成为国内第一、世界上第三个连续重整技术专利商。我们深刻认识到,向陈院士学习,就是要传承发扬好他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把初心使命变为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恒心壮志,聚焦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

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忠诚报国,充分体现在敢于担当、不懈奋斗上。1984年,国家勘察设计体制改革,洛阳设计院改制为工程公司,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经理。陈俊武服从组织安排,勇担重责,担任了洛阳工程公司第一任经理。其间,他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率先开展了工程总承包试点,逐渐开拓了集设计、采购、施工于一体的工程公司发展模式,在由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的进程中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开始,我担任公司主管科技开发的副经理,当时担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的陈院士曾对我们说,针对咱们国家油煤气资源的特点,一定要对石油“吃干榨尽”,既要开发催化裂化等渣油加工技术,又要把原油尽可能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既要注重炼油与化工的优化组合,也要注重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的结合。这正是公司多年来技术开发转型所遵循的指导思想。

陈院士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将科研目标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锁定在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80岁以后,他还站在全球碳平衡的高度,进行温室气体排放、碳减排等战略性课题研究。在主持石油替代战略课题研究时,他非常重视并引导专家团队做不同方案的情景分析,一再强调要有全球视野并结合中国国情,统筹解决好常规、严格等情景下化石燃料及石油替代等能源结构优化问题。正是受他的启发和指导,我们公司超前关注并开展了含硫原油加工总流程研究,开发石油替代技术,加快了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步伐。我们深刻认识到,把中国石化打造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是一个充满艰辛、崎岖曲折但又无比壮丽的过程。向陈院士学习,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就要直面矛盾和困难,把该担的担子担起来,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始终保持一股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拼劲,保持一股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企业不断朝着世界一流迈进。

陈俊武院士不忘初心、忠诚报国,充分体现在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上。他超然达观,不追求名利。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上报材料时,他主动提出不报自己,而把课题组另一位同志纳入获奖名单;他生活非常简朴,一些正常的福利待遇也不要,硬是谢绝了公司在广州统一安排的安置房。他对企业管理、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记得20世纪80年代,石化总公司分配给我们两辆皇冠轿车和两辆马自达面包车。当时的陈俊武经理只同意各要1辆,其余指标退回总公司。规定接待重要客人才能用皇冠轿车,他自己仍坐老旧的公务用车。他还捐出自己的20万元授课费,作为优秀青年学子的奖励基金,并资助一名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我们深刻认识到,向陈院士学习,就要学习他这种严格的自律精神、高尚的人格操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奋斗与幸福的关系,做到襟怀坦荡、公私分明、清清白白。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向陈院士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标先进、检视问题、找到差距不足,思想上受到一次洗礼,精神上得到一次升华。我们深刻认识到:从公司转型发展到加强干部员工队伍建设,从贯彻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到推动公司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从培育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精神到养成求真务实、精细严谨的作风,都需要进一步学习好、传承好陈俊武等老前辈的优秀品质和作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有信心从陈俊武等老前辈手中接好传好接力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的扎实推进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陈俊武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曾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称号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他投身中国石油石化工业七十载,始终怀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始终体现着强烈的责任担当,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坚守“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矢志创新,勤奋耕耘,为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充分动员全系统干部员工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追寻陈俊武同志的足迹,学习陈俊武同志的事迹,弘扬陈俊武同志的崇高精神,砥砺家国情怀,坚守责任担当,在本职岗位不断取得新业绩,有力推动中国石化打造世界一流进程,集团公司党组决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

20世纪40年代末,陈俊武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建国前夕,他克服重重困难,带着母亲从台湾返回大陆,投身到国家建设中来。他怀着振兴石油石化工业的梦想,主动要求到生活条件艰苦的抚顺,,从事人造石油项目设计与生产。

20世纪60年代,他急国家之所急,刻苦攻关,打破外国技术封锁,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催开了我国炼油技术的第一朵“金花”。他持续探索创新,主持完成的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他怀着为国分忧的满腔热忱,将目光转向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研究,指导完成甲醇制烯烃技术工程放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

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以国家需要为使命,以企业发展为目标,始终涵养家国情怀,始终胸怀全局,把本职工作放到国家、企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立足长远抓当前,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公司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他曾先后主持过多个炼油厂和上百套炼油装置的设计,开创了催化裂化工业实践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实际,深入一线,准确计算,反复论证,力争每个项目的设计都有所创新,每次问题的解决都为日后同类装置的建设积累经验。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他总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在精细严谨的工作中寻求答案。他主编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一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的工业实践。全书在20多年间出版再版3次,内容丰厚、逻辑缜密,材料数据完善翔实,荣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受到石化行业读者的广泛好评。

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对待本职工作始终严细求实,并用这种作风鞭策带动当前各项工作,以最务实的态度抓好安全环保,筑牢安身立命之本;以最严格的措施抓好管理,着力增活力提效率;以最扎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打牢基础。

多年来,他直面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自我加压,持续探索,推动了石油石化工业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抚顺石油三厂工作时,他主动承担炼油设备的技术革新任务。面对技术复杂、资料缺乏等困难,他深入考察国外先进技术,收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创造性应用,在催化裂化领域开创性地研发了一系列反应—再生工程技术,使催化裂化技术从跟踪模仿转变到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入耄耋之年,他以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高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研究,出版《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专著,为国家碳排放政策的制定、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确保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的科学建议。

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力弘扬担当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改革创新思维推进当前各项工作,敢于打破旧框框、攻克顽瘴痼疾,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空间,突破发展瓶颈、消除重大风险,夯实发展基础,推动中国石化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业绩。

他严于律己,在住房、公务待遇等方面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他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上报材料时,他主动提出不报自己,而把课题组另一位同志纳入获奖名单。所在公司机关搬迁至广州,组织给他提供了一套住房,也被他婉言谢绝。

他捐出自己的20万元授课费用于奖励优秀青年学子,还默默资助贫困大学生直到毕业。他满怀对科技队伍建设的强烈责任感,悉心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他提出采用学分制进行继续工程教育,勉励青年人提高基础理论水平、练好内功。他呼吁老专家都要带徒弟,培养业务尖子,以形成“尖刀队形”。1992年至,在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他组织三期全行业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并亲自为研修班学员授课,为中国石化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工程专家。

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不图名利、修身立德,以良好的人格品行和渊博学识提携后人、培养人才,加快构建科学精准的识才机制、系统高效的育才机制、人尽其才的用才机制、有效激励的聚才机制,着力建设矢志敬业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对于教育广大干部员工牢记“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美好生活加油”的初心和使命,推进集团公司“两个三年、两个十年”战略部署,打造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集团公司各级党组织要以学习弘扬陈俊武同志的家国情怀为引领,以“追寻陈俊武足迹、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通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员工政治学习等方式,组织学习宣传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员工以陈俊武同志为榜样,找差距、明方向、添动力,为中国石化改革发展而努力奋斗。

各级领导干部要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深刻领会“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的深刻道理,始终绷紧责任之弦,挺直担当腰杆,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对各项工作部署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出成效。

各单位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工作者要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涵养家国情怀,勇担创新驱动发展的责任,牢牢把握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在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努力实现石油石化技术向“并跑”“领跑”转变,加快打造竞争新优势。

广大员工要向陈俊武同志学习,牢固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立足岗位,坚守职责,勤勉敬业,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中国石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宏伟愿景,努力建功石化、奉献石化,为集团公司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范文

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陈俊武的事迹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回忆逝水年华,因有所为而有所成,也因有所未为而有所失。雪泥鸿爪,人生如斯,……有得有失、无怨无悔。”这是陈俊武院士90岁时讲过的话。10月7日,中宣部向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其科技报国、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是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长期在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长达7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不断推动中国石油炼制、煤化工技术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如今,已92岁高龄的陈俊武仍奋战在科研前线。

“我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本职工作。”这是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员工仰慕菡写下的“接力学习陈俊武”小卡片,卡片上还有她的号召:“我是第141697位追寻陈俊武足迹的人,请大家继续接力。”

“陈院士和我们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他的专注与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平说,有着63年党龄的陈俊武院士是我们身边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陈俊武精神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内核,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财富。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发布,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20xx年3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将所得的近20万元报酬全部捐出,用于支持郑州大学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捐赠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xx年。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大道至简,以奉献书写人生华章;赤子初心,以使命绘就壮美画卷。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的先进事迹被报道后,河南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工段长王建勋说:“陈院士的事迹激励扎根一线的技术工人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在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市场营销教工党支部书记邓宏斌说:“陈院士为青年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我们要不懈怠专业、不虚度年华、不辜负时代,以钉钉子的干劲攻坚克难。”

河南省民政厅人事教育处主任科员高桃丽告诉记者:“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陈院士的耕耘之路,让我们看到以奋斗拓宽人生宽度、以奉献提升生命价值的意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积极组织职工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截至发稿时,在中石化企业微信平台“奋进石化”上,20多万人次参与“接力学习陈俊武”活动。

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国良与陈院士工作交往30多年,见证了这名63年党龄、70年工作不息的科学家的奋斗人生,“陈院士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定践行者,是忠于理想、科技报国的典范。”

“我们要将陈院士当作榜样,立足本职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履行好每一项职责,追寻和展现人生真谛、人生价值,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新时代的新业绩。”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青年员工刘倩说。

10月7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镇海炼化干部员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全公司范围内再次掀起学习陈俊武热潮。

10月8日,镇海炼化党委中心组集中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镇海炼化代表、党委书记张玉明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是石油石化人的榜样和典范,正是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默默奉献,才推动了石油石化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热爱祖国忠于事业的家国情怀、坚持学习一生钻研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燃烧自己的育人精神、国字当先与时俱进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化传统,全力推进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石化基地建设。

镇海炼化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吕亮功在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崇高的精神品质、精忠报国的博大情怀、不懈的创新追求都值得我们石油石化人不断学习,在当前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推进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石化基地建设,加倍努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镇海炼化副总经理施俊林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的家国情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穷其一生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要以此鞭策激励自己干好工作,为推动公司发展作出新贡献。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陈俊武院士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杰出开拓者,是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是石油石化人的光辉典范,我们要深入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建功立业新时代。

研发中心员工、90后博士刘川川说:“怀着崇拜的心情看完《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又通读了《陈俊武传》,陈老产业报国、勇于探索、尊崇科学、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我工作刚满一年,对科学创新的探索刚刚起步,一定要将学习陈俊武院士和干好本职工作相结合,立足岗位、不断前进,在科研领域挥洒自己的青春。”

10月9日,金陵石化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了戴厚良同志的署名文章,宣传大屏展示着“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的红色标语,微信公众号转载了戴厚良署名文章,介绍了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干部员工阅读了中宣部授予陈俊武“时代楷模”的新闻,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陈俊武先进事迹的新闻和“时代楷模”颁奖典礼,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的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纷纷表示,爱我中华、振兴石化,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为推进世界领先企业建设再立新功。

当前,该公司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干部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利用企业石油加工手段齐全的优势,推进“长江大保护”的新措施,全面实施技术攻关,推行生产流程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陈俊武的先进事迹在该公司引起巨大反响。“感动石化人物”孙同根,从高中生成长为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在油品质量升级攻关中成绩卓越。正忙于催化吸附脱硫装置生产优化的孙同根,他说:“陈俊武同志一直是我前进的一面旗帜,引导我持续钻研炼化生产技术,确保清洁油品的生产稳定和质量领先,不断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该公司专家、国产烷基苯催化剂研发团队负责人王玉博士,研发的催化剂突破了国外大公司技术,实现了装置的产量突破和质量提升,催化剂产品行销国内外企业。王玉观看了陈俊武同志的事迹介绍,感到非常振奋,她说:“老一辈石化人为我国石化事业发展呕心沥血,功成名就还在努力,我们新一代石化人更要奋勇当先、时不我待,加强新一代催化剂研发,推进中国石化烷基苯的技术和质量创世界一流。”

该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高级工程师徐宝平正在实施焦化装置产品转型升级的技术攻关。他说:“陈俊武的爱国创新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做好炼油装置的‘深耕细作’,推进产品的升级和清洁化,为中国石化基业长青的发展奉献光和热。”

63年党龄、70年工作不息,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9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如今仍坚持每周上班。1949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不仅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退休后仍著书育人,为我国石化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体现了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树立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典范。

不忘初心“石油”领域攻坚克难屡立功勋。

《未了的石油情结》是陈俊武80岁时写的自传文章。在他身边工作35年的陈香生说,“‘石油’是陈院士的初心,‘未了’则是他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

73年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的陈俊武第一次在抚顺看到日本人留下的人造石油厂,工厂的先进设备让他触动很深。当时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经历过列强欺凌年代的陈俊武认为投身石油工业能遂报国之志。

1949年,大学毕业的陈俊武奔赴抚顺,成为人造石油厂的技术员,开始了他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奋斗旅程。

在石油行业,有两则以“粮”喻“油”的故事流传甚广,且都与陈俊武有关。

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已能为国家提供充足原油,但国内炼油技术却不过关。“这就像有了好大米,却还吃不上白米饭。”陈俊武牵头突破炼油工业关键技术——流化催化裂化工艺,设计出国内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助力中国炼油技术跨越20xx年,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白米饭”。

20世纪80年代,我国60年代开发的大小油田产量递减、质量下降,消化渣油,扩大原料来源是炼油工业的一条出路。陈俊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助力我国炼油工业实现“由只能吃精粮到也吃粗粮”的转变。

“看到国家兴旺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的心声,“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献身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永不止步科技报国70年无怨无悔。

1990年,陈俊武退休了,但他一刻也未离开过能源领域。

20xx年前后的十余年间,面对我国原油对外进口依存度逐年递增的现实,陈俊武开始研究国家石油替代战略。他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放大及其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转化利用开辟新路径。甲醇制烯烃技术成为连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桥梁,获得20xx年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

“我不单纯满足于具体的技术工作,而是想从宏观角度和世界范围了解能源问题。”陈俊武说。

陈俊武又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尤其关注我国控制碳排放量这一重大问题。

20xx年起,3年时间,80多岁的陈俊武发表十几篇论文,整理出版《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书中对我国碳减排领域所作构想预测与之后我国权威数据基本吻合。

“对于一位80多岁的老人,没有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可能挑起这副重担。”陈香生说。

32岁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58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4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8岁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陈俊武在60岁之后又多工作了30年,他却说:“不能觉得自己得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我不敢有这个念头。”

著书育人愿做青年人才的成长阶梯。

“我今后主要干三件事:著书、立说、育人。”这是陈俊武退休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中国炼油技术不断进步,但缺乏系统性著作,难以满足技术人员学习需要。1990年起,陈俊武开始酝酿一本名为《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的专著,旨在为相关科技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引导。这本凝聚着陈俊武和一批专家心血的著作于1995年出版发行。

“一本书,一个主编,20xx年间出版再版3次,并将工艺、工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石油化工类专著中具有首创性。”20xx年,当252万字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第三版出版发行,业内人士对此高度评价。

“未来市场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必须首先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基础理论水平和科技素养。”陈俊武愿做科研人员攀登科学阶梯中的一级,承上启下育人才。

1991年起,10余年时间,陈俊武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教学任务繁重,每位学员提交100多页甚至200多页的作业,陈俊武都仔细审阅,并与学生联系沟通。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

“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前进步伐明显加快。”陈俊武说,“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成长更快,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10月7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镇海炼化干部员工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全公司范围内再次掀起学习陈俊武热潮。

10月8日,镇海炼化党委中心组集中收看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镇海炼化代表、党委书记张玉明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是石油石化人的榜样和典范,正是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默默奉献,才推动了石油石化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热爱祖国忠于事业的家国情怀、坚持学习一生钻研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燃烧自己的育人精神、国字当先与时俱进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石油精神、传承石化传统,全力推进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石化基地建设。

镇海炼化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吕亮功在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崇高的精神品质、精忠报国的博大情怀、不懈的创新追求都值得我们石油石化人不断学习,在当前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发展的步伐,加快推进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石化基地建设,加倍努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镇海炼化副总经理施俊林在学习研讨时表示,陈俊武院士的家国情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境界,穷其一生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要以此鞭策激励自己干好工作,为推动公司发展作出新贡献。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陈俊武院士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杰出开拓者,是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的模范践行者,是石油石化人的光辉典范,我们要深入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弘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发扬不懈创新的科学精神,秉持淡泊名利的品德风范,主动扛起建设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建功立业新时代。

研发中心员工、90后博士刘川川说:“怀着崇拜的心情看完《时代楷模发布厅》陈俊武颁奖典礼,又通读了《陈俊武传》,陈老产业报国、勇于探索、尊崇科学、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我工作刚满一年,对科学创新的探索刚刚起步,一定要将学习陈俊武院士和干好本职工作相结合,立足岗位、不断前进,在科研领域挥洒自己的青春。”

10月9日,金陵石化党委中心组认真学习了戴厚良同志的署名文章,宣传大屏展示着“向陈俊武同志学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的红色标语,微信公众号了戴厚良署名文章,介绍了陈俊武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干部员工阅读了中宣部授予陈俊武“时代楷模”的新闻,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陈俊武先进事迹的新闻和“时代楷模”颁奖典礼,认真学习陈俊武同志的爱国奋斗奉献精神,纷纷表示,爱我中华、振兴石化,开拓进取、担当作为,为推进世界领先企业建设再立新功。

当前,该公司正处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干部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利用企业石油加工手段齐全的优势,推进“长江大保护”的新措施,全面实施技术攻关,推行生产流程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陈俊武的先进事迹在该公司引起巨大反响。“感动石化人物”孙同根,从高中生成长为中国石化技能大师,在油品质量升级攻关中成绩卓越。正忙于催化吸附脱硫装置生产优化的孙同根,他说:“陈俊武同志一直是我前进的一面旗帜,引导我持续钻研炼化生产技术,确保清洁油品的生产稳定和质量领先,不断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该公司专家、国产烷基苯催化剂研发团队负责人王玉博士,研发的催化剂突破了国外大公司技术,实现了装置的产量突破和质量提升,催化剂产品行销国内外企业。王玉观看了陈俊武同志的事迹介绍,感到非常振奋,她说:“老一辈石化人为我国石化事业发展呕心沥血,功成名就还在努力,我们新一代石化人更要奋勇当先、时不我待,加强新一代催化剂研发,推进中国石化烷基苯的技术和质量创世界一流。”

该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高级工程师徐宝平正在实施焦化装置产品转型升级的技术攻关。他说:“陈俊武的爱国创新精神,激励我们继续做好炼油装置的‘深耕细作’,推进产品的升级和清洁化,为中国石化基业长青的发展奉献光和热。”

63年党龄、70年工作不息,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92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如今仍坚持每周上班。1949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不仅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退休后仍著书育人,为我国石化行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体现了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树立了不忘初心、科技报国的典范。

不忘初心“石油”领域攻坚克难屡立功勋。

《未了的石油情结》是陈俊武80岁时写的自传文章。在他身边工作35年的陈香生说,“‘石油’是陈院士的初心,‘未了’则是他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

73年前,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的陈俊武第一次在抚顺看到日本人留下的人造石油厂,工厂的先进设备让他触动很深。当时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经历过列强欺凌年代的陈俊武认为投身石油工业能遂报国之志。

1949年,大学毕业的陈俊武奔赴抚顺,成为人造石油厂的技术员,开始了他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奋斗旅程。

在石油行业,有两则以“粮”喻“油”的故事流传甚广,且都与陈俊武有关。

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已能为国家提供充足原油,但国内炼油技术却不过关。“这就像有了好大米,却还吃不上白米饭。”陈俊武牵头突破炼油工业关键技术——流化催化裂化工艺,设计出国内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助力中国炼油技术跨越,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白米饭”。

20世纪80年代,我国60年代开发的大小油田产量递减、质量下降,消化渣油,扩大原料来源是炼油工业的一条出路。陈俊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助力我国炼油工业实现“由只能吃精粮到也吃粗粮”的转变。

“看到国家兴旺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的心声,“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献身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永不止步科技报国70年无怨无悔。

1990年,陈俊武退休了,但他一刻也未离开过能源领域。

前后的十余年间,面对我国原油对外进口依存度逐年递增的现实,陈俊武开始研究国家石油替代战略。他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放大及其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转化利用开辟新路径。甲醇制烯烃技术成为连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桥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

“我不单纯满足于具体的技术工作,而是想从宏观角度和世界范围了解能源问题。”陈俊武说。

陈俊武又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尤其关注我国控制碳排放量这一重大问题。

起,3年时间,80多岁的陈俊武发表十几篇论文,整理出版《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书中对我国碳减排领域所作构想预测与之后我国权威数据基本吻合。

“对于一位80多岁的老人,没有对国家的高度责任感,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可能挑起这副重担。”陈香生说。

32岁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58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4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88岁斩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陈俊武在60岁之后又多工作了30年,他却说:“不能觉得自己得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我不敢有这个念头。”

著书育人愿做青年人才的成长阶梯。

“我今后主要干三件事:著书、立说、育人。”这是陈俊武退休时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中国炼油技术不断进步,但缺乏系统性著作,难以满足技术人员学习需要。1990年起,陈俊武开始酝酿一本名为《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的专著,旨在为相关科技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引导。这本凝聚着陈俊武和一批专家心血的著作于1995年出版发行。

“一本书,一个主编,20年间出版再版3次,并将工艺、工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石油化工类专著中具有首创性。”,当252万字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第三版出版发行,业内人士对此高度评价。

“未来市场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必须首先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基础理论水平和科技素养。”陈俊武愿做科研人员攀登科学阶梯中的一级,承上启下育人才。

1991年起,10余年时间,陈俊武为中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教学任务繁重,每位学员提交100多页甚至200多页的作业,陈俊武都仔细审阅,并与学生联系沟通。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

“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前进步伐明显加快。”陈俊武说,“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成长更快,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回忆逝水年华,因有所为而有所成,也因有所未为而有所失。雪泥鸿爪,人生如斯,……有得有失、无怨无悔。”这是陈俊武院士90岁时讲过的话。10月7日,中宣部向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其科技报国、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是我国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长期在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长达7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带领团队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不断推动中国石油炼制、煤化工技术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如今,已92岁高龄的陈俊武仍奋战在科研前线。

“我要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拥抱本职工作。”这是湖北孝感石油公司员工仰慕菡写下的“接力学习陈俊武”小卡片,卡片上还有她的号召:“我是第141697位追寻陈俊武足迹的人,请大家继续接力。”

“陈院士和我们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他的专注与情怀,诠释了科技报国精神,谱写了改革创新篇章,引领了弘文励教风尚,彰显了高风亮节。”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平说,有着63年党龄的陈俊武院士是我们身边可敬可爱、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陈俊武精神已成为公司企业文化的强大精神内核,是公司巨大的精神财富。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发布,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3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将所得的近20万元报酬全部捐出,用于支持郑州大学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捐赠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精神的心得体会

前不久,一群90后共青团员与陈院士座谈时问道:“您92岁了还坚持工作,您的动力是什么?”精神矍铄的陈院士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国家需要!”

陈俊武院士祖籍福建长乐,1927年3月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17岁那年,陈俊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大学期间,他到抚顺参观了一座日本人留下的破败的人造石油厂。当时的中国民不聊生,工矿企业凋敝衰败,处处受制于人。年轻的陈俊武暗下决心:挽弓当挽强,石油工业才是英雄用武之地!从此,以身许国、科技报国,造福人民的种子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陈俊武说:“我学的是化工专业,我的愿望就是让国家石油工业强大起来。”1949年12月,陈俊武放弃了到条件更加优越的北京和沈阳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抚顺,成为他心心念念的那个人造石油厂的一名技术员,从此投身祖国的石油石化事业。

当时的人造石油厂,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为了尽快让工厂恢复生产,他一头扎进车间进行技术革新,把自己学过的理论和眼前的设备印证对照、反复琢磨,弄不清的问题就向工人师傅学习,向专家请教,经常忘了晨昏暮晓,衣服上常常油渍斑斑。直到1951年7月,全厂修复工作完成并投入生产。在不断的磨炼中,青年陈俊武逐渐在科技人员中脱颖而出。1954年,他被评为抚顺市劳动模范,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年仅29岁的陈俊武担任石油部新成立的抚顺设计院工艺室副主任。1959年国庆前夕,32岁的陈俊武走进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光荣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使命在肩催开金花。

1960年3月,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石油工人风餐露宿,战天斗地,千辛万苦把石油从地下开采出来。但当时国内的炼油技术还很落后,不能对原油进行有效的深度加工,无法从中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即便在首都北京,许多汽车仍背着煤气包在大街上跑。陈俊武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就像有了上好的稻谷,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时不我待!1961年底,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这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五朵金花”。流化催化裂化具有投资少、操作费用低、原料适应性强等特点,是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当时,这类装置在全世界有30多套,关键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层层封锁。34岁的陈俊武迎难而上,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然而,装置应该是什么样子,怎么设计,怎么制造?陈俊武心里却没有底。怎么办?那就摸着石头过河,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为了攻关,陈俊武和他的团队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脑子里全是数据和方案。那时,全国正处在“大跃进”后的困难时期,不但要加班加点工作,还要忍受食不果腹的煎熬。大家的伙食,几乎顿顿都是不见油星的清水熬白菜,偶尔吃点豆腐渣,就算改善生活了。想起那段艰苦的岁月,陈俊武曾平静地说:“科学报国就是要有牺牲精神,咬着牙也就熬过去了。”

1965年5月5日,是中国炼油工业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日子,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料试车成功了。当清冽芳香的汽油从我们自己的装置里流淌出来的时候,担任装置设计师的陈俊武与在场的同事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更令人骄傲的是,这套装置,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自行安装,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炼油深加工技术的垄断,带动我国的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砥砺前行人生灿烂。

随着“第一朵金花”的绽放,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从此进入快车道。在陈俊武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动下,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一片荒芜到满园锦绣。目前,我国建成投产的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150余套,总加工能力近2亿吨,成为世界瞩目的催化裂化强国。多年来,我国近70%的汽油、30%的柴油都是用催化裂化工艺生产出来的,这一技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9年底,为筹备建设洛阳炼油厂,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距洛阳市区80公里外的豫西山区竹园沟,从此扎根洛阳,为提升我国炼油技术孜孜不倦地攻关,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1978年3月,时隔19年陈俊武第二次来到人民大会堂,光荣地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他为之付出心血的催化裂化项目作为重大科技成果在会上受到表彰。这一年,他被任命为洛阳炼油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84年,设计院改制为洛阳工程公司,陈俊武担任第一任经理。他大力推进公司由炼油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发展,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落实目标管理,为洛阳工程公司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陈俊武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在此后的岁月中,他虽然已年过花甲,但依然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在著书育人、石油替代和碳减排等方面,为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陈俊武院士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面向未来,建功新时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征程中书写新的人生辉煌。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事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

连日来,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党委按照集团公司《关于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的决定》和《关于近期学习宣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要求,做到“三结合”,迅速部署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营造“学先进、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结合形势任务教育,不断增强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该厂党委把学习陈俊武与集团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精神和局、分公司、采油三厂职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了解掌握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两个三年、两个十年”的战略部署和奋力开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要求;了解掌握局、分公司、采油厂提质增效发展思路,不断增强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展示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结合岗位开展大讨论,不断增强干部员工高质量发展意识。该厂利用厂报《远航》、微信等形式推送集团公司党组学习决定以及《中国石化报》刊发的长篇通讯,要求全体员工学习。在此基础上,该厂党委组织各支部召开大讨论,广大干部员工结合自己的岗位,谈心得,明确今后工作努力目标。广大技术干部深刻认识到,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立命之本,一定要搞好油藏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保持产量稳定;管理干部表示要发扬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脚踏实地做好服务生产工作;一线员工表示要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技能水平,精心维护装置设备,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结合基础管理提升年,不断增强干部员工“岗位建功立业”使命感。该厂党委结合为“基础管理提升年”,开展“立足‘三基’,管理上台阶”活动,要求干部员工精细管理,夯实基础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抓好油气稳产、降本增效、安全生产工作,全力开创智能效益先锋采油厂建设新局面。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乌云密布、狂风怒吼、暴雨如注。8月10日凌晨,第9号台风“利奇马”突袭,导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广德、绩溪等地受灾严重。这场超强台风不仅留下了满目疮痍,而且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李夏同志为榜样,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在郎溪县纪委监委机关召开的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上,委宣传部负责人吕昂深有感触。

“李夏同志的不幸遇难,让人感到十分痛惜。这几天我通过各个媒体不同角度的宣传报道,感受到了他那份赤诚的初心和质朴的奉献,不愧为当代青年的楷模。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标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作为一名准“90后”的郎溪县飞鲤镇民政所所长许易军,更加坚定了将青春扎根于基层的信念和决心。

8月15日,宣城市委面向全市印发了《关于追授李夏同志“宣城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向李夏同志学习,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敬业精神,以及不怕吃苦、勇敢无畏的优良作风。

宣城市各级党组织纷纷把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并通过召开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机关专题学习交流会以及撰写心得体会、对照查摆提高等多样化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见行动。

“榜样的形象最直观,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榜样的力量最强大,感人肺腑、慑人心魄。”宣城市纪委监委驻市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江艳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学榜样守初心担使命”主题,组织各综合监督单位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向李夏同志学习活动。

作为革命老区的泾县,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学习的步伐。县纪委监委专门研究制发《关于开展学习宣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的工作方案》,就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学习宣传事宜作出细化安排,确保真正将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发扬光大。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狂风暴雨威胁时,李夏同志不惧艰险、奋勇向前,展现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这给刚踏上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我上了生动一课,带来的是无限的动力。”泾县云岭镇纪委干部左鸿感慨。

“榜样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李夏同志与我们是同龄人,但他身处基层一线,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任务,都比我们要恶劣得多、繁重得多。”“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主动向李夏同志对标看齐,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用美好的青春诠释初心和使命。”近日,旌德县借助青年学习型组织“慢城漫谈”,开展了一次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讨论活动,4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干部踊跃发言。

日前,受灾最为严重的宁国市,党员干部都全力奋战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白天,他们奔赴各自联系点发放救援物资、督促施工进度、帮助清扫淤泥;晚上,他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分享新感悟、新思路、新点子。“跟李夏同志比起来,我们吃的这些苦压根儿算不了什么。”这已成为宣城市参与抗灾救援的党员干部的共识。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连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用科学技术改变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落后面貌的事迹,在云南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

时常陪着朱有勇到处考察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讲起朱有勇,一脸钦佩,“在朱院士的带动下,我们老百姓走向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他把自己的专利无偿献出来,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澜沧县扶贫办副主任李平感慨。

12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组织师生集中观看了朱有勇的先进事迹。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委书记吴伯志动员全体师生向朱有勇学习,“勇登科学高峰,扎实耕耘大地”。

“学习朱有勇院士,就要学习他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潮中。”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彭德远说。

朱有勇的事迹感染着莘莘学子。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玉应罕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传承和发扬朱院士的精神,胸怀家国,脚踏实地,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王艾菲说:“不管将来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要做一个勤奋敬业、心系人民的人。”

众多网友纷纷在网络媒体留言,为这位“农民院士”倾情点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才是超级明星。”网友“旅人”说。“院士的身上有土、脚上有泥,让农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这样的院士是农民最贴心的院士。”网友“菜菜”说。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事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

国庆节前夕,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决定,授予一批个人和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陈俊武的名字也光荣在列。

这位入党36年,为我国石油石化事业默默奉献了70年,92岁高龄仍然坚持每周上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陈俊武,依然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激励着更多人。

面对荣誉,他不止一次说,“大家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其中很多成就都是集体的智慧。成绩归功于集体。我只是赶上了好时代,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把自己的本事用到国家需要的项目上”

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陈俊武,放弃到北京或沈阳发展的机会,毅然来到抚顺,投身到他所钟爱的石油化工工业,成为一名人造石油厂的技术员。

“我是学化工专业的,所学专业如果能够解决国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最好的。毕业那会儿,我就是希望把自己的本事都用到国家需要的项目上,让国家的石油工业强大起来。”陈俊武这样解释当时的选择。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炼油工业技术落后的面貌,1961年冬,石油工业部决定抽调科研、设计、制造、基建和生产等方面的骨干力量,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铂重整等5项炼油工艺新技术攻关,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炼油工业“五朵金花”。

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

顿顿吃着不见油的清水熬白菜,每天伏案十几个小时消化资料、分析计算、对比论证;远赴国外考察,争分夺秒地向人求教、整理一切有用的信息;夜以继日,潜心研制,吃住在工地,确保上百套仪表,数千个大小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在设计中做到准确无误、万无一失……历经4年多的艰苦攻关,陈俊武和同事们终于“催开”了由我国自主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的第一朵“金花”——抚顺石油二厂年加工能力60万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该装置的投产成功,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此后,陈俊武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从开始参加工作,我就想着怎么把创新做到持久。我的目标就是做一个人民欢迎的科学家。”陈俊武认为,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就应该不断在科技前沿奋斗,努力创新。他不仅主持过多个炼油厂和上百套炼油装置的设计,还潜心研究国家石油替代战略,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放大及其工业化推广应用等项目,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在以陈俊武为代表的几代人的努力下,目前我国催化裂化工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催化裂化工艺为国家提供了近70%的车用汽油、40%的丙烯和30%的柴油。

为自己的“石化梦”多工作了30多年。“我今年已经92岁了,我的工龄与共和国同龄。我经历过战争危机,经历过车祸病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为国家需要而奋斗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便做好了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陈俊武说。

“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成长更快”

1990年卸任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经理,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科院院士),已过花甲之年的陈俊武没有选择享受退休生活,而是将“著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任务,一心要为推动我国石油炼制工业发展多培养一些人、多尽一份力。

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各类技术资料分类整理成册,精心选取工业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数据,一一核对分析,潜心梳理写作。历时两年,一本凝聚着陈俊武和一批专家智慧与心血的《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终于在1995年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既可以当教材,又可以当参考书。每改一版,就是为了让大家在实践中解决更多问题。”此后两次再版,陈俊武也都认真推敲、精心修订。

他悉心培育青年科技人才,捐献奖金资助学生,谢绝多项专家待遇。在陈俊武的直接推动下,1992年,中国石化总公司举办的第一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正式开班。他把自己数十年积累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炼整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如饥似渴的学员们。

“先生是带我近20年的老师,是我一生的榜样;是先生带我进入了炼油技术的殿堂,以言传身教影响了我的一生。”中石化安庆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宫超是催化裂化高研班第三期学生,在庆贺陈俊武92岁寿辰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话。宫超回忆,当年学习时,无论大家的技术观点如何幼稚、可笑,陈俊武从来都把大家当成平等的同行看,从来不摆架子。“但先生一直坚持科学的原则,对那些粉饰数据,打擦边球以博取利益的做法,始终毫不妥协。”

前后三期高研班,历经10年之久,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成为催化裂化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

读书、处理邮件、查阅国内外先进技术资料……如今92岁的陈俊武还是会走进他在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的办公室,把目光紧盯国家的需要,紧盯科技发展前沿。他说:“每天必须学习一点新东西,给大脑充充电。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别人再站在我的肩膀上,才能带动创新。”“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站得更高,成长更快。”

回首过往,陈俊武感慨万千,“说今生了无遗憾是不可能的。事业和家庭,顾此失彼,很多没有能够照顾到。但是我在科学攀登中获得了快乐和成就感,在耄耋之年、鲐背之年,还能为国家和民族作一些贡献,我无怨无悔。今后,只要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保持工作状态,继续自己未了的石油情结。”

对于年轻的一辈,陈俊武寄语:“人生价值在于奉献,格局大才能做大事。因此我们要志存高远,努力使自己的奉献大于索取,做一个有用的人。”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事迹的心得体会观后感

读完《陈俊武传》,除了对老先生一辈子取得的光辉成果钦佩不已,更不由得被他那种不忘初心、倾尽一切报效国家的崇高精神深深感染。回顾陈院士一路走来的历程,每一时期都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立志,是为自己的人生找到正确的奋斗方向,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少年时期的陈俊武虽然成绩名列前茅,又精通英语,且早已对化学、药物学有着浓厚兴趣,但真正让他心中埋下石油报国的种子,却是大二到抚顺参观时第一次见到日本人留下的人造石油厂。那一片片破旧的生产装置伴随着轰隆的巨响,好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向着这位满腔热血的青年述说着祖国石油化工受制于人、落后于人的窘况,而这,更激发出他誓为石油化工行业奉献终身的斗志。我至今无法想象在那个动荡不堪、风雨飘摇的年代,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甚至不惜乘小渔船从台湾偷渡回大陆,花一年时间一路颠簸北上,又放弃了省城条件优异工作的青年,心中究竟有怎样的赤诚之火,为报效国家义无反顾的扎根到偏远小城石化工厂生产装置第一线。但我明白,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更是立志报国的决心。

勇于尝试,不断创新。

一张破旧的小书桌,一盏泛着黄光的小灯,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里,虽然条件艰苦,但丝毫没有阻碍陈俊武不断学习、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脚步。他善联想,将水煤气和水蒸气混合的“蒸汽喷射器”用来带动水煤气鼓风机,停开一台鼓风机,1小时就能为工厂省下25度电;他善思考,将工作中、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分类总结,不断反思,举一反三;他善专研,通过大量计算、反复试验,改进了蒸馏车间的管式加热炉,使设备处理能力显着提升;正是陈院士这些优秀的品质,催开了我国炼油工业新技术的“第一朵金花”,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零的突破、顺利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虽然早已离开企业领导岗位,年过花甲的陈老先生仍不忘初心,为让祖国石油技术更加进步,同时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他着手创办了公司催化裂化高级人才培训班,又先后开办了四期中国石化高级人才研修班。在这里,他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师者,对自己所知、所学向台下求知若渴的学生倾囊相授,传业解惑;他像一位辛勤动作的园丁,加班加点甚至牺牲假期也要对学员提交的不同装置工艺工程计算认真审阅;他又像一位真心的朋友,善用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这群年轻人着想。现在,经过培训的青年才俊早已一个个成长为我国炼油行业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企业的中流砥柱。看到这些人为祖国石化行业的贡献,我仿佛又看到了这位忘我付出的老先生那慈祥脸上浮现出的温暖笑容。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纵观陈老先生的一生,是勇攀高峰、不断求索的一生,他的创新思想一刻也未曾停止。在青年时期早已立下鸿鹄志,将自身理想融入祖国的发展;在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指导攻克困扰全人类的难题mto。“雪泥鸿爪,人生如斯。一生未得闲固然是有所遗憾,但毕竟是有得有失、无怨无悔。”这是陈老先生90岁生日回忆过往勉励众多青年员工时述说的话语。对于在当日浮躁、浮华的社会上生活工作的我们来说,更应该静下心来、戒骄戒躁,学习陈院士那种耐得住寂寞的毅力,学习他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学习他进取创新、一生求索、以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己任的崇高品质。

诚然,一生求索要失去很多,但却收获了内心的清静与安宁,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收获了为祖国、为社会的快速发展贡献出自己力量的骄傲和自豪。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年95岁的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xx年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光明日报)。

看了张富清老人的故事,心中无比感动,深受启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富清老人是光荣而伟大的,他是英雄,更是英雄精神的代表,浴血奋战的他初心不改,却隐藏功名60多年。张富清老人又是平凡而渺小的,他扎根基层,一心向党,退役转业选择最偏远的贫困山区工作,谱写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致敬张富清老人,就是致敬初心的选择,具体做到“三不忘”。

不忘恩,坚定信念跟党走。“天大地大,党的恩情最大。”在众多党员中,无论所处职务高低,岗位如何,都是在党的怀抱里成长,少不了组织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张富清老人,在,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些都源于他党员的朴素情怀。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期而至,开展好学习教育,就是要学习张富清老人这样,坚定信仰,坚定立场,始终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不忘本,始终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张富清老人本来有更好的选择,但他却把余生献给了来凤的人民,献给了这片大山,这是党员的为民情怀。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应怀爱民之心、办为民之事、谋为民之策,做到既“做正确的事”,又“正确地做事”,把最终的落脚点落到为群众办事上,而不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路,这也是今年主题教育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

不忘责,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舍我其谁的担当是英雄气魄,也是人生的选择。张富清老人走到哪里就奉献到哪里,他干干净净、坦坦荡荡,展现了老英雄的奉献品质。致敬张富清老人,更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在大事难事面前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在面对进退留转时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在鲜花掌声面前宠辱不惊、从容淡定,勇担当、善担当。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让我们学习张富清老人事迹,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弘扬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__年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41%。这一年,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谁来牵头挑起重担呢?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我年轻,我来干!”

说干就干,朱有勇把院士专家工作站建在了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组,带领团队一竿子插到底,在这个寨子扎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驻村扶贫,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战服”。他要求参加院士指导班的学员都要穿上迷彩服,因为这样可以一扫长期贫困滋生的萎靡气息,激发起奋斗的姿态来。

种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种出药企抢着买的“有机三七”,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冬闲田”变“致富田”,老百姓的评价,就是朱有勇脱贫战线上的口碑。

1955年,朱有勇出生在个旧市一个农村家庭。

他经历过艰难困苦的年代,对贫穷和饥饿的记忆刻骨铭心。“农民种地很辛苦,但再怎么拼命干活,种的粮食仍吃不饱。”他甚至做梦,一个玉米秆上结出五六个棒子,一株植物上面结西红柿、下面长土豆,这样大家就能吃饱了。

“让农民过好一点,就是我的初心,是童年最早理想。”朱有勇说。

恢复高考第一年,朱有勇考上云南农业大学。读大学期间,他成绩优异,名列班级第一。毕业前夕,朱有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党组织派人与他谈话,他表示:“我愿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毕业后绝对服从组织分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句承诺,映照了一名共产党人初心不改的一生。

留学澳洲,他本来有机会留在悉尼,“一天的工资可能相当于国内一个月”,但他毅然回到祖国,立志“科研报国”。

把论文写在大地,把农民装在心里。朱有勇说:“看到科研成果在千万户农民家里开花结果,比拿多高的奖金、发表多重要的文章都更高兴。”

“时代楷模”陈俊武院士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陈俊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煤化工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他心有大我,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为新中国石化工业不懈奋斗了70年。他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陈俊武院士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众志集团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收看央视直播,召开学习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深入学习陈俊武院士用70年砥砺奋进书写的伟大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众志集团的党员干部表示,要学习陈俊武院士不畏难、不退缩的勇气,立足岗位,坚定信心,将个人目标融入企业发展方向之中,勤于学,敏于思,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习陈俊武院士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精神,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本职工作中,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学习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中国,有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的。这项技术的奠基人,正是92岁仍然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陈俊武。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便参加工作,到1969年扎根洛阳至今,有着65年党龄的陈俊武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新中国建设,融入党的事业,为祖国无私奉献了70年,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辛勤付出了50年。正如中共洛阳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指出的,他是洛阳的宝贵财富,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楷模,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典型,是新中国成立70年勇立潮头、为国无私奉献的时代先锋。

当年大学毕业找工作,陈俊武的眼里只有“石油”。这种誓为祖国造石油的决心和热情,使他有足够的勇气忍饥挨饿甚至牺牲生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局势骤然紧张。有些人找各种借口离开了陈俊武所在的抚顺人造石油厂。23岁的陈俊武临危不惧,照常奋斗在技术革新一线。1962年10月,陈俊武受国家委派到古巴考察学习原油炼制技术。突然之间,震惊世界的“古巴导弹危机”爆发,毁灭的阴云笼罩着陈俊武所在的城市,顿时人心惶惶。牢记使命的陈俊武,依然加班加点学习整理技术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1969年年底,根据国家需要,陈俊武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搬迁到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从此立足洛阳,积极投身洛阳炼油厂、洛阳炼油设计院的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作出了许多开创性贡献。

生命不息,创新不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陈俊武洞察能源格局发展大势,将目光转向国家石油替代战略研究,指导完成了甲醇制烯烃技术工程放大及工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煤炭资源深度转化利用开辟了全新技术路线。近年,他又把目光放在了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经济领域,与同事合作历时3年写就24万字的《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专著,为国家碳排放政策制定、能源结构调整等提出了科学建议。

“出于科学家的责任,我愿意去学习过去不熟悉的知识,争取提出一些对国家、对大局有益的论据和建议……”陈俊武说,“我从20多岁就开始搞创新,几乎没有一天停歇过。我已经比60岁退休的同志多工作了30年,今后还会继续思考下去,继续保持工作状态……”

确如其言,鲐背之年的陈俊武依然坚持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查阅资料,研究课题,风雨无阻。直到前不久,他才接受单位的强烈建议和家人的再三央求,减少为每周一、三、五上班。

一灯如豆,万点星光。陈俊武晚年甘当人梯,为中国石化行业培养了许多人才。他打破门户之见,开办了一个有独特教学方式的高级研修班,让来自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优秀学员接受高水准的“魔鬼训练”。当年研修班的许多学员,如今已经成长为石化行业的技术专家。

“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中国各方面的形象更加突出,前进的步伐也更加明显。”陈俊武说,“希望更多的年轻同志踩在我的肩膀上,成长得更快、更高,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奋勇前进,成就大我、至诚报国!”

时代楷模陈俊武心得体会党员学习笔记字

陈俊武同志是国家的先进人物,饱含着对党、对祖国、对石化行业的忠诚和热爱,他始终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时代楷模陈俊武学习,学习他献身科学、埋头苦干的精神,学习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胸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陈俊武心得体会党员学习笔记1000字范文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陈俊武院士70年矢志报国的决心、献身科学的追求、著书育人的热情、无私奉献的品格,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要深入持久学习陈俊武院士灵魂里的忠诚、骨子里的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坚定信念、埋头苦干、勇于登攀,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推动公司全面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曹操的《龟虽寿》,我最喜欢的当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如陈俊武院士一样,不管时代如何变幻,他始终站在科研前沿,站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这样的时代楷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学习陈俊武同志热爱祖国,忠诚事业的家国情怀。翻看陈老的履历,70年的职业生涯始终围绕着两个字:石油。1946年,正读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留下的煤制油工厂,中国石油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心中当即立下志愿:挽弓当挽强,一定要投身石油工业,用己所学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留在沈阳工作的机会,如愿进入辽宁抚顺矿务局工作,成为人造石油厂的一名技术员。他一头扎进车间,与技术专家和老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逐步成长为一名青年技术骨干。急国家所急,想国家所需,这是他最初的信念,始终不改。

学习陈俊武同志精细严谨,精益求精的求实作风。1968年冬,为解决胜利炼油厂新建的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大量跑损的难题,陈俊武带领攻关小组来到黑龙江大庆,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爬上大庆炼油厂30多米高的催化裂化装置两器平台,监测反应器、再生器运行情况,记录流态化数据。手冻僵了,脚冻麻了,钢笔也冻得写不出字了……但工作仍然要继续,为了方便对比分析,他又和同事辗转来到抚顺石油二厂催化裂化装置区,收集第一手资料,对三个装置的流态化数据反复对比,找出了催化剂大量跑损的原因,总结出现场操作要点,进而提高为迄今仍然采用的催化裂化装置流态化测试理论和方法。精细严谨,精益求精,是他不变的初心,一直坚持。

学习陈俊武同志勇于超越,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带队成功研发了新型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兰州炼油厂联系陈俊武,希望采用洛阳炼油实验厂的同轴式技术,建设一套年加工能力50万吨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但是,上级主管部门有人从技术角度对设计方案的安全性提出质疑,建议改变装置的布置形式。陈俊武清楚的知道,如果该方案被否定,这项新技术也就失去了一次上台阶的机会,当“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个问题被提出时,他坚定地说:“如果出了问题,我陈俊武负责!”最后,陈俊武的设计方案获得通过。1982年,凝聚着他和团队心血的兰州炼油厂这套装置顺利建成投产,不仅当年就收回了4000多万元的投资,而且把我国炼油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是他永恒的初心,默默坚守。

学习陈俊武同志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中国炼油技术不断进步,但缺乏系统性著作,难以满足技术人员学习需要。1990年起,陈俊武潜心编撰《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一书,20年间出版再版3次,直到2015年第三版出版发行,业内人士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未来市场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必须首先提高科技人员的整体基础理论水平和科技素养。”陈俊武愿做科研人员攀登科学阶梯中的一级,承上启下育人才。他打破门户之见,开办了一个有独特教学方式的高级研修班,让来自我国石油化工领域的优秀学员接受高水准的“魔鬼训练”。当年研修班的许多学员,如今已经成长为石化行业的技术专家。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是他传承的初心,奉献终生。

70年至诚报国,92载岁月如歌,他叫陈俊武,他说“中国需要”是我永远的初心!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开拓者,我们要像榜样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道至简,以奉献书写人生华章;赤子初心,以使命绘就壮美画卷。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10月7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陈俊武院士是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创造了石油炼制、煤化工领域的多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他不忘初心、忠党爱国、敢于创新、无私奉献,是广大党员干部及科技人才永远追随前行的榜样。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坚守初心是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也是挥斥方遒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陈俊武十几岁时就立志献身中国石油化工事业,60岁退休后,仍一刻未离开过能源领域,直到90多岁高龄仍在为此奋斗。他说:“不能觉得自己得了很多荣誉,就该歇一歇了,我不敢有这个念头。”志行万里,不忘赤子初心。向陈俊武院士学习,就是要讲初心、守初心、践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信仰根基,把党的初心融入内心“生根发芽”,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内心设定的目标。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爱国从来都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鲜明底色。钱学森毅然回国投身导弹和航天事业,“西迁人”坚持“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黄大年立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志向……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始终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献身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陈俊武经常这样说,也严格这样做。70年工作不息,陈俊武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广大知识分子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激发忠贞报国的民族情怀,许党许国,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已能为国家提供充足原油,但国内炼油技术却不过关。陈俊武接受重任,带领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设计出国内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助力我国炼油技术跨越20年,接近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可走,攀登知识和创新的高峰,离不开“于满是荆棘的荒野里踏出一条路”开拓进取的闯劲。知识技术人才要秉持“只要身体允许,我会继续创新下去”的信念,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贡献聪明和才智,在开拓创新的事业中追求个人幸福。

默默奉献、甘为人梯。陈俊武曾说,“奉献大于索取,人生就灿烂;奉献等于索取,人生就平淡;奉献小于索取,人生就黯淡。”作为一名有着63年党龄的老党员,陈俊武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在交通费、住宿费上精打细算。然而在培养新人上,却十分大方,他牵头在郑州大学建立院士工作站,每月坚持从洛阳到郑州授课,吃住行自费,却分文不取报酬,还把奖金和积蓄捐给公司幼儿园、优秀民办教师和贫困学生。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最鲜活的价值观。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向老党员陈俊武那般,始终牢记宗旨意识,找准工作定位,主动融入大局,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事业无限热爱,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怕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情怀,勇挑重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63年党龄、70年奋斗不息。在我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9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武身上,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熠熠闪光。“时代楷模”陈俊武同志坚持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技术成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杰出开拓者。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像陈俊武那样,始终践行爱国奋斗奉献精神,以关爱之心对人,以无私之心对事,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位,以知足之心对利,用信仰、担当、奋斗的力量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力。

像陈俊武那样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石油”是陈俊武的初心,炼油也是炼“心”。陈俊武能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不仅在于心怀梦想的开始,更在于年复一年的坚持。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像陈俊武那样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求知,从理论中求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像陈俊武那样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在陈俊武心中,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变信条,祖国需要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是最好归宿。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像陈俊武那样弘扬创新担当精神。陈俊武认为: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在科技前沿奋斗,努力创新,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受人民欢迎的科学家。他说到做到,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担当精神是党员干部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格。陈俊武同志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当然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各种难题,特别是对于攻坚脱贫和乡村振兴事业,更需要党员干部提供一些常规服务,遇到棘手的困难,还需要提供一些非常规服务。这些无不考验着干部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担当精神。

岁月见证初心,榜样引领时代。陈俊武院士70年矢志报国的决心、献身科学的追求、著书育人的热情、无私奉献的品格,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让我们深入持久学习陈俊武院士灵魂里的忠诚、骨子里的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坚定信念、勇于登攀,立足岗位,苦干实干,在奋进新征程的路上努力让人生更精彩,成为与祖国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