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优秀18篇)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优秀18篇)

作者:雁落霞 中国古典园林史读后感(优秀18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所读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一些读后感的片段,也许会勾起你坚持读书的信心与激情。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后感

我读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知道了《三国演义》是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群雄争霸,成败有道;《西游记》是说西天取经,斩妖除魔,惩恶扬善,修成正果;《水浒传》是说被逼无奈,揭竿而起,劫富济贫,落草为寇;《红楼梦》是说才子佳人,情痴情种,情投意合,悲剧收场。但这些是主要内容,本本小说都不同,我们要做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从文字语言上来看。最早的《西游记》,写于宋朝,那时文人们都写文言文,《西游记》原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看懂的。而元朝写的《水浒传》,虽说也是文言文,但已有了很大改观,蒙古等民族与汉族的融合使语言有了较大的改变,所以,看《水浒传》的原文就容易多了。元末明初写的《三国演义》就又更进了一步。清代写的《红楼梦》则是一个飞跃。由于清军入关,满人统治汉人,文化又一次大融合,所以,《红楼梦》完全从文言文的圈子里跳了出来,它接近于现在的白话文,我们要看懂原文已相当容易。这是清代文学逐步跳离文言文的一个见证,可见,“五四”以后的新文学运动也不是无端冒出来的,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于《红楼梦》这部小说用词相当恰当,语句相当优美,所以它也成了后来白话文初期效仿的对象,这是对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都有很大的影响的一部小说。所以它被称为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当之无愧。

接着,我们还可以从内容上来看。《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事情,那时候封建制度才开始几百年,人们的观念相对没有那么封闭,例如曹操的所作所为,这样奸诈,封建礼教的仁义是决不会允许的。但是那是封建制刚开始,统治不深,所以曹操还能成功。人们也都积极向上,励精图治,望成霸业,看来中国在进步。到了唐代,《西游记》写的就是那盛唐屹立于世界之东,大唐的僧人没有哪个国家敢不尊敬。大唐的通关文书更是通行西域。那时,老百姓们对周边的国家已有所了解,所以在吴承恩笔下才会有一些真实的国家。那时,是封建王朝的极盛,曹操那种人已是不可能成就事业的了。《水浒传》讲的是宋朝,那时封建制的顶峰已过,许多奸臣钻着儒家思想的空子,下坑百姓,上欺天子。国家已被他们搞得满目疮痍,所以一些绿林好汉揭竿而起。但那时封建思想已根深蒂固,潘金莲与西门庆是一例,李逵探母是一例,宋江招安又是一例。人们已丢不下忠孝二字,和对女性的约束,那怕造了反仍然不忘。这种观念直到今天尚有遗存。到了《红楼梦》,是写明代的内容,还是封建专制,父母包办婚姻,使有情人不成眷属。但清代的作者曹雪芹已大胆的多,小说的中心敢公然反对封建礼教,这也表明,明清时封建制已走上了下坡路,尤其是清代,在列强的重压下,急转直下。四部书,反映出了中国的兴衰,也反映出人们的观念从开放到封闭再到开放的过程。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焦大)。

2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王熙凤)。

3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王熙凤)。

4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王熙凤)。

5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王熙凤)。

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王熙凤)。

7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彩霞)。

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红玉)。

9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李嬷嬷)。

10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王熙凤)。

11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金钏)。

12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鸳鸯)。

13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鸳鸯)。

14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鸳鸯)。

15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贾珍)。

16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王熙凤)。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芳官)。

18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柳氏)。

19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尤三姐)。

20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王熙凤)。

22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王熙凤)。

23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王熙凤)。

24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王夫人)。

2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鸳鸯)。

26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贾母)。

27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王熙凤)。

28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众人)。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1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妖怪)。

2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孙悟空)。

3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孙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猪八戒)。

5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众僮仆)。

6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猪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孙悟空)。

8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作者)。

9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猪八戒)。

11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哪吒太子)。

12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小妖)。

13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葛仙翁)。

14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猪八戒)。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1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周通)。

2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刘高)。

3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阎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潘金莲)。

5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郓哥)。

6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王婆)。

7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烧身(第21回作者)。

9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作者)。

11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军校)。

13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作者)。

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个别。

个二爷的蓝点颏——又哨起来了。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蒋济)。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

《三国演义》这个名词大家都熟悉吧,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书的大概内容是:东汉末年,汉灵帝刘协昏庸无能。后被董卓夺权,曹操等地方诸侯组成联盟,立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董卓后被吕布谋反刺死。再经过一番群雄割据,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国鼎立。刘备占益州(今四川),曹操占北方大部分地区,孙权占江南地区。就这样,又经过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权。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其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是诸葛亮的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每次针对的敌人都是曹操,虽然曹操拥有百万雄师,但对于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来说,几把火就可以将这些兵士烧的片甲不留。下面来走进这三把火了解了解它们吧!

第一把火。火烧博望坡三国前期,曹操为了统一全国,而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曹操派大将夏侯敦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一时轻敌,大败而归。

第二把火,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不甘心,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两名大将率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觉得新野不能久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的东西。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再次大败而归。

最后一把火,火烧赤壁,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三国给了我许多启发,也让我开始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要足智多谋,不能野蛮行事,做事还要三思而后行!!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中国古典名著的读后感

书,是我们的好伙伴。最近,我读了很多书,在这些书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讲的是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住着四个好伴侣——忠厚的鼹鼠、机智的河鼠、傲慢自大的蟾蜍和老成持重的獾。他们每天游山玩水,享尽大自然的恩惠。财大气粗的蟾蜍迷上了开汽车,车祸不断。伴侣们为了让他不再沉迷于汽车,就把他关在自己的房子里。谁知,蟾蜍竟然逃走了。自由了的蟾蜍偷了一辆汽车,结果被捕入狱,他的庄园也被野林里的黄鼠狼等侵占了。在监狱,他得到了狱卒女儿的关心,化妆成洗衣婆逃了出来,奇迹般地回到了河鼠的家,最终,在三个伴侣的关心下,夺回了庄园,改邪归正。

这本书讲的是关于伴侣的.事情,由此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伴侣的话只要对自己有益,就要多听一听。看看蟾蜍吧!他一味孤行,不听劝说,伴侣们把他关起来,他还逃出去,最终被抓进了监狱、失去了庄园,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古人说“开卷有益”。读书,不仅让我体会到书中的乐趣、增长了学问,更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陪伴我一路前行。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书中的一个个精彩故事,一位位英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不可抹灭的印象。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元朝未年人,他是我们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他创作的《水浒传》则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的歌颂了农民革命斗争。

他不仅描述了一个个作恶多端,欺压百姓的害民贼,同时也描述了一个劫害挤贫、铤而走险的好汉,他们被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上至宋朝皇帝、高官显臣,下至恶霸地主、差投无路,只好走上反抗的道路。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让我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本质的了解,而且还让我熟悉了每一位英雄,如:宋江、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是永远存活在人们心中的艺术形象。

《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同学们你们有空的时候也来看看吧!

中国古典名著的读后感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施耐奄和罗贯中合作而写成的。书里讲的是各种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他们个共性格鲜亮、光荣照人。里面的鲁智深、武松、林冲、宋江等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在众多英雄人物中,我最喜爱的是武松。

武松武艺高强,性格刚烈。他还有超人的力气和士气,在景阳岗他赤手空拳打老虎,铁锤般的的拳头,三两下就把老虎给打死了。这里我特别佩服武松的英勇和气魄。

武松还是一个光明磊落、敢作敢当的人。当他知道哥哥被西门庆欺侮而死的时候,他先去向官府告状,他信任官府会主持公道。可是官官相互,告状不行,他便亲自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然后便去了自首。从这儿可以看出他是个敢作敢为光明磊落的人。

《水浒传》这本书写得特别精彩好看,把毎个人物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把每个打斗写得都特别逼真。比如景阳岗打虎中,把武器松、店家、老虎的动作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里面的一拳一脚描写的特别到位,人物性格刻画得特别鲜亮。

《水浒传》还反应了宋王朝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喜爱看这本书。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词之间系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士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出塞曲》。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读后感2

《红楼梦》,一部流传于世的名著,带着悲伤的爱恋来到我们身边。一次偶然的邂逅,翻开了《红楼梦》。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文中所刻画得最仔细的,那就是林黛玉,黛玉从小就体弱多病并且她常常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放在心里,不说出来在贾府中常常默默寡闻,因为她多猜疑,并把愁放在内心的性格,和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实在太少了,使她与宝玉的爱情也无法长久。

她与宝玉无法长久的在一起,是因为自己的自卑心理。她有爱情,可她只放在心上,无法让宝玉真正的理解。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体会不到。黛玉悲哀只能用诗来寄托自己的精神。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就是万箭穿心的那种窒息感,那种肝肠寸断的刺痛。

她实在是太爱宝玉了,直至临终前还是在笑着喊着“宝玉,宝玉……”。悲惨,委屈地离开人世。

中国四大名著读后感,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读后感

红楼梦:。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

水浒传:。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词之间系

陶瓷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系渊远流长,道家“天地人”三位一体思想与色彩“三原色”存在紧密的联系。如果用三原色蓝、红、绿与八卦的符号的天、人、地对应,通过颜色叠加的减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号所代表的颜色。

1前言。

彩绘作为中国古陶器最流行的装饰方法之一,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成熟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无论是先绘后烧的“彩陶”,还是先烧后绘的“彩绘陶”,以及颜色釉装饰的“彩绘瓷”。颜料和色彩技术成为陶瓷装饰的最基本手段。仰韶文化彩陶的彩绘颜色有红、紫褐、黑褐和白四种,如马家窑文化彩陶多用黑褐彩描绘。也有在彩绘之前,先给陶器涂抹一层陶衣,陶衣有白色、红色和黑色三种,然后在白色陶衣上,再加上(赭石)红、(碳粉)黑两色彩绘。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以三氧化二铁、氧化钴、氧化铜三种着色氧化物装饰的彩绘陶开始出现。东汉时期,三彩釉装饰技术已有普遍应用,如图1所示。隋朝时期,三彩装饰技术亦然走向鼎盛;至宋朝,我国颜料和色彩装饰技术更加发达,五彩瓷、斗彩瓷更是将陶瓷色彩幻化得争奇斗艳。

2“三原色”与“天地人”

由于陶瓷技术和道家炼丹技术同出一辙,所以《易经》无论是对于丹药之士还是制陶先祖都有极大的影响。汉唐以后,出现极多的八卦调色盘就是最好的'例证,如图2所示。

在《易经》中,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此对于色彩可理解为,宇宙万物最原始色彩莫过于黑、白,色彩之母白色可以通过三棱镜分散成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可以从lab颜色空间图中得到验证,如图3所示。图4为八卦颜料图与原始八卦图,由图可知,位于轴心的无彩色黑、灰、白,以及位于轴外有彩色—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和颜料的间色红、绿、蓝等。如果用三原色品蓝、红、绿与八卦的符号天、人、地相对应,通过颜色叠加的减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号所代表的颜色。由于八卦图比较抽象,因此本文采用两个对顶正四面体来表示,用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代表八卦的四个符号和三原色及无彩色,用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代表三原色或天人地象位符号。

推演过程如下:

巽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红、蓝均分叠加,红+蓝=品红,为红色和蓝色之间的间色;。

坎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蓝、绿叠加,蓝+绿=青;。

艮卦:代表光三原色中的蓝色;。

坤卦:代表光的三间色叠加,品红+青+黄=黑色,叠加后代表黑色,属于无彩颜色;。

震卦:代表三原色中的绿色;。

离卦:代表三原中的红色;。

兑卦:代表三原色中的红、绿均分叠加,红+绿=黄色,为红色和绿之间的颜色。

对顶正四面体也可以是通过将lab颜色空间图从亮度轴50%灰度处垂直切开削制移位而成,并暗含呈螺旋上升原理,半明半黑的演变过程说明事物在螺旋上升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光鲜、色彩、灰点、暗点和空白,如图3所示。

3“相生相克”与“调色”

在陶瓷调色中,也遵循相生相克的《周易》五行八卦思想,将图4中对顶正四面体,平移并简化成两个叠加的正三角形,就形成三原色和三间色关系图和pccs体系色相环,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单一色随亮度变化的关系;也可以利用阴阳相克理论找到单一色的补色;以及色相叠加产生新色相间色原理,调制出新的颜色;更可以在色相四周找到相近色。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的聚变下,可以生出以下色彩:

(1)22—1=3,表示三原色,三原色也可以理解为一束白光经过两次分解,第一次分解为一对互为补色的色相;第二次其中一色相被分解为一对能叠加形成该色相的一对新色相。

(2)三原色加上黑色和白色,也可以像“五行”一样形成相生相克的消长原理,譬如:红+绿=黄,红+蓝=品红,蓝+绿=青,白—红=青,白—蓝=黄,白—绿=品红等。

(3)受亮度影响的色彩,明色和暗色呈阶梯关系,如图6所示。

4计算机辅助调色。

计算机的设计发明据说源自《周易》“八卦”的二进制思想,表1为常用陶瓷颜料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分光测色仪测量色料在釉料或抛光砖面料中的三要素,然后利用电脑模拟辅助设计,为陶瓷产品的色彩设计提供参考。在软件上,可以参考平面设计软件和色彩设计软件,譬如colourmaster。

5结论。

陶瓷文化与道家文化的关系渊远流长,道家“天地人”三位一体思想与色彩“三原色”存在紧密的联系。如果用三原色蓝、红、绿与八卦的符号的天、人、地对应,通过颜色叠加的减法原理,基本可以推演出八卦符号所代表的颜色。而陶瓷调色中,也遵循相生相克的《周易》五行八卦思想,单一的颜色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64卦”的聚变下,也可以变化出不同的色彩。同时还可以采用分光测色仪测量色料在釉料或抛光砖面料中的三要素,然后利用电脑模拟辅助设计,为陶瓷产品的色彩设计提供参考。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诗词之间系

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我则首先誉之为“雅洁明净,得清新之致”,两者意思是相同的。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而画呢?也是以南宗的文人画为蓝本。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归根到底脱不开诗文一事。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园林之筑,应时而生。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园实文,文实园,两者无二致也。

造园看主人。即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除了园主本身之外,造园必有清客。所谓清客,其类不一,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明末张南垣,为王时敏造“乐郊园”,改作者再四。于此可得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尤其在晚明更为突出。我曾经说过那时的诗文、书画、戏曲,同是一种思想感情,用不同形式表现而已。思想感情指的主导是什么?一般是指士大夫思想,而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了。园寓诗文,复再藻饰,有额有联,配以园记题咏,园与诗文合二为一。所以每当人进入中国园林,便有诗情画意之感。如果游者文化修养高,必然能吟出几句好诗来,画家也能画上几笔明清逸之笔的园景来。这些我想是每一个游者所必然产生的情景,而其产生之由就是这个道理。

汤显祖所为《牡丹亭》而“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又是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写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能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故“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言园景虚胜实,论文学亦极尽空灵。中国园林能于有形之景兴无限之情,反过来又生不尽之景,恍筹交错,迷离难分,情景交融的中国造园手法。《文心雕龙》所谓“为情而造文”,我说为情而造景。情能生文,亦能生景.其源一也。

诗文兴情以造园。园成则必有书斋、吟馆,名为园林,实作读书吟赏挥毫之所。故苏州网师园有看松读画轩,留园有汲古得绠处,绍兴有青藤书屋等。此有名可徵者。还有额虽未名,但实际功能与有额者相同。所以园林雅集文酒之会,成为中国游园的一种特殊方式。历史上的清代北京怡园与南京随园的雅集盛况后人传为佳话,留下了不少名篇。至于游者漫兴之作,那真太多了,随园以投赠之诗,张贴而成诗廊。

读晚明文学小品,宛如游园。而且有许多文字真不啻造园法也。这些文人往往家有名园,或参予园事,所以从明中叶后直到清初,在这段时间中,文人园可说是最发达,水平也高,名家辈出。计成《园冶》,总结反映了这时期的造园思想与造园法,而文则以典雅骈骊出之。我怀疑其书必经文人润色过,所以非仅仅匠家之书。继起者李渔《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亦典雅行文。李本文学戏曲家也。文震亨《长物志》更不用说了,文家是以书画诗文传世的,且家有名园,苏州艺圃至今犹存。至于园林记必出文人之手,抒景绘情,增色泉石。而园中匾额起点景作用,几尽人皆知的了。

中国园林必置顾曲之处,临水池馆则为其地。苏州拙政园卅六鸳鸯馆、网师园濯缨水阁尽人皆知者。当时俞振飞先生与其尊人粟庐老人客张氏补园,(补园为今拙政园西部),与吴中曲友顾曲于此,小演于此,曲与园境合而情契,故俞先生之戏具书卷气,其功力实得之文学与园林深也。其尊人墨迹属题于我,知我解意也。

造园言“得体”,此二字得假借于文学。文贵有体,园亦如是。“得体”二字,行文与构园消息相通。因此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层楼台,拆下不成片段;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去来无踪,则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恰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得之。设造园者无诗文基础,则人之灵感又自何来。文体不能混杂,诗词歌赋各据不同情感而成之,决不能以小令引慢为长歌。何种感情,何种内容,成何种文体,皆有其独立性。故郊园、市园、平地园、小麓园,各有其体。亭台楼阁,安排布局,皆须恰如其份。能做到这一点,起码如做文章一样,不讥为“不成体统”了。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最近我们学校又发了一本新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故事的情节特别曲折,讲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小说叙述了林黛玉爱上了贾宝玉,但是贾宝玉的长辈们不许他跟林黛玉结婚,林黛玉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她体弱多病,而且特别娇气,始终要哭,到最终贾宝玉没和她结婚,结果黛玉愁闷而死。这篇故事也讲了当时的人们是多么辛苦,示意了作者晚年寓居北京西郊,生活贫困的生活现实。整个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绽开,向我们展现了封建社会四大家族的由胜而衰的没落过程。作品令人深思,也让我们生活在今日文明富足年月的中国人庆幸生在好年月,由此也更加珍惜,并且提示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回报生活。

看完书,掩卷思索。我觉得林黛玉这个人不好,我不太喜爱这个人物。她动不动就哭,始终含着泪水。而且身体也不好,总是生病。她和宝钗是一个特殊大的对比,宝钗遇事稳重,识大体,顾大局,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待生活有热忱,有上进心。从某个角度上讲,她和宝玉是一对金玉良缘。但是,偏偏又碰上贾宝玉厌恶仕途,由此给这段姻缘增加了一层阴云。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会有很多人,他们有理想,乐观进取,在权力名誉和地位的方向上坚毅地前行着,也有一些人,他们看到再多的财宝,再高的.权利和地位,到头来不过是一片浮云,生活在他们看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欢乐。所以,这些人并不去追赶名利,只是在享受当下。对待生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价值观是:无论我们的脚步到达了哪里,都不能遗忘我们动身时瞄准的方向是欢乐。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浅谈我游中国古典四大园林的体会

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山西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以铜或铁代替玉石。它在中国差不多有二千年的历史,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的句子。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

二.华容道。

华容道是古老的中国游戏,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游戏就是依照“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故事情节,通过移动各个棋子,帮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从出口逃走。不允许跨越棋子,还要设法用最少的步数把曹操移到出口。

三.七巧板。

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唐代的燕几演变而来的,原为文人的一种室内游戏,后在民间演变为拼图板玩具。也称七巧图,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因为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传到国外后,风行世界,号称“唐图”,就是“中国的图板”。七巧板变异的种类很多,这里是我国最常规的七巧板。

四.鲁班锁。

鲁班锁传说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智商,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拼拆,儿子忙碌了一整夜,终于完成了,这种玩具后人就叫鲁班锁,其实这就是一个传说,鲁班锁也叫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鲁班锁也叫孔明锁是中国传统的智力玩具,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在没有钉子绳子的情况下,你能将六根木条交叉固定在一起吗?两千多年前的孔明就发明了一种方法,用一种咬合的方式把三组木条垂直相交固定,这种咬合在建筑上被广泛应用,在民间人们把孔明的这种发明制成了一种玩具——孔明锁。

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读后感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今,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陨落人间,牵系起一群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红楼女。在那浮华的'贾府中演绎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凄美故事。浮华的悲剧,即将开幕。

贾元春,贾府第一个传奇人物,贾家嫡系孙女,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大观园真正的仆人,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享尽荣华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这人间是非。一曲“恨无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时也说出了她那华丽的凤袍下掩盖的无限的哀痛和苦痛。可怜薄命女,生因浮华,死亦因浮华。

一个道金玉良缘,一个念木石前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一个孤高自诩,一个处事圆滑,一个肌肤如雪,一个娇花似水。一个薛宝钗,一个林黛玉。只惋惜了两个薄命女,入了富贵家,却不知那浮华之门易进不易出啊。“可叹停机德,甚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富贵一生只落得个空劳牵挂,枉自嗟呀!败落的大观园,没有了从前的繁华,潇湘馆在那几束翠竹的衬托下显得那样清幽,可是里面却没了颦儿的笑音和哀叹。宝钗啊,当你再一次看到这景象是想必也会为那“登上青云”的追求而懊悔吧!金银散尽,家业凋零,有恩逃命,无情报应,欠命命已还,欠泪泪已尽。食尽鸟投林,皆因浮华散尽!一卷红楼落幕,不禁慨叹:“陋室空堂芴满床,衰草枯杨歌舞场。金箱垠箱又怎样,只惋惜你命不长。浮华门里唱大戏,那结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舍富贵乡,浮华皆可抛!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读后感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离奇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从一些实际的例子可以看出,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各的特点:唐僧——诚心向佛、品格端正;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立下了大功;猪八戒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有时还吵着嚷着要分行李,但他性情憨直;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本事,但甘心当好后勤;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事、猪八戒的活泼、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格端正,不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以及意志,慈悲善良。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的精神。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