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小学数学乘法教案人教版大全(16篇)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人教版大全(16篇)

作者:灵魂曲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人教版大全(16篇)

小学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们精心设计了以下小学教案,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备课稿

小数除法单元备课。

(主备人:区实小邓云峰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2章)。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二)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让学生弄清算理,切实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展示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首先在小数除以整数中,教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进行探究,呈现了把千米数改写成米数,将小数除以整数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其次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时,被除数位数不够怎么办?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通过对这些关键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第三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都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

(2)计算内容紧密结合现实情景。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计算内容更是如此,因此教材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比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专门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安排11课时进行教学。

(六)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我的例子提醒(注意)。

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83.2÷26=78÷65=。

39.6÷48=1、小数点怎么办?

2、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怎么办?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51.3÷2.7=。

91.2÷0.57=1、小数点怎么移动?

2、商的小数点应该与移动后的还是与移动前的对齐?

商的近似数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13.67373……≈。

循环小数举例子、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循环节。

※1.5÷7的商是循环小数,记作0.2142857142857……,这个循环小数的小数点后第40位上的数是()。

2、循环小数和无限小数怎么读?

3、小数的分类中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1、一般的三步应用题。

2、审题(划关键词语)。

3、画线段图帮助分析。

4、写思路或者数量关系。

小数除以整数(一)。

(主备人:区实小邓云峰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第2章第1节)。

一、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二、重点难点:正确计算小数除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教法学法:教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

四、课前准备:视频展示台。

五、教学内容:

一、复习准备。

出示224÷4,让学生明确,每次除的被除数和商是多少个百,多少个十。或多少个一。(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二、导入新课:

2、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三.教学新课:。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1、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2、指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学生思考: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4、分小组讨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做一做”:25.2÷634.5÷15。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练习三的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一)。

22.4÷4=5.6(千米)。

答: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                  30米。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  )米               (  )米。

原面积            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董笑。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本节课是在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有上节课的知识作铺垫,所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可作如下设计。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贵在“温故而知新”。本设计中,通过“连一连”的练习,唤起学生对5的乘法口诀的回忆,同时能够复习上节课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扶放教学就是适应了这种精神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注重扶、又敢于放,扶中有放、放中有扶,能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新知的教学中,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利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分别编制出2、3、4的.乘法口诀。这样的设计符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1、根据5的乘法口诀连一连。

一五二十。

三五一十。

五五得五。

四五十五。

二五二十五。

2、学生完成后交流。

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5的乘法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作铺垫。

(1)课件出示例2,交流信息。

(2)提问:每副有几个乒乓球拍?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编制口诀: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4)编制2×2的乘法口诀。

教师出示两副乒乓球拍,提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各应该怎样写?

教师根据乘法算式说明: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

(板书:二二得四)。

(1)编制3×1的乘法口诀。

引导学生观察例3的实物图并思考:每组有几个气球?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应该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板书:一三得三)。

(2)编制3的其余乘法口诀。

求两组一共有几个气球,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组呢?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63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1、使学生经历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探究过程,掌握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2、让学生在尝试、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对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整洁书写、仔细计算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掌握乘的顺序。

2、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要对齐。

第二层积的书写位置。

师:如果只买2本,需要多少钱?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列式?生:24×2师:如果用我们学过的竖式来算一算,你会吗?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指一名学生板演)。

师:说说刚才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在黑板上板书竖式并用彩笔画出箭头,强调从个位起分别每一位上的数,从竖式上可清楚的看到计算的每一步)。

要想把这样的竖式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师:买5本呢?

2.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师:(课件出示图片)如果这一套12本都要买,需要多少钱?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列式?生:24×12师:这道题你能一眼看出它的结果吗?那我们先来估算一下吧!生1:把12估成10,24×12约等于240生2:把24估成20,24×12约等于240生3:把24估成20,12估成10,24×12约等于200生4:把24估成25,12估成10,24×12约等于250师:同学们真聪明,这都是我们估算的,可是谁估算的钱数最接近准确数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1.独立思考,写出自己计算的结果。

师:你能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新问题吗?请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自己的算法。

2.小组内交流。

师:写完的同学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生1:把12分成10和2相加。

24×10=240--------------买10本书的价格24×2=48---------------买2本书的价格240+48=288------------买12本书的价格生2:把24分成20和4相加12×20=24012×4=48240+48=288生3:24×12就是24个12相加12+12+12+12+-----------+12(24个12)生4:24×12就是12个24相加24+24+24+24+----------+24(12个24)生5:把24看成是4×6,4×12×6=288生6:把12看成是2×62×24×6=288师:同学们,你们的.方法真多,都能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总结上面的几种方法就三大类:

一、拆数法。

二、叠加法。

三、连乘法。

2×24的积(2本书的价格)10×24的积(10本书的价格)48+240的和(12本书一共的价格)。

师:请仔细观察竖式法和拆数法,你发现了什么?生:竖式的计算步骤其实和拆数法的事一样的。

生:不能,只有写在十位上才能表示404×124824288。

师:是不是所有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步骤是怎样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谈论汇报)。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1、课本63页做一做(请学生板演前4个)。

2、帮小马虎纠错。

3、解决问题:课本64页3、4题。

师: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要注意些什么呢?(请学生回答,一起回顾加强记忆)。

个位上的2乘24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

十位上的1乘24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0可以不写把两次积的得数加起来,+号可以不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版一表内乘法1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数学自如化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学习方式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5班共有48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语”;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和减法(二),角的认识,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一),表内乘法(二),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口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的习惯.

使学生掌握用整百数乘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出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投影片.

1.(投影片出示口算题)请同学们口算:

100×6300×54×208×60。

200×7400×813×3023×20。

2.通过上述后四个题的练习,你能说出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应该怎么想吗?(通过以上两个内容的复习,使学生明确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条件)。

3.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乘法,那么乘数是整百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

板书课题,乘数整百的口算的.乘法。

1.教学例1:

引导学生先明确,用乘法计算:100×4板书:100×4=400。

(2)再引导学生竖着数有多少个小格?

启发学生明确:用乘法计算4×100板书:4×100。

(3)教师启发学生观察上面两个算式,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100×1212×100启发学生先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100×12表示求12个100是多少,即12个一百是1200。

12×100就是算一个数乘以100,可以想100乘以这个数,简便算法实际上是几乘以100就在几的末尾添写两个0.

反馈练习:6×10018×10027×10049×100。

(先口算,再指名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通过说算理,既加深了学生对例1算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例2的学习做了铺垫)。

3.教学例2:

(1)出示例2,7×200引导学生想200是几个百?

(2)那么7和200相乘得多少可以怎样表述。

引导学生口述: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也就是1400。

(3)出示算式:12×300学生独立试算,订正时汇报算法.

4.总结用整百数乘的口算规律.

(1)教师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后汇报.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要概括:用整百数乘,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和被乘数相乘,得多少个百,再在得数后面添上2个0.

(3)完成49页做一做(订正时,找三个题说应怎样想)。

(通过基本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促进学生新知内化)。

1.50页练习十二第1题,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三人说说前三组题中上下两题的关系(含义和计算的想法)。

2.练习十二的3、4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二的第2题,做为小组抢答题,教师出示题目,每小组指一名学生抢答,哪组抢答的多,哪组优胜.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二第5题.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1、借助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编制8的乘法口诀。

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寻找规律编制记忆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口诀

教学准备:小棒 数字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今天,小凯蒂又来到了同学们中间,看看她在向大家学什么手艺?

(出示情景图)

原来凯蒂来到教室里学习编中国结。

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2:做2个中国结需要多少个圆环?

生3:每周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凯蒂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编儿歌,填填表(教学红点)

我们一起来看 “一共需要多少个圆环?”这一问题在老师送给小凯蒂的儿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儿歌)

小小凯蒂志气高

编起结来手儿巧

中国结儿传友谊

我们一起瞧一瞧

一个结上8个环

……

谁能接着往下编?2个结上……?3个结上……?……

(以小组为单位,可借助小棒,把儿歌编完整)

学生按照共同编好的儿歌,边说边完成38页“填填表”

2、读儿歌,编口诀

同学们数得很好,你是怎样数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方法)

(学生试着编口诀,并将整理好的口诀进行板书)

3、寻找规律 记忆口诀

(1)来看一下我们编出的8的乘法口诀,一起来读一读。

(2)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引导学生比较发现规律)

(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4)如果忘记了“六八”这句口诀,怎么办?

(5)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记忆口诀。

三、解决问题 走进生活(教学绿点)

1、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决吗?

(学生先独立计算解决,然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

生1:就是求5个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诀都是五八四十。

……

四、自主练习 巩固深化

1、自主练习1“对口令”游戏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做一个对口令的游戏。(师说上半句,生说下半句。再轮换,增加趣味性。)

练完之后再由同桌两人继续练习。

2、7个8比6个8多( ),比8个8少( )

提问:7个8比6个8多几个8?

你能照样子说一句吗?

3、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4、同学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看得数、讲算式)

48 56 24

五、拓展应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学生?(42名)

除了用数字告诉大家用,你还能用算式来告诉我们吗?

可能会出现:5×8+2 6×8-2 4×10+2

五、总结评价 延伸拓展

如:一只螃蟹几条腿?两只?三只?你能编首儿歌吗??(学生做拍手游戏)

同学们编儿歌的兴趣真浓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只要同学们用心去发现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的更多。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备课教案版一表内乘法1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2、3的乘法口诀,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2、3的乘法口诀,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熟记2、3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我们已经学了5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用对口令的方法背一背。

2、示口算卡片,学生说得数。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的口诀。

二、新授。

(一)2的乘法口诀。

3、看书上的情景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向日葵发芽了,一棵幼苗张开两片子叶。)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幼苗,问:“能不能列出乘法算式。”

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

学生列算式:1х2=2。

2х1=2。

同桌试着编口诀:

一二得二。

4、再填上一棵幼苗,说:“现在有几棵幼苗,一共有多少片子叶?”试着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

5、学生汇报时,师板书2的口诀,采用多种方式记住这两句口诀。

(二)3的乘法口诀。

1、这些向日葵在两个小朋友的精心护理下,渐渐地长高了,请同学们看:出示例3的图: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看哪个小组能够看着这幅图把3的口诀编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师巡视指导。)。

学生合作学习,在组长的带领下自主探究3的乘法口诀。

(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师巡视指导。)。

3、汇报:师板书。

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提问?这几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记忆口诀。

两个人一组,对口令练习2-3的乘法口诀。

巩固练习。

三、巩固练习。

l.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通过计算又可以巩固乘法口诀。

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可以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课后小结: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标准》对解决问题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中专门编排了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第59页例6,先展现大象运木料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大象运木料的故事,吸引学生看图搜集大象运木料的信息,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乘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脑探索。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修改意见: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会用乘法口诀。

正确求积。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61=6一六得六。

66=36六六三十六。

62=12二六十二。

67=42六七四十二。

63=18三六十八。

68=48六八四十八。

64=24四六二十四。

69=54六九五十四。

65=30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

掌握1和0的乘法

多媒体课件

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1+1+1=()(只)()×()=()(只)

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0+0+0=()(只)()×()=()(只)

1、第9页自主练习1

()+()+()+()=()(棵)

()×()=()(棵)

()+()+()+()+()=()(个)

()×()=()(个)

2、自主练习2

(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

()+()+()+()+()+()=()(人)

()×()=()(人)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小组交流。

3、数苹果

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

()×()=()(个)

1、课件展示情景图。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解答上述问题。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小学乘法数学教案设计

(225+125)×4=225×4+125×4。

(175+75)×4=175×4+75×4。

(175+125)×4=175×4+125×4。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1、通过观察,在图示、现实生活中发现重复行为和类似的情景。能用语言对重复的行为和类似的情景进行准确地描述。

2、能够用“几个几”来描述重复的行为和类似的情节。知道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计算几个几的和。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表述数学问题的能力。

4、初步体验数学简洁美。

能够用“几个几”来描述重复的行为和类似的情景。

教学课件。

一、新授引入。

师:今天小胖他们来到了游乐场,游乐场真热闹呀!小伙伴们都在玩什么呢?

生回答。

师:选择一项活动,数一数它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汽车一辆汽车坐2人有这样的6辆。

划船一条船上坐3人有这样的6条。

转杯车一只转杯车乘4人有这样的5只。

气球每个小朋友拿5个有这样的4个小朋友。

生:我发现了,游乐项目里,参加的人数都是一份份的,每份的数量都一样。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1、师:小胖他们玩累了,来到了餐厅休息一下。看,餐厅里摆满了椅子。这些椅子是4个一叠,这里看到了一叠,是:1个4。

师:你能像老师一样说一说你看到的'吗?

(点击出示椅子图片)。

(1)生:这里有2叠椅子,每一叠有4只,是:2个4。

师:嗯,说得很清楚,那你知道2个4是多少吗?

生:2个4是8,4+4=8。

(2)生:这里有3叠椅子,每叠有4只,是:3个4。

3个4就是:4+4+4=12。

(3)生:……。

师:每一叠有4把椅子,有几叠就是几个4。

并且,我们可以用4个4个连加的方法来求出一共有多少椅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个几相加。(板书)。

探究二。

生:香肠有六盘,每盘有四根。

6个4=()+()+()+()+()+()=()。

2、师:你发现的真快,看来你也喜欢吃香肠是不是呀?

一转眼,小胖把香肠都吃完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用算式来表示呢?

生:6个0=()+()+()+()+()+()=(。

3、师:香肠吃光了没关系,餐厅里还有很多好吃的。看,要答对问题才能吃哦。给你们商量一下。

学生看图讨论,计算。

生:3个5表示为5+5+5=15。

4个6表示为6+6+6+6=24。

师:真厉害!看得仔细而且也算对了。

我们说,当遇到几个几,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师:那么这个相同的加数是指哪一个“几”呢?

生:是看后面一个数是几,就用几来加;看前面一个几,就是相加的次数。

2、练习与巩固。

师:生活中几个几的例子也很多,你们能说一些吗?

生回答。

三、小结。

每一份有几个,有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几个几表示。

几个几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课后习题。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5页。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

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

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16×(5×2)=35×25×4=。

35×(25×4)=12×125×8=12×(125×8)=。

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

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二、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6—57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十二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红一家通过了趣味桥,来到了游乐园。

二、探索算法:

1、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

师:请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如果给你一次玩的机会,你会玩什么呢?)小红想和爸爸妈妈玩一次碰碰车,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这问题说完整。

(1)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如: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需要多少钱?

(2)读题审题,知道什么?求什么?

(3)怎么列式呢?20×3=60(元)。

(4)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生:每人20元,3人就需要3个20元,所以用乘法计算。

(5)这个60是怎么得到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20×3是怎样算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写一写。

(1)合作学习。

(2)汇报:

a、用小棒摆:3个两捆是6捆,是60。

b、20+20+20=60。

c、2个十乘3是6个十,是60。

d、先算2乘3得6,再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

师:同学们真能行,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3)现在学会了20×3=60,你会不会算200×3呢?2000×3呢?

(4)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一个乘数是一位数,另一个乘数是整十、整百、整千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揭题。

3、小结。

师:在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要想算的快又准,那种方法呢?先想一想再跟同桌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有了这个窍门,我们算起来一定会更快。咋们来试试吧!

三、巩固练习。

1、打气球。

2、套圈游戏。

四、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在图示、现实生活中发现重复行为和类似的情景。能用语言对重复的行为和类似的情景进行准确地描述。

2、能够用“几个几”来描述重复的行为和类似的情节。知道可以用同数连加来计算几个几的和。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表述数学问题的能力。

4、初步体验数学简洁美。

重点难点:

能够用“几个几”来描述重复的行为和类似的情景。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今天小胖他们来到了游乐场,游乐场真热闹呀!小伙伴们都在玩什么呢?

生回答。

师:选择一项活动,数一数它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汽车一辆汽车坐2人有这样的6辆。

划船一条船上坐3人有这样的6条。

转杯车一只转杯车乘4人有这样的5只。

气球每个小朋友拿5个有这样的4个小朋友。

生:我发现了,游乐项目里,参加的人数都是一份份的,每份的数量都一样。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1、师:小胖他们玩累了,来到了餐厅休息一下。看,餐厅里摆满了椅子。这些椅子是4个一叠,这里看到了一叠,是:1个4。

师:你能像老师一样说一说你看到的吗?

(点击出示椅子图片)。

(1)生:这里有2叠椅子,每一叠有4只,是:2个4。

师:嗯,说得很清楚,那你知道2个4是多少吗?

生:2个4是8,4+4=8。

(2)生:这里有3叠椅子,每叠有4只,是:3个4。

3个4就是:4+4+4=12。

(3)生:……。

师:每一叠有4把椅子,有几叠就是几个4。

并且,我们可以用4个4个连加的方法来求出一共有多少椅子。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个几相加。(板书)。

探究二。

生:香肠有六盘,每盘有四根。

6个4=()+()+()+()+()+()=()。

2、师:你发现的真快,看来你也喜欢吃香肠是不是呀?

一转眼,小胖把香肠都吃完了。这时候,我们该怎么用算式来表示呢?

生:6个0=()+()+()+()+()+()=(。

3、师:香肠吃光了没关系,餐厅里还有很多好吃的。看,要答对问题才能吃哦。给你们商量一下。

学生看图讨论,计算。

生:3个5表示为5+5+5=15。

4个6表示为6+6+6+6=24。

师:真厉害!看得仔细而且也算对了。

我们说,当遇到几个几,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师:那么这个相同的加数是指哪一个“几”呢?

生:是看后面一个数是几,就用几来加;看前面一个几,就是相加的次数。

2、练习与巩固。

师:生活中几个几的例子也很多,你们能说一些吗?

生回答。

三、小结。

每一份有几个,有这样的几份可以用几个几表示。

几个几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课后习题。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5页。

小学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有关“积的变化规律”。

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

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图、口算卡片、小黑板。

一、基础练习。

(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

1、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

2、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

3、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

(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

1、小黑板出示算题。

2、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3、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

二、估算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6题。

1、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三、创新思维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第7题。

1、板书题目。

2、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

3、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4、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

5、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