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汇总21篇)

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汇总21篇)

作者:MJ笔神

一个好的实施方案必须具备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施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全面健康发展,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弘扬我中华艺术之美德,展示我“国剧”之韵味,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爱好,展示我校的“京剧进校园”的教育成果,对学生进行爱国剧、爱我中国的戏曲的美好品德,体现学生在艺术领域的天赋,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在我校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二、主题内容。

本届展示的主题是。

“弘扬国学艺术,展示国学进实小”京剧进校园的成果展示。内容是围绕主题,充分反映实验小学的学生在“京剧进校园”的活动中,做到会听、会唱、会表演,对“国剧”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并体会、体现传统的文化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三、活动的形式。

本届成果展示的形式是:看、听、学、唱为品位的形式,让每个人走进实验小学,到处都能体会到京剧在实验小学的每一个角落的艺术存在。

四、时间要求。

5月17日上午8时,导播员引领观摩团参观各方位全面进行“京剧进校园”的成果展示,校园内进行张贴、悬挂、摆放各类学生的活动照片及相关内容,各活动队进行活动。

五、各类表演活动(节目、班内活动、兴趣小组活动)。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等六部门《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鄂宣文〔2016〕64号)等文件精神,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传统戏曲文化素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特制定我市“戏曲进校园”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16年7月启动全市“戏曲进校园”工作。2016年底前,辖区内高中和市直中小学“戏曲进校园”覆盖率达80%以上,206月底前实现全覆盖。2017年底前,完成“戏曲进校园”的教材、师资、课程、考核等制度的'设计及运用,实现戏曲教育与常规教育深度融合,创建具有钟祥特色的校园戏曲演出、戏曲剧目选择、戏曲人才培养、戏曲知识普及、戏曲社团建设的“戏曲进校园”工作体制机制。

二、工作内容。

1.组织一场戏曲演出。市文体新广局、市教育局要制定年度演出安排,确保全市每所中小学校学生每年至少观看1场戏曲演出。采取专业戏曲院团与民间戏曲社团相结合的办法,合理调配,统筹安排,加强培训指导,确保戏曲进校园演出节目的质量和水平。

由教材改编的课本小戏,由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改编的小戏;整理发掘梁山调等具有钟祥元素的戏曲剧种,供学校选用。

3.开设一门戏曲课程。做好戏曲教育普及工作,制作有关戏曲基础知识影像资料、声像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或知识读本。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开设1节戏曲知识课,以市职业高中、钟祥二中、实验小学、新堤小学等学校为试点,组织戏曲骨干进校园开展戏曲讲座、示范、培训活动,指导校园开展戏曲办报、办刊、办宣传栏等活动。在试点中小学校建立不同类型的戏曲小组或兴趣班。

4.组织一次戏曲培训。由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新广局牵头,市教育局负责组织中小学校音乐教师、戏曲爱好教师,每年开展一次戏曲知识专场培训。

5.举办一期戏曲展演。结合中小学生不同的群体特点,分层分类开展不同特色的戏曲活动,注重钟祥特色戏曲活动进校园,在图片美术展览、歌咏比赛、亲子活动等加入戏曲元素。对戏曲进校园的学校和优秀节目,纳入专题专场演出活动。组织开展戏曲展览进校园活动。

6.举办一次戏曲志愿服务。组织实施戏曲进校园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在周末和假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戏曲结对帮扶服务,选派戏曲骨干担任辅导老师;依托《莫愁湖》,开展中小学生戏曲教育征文评选活动,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老师和学生的戏曲培训。

7.创建一所戏曲特色学校。选择在戏曲演出方式、戏曲剧目创作、戏曲人才培养、戏曲知识普及、戏曲社团建设等方面特色鲜明的学校,进行重点扶持和打造,创办一所特色戏曲学校。

8.开办一个戏曲专题专栏。市直各新闻单位要做好“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宣传报道,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总结经验,发掘典型,强化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传承发展戏曲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组织机构及责任分工。

(一)成立钟祥市“戏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市“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任市“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市文联等单位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体新广局,由文体新广局副局长陆彬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具体事宜。各地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加大经费保障力度,根据总体要求,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1.市委宣传部为活动的总牵头单位,负责活动总体谋划、综合协调,负责制定总体方案,协调相关单位推进工作,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组织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市教育局负责戏曲教学安排,发掘和培育“戏曲进校园”典型,创办戏曲活动专栏,有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图片资料及演出学生组织、表演相关活动服装、器材等。

3.市文体新广局、市文联负责“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剧目生产、创作,组织剧团深入到各中小学校每年开展一次“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严把戏曲剧目的质量关,确保剧目内容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并健康向上。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省委宣传部《关于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戏曲素养,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根据《湖北省“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现就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国家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美育与智育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提高艺术素养与培养核心素质相结合,突出公益性、艺术性、参与性、示范性,因地制宜,逐步推进,6月起在全市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年底覆盖80%市、县中小学,上半年实现全市大、中小学全覆盖。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师生艺术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继承弘扬民族艺术和传统美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孝感戏曲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二、主要内容。

1、组织一批戏曲教学课件。整合孝感地方资源,以传统京剧、楚剧、孝文化为主,结合孝感善书、皮影、评书、钢镰大鼓等地方曲艺,组织孝感戏曲专家和各专业剧团,创作、制作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学生欣赏、易于学唱的戏曲曲目音像资料,供学校在主题班会、课间及课余时间播放与欣赏。各学校在用好戏曲教学课件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教学,确保把省、市统一部署的戏曲教育内容传播到广大学生,尤其是偏远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当中。

2、开设一堂戏曲教学课程。加大戏曲课堂教学力度,将戏曲教学与音乐等艺术教育相结合,统筹课程安排。各中小学把戏曲艺术纳入教学内容,结合音乐课程,增设戏曲教学内容。各高校开设戏曲课程选修,在公共艺术课程中增设戏曲选修课,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要增加戏曲理论和表演教学等内容,修满课时给予学分,确保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都有一定学时教学戏曲知识。

3、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聘请市外或组织本市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聘请戏曲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戏曲工作者、民间戏曲能人等担任戏曲辅导员或兼职教师,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

4、免费观看一场戏曲演出。组织全市各专业戏曲院团、社会戏曲团体和戏剧工作者、文艺志愿者等,通过校园大舞台、流动舞台车、校园文化周等方式,把优秀戏曲剧目送进学校、送到学生身边。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学生进剧场观摩演出。确保每校每年免费观看一场戏曲,逐步实现每校每个学期观看一场戏曲。

5、举办一期戏曲夏令营。各级中小学校要利用暑期举办一期戏曲夏令营,组织中小学生学习戏曲知识、参与戏曲排演等活动。各高校可举办“大学生戏曲周”、大学生戏曲剧本征集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

6、开办一档校园戏曲电视栏目。市、县两级电视台开办校园戏曲栏目,制作戏曲进校园节目,针对学生收看电视节目的特点,固定时段传播戏曲知识和资讯。

7、组织一次全市校园戏曲展演活动。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组织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全市将每两年举办一次大中小学生戏曲集中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曲新人新作,选拔优秀人才及戏曲节目参加全省集中展演。

8、创建一批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各地应在大中小学分级分类发展一批戏曲社团组织、建立一批戏曲教育特色学校,普通高校原则上“一校一社团”,中小学结合自身特色建立戏曲兴趣小组,将优秀戏曲人才纳入“艺术特长生”培养范围,着力扶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校园戏曲社团(兴趣小组)。各级教育部门要将戏曲进校园列为学校综合评估内容,把戏曲文化列入学校特色创建范畴。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曲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辐射带动等内容建设,积极创建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努力争创省级戏曲进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三、具体安排。

1.部署启动阶段(206月-7月)。制定《孝感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搞好全市整体工作部署。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完成戏曲课件内容选定与制作。

2.重点实施阶段(年7月-12月)。在全市全面推进戏曲教学、课件应用、戏曲演出、社团建设、特色活动等工作。10月,举办全市大中小学戏曲展演活动,并选择人才和队伍参加全省集中展演。12月,全市80%中小学落实“戏曲进校园”工作,80%学校学生免费观看一场演出。

3.全面覆盖阶段(年1月-6月)。全市所有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实现戏曲工作全覆盖,形成戏曲进校园工作和校园戏曲活动长效机制。

四、组织领导。

为保证全市“戏曲进校园”工作顺利实施,成立孝感市“戏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协调工作。

五、责任分工。

1、市委宣传部负责总协调,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定期开展督促检查,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2、市文体新广局负责开展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及全市大中小学生戏曲展演指导工作,推荐戏曲经典曲目,补贴院团进校园演出经费,参与举办戏曲夏令营活动。负责督促各级电台、电视台开办校园戏曲栏目。

3、市教育局负责戏曲教学安排、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协调落实戏曲进校园活动各项具体工作及安全保障,负责戏曲夏令营组织工作。

4、市文联组织负责组织戏剧家开展戏剧创作,组织戏曲工作者进校园参加教学,做好大中专学校戏曲社团建设管理工作。

5、市团委组织负责指导各地大中专院校成立戏曲组织,加强中小学戏曲社团和兴趣小组管理,协助开展“戏曲进校园”展演交流活动。

6、孝感广播电视台负责适时开办市级校园戏曲栏目,制作戏曲进校园节目,传播戏曲知识和资讯。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好中小学(含中职学校,下同)“戏曲进校园”活动,根据《关于印发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皖宣字〔〕18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秘〔2016〕586号)精神,结合本县实际,制定黟县教育局“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全面普及推广传统戏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中小学校的传播和普及,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具有安徽特色的戏曲传承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二、实施目标。

中小学“戏曲进校园”以黄梅戏为重点,兼京剧等其他戏曲剧种,面向黟县全体学生,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从本县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遵循“先试点,再推广,三普及”的目标。

1月全面启动“戏曲进校园”活动,到6月覆盖全县中小学,并推动“戏曲进校园”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把“戏曲进校园”活动打造成为普及戏曲文化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满足广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精神家园,营造浓厚热烈的戏曲氛围,形成戏曲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三、组织领导。

为做好黟县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具体落实工作,成立黟县教育局“戏曲进校园”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分管教育工作领导任组长,教育股、办公室、教研室、督导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育股,具体负责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责任分工:教育股负责“戏曲进校园”活动日常工作及课程落实;办公室负责“戏曲进校园”的信息宣传工作;教研室负责戏曲教学研究和各项活动指导;督导室负责戏曲教学专项督导检查。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阶段(年1月-2017年2月)。

1.制定方案。制定《黟县教育局“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教育系统部署“戏曲进校园”活动。

2.成立黟县教育局“戏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

3.发放戏曲资料。在2017年春季开学前,将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活动第一批演出剧目清单发放至各学校。(各中小学可根据剧目清单,自行下载经典曲目视频资料)。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7年2月-6月)。

1.做好“戏曲进校园”宣传工作。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校园广播、网络、黑板报、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戏曲曲艺艺术,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曲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戏曲曲艺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演艺水平。

2.开展戏曲教师培训。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选派音乐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充分利用我县戏曲专家和优秀骨干教师开展县级培训,增强教师的戏曲专业知识和组织戏曲课堂教学的能力。选派县级优秀骨干教师为镇、乡音乐教师开展乡镇级培训,力争让每位音乐教师都能接受到戏曲专业知识培训,为“戏曲进校园”活动做好师资保障。

3.落实活动内容。

一是遵行国家课程要求,积极探索戏曲教学进课堂。2017年春季起,全县各中小学校每学期每班至少要开设1节戏曲知识课程,以本校教师为师资基础。

二是各学校利用主题班会、课间及课余时间播放与欣赏戏曲经典曲目。

三是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采取观看现场演出、播放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每年组织学生免费观看一场戏曲演出。

四是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配合市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戏曲名家进校园活动。县教育局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确定时间和学校,迎接市戏曲专家来校举办戏曲知识讲座,确保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

五是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在我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地,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练;有条件的学校要组建学生戏曲兴趣小组或戏曲社团,利用音乐课、活动课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戏曲唱段的学唱。学校可聘请戏曲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戏曲票友到学校担任兼职戏曲教师或辅导员。

六是根据“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情况,结合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举办学生戏曲节目展演,全面展示全县学校戏曲教育教学成果。

(三)全面覆盖阶段(209月-206月)。

进一步加大“戏曲进校园”活动推进力度,实现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全覆盖。深化戏曲课堂教学,强化戏曲教师培训,丰富学校戏曲活动,营造戏曲进校园良好氛围,探索戏曲进校园新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重要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要协同配合。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加强与文化、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完成各项活动任务。

三是要结合特色。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我县当地的戏曲资源,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地,利用音乐课、活动课等时间进行学练,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曲频道,构建学校的戏曲特色及培训、普及模式。

四是要加强督导。县教育局把“戏曲进校园”活动列为学校德育活动和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将活动落到实处。

五是要保障到位。各学校要做好各类组织保障工作,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在组织观看演出、讲座等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各类安全预案,遵循学生观看演出不出校的原则,安全、圆满完成活动。

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1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政〔20xx〕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xx年,确保全省乡村医生普遍具备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5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生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年龄、学历、执业资格结构更加合理,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合理待遇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农村基层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任务。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四)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人力资源。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没有乡村医生的村卫生室,由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医生提供服务,或引进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实有人员超过规定配备标准的,原则上不得新进人员。

(五)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乡村医生资格审核,加强准入管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从事护理、药事及医技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执业资格。

(六)规范乡村医生考核。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的原则,完善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组织开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遵守基本医保规定,学习培训以及医德医风等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具体考核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原则每年不少于1次。在村卫生室内部建立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向业务骨干倾斜。

(七)强化执业服务监管。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医务人员执业监管信息系统。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从严打击乡村医生非法行医、违规购销药品、诱导服务和过度医疗以及违规转诊病人的行为。

(八)完善乡村医生退出制度。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考核退出、到龄退出、违法违纪退出机制。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不得在村卫生室继续执业。对严重违法犯罪或出现严重医德医风问题的乡村医生,吊销或暂扣其执业资格,并责令退出村卫生室。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乡村医生到龄退出办法,积极探索村卫生室富余人员退出机制。

(九)加强学历教育。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xx―20xx年)》要求,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政府对其学费可予以适当补助。

(十)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大学专科免费医学生培养。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完成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免费医学生可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工作时间计入协议规定服务期,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定岗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

(十一)规范开展岗位培训。各地要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鼓励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乡村医生开展网上在线培训。各地可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省、市级医院接受免费培训。乡村医生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十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学(卫生)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通过“三支一扶”等渠道公开招录高等医学(卫生)院校毕业生补充乡村医生队伍,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享受“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待遇。“三支一扶”期满考核合格后,乡镇卫生院可按规定在编制内办理招聘手续,继续用于乡村医生岗位,实行“院派院管”。

(十三)开展契约式服务。各地要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乡村医生或由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含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团队与农村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乡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除按规定收取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未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签约服务的地方,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成本,要通过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措施,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各县(市)至少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加大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乡村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十四)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在现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规定执行,考试合格的发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执业。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十五)切实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等补偿政策。动态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在20xx、将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未来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服务的乡村医生,各地要适当增加补助。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十六)规范经费拨付方式和监管。规范村卫生室账户开设和核算运行,加强财政补助经费和医保补偿资金的使用监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实行“按季预拨、打卡发放、考核结算”,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一般诊疗费医保报销部分,由医保经办机构按季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年终结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由村卫生室负责人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监管。

(十七)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完善老年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机制,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政策执行。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具有乡村医生资质、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0年以上、到龄从村卫生室退出的乡村医生,落实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对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年限或退出年龄达不到上述条件的,可由各地根据财力情况,制定具体办法,适当给予补助,补助水平不得超过符合条件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

(十八)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采购。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并延伸至村卫生室,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算管理、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信息联动、绩效考核以及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

(十九)拓展乡村医生职业前景。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

(二十)完善执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健全覆盖村卫生室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体系。完善乡村医生执业风险防范机制,按照村卫生室业务收入的适当比例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县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二十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统筹考虑。各市要在5月底前制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省医改办、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二十二)落实资金投入。县级人民政府要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予以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各级财政要及时足额下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

(二十三)加强督查指导。各地要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和通报机制,确保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得到落实。

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市xxx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根据山亭区《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按照科学发展、“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三农”优先的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乡村规划建设为引领,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以示范带动发展为突破,以镇村为主体,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从20xx年开始,全镇共选取王庙村、黄沟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个村庄作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力争通过3年努力,到20xx年底这3个村庄通过考评验收,全镇“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自20xx年起,在总结创建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其他村庄,进行分类、分批整治改造建设,逐步使“美丽乡村”建设转入常态化。

(一)推进村庄建设。

一是编制建设规划。试点村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依据小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详细规划,明确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目标和措施,规划编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变动、产业发展等因素,预留建设发展空间。既要考虑当前农民生产生活所需,又要考虑农村人口、环境的综合承载能力;既要考虑农村水、电、路、气、厕、卫等设施综合配套,又要重点突出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较大公共设施项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学改造提升。按照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路网布局,合理设计主要街道、小巷胡同,打通村内断头路。结合乡村文明行动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危房、旧房、空心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装扮美观舒适住宅,改善农户住房条件。推广应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配套庭院环境卫生设施,全面完成改厨、改厕。鼓励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严格管控无序违章建房,从严查处违章违规建房行为,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三是建设新型社区。把“美丽乡村”建设和创建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推进合村并点,集中连片规划建设一批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示范社区。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周边环境建设,增强社区服务农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开展村庄主次干道硬化。主街硬化率达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于70%。主街两侧铺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设施,形成纵横有序、便捷舒适的村内路网。

二是提升绿化水平。加快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建设,积极倡导庭院绿化,鼓励农民栽植经济林木、观赏树木。推进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绿化,配建街头绿地和小游园,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效果,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巷及公共场所,采取各种方式实施亮化工程,有条件的村庄应安装太阳能路灯。加强对公用照明设施的'管理维护,提高夜间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净化水平。建立村内卫生日常保洁机制,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街运转、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按每5-10户不低于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密闭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运车;设立环境卫生专管员及环卫清洁队伍。同时,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推行“三堆两垛”(沙土堆、粪便堆、杂物堆、柴草垛、砖石垛)定点存放。妥善处理并积极利用禽畜粪便,鼓励村民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对村内主要街道两侧建筑、墙壁进行统一整洁或粉刷,合理布局宣传栏、文化墙等,形成整洁有序、特色鲜明、实用美观的景观效果。整治村内影响观瞻的陈旧电线电路,坚决杜绝乱扯乱挂现象。

六是提升饮水安全水平。加强对分散式水源的卫生防护和周围环境的清理整治,构建户户通的自来水管网,保证自来水供水入户率达100%,水质合格率达100%。做好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置,科学建设一批净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质污染,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务设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本达到“七室两超市一广场”标准,即具备综合办公室、综合活动室、综合服务室、卫生室、文化室、警务室、调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和村民文体活动场所等功能配置,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科学布局建设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在村内兴办幼儿园、托儿所。推动金融服务网点向试点村延伸,鼓励有条件的村设立金融服务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有线电视、宽带村村通和户户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级信息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开设党务村务公开、政策信息发布、农业技能培训、市场供需动态、社会治安管理、灾害预警防治等信息服务栏目,设置村民意见建议箱,设立阅报栏、科普栏、宣传栏、社情民意反馈栏。

三是完善“五员”服务体系。设立政策宣传员、市场信息员、农技指导员、纠纷调解员、电教推广员等“五员”,强化政策、农资、科技、金融、市场信息等支持,增强服务农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进一步简化费用交纳、报销、领取等手续。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建设一批农村托老所、幸福院等,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科学使用农村村集体收入,重点用于村集体开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和困难农民生活、医疗补贴等。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在村内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场所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实现“电子眼”监控体系无缝隙覆盖。建立村民自治联防组织,实现夜间巡防常态化。

(四)发展农村经济。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发展土地合作社,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培育特色集体农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在试点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确权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改革和农村资产产权化改革。

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专业村。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重点建设高标准的主题农庄和农家乐。大力发展自助采摘游、城郊休闲度假游、生态农业观光游、民俗风情体验游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服务业,围绕加强产业服务,积极开发餐饮、住宿、交通等三产服务项目,适度发展短途物流、设备租赁、劳务输出等配套产业。

三是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育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现代职业农民。完善和落实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贴息等政策,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五)倡树文明乡风。

一是弘扬乡土文化。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加强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的保护,推动民间传说搜集整理、民间艺人技艺传承,弘扬具有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四德”教育、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健全村规民约,强化组织机构和制度落实,营造浓厚教育氛围。

三是开展示范创建。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组织文明生态示范户、致富创业带头户、敬老模范户、子女教育模范户、计划生育模范户、“五型家庭创建”(和谐型、致富型、美好型、学习型、诚信型)等创星评比,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颁发并悬挂农户家庭评定匾牌。结合实际开展弘扬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强化村民自治。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农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桑村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办事处和镇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村建办。领导小组抽调村建、环保、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卫生、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组成“美丽乡村”创建专家指导组,负责对“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查。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的资金,建立完善政府的财政投入、村级自筹和社会多方支持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镇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各创建试点村予以奖励。要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中对创建村进行投入。要调动各方面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积极主动投工投劳,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公民投资或捐资建设,多渠道、多元化筹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三是强化考核奖惩。镇政府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建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通过年度考评的村兑现资金奖励,对通过总评验收的村,由镇报区,由区报市命名为“枣庄市美丽乡村”。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镇街,给予通报表扬;对未完成建设任务的镇街,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树优资格,并责令继续做好工作,直到全面完成创建任务。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开展好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根据《孝感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孝宣文[2016]32号)精神,制定孝感市教育局“戏曲进校园”活动落实方案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做好孝感市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具体落实工作,成立孝感市教育局“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季云堂孝感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朱西明孝感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工会主席。

钟彬义孝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学。

伍红斌孝感市教育局副调研员。

成员:丁应华孝感市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教科院院长。

邹德平孝感市教育局职成教科科长。

彭卫红孝感市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站副站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体卫站,负责中小学戏曲进校园相关活动的具体组织、协调,体卫站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活动内容和目标。

中小学“戏曲进校园”主要围绕“八个一”开展活动,主要内容包括:用好一批戏曲教学课件、开设一堂戏曲教学课程、开展一次戏曲知识讲座、免费观看一场戏曲演出、举办一期戏曲夏令营、协助摄制播出一期戏曲电视、参加一次戏曲展演、创建一批戏曲教育特色学校。

工作目标为:2016年6-12月,戏曲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市80%中小学,到2017年上半年覆盖全市中小学。

三、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阶段(2016年6-7月)。

1、制定方案。制定《孝感市教育局“戏曲进校园”活动落实方案》,在全市教育系统部署戏曲进校园活动。

2、确定试点。选取重点县(市、区)、重点学校先行试点,率先启动戏曲进校园工作。全市以汉川市为试点县(市),孝感市直选取孝感市综合高中、楚澴中学、玉泉小学为试点学校,每个县(市、区)选取3-5所重点学校作为本地试点。

(二)重点实施阶段(2016年8-12月)。

1、开展戏曲夏令营活动。7月份在汉川市举办中小学生戏曲夏令营,8月份在云梦县举办中职戏曲夏令营。

2、落实戏曲课程。将戏曲教学与音乐等艺术课程有机结合,小学以戏曲常识教育和学唱为主,初中以戏曲欣赏为主,高中以戏曲鉴赏、表演为主。2016年秋季起,各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每学期要开设1-2节戏曲课程,戏曲教育特色学校每学期开设至少4节戏曲课程。配合发放一批戏曲课件,督促、指导学校利用主题班会、课间及课余时间播放与欣赏戏曲教学课件;组织学生免费观看一场戏曲演出;在学校开展戏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戏曲节目展演。

3、开展孝感市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力争2016年底全市首批创建10所孝感市戏曲教育特色学校,于2016年12月份对申报学校进行检查验收与授牌。

4、举办戏曲骨干教师培训班。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戏曲师资培训,孝感市10月份举办戏曲专(兼)职教师培训班。

(三)全面覆盖阶段(2017年1-6月)。

进一步加大戏曲进校园活动推进力度,将戏曲进校园活动延伸到所有中小学,实现中小学戏曲进校园活动全覆盖。深化戏曲课堂教学,强化戏曲教师培训,丰富学校戏曲活动,营造戏曲进校园良好氛围,探索戏曲进校园新机制。

四、责任分工。

体卫站负责戏曲进校园日常工作,包括与相关部门协调,组织好戏曲进校园相关活动,戏曲特色学校创建、校园戏曲展演及信息宣传等工作;基教科负责中小学戏曲课程落实;职成教科负责中职学校戏曲进校园各项活动的协调督办;教科院负责戏曲教学研究和各项活动指导。

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20xx年度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文件精神,为稳步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本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1、加快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编制《罗江县白马关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并结合灾后重建、整合发改、建设、交通、水务、林业、旅游、文化、等部门的项目和资源,配套完善景区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启动白马关“aaaa”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白马关景区开发建设。

2、协调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二酉村隶属于德阳市罗江县白马关镇,是我县特色产业型精品村。按照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精品村的要求,实施特色产业精品村建设,将加快全镇水果产业发展,以梨为例,实现面积达512亩,总产量达300吨,按5元/千克测算,人均增收950元以上,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带动村民再就业,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开发一个景区,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继续推进白马关二酉村新农村建设。

按照以“十点五线”的旅游发展总体格局,继续推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指导香山路岛(金山镇)按照规划加快生态休闲度假区建设,现已初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功能;指导协助天马山(万安镇芒江村)旅游景点建设,新建投资规模较大的酒店、农家乐等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尽快完善聚友休闲山庄(略坪镇)和蔡家院子(御营镇)两处四星级农家乐的旅游标识标牌,进一步规范辖区内农家乐。

县旅游局根据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结合县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利用白马关景区、“十点五线”乡村旅游,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的同时,全面推进我县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

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xx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挖掘当地戏剧曲艺资源,因校制宜、重点突破,从培养中小学生对戏剧曲艺的兴趣入手,普及戏剧曲艺基本知识,了解和亲近经典,感受戏剧曲艺文化的魅力,提高师生艺术审美修养,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戏剧曲艺等方面的爱好特长,传承戏剧曲艺艺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打造校园文化戏剧曲艺特色品牌。

1、教育性原则。坚持育人宗旨,遵循教育规律、技能形成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中小学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培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2、学习与欣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特长学生和有浓厚兴趣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戏剧曲艺表演水平。

4、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原则。戏剧曲艺的知识普及要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阵。

地,特长学生的培养和训练,应实施“校团(剧团、协会)挂钩”、“校际联合”等模式,通过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专题讲座、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戏剧曲艺艺术教学和欣赏活动。

1、制定方案阶段(2月份):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小组,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指导教师与不同年级学习的种类与曲目,制定年度活动方案。

2、师资培训阶段(3月份):根据实施方案,采取分批、分级的培训方式,选取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参加县教体局举行的戏剧曲艺知识培训班,提高音乐教师和指导教师的戏剧曲艺素养,掌握戏剧曲艺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奠定师资基础。

3、组织实施阶段(4月—8月):学校组织开展戏剧曲艺专业指导与教师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4、总结交流阶段(9月—10月):在与兄弟学校相互交流的基础上,结合全县第十八届中小学艺术节等活动,积极准备参加全县中小学“戏剧曲艺进校园”系列展演活动,并对活动开展进行表彰奖励,并认真总结推广各班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载体,是探索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为此,学校成立“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并由李以新主任专门负责,学校提供经费支持,为此项活动创设必备的条件。

曲艺艺术,让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的良好氛围。以学校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实施成果,鼓励学生学习戏剧曲艺艺术和有关知识,提高演艺水平。

(三)结合实际,特色立校。根据本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考察、结合、利用好当地的戏剧曲艺资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个人爱好与擅长,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学习。利用音乐课、大课间、活动课等时间进行学练,积极引导学生收看中央综艺和戏剧频道。寻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以中心小学和中学为依托,构建大一统的戏剧曲艺特色及培训、普及模式。

(四)加强指导,促进特色创建。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与指导,同时,学校聘请县艺术团国家二级演奏员李强为校外辅导员,并计划在全县第十八届中小学艺术节举行之前,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活动,同时把“戏剧曲艺进校园”活动列入学校文化特色创建,为促进艺术特色学校的创建和地方戏剧曲艺艺术的振兴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52号)和中共建始县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建始县“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宣通[2016]20号)等文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精准发力、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7月全面启动“戏曲进校园”工作,到20上半年实现全县各学校全覆盖。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主要措施。

1、用好一张戏曲教育光碟。各学校在主题班会、音乐课、课间及课余时间欣赏与学唱湖北省“戏曲进校园”推荐曲目。在用好戏曲教学课件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教学,确保把省统一部署的戏曲教育内容传播到广大学生。

2、上好一门戏曲知识课。将戏曲知识引进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中,加大戏曲课堂教学力度,将戏曲教学与音乐等艺术教育相结合,统筹课程安排。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聘请戏曲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戏曲工作者、民间戏曲能人等担任戏曲辅导员或兼职教师。

3、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聘请或组织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

4、举办一期戏曲夏令营。各学校要利用暑期举办一期戏曲夏令营,组织中小学生学习戏曲知识、参与戏曲排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

5、组织一次全县校园戏曲展演活动。各学校要按照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组织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戏曲展演活动。县教育局将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戏曲集中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曲新人新作,选拔优秀人才及戏曲节目。

6、创建一批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分级分类在全县各中小学发展一批戏曲社团组织、建立一批戏曲教育特色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建立戏曲兴趣小组,将优秀戏曲人才纳入“艺术特长生”培养范围,着力扶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校园戏曲社团(兴趣小组)。教育局将戏曲进校园列为学校综合评估内容,把戏曲文化列入学校特色创建范畴。各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曲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辐射带动等内容建设,积极创建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努力争创县级戏曲进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三、时间安排。

1、重点实施阶段(208月一9月)。各学校制定《“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

2、整体推进阶段(2016年10月一12月)。在全县推进戏曲教学、课件应用、戏曲演出、社团建设、特色活动等工作。

3、全面覆盖阶段。2017年6月底前,全县中小学校实现戏曲工作全覆盖,形成戏曲进校园工作和校园戏曲活动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扎实开展。各学校要细化“戏曲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认真抓好戏曲文化进课堂、进教学的工作,确保《湖北省“戏曲进校园”推荐曲目》得到落实,让学生视唱、记谱、节奏、演唱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戏曲进校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会唱两首戏曲,中学生每学期至少会唱一首戏曲。

3、保障到位。各学校要做好各类组织保障工作(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场地器材落实),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在组织、观看演出、讲座等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各类安全预案,遵循学生观看演出不出校的原则,安全、圆满完成活动。

乡村治理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意见》(潍发23号)精神,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洁净家园建设,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突破口,以乡村路域治理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努力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自4月7日开始,到4月30日结束,大约24天的时间。

一是辖区内环湖路、沂胶路、潍胶路、郭河路、郑一路、城子路、鸡场路、小新河路、十一路等主要交通干道,要做到路面整洁干净、路肩平整、路边沟内外均无垃圾、杂草,沿路视线范围内无粪堆、垃圾堆、柴草堆“三大堆”。

二是每个村内要清出两条主干道和环村路,要求路面保持干净整洁、道路两侧视线范围内的无土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无漂浮物。

三是每个村的出村路,包括硬化路和未硬化的路面,都要时刻保持干净整洁,严禁对沿途树木的乱砍乱伐和私自焚烧、视线范围内无垃圾、无乱堆、乱放现象。

四是绿化亮化。有条件的村庄主要道路两侧要高质量、高标准栽植行道树、安装路灯,村内房前屋后及空白地要进行绿化,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

(一)宣传发动阶段(4月7日-4月8日)。各村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成立组织机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村“两委”骨干力量及老党员老干部为成员,并张贴在办公场所的显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同时,通过召开干部群众会议、张贴标语、喇叭广播等宣传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让群众了解开展生态文明洁净家园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做到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张贴标语要求大村不少于50条,小村不少于20条。街道党政办公室将组织专人从9号开始逐村检查并通报标语张贴情况。

(二)集中清理阶段(4月9日-4月26日)。各村要集中人力物力部署行动,采取领导干部包片、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包路责任制,强化措施,细化到人,限期完成村庄环境整治。活动期间,通过日常检查每个片确定1个村作为“生态文明洁净家园活动典型村”,并召开现场会,将好的经验、好做法进行宣传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活动顺利开展,确保取得实效。

(三)检查验收。各片每3天进行一次自查,排出名次上报党委。党委每周一次检查,每周一排名,每周一通报,月底将检查结果上报区党工委、管委会申请验收。区里将验收结果打出分数,排出街道名次和村庄名次。考核将评出2个先进街道和20个模范村,由区党工委、管委会授予生态文明洁净家园创建先进单位和生态文明洁净家园示范村称号,并授予奖励。不合格的村继续搞好创建,过一个月再组织验收,并在报纸和电视台上公布村庄名单。

(四)巩固提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全街道42个村,每村每300口人要设立一名保洁员,从村内到村外、从大街到小巷、从连村路到生产路,划分责任区,全面负责卫生保洁。街道村庄环境整治领导小组作为常设机构,常态化抓好活动开展,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对在检查考核中不合格的村庄,摘除合格牌,责令限期整改。完成整改经验收合格后,重新发牌认可。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村庄环境整治是落实峡山区“生态立区”建区宗旨的必要途径,是加快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最直接手段,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的最直观展现。街道、村两级干部务必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路域治理和村庄卫生清理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常开展、时时监督、项项落实。

(二)宣传教育要到位。要大张旗鼓地抓好正面引导和宣传教育,街道党政办公室要建立工作简报,定期通报活动进展,对正面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对不文明的人和事大力批评和公开曝光,督促工作落实,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三)责任落实要到位。街道将继续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各工作片片长是本片第一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是本村第一责任人,形成街道抓片长、片长抓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问责格局。各村作为环境整治工作的主体,也要结合本村实际,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细化分解任务,保证活动有序推进。

(四)督查考核要到位。街道党委、办事处将加大督查力度,除做到“每周一次检查,每周一排名,每周一通报”外,由领导班子成员不定期下村入户,现场调度检查工作进展。月底活动结束、全区检查之前,先由街道党委、办事处组织专人进行考核验收。

街道自检由街道组织全体包村干部参加,采取边看、边打分的形式。检查结束后,由党政办公室负责对各村、各片打出的分数进行集中排名,并及时通报排名情况。对在全街道排名中位于前五名的村予以表彰,奖励村、包村干部各xx元;对排名位于后五名的进行通报批评,罚村、包村干部各xx元,并限期整改,达到标准要求。

在全区检查中,位于区排名前十名的村,奖励村、包村干部各xx元;位于第十一名至第三十名的各奖励xx元;位于三十一名至五十名的各奖励xx元;对排名位于后十名的村,罚村、包村干部各3000元;位于后十一名至后三十名的各罚xx元;位于后三十一名至后五十名的各罚xx元。

创文明乡村实施方案

农村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既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辅助环节,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人口素质的重中之重。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文明乡村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全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省级文明乡镇创建中去,全面提升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甘肃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紧紧围绕创建省级文明乡镇的目标,结合本镇实际,进一步深化创建主题、创新形式,促进我镇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努力培养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管理队伍,塑造良好的文明形象。通过创建省级文明乡镇活动的开展,在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突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廉政建设和环境建设,促进全镇全方位的发展,把我镇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素质良好、勤政廉洁、管理规范、高效绩优、环境整洁的文明单位。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创建省级文明乡镇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实行集体领导下的成员分工负责制,按创建规划,各司其职,扎实开展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班子自身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认真抓好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班子成员进一步提高加强自身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学习自觉性,并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全镇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在全镇形成讲学习的良好氛围。

健全完善党建工作制度,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党建工作制度。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模范履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做到清正廉洁,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建设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做到思想常沟通,自觉接受监督,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积极做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二)思想建设。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贯彻落实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自觉抵制和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根据《纲要》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加强行业自律。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集中轮训、考试考核等多种形式,强化道德教育活动,提高职业道德的“培训率、知晓率、执行率”。

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创建文明标兵、文明岗位、文明窗口等活动,深化道德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重点是进行道德、传统、法制三大教育,建立人才激励制度,实行民主管理,真正做到因人而用,量才而用,充分调动全镇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岗位技能培训,通过“知识竞赛”等形式,促进管理执政水平的全面提高。

按照“总体部署,统一规划,条块结合,分类实施,各展所长,全面推进”的思路,通过各种载体,努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重视智力开发和文化建设,鼓励干部群众参加各类成人函授学习;努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办公条件。健全信息报道网络,不断加强宣传报道骨干队伍的培养,建立一支热爱乌江、热爱宣传工作,有较强责任感和文字基础的骨干队伍。利用社会新闻媒体,及时沟通信息,宣传先进,推广经验,推进本单位的创建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的完成;认真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的作用,对现有文化设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安排形式活泼、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文体节目,丰富全镇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环境设施建设。

“五整治”,着力解决脏乱差问题,努力提高全镇卫生综合管理水平,使我镇的卫生面貌发生较大的改观。

(四)法制建设。

积极开展法律、法规教育,重点是加大执法培训和普法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用法律规范执法者的言行、约束手中的权力,做遵守法纪的模范,使法律条文成为全镇行政人员的行为准则。结合普法工作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及实施方案,逐步增强法律意识。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学习基本法律知识和有关专业法律知识,学习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分类学习和专题讲座相结合、日常宣传教育和阶段性宣传教育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充分形成一个努力学法、文明执法的良好氛围。在具体操作中,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方略,切实加强干部职工学法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能力;着重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有针对性地普及有关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知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调节各种经济关系的本领。为保证依法行政工作的深入开展,增强全镇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文明、高效、公正、廉洁的行政执法队伍。

电话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进行执法监督检查,置行政执法于社会监督之下,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抓出成效。为全面达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打下了基础。

严格依法行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法管理的需要和现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的自身法制建设,严格按上级要求搞好普法教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以防为主,切实落实安全保卫措施,确保本单位无重大经济和刑事案件,无重大事故和责任事故。以制度把关,遏制赌博、民事纠纷、封建迷信、计划外生育和不良社会风气的现象发生。

(五)创建工作。

加强创建工作力度,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制定创建实施计划,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大力开展文明细胞工程和争创先进集体、文明站、文明职工活动,全镇上下形成学、比、赶、帮、超的良好创建局面。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3月至5月。制定创建规划,宣传发动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宣传,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第二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9月。全面争创阶段,对照市级文明单位建设标准,依照创建规划,逐项落实。

改。

第四阶段:迎接市级文明单位考评验收,在接受上级文明委考评的同时,对各村实施考核,边考核边提高,以创建为手段,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

创建文明单位是党中央提出的三大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之一,要求高、标准严、内容广、任务重,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制定《乌江镇创建市级文明乡镇实施计划》的工作目标,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对口部门具体抓,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对创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动创建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行业作风,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运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对创建文明单位重要性的认识,形成一个人人关心、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重要的内容,带领干部职工积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去,真正抓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把好自己的门,办实事、出实招。针对本部门、站所办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把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促进我镇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在“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新揭”的浓郁氛围中,我镇新思维、多角度、全方位的积极建设幸福,在各方面都有了突出进展,尤其是文明乡镇更是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文件》揭文明委[20xx]2号,扎实推进文明乡镇创建活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工作任务,根据《*县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工作任务分工测评表》相关标准和要求以及《揭*县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活动实施方案》,提高我镇的精神文明风貌,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文明乡镇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领会我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县第十次党代会重要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实现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揭”的战略目标,全面掀起创建文明县城新高潮,努力提高各村群众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建设集“真、善、美”协调发展的幸福。

二、总体目标。

文明”的目标,为实现揭*县20xx年荣获“广东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称号,20xx年进入“广东文明县城”先进行列,履行应有的责任和完成应有的任务。

三、工作思路。

四、活动组织管理与责任分工。

调整充实本镇创建文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及成员可根据本镇《干部职工下乡安排表》(见附件一)统一部署。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予以调整如针对创建文明乡镇工作的特色性可充分调动学校参与并可适当的增加一些人员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建立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活动管理机构(简称镇创文办)由镇委书记、镇长为最高统筹,其余人员根据《干部职工下乡安排表》(见附件一)负相应的职责。

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我镇创办文明乡镇应坚守岗位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负责创建活动的统筹安排;。

2、制定落实创建。

工作计划。

3、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各创建责任单位的创建工作;。

4、为镇领导提供创建工作决策依据;。

5、对创建工作情况及时总结,进行信息反馈;。

6、负责对各责任单位创建工作的考核和组织申报工作。

五、工作具体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7月17日—20xx年8月5日)。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利用各种会议大力宣传此次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发扬成绩,找出不足,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全镇上下人人皆知。

2、召开镇创建揭*县文明乡镇动员大会,大会要求全镇上下步调一致,齐心协心,共同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群团组织合力抓的工作机制。对创建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动创建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的创建热情,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把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活动要求上来,为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重点开展阶段(20xx年8月5日—20xx年6月)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单位考核主要指标及开展省级文明镇创建活动的要求,坚持硬件、软件一齐抓。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加强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治理,全面完成争先创优各项任务,全面推动创建工作的开展。

个组,四个组分别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分组完成任务。

(三)自查整改阶段(10月10日—11月10日)。

1、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照创建活动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创建办把整改意见及时梳理出来,并将整改意见反馈给分管领导,再由分管领导督促相关站办抓好落实。

2、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直至达到验收标准为止。

(四)迎接验收阶段(11月10日—12月10日)。

1.做好迎接验收的各项材料准备工作。

2.向市文明办汇报创建省级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

3.接受上级的检查验收。

各管区、各村、乡属各部门:

为了推进全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工作,乡“双创”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县双创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化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工作要求,特制定《××乡创建文明卫生乡镇工作实施方案》,已经乡党委、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xx年3月29日。

为了实现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目标,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和卫生面貌,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步伐,根据县“双创”会议精神和农村卫生工作和《卫生示范镇村标准》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卫生示范乡镇为目标,以加快乡、村、户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文明卫生健康综合素质和乡村卫生管理水平为重点,坚持“全面创建,分类指导,标本兼治,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广泛动员,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力推动我乡为县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工作快速协调顺利开展。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根据县“双创”会议精神,为积极支持新化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文明城市,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特成立××乡“双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内设办公室,由××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卫生创建组、文明创建组、优良秩序创建组、基础设施建设组。

综合组组长:××副组长:××。

卫生创建组组长:××副组长:××。

文明创建组组长:××副组长:××。

优良秩序创建组组长:××副组长:××。

基础设施建设组组长:××副组长:××。

指挥部另设办公室,由××任办公室主任。

相关职责:

综合组:负责起草、审核创建工。

作文。

件、情况汇报等材。

卫生创建组:加大对乡政府所在地街道卫生清理力度;加强。

文明创建组: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等群众性创建活。

优良秩序组:社会治安秩序整治;经营秩序整治;交通秩序。

基础设施组:集中居住地绿化工作;垃圾填埋场建设工作;。

三、具体目标和任务。

1、卫生基础设施:乡政府所在地环境整洁,街道硬化、绿化、美化;路面平整,无残墙断壁;无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现象,无暴露垃圾。有固定清倒垃圾点,并及时清运。

的村民,乡政府所在地居民l00%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自来水。乡政府所在地有一条以上永久性宣传标语和一处以上高标准宣传橱窗,并每三月更换一次内容。车辆停放整齐,室内卫生好,物品摆放整齐。办公区和家属区禁止放养家禽家畜和垦地种菜现象。公共厕所符合管理符合卫生要求。

3、除“四害”全乡每年开展两次大面积灭鼠、灭蚊蝇活动,消除蚊蝇孳生地,示范村鼠密度控制在3%以下。且要操作规范、记录齐全,取得效果,并有正常使用的防鼠设施。

4、单位食堂符合卫生要求,有有效许可证件,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街道个体、饮食从业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守法经营,无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5、疾病预防: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健全,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工作,无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发生;无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示范村村卫生室对本地常见病、多发病能防能治有记录,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村内无传染病暴发流行,计划免疫全程接种率符合标准要求。每年开展四次以上群众性健康教育服务。

6、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乡、村环境清洁卫生,视野内无垃圾,无安全伤亡事故发生。

7、加强对各墟场的管理:取缔马路市场,无占道经营和乱堆乱放现象。

8、乡上设立爱国卫生监督员同时有分管爱国卫生和“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作的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有专兼职卫生清扫保洁人员。有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创建资料完整,符合档案管理规范。示范村有爱国卫生管理制度,有卫生村建设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能按照规划逐年落实。坚持开展定期卫生检查评比。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

以创建文明卫生乡镇、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为目标,全面启动双创工作:

1、召开“双创”工作动员大会。

2、组织宣传车下工区进行宣传。

3、设置创建工作宣传专栏。

4、各管区干部下村开好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宣传。

(二)、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4月—10月)。

1、根据上级精神和各自实际,各单位和各部门制定好“双创”实施方案。

2、开展好两个“整治”活动:环境卫生整治和违章建筑整治活动。

(三)、自查迎检阶段(20xx年10月--12月)。

确保实现文明、卫生乡镇的创建目标。

(四)、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12月)。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全面加强创建卫生文明乡镇工作的组织领导,乡上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任指挥长,其他包片领导为成员的创建卫生文明乡镇领导小组,各村委会也要成立专门机构,落实领导和工作人员,加强对卫生文明示范乡、村工作的组织领导。乡村两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切实履行职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力度,狠抓落实,现场督办,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卫生文明乡镇工作顺利进行。

创建工作中来。尤其是对创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要及时层层上报。

(三)加大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卫生示范乡村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因此,乡党委、乡政府必须把此项工作列入全乡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实施计划,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把与创建工作配套的基础设施与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建设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垃圾处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公厕建设,农村改厕工作等问题;乡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建设、多发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全乡工作实际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并采取各种渠道,广泛吸收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全力推进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四)加强督查,确保创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创建工作实行乡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任务,细化到岗到人,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乡“双创”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完善检查制度,要经常性指导开展工作,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把考核结果要纳入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对在创建活动工作中业绩突出的村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未能按期完成任务、影响全乡创建全局工作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确保创建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乡村少年宫实施方案

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

1、组织学生按时参加活动,并保持室内清洁。

2、小组成员遵守纪律,不在活动场所喧哗,不做与绘画学习无关的事。

3、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

4、爱护美术教室内的设施和用品。

1、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常识知识,(美术种类、常用工具、基本的使用方法、尝试几种儿童绘画方法)。

2、以儿童画线描、素描为主,配合创作画进行教学。

3、给学生自己练习、创作作品的时间和空间。

4、欣赏名人名画名作提高欣赏水平。

(1)辅导教师要认真负责,把它看成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小组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丰富。

(2)做好组织工作。

戏曲进校园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校戏曲文化传承和发展,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培育师生的戏曲素养,为学生多样化发展创设良好环境,遵照县教体局《关于推进“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决定在我校开展“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循“一年普及,二年提高,三年见效”的目标,传承地方戏曲精粹,普及地方戏曲基本知识,推动我校小学师生学唱、爱唱、会唱、唱响家乡戏曲,打造地方戏曲特色教育品牌,激发青少年爱乡、爱国情感。

二、主要措施:

1.建立活动组织。“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要由音乐教师和班主任组成(附件一)。

2.培训指导教师。加强与县文广局和专业剧团的联系,选聘县内外戏曲名家为顾问。利用集体备课、专题培训等形式,提高音乐教师戏曲素养,掌握地方戏曲基本理论和。

教学。

方法,奠定师资基础。

3.列入课程计划。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全面启动“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欣赏学唱经典曲目活动。把地方戏曲列入学校音乐课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段音乐课时计划,把地方戏曲结合到日常音乐教学活动中,普及地方戏曲基本知识,了解地方戏曲主要流派,欣赏和学唱名品名段,培育戏曲苗子。其中三至五年级每二周开设一节地方戏曲专题课,一至二年级每月开设一节地方戏曲专题课。

4.明确学唱要求。小学低段学生在欣赏简单曲目的基础上培养兴趣,应知6首应会3首;小学中高段学生在欣赏不同流派基础上应知12首应会6首;部分优秀学生具有一定的戏曲鉴赏和表演能力。

5.加强活动展示。组建戏曲社团,开展校内展示活动。在学校红领巾广播台开设地方戏曲欣赏栏目。开展“名家进校园”、“名品进校园”、“剧团进校园”活动,邀请戏曲名家定期指导,组织专业剧团进校演出,活跃校园戏曲氛围。开展“学生进剧场”活动,倡导学生进一次剧场,感受地方戏曲精华。举办戏曲邀请赛、小明星演唱会、戏曲沙龙等展示活动,创设学生学唱戏曲大舞台,推进地方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每年元旦开展地方戏曲演唱会,“六一”文艺汇演中增设地方戏曲节目。

在我校要把地方戏曲纳入对学生学业综合评价范畴,在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和期末学生评比中突出地方戏曲,文化打实基础。

组长。

朱金城。

成员。

卫宏舟。

吴汝芳。

李晓杰。

高贺。

乡村少年宫实施方案

通过讲述书法渊源和字体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书法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美学追求,人文精神,聪明才智,思想感情,成为一个反映生命的艺术,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书法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还是"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目前小学书法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对上述几点泛泛而谈。如何使它真正落到实处?我觉得首要的是应该正确认识少儿的年龄特征,从较低层次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初步培养他们一些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首先,阐明学书法道理、增强学习勇气。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书法不是高不可攀的。其次,创造学书气氛、形成专注心境。要求学生临帖写字时要排除杂念做到平心静气、专心致志。

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内容。在书法展览或参加比赛时,首先要求书写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i产i主i义信念的内容。通过这些工作,不但要使学生养成自觉读书、勤于动笔的好习惯,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还要使学生从健康的内容中吸取思想营养,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在书法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运笔姿势,执笔轻重的调控,书写坐姿、站姿等要领;其次是教给正确的读帖方法和临帖方法,如看笔迹,悟其运笔过程,看结体悟其组合规律,临帖时"字数宜少、遍数宜多"等;再次是要求学生注意写字卫生。如桌凳、光线、写字姿势等,通过严格的学习训练,使学生不但可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还可以培养雅度气质。

汉字书写,落笔的轻重,结构的'疏密,运行的缓急,气势的强弱,均有章法可循,训练小学生遵守汉字书写规律,便是"有纪律"。书写内容为课内外文章、诗词、对联或名言、警句之类,一词一语、一章一节,流泻笔端,铭刻心版,便是"有文化"。要求学生书写时学谁像谁,越像越好,这也是培养学生虚心、诚恳、一丝不苟的品德。

为了体现学生一个时期的书法学习程度和训练结果,在校内外可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书法服务活动,如现场写字竞赛、书法作品展览,开辟班级写字园地、校园书法宣传窗等等。再就是让他们抄写专栏、板报,为家庭、邻里书写春联等。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一些书法素质好、书写水平高的学生一展才华,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根据《安徽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报送2021年民生工程建议项目有关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开展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建设周期一年半,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的到2022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体责任。

县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管养措施。

通过加强宣传、落实责任、多方参与、严格督查,着力在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步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

四、运行机制。

要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20〕1337号精神,制定简易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细化配套政策,确保《指导意见》落实落地。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探索推行“乡镇巡查督导、村级负责管理、专人管护,农户包干”的常态管护机制,建立“年初启动、年中推动、年底考评和平时督导”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经费保障。

1.落实专项资金。落实好资金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

2.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发挥财政“一事一议”奖补的引导作用,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

3.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县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根据省下达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分配上级补助资金和本级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上级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省级中心村整治建设,重点投向公共性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4.严格监督与检查。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办公经费和人员经费开支、发放各种奖金福利、平衡预算、购置办公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以及其他与美丽乡村建设不相关的支出等。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要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监督。市、县(区)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证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分配科学、管理规范,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省农业农村厅每年对各市、县(市、区)财政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纳入省民生工程和省美丽乡村建设综合考核内容。市、县(区)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做好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形成资产的运营管护工作,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六、工作要求。

1.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倾注更大精力,投入更多精力,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推动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进一步加大牵头协调力度,更好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省直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责找准工作着力点,每年都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办几件实实在在的事。

2.健全工作机制。不定期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随机督查,或选择若干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对推进不力的督促整改落实。完善长效管护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

3.发挥群众作用。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

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十四五”期间,我县围绕建设新阶段“山水秀丽生态美、乡村清新环境美、经济发展特色美、人民幸福生活美”的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目标,以全域化旅游理念,充分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内涵,开启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剩余的33个中心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全面建成我县79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逐步实施美丽村庄建设,在已建成示范点的基础上,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到2025年,实现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全覆盖,力争完成60个左右美丽村庄建设,形成以县域、乡镇、片区或行政村整体推进和中心村带动周边自然村面上全域推进的新格局,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受益群众覆盖新增25%左右,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共享更广泛,新时代新阶段新农村建设成效更突显。

2021年,我办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安排,按照《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重点围绕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和未纳入城镇规划的城效融合类村庄,重点推进12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以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地域文化乡村品牌,提升建设品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进步伐。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群众新期盼,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推动县域经济行稳致远,乡村振兴加速推进,产业特色更加凸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二、基本原则  。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农民主体。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党委政府推动,群众主体,村集体、村民、社会力量等多方共谋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坚持规划引领,彰显村庄特色。做好村庄规划编制,规划建设体现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明确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各类自然保护地、耕地、林地、水域、草地、湿地等生态保护空间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及特色风貌保护空间,展现田园风貌和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乡村绿色发展。

——坚持底线约束,规范建设管理。坚持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破坏自然水系、不破坏村庄肌理、不破坏传统风貌,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加强农房建设风貌和结构安全引导,强化拆违控违。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禁止盲目撤村并居,按要求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不得包办代替、强迫命令。

——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确定建设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贪大求洋,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着力打造新时代徽风皖韵美丽乡村。

——坚持协调联动,注重统筹推进。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保护传统村落、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协同谋划,统筹推进,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努力形成整体效应。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三、2021年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

建设省级中心村12个,完成村庄测绘、规划编制、项目确定、资金批复等工作。年底前基本完成中心村“三清、四改、六治”等村庄环境清理整治工作任务、完成批复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项目任务的70%。主要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和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建设周期一年半,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提出的到2022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设内容与时间安排。

1、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强化乡村建设科学规划引领,统筹城镇和乡村发展,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既强调村庄远期发展的蓝图控制与引导,又注重近期建设的具体安排与落实。在县测绘队和规划设计部门实地堪查、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开展12个省级中心村村庄测绘、规划设计工作,并通过“三上三下”的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4月底完成村庄测绘,5-6月份底完成村庄规划文本编制,7月份组织专家评审,修改定稿,形成正式规划文本引领村庄建设。依据规划文本,7-8月底前完成12个省级中心村的项目编排和项目预算预审,按照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做好项目招标前期工作,确保“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使项目建设更加科学合理。

2、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开好村“两委”和村组户代表会议,选举村民理事会,签订户代表承诺书,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政策要求,以奖代补标准,美丽乡村建设什么、怎么建、为谁建?组织户代表到县内建成点参观学习,拓宽视野,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取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极大的激发群众的激情和热情,并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二是扎实开展“三清、四改、六治”等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标注有碍观瞻的破旧和无功能建筑物的拆除工作,进行丈量并登记造册,启动前的原始图片拍摄,以便建成后新旧对比,成效展示。村庄环境整治贯穿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发动农户进行宅院的整治清理,确保杂物堆放整齐,确保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有序、美观”。

 3、基础工程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做好12个省级中心村村庄基础设施项目摸底、项目预算方案及项目招标工作,确保9月份项目开工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拆改、再建设的原则,10-11月份开展工程建设突击月活动,12月份进行节点美化打造和完善工程扫尾工作,确保完成基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年底前安排项目提升建设任务和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完善涉农资金统筹协调的整合机制,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项目清单,创新整合方式,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探索建立财政补助、市场化运作、民建民管的长效管护模式,落实人员工资和管护经费,做到建的成,管的好,民收益,真正使中心村管理常态化,切实增强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4、村庄绿化、亮化工作。一是全面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边绿化,植绿见绿,见缝插绿,倡导自然式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各乡镇建设点提前做好地块准备,每年在4月底完成春季绿化苗木栽植任务;当年12月份至次年2月份左右进行冬春季绿化,开展补缺补差工作;加强宣传发动工作,多方位合理布置绿化,明确到点到户。推广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小五园”建设,同时兼顾村庄周边绿化工作,改善村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品位。二是在村庄主次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院墙、已有杆线等多种方式安装简易路灯、太阳能高杆灯、壁灯等,进行适度亮化,保障村民通行方便与安全。

五、项目估算投资。

2021年度12个省级中心村(仁里镇东山行政村坡里南山中心村和高宝行政村官营中心村、小河镇来田行政村新农村中心村和狮山行政村扇头中心村、横渡镇河西行政村和平横屋中心村和鸿陵行政村东风胜利中心村、大演乡青联行政村青二组中心村和新联行政村新联中心村、仙寓镇珂田行政村珂田中心村和大山行政村王村中心村、七都镇六都行政村雍溪中心村和新棚行政村新棚中心村)项目建设估算投资3000万元左右。

六、项目管理。

(一)组织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创新制度建设,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乡镇主要领导经常性深入建设点实地抓指导、抓整改、抓落实,保障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日常工作由乡镇分管领导及具体经办人员负责指导和协调。切实履行好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决议,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工作,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

2.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建设点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尽快组织落实。对照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制定工作计划图,倒排项目工期,细化任务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合力推进。

3、坚持日常管理和督查指导相结合。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省级考核要求,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县美丽乡村办工作职能,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加大督查指导工作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列出清单、做到立行整改;建立健全美丽乡村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终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村,实行点对点重点调度;建立县直单位帮扶联系村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各乡镇和成员单位工作任务,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向前迈进。

 (二)施工措施。

按照《石台县政府投资小额项目招标暂行办法》规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经验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施工队伍承担工程建设任务。聘请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施工指导。

(三)资金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规定,规范资金管理,保障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乡村旅游实施方案

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业态,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方面作用明显,为进一步加快全县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全县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将金沙建设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毕节市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坚决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加快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从“农家乐”初级形态向乡村休闲度假与生活体验转型升级,以乡村旅游为抓手,促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至2022年,建成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康养休闲旅游度假区、盐茶文化体验区和以山地运动为主题的体旅示范区及各类特色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将金沙建设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至少新增1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2个精品民宿示范点。全县乡村旅游点升级成国家3a景区1家;标准级以上旅游村寨(含标准级)10家以上;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乡村客栈达40家以上;新增乡村旅游住宿床位数3000张以上;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5%以上,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年增30%以上,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以上。

1.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金沙县乡村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注重与乡村振兴规划、金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结合,强化规划落地实施。按照乡村旅游“七个一工程”(一个旅游接待中心、一个生态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条特色游览步道、一套完整的标识标牌、一个特色旅游商品、一批旅游扶贫经营户),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构建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带,促进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各乡镇街道)。

2.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涉农涉旅项目的资金统筹力度,保障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结合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富美乡村小康建设专项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抓好“小康路”建设,优化加密农村公路网络,加强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建设和营运管护。抓好“小康水”建设,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业灌溉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抓好“小康电”建设,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为重点,加快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抓好“小康讯”建设,实施数字设施提升行动,继续推进行政村通光纤建设,优化行政村4g网络质量全覆盖,提升“广电云”覆盖规模,加强物联网等技术运用,加快联通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抓好“小康寨”建设,围绕“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目标,建成一批富美宜居新村。通过基础设施的提升建设,提升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水务局、县电力局、县广电网络公司、县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县电信公司、各乡镇)。

3.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计划,结合乡村实际进行厕所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如厕公益宣传活动。推动建设乡村旅游资源服务体系,鼓励在经济实力较好、旅游资源禀赋较强、游客数量较多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解说系统、信息咨询、安全救援、志愿等服务体系。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品购物、文化展演、民宿体验等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加快乡村旅游医疗服务配套建设,完善涉旅医疗急救服务体系,提升重点乡村旅游区基本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网上预订、支付、交流等功能,推动乡村旅游智慧化,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建局、县卫计局、县财政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精神文明办、各乡镇)。

依托我县丰富的农业资源,重点推进“锦绣西洛·梦幻田园”综合体、柳塘万亩牡丹园等农旅一体项目;依托我县特有的山地资源优势,打造后山体育旅游综合体、冷水河全国溯溪运动基地、玉簪花国际露营基地等体旅一体项目;依托我县雄厚的工业基础,打造金沙回沙酒研学旅游基地、湾子辣椒生产基地、禹谟醋文化园等工旅一体项目;依托小城镇建设,打造岩孔玉簪花小镇、石场特色民族集镇、清池贡茶古镇、后山古镇、安底温泉小镇;依托特色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五里坡古盐道、罗马街大盐号、清池江西会馆、长坝庆坛戏和狮灯等文旅一体项目;依托民族风情风俗,打造岩孔上山社区苗族特色文化村寨和化觉镇前顺村布依族特色村寨;依托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基地、庆坛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踩山节等特色民俗打造品牌活动;依托本地、本色、本味、绿色有机打造如牡丹宴、荷花宴等品牌菜肴;培育集观光导游员、民俗风情讲解员、特色活动指导员、农副产品推销员于一身的乡村旅游经营者队伍。(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工能局、县住建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办、县环境保护局、县卫计局、县史志办、县民族宗教局、各乡镇)。

按照有品位、有品质、有品牌的要求,积极申报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着力推动金沙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将后山镇贵山社区、岩孔街道永丰社区、柳塘镇金新村、西洛街道开化社区、安底镇桂花村等条件较好的村寨建设成为省内知名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住建局、县环境保护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宗局、各乡镇)。

通过金沙政府网和金沙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及金沙其他微信平台等媒介,加大乡村旅游信息宣传力度,做到电视有专栏、网页有专版、报纸有专刊。制作金沙旅游宣传专题片和宣传画册,利用广场led显示屏、公交车、出租车、公交站台等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充分挖掘金沙文化内涵,搜集有关玉簪花的各类传说、故事、诗词等内容,策划包装玉簪花文学作品集,搜集提炼金沙少数民族特色音乐元素,打造一批具有金沙文化特色的微电影、微视频和微剧目,编创一批具有金沙特点的旅游宣传歌曲。加强对“亚洲山地竞速赛”“全国溯溪越野挑战赛”“全国象棋公开赛”等重大赛事的宣传推介活动。在县内和省内外设立大型户外宣传广告牌,印制旅游宣传单、旅游画册和金沙旅游地图等宣传资料,形成“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全民共建”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广局、县民宗局、县新闻中心、各乡镇)。

1.完善乡村旅游专业培训机制。结合各乡镇(街道)实际,掌握培训需求,突出精准培训,鼓励扶持旅游规划、管理、营销专业人才和旅游院校师生到乡村旅游点开展指导培训,动员社会力量到贫困乡镇、旅游景区、旅游扶贫重点村寨开展公益指导培训。(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扶贫办、县人社局、各乡镇)。

2.多管齐下规范乡村旅游服务。大力推广乡村旅游系列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系列标准的公众知晓面和覆盖面。加强餐饮、住宿、卫生、购物等环节行业部门指导服务,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品质。把乡村旅游系列标准作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常态化对乡村旅游相关部门干部、乡村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乡村旅游村“村官”、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骨干、乡村旅游创客、旅游精准扶贫信息员等开展分层分批次的培训。(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消防大队、县市场监管局、县卫计局、县各乡镇)。

3.加强乡村旅游实用技能培训。充分利用省新时代学习大讲堂和乡镇(街道)讲习所等平台加强乡村旅游实用技能培训,把农民培训与发展产业、传承文化等结合起来,重点开展餐饮服务、住宿服务、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乡土文化讲解、民族歌舞表演、民族乐器演奏、刺绣、蜡染、银饰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电子商务等特色使用技能培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就近参加培训。(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人社局、各乡镇)。

4.大力维护乡村旅游行业秩序。根据《金沙县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乡村客栈管理办法》(金旅发改办通〔20xx〕2号)文件精神,各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加强对星级农家乐、客栈的`日常监管。通过开展自查、联合执法等方式引导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觉加强管理,做到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旅游行业信誉。各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违法经营行为的惩治力度,有效提高执法效能。各乡镇(街道)要将乡村旅游安全纳入地方综合治理体系,定期不定期对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等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乡村旅游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旅游安全。(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卫计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各乡镇)。

六是建立完善乡村旅游扶贫利益联接机制。

1.探索乡村多渠道旅游成果分享机制。全面推广田园变景区、农舍变民宿、农民变员工的旅游“三变”模式,鼓励和引导贫困镇、村和贫困群众利用土地、林地、房屋以及农村集体资产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分享经营收益。支持旅游企业优先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增加劳务收入。鼓励和引导“锦绣西洛梦幻田园”景区及其它乡村旅游示范点周边群众直接经营餐饮住宿、管理停车场、开办农事体验和旅游娱乐项目,出售农副土特产品和旅游商品,出租房屋、土地等资产,获得经营收入。(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县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2.创新乡村旅游扶贫利益联接和结对帮扶模式。优化完善乡村旅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机制,积极推广全省乡村旅游利益联接“九种渠道”扶贫模式,不断探索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脱贫增收的新机制与新方式。积极对接对口帮扶城市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规划设计单位、旅游院校等单位,采取安置就业、项目开发、输送客源、定点采购、指导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旅游。(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人社局、各乡镇)。

3.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商品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乡村旅游农特产品和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全产业链资源整合力度。全力打造金沙绿色农产品整体品牌,提高“湾子辣椒”“金沙贡茶”“金沙蔬菜”“禹谟醋”区域公共品牌市场占有率。充分用活县内市场,切实开展农校、农医、农企、农超对接,学校和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原则上采购县内农产品不低于60%;着力开拓县外市场,大力推进订单农业建设;全面开展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优强农产品销售公司,推动“金货出黔入粤、港、沪、渝”,开发优质旅游商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紧密连接广州、深圳等市场销售端和县内基地生产端,实现以销定产、以产定销。全面提高乡村旅游商品占乡村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责任单位:县文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镇)。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旅游发展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全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各乡镇(街道)要发挥主体作用,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乡村旅游规范服务工作。

(二)强化统筹推进。按照渠道不变、管理不变的原则,统筹旅游、发展改革、民族宗教、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扶贫、林业、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部门的旅游基础设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保护、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组通”公路、脱贫攻坚、绿化美化、农村污水及垃圾处理等相关项目资金,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县财政预算1000万元投入乡村旅游产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创新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农业保险等措施,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兴旺。建立覆盖各类涉农资金的“任务清单”管理模式,由县人民政府牵头按照“资金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向乡村振兴战略聚集聚焦,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落实用地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和省、市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相关用地政策措施。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支持各类乡村旅游经营主体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将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源依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充分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和宅基地,按照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改造建设民宿客栈、民俗展演、创意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活动场所。

(四)强化督促考核。运用全省旅游精准扶贫云系统,全面采集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乡村旅游收入、带动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等信息。建立完善乡村旅游评定、接待、游客评价等数据系统,通过大数据手段充分利用全省旅游精准扶贫云平台加强对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分析与监管,动态跟踪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情况,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质量。

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深入推进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根据《xx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项目化精细化申报管理的通知》(民生办〔xxxx〕xx号)和《xx省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成“十三五”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激发美丽乡村内生活力、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的互通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五大发展美好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省农业农村厅关于xxxx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计划xxxx年全省建设xxx多个省级中心村,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力争到xxxx年底xx%以上的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为《xx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xxxx-xxxx年)》中提出的到xxxx年所有规划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把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坚持农民有需求、政府就推动,农民愿意干、政府再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农民被动参与,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群众共建共享的局面,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科学规划,彰显特色。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结合乡村建设发展特点,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规划建设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体现乡村特色,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展现田园风貌和弘扬传统文化,防止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杜绝形成“兵营式”布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确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由省和市县分层推进中心村建设,立足现阶段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村实际,合理确定建设任务,科学有序开展建设,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不“归大堆”、造“盆景”,着力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坚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坚持循序渐进,区分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从农民最期盼、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达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清爽爽的要求。在环境整治的基础上,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提升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联动,立体推进。抓好工作统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努力形成整体效应。特别要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相衔接,优先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作用。引导社会参与,创新体制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开发、结对共建、捐资捐助等方式,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二、重点任务。

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目标,重点完成垃圾污水处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卫生改厕、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生活垃圾治理。配备村庄保洁员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完善“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村庄保洁要到位,不得使用敞口垃圾池、敞口垃圾房等不环保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生活垃圾应及时收运,不得乱堆、乱放,严禁就地就近简易填埋和焚烧。探索具有农村特色的垃圾分类方法,建立以县域或乡镇为基础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此基础上,按照住建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垃圾治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xx%以上,基本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污水处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农村生活污水要首先着眼于综合利用,对于无法利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要因地制宜建设处理设施,选用成本低、易管理、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方法,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采用以渔净水、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治理模式。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城镇近郊的农村延伸,离城镇生活污水管网较远、人口密集且不具备利用条件的村庄,可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人口较少的村庄,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排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农田利用。

在此基础上,按照生态环境系统牵头部署,推进原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中的污水处理,实现全省所有乡镇政府驻地和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

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结合“十三五”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扩大农村自来水使用覆盖面,提升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卫生改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梳理规范电力、通信等各种线路杆线,有序堆放杂物,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

道路畅通。结合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宽改造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提高畅通水平。

河沟渠塘疏浚清淤。整治疏浚河沟渠塘,加强桥涵配套,实现水系畅通、水体清澈。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资源整合、简易适用的要求,利用现有设施,结合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项目,统筹改造或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进村入户,有效提高宽带普及率。

村庄绿化。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庭院和村庄周围绿化,以乔木、乡土树种为主,灌木为辅,不得用财政资金铺设人工草坪、栽植名贵树种,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改善村庄生态环境。

村庄亮化。在村庄主干道和公共活动区域,利用多种方式安装路灯,进行适度亮化。

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周期一年半,实施步骤分为申报、规划、建设、管护四个环节。申报环节主要是采取竞争申报方式确定每年建设的省级中心村,由乡村自主申报,经县级择优初评、市级预审、省级审核确定。规划环节鼓励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编制方式。中心村布点规划修编和建设规划编制,采取。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确保规划符合农民意愿。力争做到多规合一。建设环节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坚持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原则,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创新美丽乡村建设机制,对于投资金额不大、施工技术含量不高、村民能够自建的项目,鼓励和支持村民自建。管护环节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发动农民主动参与后期管护工作,通过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划分管护责任区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落实管护责任,让农民自己动手共建美好家园。

四、工程管理。

按照“民生工程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机制,确保如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

(一)压实工作责任。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切实把压力和责任传导到每个层级,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县级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要实行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扎实做好规划编制、进度安排、资金统筹、组织动员、推进实施等工作。乡村两级要重点做好群众发动、政策宣传、项目实施等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要素保障。

投入保障。落实好省市县三级专项资金投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xx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x北片区给予倾斜。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

用地保障。省每年安排到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有不少于x%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省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被拆迁农户安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为农村预留不少于xx%的非农产业发展建设用地指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地内涵挖潜,盘活乡镇政府驻地土地存量资源,通过旧房、旧村、旧厂改造等方式,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建设集贸市场,开发建设居住小区。县级每年安排给乡镇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支持有需求的乡镇开发建设。继续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益管理和返还机制,确保获得的增减挂钩收益全部返还项目区农村,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创新体制机制。

按照“有人做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要求,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住户适量付费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治久美。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够通过购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积极运用市场化办法,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厕所粪污清掏和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县、镇(乡)两级规划管理机制。落实村镇建设管理员队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有专人管理。村庄应设置规划建设协管员,可由大学生村官或村主任兼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村规划师服务制度。

(四)广泛发动农民群众。

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通过村民自选、自建、自管、自用等方式,更好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强化督查考核。

强化督查调度,根据《xx省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办法》,对纳入省级中心村、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进行考核验收,重点督促工作落实、建设管护机制落实,主体责任落实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列入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实行重点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健全完善美丽乡村建设验收评价体系,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省管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对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奖补。

(六)加大宣传力度。

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采取公益广告、美丽乡村评选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入宣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典型经验和政策举措,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热情。

五、项目公开。

按照《xx省农业委员会推进农业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要求,重点公开批准服务、批准结果、招标投标、设计变更、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竣工验收等x类信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明确主体、落实责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办发[2015]52号)和中共建始县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建始县“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宣通[2016]20号)等文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现制定“戏曲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精准发力、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采取示范先行、全面推广的工作方法,坚持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2016年7月全面启动“戏曲进校园”工作,到2017年上半年实现全县各学校全覆盖。通过持续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形成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主要措施。

1、用好一张戏曲教育光碟。各学校在主题班会、音乐课、课间及课余时间欣赏与学唱湖北省“戏曲进校园”推荐曲目。在用好戏曲教学课件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信息化手段,开展网络教学,确保把省统一部署的戏曲教育内容传播到广大学生。

2、上好一门戏曲知识课。将戏曲知识引进音乐课堂教学和艺术教育活动中,加大戏曲课堂教学力度,将戏曲教学与音乐等艺术教育相结合,统筹课程安排。各学校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聘请戏曲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戏曲工作者、民间戏曲能人等担任戏曲辅导员或兼职教师。

3、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聘请或组织戏曲名家、戏曲工作者、戏曲志愿者深入学校开展戏曲知识普及讲座或结对辅导。每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戏曲知识讲座。

4、举办一期戏曲夏令营。各学校要利用暑期举办一期戏曲夏令营,组织中小学生学习戏曲知识、参与戏曲排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爱好。

5、组织一次全县校园戏曲展演活动。各学校要按照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制定具体落实措施,组织各类学校经常性开展戏曲展演活动。县教育局将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戏曲集中展演活动,不断推出戏曲新人新作,选拔优秀人才及戏曲节目。

6、创建一批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分级分类在全县各中小学发展一批戏曲社团组织、建立一批戏曲教育特色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建立戏曲兴趣小组,将优秀戏曲人才纳入“艺术特长生”培养范围,着力扶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校园戏曲社团(兴趣小组)。教育局将戏曲进校园列为学校综合评估内容,把戏曲文化列入学校特色创建范畴。各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戏曲演出、普及教育、社团建设、特色活动、成果展示、辐射带动等内容建设,积极创建戏曲教育特色学校,努力争创县级戏曲进校园工作先进单位。

三、时间安排。

2、整体推进阶段(2016年10月一12月)。在全县推进戏曲教学、课件应用、戏曲演出、社团建设、特色活动等工作。

3、全面覆盖阶段。2017年6月底前,全县中小学校实现戏曲工作全覆盖,形成戏曲进校园工作和校园戏曲活动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大意义,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配套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强化举措,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2、扎实开展。各学校要细化“戏曲进校园”活动日程安排,认真抓好戏曲文化进课堂、进教学的工作,确保《湖北省“戏曲进校园”推荐曲目》得到落实,让学生视唱、记谱、节奏、演唱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戏曲进校园,小学生每学期至少会唱两首戏曲,中学生每学期至少会唱一首戏曲。

3、保障到位。各学校要做好各类组织保障工作(人员落实,经费落实,场地器材落实),加强安全教育。特别是在组织、观看演出、讲座等过程中,要提前做好各类安全预案,遵循学生观看演出不出校的原则,安全、圆满完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