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秘知识>精选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大全(22篇)

精选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大全(22篇)

作者:曼珠 精选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大全(22篇)

4.范文范本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议论文范文范本,说明文范文范本,记叙文范文范本等。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学习积累生字词。

2.朗读指导结合语言实践,理解泼水节的热闹,感受总理与傣家人心贴心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教师伴着“快乐的泼水节”乐曲,缓缓地述说)同学们,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或者是罐子、脸盆,一手拿着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听傣家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泼水节)。

2.学写“泼”字。

(屏幕出示“泼水节”)“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

生在田字本上练习。

3.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对于我们宁波小朋友可能有些陌生,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来感受泼水节吧。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划下来,把它读准确,最后标上自然段序号。

2.生自读,师巡视,并随机板书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3.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个别难读的词语可结合句子来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象脚鼓”可结合图片理解)。

4.学写“凤凰”和“脚”。

5.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难读的段落,谁敢来挑战自己,读给大家听听。

6.大家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把自己觉得难读的段落读通顺。

[设计思路:

三、深读课文。

1.回顾默读要求。

上单元我们学了一种读书的新方法(默读)。还记得默读的要求是(生: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把它划下来。

3.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难忘的,热闹的,幸福的。

4.学习“热闹的泼水节”。

a、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热闹的泼水节”?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师板画凤凰花瓣,理解“撒满”。

“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b、激情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难怪――――――,难怪――――――(引读句1,句2,句3)。

c、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呼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

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指名读。

3.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4.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身穿(),(),头上(),()地()。

5.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五、小结。

看了周总理和傣家人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同学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感受到这是一个热闹的泼水节,那么课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地学习。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然而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教师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

一()龙船。

一()花瓣。

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

(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

“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朗读。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400。

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

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积累重点词句,并进行简单的拓展运用。

2、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激情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情感之浓。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体会人民和周总理心连心的感情。

搜集周总理资料,在班级进行周总理资料展示,多媒体课件。

一、字词引领,巧入文本。

1、刚才,我们欣赏了一组云南傣族的图片。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课文——《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把你想重读的词读重一点,再读一遍。

2、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生字学得怎样。

出示词语:凤凰花对襟白褂咖啡色踩着端着盛满敲起鼓蘸了水周恩来。

齐读,最后剩下“周恩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出示周恩来的图片,配上文字:他12岁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国家总理。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新中国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有他的心血;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都是他的朋友。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你想认识他吗?1961年,傣族人民就有幸见到了他,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1961年(板书:1961年),去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二、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凤凰花图片),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5)学习第5自然段。

(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带上你的想象,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7)学习第7、8自然段。

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我们来看看。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三、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板书:周恩来)。

四、情感延伸,指导写字。

从那时起,傣族人民把“周恩来”三个字深深刻在了心里,大家看到这个“恩”字,上面是个“因”,下面是个“心”,正是因为周总理的心中装着人民,所以人民也从心底里热爱他,写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把“心”字写好,现在拿起笔来写一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

五、小结拓展,了解文化。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作业: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反思

本课两课时未完成我预期的教学任务,但效果不是很差。在第一课时主要用于朗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本课的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色,描写具体、生动。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勾画文中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的词句,并反复朗读,在读的基础上体会文意。抓句段中的关键词,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句段,这一点本人认为是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的亮点。无论是知识点还是人物思想上,都做到了渗透了德育思想的教育。一位共和国的总理能尊重民族风俗,这正是赞颂了周恩来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崇高品质。

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本人从题目入手。因为学生有读熟课文的基础,几乎所有的学生能抓住题眼。以“难忘”为题眼,强调此次“泼水节”的不同寻常直接点明文章主题,同时注重了本课的插图。课文有一幅占一个一整页的插图,而且画面人物清晰,主次分明,所以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图文结合,用好本课的插图有利于引导阅读。又以阅读来加深对插图的理解,在这一过程,学生大多数能背诵4——5自然段。

让学生阅读课辅资料,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周总理的生平,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引导孩子们体会傣族人民为欢迎总理所做的准备,通过朗读去感受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的崇敬。然后,从总理的穿着可以看到总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从而感受总理伟大而平易近人。特别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可以说孩子们的感情是水到渠成的,喷薄而出。(因为这个部分是紧扣主题的,表现出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因为如此,让人难以忘怀)在引导学生读的时候带着幸福和欢快的情感来朗读。(本人认为这个环节还是一个亮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则让学生自读为主,在此环节中,本人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提问题。小组合作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用换部首、编顺口溜、编故事,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学生自己想的,所以有趣,记忆也很深刻。

在板书的过程中抓住难忘的几件事重点突出,简明地反映课文主要内容。

傣族人民——(心连心)——周总理。

热情迎候。

敲鼓跳舞。

泼水跳舞。

完成本课后,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成败,写作练笔是成功的“难忘的——”学生的素材面较广,“儿童节、秋季运动会、春季运动会、诗歌朗诵、……”学生写的小作文字数平均近200字,还真不像二年级学生写的,这说明了学生真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了人物、动作、神态、场面描写的技巧。通过本课的教学,本人认为语文真要有味儿“读与写”是“孪生兄妹”“有情感应心相系”。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反思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破水祝福,同庆盛大的节日。

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于是,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了解他忙碌而又光辉的一生。明白周总理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尊敬,也就明白为什么傣族人民能和总理一起过泼水节会感到如此幸福。这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引导着孩子们去寻找傣族人民为欢迎总理所做的准备,通过朗读感受到人们对总理无限的崇敬。然后我们从总理的穿着可以看到总理和人民挨得那么近,没有丝毫的特殊,从而感受总理伟大的平易近人。尤其是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孩子们的感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喷薄而出。

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对于课文的朗读,我的示范过多,以至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而生成的个性化的朗读较少,除了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表现较好之外,其他地方,多数是孩子们学着我的朗读模式进行的,另外,在课堂上,我应该采用播放记录片的形式,将孩子们课外搜集的资料更加直观和感性的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样对于孩子们的感情铺垫将更有效,能更好地在个性化的朗读中发挥作用。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

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周总理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周恩来总理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如何理解“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这个情感重点?我想首先要走进理解周总理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品质,感受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崇敬。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介周总理生平结合图片向同学们讲了《一束鲜花》、《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在教学中我抓住“火红火红”一词,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开心和幸福。抓住体现周总理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一词理解总理的可亲。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让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案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风、凰、傣、特、咖、啡、端、寿”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引导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讲读课文,想象当时的快乐场面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7个字。

2、结合课文观察图画。

3、理解泼水节和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并通过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字词卡片、放大插图或幻灯投影。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泼水节时候的情景。

40年过去了,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难忘的时刻。板书“难忘的”。

1、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尤其是长句子)要多读几遍。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

(2)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新词。

凤凰花傣族咖啡色端着。

3、指导正音。

“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花瓣儿”。

“因为”的“为”读wei,不读wei。

“那天”,“那么”的“那”读na。

4、教师范读课文。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6、带着问题自己小声读课文。

(1)哪—段讲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2)哪—段讲的足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同。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指名读全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在什么时候过泼水节?(风凰花开了的时候,泼水节就到了。)。

“火红火红”是什么颜色?什么是“一年—度”?(是像火一样红,很红。一年一度就是一年一次。)。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2)指导朗读。

练习读。指名读。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年—次的盛大节日——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1)提问: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上“地毯”,江面上划过龙船,天空中放着花炮,人们热情地欢呼着。)。

理解“四面八方”“赶来”“地毯”“驶过”“一条条”“—串串”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快场面和人们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用自己的活,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4.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投影图片(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的特写)。

(1)提问:周总理怎样来到人群中的,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下身穿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理解“对襟白褂”“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从什么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先找出书上的句子读读,再说说。(他接过象角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瓣铺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理解“象脚鼓”“地毯”“—起跳舞”等词语。

(2)指导朗读。

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接过象脚鼓,敲着鼓点,踩着“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看出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要读出周总理的高兴心情。

小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投影图片(泼水节盛况)。

(1)提问: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福什么?先读出书上的句子,再说说。

理解:“银碗”“祝福”“健康长寿”等词语。

(2)指导朗读。

要读出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真挚的祝福,傣族人民对总理的真诚祝愿,仿佛泼水节就在我们跟前呈现。读“健康长寿”要慢些。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6.指名读第六至八自然段。

(1)提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因为今年过节与往年不同,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过节,心里也特别高兴。)。

“多么幸福”“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

(指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感到亲切,非常幸福。令人难忘是使人忘不了。)。

(2)指导朗读。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词“呀、哇、啊”及感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教师范读,学生小声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1.指名分段读全文。

2.齐读全文。

读的时候,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课题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的。)。

1.熟读课文。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图上的背景画的是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风光。树木茂密,鲜花朵朵,地上是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有的打着镲,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内容同画面相联系,讲了周恩来总理同傣家儿女过泼水节的情形。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指导有序观察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分清主次及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1、重点:了解周总理与1961年和傣族人民一起欢渡泼水节的情景,从而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

2、难点。

(1)由于年代的原因,学生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

(2)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

一、故事录像激趣,设问质疑,导入课文。

1、讲《泼水节的来历》看泼水节的录像,让学生了解泼水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

2、为什么今年的泼水节特别令人难忘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全文,感知全文。

3、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什么时候举行?你从课文什么地方知道的?每年的泼水节都在5月13日举行,今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用高兴的语气读12自然段。

二、读中体验,读中感悟,音乐辅助。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同学们读读,写写,议议,用铅笔在书上画出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四面八方”“赶来”“敲鼓”“地毯”“龙船”“花炮”“撒满”“一条条”“一串串”理解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用“四面八方”造句。

三、看图学文,学会观察,理解图意。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笑容满面”“接过”“敲着”“踩着”“跳舞”这些词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象普通的傣家人一样。并用“笑容满面”造句。

四、创设表演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语激情,感知体会。

1、当时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呢?观看录像,启发想象。

3、请几个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朗读课文,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导语激趣,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向人民祝福;人民爱总理,向总理祝愿,人民和总理心连心,是多么幸福难忘的场面呀!傣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请同学齐声朗读78自然段,感悟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谊。理解最后两句的!

五、总结朗读,回顾感悟,背诵课文。

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请同学们大声诵读,把你们的感情都融入字里行间吧!读到“开始泼水了”让同学关上书试着背诵课文5678自然段。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泼水节图片。

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检查生字。

(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不用火红?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理解“撒满”。“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____―,难怪―_________,难怪―________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____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______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_______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_______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望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齐读课题)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富有强烈的.感情,富有深意的课文,但是第一课时要让学生重点掌握生字词,会认、会写。课堂上学生们很活跃,也认真的跟着老师学习课文。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动脑筋思考问题,孩子们对识字游戏非常感兴趣,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是这节课堂中我认为最有收获的地方。这应该要是一节情意绵绵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满怀激情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通过归类识字教学,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重点指导要求要会写的字,学生通过反复读,正确认识生字,本节课我特意设计了游戏环节,通过猜字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识字方法有很多种,我觉得我可以多运用一些识字方法,让孩子们更有效的记住生字,语境识字也很重要,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多组词,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在课堂中范读的时候应该更有感情一点,学生最善于模仿,在要学生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对他们有要求,有错误的时候及时提醒,朗读必须认真指导他们。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把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们正确书写出来,所以在指导写生字时,我是在黑板上进行了范写的,但是其中也有不足,低年级的孩子写生字时容易读错写错,笔顺也会有点不清楚,所以老师在范写时,应该严格要求孩子们先拿出手跟着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老师要一笔一划指导,并且每一笔都要慢慢地让学生跟上来,笔顺要说清楚,笔画名称也应该更具体,同时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注意三个“一”,写字、握笔姿势、坐姿要规范。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重点要注意也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更多的时间、机会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教师一步骤一步骤地要求学生完成,要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也能让课堂变成充满生机的课堂,学生在思维流动中,只是不断充盈,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我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而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教学反思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在1961年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

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很多学生对周总理很陌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我揣思着: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在让学生读文的同时,刚好有位学生把“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误读成“一条龙船驶过江面”,我马上利用这个契机,问“一条条”和“一条”除了数量上有区别以外,还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从学生的讲述中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傣族人民迎接总理的场面,体会到周总理的到来给傣族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心情。

第四自然段,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我让学生上台来表演周总理在泼水节上的动作,让学生感受到周总理的快乐,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写作上的准确用词。

最后三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本节课遗憾之处在于课前学生收集资料不充分,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及风俗习惯,只有少数的学生完成,所以在课堂上的拓展这一环节上,就逊色不少,没有达到以点扩大到面的境界。以后还是应该在本班的前置性作业上多下功夫,注重前置性作业的实效性,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生字词。

2.朗读指导结合语言实践,理解泼水节的热闹,感受总理与傣家人心贴心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教师伴着“快乐的泼水节”乐曲,缓缓地述说)同学们,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或者是罐子、脸盆,一手拿着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听傣家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泼水节)。

2.学写“泼”字。

(屏幕出示“泼水节”)“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

生在田字本上练习。

3.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对于我们宁波小朋友可能有些陌生,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来感受泼水节吧。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划下来,把它读准确,最后标上自然段序号。

2.生自读,师巡视,并随机板书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

3.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个别难读的词语可结合句子来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象脚鼓”可结合图片理解)。

4.学写“凤凰”和“脚”。

5.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难读的段落,谁敢来挑战自己,读给大家听听。

6.大家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把自己觉得难读的段落读通顺。

[设计思路:

三、深读课文。

1.回顾默读要求。

上单元我们学了一种读书的新方法(默读)。还记得默读的要求是(生: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把它划下来。

3.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难忘的,热闹的,幸福的。

4.学习“热闹的泼水节”。

a、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这是“热闹的泼水节”?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师板画凤凰花瓣,理解“撒满”。

“鲜红的地毯”: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b、激情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难怪――――――,难怪――――――(引读句1,句2,句3)。

c、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呼着――――――。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

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指名读。

3.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4.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身穿(),(),头上(),()地()。

5.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齐读。

五、小结。

看了周总理和傣家人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同学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感受到这是一个热闹的泼水节,那么课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深入地学习。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傣族人民和敬爱的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使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大打折扣。然而对小学生而言,“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教师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北京。而《难忘的泼水节》则把我们带入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去和傣族人民、周总理共同度过那幸福,难忘的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与幸福。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人们的幸福与难忘。

说教学目标。

由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认知目标为:认识本课12个生字。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是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由本文的内涵引出的情感目标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认识。重难点则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洋溢的热情、幸福与快乐,对周总理和人民的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随教学过程阐述)。

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和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并在课前5分钟交流。

一、激情导入。

我先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再引入:这图景就是1961年的泼水节,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走进那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字的奇妙。

二、朗读感悟。

1、自读体会。自主读课文,想想这个泼水节为什么会如此难忘,找出描写人物表情、动作、心情的句子,去细细体会。

2、小组合作读。在小组内读有关词句并交流体会。

3、品读悟情。抓住重点词句:如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周总理的穿着,笑容满面的表情,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动作等,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总理的平易近人,人们的欢乐与幸福,从而感悟出周总理与人民的心连心。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泼、龙、恩、凤、凰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盛”

2、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初步体会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会写生字;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1)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过程中,我随文识字了5个:襟、褂、凤凰、恩为主,词语教学时也分为2个层次,先是带有拼音的难读的字,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课文中比较长的词语。本课时写了4个字、泼、凤凰、恩,都是随文指导,然后集中书写。我的设计意图是:字词句的教学其实是一条线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识字重点要读好哪几个。

(2)句与段的教学。

今天学习的重点段落是第3小节,我以“人们是怎么欢迎周的”展开教学,由句子再细化为词语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引导学生明白人们赶来了,人们撒满花瓣,人们欢呼都表达子傣族人民对周的敬爱之情。

句与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如精读第3小节时,我就采用了指名读、感悟地读、高兴的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形式。在指导读“周来了!”这句感叹句时,我又采用了提示读,“你欢呼着:他欢呼着,大家一起欢呼着”使小朋友身临其境。

(3)作业设计: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翻课后及作业本发现有这么几个类型:生字抄写、看拼音写词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我会填正克确的量词,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造句。因此本课时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字词教学时穿插了多音字“盛”的教学,说话练习:用一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好像”造句指导学生把比喻句说得更生动,量词的叠用:一条条、一串串要能理解叠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确运用从而能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4)课后发现的问题:

1、“对襟白褂”这个词的教学除了读准字音,如果能以学生的衣服为实物教学明白对襟是怎么样的,医生穿的就是白褂,让生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扎实的完成了教学。

2、语言表达: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如果能让小朋友学习这种写法,学会迁移,比如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们上学了等等,让小朋友学会运用。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挂图 音乐《爱我中华》收集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1、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

二、谈话导入。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居住在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每当泼水节到来时,傣族人民就载歌载舞地庆祝节日。今天我们再来感受傣族人民是怎样和敬爱的周总理过泼水节的。

二、读课文,了解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欢迎周总理的。

1、生自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人们如此的喜欢周总理,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方式迎接总理的,谁来把第三自然段的相关词语找出来告诉大家并加以理解(四面八方、一条条、一串串、欢呼)。

4、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啊!大家赶快读读吧。

6、指名说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7、听了这么多的故事,你认为总理是个怎样的人?你希望见到他吗?

8、指名说出对周总理的认识。

9、是的,傣族人民此时的心情和我们一样,也非常的想见到周总理,他们用自己所特有的方式迎接总理的到来,他们是那样的激动。此时,我们的心情和他们一样,让我们一起大声的、有感情的读读吧!

10、生自读第三段。

11、师生交替读,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周总理来了!”

三、看图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

1、 瞧!傣族人民期盼以久的总理真的来到了人群中,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说(穿着、表情、动作、人物的心理活动)。

3、大家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来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4、自读4、5自然段。

5、师:刚才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但是从你们的面布表情中告呶遥?忝腔褂幸陕牵?芨嫠呶衣穑?br   6、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8、指名说。

9、问题解决了,我相信同学们会读的更好。

10、齐读第4——5自然段。

10、师领读,生模仿总理做泼水的动作,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并指名说一说。

11、男生读女生作动作,女生读男生作动作。

四、指导读课文6——8自然段。

2、生自读最后三段。

3、指名说我的发现:三段都是感叹句。

4、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5、生评价。说说感叹句怎样读?为什么?

6、分组比赛读。

五、拓展。

2、你还收集了哪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赶快告诉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作文

今天,我妈妈带我去森林公园,去参加那里举行的泼水节。

进入公园后,我们参观了防空洞和民俗村,然后直接到了举行泼水节的地方。虽然不能和傣族的泼水节相比,但这里也够壮观了,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泼水的行列中。

首先我看到两只大象正在喷水,水特别的凉,然后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盆,我就开始泼水了。

进入泼水场地,我看到许多大人和小孩不管认不认识,都嬉笑着互相泼着水。还有许多小和尚也手拿小盆,往路人身上泼水,弄得别人哭笑不得,真有意思。

更有趣的是,还有两个外国游客,开着旅游车,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小和尚们泼了一身水,浑身湿漉漉的。

我也和小朋友们一起泼起水来。地上有很多大盆,里面装满了清水,你泼我,我泼你,泼的浑身凉凉的。在炎炎的夏日里,泼着凉水,舒服极了。

已经到下午了 ,我的小盆也烂了,在我妈妈的催促下,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今天玩得真开心啊!

《难忘的泼水节》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习课文,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从感受热烈的气氛,到感受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到感动我们的心,最后在展示读中去表达我们心里的感动。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要求认识的12个字,有些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三拼音有“凰、敲、褂、端”,后鼻音有“凤、凰”,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以下引导识字的方式供参考。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画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文下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互检“战果”。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特务”,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4.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5.对号入座。听一个人说字的特点或看同学做相应的动作,快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可从字形、字义、字音三方面描述其特点,“蘸、端、踩”可用动作演示。)。

6.写字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要和“风”区分字形。

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二)朗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朗读本文要始终热情洋溢、幸福快乐,语调可稍高。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1.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最好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在揭示课题后进行交流,并相机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问: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

(1)自读自悟。

(2)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3)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4)教师重点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三自然段,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要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3.看图听读想象。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4.再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与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

(三)积累运用。

1.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练习。

2.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

一条条一串串一座座。

3.词语积累。

敬爱鲜红火红欢乐欢呼开心幸福。

难忘水红色咖啡色四面八方笑容满面健康长寿。

4.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四)实践活动。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四、教学设计举例。

片断: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发现。

看课文插图,说说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二)读文体会。

1.自主读课文,分别找出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读第一、二自然段,要用热情而平稳的语调,第一自然段适当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适当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

3.教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从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的表情怎样?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三)读中感悟。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五、资料袋。

傣族。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象脚鼓。

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演奏时斜挂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查阅有关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资料及了解一些周总理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看录像,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属于哪个民族?(汉族)上节课我们参观了美丽的葡萄沟,见到了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那大家还想不想去看看其他的少数民族朋友呢?(想)。

那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傣族看看吧!

边放录像(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盛况),教师边讲解:每年清明节前后(傣历六月中旬),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族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乘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三、读文体会。

1、教师范读课文,生标出自然段。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要求读准生字,不加字漏字)。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教教他。

4、师:在傣历六月份,什么花开了?说明傣族的什么节日到了?

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理解“一年一度”即一年一次。

5、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一样,因为谁要来了?(生读第一段)答:周总理。

为什么傣族人民听说周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感到特别高兴?(生答)。

6、师:人们又是怎样迎接周总理的呢?(自由读第三段)。

a、你能用自己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b、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c、指名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吗?

7、那这天周总理穿的什么衣服呢?是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吗?(结合图回答)。

a、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插图)(穿着傣族服装)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脸上的表情怎样呢?理解“笑容满面”并造句。

b、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

c、师:看看图上,除了周总理,还有谁也是笑容满面的?

师:傣族人民一个个都因为能和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节日而笑容满面,现在也请同学们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段。

8、(1)师: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我们接着看第五段。(重点词语: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2)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句子。

(3)老师扮演周总理,拿着银碗和柏树枝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4)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他们——————。

(5)师:正因为这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四、分小组接读课文。男女生赛读课文。

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读课文时始终要语调高、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结尾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了一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知道了周总理和人民是心连心的。课后请同学们再去查阅一下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吧!

难忘的泼水节作文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父亲说:“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刚好我的表哥表姐也在,他们听了这消息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吃完了晚饭就去整理东西,表姐还一边整理东西,还一边哼歌这说明她高兴。

在路上我们一直催我父亲说:“什么时候到”?

到了泼水节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好多人在那你泼我,我泼你,我一看我就手痒,我立刻换好了泳裤,我一跳进水就开始泼人家太厉害了,不出一会儿,我就被泼成落汤鸡了。

表哥、表姐也来了,我来了个偷袭,表哥、表姐一来我就立刻往他们身上泼,他们也变成了落汤鸡了,看到他们的样子我就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他们听到了我的笑声就知道是我泼的他们。他们立刻来了个大反攻一下子把我泼的恨不得把我头伸进水里躲避。

我们一起泼来泼去,突然一个大水花飞过来把我们仨个人都泼到了,我们回过头来意看,原来是父亲。突然父亲又来了一个大水花,幸好我们及时躲避,要不然,我们又死定了,我们决定反攻,一起攻想父亲。父亲他来了一个大水花,我们一起攻结果是父亲成为落汤鸡了。

哈哈泼水节简直是太好玩了。

难忘的泼水节作文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父亲说:“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刚好我的表哥表姐也在,他们听了这消息高兴的'不得了”。

我们吃完了晚饭就去整理东西,表姐还一边整理东西,还一边哼歌这说明她高兴。

在路上我们一直催我父亲说:“什么时候到”?

到了泼水节的地方,我们看到了好多人在那你泼我,我泼你,我一看我就手痒,我立刻换好了泳裤,我一跳进水就开始泼人家太厉害了,不出一会儿,我就被泼成落汤鸡了。

表哥、表姐也来了,我来了个偷袭,表哥、表姐一来我就立刻往他们身上泼,他们也变成了落汤鸡了,看到他们的样子我就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他们听到了我的笑声就知道是我泼的他们。他们立刻来了个大反攻一下子把我泼的恨不得把我头伸进水里躲避。

我们一起泼来泼去,突然一个大水花飞过来把我们仨个人都泼到了,我们回过头来意看,原来是父亲。突然父亲又来了一个大水花,幸好我们及时躲避,要不然,我们又死定了,我们决定反攻,一起攻想父亲。父亲他来了一个大水花,我们一起攻结果是父亲成为落汤鸡了。

哈哈泼水节简直是太好玩了。

11难忘的泼水节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泼、节、敬、瓣、鲜、毯、驶、炮、乐、祝、福、幸”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敬爱的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

3.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解决办法:通过查字典,读讲课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人民还怀念着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得讲什么事吗?(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从整体上了解图意,提问:

(1)图上有什么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2)他们手里拿着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着什么?(象脚鼓)。

(4)他们准备做什么?(准备过泼水节)。

2.师生共同小结。

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情形。那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几个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共有8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讲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段)。

(2)哪段是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四五段)。

4.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教师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看图,从人物的服装和周围的花儿、树来看)。

(2)分组讨论:“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特别红,一年一次)。

2.教师讲述: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过节的时候,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过泼水节的时间是傣历六、七月。(农历的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问题的?

学习读这段的后半句“因为……一起过泼水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理解这段主要写什么。

(1)让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组讨论:“四面八方”“赶来”“驶过”“一条条”“一串串”

“四面八方”:指各处,不是一地的意思。

赶来:生怕迟到,按时赶到的意思。

“一条条”、“一串串”课文里是形容船多、花炮多。

2.再读第三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从四点回答:一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二是人们在路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了“地毯”,三是江面上跑龙船,天空上放花炮,四是人们欢呼。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看图,读文以后回答)。

重点理解“对襟褂”“咖啡色”“水红色”等词语。

(2)他是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再次看图从图上周总理的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一词)。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指名读第二句回答)。

2.再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衣服,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回答下面题: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读第二句)理解“祝福”一词。(祝人幸福,平安的意思)。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读第三句)理解“祝愿”一词。(向人们表示良好的愿望)。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全段共三句话,第二句读出周总理满心欢喜地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的感情。第三句要读出傣族人民衷心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的心情。要慢读“健康长寿”四个字。

(2)背诵课文前,要弄清楚这段的三句话,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六)学习六、七、八段。

1.指名读六、七、八段,提问: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同,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节,也特别高兴。)。

(2)“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使人忘不掉)。

2.指导朗读、背诵。

(1)分段指名读,注意语气词“呀,啊”以及感叹号应表达的语气。范读,听录音。

(2)齐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齐背。

(七)总结。

读全文,提问:

(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

2.学了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知道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1961年亲自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八)作业练习。

1.读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从句子中提出“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练习造句。

3.读作业练习第2题,填空。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5—8段。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泼水节。

敬 爱。

花瓣。

鲜花。

地毯。

驶 过。

花炮。

欢乐。

祝 福。

幸福。

难忘的泼水节课件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人物的穿着,表情及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图,了解图意。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