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草原课文读后感(优质7篇)

草原课文读后感(优质7篇)

作者:笔尘 草原课文读后感(优质7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草原课文读后感篇一

这篇《二草原》是周作人先生翻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作品。作者借用印度教神话的三大主教梵天、毗湿奴和显婆李讲述一个类似于《创世纪》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初生的世界:毗湿奴的“生之原”和湿婆的“死之原”。

文中生的过度和死的过度之间只有一条河相隔,而这两个世界截然不同,生的过度经过毗湿奴的创造而逐渐完善,人类在这里生存发展;而死的国度则近乎一片荒芜,一切都是虚无的,只有纯粹的安息。但是本文不是在单纯地介绍印度神话,作者在文中表现了自己对于一些深奥问题的见解和思辨,例如他歌颂爱,认为爱支撑了这个世界;他赞美睡眠,认为睡眠让人们得以延续生命和活力;他宣扬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感受,认为这些事维系人生存下去的信心和希望。作者甚至也歌颂死亡,认为死亡的国度里充满了“寂静与光明”,是美好的世界,所有许多在毗湿奴的世界里的人们都到湿婆的世界去寻找永恒的睡眠,以此解脱。但同时,作者又不宣扬这种自我毁灭的思想立场,故而他在文中结尾说造物主梵天在通往死之国度的道路上创造了“苦难”和“恐怖”,来防止人们自愿去往死亡的世界。

全文的宗教含义和哲学思想浓厚,文笔精湛,富有史诗性和启迪性,是一篇引人深思的优秀文章。

草原课文读后感篇二

寒假里,我读了《草原小镇》这本书,书中的罗拉一家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草原小镇》是美国作家罗兰写的著名小说,作者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下了自己在放领地、小镇上的生活。从在放领地上干农活,到在镇上找到了份工作,以及玉米地里乌鸦成灾……直到最终拿到教师资格证,得到一份教书的工作。罗拉一家度过了漫长的冬季,迎来了下一个美好的春天。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让我陶醉其中。

罗拉一家人无论是在多么困难的时候,总能笑着去面对。在乌鸦啄食他们辛苦种出来的.粮食时,他们能想到把打下来的乌鸦做成美食;在告别姐姐的时候,罗拉姐妹们也能为他们提前完成了秋季大扫除而感到开心。在困难和打击面前,他们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微笑着去面对未来,这些都让我为之钦佩。

读完了《草原小镇》,我的内心也充实了起来,我决定以后再也不会因为和同学之间的一些小矛盾而伤心;不会因为老师的批评而耿耿于怀;不会因为写作业而烦恼……我要向罗拉一家人学习,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草原课文读后感篇三

学了《草原》这一课,我仿佛亲身来到了草原,看到了小丘、一碧千里的平地、漂亮的羊群、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空——美丽的草原,遇见了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看见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看见他们襟飘带舞的样子真美。经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他们敬我们酒,请我们吃手抓羊肉,看鄂温克姑娘唱民歌,此时的`心情应该很愉快的。所以我更能体会老舍先生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外,我还学到了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修辞手法,并在今后的作文中加以应用。

草原课文读后感篇四

最近,我读了一本让我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的书——《草原上的小木屋》。

这本书由美国罗兰·英格斯·怀德所写。作者用稚嫩的手笔描绘出了这本脍炙人口的书,里面精彩的片段在我脑海里不断回响,久久不能平静。

《草原上的小木屋》主要写了罗兰小时候和姐姐、小妹妹、爸爸妈妈一起去西部拓荒的故事。其中罗兰爸爸更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来到大草原,他修建好了小木屋,为了方便生活挖了一口井。还做了许多精致的家具,他用他的身躯支撑着这个家。

他几乎每天都出去打猎,但又从不贪多。等到晚上,他就为大家拉小提琴,为大家消除疲劳,使大家很愉快。怪不得罗兰常说有爸爸和杰克(他养的狗)在,他就啥也不怕了。

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那就是他们的好邻居爱德华先生。在圣诞节这天,罗兰和玛丽希望能收到礼物,可大草原是没有礼物的。但第二天早上罗兰和玛丽却收到了礼物。原来,这一切都是爱德华先生准备的`,他冒着生命危险游过涨水的小河,及时送上了圣诞老人的礼物。

我之所以喜欢《草原上的小木屋》,是因为这部书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身上那不怕危险,勇敢开拓的精神,也让我有了不断向未来努力的动力!

文档为doc格式

草原课文读后感篇五

前几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老舍的作文:文章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说到这里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诗词:“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呀!蒙汉两族人民情深似海,不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篇课文还抒发了老舍先生对祖国河山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

读了这篇课文,我还学到了动静结合法。老舍先生用静态描写展现了草原的景美,用动态描写突出了草原的人亲,有静有动,这就是动静结合法。这让我想到:平时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中,有些景物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山峦、田野、建筑物等,写好景物的静态要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有些景物处于变化状态,如:鸟在飞,鱼在游,云在变化。有时同一事物,既静又动,如写:湖水,又是水平如镜,有时微波粼粼,有时波浪层层,一浪推一浪;写树木,有时高高挺立,不动也不摇,有时随风摇曳,微微点头。恰当地写出景物的变化,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读了这篇文章收获还真不小啊!

草原课文读后感篇六

这次,我看到老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天空是那么明朗,空气是那么新鲜,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来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山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象给无边的地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多么优美的语言,多么流畅的旋律,这就是语言大师的风格,这就是文学巨匠的笔墨。

在《草原》一文中,老舍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辽阔美丽的草原美景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文章笔意流畅,韵律感强烈。老舍先生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所见、所闻、所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景物的美、人物的美和语言文学的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草原的美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深刻了解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美,深深感受到祖国大家庭中各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读老舍先生的《草原》,如同置身于美丽的巨幅画卷,呼吸着浓浓的自然气息。由老舍先生的《草原》,我想到了长江、长城的雄伟,黄河、黄河的壮丽,想到了泰山、华山的壮观,想到了庐山、峨嵋的秀丽。是啊,我们的祖国处处风光处处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祖国各民族人民正意气风发、团结一心,为了祖国的更加繁荣,更加辉煌而努力奋斗着。

我相信,老舍先生如果活着的话,一定会写出更新更美的散文,来讴歌我们的祖国,讴歌我们的人民。

草原课文读后感篇七

草原一碧千里,像神仙把绿墨洒在了地上,茫茫的大草原啊,一望而无际,辽阔而深远。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人民热情好客是美丽的风景。

我没有去过草原,但从《草原》这一课中感受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草原真是太美了,有像玻璃带子的河、一群又一群的白羊、美好的天空与大地。多么诗情画意、赏心悦目呀!

当有客人时,他们会把最美味可口的.食物让我们品尝,会把最精彩的舞蹈展示出来。他们一点也不拘束,就像是久不见面的老朋友。

这像中国画似的美轮美奂的大草原,这像对待自家人一样的蒙古人民,在离别时,真所谓是依依不舍啊!蒙古族与汉族情深不舍,难舍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