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草原的教案第一课时(模板16篇)

草原的教案第一课时(模板16篇)

作者:雨中梧 草原的教案第一课时(模板16篇)

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的盲目性,使教学更加有序和科学。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范例的分享,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设计有所帮助。

《荷花》第一课时教案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师:课件;

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生:听了刚才的音乐,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

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

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

……。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洁白无暇的荷花!

生:冰清玉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翩翩起舞的荷花!

生:争奇斗妍的荷花!

生:相看两不厌的荷花!

……。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也喜欢!(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嫩黄色”这种颜色,说不清楚,反正我喜欢!

师: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其他学生都笑了!

生: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

师:你能学学吗?

生做翘嘴巴的样子,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还能想象荷花的姿态!(又一阵笑声)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象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象个调皮的孩子,在床上玩耍!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你!还有你觉得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也想象到荷花的一种姿态!(笑声)好多荷花挨挨挤挤的靠在一起跳舞!

师:你的想象很美!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师:你说不清楚了,是吗?不要紧,说不清楚是很正常的,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

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黄爽同学读得还不够快速!

师:好样的,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

生读。

师: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跳”!

师:(竖大拇指)把“跳”字带到原句中读一遍!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跳出来!

生:我可以用“探”!

师:带到句子中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我想用“蹦”!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生:我用“伸”!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我用的是“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生: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生: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生: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生:(自己站起来)我做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生:(很多学生一起站起来)在这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几乎全班站起来)。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师: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生:我看到了王老师在荷花池边给我们上课!

师:你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

生: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象还听到青蛙在叫!

生:我已经会背了!

师:再练习一下,等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背得好!

生练习背诵!

师:谁先背?

生争着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想背呀?那就满足你们,一起背吧!

生一起背诵第四自然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生:我想说,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我打算这样赞美荷花:荷花你真迷人呀!

生:我想对大自然说,你太了不起了,你再多给我们创造美丽的荷花吧!

生:我做了一首诗来赞美荷花!

师:来,念给我们听听!

生:荷花!西瓜熟时荷满池,荷花荷叶龙凤配……(教室里一阵哄笑)。

师:你在我心中一直就是一个诗人,现在多学习,多积累,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

(还有很多学生想说)。

生:(激动)好!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师:这节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精彩合作!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能这么愉快!下课!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

一、揭示课题,检查字词。

重点关注了“渲染”的“渲”和“羞涩”的“涩”。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思路,编列标题。

第一自然段是先让学生朗读,然后概括。学生想到: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如诗如画等词语,板书:美景如画。后边四个小节让学生默读,独立练习概括。多数学生的反应并不热烈,只有少数学生表现较为活跃。最后黑板上形成的板书为:欢迎远客――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第二节,有学生概括为“骑马迎客”。第三节有学生概括为“热情好客”、“民族团结”、“团结友爱”等,均不够恰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与“中心”的把握总是容易混淆。第四节中“盛情”一词,也是引导而得。而最后一节,先是有学生概括为“依依惜别”,就把“联欢”的场景全删除了,显得不够完整。由此可见,学生的概括能力的确也是需要好好训练的。

四、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并未充分展开。学生只是读了课文第一节,找到其中的比喻句与拟人句。这样的句子好在哪里?值得细细品味。

家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沙、发、报、纸、台、灯、电、视”8个汉字。

2.认识“氵扌火”3个偏旁。

3.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4.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上、下”两个字。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自己的家里有什么电器和家具。谁能说一说你的家里有哪些家具和电器?

生:我家里有电视、冰箱;我家里有洗衣机、电脑——。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还有一个小朋友也想介绍一下她家里的电器和家具,她要邀请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你们愿意吗?好,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琪琪正和爸爸妈妈在家里等着我们呢。

板书:在家里。

二、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词语。

请同学们看看琪琪的家里都有什么,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识记。

生自由读词。

介绍一下琪琪家里有什么家具和电器?

生:有沙发、电视、有台灯、茶几——。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再介绍一下吗?

()家里有(),有(),还有()。

()的家里有(),()和()。

学生用指定句式练习说话。

用这样的句式再介绍一下自己的家里都有什么。

这样说可以说的更清楚,也让别人听得更明白。

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有------有------还有-------或有-----有------和------句式说话,培养学生语言间接性和概括性。

2、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巩固识记。

重点正音:茶几。

出示单独画面的词语,全班同学齐读。

开火车读,看谁读的准,接的快。

设计意图: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生1:河、江、海、湖——。

师:用加一加还可以记住哪个字呢?“灯”火+丁=灯。灯的偏旁是“火”字旁,这是我们又新认识的一个偏旁。电灯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可是以前没有电的时候用什么照明呢?生:火。所以灯的左边是“火”字旁。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报字的?看到报字你会想起哪个字?对了“衣服”的服,左半部分的月换成提手旁就是报纸的报。这个“扌”也说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提手旁的字一般和手的动作有关,提手旁的字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努力创设开放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达到读准音,记清形的目的。

三、游戏巩固生字、调动学习兴趣。

1、识字游戏。

出示课件,学生读字。

2、猜一猜、连一连。

学生说,点击课件进行连线。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学习成效。

四、书写生字。

1、出示“上、下”一起读一读。

2、书写“上”。请你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上字,说一说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指名说,重点强调“竖”的位置,范写。学生书空。齐备《写字歌》描红一个。

4、书写“下”,先观察课件,学习笔画“点”书空,教师范写,重点强调“竖”“点”的位置,生描红,写一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五、扩展延伸。

1、你的家里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家具,电器,请你认一认。

2、和家长一起给家里的物品做名签,带到班级介绍给同学们。

设计意图:扩展延伸,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与语文的密切关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全篇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清新流畅。

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学会生字新词、了解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线索的基础上读边想象,结合对课文重点语句的品味来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通过品读来再次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加深对课文理解和体验,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上课伊始,我先和学生谈话,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草原的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的大草原。这样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理清脉络,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

本课内容虽长但是脉络十分清晰,全文分两大块――景美、人美。“景美”的内容在第一自然段,“人美”部分指的是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这样理清思路后,就为顺利学习下文打下了基础。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草原美景。

《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本课时的教学我始终把朗读放在第一位。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的美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抓住句中“一碧千里”等词深入理解,让学生再美美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到让作者沉浸其中的原因是草原大自然之美。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奇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

6、学生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

指导朗读。

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布置作业。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背诵第一自然段。

《莺》第一课时教案

4、感知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一、导入新课说到春天,人们自然会想到“尊歌燕舞”。莺是大自然杰出的歌唱家,它以其动人的歌喉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唐诗中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那么,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莺的科学小品吧。

二、解题,作者介绍

1、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2、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大百科全书中》是怎样介绍莺的。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看看“练习三”中有关的说明。(叫一个同学读一读。)《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明是纯粹的`知识介绍,语句精炼。那么课文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呢?请大家带着问题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三、学习字词,扫除阅读理解障碍

1、读准字音

2、词语解释【阴霾】:空气中因悬浮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欢畅】:高兴;痛快。【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涵养】:蓄积并保持。【恬静】:安静。【无忧无虑】:形容没有什么顾虑,也没有什么牵挂。【千呵万护】:形容非常疼爱。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共六段,各写了什么?在书上划出关键句。——第一段:冬去春来,鸟类带来新春气息。第二段:概说莺的特点。(活跃、灵巧、轻盈、好动)第三段:介绍莺的外形、毛色。(多为灰白色或褐色)第四段:重点说明莺活泼好动的性情。第五段:介绍莺生性胆小。第六段:莺有美妙的歌声,它歌唱幸福,人们为之动情。

2、莺有哪些特性?它最突出的特性是什么?要求:在泛读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抓住文章关键词语进行要点概括。——莺的特性是:活跃、灵巧、轻盈、好动,生性胆小,无忧无虑,歌声美妙。最突出的特性是:喜爱唱歌。

五、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解词

2、找一段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语言美。

《画》第一课时教案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朗读课文。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2)学生动脑筋猜。

(3).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画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4.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出示人、火、文、六齐读。

2、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学生认真看。

4、学生描红,练写。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地名》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地名》第一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使学生明白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

2、让学生在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中,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丁丁、冬冬等人物的吐白,启发学生发现地名的由来,鼓励学生找本地的地图,经过读图的活动,发现地名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地名的文化内涵。

1、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

2、让学生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中蕴涵的文化。

3、以“地名”为主线,开展一系列语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

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社会制度的变化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让他们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教学前,师生都应做充分的准备,学生要收集资料,教师要为学生的语文活动做动员、鼓励和示范,并教学生写好活动计划。

3、教学生写调查报告。

1、家乡的地图一幅。

2、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地名、全国其他地区的地名及有关资料。

5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居住的城市叫什么名字?(长沙)长沙的哪些地方是我们熟悉的?(学生自由发言)

想不想知道我们的好朋友丁丁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看丁丁家乡的地图

1、引导学生读图,找一找地名,感受地名的特点,如春华胡同、秋实胡同,中山西路,刘家堡,山东大街、银川大街、拉萨大街,正义西路等等。

2、联系家乡的地名,启发学生思考、猜测图中地名的由来。

例如“中山路”,我们这儿也有,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

(三)看自己家乡的地图

1、说说家乡熟悉的地名及由来。

2、你知道哪些地名有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你有何感想?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教这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时,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由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朗读的时候,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然后听老师范读。我用饱蘸着感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

我利用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比较抽象的词语,体会人物的心情与精神。比如,我用一张春天茂密的'草原图来解释“铺满新绿”,你看到草原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碧绿碧绿,嫩绿的,青青的)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多不多呀?(草原的草长得很多,很茂盛)。草原的草刚刚发出新芽,嫩绿嫩绿的,而且到处都是,所以课文中说--(铺满新绿)。再如我让学生听听牧羊人的歌声,让他们从欢快的歌声中感受牧民们辛勤劳作时喜悦的心情。

课文上下来感觉学生读书的部分还是不够理想,虽然我自己进行了范读,也让学生自己读,但请学生起来读的时候还是出现不少字音不准、漏词断句的现象。以后在教学生字词这一块时还要加强,特别是二类字要反复识记。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多给予读书的技巧,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感。

《桥》第一课时教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4、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都见过桥。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桥?(板书:桥)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桥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们的汉字常是一词多义,这个“桥”除了指我们常见的这些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外,还有什么意思呢?(形状如桥梁的)。

对,我们曾学过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中的“桥”就是指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桥》这篇课文,看看那这里的“桥”又是指什么呢?

1、学好一篇课文必须会读。读课文就像上台阶一样,第一级台阶就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级就要能流利地读课文,第三级台阶就要求我们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们学习课文就要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们来爬第一级台阶,在读课文之前大家要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请弄清楚。请大家放开声音,大声读课文吧!

2、学生读课文。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都很会读书。老师想请一位平时在全班读书方面锻炼较少的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1~6自然段。大家说谁来?(生读)大家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相机正音、学习词语)(再请3位同学读书)。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指名说只要内容)。

4、我们来默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很深,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受很深。(生读课文)。

5、来!说说再一次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

(生读印象深刻的句段,师相机指导朗读。)。

6、通过刚才的读,你们觉得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7、学习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文章的内涵;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老汉的言行。让咱们再一次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和村民一起去感受这场灾难,和老汉一起去挽救村民。请大家放声读7~22自然段。

我们以知道老汉是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汉的这些高尚的品质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船长》第一课时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

3、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朗读、背诵课文,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

1.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体会了爱因斯坦的伟大(科学事业上的贡献和人格的高尚)。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船长》(板书)。

读题、简介作家雨果。

重点在于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2.生字词的学习。

(1)读准字音。

号(呼号)嘈(嘈杂)怖(阴森可怖)。

读、组词、说说词语意思。

(2)读准字音,记住字型。

曼勒洛械祸执巍梭。

读、师范写、学生跟写。

(3)会读词语,明意思。

震荡争执穿梭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灾难忠于职守。

(会读,会写,明词语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4)易错、难写字的指导。

梭序威履震。

穿梭威严震荡履行井然有序(默写)。

(5)钢笔描红,指导。

注意写字姿势,注意字型结构,难写字师范写。

(1)初读明要求。

a、课文读通顺,字读准确。

b、思考:课文围绕船长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用一、两句话简要的说一说?

(2)交流、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概括引导与。

“遇险——自救——牺牲”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即将沉没,船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乘客与船员井然有序的自救,最后自己却壮烈牺牲的事。

(3)概括课文,练习说话。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学生在练习说话。

“诺曼底”号与“玛丽”号相撞,即将沉没,船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指挥乘客与船员井然有序的自救,最后自己却壮烈牺牲的事。

1.生字词默写。

2.练习与测试。

《Clothes》第一课时教案

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并思考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请在书上把有关内容画出来)谁能把自学要求读一下?(指名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要求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通晓矫健催促无拘无束疏忽预报应验呆楞楞。

(1)指名读,老师随时正音。

(2)这些词中的哪些字音还要特别注意呢?

“冶”和“治”

(3)谁能把这些词读一读呢?(指名读)。

(4)齐读两遍,好,最后我们连起来把这些词读两遍。

(5)大家读的真好,现在我把拼音去掉,谁能读好它?(指名)。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

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交流。指导学生畅所欲言。

3、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造句:

疏忽……。

顽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钢笔描红。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生:草原。

师:(板书“草原”)谁能讲一讲,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师:他说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样吗?谁还有补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间开满了各种鲜艳的野花。

师:开满了野花。在一片绿色中,万绿丛中点点红。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丽的景色,使我陶醉,那里空气清新,天气晴朗。

师:他把课文上的一些词语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还有蒙古人的帐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骑马。

生:课文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师:对,一开始就写草原美景,后来呢?

生:写作者去内蒙访问,蒙族人民怎样欢迎他们,还写喝酒、唱歌、演节目什么的。

师:你这么一说,差不多把课文上的内容都说完了。

师:你看出了作者心里的想法,很好,还有吗?

生:还写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们告别。

师:写了没有?

生:没有。

师:没写?但是他也说对了,课文的话里已经带出要分别的意思了,对不对?

生:对。

师:哪句话?

生:我认为是最后一小节写的。“天涯碧草话斜阳”说的就是他们依依惜别的情景。

师:就这一句吗?

生:还有“蒙汉情深何忍别”。

生:大致可分为两部分。

师:讲下去。

生:第一部分是我们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师: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丽景色,对不对?

生:对。

师: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草原风光,行不行?(板书:“风光”)。

生:行。

师:继续说。

生:第二部分写了蒙古族的人民欢迎了我们,接着我们一起联欢。

师:谁能说得更简单一些?

生:我们和蒙古族人一起联欢。

师:他用“联欢”来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触的过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师:但是从整个接触过程中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感?

生: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

师:对不对?

生:对。

生:我感觉到草原十分美丽,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师:他说草原的风光是十分美丽的,这一点对不对?

生:对。

师:(在“风光”后加“美”)那么还有一点他说得不太清楚,谁来说一说?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师:十分热情好客,还有呢?

生:应该是,蒙汉之间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生:可以。

生:是。

生:对。

师:好,你也同样看看黑板那一行字,看你自己能不能解决,好不好?

生:好。

师:谁还有问题?

师:你不懂这两句诗的意思?一会儿注意听。

生:我想知道课文所写的草原是哪个地方的草原。

生:有。

师:好,请坐,一会上课要讲到。

生:第二小节有一句话形容河,像“玻璃的带子”,“河”后面为什么要用叹号?

师:好,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生:我想问,“蒙汉情深”从课文的哪个地方能看出来?

师:你想比喻成什么?

生:我想把他们比喻成一条彩带。

师:你说彩虹好啊还是彩带好?

生:彩虹。(众笑)。

师:为什么彩虹好?

师:另外你刚才说彩带是什么样的? 。

生:五颜六色的。 。

师:那么彩虹呢? 。

生:是七色的。 。

师:如果也用五来说,怎么说? 。

生:五光十色。 。

师:对了,你说五光十色漂亮还是五颜六色漂亮? 。

生:五光十色。 。

生:像彩虹。 。

生:我想问第四小节最后写的,“会心的微笑”,为什么说“会心地笑了”? 。

师:你知道什么叫会心吗? 。

生:会心就是他们…… 。

生:好。 。

生:第四小节写歌声比什么语言都响亮,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用语言表达? 。

师:最后再提一个,谁觉得你的问题最重要呢? 。

生:文章第一小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生:好。 。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无限乐趣。”(其间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

师:读得好不好? 。

生:好。 。

生:勾出来了。 。

师:谁勾出来了? 。

师:还有没有勾出别的来? 。

生:我勾了“在这境界里……无限乐趣。” 。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生:他想吟诗。 。

师:怎么样吟诗? 。

生:低吟。 。

师:对,(在“高歌”下写“低吟”)大家看这两种情调一样不一样? 。

生:不一样。 。

师:什么叫高歌? 。

生:就是放开声音,不拘束地唱歌。 。

师:放声歌唱,那么低吟呢? 。

生:就是声音很小地吟诗。 。

师:来低吟一首小诗。这首小诗是什么样的小诗啊? 。

生:是奇丽的小诗。 。

师:什么叫奇丽? 。

生:奇特而美丽。 。

师:他为什么要吟这么一首小诗呢? 。

生:因为他想……表现草原很美丽。 。

生:是。 。

师:好,(指板书“高歌”与“低吟”)这是两个什么句子? 。

生:两个相反的。 。

师:两个相反的,他要表达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问的是这两句是什么句子? 。

生:抒情的句子。 。

生:听懂了。 。

师: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可以互相讨论。开始。 。

(学生开始读课文,教师不时指导一些学生) 。

师:现在咱们可以畅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辩论驳斥。 。

师:不错,说得很不错。 。

师:请坐。你讲。 。

师:谁还有更新的见解? 。

师:她说得好不好? 。

生:好。 。

生:能。 。

师:那就再重说一次,试一试。 。

生:是草原总的景象。 。

生:作者感到非常兴奋与激动。 。

师:草原的整体的特点是什么? 。

生:我觉得是一望无际,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

生:不可能。 。

师:咱们下一堂课接着研究好不好,下课。

五年级《草原》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分析理解重点句子。

课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播放《草原》电视教材,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引导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组织学习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读读课文,

3.指导勾画。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出示生字、生词

2.引导理解词语。

3.引发思考,组织讨论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组织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线索

3.组织交流、整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1、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2、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4、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5、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6、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7、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8、理解词语。

9、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0、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12、交流、整理:(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13、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