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体会(专业18篇)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体会(专业18篇)

作者:雨中梧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学习或工作中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或工作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通知要求,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实际表现作为考察其政治素质、宗旨意识、全局观念、驾驭能力、担当精神的重要内容。对表现突出的,要表扬表彰、大胆使用;对不敢担当、作风飘浮、落实不力的,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

疫情就是一面镜子,检验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反映的是干部的态度、能力、作风。疫情一线,领导干部必须做表率、打头阵。

初心不变,使命在肩。报告!“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疫情,各行各线的共产党员们成立临时党支部,医生、护士、民警纷纷递交“请战书”,基层党组织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村书记带头做好排查,科学有力部署,组织党员志愿者进村入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战“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入党誓词,他们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这样的党员干部让人放心。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疫情紧急,有的干部作风不实,对基本情况一问三不知,当起了甩手掌柜。前几天中央派出督查组前往湖北黄冈区调查疫情情况,当地卫健委主任的回答是遮遮掩掩。“不知道,搞不清楚!”蛮有信心地将“一问三不知”说得理直气壮。这种身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慵懒心理抹黑了我们共产党员的形象,不担当不作为,不仅成不了事,而且注定坏事、贻误大事。网友们热议:“作为一个领头者连基本的数据不知道,如此作风怎能经不起我们党的考验,就该下课,让能者上,庸者下。1月30日晚,黄冈市委研究同意,提名免去唐志红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其免职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在党内绝不能容忍这种“不作为、慢作为”继续泛滥。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古人云:“人而无责,于世何益”。党员干部容不得一丝懈怠,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在关键时刻来不得“拉稀摆带”,用过硬作风高质量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学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行动白皮书心得体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详实记录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这本白皮书既是“宣言书”又是“路线图”,向国际社会传递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的“中国之声”。

有一种信仰,人民至上。

这本3.7万字的厚重文献,“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始终,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一个个重大关头的重大决策,一次次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仅用3个月左右时间迅速扭转疫情局势。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生命。全国5.8万余名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2.3万元,总医疗费用13.5亿元全部由国家承担。3.7万字的详实记录,每一个字无不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人民情怀和执政理念。

有一种旗帜,逆风飞扬。

共产党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的答案。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以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高效的运行机制,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全国上下令行禁止、统一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守初心、担使命,冲锋在前、忘我拼搏,460多万个基层组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筑起一座座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广大党员积极响应,踊跃捐款共计83.6亿元,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行动、汗水甚至生命,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有一种力量,无可抵挡。

沧海横流,英雄本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全国一盘棋,“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风雨前行。各省和解放军4.5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他们与病毒直面战斗,付出巨大牺牲,2000多人确诊感染,几十人以身殉职;400万名社区工作者奋战防控一线,尽职尽责守好“第一关口”;881万志愿者服务总时间超过2.9亿小时;14亿中国人民坚韧奉献、守望相助,共同构筑起护佑家园的铁壁铜墙。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击特大洪水,再到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正是“无可抵挡”的中国力量,让伟大的中国人民克服一次又一次挑战,实现一次又一次跨越。

有一种态度,守望相助。

“坚持科学理性还是制造政治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推进多边协调还是奉行单边主义?迫切需要各个国家作出回答。”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与国际社会保持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捐赠抗疫物资;仅口罩就出口706亿只,此外还出口防护服3.4亿件、护目镜1.15亿个……竭尽所能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中国将一如既往,与全球各国一道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携手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体会范文

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积累的雄厚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效,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一)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新冠疫情突袭,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重大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以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准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既多方考量、慎之又慎,又及时出手、坚决果敢,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全力保障人民生命权、健康权。

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生命至上。疫情暴发后,以宁可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也要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巨大勇气,对湖北省和武汉市果断采取史无前例的全面严格管控措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严控人员流动,延长春节假期,停止人员聚集性活动,决定全国企业和学校延期开工开学,迅速遏制疫情的传播蔓延,避免更多人受到感染。英国《柳叶刀》社论认为,“中国的成功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中国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从而在国民健康与经济保护之间获得最佳平衡”。(注3)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作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民生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随着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及时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坚决防止来之不易的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坚决防止人民生命安全再次面临病毒威胁。

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疫情初期,病毒感染者急剧增多,中国把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首要任务,快速充实医疗救治力量,把优质资源集中到救治一线。采取积极、科学、灵活的救治策略,慎终如始、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计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为了抢救病患,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采集病毒样本,没有人畏难退缩。为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人工膜肺(ecmo)设备,能买尽买,能调尽调。武汉市重症定点医院累计收治重症病例9600多例,转归为治愈的占比从14%提高到89%,超过一般病毒性肺炎救治平均水平。对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一人一案、精准施策,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轻易放弃,只要有抢救需要,人员、药品、设备、经费全力保障。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疫情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位70岁老人身患新冠疫情,10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终于挽回了老人生命,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关心关爱海外中国公民。国家时刻挂念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危,敦促、支持有关国家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当地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人员等安全。派出医疗专家组、工作组,开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科学专业的疫情防控指导。协调外方全力救治在国外确诊感染的中国公民,充分调动国内专家、援外医疗队等资源,积极支持配合外方开展救治。驻外使领馆尽力履行领事保护职能,通过各种渠道宣介疫情防护知识,向留学生发放100多万份“健康包”。协助在海外确有困难的中国公民有序回国。

以国之名悼念逝者。4月4日清明节,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深切悼念抗击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为没有等来春天的生命默哀,向所有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英雄致敬。从最高领导人到普通民众,14亿中国人民以最深的怀念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送行。中国以国家之名和最高仪式祭奠逝者,是国家对人民个体尊严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是14亿中国人民集体情感背后的团结和力量。

在毫不放松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稳妥有序放开经济和社会活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形成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努力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的物资保障和社会保障。

保持社会稳定、有序运转。着力加强社会安全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强化防疫物资质量和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及时出台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政策,有效保障基本生活。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思想和心理问题,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健康的心态,及时预防化解涉疫矛盾纠纷。疫情大考下,在交通管制、全民居家隔离等严格管控措施的情况下,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水、电、燃气、通信不停,生活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食品、药品、能源、基础工业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14亿人民的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大局保持了稳定有序。

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密集制定出台多项政策,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实施减费降税,增加财政补贴,加大金融支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优化政府服务。各地方及时制定实施细则,将疫情防控、公共事业运行、群众生活必需等领域的1万多家企业列为重点,通过租用专车、专列、包机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帮助农民工返岗,并从个人防护物资、人流、物流等方面为企业复工提供全方位服务。针对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体育、娱乐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采取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免收公路通行费,降低企业用电用气价格,减轻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负担。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新增优惠利率贷款。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扩大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政策受益面,发力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用好用足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扩大出口信贷投放,开拓多元化市场,加快压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为企业“补血”“减负”“拓空间”。国有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截至4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99%,中小微企业复工率达到88.4%,重大项目复工率超过95%;湖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员工到岗率分别达到98.2%、92.1%,整体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一批国家重点科技专项、超级民生工程、重大标志性外资项目重现往日繁忙景象。中国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经济活力正在快速释放。

公众生活逐步恢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公众日常生活逐步恢复。公共交通全面恢复运行,餐饮门店有序开放堂食。“五一”假期重新绽放活力,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21亿人次,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经受住了疫情和假期的双重考验。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面开放商场、超市、宾馆、餐馆等生活场所。全国分批分次复学复课,截至5月31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学部分学段均已开学,共有1.63亿学生(含幼儿园)返校。中国社会正在恢复往常热闹景象,人气日益回暖,消费逐步复苏。

观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个人心得体会

面对未知病毒突然袭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点,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积累的雄厚综合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显著成效,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文化底色,中国人民深厚的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汇聚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一)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重大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以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准确分析和把握形势,既多方考量、慎之又慎,又及时出手、坚决果敢,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全力保障人民生命权、健康权。

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生命至上。疫情暴发后,以宁可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也要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巨大勇气,对湖北省和武汉市果断采取史无前例的全面严格管控措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严控人员流动,延长春节假期,停止人员聚集性活动,决定全国企业和学校延期开工开学,迅速遏制疫情的传播蔓延,避免更多人受到感染。英国《柳叶刀》社论认为,“中国的成功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中国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从而在国民健康与经济保护之间获得最佳平衡”。(注3)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作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推动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最大限度保障民生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随着本土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及时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坚决防止来之不易的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坚决防止人民生命安全再次面临病毒威胁。

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疫情初期,病毒感染者急剧增多,中国把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作为首要任务,快速充实医疗救治力量,把优质资源集中到救治一线。采取积极、科学、灵活的救治策略,慎终如始、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从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至100多岁的老人,不计代价抢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为了抢救病患,医务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采集病毒样本,没有人畏难退缩。为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要,想尽一切办法筹措人工膜肺(ecmo)设备,能买尽买,能调尽调。武汉市重症定点医院累计收治重症病例9600多例,转归为治愈的占比从14%提高到89%,超过一般病毒性肺炎救治平均水平。对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一人一案、精准施策,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轻易放弃,只要有抢救需要,人员、药品、设备、经费全力保障。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岁以上、7位百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的。一位70岁老人身患新冠肺炎,10多名医护人员精心救护几十天,终于挽回了老人生命,治疗费用近150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关心关爱海外中国公民。国家时刻挂念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危,敦促、支持有关国家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当地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人员等安全。派出医疗专家组、工作组,开设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海外中国公民提供科学专业的疫情防控指导。协调外方全力救治在国外确诊感染的中国公民,充分调动国内专家、援外医疗队等资源,积极支持配合外方开展救治。驻外使领馆尽力履行领事保护职能,通过各种渠道宣介疫情防护知识,向留学生发放100多万份“健康包”。协助在海外确有困难的中国公民有序回国。

以国之名悼念逝者。4月4日清明节,中国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深切悼念抗击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为没有等来春天的生命默哀,向所有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英雄致敬。从最高领导人到普通民众,14亿中国人民以最深的怀念为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送行。中国以国家之名和最高仪式祭奠逝者,是国家对人民个体尊严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是14亿中国人民集体情感背后的团结和力量。

(二)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

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支援行动。调动全国医疗资源和力量,全力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医疗救治。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包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各省在发生疫情、防控救治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解放军派出4000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承担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救治任务,空军出动运输机紧急运送医疗物资。各医疗队从接受指令到组建2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抵达,并自带7天防护物资,抵达后迅速开展救治。在全国紧急调配全自动测温仪、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重点医疗物资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表1)。从全国调集4万名建设者和几千台机械设备,仅用10天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仅用12天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短短10多天建成16座方舱医院,共有1.4万余张床位。加强临床血液供应,10个省份无偿支援湖北省红细胞4.5万单位,血小板1762个治疗量,新鲜冰冻血浆137万毫升(不含恢复期血浆)。大规模、强有力的医疗支援行动,有力保障了湖北省和武汉市救治,极大缓解了重灾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压力。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体会范文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面对人类未知的新冠病毒,中国坚持以科学为先导,充分运用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组织协调全国优势科研力量,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统筹全国和疫情重灾区,根据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确定科研攻关重点,坚持科研、临床、防控一线相互协同和产学研各方紧密配合,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实施科研应急攻关。遵循安全、有效、可供的原则,加快推进药物、疫苗、新型检测试剂等研发和应用。适应疫情防控一线的紧迫需求,围绕“可溯、可诊、可治、可防、可控”,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聚焦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5大主攻方向,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加速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部署启动83个应急攻关项目。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5条技术路线开展疫苗研发。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学溯源研究。

坚持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结合。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推出一批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的检测设备和试剂,检测试剂研发布局涵盖核酸检测、基因测序、免疫法检测等多个技术路径。坚持“老药新用”基本思路,积极筛选有效治疗药物,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在严谨的体外研究和机制研究基础上,不断总结救治经验,推动磷酸氯喹、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和中医药方剂、中成药等10种药物或治疗手段进入诊疗方案,获得4项临床批件,形成5项指导意见或专家共识。开展试验性临床治疗,加快推广应用临床验证有效的诊疗方法和药物。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加强新冠病毒临床检测血液样本和实验室检测生物样本管理。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防控。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努力找到每一个感染者、穷尽式地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建立数据库,依法开展疫情防控风险数据服务,对不同风险人群进行精准识别,预判不同地区疫情风险,为促进人员有序流动和复工复产提供服务。通过5g视频实时对话平台,偏远山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团队可以与几千公里之外的高级别专家实时互动交流。经公民个人授权,推广个人“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作为出行、复工复产复学、日常生活及出入公共场所的凭证,根据查询结果进行管控通行和分类处置,实现分区分级的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和精准防控。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疫情地图”,通过社区名称、地址和位置,标明疫情传播具体地点、距离、人数等,为公众防范传染提供方便。

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暴露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中国将认真总结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经验教训,研究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观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个人心得体会

疫情在全球传播蔓延的形势令人担忧。无论是阻击病毒的传播蔓延,还是抵御不断恶化的全球经济衰退,都需要国际社会团结合作,都需要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未来的成败取决于今天的作为。中国呼吁各国紧急行动起来,更好团结起来,全面加强合作,联合抗疫,共克时艰。

有效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应对疫情必须各国协同作战,建立起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履行职责,采取一系列专业、科学、有效措施,为领导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世界卫生组织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调动全球资源打赢疫情阻击战。中国主张,各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和协调下,采取科学合理、协同联动的防控措施,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在防护、隔离、检测、救治、追踪等重要领域采取有力举措,同时,加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开展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研发国际合作,继续支持各国科学家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中国呼吁,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加大机制内对话交流与政策协调力度,二十国集团成员切实落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达成的共识。开展联防联控国际合作,大国的负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至关重要。中国愿同各国包括美国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特别是在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生产和分发上开展合作,为阻断病毒传播作出应有贡献。

合作应对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疫情在全球传播蔓延,人员流动、跨境商贸活动受阻,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双重打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不可避免,国际社会联手稳定和恢复世界经济势在必行。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一齐应对日益上升的全球经济衰退,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与畅通。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形态,但全球化发展大势没有改变,搞“脱钩”“筑墙”“去全球化”,既割裂全球也难以自保。中国主张,各国继续推进全球化,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顺畅运行,同时,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止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入大规模、长周期衰退。中国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防疫物资、原料药、生活必需品等产品,坚定不移扩大改革开放,积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为各国抗击疫情、稳定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公共卫生体系薄弱,难以独立应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帮助他们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是全球抗疫的重中之重。中国呼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向非洲国家提供必要的紧急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更多物资、技术、人力支持,在全球抗疫中担负更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并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已宣布77个有关发展中国家暂停债务偿还。在向50多个非洲国家和非盟交付医疗援助物资、派出7个医疗专家组的基础上,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援非抗疫力度,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援助急需医疗物资,开展医疗技术合作,派遣更多医疗专家组和工作组,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中国将向联合国人道应对计划提供支持。

坚决反对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面对新冠病毒对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严重威胁,当务之急是团结合作、战胜疫情。人类的共同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某个国家、某个种族。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更加团结起来,摒弃偏见和傲慢,抵制自私自利、“甩锅”推责,反对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让团结、合作、担当、作为的精神引领全世界人民取得全球抗疫胜利。中国是病毒受害国,也是全球抗疫贡献国,应该得到公正对待而不是责难。中国在疫情初期就向国际社会发出清晰而明确的信息,个别国家无视这些信息耽误疫情应对和拯救生命,却反称被中国“延误”,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负责任原则及时向国际社会公布疫情信息,无端指责中国隐瞒疫情信息和死亡病例数据,是对14亿中国人民、对被病毒夺去生命的逝者、对数百万中国医护人员的极不尊重,中国对此坚决反对。新冠病毒是人类未知的新病毒,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需要科学家和医学专家进行研究,基于事实和证据得出科学结论。通过转嫁责任掩盖自身问题,既不负责任也不道德,中国绝不接受任何滥诉和索赔要求。面对疫情在全球传播蔓延,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源于中国人民的古道热肠,源于对其他国家人民遭受疫情苦难的感同身受,源于面对灾难同舟共济的人道主义精神,源于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绝非输出中国模式,更不是为谋求所谓地缘政治利益。

健全完善惠及全人类、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人类发展史也是同病毒的斗争史。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存在诸多短板,全球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远未形成,国际公共卫生资源十分匮乏,逆全球化兴起使得全球公共卫生体系更加脆弱。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中国呼吁,各国以此次疫情为鉴,反思教训,化危为机,以卓越的政治远见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生命至上、全球一体、平等尊重、合作互助,建立健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长效融资机制、威胁监测预警与联合响应机制、资源储备和资源配置体系等合作机制,建设惠及全人类、高效可持续的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筑牢保障全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坚固防线,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支持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和科学专业态度,全面评估全球应对疫情工作,经验,弥补不足。中国主张,为人类发展计、为子孙后代谋,各国应立即行动起来,采取断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病毒对人类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和参与卫生健康领域国际合作,认真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提出的6点建议和5项举措,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体会范文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建立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方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14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4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会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会议、党外人士座谈会等会议,听取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指导组汇报,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对加强疫情防控、开展国际合作等进行全面部署;在北京就社区防控、防疫科研攻关等进行考察,亲临武汉一线视察指导,赴浙江、陕西、山西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考察调研;时刻关注疫情动态和防控进展,及时作出决策部署。

加强统筹协调、协同联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30余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和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赴北京、武汉等地和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西站、首都机场及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等平台考察调研。中央指导组指导湖北省、武汉市加强防控工作,以争分夺秒的战时状态开展工作,有力控制了疫情流行,守住了第一道防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协调作用,持续召开例会跟踪分析研判疫情形势,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调度,根据疫情发展变化相应调整防控策略和重点工作。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复工复产统筹指导和协调服务,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

各地方各方面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国各省、市、县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应急指挥机制,自上而下构建统一指挥、一线指导、统筹协调的应急决策指挥体系。在中共中央统一领导下,各地方各方面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严格高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局面。

抗击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体会

当下,全国各地正陆续开始复工复产,人员流动密集,相互之间的接触更为频繁,全国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世界各地新出现的确诊病例时刻提醒我们,感染风险仍然潜伏在身边。在此关键时刻,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铆足亲劲、拼劲、恒劲,担负起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在内防输入、外防扩散的“硬核”战“疫”上贡献智慧和力量。

弘扬“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亲劲营造决战决胜的气氛。“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有充足的底气,来自扎扎实实的群众工作方法。身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常在人民群众身上使使“亲劲”,常问问群众需要什么、有哪些困难,杜绝“形式主义”的“作秀”。只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知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困,才能做好人民群众思想动员工作,强化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增强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

厚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拿出决战决胜的气势。“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还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但是,“疾风知劲草”,越是紧要关头,越能考验共产党员担当尽责的精神、驾驭工作的能力。“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身为共产党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更不能歇歇肩松口气,要以激情昂扬的斗志、积极饱满的热情、不胜不休的拼劲,真正扑下身子,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落实、落地、见效。只有像绣花一样,把一针一线都压实,我们才能一鼓作气在这场疫情防控战阻击战中一往无前、披荆斩棘、久久为功。

夯实“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的恒劲形成决战决胜的气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万众一心,一以贯之,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行百里者半九十”,身为共产党员,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克服“厌战”情绪,铆足一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恒劲,擂响战鼓、发起冲锋、奋勇向前,持续汇聚决战决胜的磅礴力量。“逆水行舟,一篱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只有树立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的信心、保持越是吃劲越不松劲的定力、形成不获全胜不罢休的奋战状态,才能咬紧牙关交上一份不负党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

中国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真实记录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多国学者指出,中国的抗疫经验具有全球性的指导意义,抗疫成果非常了不起。

巴基斯坦前驻华参赞、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我已经看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文献,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献。中国政府汇总了相关数据、(抗疫)历程和行动步骤,它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佳指南之一。

多国学者指出,中国在抗疫行动中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也是在全体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了不起的抗疫成果。

巴基斯坦前驻华参赞、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泽米尔·阿万:实际上当中国暴发疫情时,政府作出抉择,最珍贵的是人的生命,他们优先考虑的是人的生命。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支持。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拉卡尼诺:中国所做的是控制住了一种呼吸道病毒的传播,这是我们都认为不可能的事。要阻止呼吸道病毒非常困难,因为人们都要呼吸和相互交流,有时候你都不知道自己病了,所以传染性非常强。中国所做的非常了不起。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

经过举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基本阻断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本土传播,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面对史无前例的严重疫情,我国何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果?这里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从价值取向、制度体系和实施效能一体化的角度思考,可以看到,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内核、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守望相助的共同体意识,在助力我们坚决抗击疫情的同时,也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内核:以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价值取向。

人民利益至上不是一个新命题,而是一个老原则。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而今,面对汹涌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就是为中国人民保生命安全、保身体健康。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内核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对人民利益的多层次内容和优先选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什么是人民的利益?这有着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多程度的丰富内容。一般说来,可以将其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不同方面。此次疫情,把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作为人民利益的重要维度凸显出来。从价值层面说,生命安全是前提,身体健康是基础,生活幸福是目标。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威胁,美好生活的主体性存在遭遇到挑战。在此危急时刻,必须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优先选项,唯此,才是从根本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对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原则;不是时有时无、可有可无,而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疫情汹涌袭来,如果不能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上升势头,阻断其蔓延,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然面临不可预测的威胁。党中央果断作出正确选择,宁可接受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严重损失,也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防控中,我们看到,老年人是易感群体,加上各种类型的基础性疾病,很多成为危重症病人,但经过医护人员竭尽全力救治,很多高龄重症患者得到康复。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人民从总体到个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

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以举国体制和万众一心彰显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这次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抗疫中,我们将举国体制与万众一心内在结合起来,激发出众志成城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将其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强大效能。

第一,以总体性、全层次、多形式的举国体制抗击疫情,彰显制度优势。疫情暴发后,党中央果断决定武汉封城,湖北的其他16个市州相应跟进,全国各地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全国各地支援武汉,军地结合、平战结合,形成了全国一盘棋,展示出抗疫共同体的特有生机与活力。

第二,动员起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感人局面。党中央一声令下,全民响应,14亿多中国人民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彰显,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社区工作者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无数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小哥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在两个多月里宅居家中,支持抗疫。广大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第三,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家国情怀,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在抗疫中,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的命运、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看,保护国家安全、民族安全,就是要保护好每一个人的健康,保护好每一个家庭的安全。从每一个个体来说,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保护好家人的安全,就是在保护国家安全、为国家尽责。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通常所说的“忠”与“孝”在抗疫特殊条件下的统一,看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当前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凝聚力与重视个人安全、重视家庭健康、尊重社会规则、保护乡土安全、履行公民责任等内在结合起来,每个人通过不同方式为抗疫作出自己的贡献。

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激发巨大潜能,提升治理效能。

此次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构成了对全人类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地提升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一,构建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以提升治理效能。疫情防控中,全国人民守望相助,构建起了多种形式的抗疫共同体,如生活共同体、社区共同体等,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些共同体中,从个体到家庭、楼栋、小区、社区、城市乃至全国,从保护自我健康,到保护家庭安康,再到创无疫情小区、无疫情社区等,人们的智慧与热情、使命与责任意识被激发出来,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质得到彰显,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团结精神、仁爱精神、担当精神、奋斗精神、合作精神、志愿精神等,汇聚成为命运共同体意识,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贯注到全体民众的公共意识之中,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时代内容,化为守望相助的具体行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第二,拓展和深化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强调各国之间相互依赖、休戚与共的特殊关系,并将之作为全球治理的基本前提。此次疫情凸显了这一主张的重要性,并丰富了人们对这一主张的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各国为单元,以人类为整体展开的,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有机整体,在此共同体中,不同国家和民族共谋发展,共创属于人类的整体辉煌。特别是在遭遇到天灾人祸、重大风险挑战之时,各国携手互助、共同抗击。此次疫情严重威胁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威胁到各国的国家安全,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单独应对,这使人们更加深刻意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重要性。

第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全球抗疫,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在国际上形成了大流行状态,遍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短期内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急剧增加,目前疫情还在迅速蔓延。让人担忧的是,如果没有得力的检测、隔离和治疗手段,疫情会在全球发展到何种态势,会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何种影响尚未可知。目前疫情所造成的次生灾害正在显现,全球生产链条受到影响。正是在这样的严峻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介绍中国经验,阐述中国方案,提出中国倡议,表明中国担当,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价值。国际社会精诚合作、共同应对,必将为尽快有效控制疫情、尽早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注入强大力量。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国精神为世界所瞩目。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协作、顽强斗争,充分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

共产党员争当先锋、敢于奉献,吹响中国精神的“集结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份份要求奔赴一线的请战书、一个个饱含责任担当的鲜红手印、一句句坚定有力的“跟我上”“我先上”让人动容。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能看到共产党员舍身忘我、争当先锋的身影,同时,也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身影。据了解,全国共有31.5万人在上一线前或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截至3月2日,各省区市和部门(系统)共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9397名。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为人民群众“负重前行”,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在共产党员的初心里,在争当先锋的骨子里,在敢于奉献的奋斗里,吹响中国精神的“集结号”。

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乐观坚韧,奏响中国精神的“最强音”。护目镜遮不住的坚毅专注眼神,口罩勒出深深压痕的脸庞,与时间赛跑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为居民代买药品、浑身挂满药袋的社区工作者,昼夜转运物资、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一个个感人瞬间充满震撼之力,被历史铭记。在武汉方舱医院看书的“清流哥”,闲暇时间跳广场舞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们……无不代表中国人民的乐观坚韧。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致,抱有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挺起民族脊梁,让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人民“为全人类作出贡献”,这贡献背后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和乐观坚韧,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奏响中国精神的“最强音”。

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砥砺奋进,唱响中国精神的“主旋律”。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不仅快速甄别出病原体,并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有关病毒基因序列,公开透明向外界通报疫情,并且举全国之力,采取了严格的防控举措。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控制疫情蔓延的防线,且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国共产党居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作出决策,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砥砺奋进,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华夏大地上,唱响中国精神的“主旋律”。

灾难压不垮英雄的中国人民,每一次磨练终究会铸成阻挡风雨的铜墙铁壁。从战“疫”中见证,在磨难中历练,“中国精神”奏响“凯旋之歌”,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中国行动心得体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不断采取行动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改革。中国行动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行动,经过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中国行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的角度来论述我对中国行动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中国行动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过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地从一个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亲眼目睹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地区的人们从过去的艰苦生活中走出来,享受到了现代城市的便利和舒适。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行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机遇,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其次,中国行动在社会进步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中国行动注重扶贫和社会保障,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脱贫和改善生活条件。中国积极落实精准扶贫政策,通过精确识别、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使贫困地区的人们逐渐摆脱贫困。此外,中国行动还关注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我认为,社会进步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中国行动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值得赞赏的。

第三,中国行动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快速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但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行动加大了对能源的投资和对污染治理的力度,推动了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还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环境监管,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中国行动的这些举措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代子孙留下了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最后,中国行动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全球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和人口大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潜力。中国行动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倡议,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了全球的合作体系。中国行动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深化国际关系、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相信,在中国行动的推动下,世界将变得更加和平、繁荣和可持续。

总之,中国行动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行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保护了环境,推动了国际合作。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中国行动感到自豪。我相信,中国行动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行动心得体会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国家。在过去几年里,我有幸参加了几次关于中国行动的活动,这些经历让我对中国的发展和未来充满信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中国行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觉得中国行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效与合作。在我的经历中,我发现中国行动团队总是能够充分利用每一个人的优势,使得整个团队的工作非常高效。每一个人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并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此外,我还注意到中国行动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强大。虽然成员们可能有不同的背景和专业领域,但他们总能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既定目标。这种高效与合作的氛围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我在中国行动中学到了关于坚持和奉献的重要性。中国行动的团队成员一直以坚持理想和奉献社会为目标,并通过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无论是在社区服务、教育支持还是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行动的成员们都不懈努力地为社会做出贡献。通过他们的奉献,我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才能改变社会,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就。中国行动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并激发了我对于为社会做贡献的热情。

中国行动也给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机会。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中国行动正是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来传承和传播这些文化。参加中国行动的活动,我有机会学习中国的书法、民乐、传统舞蹈等等。这些体验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增强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我认识到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连接人们的桥梁,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最后,中国行动让我认识到世界的多元性和相互依存性。中国行动的团队成员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界的多样性。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但我们团结合作、协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这种体验让我明白了世界各国的发展都相互关联,我们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参与中国行动,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学习。高效与合作、坚持与奉献、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多元性与相互依存性的理解,这些都是我在中国行动中得到的收获。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行动将继续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读后感

在返工潮到来之时把握好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巩固好疫情阻击战的阶段性的成果,防止疫情蔓延扩散。危难时刻,我们14亿人都在努力蜕变,等疫情过后定会让世人刮目相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读后感3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孟夏林木茂,沧桑鉴正道。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以详实的数据和客观的事实,从“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四个部分复盘中国行动,见证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在全球范围引发广泛关注与回响,奏响了全球抗疫的中国强音。

这是阐明中国理念、中国主张的宣言书。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同疾病和灾难的斗争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大灾大难面前,人类又一次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是以邻为壑还是同舟共济?是唱“双簧”捞取政治资本,还是与死神抢时间拯救生命?是散布谣言、推卸“甩锅”,还是团结协作、共渡难关?时间会检验一切,历史会铭记所有。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第一时间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力所能及的防疫物资援助和技术援助,彰显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团结合作、守望相助、联合抗疫、共克时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正是态度坚决、立场坚定、一以贯之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

这是分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的公开课。在春节前后这样一个人流量巨大的特殊时间段,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对于有着14亿人口、公共卫生水平和国民科学素养都不算太高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但就是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中国用3个月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战略成果,保障了14亿国民的公共安全,交出了经得起检验的中国答卷。《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标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领航掌舵的时间轴,记录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大事纪,贯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情怀,镌刻构建全民参与严密防控体系的民族记忆,总结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的有效做法,为各国战疫提供了参考借鉴的“中国良方”,传递和鼓舞“战而胜之”的信心和力量。

这是凝聚中国力量、民族力量的播种机。群山磅礴必有主峰,关键时刻更见担当。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宝贵生命;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4万多名军地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数百万名医务人员争分夺秒、舍生忘死、连续作战,付出巨大牺牲,2000多人确诊感染,几十人以身殉职;10天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12天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全体中华儿女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构筑起阻击新冠疫情的钢铁防线。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让中国人民更加拥护和信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丰富了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激荡起最广泛、最磅礴、最深沉的复兴力量。

实践一再证明:人类遭遇的每一次灾难,总是以社会的进步作为补偿。新冠疫情深刻影响人类发展进程,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没有改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车轮依然滚滚向前。只要全世界人民心怀希望和梦想,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标一致、团结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文章以时间线和大事记真实记录了中国抗疫艰辛历程,描述了英雄披荆斩棘、全民齐心战疫的恢弘抗疫史诗,彰显了14亿中国人民同心战疫的伟大力量。

用“线条”勾勒出万众一心、逆战而行的“抗疫史歌”。新增确诊线、新增死亡线、现有确诊线、新增治愈线,四条曲线的直观变化展示了中国抗疫的艰难历程和伟大成就。武汉解封、公卫等级下调、新增确诊清零,一个个标志性事件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逆行者不顾生死、不畏艰难、不计得失的战疫之路,也是全民战疫的抗击之路。一个多月初步遏制疫情蔓延,两个月本土疫情保持个位数,3个月打赢武汉保卫战。白皮书用线条描绘了全民齐心共战疫情的艰难历程,谱写了中国抗疫的恢弘史歌,这是中国抗疫的白皮书,也是中国人民汪洋战争的“胜利之书”!

用“数字”谱写出白衣执甲、党员战疫的“英雄颂歌”。全国3900万党员干部一线抗疫,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4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个个鲜活的数据背后,是无数的党员干部在抗疫一线执着坚守、勇往直前的身影,是白衣执甲、亮剑病魔的勇气,更是身先士卒、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白皮书用数字谱写了中华儿女奋战疫情的艰辛与执着,展现出一个个英雄在抗疫中的不屈和坚持,描绘出中国抗疫的艰难曲折和不屈不挠,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这是中国抗疫的白皮书,也是英雄呕血、全民奋战的“战疫之书”。

用“真情”书写出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生命赞歌”。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在抗疫战争中,党和国家始终做到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疫措施、力度、效率前所未有。全国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624亿元,湖北省治愈80岁以上老人超3000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为中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份白皮书,彰显了党和国家的抗疫真情,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国家情怀,这是集聚人民情怀的呕心沥血之书,也是党和国家心系群众的“生命赞歌”。

一份白皮书,书写的是14亿人民的“共同记忆”,谱写的是14亿英雄儿女的“战疫之歌”。

这是中国,期待一个新的十年;这也是中国,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这是中国,因生命的逝去悲痛;这也是中国,为生命不惜代价。无论何地,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为了960万平方公里山河无恙;无论何时,14亿中国人风雨同行,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时代在变、质量在变、数据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为民的初心、实干的作风、务实的精神。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铭记党的执政之基源自人民,力量之源始于人民,要以为民的初心换取人民的真心,为民谋福换取人民的口碑。

为民的初心不变。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决不放弃”掷地有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字字珠玑,一言一语牵挂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举一动彰显着以民为本的思想。人民群众是时代的缔造者、是繁荣的“开荒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英雄。党自始至终都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不计生死,不计代价,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新时代党群关系新篇章。

实干的作风不变。作为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何处、身处何时,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作风始终不能遗忘。一日三餐关乎人民幸福、关乎社会和谐。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记在心、落在实,一点不能马虎,半点不能大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党在基层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它是百姓的生命之“源”,必须抓细、抓紧、抓实,切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应想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一刻不能等,半刻不能拖,真正把“群众生活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做到位、落到实,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团结人民、凝聚人民、带领人民共创美好新生活。

务实的精神不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应始终秉承务实精神,手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尺,将务实的优良传统贯穿到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之中,一切工作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事关群众生活之事就是大事,必须亲力亲为,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不务虚功,不贪虚名,不耍花架子,不摆虚把式,不搞政绩工程,带领群众下真功夫、苦功夫,深挖贫困之根源,持续用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解决家门口就业,开通网上直销,以务实的精神帮助基层群众想办法、找出路,改善干群关系,化解基层纠纷,用好扶贫政策,探索出适合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帮助他们在脱贫达小康的路上跑得更快更稳更扎实,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照亮工作前行的航标。基层党员干部唯有心里装着人民,将“人民至上”情怀融入血液、浸润初心、落在当下,才能把民生事真切办到“民心里”,让真扶贫、扶真贫不是空话、假话,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

这场持续约1小时40分钟的发布会由国新办副主任郭卫民主持。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徐麟,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介绍了白皮书记录的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历程和有效做法,重申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中国主张,并回答了中外媒体的提问。

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徐麟首先介绍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他表示,白皮书记录的中国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彰显了中国的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

白皮书指出,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中国抗疫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徐麟说。

在回答巴通社记者关于中国民众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的提问时,徐麟分享了两个90后的小故事——一个是武汉女青年每天登录已故父亲的微信号,以父亲的口吻鼓励母亲坚持治疗,最后母女双双战胜病魔;一个是湖南长沙小伙自发来到武汉,每天义务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他们是14亿中国人民的缩影。”徐麟说,孝亲爱国、朴实善良、勤劳勇敢、宽厚包容——这是中国人民在抗疫中的真实写照。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汇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这也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中国新冠疫苗若成功应用,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白皮书指出,目前,已有4种灭活疫苗和1种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总体研发进度与国外持平,部分技术路线进展处于国际领先。

王志刚说,下一步,中国新冠疫苗如果完成了研制和临床试验,可以应用的时候,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

“疫苗研制一定要把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王志刚说,在疫苗研制过程中和今后的临床试验应用,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国际合作。

王志刚在回答《中国日报》记者关于新冠肺炎有效药物研发和救治技术的提问时表示,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可利霉素、托珠单抗、恢复期血浆、干细胞治疗等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其中有10种药物或治疗技术被纳入诊疗方案。一些特效药研制也有突破性进展,如抗体治疗药物。最近,国内第一个抗体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

中国有哪些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举措可以在国际上分享、哪些可以为今后的传染病疫情救治提供经验?马晓伟说,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中,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提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策略,同时提出了“四集中”的救治原则,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

马晓伟说,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4月26日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截至6月2日,全国新冠肺炎治愈率达到了94.3%,超过了病毒性肺炎的平均治愈率。应该说通过这次救治,中国对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救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回答关于中国如何改善公共卫生和应急管理体系的问题时,马晓伟说,国家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立足于更精确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加强预警能力、提高人员素质、改进投入机制等五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摘口罩的场合和适宜人群“越来越多”

在回答有关疫情常态化防控的问题时,王辰表示,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出现病例和疫情,应尽早、及时、有效应对,并突出对重点环节、易感和高危人群的防控,强化科技支撑保障和组织领导。

白皮书指出,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生命至上。王辰说,整个社会要实施系统行动,在有效防控和生产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针对大家关心的口罩问题,王辰也给出专业建议:摘不摘口罩不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场合和情况而定。但总体来说,在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情况下,摘口罩的场合和适宜人群是越来越多了。

中国的朋友更“铁”了、朋友圈更大了。

在回答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关于中国与他国关系受疫情影响的问题时,马朝旭说,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非但没受消极影响,反而进一步巩固和改善,中国的朋友更“铁”了、朋友圈更大了。

马朝旭说,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表示慰问和支持。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中国尽己所能向各方提供支持和帮助。据白皮书介绍,截至5月31日,中国共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已经或正在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

同时,中方还为世界各国在华商业采购尽可能提供便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出口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套。

“这些事实都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以及务实合作的发展,这就证明疫情实际上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马朝旭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心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经验

我们都说疫情没有国界。这次疫情发生以后,各国根据世卫组织的指南,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针对人员往来包括人员出入境,都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可以说这也是国际惯例。从中国的情况来讲,我们坚持依法、科学、精准防控,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公共卫生应对举措。这些举措的出发点是要维护本国和外国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在蔓延,中国外防输入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大,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全球包括各国疫情形势的发展,加强同各方的沟通、协调,及时完善应对输入性风险的防控策略,在确保国内疫情防控大局的前提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动态调整有关的政策举措。

我们正在同各国在这方面加强合作,包括开展国际联防联控,以稳妥的方式逐步有序地恢复中外人员往来,服务于复工复产以及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同时,我们也为重要的商务、物流、生产和技术服务的急需人员来华提供“快捷通道”便利,以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位记者来自韩国,你知道我们首先同韩国建立了“快捷通道”的安排,目前总体运转顺利。在韩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同德国、新加坡等国也建立了“快捷通道”的安排。我们将继续推广借鉴这个安排,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同世界其他国家商讨建立“快捷通道”,服务复工复产的需要,促进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

常态防控是个很关键的问题。首先取决于对当时的风险等级和应有响应级别的总体判断,这些都有对应的防控措施。整个社会要在这些规定和社会管理的要求下,实施系统行动,在有效防控和生产生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5月7日,经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20个工作要点,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和指导方针。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强调预防为主。指在没有病例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出现病例和疫情传播。首先是要在民众中提倡戴口罩,注意保持社交距离,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保护等。通过这次疫情,应进一步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比如勤洗手的习惯,适时适度适场所戴口罩的习惯,提倡公共用餐时使用公筷的习惯,咳嗽、喷嚏时注意遮避,控烟戒烟等。

二是要特别注意,一旦出现病例和疫情,应尽早及时有效应对。落实“四早”措施,第一是早发现,及时确认病例,作出反应。第二是早报告,迅速采取社会行动。第三是早隔离,迅速阻止传播。第四是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轻症变重症。

三是突出对重点环节的防控。尤其是像医院、养老院、学校这些人群聚集的特定机构,有很多易感和高危人群,要给予额外关注,采取特别措施,从防控意识到防控措施,都要特别加强。对一些易感人群,像老年人、慢病人群,要给予特殊防控。因为,他们一旦被感染,与一般的健康人群或体质比较强壮的人群相比,病情更重,病死率高。社区是防控的重点单元,常是疫情播散的首发地,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疫情情况、不同的社区特点,适情适度进行工作安排。中国在基层防控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应当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和发挥。

四是强化支撑保障。在科技研发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像刚才王志刚部长介绍的,科技研发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和推进,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一些可用的现代手段上,像大数据等方面,有办法来提高防控的效率和效果。在国际合作方面,除了中国自己取得的经验,开展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防控经验和科技进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特别强调国际合作。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党委和政府发挥了关键作用,政府要对风险等级、响应级别作出判断,从而动员组织社会各方力量防控疫情,同时积极地安排好生产生活。

关于口罩的问题,现在北京已经降到三级响应水平了。按照这个水平,实际上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场合可以考虑不戴口罩。具体应根据不同情境来判断,第一要判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戴,什么时候、什么情况可以不戴,比如在空旷的地方,在通风很好的地方,在社交距离比较大的情况,就可以不戴,但如果面对一个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在密闭的、人多的空间,或者到医院时就应该戴。口罩有科学的戴法,不论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还是国际上有关机构,都发布了一些民众戴口罩的指引,可以参考。此外,应当随身常规携带口罩,以备不时之需。对一些重点人群,包括特殊职业性人群,如在医院和一些密闭场合工作的人群,像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等与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该戴口罩。还有染病之后风险大的高危人群,如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等,应该戴口罩。有呼吸道症状者应主动戴口罩。口罩的问题,不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场所、场合和情况而定。但总体来说,在中国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战略性的防治成果的情况下,摘口罩的场合和适宜的人群是越来越多了。

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因为疫情受到消极影响,我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事实是,经过这场疫情,中国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关系非但没有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改善,我们的朋友更“铁”了,我们的朋友圈更大了,这是事实。

我们说患难见真情,白皮书里面也专门提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最艰难的时候,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以及300多个外国政党和政治组织,向中国领导人来函、致电、发表声明,以多种方式表示慰问和支持。有77个国家和12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提供捐赠,各国人民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为中国加油。我们不会忘记这份珍贵的情谊。

所以,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疫情形势,中国感同身受,投桃报李,尽己所能向各方提供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毫无保留地分享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这在白皮书里面有大量的阐述。比如说,截至5月31日,中国已经向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了物资援助,向27国派出了抗疫医疗专家组,同1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举行了180多场专家视频会,我们的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包括个人也积极行动起来,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物资。同时,我们还为世界各国在华商业采购尽可能的提供便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其中3月1日至5月31日,中国出口口罩706亿只,防护服3.4亿件。这些事实都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以及务实合作的发展,这就证明疫情实际上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关系的发展。

国际社会普遍赞誉中国在国际抗疫合作中作出的杰出贡献。我这里引用一位发展中国家领导人说的话:“在这一艰难的时刻,中国没有坐视不管,而是同我们站在一起,给予我们帮助。我想郑重地感谢习近平主席、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家都看到,许多国家的民众在网上“点赞”中国,在城市点亮“中国红”,在小区播放中国国歌,在街头高呼“感谢中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个别国家逆历史潮流而动,为了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责任,疯狂地对中国进行攻击抹黑,制造和传播政治病毒,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对于这种“甩锅”的做法,中国当然要坚决反击,我想强调,疫情当前,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同舟共济才是战胜疫情的正路。

新冠病毒发生以来,在全球迅速蔓延,应该要进行溯源,来还原其过程,明确病毒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传播发展轨迹。这是全球科技界的责任,也是疫情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中国自疫情发生以来,就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溯源研究,力争还原疫情的发生和发展的自然过程,了解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这件事情,从一开始我们就看的很重,并且已经作了安排。

从内在逻辑上来讲,因为溯源活动是一项科学的活动,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刚才马晓伟主任和王辰院士讲到的流行病学,以及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以及大数据等多学科。另外,整个病毒溯源过程对逻辑、实证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依靠科学家、坚持科学态度、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来做溯源工作。

同时,病毒溯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科学地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也就是新冠病毒。具体来讲,一个方面,怎么样能够防止同类疫情再次发生。我们要搞清楚它从哪来,到哪去,作为一个蛋白,怎么样寄生,怎么样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以及怎么样从动物身上来,现在有各种说法。总之要服务一个总的目的,就是不要再发生类似疫情,以及如果发生了如何应对。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制定一个科学防控疫情和治疗疾病的方案,也必须要对病毒本身的溯源工作做得更科学。疫苗也好、药物也好、检测试剂也好,只有把溯源这项工作做得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才能使我们在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新药研制以及在检测试剂的科研工作中,能够随着病毒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所以,病毒溯源的目的就这一个,没有其他目的。它是一种科学的活动,应由科学家为主来开展,解决和回答的是科学问题,最后要用科学来支撑人类应对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最终能够阻止它。

从工作布局上来讲,溯源工作的主体就是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包括王辰院士所在的医学科学院,包括各个大学、企业等等,他们是主体,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包括刚才讲的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方法,围绕动物溯源、人群溯源、分子溯源、环境溯源等重要方向,开展科学溯源。目前有一些成果,都反映在学术论文中,大家都看到了。截止到5月底,国内的科学家发表论文已经有206篇,国外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也有282篇,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的论文有19篇。建成了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库,已经收集分享了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36442条,其中高质量的病毒序列达到18967条。这些成果都是科技界为了回答刚才溯源相关的问题所做的贡献。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病毒溯源一直是一个科学难题,特别是像新冠肺炎病毒这样一个新的病毒,我们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下一步,还要继续坚持科学态度,继续依靠科学家,继续在科学的方法论上多研究,同时也要保持一种对科学的尊重和科学的敬畏,把研究的目的纯粹了,就是为了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新冠肺炎。我在刚才回答疫苗的时候也讲到,疫苗也好,药物也好,防控方案也好,检测方法也好,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等等,都需要溯源的支持,所以这件事我们还要继续做。整个中国科技界目前还在为疫苗研发,药物筛选和新药研制,包括抗体药物研究都在努力工作,这些工作也都需要溯源工作一步步地深化来加以支撑。

新冠病毒发生以来,在全球迅速蔓延,应该要进行溯源,来还原其过程,明确病毒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传播发展轨迹。这是全球科技界的责任,也是疫情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中国自疫情发生以来,就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溯源研究,力争还原疫情的发生和发展的自然过程,了解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这件事情,从一开始我们就看的很重,并且已经作了安排。

从内在逻辑上来讲,因为溯源活动是一项科学的活动,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刚才马晓伟主任和王辰院士讲到的流行病学,以及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以及大数据等多学科。另外,整个病毒溯源过程对逻辑、实证的要求是非常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依靠科学家、坚持科学态度、坚持运用科学方法来做溯源工作。

同时,病毒溯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科学地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也就是新冠病毒。具体来讲,一个方面,怎么样能够防止同类疫情再次发生。我们要搞清楚它从哪来,到哪去,作为一个蛋白,怎么样寄生,怎么样对人的健康产生威胁,以及怎么样从动物身上来,现在有各种说法。总之要服务一个总的目的,就是不要再发生类似疫情,以及如果发生了如何应对。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制定一个科学防控疫情和治疗疾病的方案,也必须要对病毒本身的溯源工作做得更科学。疫苗也好、药物也好、检测试剂也好,只有把溯源这项工作做得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才能使我们在疫苗研发、药物筛选、新药研制以及在检测试剂的科研工作中,能够随着病毒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的开展。所以,病毒溯源的目的就这一个,没有其他目的。它是一种科学的活动,应由科学家为主来开展,解决和回答的是科学问题,最后要用科学来支撑人类应对疫情的发生和发展,最终能够阻止它。

从工作布局上来讲,溯源工作的主体就是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包括王辰院士所在的医学科学院,包括各个大学、企业等等,他们是主体,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包括刚才讲的病原生物学、分子信息学、数理统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方法,围绕动物溯源、人群溯源、分子溯源、环境溯源等重要方向,开展科学溯源。目前有一些成果,都反映在学术论文中,大家都看到了。截止到5月底,国内的科学家发表论文已经有206篇,国外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也有282篇,中国与美国、英国等国外团队联合发表溯源相关的论文有19篇。建成了全球共享的新冠病毒信息库,已经收集分享了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36442条,其中高质量的病毒序列达到18967条。这些成果都是科技界为了回答刚才溯源相关的问题所做的贡献。

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类历史上病毒溯源一直是一个科学难题,特别是像新冠肺炎病毒这样一个新的病毒,我们的认识还是非常有限。下一步,还要继续坚持科学态度,继续依靠科学家,继续在科学的方法论上多研究,同时也要保持一种对科学的尊重和科学的敬畏,把研究的目的纯粹了,就是为了应对人类共同的威胁——新冠肺炎。我在刚才回答疫苗的时候也讲到,疫苗也好,药物也好,防控方案也好,检测方法也好,包括动物模型的建立等等,都需要溯源的支持,所以这件事我们还要继续做。整个中国科技界目前还在为疫苗研发,药物筛选和新药研制,包括抗体药物研究都在努力工作,这些工作也都需要溯源工作一步步地深化来加以支撑。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写作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是真实记录中国抗疫艰辛历程的重要文献,约3.7万字,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抗击疫情的艰辛历程、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协同作战、凝聚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和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通过这4个部分,详细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经历,与国际社会分享了中国抗疫的经验做法,阐明了全球抗疫的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

白皮书指出,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回顾刚刚过去的这几个月,这是一段艰辛的历程,尤其是在迎击疫情的最前线湖北武汉。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对病毒的认识的不断深入,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立即对湖北省、武汉市人员流动和对外通道实行严格封闭的交通管控。1月23日10点,武汉市,这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关闭了离汉通道。此后,武汉市又全面实施社区24小时封闭管理。

武汉在行动,湖北在行动,全国在行动,全国各地根据防控需要实行分区分级的精准施策。春节假期延长,取消或延缓各种人员聚集性活动,全员尽最大可能减少出门。白皮书指出,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坚韧团结、和衷共济。

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强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此时,武汉市内的病例数还在不断攀升,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挑战着湖北、武汉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医疗资源的极限。

为了解决医护紧缺的问题,从除夕开始到3月中旬,从全国各地和军队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和965名公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市,和本地医护工作者及人民一起共同抗疫。

当时,床位远远不能满足不断攀升的病患人数的需要。为了解决床位问题,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火神山、雷神山在加速建设,依次收治患者,2月3日,首批能够容纳3400名患者的三家方舱医院也开始搭建。

2月5日,首批方舱医院建成开始接收患者。短短十多天里,共建成16座方舱医院,提供14000多张床位。

同时,630多所宾馆、学校、培训中心和医疗机构改造成密切接触者和疑似患者的隔离房间。到2月中旬,武汉真正实现了由“人等床”到“床等人”。但是,这些病人如何救治,如何进行精准施策?2月2日开始,在中央指导组指导下,武汉市部署实施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懈的努力终于迅速迎来疫情的转机。2月12日,中国境内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峰值15152例,此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逐渐减少。转机出现,但依旧不能放松。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强调要“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救治重症,成了当务之急。在中央指导组的部署下,武汉的重症床位从不到张迅速扩展到9100张,国家卫生健康委组派委属委管医院和各省级医院重症专业团队,成建制接管重症病区,建立专家巡查制度,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对武汉市定点医院重症患者救治进行巡诊,评估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这位正在做康复的患者崔志强是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他曾使用ecmo人工肺长达60多天无法脱机,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救治像崔志强这样的病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紧急成立肺移植专家组,调集全国权威力量开展肺移植手术,给他们生的希望。崔志强在多名专家的救治下,成功完成了肺移植手术。

不遗余力、不惜成本、不惜代价。在救治过程中,像ecmo人工肺这样的医疗设备,还有其他医疗资源,不断驰援武汉和湖北。白皮书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截至5月31日,全国确诊住院患者结算人数5.8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3.5亿元。其中,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一些危重症患者治疗费用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全都由国家承担。

白皮书指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紧急行动,依托强大综合国力,开展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全力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抗击疫情,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3月中旬,全国除湖北省以外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中共中央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复工复产重大决策。4月8日,武汉解除持续76天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4月26日,武汉市所有新冠肺炎住院病例清零。截至5月31日24时,全国新冠肺炎治愈率94.3%,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白皮书指出,在全国进行抗疫之时,国际社会给予了宝贵的支持和帮助,而中国也始终同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加强高层沟通,分享疫情信息,开展科研合作,力所能及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科学决策;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突显了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中国抗疫斗争的艰辛历程,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在这过程中,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不论岗位分工,都自觉投入到这场人民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中国行动心得体会

近年来,中国行动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展开全面部署,积极行动起来。我有幸参与其中,深感中国行动的巨大动力和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以下将就我的观察和经验,分述个人见解。

首先,中国行动的成功离不开领导的正确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党的核心路线旗帜鲜明,充满了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我们行动提供了强大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中国行动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行动的成功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我身边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一位年近七旬的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号召下主动种植绿色农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有一位年轻的教师,在乡村教育的改革中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为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默默付出。这些个案充分体现出广大群众的使命担当和创新精神,他们的参与让中国行动更加精彩。

再次,中国行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不仅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还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中国行动融合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打造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行动的成功为其他国家树立了良好榜样,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此外,中国行动也还面临不少挑战和困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还有很多短板需要补齐,比如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仍然严重。同时,国际形势也变得更加复杂,我们要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确保中国行动取得更大的成果。

最后,中国行动的成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为我们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和信心。作为一名普通人,我感到责任重大,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把中国行动的成功故事传递给家人和朋友,凝聚更多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行动取得更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中国行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壮举,它凝聚了我们的力量,开创了新的奇迹。中国行动的成功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也不乏希望和喜悦。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在党的指导下,始终保持豪情壮志和昂扬斗志,为中国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