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范文(18篇)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范文(18篇)

作者:QJ墨客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工作方案以便高效地完成任务。在工作中,经常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范文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守则(20**年修订)》,坚持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结合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德育工作与“家长学校”“选拔七彩少年”“道德讲堂”等活动结合起来,并以此为导向和契机,狠抓落实,为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加强德育常规管理,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系列德育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将此项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开好了专项研究会,对此项工作作了较为精细的安排,我校根据盟教育局《转发关于贯彻落实的通知》制定德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布置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学校将此项活动立入学校的。

工作计划。

新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活动精神的宣传使每位教师了解县教育和我校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在本期教育教学中强化班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努力将自己的班级打造成一个班风好学风正的优秀班集体从而为争创“行为规范示范校”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德育常规管理制度,确保活动顺利有效的开展。

2、系列活动,组织师生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革命传统教育故事会,阅读革命书籍,高年级学生参加网上扫墓活动等。召开第二班主任会议。开展班会,主题三爱教育,继续对学生落实品格教育、养成教育活动。开展民族团结系列活动,法制副校长讲课。家长学校-集中入户家访。

3、充分利用“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公民道德宣传周”、“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走向矿区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召开第三次班主任会议。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开展主题学生演讲比赛活动。评选“七彩少年”。

4、加强对争创工作的考核、评比工作。我校将紧紧按照县教育局的精神,制定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评估标准,形成班级常规天天查,课间行为班班比,文明之星月月评:开展"庆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表彰优秀队干和队员。继续开展读好书活动。继续对学生落实品格教育。开展班会。

5、学校将在学期末总结表彰。

在“七彩少年”基础上评选出“行为规范示范班”。布置学生暑假系列活动。每位教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德育案例,择优投稿。学年总结,各班主任将各种总结、记录材料交德育处。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精彩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局,厅属有关单位: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教〔2017〕8号),明确了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具体要求,是中小学实施德育工作的总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为在全省中小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特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指南》的学习,要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指南》以及相关学习资料,把《指南》学习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相结合,把《指南》学习与本地本校的德育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报告会、讨论会以及答卷、竞赛等形式,全面学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指南》内容做到深刻领会,主动践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在全员育人中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科渗透,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制定落实《指南》的实施方案,不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贯彻落实《指南》、本地德育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提出实施意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明确德育目标、各学段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工作要求及考核评价要点。

各中小学是贯彻落实《指南》的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要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对贯彻落实《指南》进行整体设计,立足本校实际,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学校文化以及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师学生实际等因素,统筹制定本校贯彻落实《指南》总体实施方案;要依据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匹配、衔接,形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既科学全面,又突出特色,具体可行。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指南》和工作方案,切实抓好《指南》落实工作,要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培育德育典型,带动全面,推动《指南》的落实。要发现、挖掘德育工作中好做法、好经验、好学校,要帮助指导这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弥补完善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发挥德育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指南》的深入贯彻落实。

各中小学校要根据《指南》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学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充分发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让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各类德育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要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要与学习身边各方面优秀的教师学生结合起来;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做到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要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形式、方法,不断增强德育实效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指南》纳入业务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培训学校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各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打造全员育人的德育队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各中小学校要利用家校沟通渠道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德育专项经费,保障德育活动正常开展。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协作共育机制,为学校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开展德育基地建设和德育专题研究等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和德育活动效果;实行省、市、县德育工作年度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考核和总结表彰激励机制;德育工作情况要纳入本地教育督导检查重点内容,定期检查《指南》落实情况和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及时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促进《指南》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对《指南》各部分进行了详细解读,提供了实施建议和参考案例,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学习。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要求,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推动德育工作全面开展,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成人、成才、成杰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1、加强师资队伍学习,深入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牢固树立“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观念,增强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规范制度,强化管理。2、定期开展班主任例会,加强班主任之间优秀管理经验和管理案例的交流,在学习、交流和思考中博采众长,积淀经验,更新观念,引领实践。鼓励人人都做智慧型的班主任,推荐优秀班主任交流自己的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管理经验和做法,鼓励班主任勤写德育随笔,把自己与学生、家长的故事及时的记录下来,加以总结。以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让“孩子的习惯是我的责任,孩子的智慧是我的品味,孩子的未来是我的动力”成为全体班主任的共识。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站在面向未来,面向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抓好常规工作,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和文明礼仪训练中,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持之以恒地反复抓,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努力做到抓细节不含糊,抓问题不手软,优化育人情境,提升学生文明形象。让人人都能自觉做到“三好”:在学校,做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里:做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有教养,有责任,守公德的好公民。1、扎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语言文明作为抓学生规范的切入点,要求校园内外使用礼貌用语,倡导主动问好、排队礼让等“礼仪行动”。每学期各班至少开展一次以“讲文明、讲礼仪”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制定班级文明公约,进行班级“文明之星”评比,让全校都参与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评议,使学生养成文明、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2、进一步加强文明班检查评比制度,促进各班班风班纪不断好转,学校每天加强对各班班容班貌、班风班纪、学风、学生仪表、卫生、两操、集会等情况的检查,做到每天检查、每周小结、每月评比,表扬先进班,鞭策后进班。3、利用好班会课、活动课,加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教育,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本班情况备好每节班会、队会课,重在对学生的品德表现、学习活动等情况做阶段性的点评,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自护能力,颁发各类“进步奖”。4、明确常规工作具体要求,做到行动有标准,检查有目的。卫生要求为:地面净,桌椅齐,抽屉清,讲台窗台洁具角整洁,黑板及时清刷。5、严格抓好广播操、集会训练管理,做到进退场安全有序而快速,开学。

第一周就进行广播操进退场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养成习惯。6、设立每周好习惯训练制,每周每班根据自己的情况训练一个重点,将文明言行的具体要求以简明的短语统一写在黑板左上角,明确要求,时时强化,直至养成习惯。7、加强爱护公物教育,各班订立爱护课桌椅公约,爱护门窗,爱护墙壁,爱护电器,爱护教学活动器材和设备,做到桌椅无划痕,墙壁无脚印。8、坚决杜绝校内吃零食现象。各班班主任要加强教育,禁止学生或家长带零食到学校,向学生宣传食用“三无”食品的危害,不提倡学生课间到小卖部购买零食。9、培养学生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的意识,做到不乱丢废纸杂物、瓜皮果屑。平时见脏就拾,见乱就理,除继续实施“学生会卫生检查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外,在全校实施“弯腰工程”,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10、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继续加强领导带班制度、教师的值日制度,避免因管理不力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继续利用每周一安全讲话与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邀请梅溪派出所干警到学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三、搭建活动育人载体,拓展德育活动空间1、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好每期一次的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了解教育,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更新家长育子观念,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校迅通、优学通、微信等家校互动平台作用,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形成家校联合教育网络。2、开展“我的***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1)开展“青少年书信文化比赛”。以祖国发展、学生成长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书信活动,以书信的形式向同龄人或父母、师长倾诉心声,回顾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感悟祖国发展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感受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变化与欢乐,感激成长过程中陪伴和帮助自己的人,他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2)“共享阅读快乐,争当阅读之星”读书活动。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结合“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勤奋读书、快乐读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营造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氛围,让浓浓书香陪伴学生的成长。3、开展“我文明、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学规范、争先进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这一活动将贯穿于整个学期始终。具体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游戏,习惯养成。4、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结合六一节,我们将举行师生书画展,评比表彰等综合性全校性的活动。九月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十一国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结合一些特定的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如3月5日学雷锋日组织团员志愿者打扫街道行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活动,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9月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黑板报,10月开展“爱国月”的爱国主义教育,12月宪法日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教育。

四、重视德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德育科研,提倡班主任老师以案例、随笔、博客等形式积累教育过程的点点滴滴,记录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研讨交流等活动,反思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要求每个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案例或教育随笔,以相互学习,创建***班级。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指南》,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学**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德育工作水平,为*********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学科渗透,遵循中小学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全方位地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为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面向全体,实施养成教育。2、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打好基础。

3、在德育队伍建设上抓培训、强素质;在养成教育方面抓过程、重落实、出效果。在创建平安校园方面抓安全、促和谐。

三、领导小组。

组长:李雨清。

副组长:殷庆艳。

成员:主管德育工作的主任和各年级班主任。

四、工作重点。

认真贯彻党的和教育规划纲要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全过程,以校德育活动安排为载体,强化学生优良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持之以恒做好德育常规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以德治校强化德育育人功能根据学校实际时时完善德育管理组织。本着“学校无小事,处处是德育;教师无小节,时时是楷模”的原则,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通过日常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认识,促进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建设,锤炼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导处要抓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完善班主任工作和教师综合考核评估制度,提高德育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立足课堂多学科渗透德育教育。

乡、祖国,讲解世界,引领小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三)多方位拓展德育教育途径。

1、营造校园德育环境。

倡导“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发挥其潜移默化高尚品行的德育功能。努力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把德育、科研、卫生等工作有机结合,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示校园的新人、新事、新貌,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发挥校园板报、名人名言的育人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2、构建学校人文德育。

明确全员育人的要求,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校规校记,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建设。把德育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基础道德教育。用信任、尊重、关怀的情感和行为关爱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发挥少先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的教育功能,利用少先队这一主阵地,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活动,以提高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3、创建三结合德育网。

教育子女的方法。并重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的作用,依托社会的各种活动阵地,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德育活动。

(四)抓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要从日常行为生活中去抓学生的习惯培养,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事要认真负责、学习要自觉努力。按照特色学校创建思路继续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通过方案制定、活动氛围营造、加强宣传、组织实施、督促引导,不断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教育引导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五)加强安全工作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继续完善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继续坚持落实好师生五层次值班制度,加强领导校门口带班值班制度,强化校园重点地段、楼梯楼道教师安全值班工作,确保在校园每个时段每个地方都无安全隐患存在;定期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组织男教师进行安保培训和灭火演练,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防震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定期对校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夜间巡逻和双休日、节假日教师值班制度;继续投入资金,购置安设视频监控,争取校园全覆盖无盲点;加强门卫工作,坚持24小时落锁制度;建立集人防、物防、技防和险防为一体的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实现“零事故、零犯罪、零投诉”,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在做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学校会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主题演讲赛、班级优秀案例评选等班主任比武活动,全面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质;组织开展好学生社团活动及家长会;开展好节假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带头抓,副校长负责组织实施,教导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具体落实,形成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良好德育工作格局,力争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质,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德育培训,使全体教师人人树立自己既是知识传授者又是学生思想教育者的思想,自觉学习了解德育基本内容和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科德育渗透性,把德育工作有机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于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做好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做一个正直、诚实、积极进取的人。

(三)加强检查考核评比工作。学校要组织开展好各项德育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德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导处平时要多检查多督促多记录多通报,及时进行总结,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和教师发展性评价中去。

年度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要求,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效性,推动德育工作全面开展,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成人、成才、成杰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师资队伍学习,深入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牢固树立“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观念,增强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规范制度,强化管理。2、定期开展班主任例会,加强班主任之间优秀管理经验和管理案例的交流,在学习、交流和思考中博采众长,积淀经验,更新观念,引领实践。鼓励人人都做智慧型的班主任,推荐优秀班主任交流自己的。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管理经验和做法,鼓励班主任勤写德育随笔,把自己与学生、家长的故事及时的记录下来,加以总结。以进一步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让“孩子的习惯是我的责任,孩子的智慧是我的品味,孩子的未来是我的动力”成为全体班主任的共识。

第一周就进行广播操进退场的强化训练。要求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养成习惯。6、设立每周好习惯训练制,每周每班根据自己的情况训练一个重点,将文明言行的具体要求以简明的短语统一写在黑板左上角,明确要求,时时强化,直至养成习惯。7、加强爱护公物教育,各班订立爱护课桌椅公约,爱护门窗,爱护墙壁,爱护电器,爱护教学活动器材和设备,做到桌椅无划痕,墙壁无脚印。8、坚决杜绝校内吃零食现象。各班班主任要加强教育,禁止学生或家长带零食到学校,向学生宣传食用“三无”食品的危害,不提倡学生课间到小卖部购买零食。9、培养学生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的意识,做到不乱丢废纸杂物、瓜皮果屑。平时见脏就拾,见乱就理,除继续实施“学生会卫生检查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外,在全校实施“弯腰工程”,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10、加强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继续加强领导带班制度、教师的值日制度,避免因管理不力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继续利用每周一安全讲话与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强化“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邀请梅溪派出所干警到学校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讲座,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三、搭建活动育人载体,拓展德育活动空间1、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好每期一次的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了解教育,学习科学的家教方法,更新家长育子观念,为孩子成长营造健康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校迅通、优学通、微信等家校互动平台作用,进一步与家长进行沟通,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形成家校联合教育网络。2、开展“我的***梦”主题教育系列活动。(1)开展“青少年书信文化比赛”。以祖国发展、学生成长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书信活动,以书信的形式向同龄人或父母、师长倾诉心声,回顾成长历程,引导学生感悟祖国发展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感受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变化与欢乐,感激成长过程中陪伴和帮助自己的人,他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牢固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2)“共享阅读快乐,争当阅读之星”读书活动。以快乐阅读为主题,结合“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勤奋读书、快乐读书,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营造知书达礼、好学求进的校园氛围,让浓浓书香陪伴学生的成长。3、开展“我文明、我进步、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学规范、争先进养成教育系列活动。这一活动将贯穿于整个学期始终。具体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游戏,习惯养成。4、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及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结合六一节,我们将举行师生书画展,评比表彰等综合性全校性的活动。九月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十一国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5、结合一些特定的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如3月5日学雷锋日组织团员志愿者打扫街道行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陵园活动,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9月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黑板报,10月开展“爱国月”的爱国主义教育,12月宪法日开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教育。

四、重视德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德育科研,提倡班主任老师以案例、随笔、博客等形式积累教育过程的点点滴滴,记录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研讨交流等活动,反思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要求每个班主任老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案例或教育随笔,以相互学习,创建***班级。我们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指南》,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学习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德育工作水平,为*********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集合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局,厅属有关单位:。

      近期,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基教〔2017〕8号),明确了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和具体要求,是中小学实施德育工作的总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为在全省中小学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特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指南》的学习,要组织广大教育工作者、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指南》以及相关学习资料,把《指南》学习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相结合,把《指南》学习与本地本校的德育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报告会、讨论会以及答卷、竞赛等形式,全面学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指南》内容做到深刻领会,主动践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在全员育人中的职责和使命,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学科渗透,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服务育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制定落实《指南》的实施方案,不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大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贯彻落实《指南》、本地德育工作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提出实施意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明确德育目标、各学段德育内容、实施途径、工作要求及考核评价要点。

      各中小学是贯彻落实《指南》的责任主体,各中小学校要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对贯彻落实《指南》进行整体设计,立足本校实际,充分考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学校文化以及本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师学生实际等因素,统筹制定本校贯彻落实《指南》总体实施方案;要依据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实施计划匹配、衔接,形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既科学全面,又突出特色,具体可行。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指南》和工作方案,切实抓好《指南》落实工作,要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培育德育典型,带动全面,推动《指南》的落实。要发现、挖掘德育工作中好做法、好经验、好学校,要帮助指导这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弥补完善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发挥德育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指南》的深入贯彻落实。

      各中小学校要根据《指南》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各学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充分发掘各学科的德育资源,让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要把德育内容贯穿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各类德育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要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要与学习身边各方面优秀的教师学生结合起来;学校德育工作要在做到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要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形式、方法,不断增强德育实效性。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党组织负责人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指南》纳入业务培训内容,分期分批培训学校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各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打造全员育人的德育队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各中小学校要利用家校沟通渠道介绍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德育专项经费,保障德育活动正常开展。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协作共育机制,为学校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开展德育基地建设和德育专题研究等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和德育活动效果;实行省、市、县德育工作年度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德育考核和总结表彰激励机制;德育工作情况要纳入本地教育督导检查重点内容,定期检查《指南》落实情况和学校德育工作情况,及时解决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促进《指南》的落实。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落实《指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对《指南》各部分进行了详细解读,提供了实施建议和参考案例,各地各校要认真组织学习。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根据工作坊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学习之后,受益匪浅。自己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向。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点心得体会:

指南中指出,小学中高年级的德育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立,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而要做到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当好学生的表率。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讲粗话,要讲文明礼貌,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教师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这一点,也就是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

这学期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学校举行了爱校如家的活动,每周四的下午第3节全校师生大扫除。每个教师负责一块卫生区,要求和学生一起打扫。学校制定了方案,每星期都有评比。打扫比较干净的能够得到流动红旗。有学校的有效措施,加上班主任的督促教育,只有一个多月吧,现在我校学生的'卫生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室比以往干净多了,基本上看不到什么纸片。抽屉整理得整整齐齐,孩子们也养成了课前准备课下整理的好习惯。打扫厕所的班级不怕脏不怕累,把厕所打扫得像进入五星级宾馆厕所一样的程度。

再比如,怎样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呢,我在上道德与法制课时,经常向学生讲一些国家近代史和科学家的故事,比如说钱学森怎么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国外那么诱惑的条件下,依然回国为国家造原子弹,还有施一公(老家河南)在美国知名大学获得了终身教授的荣誉(这个荣誉是很难得到的)依然回到祖国,为祖国做贡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常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但学生对于实际的意义还不是很明确,尤其是低学段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不是很强,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应该:“营造氛围,提高效果”。我们不能仅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物、事入手,教育学生怎么样的行为才算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要让学生知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首先要爱家乡、爱学校,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为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内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的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质;另外,学校课程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的途径,学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开设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效果。

课外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修养,开阔视野,同时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每学期学校组织的科技节、运动会、校园小歌手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及克服困难的毅力。记得这学期的运动会,我班连连失利,学生伤心难过,我引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分析优势与不足,从中他们学会了承受挫折,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还有这次的六一汇演,学生们积极参与,但节目优中选优,肯定有部分节目被淘汰,他们在经历的过程中不仅再一次增强了受挫力,也深切地感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都要全力以赴尽全力去做。

总之,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要有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陈列室、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加强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

教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我校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我感觉这个指南来得太及时了,给了我很多思考。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指南》。一线教师要把握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质和价值方向,在实际学校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力求把工作做好。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个方向性原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原则,集中体现了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立德树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从实际出发,聚焦问题,找准发力点,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

一般而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比起智慧建构来说,更加具有开放性,容易受到多种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工作比起其他各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多,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注重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社区和各个社会机构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成人成才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学校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所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和人格养成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1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次学习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学校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指向灯。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至关重要。我们要注重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里,不断改进工作,才能把孩子们真正办培养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20xx年11月12日。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1.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3.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4.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2

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

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

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

各学段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德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教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生态文明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5

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有哪些?

1.课程育人。从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等方面,强调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

2.文化育人。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的场所,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

3.活动育人。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

4.实践育人。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管理育人。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细化学生行为规范、关爱特殊群体等方面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贯穿落实到学校管理的细节之中。

6.协同育人。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

教师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心得

活动中,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营造风清气正、奋发向上、团结友爱、勇于担当的良好育人氛围。总之,德育教育千头万绪,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纵然德育工作繁琐复杂,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近段时间,我校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我感觉这个指南来得太及时了,给了我很多思考。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对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作为一线小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指南》。一线教师要把握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质和价值方向,在实际学校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协同配合,力求把工作做好。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个方向性原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原则,集中体现了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立德树人、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从实际出发,聚焦问题,找准发力点,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人民教师。

一般而言,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比起智慧建构来说,更加具有开放性,容易受到多种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学校德育工作比起其他各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多,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在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注重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社区和各个社会机构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成人成才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学校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所蕴藏的丰富德育资源,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和人格养成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持续不懈的努力,而且这中间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德育工作要努力做到落实落小落细,将德育意识渗透到教育教学日常以及与师生的交往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这次学习将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很重要的帮助和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是学校里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指向灯。小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至关重要。我们要注重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里,不断改进工作,才能把孩子们真正办培养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接班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经过研究,我部制定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现在印刷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各地要加强组织实施,指南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监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请及时向我部报告执行情况。

教育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致力于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联系、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形成全体人员培养、全方位培养的德育工作结构,制定本指南。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落实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中国工作水平,提高中国工作水平。

(一)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成为坚持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守规则。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学段联系和知行统一,加强道德实践、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努力加强德育工作的魅力、感染力和目标、实效性。

(三)坚持合作。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作力。

(四)坚持常态发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渠道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学校日常工作,努力形成一贯、长期成功的德育工作长期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了解、认同和支持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的低年级学生。

教育与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亲长、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关于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信勇敢、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的高中生。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荣耀革命传统,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律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中学阶段。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律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市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有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理想的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解党中央管理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想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建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育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入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守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

(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感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保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约粮食的节约水电教育活动,推进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培养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和、升学选择、人生计划、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控制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情和良好的个性心理质量。

(一)上课培养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分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严格执行德育课程。根据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和法治、思想政治课,执行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用。

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各课程中包含的德育资源,有机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各课程的教育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应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的思想质量。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程应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质量、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加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

使用好的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根据地方条件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果,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建立保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防毒教育、电影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根据当地条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提高,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使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配置、景色安全健康、温暖舒适,校园内草木、砖石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必须有升旗的旗台和旗杆。建设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展厅、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标志。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以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优秀人物的图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范文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提出,中小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登记、年度审查、职务(职务)审查、职场录用、评价奖励的首要标准。

《指南》指出,要严格执行德育课程。根据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和法治、思想政治课,执行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用。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指南》要求学校、教室在明显位置公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标志。

《指南》提出,应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应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领导和道德价值领导作用,创新方法,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严格的中小学升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假日外,每天都要升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和重大节日活动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向国旗敬礼、国旗宣誓、国旗讲话等活动。

《指南》建议,要组织研学旅游。将研究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育计划,促进研究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研究实践基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究旅行活动。考虑到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研究旅行。规范研究旅游组织管理,制定研究旅游工作规程,明确活动有计划,行前有记录,应急有计划,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指南》强调,制定学生欺负和暴力预防制度,健全应急处理方案,建立早期警报、事件处理、事后干预等机制。与有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管理机制,依法严厉处罚社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学校德育工作指南及方案

二、组织。

成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设在德育处。

办公室主任。

成员:中层以上干部、心理老师、各班主任、班主任、全体老师。

三、工作内容。

1、

学校心理教师开通个人qq、

2、召开。

成立班级qq群和班级博客,班主任每月召开一次。

3、学校。

设立并公开校长。

4、全面开通“家校。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与全班学生家长建立qq好友群,加强教师和家长的。

5、实施。

四、工作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个性化原则。

3、保密性原则。

4、疏导性原则。

5、人本化原则。

五、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制度。

2、建立。

3、建立师生。

4、建立导师工作分析制度。学校每月按年级、班级、小组等不同层次召开。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

2、加强导师培训,确保施导效果。要切实加强对导师队伍的选定和培训工作,根据导师的实际情况,科学分配受导对象,全面开通“家校直通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位导师。

3、加强组织协调,形成施导合力。各学校实施。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最近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南》提出,中小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登记、年度审查、职务(职务)审查、职场录用、评价奖励的首要标准。

《指南》指出,要严格执行德育课程。根据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和法治、思想政治课,执行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用。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指南》要求学校、教室在明显位置公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标志。

《指南》提出,应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应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领导和道德价值领导作用,创新方法,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严格的中小学升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假日外,每天都要升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和重大节日活动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向国旗敬礼、国旗宣誓、国旗讲话等活动。

《指南》建议,要组织研学旅游。将研究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育计划,促进研究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研究实践基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究旅行活动。考虑到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研究旅行。规范研究旅游组织管理,制定研究旅游工作规程,明确活动有计划,行前有记录,应急有计划,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指南》强调,制定学生欺负和暴力预防制度,健全应急处理方案,建立早期警报、事件处理、事后干预等机制。与有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管理机制,依法严厉处罚社会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

《指南》同时指出,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一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庭学校的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育改进措施,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切实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致力于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联系、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形成全体人员培养、全方位培养的德育工作结构,制定本指南。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落实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中国工作水平,提高中国工作水平。

(一)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成为坚持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二)坚持遵守规则。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重视学段联系和知行统一,加强道德实践、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努力加强德育工作的魅力、感染力和目标、实效性。

(三)坚持合作。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作力。

(四)坚持常态发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渠道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学校日常工作,努力形成一贯、长期成功的德育工作长期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了解、认同和支持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的低年级学生。

教育与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亲长、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关于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信勇敢、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的高中生。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荣耀革命传统,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律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中学阶段。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律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市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培养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有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理想的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解党中央管理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想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深刻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情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建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育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入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守护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外化。

(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感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保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约粮食的节约水电教育活动,推进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建立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培养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关系、情绪调和、升学选择、人生计划、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教育,控制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情和良好的个性心理质量。

(一)上课培养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分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严格执行德育课程。根据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和法治、思想政治课,执行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用。

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各课程中包含的德育资源,有机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各课程的教育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应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要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的思想质量。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程应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质量、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加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

使用好的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根据地方条件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果,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建立保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防毒教育、电影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根据当地条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提高,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使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配置、景色安全健康、温暖舒适,校园内草木、砖石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必须有升旗的旗台和旗杆。建设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展厅、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规范(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标志。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以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优秀人物的图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利用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以及地球日、环境日、健康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开展校园节(会)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充实学生校园生活,磨练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

(三)坚持协同配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的育人合力。

(四)坚持常态开展。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创新途径和载体,将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努力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学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和有关祖国的知识,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自信向上、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等良好品质。

小学中高年级。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和国家历史常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规范和文明礼貌,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具备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诚实守信、友爱宽容、自尊自律、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

初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热爱劳动、自主自立、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

高中学段。

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治观念,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态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引导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节约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推动实行垃圾分类,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自觉劳动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认识自我、尊重生命、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人生规划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调控心理、自主自助、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课程育人。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上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落实课时,不得减少课时或挪作它用。

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

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

外语课要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统筹安排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展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影视教育等专题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校园文化积极向上、格调高雅,提高校园文明水平,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场所。

优化校园环境。学校校园建筑、设施、布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适,使校园内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要有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室。积极建设校史陈列室、图书馆(室)、广播室、学校标志性景观。

学校、教室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地面等进行文化建设,可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或进行主题创作。

营造文化氛围。凝练学校办学理念,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引导全校师生共同进步的精神力量。

鼓励设计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学校特点和办学理念的校徽、校训、校规、校歌、校旗等并进行教育展示。

创建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教育。可设计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设班级文化,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名、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增强班级凝聚力。

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

阅读。

书目,调动学生。

阅读。

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中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1小时。

建设网络文化。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网络德育资源,搭建校园网站、论坛、信箱、博客、微信群、qq群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通过网络开展主题班(队)会、冬(夏)令营、家校互动等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避免沉溺网络游戏,远离有害信息,防止网络沉迷和伤害,提升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活动育人。

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开展节日纪念日活动。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开展介绍节日历史渊源、精神内涵、文化习俗等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树节、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集中开展爱党爱国、民族团结、热爱劳动、尊师重教、爱护环境等主题教育活动。

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题日,设计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

严格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除寒暑假和双休日外,应当每日升挂国旗。除假期外,每周一及重大节会活动要举行升旗仪式,奏唱国歌,开展向国旗敬礼、国旗下宣誓、国旗下讲话等活动。

入团、入队要举行仪式活动。

举办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

发展。

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会。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自主开发校园节(会)活动,做好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

开展团、队活动。加强学校团委对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明确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确保少先队活动时间,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

发挥学生会作用,完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制度,建立体育、艺术、科普、环保、志愿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社团提供经费、场地、活动时间等方面保障。

要结合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及办学特色,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等社团活动,创新学生课后服务途径。

(四)实践育人。

要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

利用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墓)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利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开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等开展文化艺术教育。

利用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设施等开展科普教育。

利用军事博物馆、国防设施等开展国防教育。

利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利用交通队、消防队、地震台等开展安全教育。

利用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社区机构等开展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

利用体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务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等开展健康教育。

加强劳动实践。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

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教育引导学生参与洗衣服、倒垃圾、做饭、洗碗、拖地、整理房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利用好研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考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安排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研学旅行。

要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要广泛开展与学生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本校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抓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

做好学生志愿服务认定记录,建立学生志愿服务记录档案,加强学生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

(五)管理育人。

要积极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规校纪,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治理行为,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制定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学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学校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对社会上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依法严肃惩处。

明确岗位责任。建立实现全员育人的具体制度,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规范教职工言行,提高全员育人的自觉性。

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各学科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级德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注册、年度考核、职务(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细化学生行为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鼓励结合实际制订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要求。

关爱特殊群体。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教育关爱,完善学校联系关爱机制,及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提供情感关怀,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六)协同育人。

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构建社会共育机制。要主动联系本地宣传、综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卫计委等部门、组织,注重发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管理。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推动解决重要问题。校长要亲自抓德育工作,规划、部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要完善党建带团建机制,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建设,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优势。

加强条件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经费年度预算,完善优化教育手段,提供德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

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德育队伍人员培养选拔,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加强督导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督导的重要内容,建立区域、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工作。学校要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

加强科学研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校要组织力量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