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大学生公德现状调查报告(专业19篇)

大学生公德现状调查报告(专业19篇)

作者:温柔雨

发起一次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是对自己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锻炼。调查报告范文二:影响学生上网时间的因素调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问卷调查。

12月10号。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应该修身立德,全面成才。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各种非道德现象,例如:旷课、损毁公物、打架斗殴、考试作弊、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正不压邪等不时向高校袭来,这充分暴露出当前教育中严重的现实问题。

因此,通过分析、研究大学生非道德行为规范,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对预防大学生非道德现象的蔓延,纠正道德观念上的不良倾向,加强人才品质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一个非道德现象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了大学生有违于道德规范和正常价值观、人生观的异常行为。我们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异常行为、品行异常行为、学习异常行为、审美异常行为和体育异常行为,以及自我修养异常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大学生非道德行为进行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份。

其中,有72.5%的大学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经常”让座位给老,弱,病,残人士;。

在大学里,“课桌文化”,“墙壁文化”一直都十分盛行,而有73.8%的大学生对乱图乱画的现象表示否定等。

从一定程度上看,我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现状的主流是好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思维活跃、目光远大、乐于助人,廉洁自爱。他们对思想道德建设有清楚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知荣辱、讲道理的大学生。

但仍有部分当代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偏离了主流的发展方向,与主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

1、学习缺乏热情,上课经常迟到早退,敷衍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出现随便逃课现象。

2、社会公德意识较差。在公共场所中行为举止不得体,直接破坏了大学生的形象。

3、勤俭节约意识淡化。

1、道德意识个体化趋势和道德判断的多元化倾向;。

2、新旧道德矛盾冲突带来的困惑,主要体现在物质生活和做人处事方面;。

3、生活和学习上的非道德倾向日益严重。

1、加强学风建设,建立有效的竞争和激励机制。

2、加强校园道德建设,改善学生周围道德氛围。

3、加大理想观念教育力度,健全学生价值观念。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今年我市共招募xxx名村官大学生(其中成都项目xxx名,xxx项目xxx名),如何进一步促进本计划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让大学生村官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基层培养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的村官队伍。1月12日—2月10日,团市委就本课题在我市重点镇对20xx年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xxx名大学生所在村进行走访调查,并召开多次座谈会,有以下几点体会。

计划在我市成功实施的背景随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农村的发展除了靠资金、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等资源的投入外,科技、教育尤其是人才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被社会关注。

本次调查发现,在我市农村,农民普遍都希望致富,但更多人都没有勇气自己想办法致富,他们在“等、碰、靠”,等着别人来帮他们致富,希望碰到好的运气发家,盼着上级干部为他们带来致富经。当前,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能得以持续开展有两大较为突出的背景。

二是我市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预计我市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将超过xxx人。

调查中发现的几个突出现象:

农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调查中,大学生干部反映工作困难压力大,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专业和学识在实际运用中的'欠缺。部分大学生和农村没有任何的专业联系,只是拥有一个大学生的光环,对在农村工作欠缺心理上的准备和知识上的储备。在xxx去年招募的大学生村官中,具有农学背景知识的,仅仅占25。由于在专业知识结构上,远离农业、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和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只是凭着一腔热情来工作,缺乏对工作的整体思路。对少数能提出致富方式的大学生来说,要得到村民的信任和支持还需要很大的努力,他们期待各级部门能够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帮助他们在基层实现带领村民致富的愿望。

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在解决困扰国家发展的三农问题,50的人认为是给大学生创造接近农村的机会,解决大学生就业。许多大学生村官都有过就业的经历,他们之所以选择当村官,大多是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曾经的工作经历使他们作出选择:就业是最重要的。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本计划实施的前景感到迷惘和不确定,而另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参加本计划是比较好的选择。对于工作他们都显得比较自信,他们认为所面对的是信息严重缺乏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他们的优势在于获取信息的途径宽阔和容易接受新事物上。有近一半的大学生村官有向上谋求发展的考虑。各级出台了对在基层工作优秀的,在未来选拔时优先考虑的政策是他们参加本计划最大的吸引力。但只有极少人愿意扎根农村,留在村里做事情。还有少部分将选择考研。

与镇政府布置的工作难以协调、村里矛盾复杂、收入低、是本次大学生座谈会提到的三项主要困难。而大多数大学生对镇政府布置的各种与村上工作无关的繁琐的机械性工作表示反感,如各种摸底、拆迁、实名制录入、水费名单录入以及拆院并院工作等,认为镇政府布置大量的琐碎工作极大的影响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根据调查,大部分村民支持大学生做村干部,明确反对的几乎没有。这表明我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开展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也有少数村民认为是走过场、形式主义,更多村民期望这个计划能给农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在濛阳镇和丹景山镇,大学生村干部多数已经被当地村民熟悉和了解,调查的村民中,有20的村民找大学生村干部办过事情,有些村民虽然没找过,但都听说大学生村干部的口碑不错。能为村民做事情的大学生干部,村民还是比较欢迎和感激的。

我市村民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支持和抱有期望。农民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状况,通过广播和电视等,对先进技术有了了解,盼望有技术、有想法、有能力、能给他们带来实际收益的村干部。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在农村是受欢迎、被尊重的。但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表示,目前与其他村干部的沟通与配合存在一定困难,村上较大的事务基本插不上手,而仅仅作为村长助理和村团支部书记的身份让他们在和老百姓打交道时也感到力不从心、角色尴尬。

大学生道德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xx。

调查地点:

xx。

调查对象:

xx。

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的调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政治思想的认识的不足甚至一些对政治思想的歪曲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对大学生进行纠正和教育,从而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达到一个较好的程度。

(一)政治观点基本正确,对党和国家有着较深的感情。

结果显示,有8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体现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的这却认识。而当听到国歌或看到升国旗时,有37%的学生会感到无比自豪,又有60%的学生会感到自豪感,这一现象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好的爱国热情。在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的问题上,有26%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40%的学生示为了追求政治上的上进,还有33%的学生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入党动机也较为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问题上,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是政治认同,从此处看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上,18%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入的了解,而47%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比较了解,这说明大学生仍需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以达到对马克思主义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进行思想上的学习。同时,在回答马克思主义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时,仅有12%的学生认为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这一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更多的学生信仰的是实用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较少。

(三)对自身利益以及价值意义的认识。

在调查问卷中,当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产生冲突时,在处理态度上23%的学生选择先人后己,而49%的学生则选择看情况而定,同时也有很少的学生会选择先利己后利人,这说明大学生的利益观基本准确,但还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正,争取做一个具有先人后己品质的良好学生。当代大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在择业标准上19%的学生选择对社会的贡献大,37%的学生是选择发挥专业特长,而39%的学生则是选择收入地位高。另外,对于积极的采取行动,比如提升能力、努力工作、抓住机遇来改变自身命运的学生占到了95%,另有少数的学生则采取的消极的利用关系来改变命运的。这表明大学生对于改变自身命运基本上都是采取的积极向上的态度的,用努力取得成功。

数据表明,大学生在对社会理想问题的态度上,有26%的学生认为是肩负振兴中华的责任,有30%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共同努力,同时有2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从结果上看,当代大学生都有着较为明确的社会理想,但是对社会理想的选择和确立时则要进行慎重考虑。而从调查结果上可以看出,当国家或同学需要帮助时,很多的同学都表示愿意给予帮助。当做一件事情时,有26%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坚持到底,而51%的学生则表示通常情况下会坚持到底的,另有少数的学生则是很少会坚持到底。从中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具备的良好的品质。在当遇到挫折时,很多的学生会在很多时间内走出阴影并积极总结教训并努力进取。对于考试作弊这一问题,当遇到作弊问题时,有9%的学生会及时阻止,有7%的学生则会告诉老师,而又47%的学生则会善意提醒,另外也有少部分的.同学会装作没看见。这一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应该给予纠正。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有较强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有正确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方式,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出现前述问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影响其思想认识形成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

值观念的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

2.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少数大学生心目中发生动摇。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未放弃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高校是他们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利用各种机会,将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传播进来。个别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和信息传媒的影响下,迷失了自我。

3、社会用人机制产生的影响。在招聘会上,诱人的优越条件后的要求却只是:英语熟练;计算机操作熟练,,使得部分大学生认为,只要学习计算机和英语,就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无须去学其他的东西,不需要社会实践,不需要理论培养,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种种缘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表现出程度不同的不能完全应对新形势发展需要情形,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往往存在着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的情况。此外,缺乏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这一切,均不利于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影响其思想政治状况的内在因素。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1、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应当注意思想教育方式上的平等性,建立心理上的平等感、亲切感,然后想方设法实现双方认识的逐渐统一;应当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形式上对思想内容进行包装,以新颖的设计、有趣的方式吸引青年们的注意,尽可能消除青年的抵触情绪,是指在生动的教育中体验轻松,在轻松中更好地感悟思想;应当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重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有效跟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用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内容教育影响青年学生,让更多的青年参与进来;应当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青年思想教育工作有效载体的作用。

2、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已不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已成为主流要求。要注重课内外的结合、第一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学习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教学、课堂、讲座、活动等形式带动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施;要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设计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与此同时广泛开展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针对当代校园越来越突出的学生心理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邀请专家为大学生做心理辅导、设立心理咨询诊所、开设心理卫生课等,为健康大学生的心理提供保证。高校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化和体系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缓解和排除各种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完善交际规则,建立诚信机制。

大学生时期正处于人生需要的高峰时期,尤其是对归属和爱的需要。因此,帮助大学生顺利渡过这个时期,实现从低层次需要向高层需要的过渡,对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和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促进大学生交际的社会化,帮助其学会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社会行为,学会对其生存于其间的社会环境给予合适的稳定的反应,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了解和接受社会规范,最终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要帮助大学生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尤其建立完善的自我评价体系,通过积极的与人接触、沟通、交流,达到自我意识的不断健全发展;要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引导大学生与集体、同学、教师、朋友、家人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带动大学生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进一步倡导诚信理念,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机制。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如今,古风歌曲在歌曲市场异军突起,古风歌词给了学生群体对于古诗词全新的认识体验,自由开放的网络平台也为大众化创作提供了机遇。古风歌曲对于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丰富当代文学体式,二是传播传统文化。对于这两个方面的考察,通过采访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了有关创作、读者、平台优缺点等问题,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古风歌词创作的现状。

关键词:学生;创作者;古诗词;网络;读者;商业化。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古风娱乐化的主要受众。在知识结构与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创作者也是最具创作活力和热情的创作力量,所以大学是古风歌词创作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以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的古风歌词创作者为调查对象,对近50名学生歌词创作者的古风歌词创作现状进行了采访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有70%以上的创作者已有三年以上的歌词创作经历,现就采访记录和调查问卷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和研究。如下:

古风歌词在传承发扬古风诗词的过程中,受到的最大质疑就是关于古风歌词的文学性。很多人认为,娱乐化是一把双刃剑。歌曲的商业性致使歌词创作呈现出语言狂欢化、取材平庸化的倾向。大量粗制滥造的古风作品披着“歌词”的外衣流入市场,古风诗词自身结构精妙、意境宛然的优美性荡然全无。但在调查过程中,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是古体诗的爱好者,古风歌词创作只是表达对古风诗词喜爱的一种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创作者坚持古风歌词必须注重语言的诗词化,结构上更应注重对仗、韵律等修辞技巧,音乐应随歌词做出调整。有24%的创作者则认为古风虽应坚持语言的诗词化,但结构上要根据音乐作出调整。只有8%的创作者认为歌词大致涉及古代事件体现古风即可,结构和语言并不重要。可见,在大学生的创作中,语言和结构技巧才是评价古风歌曲的首要因素。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创作者在创作之前有翻阅诗词集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烘托氛围与意境,更为了让自身尽快适应古代人说话的习惯与语法,从而激发出更为丰富的创作灵感,也使文思更加清晰、流畅。

读者对于诗歌创作与传播的影响往往考量不足,而随着古诗词的娱乐化走向,在网络的平台下,读者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问卷结果显示,约有25%的创作者认为入乐发布很重要。然而却有30%的创作者表示自己并未主动将作品与身边的同学分享过。还有10%的`创作者表示自己通常只会自我欣赏、自我改进。大部分创作者选择与同好者交流,然而他们只将视线放在网络平台的行为,又割裂了读者这一群体。说明重视读者的作用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读者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重视。

关于网络发布平台,大部分学生创作者会选择贴吧,创作者坦言虽然贴吧自由、开放,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只有一些高端的贴吧才存在资深的创作家甚至学者,才能进行有价值的交流。所以,学生创作者们呼吁创建校园的古风歌曲交流社团,都表示很期待校园的社团为他们提供更纯净、更有深度的交流平台。

追溯古风歌曲的源起,是非专业爱好者以兴趣为出发点随性创作,单纯的动因下未有更高的追求与标准。在受到更多关注后,从前期编曲到后期装帧都有了更精致化的追求,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做保障,商业化的发展初具规模。然而,商业模式的产物不仅是更加精美的作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关于古风歌曲未来发展平台的选择问题上,由于网络平台更自由,创作与流通成本都相对较低,有49%的创作者希望网络成为古风歌曲发展的永久基地。42%的创作者认为应两条线兼顾,线上作为创作平台,线下作为传播途径。只有9%的创作者认为线上只是寄居所,只有商业化发展才有前景。

在采访中,许多学生创作者表示如今从身边社团内跃身商业圈的事例已屡见不鲜,然而商业化涉及包装、版权等诸多问题。体制内的创作者不仅自由度大大降低,时间与利益也变得难以协调。因此,商业化的创作者最终往往脱离读者摇身成艺人。商业化的弊端不胜枚举。但作为学生想要扛起古风歌曲创作的大旗,独立承担古风歌曲完整“生产”的,资金的确是最大的阻碍。因此追求独立与利益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关于古风诗词在当今社会娱乐化的优势和弊端,创作者们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娱乐化激发了人们对古风诗词的创作兴致,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同时,古风歌曲以网络为主要阵地,低准入,低成本,自由度和广泛度大大增强,使创作大众化成为可能。然而,准入门槛过低以及经营资金过于有限使得古风圈作品良莠不齐,作品的专业化处理和包装的高质量等方面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质的飞跃。

然而,大多数创作者对于古风歌曲的发展前景都充满信心,高速快捷的网络为作品的创作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全方位发展平台,同时,古风歌曲对于抒发传统文化情结,唤起传统文化内心共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未来古风歌词的文学体式会日益规范化,为音乐文学带来新的春天。

项目组宏观的把握了学生群体现阶段的创作境遇与需求,也更加细致地了解了大学生群体在古风歌曲创作中的体验与现状。目前,吉林大学的学生群体创作热情较高,在校园内也掀起了创作交流热潮。同时,学生创作者对于创作有着较为理性的认识,对创作前景持乐观态度。总体来说,古风歌曲正从兴趣爱好中逐步升华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这对于学生群体有着非常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是指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职务。xxxx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xxxx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xxxx市xxxx区在市人事局的筹划下,自xxxx6年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以下统称村(社区)大学生)招考工作,在招考工作始终坚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自xxxx6年-xxxx1年分六个批次共招录大学生村官75人次,社区大学生192人次。

选聘生,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简称。又称大学生村官。系是特指从xxxx8年开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各省委组织部负责实施的一项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的工程。xxxx1年至今,xxxx区共接收选聘生累计37人。从整体发展观察,我区村(社区)大学生及省选聘生工作开展时间还不算长,经验积累有限,加上建设内容复杂,发展迅速,正面临着紧迫的建设形势和任务。

(一)从数量上看。

xxxx区14个街道,据不完全统计,现村官在岗29人,社区大学生在岗65人,共计94人,有村(社区)大学生任职的街道比例为100%。有省选聘生37人,有选聘生任职的街道比例为85.7%。

(二)从自然情况看。

1、年龄及性别结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年龄普遍年轻化,出生年份主要集中在1980年-1990年时间段,尤其以85后为主;女村(社区)大学生55人,占村(社区)大学生比例为58.5%。女省选聘生29人,占省选聘生比例为78.4%。

2、学历状况:村(社区)大学生中专科学历7人,占比例为7.4%;本科学历79人,占比例为84.1%;研究生学历8人,占比例为8.5%。省选聘生中本科学历31人,占选聘生总数83.8%;研究生学历6人,占选聘生总数16.2%。

3、政治面貌:村(社区)大学生中党员26人,所占比例为27.7%。省选聘生中党员32人,占选聘生总数86.5%;预备党员5人,占选聘生总数13.5%。

(三)工作经历。

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即使有工作经历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年限也都很短,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群体的工作经验都不丰富。

(四)服务期内管理。

招聘的前三批村(社区)大学生与xxxx明轮人才派遣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大学生在基层服务期限为两年。xxxx9年7月份前三批大学生人事关系从明轮派遣公司调入我区人才中心代理,第四、五、六批村(社区)大学生与我区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服务街道与劳动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省选聘生与区委组织部签订聘用合同,在村(社区)工作期限为两年。聘用期间不允许考取全日制研究生和脱产学习,不得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必须在村(社区)工作,街道及以上机关不得借调使用。

(五)从期满去向看。

服务期满,我区与村(社区)大学生办理了续聘(续聘期两年,期满后不再续聘自主择业)、解约、调转等手续。据不完全统计,我区自xxxx6年起共招录村(社区)大学生267人,103人解约,66人进入事业、公务员编制,4人去向不明。省选聘生中12人考取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占选聘生总数32.4%;1人考取定向公务员,占选聘生总数2.7%。24人仍在原所在村和社区工作,所占比例为64.9%。

省选聘生期满去向。

(一)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队伍适应能力强。

xxxx区招录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从开始抱着犹豫不定、试试看的心理,转向安心基层、逐步适应、踏实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角色转变,表现除了较强的适应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访对象选择非常适应和能够适应的分别为38.6%和58.9%,选择不适应仅占2.5%。在服务期内,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安心在基层工作,没有提出要调动工作的。特别是家长对他们在村(社区)工作的态度,从不理解到理解、不支持到支持的转变。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态度积极主动。

一是熟悉村(社区)情况快。通过岗前培训,大学生对村产业发展、社区重点工作思路清晰,绝大多数对村(社区)基本数据、地理人文环境已基本熟悉。二是工作任劳任怨。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种吃苦精神,工作上服从安排。三是主动深入群众。大部分大学生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深刻体会到,在村(社区)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群众中去,脚踏实地,虚心向村(社区)干部和当地群众学习工作经验,因此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从小事做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主动与老百姓打交道,积极参加与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具备了基层干部干好工作、干出业绩的基本素质和良好品德。

(三)大学生村官工作成效显著。

大部分大学生到村(社区)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后,都能主动参与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有关工作,参与或列席村(社区)两委会议,参与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积极当好参谋助手,大学生根据本村(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所学知识和优势特长,开展特色服务活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大学生的工作得到村(社区)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xxxx区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工作主要特点是四抓:一抓细节,促工作安心。建立例会交流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组织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研究实际问题和交流工作心得。编发简报制度,不定期编发大学生工作情况简报,通报大学生在岗履职情况,特色服务活动和工作经验感悟等。二抓实践,促能力提高。建立培训锻炼制度,纳入全区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组织大学生参加集中培训、自选培训、干部调训和实践锻炼。三抓帮带,促健康成长。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工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是具体责任人,村(社区)书记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机制,建立街道党工委书记传,党工委副书记和组织委员帮,村(社区)书记带的三级联动培养措施,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指导和生活帮助。四抓规范,促融入村(社区)。建立工作监督制度,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在岗履职、工作绩效、群众反映情况进行监管。建立考核管理制度,参照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进行,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

(一)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思想不稳定。

现阶段村(社区)对大学生的要求存在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大学生报考村(社区)比例连年增加,良好的应考形势,给挑选到合格的大学生人才提供了重要条件。但是当前的招录工作,比较偏重于外在表现,如毕业院校、性别、所学专业、表达能力等,而往往忽略招录对象的内在素质和应聘的真正动机。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不愿长期扎根基层,平时不愿花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业务,而是忙于各种资格考试的复习和报考公务员的准备,并将其作为报考公务员、研究生的过渡和跳板。

(二)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身份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规定,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其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因此,大学生一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者村委会主任助理,社区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大学生既不属于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又不是村委会、居委会成员。这种身份上的两难,非常不利于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作用的发挥,这种模糊的角色困境,是当前制约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计划推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的定位尚不明确,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虽然在村(社区)工作,村(社区)不能以一名普通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同时村(社区)民主选举不断完善,不能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的大学生身份相对尴尬。合同期2年,对村和社区来说时间太短,不会把长期性工作交给选聘生,大学生地位边缘化。

(三)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发展不均衡。

目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做到全面、高速增长过程中的均衡稳步发展,避免失误,真正发挥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的作用,是一项涉及全局、全方位、全过程建设的艰巨任务。第一,招收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中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结构,文科、理科、农科结构,应届生、往届生结构,本市、区籍、外省籍结构,省委组织部与区委组织部管大学生等关系问题;第二,锻炼成长过程中的硬件与软件配备问题,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短期理论学习与案例培训结合问题,技术培训、管理能力培训问题;第三,不同村(社区)均衡发展问题,先期、中期、后期发展布局问题等,因各村(社区)情况与发展阶段差异,上述问题发生集中度与轻重缓急有所不同,应当在实践中注意分清情况,探索解决方案。

(四)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出路不明朗。

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政策有单一性,身份上的不明确使得很多想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失去了发挥才能的更为广阔的舞台。大学生在村(社区)挂职期满后面临重新择业、后期管理安置的问题。截止目前,大学生到村(社区)任职还是一项权益性安排,从而导致大学生行为的短期化问题凸显。

(一)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扎根意识。

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很多大学生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因此,大学生自身而言,应该把目光瞄准急需人才和极具发展前景的基层。大学生不应该把到村(社区)就这当做是一种暂时的就业方式和跳板,而是应该把它看做一个大好时机;不应该把在村(社区)任职当做是一种资本来炫耀,而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来对待;不应该把到基层就业看做是一次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而是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和扎实工作。大学生要尽快调适自己以应对新的环境,快速转换角色,提升自身工作能力。

(二)健全政策机制。

要制定相关政策,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参选参政的环境氛围。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坚持大学生自觉自愿原则,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的大学生选拔出来。同时完善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的向上流动机制,即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中,加强对优秀大学生的倾斜力度,设置一定比例的职位。在考核录用时,注重考量在村(社区)任职时的工作实绩,激发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任职时勤勉工作、勇创佳绩。

(三)健全物质保障机制。

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辛苦工作在一线,他们为工作默默奉献,但是付出与获得不成比例。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光靠精神和感情的理解和支持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一定的物质需要,解决后顾之忧。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创业,要以基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为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专业技能培训、财政扶持等措施提升大学生能力。三要完善各类保险制度,保证大学生的婚恋需求,提供他们生活保障,为将来的家庭生活提供保障。

(四)拓展成才之路,解决出路问题。

选是基础,育是关键。着力破解村(社区)大学生、省选聘生成长慢、成才难问题。一是严格考核管人。对村(社区)大学生、选聘生实行日常积分制管理,制定共性责任目标,对突破性、创新性工作实施加分,完善两述两评一挂钩(向村、社区党组织、街道党委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考评、与任期考核挂钩)的绩效考核办法,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无为退出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严格公开考评、有序竞争、择优选人选任程序,建立起能者上、庸者让,过者下的正确用人导向。二是拓展前途育人。探索制定出台选任管理办法,通过组织程序,选拔优秀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街道科级领导、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推荐报考公务员的办法和途径。严格进口,打通出口,通过推荐优秀大学生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使他们工作有劲头、事业有干头、前程有奔头,充分调动大学生服务基层发展、服务百姓群众的热情。建议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直接转为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出路问题,促使大学生放手、放心在基层建功立业。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喜欢的课外活动按次序排列分别为:体育运动(49%)、阅读(21%)、文娱活动(12%)、聊天聚会(11%)、逛街旅游(5%)、其他(2%)。本次调查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范围是书籍、报纸和杂志,调查表明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就是阅读,排序仅次于体育活动,位列第二。

(一)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状况。

目前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按次序排列为:文学类(41%),社会政治法制类(23%)、历史人物类(9%),英语计算机类(7%),经济类(6%),专业辅导类(3%),生活类(2%),科技类(1%),军事类(1%),其他(7%)。目前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报纸分别是《参考消息》(32%),《中国青年报》(17%),《光明日报》(12%),本专业类报纸(9%),体育类(7%),晚报类(5%),文摘(3%),其他4%。目前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杂志分别是:文摘类的《读者》和《青年文摘》等(38%),青年类的《中国青年》、《大学生》等(21%),专业类(12%),体育、婚姻、家庭、生活类(11%),社会法律类(8%),影视类(5%),其他5%。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差异。

课外阅读兴趣,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课外活动兴趣之一,仅次于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占总人数的21%,这也是大学生作为知识文化群体的主要特征。调查发现,文学书籍(主要是小说)依然是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中最主要的读物,这与文学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有关。《参考消息》作为大学生最喜爱阅读的报纸,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最关心的仍是现实社会和时事政治,他们特别喜欢迅速客观的报道和中肯的评论分析,而这正是《参考消息》的办报宗旨,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渴求更多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的思想状况。《读者》(原《读者文摘》)是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杂志,在紧张而又枯燥的专业学习之余,大学生们希望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休闲、娱乐类读物,而《读者》所追求的隽永、和谐、亲情、人性等风格,非常适合大学生的阅读心理(也适合更多的大众),因此成为了大学生首选的阅读刊物。造成大学生低年级和高年级阅读兴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比较差,学术水准较低,专业理想尚未完全形成,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方法,因而对专业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课外读物难以产生兴趣,只能把阅读兴趣主要放在消遣、娱乐性的读物上。特别是许多女大学生对严肃的逻辑性强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科技等方面的读物兴趣更少,而对活泼、轻松、娱乐性的文学类、生活类、言情类读物甚感兴趣,这主要和女大学生的重形象思维,情感丰富细腻,社会亲和性强等特有的性别心理有关。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也是一个小社会,由于有些人有穷爸爸,有些人有富爸爸,同一教室的大学生,消费水平也就有了天壤之别,一些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乏“大手笔”,敢花、舍得花的魄力让许多工薪族难以望其项背。

a、一束花:999朵玫瑰。

2002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山东工商学院大学生李某在同学的帮助下,将花600元钱买来的999朵玫瑰送到学校一餐厅内。当正在吃饭的女友崔某接过这一浪漫礼物时,早已激动得泪飞如雨,正在餐厅吃饭的数百名同学目睹了这一“神圣”时刻。此事件在全校引起较大轰动。

李某与崔某偶然在一次聚会中相遇,崔某对李某一见钟情,为了得到李某的青睐,崔某开始近似“疯狂”地追求李某。在强烈攻势下崔某终于如愿以偿,与李某成为大学生情侣。见身边同学经常会收到男友送的鲜花,便常“不经意”间向李某说“某某又收到了一束鲜花”、“某某送给某某的玫瑰真漂亮”……在崔某的暗示下,多情的李某决心让倾心于自己的女友也好好地浪漫一次。

李某与自己的同学好友商量,要送就送出个“特色”,最终李某接受了“送999朵玫瑰”的建议,并且他特意将送花的地点选在了人流如织的餐厅里。

b、一双鞋:1400元。

某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白某向记者列出了自己一天的营养餐单:早饭,一杯牛奶、一个水果(苹果)、一个酥饼;午饭,炒鸡蛋一份,青菜一份,米饭两碗;晚饭,红烧肉、牛肉、鸡肉任选一份,青菜一份,米饭两碗,一天仅饭钱就要花15-20元。

小白说,他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这么个消费水平,而且几乎所有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对穿衣都很讲究,一般都选择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名牌服装。小白指着自己脚上的鞋说:“你看,我这双鞋不起眼吧,还600多呢!”小白告诉记者,在他们班有个同学每一身服装都要几千元,他陪这位同学就买过一双1400多元的耐克运动鞋。

c、一部手机:3400元。

“手机、电脑、mp3”是目前在高校大学生中较为流行的“三大件”。目前驻烟高校中5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并且有的持有两部或者两部以上手机。

大三学生陈某拥有两部手机,一部是移动的,一部是联通的。他解释说是为了“统筹使用,节省话费”。烟台大学外语系的李某告诉记者,他们班一位男生为了紧跟时尚,从大一到现在已经换了六部手机了,从蓝屏换成彩屏,又从彩屏换成带摄像功能的,最近他刚又换了一部手机,价值3400元。

当代大学生贫困案例:

时下的大学校园里,在一些大学生随心所欲地享受高消费生活的同时,也有另外一个群体,在校园里他们是大学生,走出校园他们是打工一族,他们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

刘洪兰是一名大三学生,听她的同学讲,刘洪兰生活非常艰苦,每天只有2元钱的生活费,清一色的馒头、馅饼之类的饭食。当我见到刘洪兰时,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贫困生,一身朴素的衣服非常干净,扎着一个羊角辫,显得很精神,与我谈话时也极其开朗。

刘洪兰生长在聊城高唐县一个落后的小山村里,当2002年秋天她顺利通过高考被烟台大学录取时,家里已是愁云惨淡了:姐姐因交不上学费已被迫辍学;患癌症两年多的奶奶撒手人寰,给他们一家留下一大堆债务;爷爷已经70多岁了,虽然身体还算健康,但已不能太多劳作;妈妈身体一直有病,只能做点家务;妹妹和弟弟同读高二;一家人的负担全落在父亲刘良忠肩上,他经营着11亩土地,为了让孩子能读上书,刘良忠利用农闲的时候还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生意。

为了给刘洪兰凑学费,刘良忠不仅借遍了家里的亲戚朋友,而且将家里的一头耕牛卖了。刘洪兰说:2002年我紧攥着家里为我东拼西揍的学费,带着些许苦涩来到烟台,在跨进大学校门的一刹那,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必须得长大,一切要靠自己了!

一、大二两年时光,她说乐观是自己两年来最大的收获。两年来,她努力地学习,努力地打工,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争取各种各样的奖励,参加社团,进学生会,做班干部……从不给自己空闲的时间,她觉得自己过得很充实,也很幸福。上大三后,更严竣的现实摆在她和家人面前:妹妹和弟弟今年一个考上了山东大学,一个考上了聊城大学,姐弟三人仅学费就要近两万元,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无疑是一座大山!

本来想利用暑假回家的机会将自己想考研的想法告诉父亲,但看到父亲紧皱的眉头和忧虑的眼神,她最终没能说出口,反而为了宽慰父亲,她说自己的学费自己想办法,先安排弟弟、妹妹上学。9月初,返回烟台大学时,刘洪兰只带了父亲借来的3000元钱,而她要交的学费和住宿费就要近5000元。现在刘洪兰的学费只交了2500元,她说:“希望学校别将我赶回家!”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树立正确和积极的消费观念,并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为了研究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趁着这个寒假的机会,我们将对部分的大学生做一些调查和研究,从大学生对经济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等方面入手,同时也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从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并且提出适应的策略来改变一些不良的消费习惯。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二、问题提出。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处于良好的经济环境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家庭供给,家长们对自己子女十分宠爱,所给的零花钱也比较多,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当代学生的消费市场更加广阔,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催生了大学生消费的激增。现今大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有的大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出现乱消费的现象。在消费观上,现在的大学生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的,而是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然不可否认,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并且不容忽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使其确立合理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途径,借这个寒假的机会,我们对部分大学生的假期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三、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根据已经了解的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大学生对经济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等方面着手,查阅资料并经过相关的深入和研究,编制了相关的调查问卷。

2、调查阶段:我们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以及观察、访谈等方法,对部分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总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86份,其中男生95份,女生93份。

3、统计阶段:对回收的186份有效问卷进行人工统计。

4、报告撰写: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并参考查阅到的相关的资料以及观察、访谈等收集的资料,进行认真研究,撰写成文。

四、结果分析。

(未完待续……见后篇。

通过对统计的数据的论证分析,以及参考查阅到的资料和观察、访谈等途径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对本次调查的结果作如下分析:

1、在消费观念方面。根据统计的调查结果表明,87%的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追求品牌,而注重实用及其他的仅占13%,这充分说明当代的年轻一代大学生大多存在盲目消费行为,消费存在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理性消费目前尚难成主流,消费观念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上的占60%,1000元以上的占12%(详见表1),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当代年轻大学生的假期消费数额还是相当可观的。

3、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当代大学生假期消费倾向的调查中,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购物支出、娱乐和朋友聚餐。只有极少数用在与学习有关的方面,可见其消费倾向趋于享受和游玩等方面。(详见表2)。

4、调查结果显示,86.6%的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详见表3),很少有自己劳动所得的,因此来源的途径比较单一,但是这种经济来源稳定、可观,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经济依赖性还很强,消费能力则很大取决于自己的家庭状况。

5、通过调查,还发现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面的攀比现象比较严重,认为身边有攀比现象的占60.7%(详见表4),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会使大学生的消费走向歧途。这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正确指导和影响,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将非常不利于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6、调查同时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假期消费偏高疏于理财,在回答“你在假期有记帐的习惯吗?”,的问题时,仅有9.4%的大学生回答“有”,82.8%的大学生回答“没有”,而还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不太爱记、大体总数记一下”、“大部分钱不知花到什么地方去了”。显著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还比较淡薄,只注重即时消费而忽略了理财!长期下去将极不利于大学生日后的发展。

(五)对策与建议。

引起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原因很多,诸如:大学生目前自制力还较差、学生家长从小对儿女的溺爱、当代大学生本身爱攀比心理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也会引起这些不好的消费习惯。与此同时,我也针对上述的现象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假期消费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首先,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生都有羡慕之心,常不自觉地与别人攀比,为了不输给别人,就买名牌。但是我们应当明白华美的外衣掩盖不了丑陋的内心,同样破旧衣服也遮蔽不了高尚的品质。所以我们提倡大学生消费时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要对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同样,当代大学生还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从小开始培养,从自身做起。

其次,学生家长应该对子女加强教育和引导,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这样大学生才能形成勤俭节约、不奢侈、不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得来不易的,我们应该学会节俭,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不要盲目消费,将钱用得合理,这样才会使父母感到放心,才能对得起父母的辛苦劳动!

再次,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和指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我认为这应该从小做起,根据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引导合理消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其参与家庭理财,不要过度溺爱,严防大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引导。

最后,进入新世纪,竞争是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会站的住脚。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目前还没有在社会上工作,但到了将来就会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不要让生命留下任何遗憾,从现在就要学会好好的利用自己手上的钱,正确的消费、合理的消费!把钱花在应该花的地方上、花到点子上!

参考资料:http:///%cc%d8%。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读书不但能够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更能够经过书籍了解前人的成就,让我们在人类文明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因此,读书很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书籍正在被人们渐渐地遗忘,越来越多的不再读书或很少读书,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此次调查,主要对象是长春科技学院学生,主要目的是了解长春科技学院学生的读书现状。本次调查分为问卷和邮件两种方式,其中问卷30份,回收30份,邮件20份,回收13份。

一、调查结果统计。

经过本次调查,我发现我校学生的读书现状及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读书时间少,没有合理的读书计划或有读书计划但不能坚持。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习,大部分的同学因为玩电子游戏或上网娱乐。

2、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对于读书环境,选择在图书馆、自习室的占了大部分,并觉得在这些地方素数的效果比较好,基本没有同学选择在宿舍或其地方读书。其中44%的同学人为这些地方比较安静,能够静下心读书,34%的同学觉得有别的同学在这里读书,比较有读书氛围,也有少部分为何自己的同学一起学习。

3、读书功利性,多数同学为应付准备作业或考试而读书。

对于读书的目的,30%的同学为应付准备作业或课程设计查资料,21%的同学是学习专业知识,26%的同学为了准备等级考试及,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为了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书籍种类的选择显示大部分同学显得急功近利,大部分同学选择短时间能增长知识的专业和关于考试的书籍,而对于能陶冶情操的文学类和法政类书籍很少有同学去读。有的同学更是临考急抱佛脚,在考前疯狂借读考试的书籍,考试后就不再理会。

4、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效果不明显相对于读书的方法,只有12%的同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大部分的同学选择在书上做批注,对于图书馆的书籍(不允许在上面乱画),则读一下就算了,很少做记录。而众所周知,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能够增加我们对书上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调查中,大部分同学觉得读书效果不好。

5、图书馆图书不全,管理不合理。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调查显示,很多同学对于校图书馆的藏书提出很多意见,在校图书馆很多书不能找到,特别是很多当下流行的畅销书,图书馆都没有及时填充,而且图书馆的座位被别的同学大量占用上自习,影响阅读,应该加强管理。

二、建议和对策。

1、建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

我知道大家都想学习一点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专业、考试类和小说等书籍来阅读,因为这些书可能很快显示出效果或者比较有意思,“学以致用”这本没错。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我们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只注重读书对自己的现时作用,却不懂得厚积薄发,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道理;因此,要建立正确的阅读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在生活中我们更需要保持一块心灵的净土。哪怕每天读一篇散文,读一首诗,或者读几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在专业知识书籍阅读的同时,追求一下精神阅读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2、采取正确的读书方法。

读书并不是读过就算了,这样对我们没多大作用。因此,我建议大家试试下面的方法。首先,在阅读时尽量做笔记,在书上批注虽然也能起到作用,但如果再写一遍,效果会更好。

其次,不要只追求读书的数量,还要注意质量,因此,如果。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有时间,每本书我们都要读二至三遍,或者更多,确保已经读懂了这本书,最后,当读完一本书时,写一篇读书心得至关重要,这样能够加深我们对知识的了解。另外,在读完后,每隔一段时间,温习一下书籍或者读书笔记,“温故而知新”,相信你将有新的收获。

3、确保读书时间,增强校园读书氛围。

鉴于读书时间和读书氛围问题,我觉得应采取一下措施:(1)每天抽出一或两小时用来阅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周的读书时间。(2)学校在每月设立读书日,要求同学抽出时间读书。(3)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相关社团举办有关读书之类的活动,比如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并给予奖励措施,增加校园读书气氛。(4)去掉或减少不必要的课目时间,改为读书课,有老师或学长学姐讲解读书方法,交流读书心得。(5)将固定的教室设定为读书专用教室,为读书的同学提供理想的读书环境。

4、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和应用。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阅览室,方便查阅书籍。

经过此次调查发现,许多同学对读书很不重视,这种行为和想法很不应该,应该引起自己和学校的注意,尽量采取合适的措施改变这种,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获得良好的教育,为自己将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大学读书情况您有何看法?请如实填写以下问题。谢谢!

1、你所在的年级是。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在校研究生。

2、你是否经常读书。

a经常b偶然读一次c从来不读d有兴趣时才读书。

3、进入大学后你是否有自己读书计划a有b没有。

c曾经有过,但没有坚持多久。

4、为什么放弃读书计划a课业过重,没时间读书。

b需要学习别的知识。

c玩游戏或。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上网娱乐。

4、你喜欢哪一类的书籍。

其它。

a图书馆b自习室c宿舍d校园草坪上e其它地方。

7、你觉得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

8、你平常都怎样读书。

a直接在书上批注b写笔记c写读书心得d读过就算了,什么也不做e其它(可多选)。

9、你平常都因为什么去图书馆借书。

a开拓视野,增长知识b查资料c学习专业知识d准备考试。

10、影响你阅读的原因是什么。

12、你觉得那类书籍对你的帮助最大。

a文学类b法政类c专业类d等级考试类e其它。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3、你对学校图书馆的管理有什么意见?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道德属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公民道德,因此大学生的道德取向,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风向标,它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个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

2、道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要,可以促进大学生脚踏实地的追求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讲信誉,诚实不欺。同时,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培养,还可以促进学校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诚信观念,实现依法办学和以德治校。甚至对整个国家和社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意义。

二、关于政治素养、社会公德素质以及个人道德素质。

1、政治素养:

表现为大学生政治态度与理想信念,包括大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局势及经济形势的认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

2、社会公德:

体现在大学生应具有的基础文明上,包括遵守公共秩序、明礼诚信、培养公民意识与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虽然现在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已经较高了,对于奉献及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已经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了,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素质应从细微之处做起。

3、个人道德素质:

过或对作弊表示无奈与认同。所以,虽然大学生的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了,但是对事物认识的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仍然不能忽视。

通过此次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分析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素质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建设。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三是家长长期过分溺爱,使当前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四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及观念的落后,阻塞着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侵蚀着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主观方面分析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社会上流行的功利价值取向影响了大学生的实际行为,比如对于考试作弊的事,明知道是错的,但为了成绩还是会无奈的去做。二是思想观念与实际行为的分裂;三是大学生还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事物认识有不稳定性、不全面性和矛盾性。

四、意见与建议。

1、以正面教育为导向。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树立正确的观念。

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意识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法纪和社会公德,通过自主的体验来感知道德知识,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遵循思想道德原则。

学校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为使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和思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针对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4、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

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家庭教育对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社会这个大环境也应相应正确舆论导向,并及时树立典范,只有这样,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看着祖国日益壮大,我们的生活也过的越来越好,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不过物质条件的提高并没有带来精神方面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来的“小悦悦事件”的发生让更让我觉得世间情谊凉薄,但北大校长的一席话又让我觉得扶身体,更是扶灵魂“遇到摔倒的老人你要扶,因为你是北大学生,如果老人讹你,北大有律师替你打官司,如果官司打不赢,北大替你出这笔赔偿金,只因你是北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我对当今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做了不完全调查,希望通过该调查一览我国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的新貌。

社会公德指的是存在于群体之间的社会道德,是一种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最贴近我们生活的实际,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为此做了一次调查。

亲眼所见,亲身所闻,以及采访身边人。

20xx年xx月xx日。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整体水平不错,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缺点和弱点。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相对肤浅、社会公德情感较冷漠、社会公德意志比较淡薄、社会公德的知与行脱节。道德“知”、“行”脱节,道德标准的双重化“知”、“行”脱节问题早已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而本次调查数据则很好的为这个结论提供支持。换句话,道德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仅是停留在“知”的层面,而已无法去“行”了。

社会公德是思想道德中最基础的一种行为准则,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最朝气蓬勃的力量,可以说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关系整个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社会公德主要有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文明礼貌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幸福都寄托在大学生身上,大学生的学习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因为大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通过不断学习及不断适应各种社会规范并成为正式社会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尚处于未最后形成的阶段,仍然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拾金不昧等良好道德品质被有些人认为是大话、空话、套话。第二,部分父母或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犯的错误,无原则地原谅,缺少必要的教育引导。长此以往,造成了孩子惟我独尊、性格粗暴等不良习气,这种习气伴随孩子进入社会,就会表现为目中无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使孩子缺乏公德意识。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自身的意识形态,大学生都是刚刚成年,意识形态还不成熟,再加上身边各种复杂环境的纷扰,这就影响到了他们正常正确的处事方式,往往会随波逐流,人生价值观会发生倾塌。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加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大学生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的实际活动有很多具体方式,既可以参加社会公德的宣传活动,普及社会公德规范、传播文明新风,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既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各种社会公益组织。

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德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什么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什么是不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言行,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而且要把爱国热情、爱国愿望体现在学习上,一方面努力学习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一方面切实学会做人,通过社会的造就和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把个人奋斗融汇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融汇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去,以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彰显人生价值和意义。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将会使大学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重任,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使命。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但仍有不足之处。加强公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大学生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二十一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温暖氛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同时对维护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会的健康与稳定都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才和以后的职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使人心情畅快;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安全舒适;更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大量事实反复说明: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更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人才更可能有“成就”,更容易“成功”。因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万不要成为游离社会的自由主义者,终生乐而无为,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随着社会发展,思想多样化,大学生在道德意识上的矛盾和困惑也明显增多。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青年一代科学文化素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公共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公共生活质量,使人心情畅快;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安全舒适;更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人。一个成功人士都具有很强的公德意识,只有能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人,跟随社会文明进步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社会成功人士,才有成就事业的社会协调能力。

大学生应该成为传播社会公德意识和践行公德规范的模范人物,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个大学生要善于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德素养,并带动他人,影响社会。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家庭是学生另一个关键的受教育基地,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影响力的一个教育基地。但是很多家庭的父母、亲戚朋友整体道德素质不高,从小受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影响,很多学生也染上了一些恶习和陋习。一些大学生由于父母离异等家庭问题,过早地接触社会,在没有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情况下,他们的很多言行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拥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养,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决定了这个群体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引领时代发展脉搏,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因此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品学兼优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是高校面临的新任务,更是全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高尚情操和公德意识的大学生,我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素养:

1、充分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大力开展思想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引导工作,以解决学生面临的三大问题:1)政治立场问题。使学生在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确立巩固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保持同党和人民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方向;2)道德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发扬新风尚;3)理想和人生观问题。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和人生信念,自强不息,为社会、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2、注重日常德育培养力度,广泛开展文明修身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使公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渗透与发展,不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开展“骨髓捐助”、“希望工程捐赠教材”、“儿童基金会募捐”、“血液捐献”和“知识产权”宣传等一系列活动,培养青年学生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人、关心人,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尊老爱幼,关心帮助鳏寡孤独者和残疾人,建立并发展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3、加强法制道德宣传,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进行紧急情况应急处理、安全消防、心理健康等教育。民主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正确使用自己的合法权利,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证这种权利不受侵犯;法制教育是帮助青年做到知法、守法,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参与到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去。

通过本次的调查,我组的同学都深刻感受到了我们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扬长避短,与身边的同学一起努力去构建一个和谐、理想的大学环境,让大家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文明的天空中张弛翱翔!

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

目录。

1、前言.32、调查设计...4。

3.1大学校园内已经基本形成普通话语言氛围。53.2学生在意识上认可普通话的巨大作用,为高校推广普通话打下良好基础。.73.3在校园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加强了学生之间说普通话感染力,但仍存在潜在的不利于推广普通话的因素。..........113.4普遍认为高校推广普通话力度有待加大,推普方式有待增多。......164、思考和建议..........181、前言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群体,普通话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任何学校、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地位。

“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有口才必定是人才”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改造社会的重任,掌握好本民族的语言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交往。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工程,对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调查设计2.1调查目的对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通话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一方面是使广大师生普遍树立语言的规范意识,使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成为广大青年的自觉追求,另一方面是为促进推广普通话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做出有效补充。

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回。

收率为95%。

调查结果显示:3.1大学校园内已经基本形成普通话语言氛围。

在认为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和提高很重要的人中,有7%的人对周围的普通话语言环境满意,有70.2%的学生认为较满意,有10.5%的人不确定,只有12.3%的人对周围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再对其进行假设检验,如下所示:

从表中可知,参与分析的样本数为57,均值为1.30,标准差为0.654,均值误差为0.087。

单样本t检验结果,从表中可知,自由度df=56,t=3.445,对应的临界置信水平为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12,0.47)。计算的t值对应的临界置信水平远远小于设置的0.05,因此拒绝原假设ho,表示大学生一般主动在学校(而不是家里或其他)讲普通话。

所以,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认可了目前校园内普通话成为通用语言后的使用氛围,这种普通话语言环境十分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3.2学生在意识上认可普通话的巨大作用,为高校推广普通话打下良好基础。

首先进行性别与对普通话环境的满意度的均值比较:

从表中知道全部样本为57个,共有57个样本参加分析,占全部样本的100%。

(说明:1代表“满意”,2代表“较满意”)。

从均值来看,男女对当前普通话环境都比较满意,说明在大学里由于大学生之间交流以普通话为主,说普通话的氛围较好。但也说明还存在些问题。

当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方言区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学习、生活时,普通话成了他们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身为学生,但又经常与社会接触的学生,掌握好普通话是他们锻炼自我、求职、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你觉得在求职过程中和人际交往中普通话是个重要因素吗”调查中,有19.3%认为非常重要,64.9%认为比较重要,10.5%无所谓,只有5.3%认为不太重要。可见,说普通话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交流手段,更多的学生是把它当作人际交流和求职时的重要因素,更注重利用普通话来展示自己的优势。其中有的人表示主动努力去学习普通话,在这样的积极心态下,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势必激起同学们的巨大学习热情。

在进行“性别”与“认为普通话是一种素养”的相关性分析中,二者相关性显著。

(说明:1代表“男”,2代表“女”)从表中可知道,参与的分析的两个变量的样本数都是57,性别的均值为1.44,标准差为0.501,;文化素养的样本也是57,均值是1.35,标准差是0.481。

从表中可看知,参与分析的两个变量样本数都是57,相关系数r=-0.354,显著性水平为0.007,因此相关系数旁以两个“**”号标识,说明“性别”和“认为普通话是一种文化素养”的相关性显著。

3.3在校园使用普通话的良好氛围加强了学生之间说普通话感染力,但仍存在潜在的不利于推广普通话的因素。

在对“你一般主要在哪个场合主动讲普通话”的调查中,78.9%选择“学校”。在对其进行假设检验,如下所示:

从表中可知,参与分析的样本数为57,均值为1.30,标准差为0.654,均值误差为0.087。

单样本。

t检验结果,从表中可知,自由度df=56,t=3.445,对应的临界置信水平为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12,0.47)。计算的t值对应的临界置信水平远远小于设置的0.05,因此拒绝原假设ho,表示大学生一般主动在学校(而不是家里或其他)讲普通话。

(1)在被调查的57人中有78.9%的人在校园里会主动说普通话,也有14%的被调查者会主动在家里讲普通话等等。这种分地域分对象的做法,不利于自身普通话的锻炼与提高。

(2)方言的影响。

在“你觉得在校园里老乡之间有必要说普通话吗”的调查中,只有5.3%的人认为“有必要”,50.9%的人认为“没必要”,而43.9%的大学生认为“要看场合”。“老乡”之间往往是喜用方言交流,甚至有的学生以说方言为炫耀的资本,所以,当各自遇到老乡之时,大部分人首先“忘记”的可能就是说普通话。(3)教师使用语言的规范与否对大学生的普通话也有较大的影响。

调查显示:36.8%的被访者认为教师是影响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10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

教学。

用语用字。”作为世纪的高校教师,更需要具备说普通话和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如果教师不说普通话或普通话不够标准势必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也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4)网络语言的影响。

调查显示:7%的被访者认为网络对大学生普通话水平有重要影响。目前,网络聊天交友备受大学生欢迎。网络语言中与计算机有关的专门术语相对规范,而聊天室里使用的语言则随意性大,应用比较混乱。比如常见于论坛和聊天室的“斑竹、恐龙、美眉、东东”,这类比较特别的词语大概占网络总词语1/10。3.4普遍认为高校推广普通话力度有待加大,推普方式有待增多。

在调查中,认为目前大学校园推广普通话力度“很大”或“较大”的只有22.8%,而77.2%的学生认为推广普通话“一般”或“不大”。

不知道每年9月第3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占93%。这就提醒高校相关部门还应加大推广普通话力度,不仅要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自觉意识,还应该提供各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提高普通话能力。在问卷中,我们也对学生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提高普通话水平进行了选项设置,调查情况如下:

表一。

(1)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活动。推广普及普通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各部门协调完成。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普通话宣传周”,通过标语、广播站、校园橱窗、黑板报及图片资料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说普通话的意识,使普通话深人人心,让人人成为普通话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诗歌散文朗诵会、演讲赛、辩论赛、大学生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计人操行分,刺激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教学用语和校园语言。

(2)推广普通话工作要面向全校,不放松对非师范生的培训,并对新生进行入校摸底测试等。

全面掌握学生人学时的普通话现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普通话水平,以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为今后推广普通话工作提供实践依据。

(3)高校教师应加强表率作用,师生齐努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除了语言专业教师,有部分教师只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对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重要性毫无认识,认为自己与人交流时语言上没有障碍,没有必要在语音上吹毛求疵,达到每个字都字正腔圆。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的语言教学也极为不利。所以,要做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决不仅仅是学校语委部门的工作,高校教师无形中肩负着推广普通话的责任。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消费是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消费的含义是指所有能促进和带动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各种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综合。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大学是一个学校向社会转型的过渡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也经历着从学生走向社会的转型过程。因此,我们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总体上是科学、合理和理性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消费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误区,制约着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

总体上看,理性消费是主流,价格、质量、潮流等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消费能力有限,价格和质量成为大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

另外,追求时尚和名牌也成为部分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电脑,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苹果手机电脑等一度成为中国人追求时尚的标志,其品牌效应也影响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经济来源比较单一,经济独立性差,消费能力有限,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很好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

此外,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的影响。

部分学生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部分学生存在攀比、奢侈和求异心理。大学生消费易盲目冲动,消费中从众现象突出,铺张浪费严重。

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针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 “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我们应加强合理储蓄观念。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树立自己的合理消费观念。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 。 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大学生消费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对其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增强理性消费,合理消费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我们大学生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具有很大的潜在消费水平,大学生是四年后走向社会并引领社会进步的主力军,在大学里,如果能抓住大学生这个潜在市场,做到先入为主,必将对于企业将来的消费群体起很大作用。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社会上存在这样的说法“大学生是最有钱的人”,这反映出了我们大学生较高消费水平与盲目性。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如下的情况:

(一)衣食住行方面。

吃饭穿衣是每个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大学生也不例外,在吃饭穿衣方面花钱最多。调查和数据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衣物支出占13.3%。其他方面,休闲娱乐占10.7%,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10.6%,人际交往占24.4%。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面聚餐的费用也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根据结果分析,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1000元以上的占70.3%,低于800元的占10.7%,19%的学生月消费在800-1000元之间。

(二)恋爱方面。

据调查结果显示:七成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超过200元,其中月均300元以上的有55%,超过18%的大学生月均花费400元以上。走访中,大部分大学生表示,平时吃饭、看电影、k歌,已经花销不少了,如果遇上男、女友生日,或者2月14日情人节,或者七夕,甚至11月11日光混节,买礼物,买玫瑰花,送巧克力,那花销就更多了。对此,不少大学生感叹,“谈钱伤感情,谈感情更伤钱啊!”。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三)在社会交际方面。

进入大学后,我们的交际范围广了,需要聚会聚餐的情况非常多。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都要请客,要不人家会说你不够交情、不上路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据统计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四)电子产品。

调查显示,100名受访大学生均拥有电脑、手机,其中75%的大学生拥有的电脑在4000元以上,80%的大学生表示用过两部以上手机,电子消费也逐渐成为大学生消费中的“普及品”。

在调查中,5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通讯费在50元以上,18%的大学生月均通讯费超过150元。手机聊天、发短信、上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此外,利用手机订票、团购、缴费,也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流行的做法。

另外,25%的大学生除电脑、手机外,还拥有数码相机。不少学生表示,就电脑、手机、数码相机这“三件套”而言,保守估计就要花掉6000元;有的购置费用甚至达到15000-20000元。

(五)经济来源方面。

学生是消费者,而大多学生要靠父母。相关数据显示:目前,91.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尽管大学生消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1.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00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5000元。这其中有91.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据分析有63%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有30%多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消费,而大部分(55%)的大学生则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

(一)消费的盲目性,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在大学里,有些学生为了追随大流,不管家庭情况如何,花大量的金钱买化妆品,买名牌衣服,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下来,看到别人拥有,自己却没有,就去购买,没有顾及自己的生活费是否充足。这些消费心理,则是影响了他们。

(二)重物质消费轻精神。如今,在生活中,很多人一直充满购买物质的欲望,为了生活的更好,只是一味追求物质,购买大量的生活用品,享受高消费的娱乐。在这些过程中,他们忽略了对精神的追求。其实,精神十分重要,我们要注意精神的修养。

(三)消费的模仿趋向。大学生对潮流的追求,正因为他们是新新的一代,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就比其他人不一样,就想在穿着等方面去超越,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模仿。

(四)消费的攀比行为。攀比,在大学里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同学与同学之间,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优越,就会慢慢显示自己的攀比心理。你有,我也要有的心理,是直接显示攀比的明显因素。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的消费观才会更加合理化。另外,大学生应该尽量在大学做到经济独立,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为家庭减少了负担,在大学里,只要自己在课余时间做点兼职,足以让自己生活无忧,而且还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忙碌,而不至于碌碌无为虚度青春,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观,我认为是该花的钱就花,不该花的钱能省就省,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做到财务利用最大化。如果这样的消费观在大学里开始培养,那么无论对将来的事业还是家庭生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积极因素。

1.读书源于兴趣,类别丰富。

很多的同学看重自己认为比较有用、值得阅读的书籍,同时大多数同学在努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不忘相关专业书籍,这对于我们提高专业水平是很有帮助的。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觉得应该多读文学类书籍,这有助于提高当今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也不乏像娱乐消遣这类质量相对较低的读物。但是不可否认这都反映了大学生课外阅读类别是比较丰富的。

2.阅读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3.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社会性和实用性。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大学生兴趣的选择也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从调查得知,专业辅导类是大学生经常阅读的对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对专业读物的关注,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

(二)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

1、阅读的时间少。

60%左右的同学每天阅读时间不到一小时,这是远远不够的,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多读一些课外书刊杂志。只有多阅读才能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才能提高自我。

2.流行粗浅读物兴趣倍增。

在课外所阅读的书籍中,娱乐消遣类占了23.5%,这也暴露了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问题,甚至无聊至极。而大学生却对此仍认识不够,实在令人担忧。

3.学生对课外阅读有所重视,但程度有待提高。

大多数同学每学期都会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为大学生生活增添一份文学气息。但根据阅读时间和购书费用,也不难发现阅读课外书籍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并未占较重要角色。

3.购书仍占主流,网络异军突起。

网上购书、网上阅读、在线交流等,随着大学生宅女宅男的日渐增多,网络为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提供了更有效的工具但我们还是应更有效提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毕竟那里有更全面的素材、资源;同时,在运用网络新手段时要学会辨别真伪、优劣,抵制不良阅读倾向。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在这多彩的世界里输是人的精神粮食,也是人的终身伴侣。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学科教育都是智育,但是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学生的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大学生涯中,也不例外。除了丰富多彩的其他生活,课外阅读也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占一席之地,它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锻炼其思维,陶冶其品德。而且对其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精神境界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直接接受书中的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为了进一步明确书籍在我校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切实影响与大学生目前阅读存在的问题,我们团队针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

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报告

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

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

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

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2%会选择周末。有3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2%。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

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

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作为一名大学生,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财商”,就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讨论会上,当问及对“财商”概念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问题是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5、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绿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