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中班瓜瓜和娃娃教案(精选16篇)

中班瓜瓜和娃娃教案(精选16篇)

作者:碧墨

中班教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幼儿的学习成果达到预期效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中班教案范文,希望对您编写教学计划有所启发和帮助。

秋娃娃和果娃娃中班教案

上次水娃娃们变成水汽娃娃,在天空上飘来飘去,后来又遇到了冷空气,变成了雨点和冰雹,最后回到了江、河、湖、海里。

水娃娃这次刚在家里呆了几天,又待不住了,便淘气地对妈妈说:

“妈妈,妈妈,我们想跟大头儿子出去玩!”

水妈妈看看自己的孩子,慈祥地说道:“孩子们,你们都长大了,要变成对社会有用的水娃娃。”水娃娃们听了妈妈的话,不明白地望着妈妈,水妈妈不紧不慢地继续说道:“孩子们,你们可知道人类喝的水叫什么吗?”

“自来水!”水娃娃们齐声说道。(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作答)。

“对了,那你们想不想变成自来水呢?”水妈妈问道。

“想!”水娃娃们都大声地答应着。

水妈妈带着水娃娃们来到了水库里,后来又和许多水娃娃被送到了净水站里。水娃娃们可开心了,因为它们将变成人们喝的自来水。在净水站里面,水娃娃们通过过滤和沉淀,除去了里面的泥沙、水草等脏东西,就激动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可以给人们喝了吗?”水妈妈看着可爱的水娃娃们,开心地说:“孩子们,虽然我们被除去了泥沙、水草等脏东西,可是身体里还有各种看不见的有害细菌了!”接下来,水娃娃们就被用化学方法杀死了身体里有害的细菌,并且用仪器化验了水的质量。这时候,水妈妈开心地对水娃娃们说:“孩子们,恭喜你们,你们都变成了对人类有用的自来水了!”(教师在第一次讲故事时可以不说过滤、沉淀和化学方法,因为这陌生的词语会影响他们掌握故事的梗概,教师在后面可以解释)。

后来,水娃娃们进了高高的水塔,被送进了千家万户。黄渡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用自来水洗手烧饭,水娃娃们开心极了,因为它们变成了有用的自来水!

中班教案:水娃娃

2、教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污染源图片)

3、小结:原来是人们把生活中没有经过处理的垃圾、脏水或者是有害物质直接倒入河里,使得水娃娃变得又脏又臭,生病了,所以它才不开心。

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的教育手段必须形象具体,越形象,越具体,教育效果越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符合这一要求。我先用flash动画——哭泣的水娃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讨论。然后给孩子们看环境遭受污染的情况:漂满垃圾的小河、小河里漂起的鱼的尸体、黑乎乎的河水……看了这些,幼儿产生了厌恶被污染的环境的心理体验,我趁机培养幼儿同情、保护水娃娃的情感倾向。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讲了什么?

2、生病前和生病后的水娃娃有什么不一样?

3、生病前后,水娃娃的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为什么水娃娃会生病?

教师引导幼儿联系自身生活经验, 明白污染的水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干净水对环境的意义。

分析:通过让边幼儿观看生动、形象的flash,边听老师讲述故事,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美好的环境给人带来的洁净舒适之感和恶劣的环境给人带来的灾难。而提问的环节让孩子们用语言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1、幼儿分组自由讨论。

2、教师总结:工厂按规定先对污水进行处理,然后再排出来,我们要一水多用,洗衣或洗菜水或拖地或冲厕所,以减少污水排放,不将油腻的剩菜倒入下水道,洗餐具时,尽量少用洗剂,可用热面汤,不要向河里扔垃圾,让妈妈少用化妆品、染发液等造成水污染的物品,大家都来保护水源,都来关心和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从自己做起,水娃娃的病就会慢慢的好起来,我们的环境也会变的更美好。

分析:通过讨论,可以使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一些已知经验,借鉴彼此的见解;同时在这种合作与沟通的过程中,他们更能学会如何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与互助,从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但需注意的是,这时教师并不是在一边观望,而是应随时把握各组的讨论动向。

需指出的是,作为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氛围,教师本人要耐心地聆听孩子的想法,而不管有时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谬”。最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点评,能帮助孩子们整理思路,共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中班教案:水娃娃

1、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的优良品质。

2、重点字词的认读: 戏(法)、蒸汽、珍珠、夏(天)、秋(天)、挂、穿。

字卡、课本。

1、 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圈,让幼儿去猜一猜这是什么,引出水娃娃。

2、 看图说话,学习儿歌《水娃娃》。

玩连线游戏。

3、 画一画:水娃娃变变变。

好娃娃中班教案

1、尝试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体验歌曲中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

故事《纸娃娃》

歌曲《纸娃娃》

录音带、折好的纸娃娃、纸爸爸、纸妈妈各一个,色纸若干张。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讲的是什么?

纸娃娃为什么伤心?

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如果是你拣到了纸娃娃会怎么做?

教师扮演歌中的小朋友,边念歌词随着乐曲做动作。

教师念歌词,请幼儿来表演,鼓励他们创编出不同的动作。

小朋友拣到纸娃娃时,它一个人躺在冰冷的雪地里;小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练习演唱。

组织幼儿学习折纸娃娃,并创编纸娃娃找爸爸妈妈的游戏。

好娃娃中班教案

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最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了。在画水彩画的时侯,孩子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找不到喜欢或需要的颜色。于是,根据幼儿好奇、好探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堂关于颜色混合的活动。

1.通过玩颜色混合游戏,激起幼儿对颜色的探究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鼓励幼儿记录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3.培养幼儿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情感。

1.装着清水的瓶子若干个(上面有可变化表情的娃娃脸帖纸)。

2.可供幼儿记录的水彩笔、记录板等。

一.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初次操作混合游戏的兴趣。

1.通过“水娃娃”想变成“海妈妈”那样颜色的愿望,激起幼儿第一次操作兴趣。

2.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说同自己的做法。并从其中找出“深浅”两种蓝色进行对比。启发幼儿总结出深浅变化是由于颜料投放的多少而决定的。

3.师生共同操作改变娃娃脸使幼儿体验到“帮助”的快乐。

二.教师设疑:“小朋友,除了蓝色,我们还能不能让水娃娃再变成别的'颜色呢?”激起幼儿继续操作的兴趣。教师提供幼儿所需的材料。操作时,注意指导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三.从操作中感受颜色混合的乐趣,并学会把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1.提出问题:“如果水娃娃们穿着这件衣服时间长了,想换一种颜色,那该怎么办呀?”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并肯定幼儿的讨论办法。

2.教师先以蓝色和黄色混合为例,带起幼儿探究及操作的兴趣。

3.鼓励幼儿将自己发现的“颜色的密秘”记录下来。(可以教师先演示记录方法再帮助幼儿共同记录)。

4.参观记录板上记录结果,表扬幼儿并奖给每人一颗智慧星。

四.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商量把漂亮的水娃娃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

中班教案:水娃娃

在一次餐后的散步中,天空不适地飘下了几丝雨丝,我本想让幼儿回教室休息,但呈入我眼帘的场景使我惊呆了。小朋友们有些在抓小雨点,像是和雨点玩游戏;有些在雨中旋转着身体,享受着大自然中的雨到底有多可爱;有些在抬头看着雨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问题。这时,我班幼儿茅怡婕问:“徐老师,天上的雨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呀?”蹲在地上的郭睿马上又问:“落在地上的雨点最后又到哪儿去了呢?”“那如果雨落到河里,河水漫出来怎么办?”王佳依自言自语的问。其他幼儿便纷纷加入了其中,你一言我一句参加了关于雨的热烈讨论中。于是《水娃娃漫游记》的活动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始了。

第一环节: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回忆引发幼儿对水娃娃找妈妈的兴趣。

第二环节:师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复述,进一步掌握水的特性。

第三环节:引导幼儿根据故事表演游戏。

第四环节:通过变一变,让幼儿观察水的态图片,想一想水变化的原因。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故事进行概括,了解水的特性。

2.通过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学会比较事物特性,并能自己尝试编故事

1.已有的关于水的经验

2.酒精、绿茶、牛奶

一、想一想——通过对《小蝌蚪找妈妈》故事的回忆引发幼儿对水娃娃找妈妈的兴趣。

1.朋友们,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可以让个别幼儿上台讲故事,教师也可以自己带领幼儿一起回忆故事。

(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的环节)

二、说一说——教师讲述故事后,引导幼儿复述,进一步掌握水的特性。

1.小朋友们,是谁带水娃娃到城市里玩的?

2.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一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3.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二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4.大头孩子带着水娃娃去找妈妈,第三次找着谁呢?水娃娃怎么说的?

小结:原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

三、演一演——引导幼儿根据故事表演游戏

准备好道具,即酒精、绿茶、牛奶、水,让幼儿表演,讲师讲述。(共九个角色,教师扮演讲述者)

四、变一变——通过水不同形态的照片引起幼儿对水探索的欲望

1.你们知道水娃娃还会变魔术了,怎么变的了,下次严老师再告诉你们(引起下节课,水娃娃变成气体和小冰雹)

一天,大头儿子正在河边开开心心地玩耍,突然,几个淘气的水娃娃对大头儿子说:“大头儿子,你带我们出去玩玩吧,我们整天呆在河里闷死了,我们想到城市里去长长见识!!”大头儿子还在犹豫,可是几个水娃娃又赶紧说道:“你就带我们去吧,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会满足我们愿望的!”

就这样,大头孩子答应了他们,几个水娃娃和大头儿子离开了小河,来到了城市里,开开心心地玩了好几天。一天,几个水娃娃对大头儿子说:“我们想妈妈了,你带我们去找妈妈吧!?”大头儿子又在犹豫,只听水娃娃们说:“大头儿子,你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肯定会满足我们愿望的!” (这里可以让幼儿自己猜猜水娃娃会怎么说,教师可以提醒第一次水娃娃是怎么对大头儿子说的)

大头儿子答应了他们,首先把水娃娃们带到了酒厂,酒精妈妈开心地对他们说:“好孩子,你们跑哪儿去呢?可把我想坏了!”几个水娃娃轻轻地摇摇头说:“你不是妈妈,我们的.妈妈喝起来不是辣的,也没有酒味。”(这里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酒的特性,)

大头儿子又把水娃娃们带到了生产绿茶的工厂里,茶妈妈激动地说:“孩子们,你们可回来了!”几个水娃娃又重重的摇摇头,说道:“你不是妈妈,我们的妈妈不是绿色的!”(这里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发挥,适当引导)

大头儿子和几个水娃娃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工厂,突然一个水娃娃开心地叫道:“妈妈,妈妈,我们好想你啊!”可是另外几个水娃娃说:“那不是妈妈,妈妈是透明的,那个是牛奶!”(让幼儿自己发挥)大头儿子在一旁开心地说:“你们可都是聪明的水娃娃,你们的妈妈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而且是透明的,现在我就把你们送回家!

最后,大头儿子把水娃娃们都送到了小河妈妈的怀抱里,并答应下次还带他们出来玩。

中班教案娃娃家

结合《纲要》艺术领域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是开展其他活动。”因此我们想通过这节活动启发幼儿运用身边熟悉的材料来制作一些美丽的作品,培养幼儿的手工技巧及对手工的兴趣。

1.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手工技巧。

2.训练幼儿粘贴的技能。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手工技巧。

难点:训练幼儿粘贴的技能。

1. 纸杯子、固体胶若干。

2.废旧卡纸裁剪好的长条和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纸杯:“这是什么?它能干什么?”引入纸杯娃娃的主题。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师拿出纸杯等制作手工的材料。

2. 教师将长条卡纸卷成圈再展开。

3. 将卷好的纸粘在纸杯上,当纸杯娃娃的'头发,纸杯口朝下。

4. 教师选择深色的卡纸制作纸杯娃娃的眼睛。

5. 教师选择红色的卡纸制作纸杯娃娃的鼻子。

6. 纸杯娃娃制作成功,让幼儿欣赏。

7. 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手工。

8. 教师巡视指导。

(三) 结束部分。

教师对幼儿制作的纸杯娃娃进行评价,并让幼儿互相欣赏。

教师在作品上写上幼儿的名字并放在美术角展示。

1.本堂课是幼儿对手工的初步尝试。

2.本堂课结合实际,让幼儿容易理解并学会,与教师配合良好,互动较好

3.本堂课中个别幼儿动手能力较弱,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泥娃娃》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关心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

师: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

教学。

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中班教案娃娃家

1.学习用各种几何图形片拼娃娃,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并计数。

2.尝试变化图形片摆放的位置,以表示图形娃娃的多种姿势。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

1.认识图形片。

出示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里有许多图形,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引导幼儿逐一认读图形名称。

2.拼图形娃娃。

(1)师:图形片想请小朋友用它们来拼出各种各样的娃娃。

想一想:用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头?什么图形可以拼出娃娃的身体、胳膊和腿呢?

幼儿分组进行操作。

(2)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比较。

师:这两个娃娃一样吗?你能看出他们在做什么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请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娃娃?

3.再次拼图形娃娃,并用数字表示所用各种图形的数目。

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们再拼一个图形娃娃,拼好后看看说说你这次拼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娃娃,分别用了哪些图形,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在表格进行记录。

4.集体评价。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单上的'数字与实际使用的数量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中班教案:水娃娃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2增强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水污染、土地干旱、节约用水的多媒体图片、水娃娃头饰。

2、教师素质准备:头脑清晰,充分考虑到各环节出现的问题,若出现问题,该怎么办。

3、幼儿准备: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观察记录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不当行为,并与家长一起商讨一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知识经验积累:没有水会怎样。

幼儿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中班幼儿在进行小水滴旅行记,吹泡泡,沉浮实验,奇妙的水车等活动中,已经完全被水的“魔力”给征服了。幼儿虽然知道要节约用水,他们一边说节约用水,一边在洗手、喝水、上厕所等过程中浪费水,不能很好的做到节约用水。孩子们节约用水的意识还比较单薄,需要从小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2.水有什么用呢?

3.幼儿讨论水的作用。(引导幼儿从不同的侧面来说水可以喝,水可以洗,还可以浇等)

4.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之外,水还有什么用呢?(出示课件)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喝,可以洗衣服,可以洗水果……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动物、植物、整个自然界都离不开水。

水娃娃我呀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以前我们和小朋友一样生活的很快乐,可是现在我们一点也不开心。有时我们还会伤心的哭呢。(做哭泣的表情,同时出示课件哭泣的水娃娃)

猜一猜水娃娃为什么哭了?(幼儿猜测:她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她的好朋友死了;她生病了;她的朋友少了……)

6.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水被污染图片)

小结:原来人们把生活中的垃圾、脏水,还有有害的东西直接倒入了河里,使得我们水娃娃又脏又臭。我们都生病了,所以才这么难过。

7.这么脏的水小鱼喝了会怎么样呢?我们能喝吗?(出示课件)

幼儿讨论回答。(小鱼喝了这么脏的水会生病,还会中毒;鱼喝了这样的水会死掉的。我们人不能喝,人喝了也会生病,人也会死的。)

幼儿先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可以从人类、动物、植物三方面去引导。没有了水,我们就不能洗脸,也不能洗澡,不能做饭,不能洗衣服,也不能喝水,人不喝水会渴死的;没有了水,动物宝宝不喝水会生病,也会死掉;没有了水,植物宝宝们会渴死的。)

小结:没有了我水娃娃,真的是好可怕啊,一切生命都没有了。

9.可是现在地球妈妈的好多地方已经严重缺水了,那里的人连喝水都很困难了。(播放课件,让幼儿通过看这些图片,河里没水了,土地干裂了;田地干了不能种粮食了;小朋友要到水坑里去舀水喝;动物渴死了;植物枯死了。了解他们所不曾经历的画面,从而到达一种内心的震撼:水是多么珍贵。)

水对我们来说太珍贵了,那小朋友要是看到水不停地流,你会怎么做呢?你来帮帮红皮鼠吧。(出示课件,幼儿自己选择要怎么做,引出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10.对,我们要节约用水,那我们要怎样节约用水呢?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讨论,说出收集的节水方法。

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一点;

随时关紧水龙头,不让它滴水。

水龙头关不紧,可以在下面接个水盆,水可以存起来。

用洗衣服的水拖地,洗青菜和洗手的水冲厕所或浇花。

下雨的时候可以把雨水用盆和桶接着,存着可以用的。

1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我的好朋友他们是怎么节约用水的?(出示课件)

小结: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爱惜水,节约用水,我们地球上的水资源才不会越来越少。我相信小朋友们只要行动起来,人人都能成为节水娃娃。

四、教师提议,现场宣传

小朋友们可能还不知道吧,每年的3月22日是我水娃娃的生日。现在水越来越少了,小朋友猜猜我的心愿是什么?(幼儿讨论:生日的时候送个大蛋糕;送她个漂亮的礼物;水少了,水娃娃希望水变多;大家节约用水。)

其实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大家都来节约用水,那大家有没有信心成为节水娃娃呢?(有)

水娃娃我现在好开心哦,有你们这样的好朋友。我有个提议,正好现场有这么多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做个现场宣传,告诉我们身边的人都来节约用水吧。

好,全体起立,让我们大声的告诉朋友: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我们是节水娃娃。

现在让我们走出去,告诉更多的朋友们一起来做个节水娃娃吧!来,小朋友们站队。(边走边做宣传)

7、教学内容附录

8、教师自我评价

(1)设计亮点:

我个人认为在活动设计上有以下亮点:

1.在一小段欢快的音乐中,老师以水娃娃的身份出现,形象生动,幼儿自然进入情景状态之中,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幼儿接受知识是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这种形式比较新颖,孩子们也乐于接受。

2、通过观看缺水的图片,让幼儿的心灵有所震撼,从而激发幼儿节水的愿望是一个亮点。

3.向在座的各位客人老师宣传,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是第三个亮点。孩子们用最简单却最实用的方法告诉身边的人,要节约用水。

(2)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以下问题:1、现在幼儿都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当中,节约用水的意识比较单薄。幼儿都喜欢玩水,并不能深刻的体会到水的珍贵。所以在谈到节约用水的方法时,显得有点不知所措。尤其在对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用水不看水表不交水费,这种节约用水的意识与市里的孩子相比淡了很多,不知道怎么节约用水。2、在课堂上有些问题提出后,由于孩子们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积累比较丰富,回答热情很高,一时有点难以控制场面。在课堂驾驭方面还有些欠缺。3、在问题引导的时候,有些问题还不太口语化,孩子们理解的有些吃力,在今后教学活动中,我会注意以上几点,使自己的活动更好服务于幼儿,从而更精彩!

《泥娃娃》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巩固团圆、搓、压的技能,初步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2、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泥、泥工板、湿抹布、已做好的、未连接在一起的泥娃娃身体的各部件(头、身体、胳膊、腿)。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议论、回答后,老师。

总结。

:娃娃有一个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两只细细的胳膊和两条长长的腿。

2、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和连接的技能。

老师出示泥团,示范分泥:做娃娃的时候,先要把泥分为两块,每一块再分为一大一小两块,大的分别做身体和两条腿,小的分别做头和两条胳膊。再用我们学过的团圆、搓长、压扁等本领做出圆圆的头、宽宽的身体、细细的胳膊和长长的腿。

出示已做好的各部分形象,示范连接:做好以后,将头、胳膊、腿与身体连接在一起。连接的时候,要注意位置正确:头是长在身体上部的,腿是长在身体下部的,胳膊是长在肩膀的两边的。连接好以后,用牙签在面部画出眼睛、嘴巴,平放在泥工板上。

3、交代要求,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自己来做一个泥娃娃,分泥时要注意份量多少。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注意提醒幼儿:分泥要注意大小比例,连接时要稍用力,连接位置要正确,特别是胳膊与腿。

4、老师请幼儿评价,谁的娃娃最漂亮。

《泥娃娃》中班教案

1、引导幼儿学习唱这首歌曲。

2、培养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1、幼儿复习歌曲《小动物在哪里》。

2、请幼儿听歌曲《泥娃娃》,引出小客人“泥娃娃”。

4、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的倾听歌曲。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听了歌曲觉得怎样?觉得什么地方有趣?

(2)、老师和幼儿一起随录音学唱歌曲。

5、提供歌曲录音,鼓励幼儿自由表演。

6、引导幼儿在集体前面进行表演活动。

《泥娃娃》中班教案

1、幼儿模仿静态泥娃娃,激发活动欲望。

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些朋友,你们看他们是谁?

2、讲述神仙哥哥的故事:泥娃娃多可爱,可就是不会动,让我来想一个办法帮助他,唉,有了!神仙哥哥有一只神奇的喇叭,神仙哥哥每吹一次喇叭,泥娃娃就可以动一些身体部位。

1、创编头、身体的动作。

你们想让泥娃娃先动哪一个身体部位呢?(请幼儿示范)。

我们一起来看看神仙哥哥吹了第一次喇叭后,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会动了。(展示图一,重点鼓励幼儿自由随乐摆动,从而感知乐曲节奏)。

2、创编手部动作。

神仙哥哥吹了第二次喇叭,你们想让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

(展示图二,尝试着动动手)。

(1)让我们用我们小手随着音乐来跳个舞,

(自由感受随乐创编表演)。

(2)集体讨论:你的双手是怎样随音乐舞动的?

鼓励幼儿展现自我,运用多种节律的表现方式朝不同方向表演。

(3)让我们用头、身体和手一起来跳舞好吗?

3、创编全身动作。

泥娃娃的头、身体、手都能动了,你们还想让泥娃娃的什么部位也动起来呢?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喊神仙哥哥吹第三次喇叭吧:神仙哥哥请你快吹第三次喇叭吧!

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师幼共舞。

(1)泥娃娃活了,他更想怎么表演了?想想看表演什么呢?(自由听音乐创编)。

(2)集体讨论:你表演了什么?(幼儿互相交流,丰富表演内容)。

(3)怎样表演得更美呢?(要有表情、有节奏)(幼儿继续听音乐表演,改进自己的表演动作)。

(4)集体学习:你表演得美吗?你是怎么表演的?(幼儿个别展示,互相交流学习)。

(5)分组表演学习(男女交换表演,观摩学习)。

(6)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根据创编新意及动作的美感来评价)。

让我们把这故事完整地表演吧。(教师利用图案符号提示幼儿教换动作)(根据幼儿表演需求可再来一遍)鼓励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表演,教师为创新、进步的表演拍照,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

1、能随音乐的节拍表演,创编与音乐相符合的肢体动作,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性。

2、体验在音乐活动中的愉悦和成功感。

1、向幼儿介绍有关泥娃娃的知识和趣闻,丰富幼儿的肢体语言经验。

2、音乐磁带、录音机、玩具小喇叭一个,相机一架,图案符号三幅,泥娃娃玩具一个。

3、宽敞、干净的场地,幼儿围坐在教师身旁。

《泥娃娃》中班教案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在动作的基础上,记忆歌词。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表演时要面对大家。

会唱歌曲。

学会感受歌曲。

教学光盘。

(一)教师通过故事引出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教师:天气很热,我帮这个小娃娃洗澡,可是我发现,这个小娃娃越洗越脏。到底怎么回事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唱首歌就知道啦!

(二)教师用慢速清唱,边唱边做动作。

教师:

(1)现在你们知道这个小娃娃是用什么做的了吗?

(2)原来这个小娃娃是泥巴做的,所以越洗越脏。

(三)教师用叫欢快的声音再次清唱,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及歌词。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学一学给泥娃娃洗澡时的动作。

(三)教师鼓励幼儿自然地跟唱。

1、教师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唱边做动作,并自然的走到幼儿的身边,带动幼儿一起唱。

教师:愿意唱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唱,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2、教师引导幼儿做洗澡的动作,集体学唱歌曲2—3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教师:如果我们帮泥娃娃洗脸(头、脚、手等),会怎么样呢?

3、教师鼓励幼儿站上来唱。幼儿在唱歌时,教师可在下面用动作进行提醒,舒缓幼儿的紧张心情。

(1)教师:谁愿意上来唱给大家听?

(2)幼儿上来时,教师用语言或动作提醒幼儿唱歌是要面对观众;幼儿唱完后,教师带领下面的幼儿拍手表示鼓励。

《泥娃娃》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探索根据歌词表演《泥娃娃》,用肢体语言和歌声表达对泥娃娃的喜爱。

2、在表演的过程中会找合适的位置,互相不碰撞。

3、乐意做泥娃娃的爸爸妈妈。

活动准备:

泥娃娃一个、录音机、动作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2、幼儿一句一句创编。

师: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可以做什么动作?眼睛不会眨可以做什么动作?谁愿意来编动作?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老师整理幼儿的动作,然后出示图谱,根据图谱动作一起学一学。

3、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习第二、第三、第四句。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套动作,请大家看老师来表演一遍。老师表演幼儿跟着一起学一学。

2、请小朋友自己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听着音乐来做一做。

3、请表演动作优美到位的幼儿大单的表演给大家看。

《泥娃娃》中班教案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唱这首歌曲。

2、培养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幼儿复习歌曲《小动物在哪里》。

2、请幼儿听歌曲《泥娃娃》,引出小客人“泥娃娃”。

4、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的倾听歌曲。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听了歌曲觉得怎样?觉得什么地方有趣?

(2)、老师和幼儿一起随录音学唱歌曲。

5、提供歌曲录音,鼓励幼儿自由表演。

6、引导幼儿在集体前面进行表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