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声乐钢琴伴奏体会(汇总16篇)

声乐钢琴伴奏体会(汇总16篇)

作者:字海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得到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现在,请大家一起来阅读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灵感。

声乐伴奏心得体会

声乐伴奏是指在演唱过程中,由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吉他等乐器伴奏演唱。声乐伴奏不仅购唱者的演唱过程增添了更多的陪衬,还会让演唱者在音乐中更加深入,更加懂得如何表达感情。作为一个长年为声乐演唱者伴奏的声乐伴奏者,我深知声乐伴奏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准备工作”、“与歌手的配合”、“对音乐的理解”、“技巧与表现”、“不断学习进步”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声乐伴奏的体会和经验。

一、准备工作。首先,声乐伴奏者需要对伴奏的曲目有充分的了解并做好准备工作。这包括听这首歌的多个版本,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和背后的故事,以及对歌曲进行分析和理解。这有助于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和表达,从而实现与演唱者的更好配合。其次,声乐伴奏者需要反复练习和强化伴奏技巧,以协调歌曲的节奏、节拍和和弦变化,并使表演更加自如,更加自信。

二、配合歌手。与演唱者的配合是成功的声乐伴奏的关键。声乐伴奏者应该保持耐心和耐性,并根据歌唱者的需要进行不同的伴奏方式。对于那些比较熟练的歌手,声乐伴奏者应该给予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创造独特的音乐表演,而对于那些需要更多指导和支持的演唱者,声乐伴奏者应该更加亲切和耐心。在与演唱者的互动中,声乐伴奏者应该了解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和表现风格,以便产生更加协调和融洽的效果。

三、音乐理解。声乐伴奏者必须有良好的音乐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曲子的起伏,曲调的变化,并有良好的即兴处理能力。除此之外,了解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乐理理解可以帮助声乐伴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和弦和旋律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使表演更加自如、精准和具有表现力。

四、技巧与表现。声乐伴奏技巧包括了曲谱的解读能力、演奏技巧的熟练度、落实旋律的真挚性等多个方面。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声乐伴奏者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演奏技巧和表演技巧,增强自身的演奏技巧水平,发挥自身的表达元素,使声乐作品更有表现力和情感感染力。当声乐演唱者以具有自己的情感感染力演唱时,声乐伴奏者应根据此感觉进行相应的调整来达到完美的配合效果。

五、不断学习进步。伴奏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且伴奏的水平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声乐团体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声乐伴奏者始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声乐伴奏者不断学习进步,其中包括寻找指导性的良好资料,进入良好的学术机构系统学习乐理和乐器知识,和其他伴奏者的交流,模仿所尊敬的伴奏者风格等。此外,要保持对流行乐作品以及古典作品的热情,积极地参与音乐节和音乐比赛,了解新形式的音乐演法,并尝试进一步取得团队内部认可和社会表彰。

总之,声乐伴奏是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声乐伴奏者需要具备多层次的技能和技巧,以与歌唱者配合良好,从而实现协同效应并生成完美的音乐效果。对声乐伴奏者而言,不断学习,磨练技巧和热爱音乐都是取得基础成功的关键。希望本文可以为声乐团队成员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想法。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作为最知名乐器之一,钢琴艺术发展迅速,同时也成为了声乐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教学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钢琴伴奏,可以使自己的指导艺术化、简洁化,以声乐语言代替文字语言,可以有效地拉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声乐素养。本文就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浅谈,希望能给广大教师群体带来些许帮助。

钢琴伴奏;声乐;教学运用。

就学术界认知而言,钢琴伴奏的别名为艺术指导,这个现象表明:钢琴与艺术者并不仅仅是单纯地附属关系,而且在更高层次上是对演奏者所表演的艺术作品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一场声乐表演的有序进行,必然离不开钢琴对其合理地引导指挥;其情感的抒发,也离不开钢琴的渲染烘托。钢琴伴奏作为提高作品表现力的重点之一,在声乐教学中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根据我国当前对音乐理论的研究,声乐教学过程对钢琴伴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声乐演唱者与声乐授课教师认可并赞赏钢琴伴奏所具有的艺术指导性作用。相比之前,人们将钢琴伴奏职业冠以“配角”的头衔,而今的钢琴伴奏事业也呈现广泛被人们所青睐的趋势。

1.学生不够重视钢琴伴奏。就当前学生方面而言,钢琴伴奏在现阶段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人们对钢琴的态度与之前已千差万别,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在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指导性并未得到学校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对于学生这个声乐学习群体,其较大一部分仍然忽视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要学习技巧,即使没有钢琴的伴奏,也可以充分领略声乐的内涵,对钢琴伴奏的学习、练习也只有在面对考试与表演前的一小段时间,与钢琴节奏的契合度、默契度不达标,纯粹为了应付而学习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奏、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指导性作用也根本不会得到任何的体现。

2.教师钢琴伴奏能力较差。就当前教师方面而言,声乐教学课堂仍有许多年老的教师,由于受到学校资金问题等部分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没有很好的掌握即兴伴奏方法与技巧。而今虽然具备了充分的条件去学习,但年龄较大,学习知识速度下降,从心理上产生了对方琴伴奏的排斥感,低估钢琴伴奏对声乐教学过程的作用。即使部分教师学习了部分钢琴弹奏技巧,但是“一指禅”弹奏方法并不能带给课堂活跃的生命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因此低下,使学生在面对如此伴奏时,便已经丢失了对声乐的兴趣。

虽然现阶段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钢琴伴奏的应用并不是很理想,但仍有很多学校正确的运用了钢琴伴奏,充分将钢琴伴奏的艺术指导性作用体现出来,其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下面就该部分学校对钢琴伴奏的运用方面加以介绍。

声乐技巧教学。声乐技巧教学存在三大重点:一是气息教学,在该教学部分,钢琴的指导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钢琴伴奏下学生会更富有热情,钢琴伴奏通过节奏的变换有效地引导学生们体验嗓音、气息等完美的搭配,当二者的节奏达到同步时,就表明学生的自然气息状态得到了提升,气息训练的成效也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是一种帮助同学们检验学习成效,锻炼气息变化细节的有效途径。其二是共鸣教育,钢琴具备一种共鸣音色,学生可以在这种钢琴基音上进行共振,在课堂的演唱训练过程中又快又好地找到伴奏共鸣音,从学生的视听效果角度产生积极影响。利用钢琴伴奏使学生们掌握运用人体共鸣箱的有效办法,并使整个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音色与音调完美融合,从而使学生根据不同的曲目风格,即使转换不同的个人气息。其三是技巧训练,声乐技巧包括连音、挑音、噎音等,要求学生在表演时能够准确连贯的表现出来。例如,在连音训练中,即使有部分辅音加入,元音也必须保持连贯,方琴伴奏在帮助学生完成该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声旋律弹奏的技巧,直接引导学生精确地完成连音训练。钢琴伴奏地融入可以提示学生及时转换演唱风格,帮助演唱者统一节奏、抒发情感,更加生动地传达出创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2.即兴钢琴伴奏。即兴伴奏指的是伴奏者在没有钢琴伴奏谱的情况下,要求其即兴为演唱者提供助力、渲染氛围的一种伴奏形式。这要求伴奏者对音乐理解程度、熟悉程度高,声乐教师要充分接触各种曲式、曲调以及声学,对其把握要达到较高境界,即兴钢琴伴奏的进行以及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即兴演奏可以代替语言说教传达出教师突然产生的灵感或者学生存在的问题,含蓄的传达方式又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错误、把握音乐节奏与旋律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发性纠错。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声乐伴奏指导过程中,应当选择比较直白的曲目,着力表现该曲目的旋律,并根据该曲目的节奏与力度进行即兴创作,举一反三、当堂检验,以引导学生准确流利地演唱。

3.声乐表演教学。钢琴伴奏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辅助学生展现乐曲的特点,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首先,对于即将登上舞台表演的同学而言,加入钢琴伴奏能够帮助表演者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快速进入应有的状态,并且对表演者的形体表现技巧也有一定的指导,使其更好的利用个人姿态、手势等为表演增光添彩。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心理素质有着良好的作用;其次,在表演训练中加入钢琴伴奏,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曲谱进行表演,兼顾自身发音与音乐节奏的呼应,使之具有更好的协调性,给予了学生们二度创作的机会;最后,表演元素中添加钢琴伴奏,使演唱者的表演更加丰满,能够丰富观众的直观感受,帮助观众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声乐表演的质量与效果也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嗓音,其对音乐的把握、运用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人数较多的大型声乐课堂,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而钢琴伴奏的运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多种不同的音符、音色与音量等可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钢琴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们理解和把握作品,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起到指导性作用。科学合理的利用该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锻炼更扎实的音乐技巧。

声乐伴奏心得体会

自从我开始学习声乐以来,伴奏一直是我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无论是与钢琴、吉他还是小提琴的合作,伴奏都是一项需要通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声乐伴奏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并希望能为那些也在学习声乐的人提供帮助。

第二段:敏锐的音乐感。

伴奏者需要敏锐的音乐感,能够准确把握曲子的节奏和情绪,以此更好地为歌手提供支持和引导。在学习伴奏时,我发现了一个技巧,就是先听一段时间的歌曲,熟悉其曲调和旋律,再开始尝试演奏伴奏。这样可以让我更深刻地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从而更好地为歌手提供帮助。

第三段:灵活的和弦掌握。

伴奏中的和弦是关键,因为和弦是歌曲中不同和声组成的主要元素。对于钢琴或吉他等伴奏乐器的学习者来说,灵活掌握和弦是非常重要的。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反复练习不同的和弦转换,尤其是那些更难以掌握的转换方式。我发现,通过反复练习和弦转换,不仅可以提高技巧,更能够对和弦转换的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段:灵敏的反应能力。

伴奏者需要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当歌手演唱过程中产生偏差时,伴奏者需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伴奏。这需要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包括沟通方式和语言表达等。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与歌手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提高伴奏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声乐伴奏虽然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重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灵活掌握乐器技巧、和弦转换和良好的沟通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歌手提供优质的伴奏服务。我相信,在不断的练习和学习中,我们能够越来越好地掌握声乐伴奏的技巧,为我们的音乐之旅增添更美好的色彩和经历。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和艺术类高考政策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必须不断更新。本文通过对弹好钢琴的几个要点的论述,简洁地阐明了如何对音乐高考生的钢琴演奏进行科学正确有效的辅导,用更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完善我们的教学,以帮助更多的考生取得优异成绩。同时,这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关键词]音乐高考;钢琴教学;创新;要点;心理素质;钢琴教学体系。

近几年来由于高考中艺术类的分数线较低。很多学生纷纷报考艺术类作为上大学的捷径之一。但从2005年高考录取的情况看,艺术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在不断提升: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走这条路的也比往年有所增多;今年各高校均没有扩招计划,艺术类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专业课考试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以辽宁省为例,今年全省的艺术类考生均于2007年1月26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集中考专业课。由此可见,专业的成绩确实更加真实、更加透明了,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增加了专业实力的竞争的力度。

怎样才能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无疑给音乐高考的学生,尤其是辅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高考形势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必须相应地改变,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工程。笔者仅以辅导钢琴学科的音乐考生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何教好钢琴专业考生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供大家讨论与研究,希望以为高校输送高质量的音乐艺术人才为终极目标,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好的教学思路。

本文从演奏钢琴的技术是基础,慢练是途径,音乐表现是目的,临场发挥的心理素质培养与训练的全过程,畅谈了考生在练琴中从纵向、横向,个体与综合训练中形成的音乐技能对智力要素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启智作用,阐述了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科学的钢琴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钢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技术是到达钢琴艺术顶峰的基础。而这种基础的含义是丰富的,它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法和表现规律。独立理解以及处理音乐的能力等等。

教师要在第一节课对音乐考生进行全面了解,即通过考生的演奏听学生的音准、节奏,听调试中各种音色的不同触键技术技能,听音乐的表现内涵。通过对学生的初步了解是迈出教与学的第一步。有了这第一步,此后的教学安排便都是有针对性的了。

1、技术是音乐的前提。

首先分析学生所弹乐曲、练习曲中都包括哪些音乐材料,这些音型都应选择什么样的触键方法才能符合作品内容的需求和风格。然后,再将这几种不同的触键方法归纳起来,分阶段依次练习。采用难点分散解决。各个击破的战术,将每一个技术动作做到位。如:手指技巧中的“勾指”、八度的“伸展”、特殊的“拇指”、手指技巧的适应性变化——“快拨”、“慢抹”、“轻触”,手掌关节的“支撑”与“放弃”,音阶、琶音、和弦结构认知的手架把位技巧,手腕的“落滚”技巧、“刚柔相济”技巧,肘部下垂与提高技巧,腰部的协调,臀部的作用及肢体语言的融入。这些基本功训练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认识旋律起伏。和声的色彩变化,节奏的错落有致,对音乐语言本身的规律和文法等等,都必须学会看懂和听懂它。要把技术和音乐统一起来,这才是练习基本功的目的。

2、技术为音乐服务。

(1)基础训练要从培养听力入手。

训练敏锐的听觉是打好基础的最重要一环。它是通过培养学生仔细倾听、检查自己弹奏的每一个音的质量、时值、力度、音色及上下左右的关系长期形成的。高考学生尽管时间有限也不能忽视这一环节,要尽可能地创造时机去训练。

对考生更要注意对他们听觉、视觉、大脑和心灵的协调一致的训练,挖掘并提炼他们的潜能。要反复提醒学生,要用自己的耳朵来监听自己的琴声。能听出弹奏的毛病才能及时纠正,才能提升自己的乐感。时时都要牢记培养听力是钢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技术训练。

(2)视觉、听觉和记忆的协调。

视觉演奏快慢,是衡量学生学习效率的标准。视奏快,能有效地缩短学时,并能增强读谱能力和背谱能力。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所以辅导考生要在着重安排强化视奏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增强背谱弹奏的训练。背谱亦即背奏,是训练大脑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它需要调动听力、心灵,掌控琴声和音乐结构。是一种技术手段。能够背谱背奏便可腾出眼力来关注手指训练,从而增加手指弹奏的准确性和力度,迅速掌握演奏技巧。

(3)全方位训练。

在进入多元化钢琴教育的今天,全方位训练自然是集中外著名钢琴大师教育思想之大成的新理念,我们要为之实践而竭尽忠诚。强调技术与艺术并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以音乐艺术带动技术训练:以技术训练保障艺术的完美,使技术与艺术和谐共荣。造就创新的音乐人才。

慢练不是简单地把乐曲的速度放慢,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涵义就是要把乐曲中所标注的音的时值延长,把音与音之间的间隔拉大。实际上是把乐谱所承载的音乐元素放大了。放大了的实际效果是使阅读者对乐谱一目了然,心领神会,从而在弹奏过程中能够从容、准确地兑现乐谱。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慢练能使人的运动神经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根据视觉、听觉反馈的信息,调整并改正演奏上的缺点、错误,从而建立起运动神经的正确习惯反映和条件反射。

所以对音乐考生的辅导中,要充分利用慢练这一手段,仔细分析每一个乐句的技术与音乐的关系,根据需要慢练。可以采取分解式慢练(分声部慢练:分手慢练),充分体验多声部多层次多音色的触键感觉,特别是难点之处,更是要用慢练这把钥匙开难点这把锁。

当然,慢练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慢练的目的是快练。当考生能在慢练中准确无误地兑现乐谱时,就要逐渐加快速度,直至达到乐谱所示的要求。这时考生的演奏已经是优美动听,今非昔比了。

钢琴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是演奏者通过钢琴用音乐语言来揭示作曲家深刻而广阔的内心世界活动的。同时也表现了演奏者的内心感受,并进而感染广大听众的。这种音乐表现的涵盖极为丰富,它包括美感、情感、情绪、情调、联想、想象、音乐意境、音乐形象以及音乐语言、音乐逻辑、音乐思维、音乐语调、音乐涵义、音乐趣味、音乐韵味、音乐哲理、音乐风格等等,都属于表现的范畴。钢琴的表现力是极其丰富的。人们常常把钢琴比做是一个乐队。它既能显现整个乐队气势磅礴的效果,又能模仿某一件乐器,甚至可以模仿人的歌声。在钢琴上。我们可以自由转调,使用丰富多彩的和声,发挥多声部的作用,惟妙惟肖地展示各种生动的事件、场面、背景,人物肖像、性格、内心活动等等。

钢琴的音乐表现是考生综合素质的反映,是弹奏技术和音乐情感的结合体。要使音乐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以上所述各点有所领悟。关键在于辅导教师在传授弹奏技艺的同时,还要千万百计地开启学生丰富的音乐情感之门。

首先,在技巧训练时要细心培养学生的声音分辨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钢琴是通过音响来描绘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声音分辨能力既是感受音乐内容最重要的保障,也是表现音乐情感的最基本条件。在教学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弹奏技巧和辨音能力两个方面。一定要使考生养成“听”的习惯,提高考生“听”的水平。

同时,从简短的乐句入手培养学生对音乐语言的感受能力。乐句是音乐的语句,是音乐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它是理解音乐的基础,也是表达音乐的基础。乐句有长短。有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乐句与乐句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惟其如此,乐曲富有旋律,流畅而优美。组成乐句的最小单位是音符,音符与音符之间也是有内在联系的。考生惟有理解了乐句的内涵,把握了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感受音乐语言,才能产生音乐情感,才能把内心从音符中感受到的东西,通过手指触键弹出乐音的方式显现出来。也就越能揭示乐音之间,乐音之中,乐音背后的音乐内涵,从而完成带给听者音乐感受的使命。音乐表现是音乐考生弹好钢琴的终极目的。

确保音乐考生的临场正常发挥,是师生和家长共同关注的关键词。因为在演出或考试的关键时刻,由于学生过度紧张而使演奏效果大打折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在关键时刻由于过度紧张而使得手足无措,甚至头脑一片空白而无法弹奏下去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使得长时间的准备,多年的学练付之东流,令人扼腕。按常理,一般的演奏者,尤其是阅历不深的考生,初次登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为了增强考生的心理素质,能以一颗平常心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我做了一些探索。

1、在慢练的过程中,用视唱法,对每个音符的固定唱名做强化训练,借语言神经的兴奋点,强化旋律的准确记忆。以避免由于紧张而形成大脑一时记忆空白。

2、在视唱中,要反复推敲每一个音符的触键感觉,找出最佳音色,反复练习,以形成动力定型。以听觉掌控技术,从而避免由于紧张造成的记忆浅薄,手无章法。

3、进入角色。要尽可能地引导考生深入到作品的情景中去,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情感的大门。使外部世界的形象暗淡下来。使音乐成为唯一的真实世界。牢记德国伟大的音乐巨匠贝多芬的一句名言:“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4、营造考试氛围。多次请几位老师或家长作为“评委”,模拟考试现场。要求考生每次入“考场”只能将所准备的曲目演奏一次。以避免在家长时间练习所形成的手记谱的“熟练”,总是第一遍不如第二遍,第二遍不如第三遍的只能逐步进入状态的不良习惯。这种模拟形式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情况表明是卓有成效的。

本文以为音乐高校输送优秀人才为终极目的,从技术、慢练、音乐表现、临场发挥四个方面阐述了音乐高考中钢琴专业考生的教学与辅导。实践证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但愿对考生与辅导教师能有参考价值。

随着钢琴教学与钢琴艺术的社会化,音乐高考中的钢琴教学已成为钢琴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而且随着音乐高考形势的日益严峻,它的重要性更是在社会上日益突现出来。它不仅关系到考生能否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更关系到音乐高校能否招收到优秀学苗,从而培养出钢琴英才的大事。殷切期望更多的音乐教师、音乐理论家涉足这一领域。为我国音乐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成果,为我国钢琴教育体系完善做出贡献。

大学生钢琴伴奏心得体会

钢琴伴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能够为唱歌者、乐器演奏者和舞蹈演员提供非常稳定和准确的音乐支持。钢琴伴奏可以大大增强表演者的表现力,使观众更容易被艺术家的表演所吸引。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钢琴伴奏大大提升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技巧。

第二段:如何进行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要求伴奏者对音符、节奏、和弦和旋律有深入的理解。在伴奏时,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和调整声音大小,控制速度并推动音乐节奏。我们还要学习如何实现旋律和和弦之间的协调,确保我们与乐器演奏者的演奏无缝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我们要注意掌握琴键和弹奏区域,在不同的段落中适当地变换强度和节奏。在不同的表演场合中,我们还要考虑如何与演奏者、观众和其他伴奏者协作。

在进行钢琴伴奏时,有许多技巧我们需要学习。首先,我们需要在演奏旋律时注意断奏点和吐息节奏,为演奏者创造出舒适的空间。其次,在配合乐器演奏时,我们需要明白如何在多音乐器中分配声音难点并给予协调性。另外,我们应该理解整体旋律和和弦的演奏结构,准确度量音乐的节拍和节奏,不断尝试将自己的音乐技巧提升至更高层次。

第四段:钢琴伴奏的重要性和启发。

作为音乐爱好者,我们应该深入了解钢琴伴奏的重要性。钢琴伴奏使用方便灵活,适用于各种生活和社交场合的小型表演。可以在多种音乐风格中体现毫不费力,还能共享音乐欣赏的乐趣。此外,钢琴伴奏的技巧要求和与音乐的深入理解,可以通过练习和不断实践每天提升自己的独立演奏技巧和音乐认知水平。

第五段:总结。

在进行钢琴伴奏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效率和注意力。我们需要讲究优美的旋律和和弦的协调性。我们要充实、简洁地推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我们需要将钢琴技巧反复训练,用最好的音乐技巧和理解表现自己。钢琴伴奏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门快乐、发展和充实自己的音乐科学。

钢琴伴奏国培讲座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参加了由县教育局组织的钢琴伴奏国培讲座,在这半个月的培训时间里,我学到了好多有关钢琴即兴伴奏的知识,对此我倍感深受。下面就是我培训后的一点心得:

说到钢琴,大家决不会陌生,平常在电视电影里、逛街时都看见过,都知道学钢琴是一件多么优雅的事,但大家真正学习的,有条件学习的实在太少了,而弹得好的就更少了,比较幸运的是我而今正在学习钢琴,不敢说学得怎么样,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刚接触钢琴的时候,就对他很感兴趣,但练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刚开始,从最基本的指法练起,枯燥而乏味,不过练好了真的受益匪浅,指法是弹钢琴的基础。后来慢慢地接触一些简单的曲子或片段,先单手练,左手练好练右手,后双手合弹,这才是真的在弹钢琴。简单的合手练完后就是难一点的了,先是右手旋律,左手伴奏,再是左右手互为旋律伴奏,一首比一首难,花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人不自觉地就烦躁起来。但练得多了,发现一首曲子上手很快。后来我们加练了踏板,加大了练习难度,但还是被拿下。

钢琴真的是要练出来的,大家基本上都会对钢琴感兴趣,学习钢琴首先要热爱钢琴,只有热爱才会投入,才会学好,其次是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感情及乐曲,还应该要有一定的视唱功底,视唱越好就越好。

钢琴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练习,不厌其烦地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练好,试想如果练都不练,难道就能凭空弹出一首曲子,能把钢琴弹好?从最基本的指法练起,一步一步提升,慢慢地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一般人弹钢琴只是一种兴趣,但如果想达到大师级别,除非你从小练起,有惊人的天赋,但我自认为没有,但我还是会把钢琴练好。也希望老师加大力度,对我严格要求。

在钢琴伴奏国培讲座培训期间,老师注重培养我们创造性的思维和演奏即兴伴奏的能力。在技巧方面,应借助练习钢琴作品来提高我们钢琴即兴伴奏技巧;在和声和音型方面,应重在丰满多彩的效果上下功夫,多总结一些音型织体的类型,以达到段落间对比和风格性的伴奏效果;在前奏,间奏与后奏的设计方面,要讲究音乐的起承转合,生动形象地为歌曲进行伴奏,烘托情绪。

总之,在钢琴伴奏国培讲座培训时间里,老师在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指导,使我们在钢琴即兴伴奏中的技巧、和声手法,伴奏音型,风格性等多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弹奏技能臻于完善更出色地完成伴奏任务。学员们也学的非常刻苦,每天都是坚持在琴房里抓紧时间练习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虽然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教育局领导曾局长和刘副局长等人还特意来看望了我们,这让我们更加感动,让我们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的,决不辜负领导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请领导检查!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在声乐演唱中,钢琴为其伴奏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钢琴伴奏是整个歌唱艺术里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在风格情绪,艺术细节的处理,还有他们的表演境界完全统一一致的,两者在统一,和谐的配合下,才能取得整个表演的成功。要做到如此完整的配合,也就需要对钢琴伴奏者和声乐演唱具有一定的要求,钢琴伴奏者要具有扎实的演奏技能,要能够深入的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而声乐演唱者也要有具有基本的歌唱唱技巧的表现能力,能够掌握住整首作品的精髓,表达的情感。所以,一首完整的声乐表演,要靠两个人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才能达到一个琴瑟共鸣的境界。

1.1烘托渲染音乐作品的情绪。

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钢琴伴奏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钢琴不只是单单的伴奏,更多的是与声乐作品的默契配合,深化作品表达的情感,塑造鲜活鲜明的的艺术形象,也就成为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并且钢琴伴奏还是整首声乐作品抒情的基础,贯穿于整首声乐作品之中。为声乐演唱烘托出气氛背景,塑造声乐作品中的形象,刻画曲子中的内心情感。通过自然的演奏,把整首声乐作品的情绪和氛围带给演唱者,把演唱者带入到特定的音乐环境中去,在丰富的音乐氛围里,展开声乐作品的情感,是演唱者更加投入,深刻的表现出声乐作品的音乐艺术形象,给予观众以美的享受。

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在声乐发音技巧、音准、节奏、呼吸、咬字等方面给予基本的指导,并且能够在作品的风格,历史文化背景做出客观的判断,进行客观的伴奏,对演唱者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如果要想整场的声乐演唱表演成为一场听觉盛宴,就要求演唱者不仅要了解整首作品表达的情感,还要掌握整首作品的风格,选择合适的演唱表演的技巧,将音乐与情感还有文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融在一起。并且还需要准确的听觉,因为声乐演唱者不仅要听自己的演唱,还要听钢琴的伴奏,要从头到尾配合默契、保持如一,才能更好的深刻的表达出该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以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使其成为一场极其丰盛的听觉的视觉的盛宴。

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是一种相铺相成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钢琴伴奏为声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及其风格进行演绎,给演唱者烘托了背景气氛,从而使演唱者能够更好的处理作品的情感和选择合适的技巧。

在一首作品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每一个乐句或者在气口的地方都会进行换气,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在换气时有着巧妙的技巧,可以把换气口处理的非常好,是整首声乐作品,让大家听起来非常的流畅,优美。这时候,钢琴伴奏一定要配合好演唱者的气息,把整首作品的高低起伏和气息的连贯性给表达出来,不能仅仅只管弹自己的,各管各的,脱离了演唱者演唱。一定要留心观察演唱者气息的规律,伴奏和声乐演唱者要多加协调配合,以达到伴奏和声乐演唱为一体的表演效果,只有钢琴伴奏和声乐演唱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相互交融,才能做到乐句清晰、伴奏稳定、协调流畅。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它以一种秩序的形式存在。在伴奏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根据作品的转化,钢琴伴奏也进行了相对的改变,特别是节奏方面,用节奏、音色的转变作品的情绪及风格,引导听众进入到不一样的情绪氛围中,也引导了演唱者情感,更加深刻的投入进去,为后面做好了铺垫,从而奠定了基础。在一段旋律过后,会有一个间奏,通过这个间奏进行调整,作品情绪情感的转变,演唱者也可以进行调整,酝酿一下接下来的情绪。对节奏的准确把握使作品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给大家美的享受。

钢琴伴奏作为声乐演唱的合作者,对整体的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是显而易见的。当你为一个声乐演唱者伴奏时,一定要注意伴奏的音量和声乐演唱者的音量是否融洽。有一些演唱者是属于大号的声音,如大号的女高音,当这些大号的声音在演唱时,钢琴伴奏的音量就不要太小,要让演唱者以及听众能够听到伴奏的旋律,从而给演唱者一种带动的作用。但是如果声乐演唱者的声音比较小号,轻巧一点的,那么伴奏的声音就不要过于强烈,导致的结果是喧宾夺主,听不到演唱者的声音。在声乐作品前面的叙述部分,伴奏的声音效果也不要太强烈,到中间高潮部分或者情绪比较激动的部分,伴奏的声音效果可以放出来,音量就要突出来,烘托渲染了气氛,调动演唱者的情绪。所以,钢琴在进行伴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好音量的控制,要注意与声乐演唱者的融合,这样才能更加完美的诠释整首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一首声乐作品都有它的叙述部分、高潮部分以及结尾部分,如果要使整场表演得到更好的效果,伴奏就要掌握了解整首歌曲的结构,要知道它的叙述部分,高潮部分等分别在哪些地方。在叙述部分,钢琴伴奏就要谈得连贯柔和通畅,当到达整首声乐作品的高潮部分就渐渐地把气势给推上来,把整首作品推向高潮,调动起演唱者的情感。在推动高潮部分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演奏技巧,比如半音阶进行,或者反向音阶的进行,或者改变和弦、色彩、或者进行琶音震音等一些手法,以加强高潮部分的情绪和氛围。例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就运用了反向音阶进行的手法,向整首的高潮部分进行推进,提高了声乐演唱者的情绪,表现出演唱者对祖国的歌颂和热爱之情,表达了该作品中的爱国情怀,力度和气势不断的增长上升,使得其情绪高亢兴奋,激昂。

总之,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缺一不可。想要更好的诠释一首声乐作品,伴奏和声乐演唱必须要默契的配合,注意细节方面的处理,伴奏者和演唱者多沟通磨合,相互交融,在不断的磨合中,展现出一个更加完整,完美的艺术作品。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具体从“文字、声音、感情”三个方面来体现,具体一点来说就是文字的表达、声音的表现以及感情的体现。一方面三者同时做好,才能完整表现出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而另一方面,一首民族歌曲的好坏也要通过字、音、情这三个重要的审美特征来评判。

汉族的语言表达讲究“字正腔圆”,民族声乐艺术的表达也同样重视“字正”。字的“韵味”体现在语言的规律和表达上,咬字清晰有力是传递歌词意思,表达感情的良好途径,而选择对的字也是正确表达意思的首要考虑。另外,歌词的语气、情态、语势等方面的处理和表现也能促进民族音乐的韵律表现,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化修养的作词者才能创作出与音乐旋律相符合的歌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使得文字的表现有着多种方法,也为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了巨大贡献。在民族声乐艺术进行表演时,如果观众只闻其声,不见其字,则根本无法完整理解演员要表现的意思和情感。而字的选择稍有偏差也会影响观众对整段歌词的理解,甚至会误导听众对整个歌曲的感情表达。如何用耳鼻口等发音器官发音是每个民族歌唱艺术家的必修课,而歌词的描述也是民族歌曲能否达到人人传唱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文字不仅是民族声乐的精华,也是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仅仅在文字上的完整表达并不能使民族歌曲受人喜爱,生活中往往一段好的曲子即使没有文字也会令人听之难忘。例如90年代全球畅销的金曲”myheartwillgoon”,其英文歌词并不是多数中国听众能够理解的,但是其旋律越感情却征服了一大批人,由此可见声音的“韵味”可以说是歌曲的灵魂。所谓音韵是通过文字发声的长短、婉转等技巧来控制和表现的,民族声乐中的技巧运用尤为丰富,最突出的特点是声音高亢、响亮的同时又不失优美。在民族声乐艺术中,讲究声音的发声技巧、共鸣、腔体等表现手段,这些手段是感情表达的有效方法。现代的一些歌厅的歌唱者,没有对歌唱技巧进行掌握练习,只一味追求民族声乐中的声音高亮,常常让听众感到声音刺耳和疲惫,不能把民族音乐的优美传达给听众。好的歌唱家拥有深厚的歌唱技巧,唱起歌来表情甜美,无论唱怎样的歌曲都带有自己的声音“韵味”,即能提升自身的音乐形象,也能和听众形成情感共鸣。由此可见,声韵是打动观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是民族声乐的最高审美特征。

作为一种情感艺术,感情是否投入自然可以成为评判民族声乐艺术的标准。唱歌讲究“声情并茂”,通过情感的表现可以为艺术家与听众建立起一个不分距离的沟通桥梁。一首歌曲是否受欢迎不仅仅因为其词曲的精妙,更因为其情感的表达,比如现在的一些选秀歌手往往唱歌无瑕疵却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这种情况正是由于歌者过于重视比赛,无法体会歌曲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也无法将歌曲原本的情感的“韵味”带给听众。人类判定美是由于情感的波动,情感也就成为了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的重要特征。而感情的体现也是艺术家自身修养的表现,通过感情的判断不仅仅可以对民族音乐进行审美,也可以对其演唱者的艺术修养进行衡量。生活中常常用“动人心魄”的词语来形容一首好的歌曲,正是因为其情感的“韵味”使人心动、情动,情感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加是艺术的创作来源,只有充满情感的民族音乐演唱才能拥有巨大的音乐魅力。总之,情感的“韵味”是民族音乐创作的意义所在,魅力所在。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味美”是字韵、声韵、情韵的共同表现,字韵使得听众意动,声韵使得听众耳动,情韵使得听众心动。因此,字、声、情三者的协调融合,才能确保民族音乐的韵味之美。从“韵味”的角度对民族声乐艺术进行解读,一方面能够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有着更好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国民生活中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精神文明的建设也十分重要。而民族音乐是我国建设精神文明方面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明需求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在民族声乐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体系,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

民族声乐教育;发展和创新;策略。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体制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近些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相应的民族声乐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高校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我国社会对于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除了传统的声乐专业院校之外,一些综合性的艺术高校,以及相关高职高专院校在音乐系中也设立了民族声乐专业。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加入民族声乐专业,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也有利于声乐教育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对于民族声乐演唱音响制品,以及教学教材的管理日渐规范化,这也为我国民族声乐教育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音乐专业院校中正式有民族声乐教学活动,开始于二十世纪中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系统越来越完善,民族声乐教学也取得了值得为之骄傲的成果。经济全球化之下的文化交融碰撞,使得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民族声乐影响范围的扩大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全新的问题,西洋唱法和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如何进行取舍和交融,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就争论不断。要在继续和传扬民族唱法的基础之上,借鉴其它音乐文化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体系进行完善。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对于国外音乐的了解要多于民族声乐,长此以往将造成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此外,我国民族众多,让学生学习民族声乐也有利于完善传统声乐教学基础,提高对声乐唱法的辨别能力,促进学生声乐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传统声乐教学忽视民族声乐本土性特点的情况,必须要对此进行改革和完善,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规范化发展。

(一)切实转变民族声乐教育观念。

对于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来说,首先需要相关教学人员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根据实际需要来转变教育理念,要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族声乐教育价值观,对过去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的错误观念要积极改正。根据实际的发展需要,应当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相关教育理念的转变。

(1)在民族声乐教育中,要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理念相结合我国的民族声乐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至今,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与社会氛围中深深的扎根,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实践中,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在近现代的民族声乐教学中,我国音乐领域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民族声乐唱法“洋土之争”,在这一情况下,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相关理念与理论,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逐渐被忽视。但是实践证明,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想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想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就需要立足于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要扎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从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历史数代人不断探索而成的传统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吸取营养。这是保证我国现代化民族声乐教学与我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重要保证。

(2)在民族声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多元化发展的理念随着世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不断紧密,在精神文明领域,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民族声乐方面也同样如此。立足于多元化的理念,坚持各文化民族声乐的平等是在新时期下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重要途径,通过吸取其它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与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状况相适应,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实际情况中,一方面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多元化的理念,不断引进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坚持平等对待每一种文化的原则,积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长处。

(二)加强课程设置的改革。

在民族声乐教育发展中,还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工作,保证教学内容结构组成的科学性,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

(1)改革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民族声乐教育的课程设计中,首先需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民族声乐的教学活动与其他理论性课程有着比较大的差别,它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当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在声乐唱法、技巧方面很好的表现储量。因此,就需要在民族声乐教育中注重对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来促进学生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其次,在课程设计中要坚持综合性的原则。就是指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相关实践能力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相关乐理知识、舞台表演技巧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这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最后,在民族声乐教育的课程中还需要重视系统性的原则,民族声乐的相关知识方面涵盖着比较多的内容,想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就需要保证教学活动的系统性,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连贯。

(2)建立完善的民族声乐课程体系在完善的民族声乐教育课程体系中,应当从民族声乐的理论体系与民族声乐的表演课程进行课程体系的安排。从理论教学方面,需要对民族声乐发展历程、民族声乐表演理论等方面入手来进行课程理论的教授,需要注意的是在理论教学方面,不仅仅需要对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理论进行教学,还需要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理论知识进行扩展,通过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知识,与其他民族传统声乐理论知识的结合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为学生完整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建立提供必要的帮助。在民族声乐的演唱课程方面,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到民族声乐教育过程中实践演唱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基础设施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体现出对实践表演课程的重视。其次,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中,要保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因材施教。

(三)加强民族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声乐知识之外,也要注重学生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注重民族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建立,提高声乐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各国之间文化的融合对于传统的教育体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也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机遇,在此背景之下我国需要加快民族声乐教学的改革进程,转变传统的声乐教学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声乐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善的民族声乐知识体系,为其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基础。民族声乐与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紧密相关,没有人文知识的铺垫,民族声乐只是个空壳,学生也无法理解民族声乐表达的情感以及体现出来的历史沧桑感,因此,相关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断对民族声乐专业学生文化视野进行拓宽,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民族声乐的学习中,可以了解到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促进其声乐创造力和表演能力的提高,这也是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民族音乐是我国精神文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声乐教育对于国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满足,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实际情况,做好民族声乐教育的发扬,通过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完善相关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设置,立足于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结合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秀民族声乐理念,来丰富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民族声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普及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钢琴有着很强的艺术表演力,被称之为乐器之王,著有音域宽广、和声丰富、表现力丰富等艺术特点,在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不仅承担着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而且起到烘托演唱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因此,钢琴伴奏者要有较高的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和演唱者共同创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在声乐演唱中,虽然是以演唱者为主,但钢琴伴奏也非常重要,它不但可以渲染音乐气氛,加深主题、意境、背景等的渲染,塑造音乐形象,还可以让演唱者的情绪得到过渡、转化,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升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表现能力。

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的平衡关系,“是指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两种事物互相融合、互相弥补、互相磨合,最终达到某种程度的共识与统一。”[1]钢琴自身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这种平衡性基于演奏者扎实的基本功,左右手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确保了整个音乐旋律连贯、清晰、流畅。

钢琴的平衡理由,不仅仅表现在双手上,还在于声部与双手的平衡,各声部的主次是否清晰分明,更重要的在于与演奏者之间达成一种默契的配合。

在很多经典的中外声乐作品中,我们会发现音乐作品情感节奏的跌宕起伏、结构层次的疏密相间、音响力度的轻重强弱、音乐色彩的波澜起伏等,都完美阐释出音乐平衡的艺术之美。

如《我亲爱的》作品中,钢琴伴奏在前半部分的旋律是比较朴实宁静的;间奏过后,伴奏变为跳奏的柱式和弦,表达出主人公内心激动,怀揣小鹿砰砰跳的心情,与整个歌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配合歌曲的陈述、展开、高潮、结尾等,音乐的表现力不断地升华、丰富。

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的平衡关系更强调的是一种彼此的合作,以及钢琴伴奏的甘为“绿叶”的精神,钢琴伴奏从演唱者的整体风格出发,来完善整部作品的各个环节,烘托整体音乐气氛,提高作品的现场感染力。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虽然在音乐作品内容诠释方面是相通的,但二者在表现形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钢琴不仅可以单独演奏,而且因其具有强大的融合性而成为了交响乐队首要合作的乐器。

现代钢琴基本上是由88个琴键构成,钢琴音域中包含了乐音中的最高音和最低音,而管乐器、弦乐器、唢呐、号等乐器基本上只有五个八度和两个半八度的音域,这些乐器无法表达出所有的音域,而钢琴演奏却可以实现。

因此,钢琴有着音域广和多音性的特点,在声乐演唱中,无论什么样的情绪和感情,钢琴都可以与之配合,深受演唱者和作曲家的喜爱,而且现代很多声乐演唱都离不开钢琴伴奏,钢琴伴奏大量的运用也使得其演奏越来越具有韵味。

和声是声乐演唱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段,而且被频繁地使用,主要是指各种不同的声音根据一定的组织规律同时发出,形成多声部的高组织形态的声音构成。

[2]但是,和声这一声音构成并不是所有的乐器都可以完美地演奏,如管乐器无法在同一件乐器上演奏和声,弦乐器最多也只能演奏出两个音,但是钢琴就不一样了,它可以同时演奏出十多种音。

钢琴伴奏在和声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从而也就更加契合声乐演唱的需要。

三、钢琴伴奏的.专业要求。

声乐演唱者要想成功地诠释音乐作品内涵和情感,钢琴伴奏者必须要了作品的背景、风格、意境等,演唱者与伴奏者要共同研究作品内容、表现手法,从而构成一个高度的艺术化结合。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演奏技巧和深厚的理论基础等专业要求。

(一)扎实的演奏技巧。

钢琴演奏技巧不仅仅是指演奏者能弹得很快、很响等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在于包括触键和音色的方面的技巧,能演奏出最丰富的音色变化。

钢琴伴奏的音色制约比独奏者要求更高,它除了要有音色制约的基本内容外,还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要求。

钢琴独奏的音色是根据音乐表现和演奏者个人心境、情绪、情感,通过双手表达出来的;而钢琴伴奏音色是根据歌曲的情感和基调,和演唱者的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来决定音色的沉重、轻柔、舒缓等。

拿舒伯特的歌曲《鳟鱼》来说,作曲家以愉快的基调,生动地描绘了清澈见底的溪水中鳟鱼自由自在的快乐形象,后来鳟鱼被猎人捕捉了,钢琴演奏一边要用多变的音色表达作曲家对鳟鱼命运的同情和惋惜;一边又要让听众们感受到鱼儿在溪水中嬉戏快乐的样子,因此要求钢琴伴奏者右手的全曲的密集音符,要弹奏得轻快、流畅而清晰,左手的连音与断奏完美地的结合,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技术功底,根本无法真正的完成。

(二)深厚的理论基础。

钢琴伴奏者除了要有扎实的演奏技巧外,还应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和声、曲式以及复调等相关的技术理论,掌握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著名作曲家、音乐风格等,学会分析音乐作品,比较不同版本音乐作品的不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

同时,钢琴伴奏者还要了解美学、社会文化等相关知识,能欣赏美术、设计等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丰富自己的艺术细胞;以及音乐美学、音乐史学等理论知识的积淀,了解作曲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等,能帮助钢琴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主要思想。

因此,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者,从某一个方面来讲,也是一位优秀色的音乐家,乐理方面的修养、音乐知识等方面可能比演唱者具有更深厚基础,我们知道,许多歌唱家在专业学习中注重圆润甜美的嗓音练习和歌唱技巧的训练,忽略了理论方面的学习,钢琴伴奏者甚至有时能充当演唱者的老师,帮助他们一起表达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参考文献:

[2]郑鄂.试论钢琴伴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大舞台,,(02).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钢琴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启蒙、初级、中级、高级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内容包括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作品、乐曲几大类。启蒙阶段主要是对指法、音阶、琶音、和弦的练习。手指练习可选用李斐岚的《儿童钢琴手指练习》、哈农的《钢琴练指法》、什密特的《钢琴五指练习》等。陈庆峰的《音阶与琶音》、熊道儿和李素心的《音阶和弦琶音》适于练习音阶、琶音和和弦。初级阶段依然是打基础的阶段,要巩固手形、手掌的支撑,完善非连音、连音和跳音三种奏法的综合运用。初级阶段的练习曲可选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钢琴简易练习曲》等,复调作品可选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曲》等,乐曲可选汤普森的《现代钢琴教程》、威尔的《世界儿童钢琴名曲集》等。中级阶段要加强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使手指均匀、有力的跑动训练,学习不同的触键,增强指尖的灵敏度,弹奏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进一步训练手指、手腕、手臂三者的相互配合,逐步掌握各种专门技术。中级阶段可选的练习曲有车尔尼的《25首钢琴小手练习曲》、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复调作品可选《创意曲集》《法国组曲》等,乐曲可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肖邦《夜曲集》等。高级阶段的重点在音乐表现上,从乐曲中学技术,用技术表现音乐。此阶段应广泛地接触各种风格、各种类型的作品,扩大曲目范围。钢琴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示范法、提问法、指导法、练习法、欣赏法、发现法。这些为钢琴中的一般方法,在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时需要采用与一般不同的特殊教学方法。

教材的选择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材的选择依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需求。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不同,在初级阶段可选《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第一册、应诗真的《中国儿童钢琴教程》等;在中级阶段可选《汤普森钢琴教学》第四册、柴可夫斯基《四季》等,在高级阶段可选克列门蒂的《钢琴名手之道》《帕格尼尼的钢琴练习曲》《巴赫平均律》等。在钢琴教学中教材常常是搭配使用的,不同体裁的作品、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时代的作品、不同程度的作品需要进行合理搭配。

从艺术实践看,心理状态对演奏结果的好坏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训练,从而使演奏者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演奏前学生应有的心理准备,即第一,要使身心处于放松状态,保持良好的心境及身心的和谐统一;第二,要有强烈的演奏欲望和自信心;第三,审美完形心理结构的积累和凝聚;第四,始终要保持理智;第五,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演奏中学生的心理调节包括临场的心理调节、创造热情的激发和控制、排除杂念、应变能力。临场心理的调节主要是在即将上场前,学生应回避嘈杂的环境,选择安静的地方活动手指,边读谱。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手指肌肉的灵活自如,还可以缓解因激动、紧张而造成大脑情绪中枢过度兴奋。演奏时,演奏者要正式投入表演,随时激发、调动创造热情,富有激情的演奏才能引发听众的情感交流,使演奏者与欣赏者在音乐声中融为一体。同时演奏者又必须控制感情强度和变化幅度,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排除一切杂念,把紧张而引起的兴奋中心转移到对音乐体验的兴奋中去,把全部注意力投入到演奏曲目的情感中去。在每一次演出中,都难免会发生来自外界的或者演奏者本身的始料未及的突然变化,一个成功的演奏者必须具有随时沉着应付各种突变的能力。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主观施教和学生被动学习存在着各种弊病,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所以本文以简述钢琴教学的任务、目的、内容、方法、教材的选择和搭配、演奏心理的调节为基础,强调教师自身的知识与教学要求,还需要教师能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以往的教师主观施教和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更多地顺应现代教育思潮,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不同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而声乐的乐器不象小提琴、钢琴等乐器那样定型,它就是人体本身,它需要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歌曲风格和感情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呼吸的强和弱、共鸣腔体的大与小,并掌握适度的紧张与放松,方能发出高质量、完美的歌声。因此,作为一名歌唱学习者,就要掌握一套科学、卫生、完整、有效的发声方法,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发声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方能把自己的歌唱乐器打造成一件优质品。而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呼吸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是歌唱的生命。

(一)呼吸器官的组成。

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其中口、鼻、咽、喉、气管等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肺是储存气息的一个器官,存在于人的胸腔中,其外部由肋骨及控制呼吸的肌肉群等组成。肺本身是不会进行独立呼吸的,它是靠控制呼吸的'两组肌肉群的扩张和收缩来完成呼吸运动的。论文检测。在胸腔下部存在着横膈膜,它的形状类似于倒置的碗,吸气时横膈膜下沉,胸腔扩大;呼气时横膈膜上升,胸腔缩小。

(二)歌唱状态下的呼吸特点。

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与歌唱状态下的呼吸有所不同:日常的呼吸只是一种自然的、下意识的本能运动;歌唱的呼吸主要靠肺的底部的最大扩张,是一种有意识的、有一定深度、经过训练而形成的运动。歌唱时,吸完气后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胸部不能很快地塌陷,然后再缓慢地、有控制地把气呼出。当然,这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用意志来控制呼吸,才能形成吸气肌和呼气肌之间相对平衡的对抗,从而产生稳定的、优美的歌声。论文检测。

(三)科学、理想的呼吸方法。

遍采用的一种呼吸方法。其训练方法有两种:

(1)快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突然间受到一种惊吓而倒吸一口气,然后就“站定”在这种状态上,腹部保持一种内外力量的对抗,稍后将气息慢慢吐出。这时横膈膜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有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做此练习时要注意胸部的动作是自然提起的,不要有僵硬、紧张的感觉。

(2)慢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远远地飘来一缕花的清香,你自然而然地去吸闻,这时两肋与腰间肌肉就会向四周扩张,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将腹部以下肌肉放松,慢慢吐气。论文检测。做此练习时要注意吸气的自然性,不要过于做作。

呼气时,一定注意吸气后不要马上吐气,仍要有意识地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胸部不许塌陷,要感觉到吸气肌肉群将气息有力地吸入到肺的下端,气息有了一定的落点和支点时,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气沉丹田”,再慢慢地、有控制地放松吸气肌群,腹部肌肉紧张度逐渐松弛,使气息均匀、连贯地呼出。这样就会使呼气更加平稳而有力、均衡而有控制。

(四)常见的呼吸问题及解决方法。

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懂得怎样呼吸的人才能歌唱”。由此可见,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呼吸只有处于最自然、最深部位的状态时,歌唱者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中,才能进入作品风格的展现和艺术创造的状态中。而现实中很多演唱者由于呼吸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无形中阻碍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常见的呼吸问题有以下几种:

(1)漏气的问题。

歌唱者吸气后,由于自身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较差,或者意念上的“保持吸气状态”的意识不强或有所松弛,所以在发声前往往先把吸入的气息松掉,或者在发声时同时呼气,这样就造成了气不够用或所谓“沙声”的现象。

解决方法:首先要在意识上有所加强,同时加强对气息的控制练习,保证吸入的气息有一定的停留感,声带要闭合。

(2)吸入的气息位置浅的问题。

在歌唱中,由于歌唱者吸入的气息没有沉入底端,胸腔没有扩张,横膈膜没有下沉,导致吸入的气息量不能支付歌唱的需要,从而出现“僵硬”或喉部拼命用力而使声音“挤”、“卡”或“抖动”的现象。

解决方法:要把意识集中在“吸”上,有意地加强吸气时的深度和力度,呼气时仍要注意保持吸气的状态,腹部不要软弱无力,注意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之间力量的平衡。

(3)用日常的呼吸状态去歌唱的问题。

由于歌唱者混淆了日常状态下的呼吸与歌唱状态下的呼吸之间的关系,用平时的呼吸状态去唱歌,而使得歌声出现“白”、“喊”、“虚”的现象。

解决方法:认识歌唱时正确的呼吸状态,加强肌肉控制气息的能力,解放喉部肌肉,学会适度的紧张与放松,增强共鸣的感觉。

米兰的一位著名声乐大师曾说过:“好好唱,怎样舒服,就怎样呼吸”。在呼吸方面,强调了自然性、流畅性,而不应该是过分的、僵硬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正确的呼吸只是一种手段,还要与其它条件如咬字、共鸣等相结合,才能最终获得良好的、自如的声音,而不能说“呼吸决定一切”。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各方面条件的有机结合,才能唱出最美、最动听的歌声。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摘要:声乐演唱者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对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诠释,并且根据自己的综合条件充分发挥特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唱形式,以及独特的个人演唱风格。

1前言。

所谓个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指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声乐演唱者把独具个性的审美感受以独特的手法表达出来,使之形成声乐演唱中的个性。演唱歌曲没有固定的方法、音色及表演模式的束缚,最终歌曲风格的体现,完全是靠演唱者通过对歌词与旋律的剖析和理解。不同的嗓音特质、音乐秉性赋予每一位演唱者不同的个性,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的演唱技巧和方法,扬长避短,走自己的声乐道路才是保持个性的正确观念。任何一部声乐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会留下历史的烙印,具有特定时代的音乐风格特征。当然,不同的作曲家的作品风格各异,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提供给每个演唱者展示个性的机会。

2歌唱中个性特征的表现。

歌曲作品是词曲作者一定思想感情的表达,乐谱上的每个文学符号和音乐符号都记录着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创作意图。个性是属于个人的,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没有个性的艺术家永远没有惊人的成就,所以说个性是艺术家的本钱。有人说,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必定与一个优秀的歌唱者有关,比如,当我们听到《一条大河》就会想起郭兰英,听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会想起德德玛。这是因为她们的演唱都很有个性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自然而然就把她们的名字与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联系在一起了。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歌唱者演绎成功了一首歌之后,就会有很多的模仿者,他们只是盲目去模仿,“扼杀”了自己的个性。

一首好的作品闪烁着作者心灵的火花,是歌唱者创作热情的结晶。歌唱者严格按照乐谱上作者的构思和意图去理解去思考,在此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独创性。每一个优秀的歌唱者都是对作品进行了新的创新,通过深刻地分析作品,用自己的智慧和对艺术的直觉,唱出对作品的理解,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如果总是去模仿别人,没有突出自身的个性特点,永远成不了有造诣的歌唱家。由于个人的社会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水平和审美观念上存在差异,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反映也是不尽相同的。对同一首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因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就不同。音乐作品的听众历来都不喜欢毫无生气、缺乏创新的音乐表演,那种只拘泥乐谱,一味模仿,呆板而无个性的歌唱表演只会损害人们对歌唱艺术的兴趣,破坏音乐作品的生命力,一曲唱完,再无人记起便是自然之事了。当今的电视歌坛经常会有各式各样的模仿秀,它的价值仅仅在于满足一些少男少女的追星梦,给部分电视观众带去一时的奇异新鲜的感觉,而绝不是为了繁荣音乐文化事业,因为它既推不出新的作品,也推不出歌坛的新人,如果谁要是想通过这一途径成为歌唱家的话,只有寄希望于被模仿者的消失。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所以稍有一些阅历和资历的歌唱者都不会去热衷所谓的“模仿秀”赛事。因此,对于一个成功的演唱者一定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风格,在反复的演唱中体会歌曲的情感,力求塑造出最具个性的艺术形象。

3如何突出歌唱的个性特征。

歌唱的个性特征是声乐演唱者的重要任务,演唱者的个性是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来实现的,演唱者必须要借助具体的作品来体现他的声音与情感。一部再好的作品,它的词曲终究只是写在纸上无生命力的东西,要靠歌手的再度创造,才能将它复活。在欣赏者和演唱者之间建立起情感的桥梁。歌唱者要想正确的诠释作品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突出自身声音的个性特征。

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娴熟的演唱技术是歌唱的前提。但人生的生理结构和发音原理虽然具有普遍的共性,但是却存在着多样化的类型和个性化的风格。多样化的类型方面,不仅有男声、女声、童声和高、中、低音之分。而且根据发音特征还有许多表现型的类别,例如,深情的、明朗的抒情女高音,清脆婉转的花腔女高音和宽厚豪放的戏剧女高音等演唱者能将高音区的女声装点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些都是上天赋予给每个人的。

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生前曾指出:“每个人的歌唱乐器有自己生理上的特点,唱出来的声有不同的音质音色。要用歌唱乐器来歌唱,就要学会重新制造它、理解它、使用它、爱护它,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歌唱乐器的最好功能,保持它的持久耐用,唱的动听、感人,这就要学习正确的歌唱方法,掌握适合自己的嗓音条件的歌唱技术和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歌唱训练过程。只有经历正确的和良好的歌唱训练,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歌唱乐器,使之适合歌唱艺术表现的需要,发挥歌唱的艺术表现力。

3.2准确的分析与理解作品。

声乐作品需要依赖演唱者的再创作来实现与完善,而演唱者的再创作需要以声乐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内涵为依据。在强调富于个性的演唱的同时,并不是将作品原始形态与基本形态束之高阁,而是在重视原作品的原始形态基础上,有根据的来发挥演唱者的创造的个性。美国钢琴家兼音乐评论家约瑟夫・巴诺威茨说的:“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这两者的个性之间永远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假如演奏者的自我独占上风,演奏会被看作没有遵照作曲家的风格,或者更糟,被认为是过分的偏执;如果演奏者本人的意图太少,演奏会又会显得平淡无奇,缺乏个性和研究。往往恰到好处的平衡显灵般的出现之时,正是演奏艺术达到顶峰之际。”这就说明乐谱不是作为演唱者演唱的惟一依据,对声乐作品创作者创作意图的研究,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风格范畴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成为优秀的演唱者就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只有把声乐作品作为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文化意识,作为具有丰富内涵来体验,才能真正的达到声乐演唱的最佳状态,从而让听众接受。听众喜欢多样化和丰富多彩,而不喜欢千篇一律的模仿,喜欢发展创新,这是审美心理的共同特征。正如钢琴家安多尔・弗而多斯说:“伟大的艺术作品是超时代的,但这些作品的演出却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它带着时代精神的印记。可以将它用镶嵌珠宝来比方,宝石的光彩能一直保持不变,然而镶嵌它的样式却时时需要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我们充分赞赏,才能对我们今天的眼睛和耳朵提供有效地美感感受。音乐表演就像任何重大的历史过程一样,需要随着时代前进,对它所表演的历史作品做出新的解释,从而使这些作品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彩。同时,这也是使音乐表演易于为新时代的听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一个重要方面。”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一、心理素质与演唱的关系。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发现,当前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心理素质做了深入研究。所谓的心理素质,指的是人的大脑在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和感知器官对一个客观现实的应变能力。结合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影响心理素质的因素包括主观机能以及客观现实。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往往具备更加积极的心理素质,例如,在专业声乐考试的考场当中,有些考生表现得潇洒大气,声音自然而有力,身体松弛,气息流动,声情并茂。但是也有一些考生在演唱过程中身体僵硬,声音颤抖十分明显,节奏混乱,甚至有部分考生对于自己的气息都无法很好掌控,更有甚者,在考试过程当中忘记歌词,这必然会影响考生的实际考试成绩。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也就是考生个人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其实每一位演唱者在舞台上都会感觉紧张,紧张的情绪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演唱者的演唱水平。而这种紧张的情绪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适度的紧张情绪,它反而能够促使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高,甚至可以促使演唱者超水平发挥;另一种则是过度的紧张,这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有关。结合我国当前的声乐专业教学来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唱歌技巧,重点对于一些歌唱技巧方面进行训练,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实践当中也可以看出,有些学生明明具备较高水平的演唱技巧,也具备一名优秀歌唱者基本的技能和素质,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却发挥不出原有的水平。所以在歌唱表演当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二、影响声乐表演的心理要素。

(一)个人情绪的影响。一般来说,个人的情绪在受到外界刺激之后,如果其心理反应是更加积极的,那么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周边的事物。反之,如果个人在受到外界的'刺激之后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情绪,其心理反应是消极的,就会感到悲痛、烦躁、愤怒以及厌恶。如果歌唱者心情欢乐,加上科学的表演技巧,那么他(她)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演出。相反,如果歌唱者在表演过程中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产生对舞台、对观众的恐惧感,那么,就算具备再高的演唱技巧,也无法发挥出来。从音乐作品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首作品都能够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从而使得个人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信心。但是仅仅只有音乐作品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各种突发状况会随时发生,歌唱者也无法排除由于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紧张情绪。比如在不同的环境下,表演者虽然对某些歌曲十分熟悉,但是无法在舞台上发挥真实水平,从而使观众无法走进歌唱者的音乐世界。

(二)性格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这也决定了人们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在一场音乐会中,有的演唱者上台之后身体放松、气息流畅、大胆且收放自如,而有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面临复杂的舞台环境以及观众,使得他们出现怯场、畏惧的心理。但是不同性格的演唱者出现这种情况后,其表现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性格相对外向的,他们对于自身非常有自信,在舞台上很容易与观众互动,并且能够很好地带动观众的情绪,表现得游刃有余;性格相对内向的,个人的主观思维太过僵硬,导致他们在上台表演时很难与观众进行互动,所取得的实际演唱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三)个人意识。个人意识对歌唱者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在演唱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这两种不同的心理活动是相互作用且相互影响的。表演者在唱歌过程中,大脑会将理想的唱歌状态转化成为一个表象,并且逐步形成心理暗示,这就促使歌唱者努力对自己的发音器官进行调节,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如果仅凭个人意识去控制自己的行为还远远不够,因为面对复杂的舞台情况,很多歌唱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会打乱歌唱者的节奏,影响歌唱者的个人意识。在这个时候,如果歌唱者心理素质不佳,那么最终其表演无法达到既定效果,这对于演唱者个人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在日常练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发声,还需要培养个人潜意识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演唱者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培养自信心。对于演唱者自信心的培养,应当是整个声乐教学当中的重点。因为声乐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过程,歌唱者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对声乐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对音乐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一般来说,歌唱者具备较强的自信心,能够在表演的时候产生更加积极的心理反应,效果也就更加良好。但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培养的内容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学生在一开始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对音乐比较感兴趣,也对自己的声音比较自信,但是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发现自己在学习当中所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发声不对、无法控制气息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个人的自信心也就会逐步遭受打击,读声乐专业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歌声越来越不自信。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重新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声乐专业的学生在歌唱方面比其他非专业的学生拥有更大的优势,他们自身所认为的毛病和不足,在一些非专业的学生看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忽略了这些不足,那么学生在后续的发展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应当调整好心态,要理智去看待这些问题,要相信自己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这样一来,对于声乐的学习,也就会慢慢自信起来,将自己的毛病和错误一一改正,从而逐步融入到更深层次的学习中,将来在舞台上表演才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二)选择合适的歌曲。每一位歌唱者的声音都会有所不同,歌唱者的技巧水平也有所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比如有一些歌唱者其声音高亢而明亮,或者圆润而甜美,所以像这种类型的歌唱者就应当选择一些民歌来进行演唱,这样的嗓音十分适合演唱民歌,通过演唱这些歌曲,他们会对于自己的声音越来越自信,也会对于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坚定。还有一些歌唱者,嗓音特点是深沉宽广,所以就应当以美声唱法为主。每一位不同嗓音的歌唱者,都有适合自己的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而且能够搜集相应的歌曲资料,通过分析研究歌曲的创作背景,更加清晰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对整个歌词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演唱过程中表现得更加良好。

(三)提高演唱技巧。要尝试进一步提升演唱技巧。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艺高人胆大”,也就是说,只有技术过硬,人才会更加对自己有信心。任何一位歌唱者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他们在音乐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和心血,也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改正自己的发声习惯,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而为了不断突破、不断超越,这些歌唱者从来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一直都在学习,只有这样,自身的整体水平才能够提高。而伴随着演唱技巧的提高,他们自然能够挑战一些高难度的歌曲,能够有信心将自己最完美的歌声传达给观众。胸有成竹的歌唱者在舞台上才能够表现得更加自然,而且游刃有余,演唱技巧的提高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坚定自己所走的道路。

(四)多参加实践。经常参加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歌唱者获取更多的演唱经验,让他们看到诸多不同的现场情况,这样一来,舞台经验丰富了,也就知道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了,这对于歌唱者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歌唱者只有多次的实践,才能够清楚自己的不足,对于自己的不足进行改善才能够进一步走向成功。作为一名合格的歌唱者,如果没有舞台,那么就永远不会成长,而歌唱者提升自己最好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舞台、通过舞台演出来获取更多的经验,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

四、结语。

声乐演唱与个人的心理素质是相互关联的,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作为歌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需要清楚认知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重要作用,在日常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多地重视培养自己积极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摘要:声乐艺术不能脱离情感,因为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歌唱,也就没有歌唱的艺术表现。歌唱声音是在歌曲思想内涵的刺激下内心感情的一种激发,因此,演唱者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歌唱基本功与技术技巧,但如果没有情绪的激发、情感的投入,其歌声也不会令欣赏者感动。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意义处理方法。

情感是声乐艺术的灵魂,演唱者只有用心挖掘歌曲的思想内涵,借助自己所掌握的技术技巧,将真情实感融入到声乐表演当中,融入歌声中,才能塑造完美的音乐形象,达到歌曲内容与表现形式高度融合的理想境界。

1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情感表达是声乐艺术的创造核心。声乐的艺术魅力及其给人的美感均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失去了情感的能动性和表现力,声乐艺术也就失去了灵魂。

在我国古代音乐理论著作《乐记》中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阐述,清代王德晖在《顾误录》中也说:“口中有曲,心中无‘曲’者,纵令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可见,声乐艺术不但是通过歌声,而且要通过演唱者的情感、情绪及面部表情等将具有思想内涵的语言融入歌声之中,为人们塑造一种崇高的精神世界。

情感表达的过程也是演唱者再创作的过程,这种再创作是把谱面上的歌词变成有活力的语言,把无声的音符、旋律变成运动的音响,把歌曲中的形象变成感人的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现在,很多优秀的声乐表演家也都反对纯技术、技巧的演唱,而把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其对声乐作品的重要性。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唱者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产生不同的艺术形象,这就是所注入的情感不同而产生的结果。投入太少,仅单纯地强调演唱技巧,而忽视作品本身的情感和内涵,其演唱就会失去艺术感染力;投入过多,表现的内涵脱离了作品的主题,或对歌曲的表现过分夸张甚至歪曲,也是无法准确表达出歌曲本身的情感和内涵的;只有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与意境,适当投入感情,才能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情者歌之根”,一个人的歌声能否感人至深,虽然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很重要,但关键还是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达。

谈声乐演唱中钢琴伴奏的配合论文

摘要: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更可以让人感受到来自声乐与内心的情感的共鸣。在民族声乐的表演过程中,声音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声音的表现力决定了民族声乐的情感传达和信息传递的质量。

要想对民族声乐中的声音表现力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究,首先就要对民族声乐的概况进行一定的了解。

(一)民族声乐的概念。

关于中华民族声乐的概念在不同学者的著作中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在业界认可最广的概念是:中国的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为代表的,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不一样的是在担任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根本上,鉴戒了西欧的美声唱法歌唱理论和特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并且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性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二)民族声乐的特点。

我国民族声乐具备了声和情这两大特色。从“声”的方面看,演唱者需要通过一定的科学发声方法,让自己的声音与歌曲的情感相融合。从“情”的方面看,民族声乐作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声乐作品来表达情感,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之中,这些演唱者们不仅仅需要对歌曲的曲调和曲式进行很好的把握,还需要结合歌曲的背景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三)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早在我国文明发源之初,劳动人民通过唱歌的方法来增添劳动过程中的乐趣。随着时间流逝,早期歌曲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我国的民族声乐。二十世纪,出现了以萧友梅、赵元任等为代表的一批音乐家,他们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题材与国外一些先进音乐理论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民族声乐作品,并将我国民族声乐作品推向国际化。解放后,音乐创作者们作出一批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如朱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等。随着民族声乐发展,还出现了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歌唱家,如王昆、郭兰英等。中华民族声乐经过不停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后期更加繁荣,在民族声乐创作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作曲家有谷建芬、徐沛东等。

(一)对于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民族声乐作品最重要的目的是以情动人,在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中,随处可见与“情”相关的作品,如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这些情感才是民族声乐作品中最为精华的部分,而对于这些情感的表达就是通过声音来完成的。

(二)对于歌曲语言表达的作用。

声乐作品的表现力不仅是通过其作曲体现出来的,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对于其表现力的增强作用同样也非常明显。不一样的声音对于语言的展现能力是不一样的,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

(一)地方民歌。

我国的远古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进行歌唱,让劳动的效率得到提升并减少了劳作时的苦闷和劳累。而这些劳动歌曲随之时间流逝形成了如今的民族声乐作品。不同地方的民歌演唱差异很大,这与当地的地缘因素和历史文化因素有很大关系,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温柔细腻。例如我国陕西地区的民歌《信天游》豪放、嘹亮、高亢。而我国著名的民族声乐作品《刘三姐》则需用细腻甜美的声音去进行演绎。

(二)民族歌剧。

我国的民族歌剧是我国的民族声乐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民族歌剧在中国已经经过了近百年的成长历程,由于民族的歌剧一般具备很强的戏剧性,因此必须通过声音的不同表现将故事情节的转变以及人物情感的转变进行有力的表达。

(三)新时期的民族声乐作品。

在新时期,我国的民族声乐获得了更多的弥补和成长,作曲家们创作出了一些具备时代特征的民族声乐作品,其艺术表现力是前所未有的,而这样的艺术表现力同样需要声音去进行演绎,由于大部分作品额内容都是与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昌盛有关,因此需要嘹亮高亢的声音进行表达。

(一)具备良好的音质。

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声音表现力的根本是良好的音质。不同的声乐作品要求用不同的音质去表达。每一个人的音质都存在着差异,虽然演唱者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控制自己的音质,但是这与先天音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演唱者的音质一般需做到圆润、有穿透力,这样才能以最佳的声音状态表现歌曲。

(二)具备充沛的感情。

民族声乐作品经常会通过不同民族特色乐器伴奏,让这些作品更具表现力及民族风,其实声音才是民族声乐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乐器。要想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保持充沛的感情,首先演唱者要具备一颗感悟的心,体会民族声乐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感情。其次,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否则会与作品的本意要大相径庭。

民族声乐作品的演绎是离不开声乐的表现力,在对民族声乐作品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在民族声乐作品中达到感情与声音的融合是其具备表现力的关键。在我国不同民族声乐形式中,声音的表现力都是极其重要的。声音的表现力不仅需要良好的音质,更需要在声音中加入思想与情感的融合,才能使得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声音表现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