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孝老敬老的心得(通用5篇)

孝老敬老的心得(通用5篇)

作者:薇儿 孝老敬老的心得(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孝老敬老的心得篇一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阳节孝老敬老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王勃

玄月九日看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远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启齿笑,菊花须插满头回。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去今来只如斯,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卢照邻

玄月九日眺山川,回心看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

唐·耿湋

重阳冷寺满秋梧,客在南楼顾老夫。

步蹇强登游藻井,发稀那更插茱萸。

横空过雨千峰出,大野新霜万叶枯。

更看尊中菊花酒,周到能得几次沽。

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进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绝,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周到为我照衰颜。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天孙回不回?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孝老敬老的心得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相信大家看见敬老孝亲这个词,都会想起家里的亲人,尤其是比较年迈的老人家。是啊,小时候要感谢母亲的生育之恩,感谢父亲的辛勤劳动,感谢爷爷奶奶的悉心关怀,感谢所有支持自己的亲人们。在什么时候都要有一颗敬老孝亲的心!

眼看着爸爸妈妈的白头发越来越多,邹纹布满脸上,我会立刻冲上前来,帮爸爸捶捶背,倒杯茶。帮妈妈做一些家务,讲个开心的笑话。当父母亲微微地翘起嘴巴,开心的笑一笑,我已十分满足了,心里比蜂蜜还甜大多,孝顺父母就是儿女应该做的。

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辛苦了大辈子,也应该休息一下了,但为了我的安全,奶奶每天都来接送我上下学,风雨无阻。爷爷每天不厌其烦的每天通过电话问候我。外公外婆住的最远,他们竟然为了和我聊天,居然学上自己上网聊天。要知道,老人家要学上电脑,谈何容意。所以,我每年一到过节,都会寄贺卡给他们,这里面藏了我敬重年迈家人的。一丝丝心意。

我们要学会敬老孝亲,敬重老人家,多关心家人,孝顺父母,从一句温暖的问候做起,从一的席位的动作做起!

谢谢大家!

孝老敬老的心得篇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孝亲敬老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根本。从古至今,从伟人到平民百姓再到我们身边的同龄人,有多少人给我们做了的榜样!

各位听说过《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故事吗?王祥年少的时候母亲就过世了。继母对王祥非常不好,屡次挑拨他跟父亲的关系。年幼的王祥受尽了委屈,后母还对他百般的挑剔刁难。

一天,后母病了,想吃鱼,就命王祥去抓鱼。可是,江河都冻结了,哪里还有鱼呢?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王祥顶着严寒来到河边,他脱掉衣服,希望用体温化冰,得到鲤鱼。

据说就在这个时候,冰突然自己裂开,竟然有两条鲤鱼跃了出来,冻得浑身发抖的王祥如愿以偿。

是什么力量支撑王祥这样做呢?唯有一个“孝”字,也正是王祥的一颗孝心感动了后母。

有的同学或许会说,这个故事未必是真的。翻开历史看看,感恩的故事还少吗?黄香九岁温席,李密陈情报祖母,花木兰替父从军,赫赫有名的陈毅元帅亲手为生病的母亲洗尿裤,失去父亲的8岁的唐银花安慰失明的母亲说:“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

各位还记得那首诗吗?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 我花了很多时间, 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

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 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擤鼻涕 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 所以,

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 陪着我,慢慢的。

就像当年一样, 我带着你一步一步地走。

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不能变,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感恩父母,孝亲敬老!

孝老敬老的心得篇四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中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在去年重阳节作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调查:请问,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在_个小时内,有__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__票占69.24%;“都不知道”的有__票占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___票占12.39%。说实话,看了这些数据,实在是有些刺眼,实在令人担忧。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一步倡导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尤其显得必要。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人口的1/4。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实验中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乖孙子。同时向社会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队员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我的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

孝老敬老的心得篇五

导语:13年前,广州河源55岁的刘运如,将无血缘的孤寡老人李英接回老家独自赡养,悉心照料,为照顾老人,她曾3次病倒入院都提前出院。“再苦再累我都要扛下去”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元吉村农妇刘运如,13年前,她不顾自己年迈体衰,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李英接回家中赡养,演绎了一个不是亲人胜亲人的感人故事,被当地传为佳话。昨日,记者走访了紫金县蓝塘镇元吉村,倾听“广东好人”刘运如的感人事迹。元吉村村主任杜国和告诉记者,村民对刘运如的评价很高,她向社会传递了孝老敬亲的正能量。

据紫金县县长廖继聪介绍,13年前,时年55岁的刘运如,跟随儿孙在紫金县城过着舒适的日子。后来,听闻自己老家的一位孤寡老人李英无人照料,于是她毅然返回老家蓝塘镇元吉村,独自照顾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李英。刘运如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亲友难以理解,甚至有人说她“自讨苦吃”,但她却从无半点怨言。

今年68岁的刘运如回忆道,李英曾是丈夫家一名远房亲戚的未婚妻,由于其未婚夫参军一直未归,她便一直未婚。新中国成立后,44岁的李英被派到蓝塘镇敬老院当院长,这一干就干到87岁才离开。2003年,李英回到元吉村,住进了刘运如的老家祖屋。当时,李英已经年近90岁,没有积蓄和退休工资,只享受五保户待遇,身体还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年服药,十分需要人照顾。

刘运如告诉记者,由于习惯了集体生活,李英刚回老家时,不适应家里的.冷清,动不动就发脾气。“她骂我,我就不吭声,我知道她的脾气是这样的,”刘运如说,自己也曾因为委屈而偷偷地流过泪,但从未嫌弃过老人,而是想方设法解开李英的心结。从2003年开始到去年101岁的李英去世为止,她照顾了李英13年。

当地村民称,刘运如在老家13年如一日,悉心照料李英,老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全包在她的身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由于李英老人身体不好,刘运如十分注意老人的起居饮食,每天给老人家洗脸、清涮便盆、洗澡或抹身。为了改善老人的伙食,刘运如还在家里养鸡种菜。一次,老人背部疼痛,却不愿意去医院,刘运如只好把医生请到家里。老人背痛难入睡,刘运如就按医生的嘱咐给老人揉背,并定时给老人翻身,刘运如不分昼夜地陪护老人,直至其病愈。而因为一个多月衣不解带的辛劳,刘运如最终累倒了,住进了医院。由于不放心李英,住院不到两天她便要求出院,这让李英老人感动不已。

“再苦再累我都要扛下去”,刘运如说,这几年她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先后三次因病住院,却每次都是因放心不下李英而提前出院。

刘运如的孝老敬亲的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刘运如也由此荣获2016年第四季度“广东好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