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最新手足口病演练总结(大全5篇)

最新手足口病演练总结(大全5篇)

作者:LZ文人 最新手足口病演练总结(大全5篇)

教师总结是对学生个体差异和特长培养的反思和总结。学习总结是一个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以下是一些学习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手足口病演练总结篇一

为组建一支强力、有效、快速反应的疾病预防控制处置应急机动队,一三三团疾控中心于6月18日上午组织了一次手足口病应急模拟演练。本次演练以练为战,为该团应对手足口病疫情提供强有力的卫生保障。

演练方式采取室内设置、实人扮演、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消毒等方式,实际检验该团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疫情报告网络的灵敏性、应急队伍响应的及时性和应急物资储备的适用性。演练过程全程摄像,演练结束后中心主任、分管副主任分别对这次演练进行实际点评。

演练模拟团幼儿园小班2名儿童先后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手足口临床诊断病例,并且在病例搜索中发现同班还有2名幼儿手掌有水泡。团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组织本单位应急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规范性调查、处理的全过程。演练现场介绍并展示了专业应急队伍医疗组、流调组、消杀组、检验组、健教宣传组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模拟演练取得圆满成功。

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该团疾控中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指挥、协调及现场处置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各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手足口病演练总结篇二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

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

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

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

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3、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应及时消毒处理,衣物置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4、要勤洗手,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

5、该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手足口病演练总结篇三

中学关于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的工作总结。近期,在xx州境内也发现了散发的`手足口病病例。为此,省教育厅和州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xx州卫生局和xx州教育局联发了《关于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对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xx县教育局也专门下发了永教通〔201x〕xx号《xx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文件,面对当前的紧急形势,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主要开展了如下学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并力求抓紧、抓实、抓好。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极易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目前,由于气温升高,进入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通过对各级教育部门文件精神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学校当前的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为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特成立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指导、检查、督促全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中学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梁子超

组员:万再贤杨真平华德法李发明余金高宗珍尹阳红张云龙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学校行政办,由华德法负责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处理日常事务。

二、认真落实,重在预防

近段时间以来,我校认真落实了师生健康状况每日晨检报告制度,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在宣传学习关于手足口病文件的教职工大会上特别要求各位教师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必须对该班学生进行晨检,内容主要包括:对上课的每名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统计出勤率,追踪缺勤原因,统计生病学生。在晨检的过程中如有发现学生的早期症状(如发热、疱疹等)以及疑似病例时,必须及时告知学校,学校将进一步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对病例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期识别。若统计生病学生有异常时将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卫生部门,以便调查处理。

三、认真做好学校食品卫生、饮水卫生以及环境卫生

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为学生提供饮用开水。认真做好校园环境卫生,对食堂、教室、宿舍、厕所等重点场所进行了定期消毒。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要求学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要求全校师生注意家庭室、教室和宿舍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宿舍、教室进行通风换气。

四、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通过主题班会、升降旗时间、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向学生宣传预防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防范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提高防病意识。重点宣传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食物和不洁的生冷、凉拌食物,不随地大、小便和乱倒垃圾,不污染水源等内容,教育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引导师生及家长正确面对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确保安全稳定。

总之,在学校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中,我们不仅对其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还对师生员工进行了及时的宣传和教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重在预防,确保了全校师生员工安全的卫生环境。

手足口病演练总结篇四

夏庄医院防保科与镇教管办联合于201x年xx月xx-xx日对辖区各小学、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督导,从检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托幼机构建立健全了防控组织体系,实行了防控责任制,认真落实了人员培训、晨午检监测、缺课追踪、健康教育、预防性消毒等措施,防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对发现的不规范之处进行了现场指导,并提出了督导意见和整改建议。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课追查制度和经常性预防性消毒,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尽量控制大型聚集性活动。

通过这次检查督导,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有力地督促了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到位,确保辖区内不发生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暴发,保证广大学生儿童的身体健康。

手足口病演练总结篇五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流行,按照浑江卫发〔20xx〕148号文件《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针对重点场所目标人群和医护人员以及广大群众,普及预防手足口病的科学知识,增强社会、家长、幼托和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对减少和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广大婴幼儿的健康。

二、组织领导与部门协调

我中心领导深入领会文件和主题精神,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的安排,要求我们切实开展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源和有利条件大力营造全社区共同参与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氛围。经过讨论决定以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行宣传。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宣传情况

这次宣传活动我中心共出动医务人员6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份,专版一副,累计接受咨询20人次。在4楼会议室对本单位医务人员开展手足口病相关治疗方法。

(二)宣传效果评价

通过培训医务人员、设置专栏、医师为辖区群众讲解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等宣传方式,使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更加注意婴幼儿患者的发病情况,开展对家长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同时使目标人群和广大群众了解手足口病的危害,掌握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方法,消除恐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护广大婴幼儿健康。

四、存在问题

由于条件限制,没有对家长起到应该的宣传效果,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小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引导作用;宣传方式及道具简陋,宣传效果稍差。

五、工作建议

加大对辖区学校的沟通,加强对学校老师健康教育意识的培训,让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健康知识的传播。医疗机构加大对宣传道具的更新力度,让健康知识更容易传播,更易于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