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最新但你要甜读后感(优秀5篇)

最新但你要甜读后感(优秀5篇)

作者:琉璃 最新但你要甜读后感(优秀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但你要甜读后感篇一

“没有谁的人生总是一帆风顺,那些表面的风光背后多的是别人不知道的辛酸与泪水,只是有些人从来不说,我们才错以为他走到今天很轻易。”

本部作品的作者苑子文,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也许你只看到了他现在光鲜亮丽的一面,但你没有想过高二时的他正处于迷惘的状态,为了考上北京大学,放弃了课间休息,并开始上晚自习以及认真备考等,最终获得了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的机会,以高三综合排名第一被学校推荐。谁也无法掌控你的人生,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你要好好的》这本书是由不同人的不同事件而汇集成的。在读每一个故事时,你都会感觉到这好像就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或就发生在你自己的身上,或是看到深藏在心底想说而不能说的秘密,感触至深。从小到大不停被拿来和优秀的哥哥做比较的平凡少女,为了梦想孤注一掷的热血青年,因为肥胖自卑胆怯最终找到自我光芒的女孩,曾为了金钱低头但面临人性考验时依然选择善良的人……书中的六个故事展现着总是在不满,在遗憾,在后悔,在做错决定后才知道自己错了的经历感受。可是别太难过,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不可能在人生的考场上把每一道题都选对,与其对往事耿耿于怀,不如为明天多做一些改变,抛弃世俗的眼光,活成真正的自己。

《找到自己的光亮》,讲述了一个女孩,从高中开始就被其他同学因她的身形偏胖而嘲讽,由此自己变得开始自卑,直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光亮,才找到了自己。记住,找到自己,永远比听说自己更重要。一个人不能只看旁人的眼光,也不能只关心自己过得好不好,在这之外,还要对这纷繁复杂的生活充满关怀,充满爱。对一个女生来说:在社会人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能够辨别和认知自己,并相信自己的力量,很重要!

也许有时候就是这样,当你遭遇的所有不公平,碰到的所有烦心事,都一股脑儿冲向你的时候,你第一个要做的不是自乱阵脚,而是一个人站稳脚跟,一个人面对,一个人接受,然后一个人平静。

我们每个人都在无时无刻被比较着,我们小心翼翼又从来不停地将生活里的一切变成天秤两端的衡量品,在尺短寸长的比较之间赋予事物不同的定义。但真正可怕的不是比较本身,而是踩在绝望挣扎的底层人身上妄想以此苦苦支撑自己的愚昧无知的异类,这是另一种深刻的悲哀和无奈。生活中永远不缺乏比较,你也永远不会缺席比较。可以明确的是,比较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成为动力,可以成为自检的镜子,但不必将它视作前进唯一的动力。认清生活的无常与寻常,人也应该回归自己。大风大浪、波峰波谷,人终究都要回到自己的既定位置。

意大利作家希瓦娜.达玛利曾说过:“我们的命运应该是我们希望要怎么样的,而不是刻在石头上的,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的生命,而不该是别人的梦想。”

你要相信,你也拥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可以给予陌生人善意与光明。你要相信,短暂的失败是为了迎接新的起点,没有人总是一帆风顺。你要相信,总有人连你的缺点都觉得可爱迷人。

我们自卑,我们胆怯,我们勇敢,我们蜕变。

亲爱的,你要好好的,岁月还长,别太失望。

但你要甜读后感篇二

高雅这个词,本身就是褒义词,一般指某人受过良好教养,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的高尚举止或高级雅致的生活情趣。

高雅历经久远,早在西晋时期,当时著名的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志·崔林传》中这样阐述高雅的定义:“禀自然之正气,体高雅之弘量。”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禀受天地之间的正气,体会高尚雅致的博大。从古至今,无数文人雅士无不追崇高雅的气质和生活,因为高雅的背后可谓是权利、文化、名誉和地位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繁华的象征。

好的文化,会历久弥坚,散发出的优雅气息如同年份久远的窖酒,愈陈愈浓!高雅传承至今,依然存之于世,并且发扬光大,高雅再现代社会主要体现在从事艺术工作的群体中,不必刻意引无数文化名流争相效仿,沾了艺术,便沾一身雅致之趣,生出与众不同的高雅气质来。

郭德纲是相声界的翘楚,而相声是一种表演艺术,它的观众不限制与三教九流,因之沾上艺术的气息,如此说来,相声与高雅竟也有些许渊源。有哪些渊源呢?答案就在郭德纲《你要高雅》这部新书中。

就像书中的一句话,说出了人为什么要高雅的心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用朴素的描述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您只有衣食无忧,才会有精神追求。物质生活没问题了,人们就总会想玩儿点什么,古今中外皆是一理。”

下面就来详细剖析郭德纲在《你要高雅》这本书中所述的高雅文化!

高雅本身是个距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的一个词,谁需要高雅?肯定是那些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文化家们身上才能体现出来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仿佛跟高雅沾不到边。

然而郭德纲却在书中把高雅拉进了我们普通人群,高雅接地气儿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不管你是高雅的艺术家也好,普通登山轮的车夫也罢,大家要想活着,总得要吃东西。

所以说吃里的高雅文化也不算少,郭德纲偏挑“吃甜”和“吃辣”为代表来说吃的高雅文化。

谁人不是从孩童时代经历过来?孩童都爱吃一种东西,那就是甜食,而在所有甜食中,糖食又最具有代表性。

说起糖食,有两种寓意,第一是指说话好听,甜言蜜语的人,第二条就是用糖作为主要材料做的食品。

因此我们这里可以看出来糖食和甜食,是不一样的,因为有的甜食吃着甜,却没加糖。比如在唐朝,有一种甜品叫酥山,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冰激凌,他就是直接用冰加奶酪和果酱,但却不放糖,所以它只叫甜食。

那么糖食就丰富多了,因为它主要原料就是糖,所以它一定甜。比如,糖块,冰糖、麦芽糖、关东糖等,这些都是糖食中非常有特点的种类。

再细分,还可以从制作麦芽糖的起源开始,麦芽糖名字中有个麦,那这个糖就是从麦子中提取的,在周代的时候,古人就会做麦芽糖了。因它吸收了五谷杂粮的天然,所以吃起来特别香甜美味。

提起辣食,一定少不了它的主要材料—辣椒。话说辣椒最早是从国外传进中国的,在先秦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辣味都在古人的饭桌上体现它的高雅美味。

中国最早不叫吃辣,叫辛,辛辣主要以生姜、蒜、花椒、茱萸为主。

在2000年,殷墟一个贵族墓葬中就发现了一些花椒,这也证明古人对辛辣食物的偏好。

就连几千年前大名鼎鼎的多学家的孔子,也说过“不撒姜食,不多食”,传说孔子吃饭必有生姜在菜里,才肯吃。

在《吕氏春秋》一书中也写道“和之美者,阳朴之姜”。最好的调料中,就有阳朴的生姜。而阳朴就是今天四川省的某个地方,发展至今,四川人嗜辣的习惯,终于有章可循了。

虽然每天都在吃各种食物,但懂得你吃的食物背后有哪些历史渊源和文化,那么我们再吃这些食物的时候,一定会感慨一下,再说与同桌者听,不啻生出一桩高雅的趣味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人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咱老百姓有钱了,首选当然是旅游啦。千万别觉得旅游是又费钱,又花时间,看看北大教授陈平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就总结出一句经典:“中国文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可以如下公式表示,少年游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这一个“游”字就已概括了整条人生线。

古人的旅游与现代人的旅游相差非常大。现在的人出门旅游,如果图省事方便,那么只需要找一个旅行社,然后吃住行的问题就全部解决了。有少部分驴友,想在旅途中找寻独步天下的人生豪情,他们选择自驾、徒步或者骑车等等的方式,去欣赏旅途中的风光和人情。在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古代,若出门旅游,无疑是有钱人才能做到的事。

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张岱在《游山小启》这部作品里面记载了古人出门旅游,所需要准备的一些物资。比如,笔墨纸砚、杯子、筷子、香炉、柴火、米饭、茶点等,当然更少不了银两。古代文人多骚客,他们热爱生活,感悟人生,开阔眼界,体验到不同的民风民情,才能妙笔生花,写出绝世诗篇来。有些文人即使落魄潦倒,也不忘登山游水,比如才情满志的欧阳修,被贬至滁州时,还不忘游山玩水,饮酒作诗,写下著名的《醉翁亭记》名篇。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我欺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旅游可不单单是看山看水游玩,最重要的是它包含着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在高雅中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辗转变成适合自己的价值体现。

“要想精神好,午睡少不了”,这句话,上班族们应该深有感触。现代社会发展快,节奏快,工作压力也日渐增多。忙了一个上午,到中午就灵验熬夜的后果了,午睡一会,下午仍旧精神满满的投入工作。那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是否也睡午觉呢?一般来说,古人在大约五点起床开始干活,大概到上午十点就回家吃午饭,忙了一个上午,身体劳累,这时就需要午睡一个时辰。

古人午休传承至今,可不是无根据的噱头和习惯,而是有章可循。在古代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这样一句话:“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就是说睡觉与睡醒是阴阳交替的结果。

而子时和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睡好子午觉,对人体的养阴和养阳都有好处,更有利于养生保健。只有休息好了,才能保持健康,这样的生活方式果然和现代人差不多,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精华才是最高级的文明和高雅啊!

通读这本《你要高雅》,才知高雅不是文人艺术家的专用名词,它如影随形的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愿我们每个人都徜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切身感受高雅的魅力!

但你要甜读后感篇三

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尊言和地位,需要事业来撑起脊梁,洒脱,自信,成熟,睿智,光茫四射!

林子一直在外面打工,妻子杏子一直在老家,守着两儿子,和老公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林子只管挣钱,一家五口人,都得林子养着呢!

两儿子,大的上三年级,小的上一年级,学习不操心。老公公身体不好,每三年得住一次院,吱气管哮喘,冬季难受。林子一边渴望杏子出来打工,帮忙分担一些压力,一边又嘀咕着杏子性格内向,不说话,出来能干什么活呢!

确实,杏子在老家,抬头看天,出门是地,接触的都是善良而淳朴的乡邻。思维意识和情感都滞后了,怎么和城里快节凑的生活接轨呢?林子背着杏子,埋怨道。杏子根本不懂生活的压力,根本不会过家务,节约开支,攒钱。

瞧,林子只看到杏子的缺点和不足,满眼不屑,语气里透露着恨铁不成钢的无奈。生活已压弯了林子的脊梁,林祥嫂般抱怨杏子,没有为家庭作出贡献。

杏子一个人在家,带大两儿子,洗衣,做饭,喂猪,种地,还照顾老人。这些劳动,慢慢消耗杏子的力量,不能变现,一切付出都看不见。结婚十年,杏子在家里,围着孩子,锅台转的生活。结果,换来林子的鄙视。说杏子,除了带孩子,没有任何价值。

作为女人,我是深深地同情杏子。当初,我在家带孩子,个人价值感偏低,一切依赖老公。伸手问别人要钱的日子,真的很尴尬,自己都瞧不起自己,怎么混成这样?好在,老公体贴,每月将工资全额给我,由我分配开支。这点很重要,不是女人物质,女人需要男人的尊重,呵护,理解。我在家,也是半边天,别人看不到我的价值,自己的老公再看不见,那才屈死了呢!

看到孩子,阳光,快乐,缀满笑容的脸,觉得一切都值。钱可以少一点,在一起,和睦相处,幸福恩爱最重要。

华和叶出门打工去了。叶带着三个月的女儿,坚定地跟着华一块出去。华打工,叶做饭,带孩子。华和叶在城里安揭买了房,花干了积蓄。春节时,叶的父母才知道,谴责华,不该买房。那是用叶打工的钱付的首付。在叶父母观念里,钱在叶手上,安全感十足。

为此,华的父母和叶的父母怼上了,华父母生气。买房子,是叶的主意,叶嫁给了华,是华的家人,娘家人怎么能干涉婆家的事呢!周谕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华买房,叶同意,就这么简单。

老家人,住得近,亲戚又走得勤,见面唠嗑,喝酒,劝菜,彼此没有分界线,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当亲密无间的人,撕破了脸,大家都不愿相见。这不,华和叶子逃出门,去打工。眼不见,心净。

叶子很有主见,不会让原生家庭的阴影影响现在的生活。买房子,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投资,不想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年轻,给自己一种有压力的生活,让华彻底断了依赖父母啃劳的恶习,自食其力,自立更生,挑起养家的担子。

俗言说,男子天性顽劣。让男子结婚,成家,有女人了,男子才成熟,懂事。的确,老家很多男孩都是经历婚姻磨励,才现灼灼其华,光茫闪烁,成为勇敢大丈夫。

但你要甜读后感篇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读好书,书读好,这是我读《你要好好爱自己》之后的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毕淑敏应该是在很小的时候,语文课本上有毕淑敏的散文,试卷上有毕淑敏的阅读理解题。对于一个偏爱文字的人来说,毕老师的影响是深远的。

很多人说毕淑敏的文章大多鸡汤,华而不实。我否定这种观点,就如同佛寺心经,并不全是一个故事说出一个道理,但是给人以超世的洗礼。我反而认为,现今在市面上热卖的流水账散文鸡汤居多。而毕淑敏的文章,通透这内涵和深刻的观点。就如同上学时老师所说的散文要点:形散而神不散。

就如同这本书,毕淑敏诠释了,爱自己,怎样才是真正的爱自己,怎样是虚荣或者满足私欲。爱自己是一种有质感的爱,是对自己生命以及周边人负责的一种爱。这种爱,内敛而隐忍,不虚无,不浮夸,甚至看起来是对自己的苛责。

你并不是一个对自己求全责备的人,你也未必要对自己求全责备。你只要记得: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儿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起......因为这是父母让你爱自己最基本的要求。

因为生活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所以见惯的是各种灯红酒绿。所以你以为,拼命赚钱是爱自己,垂涎美食是爱自己,极尽奢华是爱自己,坐拥芳华是爱自己。其实你是错了,这是害了自己。

真正的爱自己是爱自己的身体发肤,是物尽其用。脑是用来思考而非休闲,眼是用来鉴赏大美而非俗事,嘴是维持生命和吐露真言而非大鱼大肉和进尽谗言......

在年轻率性的时日,一定做过很多自以为痛快淋漓的事。和好朋友上过通宵网,和兄弟大醉一场,为了情义手持钢管打一场正义凛然的架,歇斯底里唱过一整夜的k,因为感情两小时抽完一包烟,睡过一天一夜的觉......其实这些并不算过分,放纵和率性在年轻人身上本不该磨灭。怕就怕在,你是经常彻夜不眠地玩游戏,你是三天两天醉得不省人事,你是日日持刀徘徊在肮脏的小巷口,你是日日两包香烟抽得一根不剩,你是天天中午十二点才睡眼惺忪的醒来。

但是你不能否认,很多人就是这样。他们自觉这样安逸,欢畅无比。自觉这样就是最大限度的爱自己。

那么,你爱错了。

毕淑敏说,爱惜灵魂,就是好好爱自己的最高阶段。

我觉得,灵魂是生活的点点滴滴所构成。你爱看的书,你爱看的电影,你喜欢的美食,以及你伸手帮人的素养,你看人温润的眼光,还有你包容宽大的心境等等。

多做一些温暖的事,多看一些温暖的书籍和电影,多帮助一些值得帮助的人,对自己克制而不吝啬,对别人宽容但不纵容。

你一定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

但你要甜读后感篇五

“你有信仰吗?你知道什么是信仰吗?”

“不太明白,我选择做自己。”

说着,我拿出自己昨天晚上写的日志《你,要成为的人》给他。这一次,是默短信我出来的,那会儿我待在宿舍为了下周的考试复习,正为专业五连考而焦虑,挤不出时间去整理、背诵考试重点而头疼。

突然的雨,淋湿了世界,田径场的草地湿漉漉的,情侣们少了,运动的人也少了,只有一些撑着伞的人,慢悠悠地绕着跑道转圈。我们没有像上次一样坐在草地上,而是转在了室内篮球场,虽然灯光已经熄灭,但是从外面路灯露出的光亮足够看到衣服上面的纹路。篮球场现在只有一半可以作为篮球场,另一半划为羽毛球场,每天都有很多北区的同学过来打羽毛球,除了下雨的时候,那会儿,人会少一些。

我们坐在篮球场的木椅上,自顾自的想着自己心里的事情,我也是。心里一直念着最近让自己闹心的事情,久久不能释怀,昨天想了一晚上,也没有想通,现在只能拿出来,让默来帮忙分析下。

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就如此容易地相信了一个只见过两次面的陌生人好像我们生来就没有戒备心,默给我的只有归属与存在感,强烈的。

默,今天应该是想问一些,我关于信仰的理解。或许,是因为他碰巧看到了,我前几天写的一篇关于《生命与信仰》的读后感,或者是自己一直以来对于“信仰”的迷惑。不论是什么原因,他问我“信仰”的事情,就已经表明了“他与我是同一类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见面的时候,搬出“信仰”这个大概念,至少一般人不会。很庆幸,我不是,他也不是。

如果是放在以前,我想我会与他说很多,自己对信仰的理解,内心对哲学、佛学、道家学说等等,但是现在,我首先要解决自己心中的问题,一个久就没有解决的问题,一个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

“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默随口就应了我的问题。想必这是他也曾考虑的问题,不然他怎么会用这样一句话就将问题结束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就是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自我暗示、自我确认的句子,也是一个可以不断激励自己的句子。如同我在日志里写的一样:

“你要成为的人,要真,要诚,要静,多远行,多看书;喜于色,悲无形。

做事情,要真,要踏实,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做锦绣功夫,用某位名人的话就是“要下到地里去”,与当事人接触,与见证者讨论,向专家学者、老师询问,去现场看,去现场找。生活的每一步都是要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踩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这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做人的底线。

待人接物,要真,也要诚。与人相处,没有必要因为隔着一层肚皮就把自己藏地很深,大大方方地说,即便是由于话不好听,也不要留在背后说。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人,即便这样你会偶尔感受到部分人的冷落,但是世界总是好人多,温暖总会多于寒冷。要是以后工作,不得不去憋着自己的小性子,那也要知道,最真的那个自己,不能上演“以前你不喜欢的某个社会群组正是即将变成的你的榜样”的悲剧,多想想那么多好人好事,你的真诚,总会有人理解,鼓励,和支持。

不要想着去比较。比较没有任何意义,例如,两个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同理想信念的人来做比较,相当于在比较飞机、潜艇、游轮和汽车,有比较的意义吗?一个人的不同,从来注定为人的那刻开始,谁也不能凭着自身的优势去诋毁一个人,这是不道德,也是愚蠢至极的事情。攀比,对照,只是一种外在的虚化,内心的运转只是为了让自己、环境更好,当然,比较是不可能达到的。

不要顾忌太多。在理解范围之内,要敢于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论是远行,不论是你的个人书集,不论是你的电子杂志,不论是你的剧本、你的电影,这都是你想要去做,你要对它们保持极大的热爱,并且要不断地温顾它们,给自己鼓劲。如果是人际关系,要在遵循前面的情况下,大胆地去说,去做。

要学会拒绝。不要什么事情都接下来,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实力,你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超能力,也无法变身,你只有一个脑袋的现实,注定你只能一下子处理一件事情,而且还不能保证圆满完成,你只能一心一意将一件事做好。如果有很多事情压下来,要懂得推开,拒绝,不然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吃力不讨好。

不要迟到。这是一个很坏的毛病,即便是突发情况,也不能成为你原谅自己迟到的'理由。时间,对于一个人的珍贵,不单是生命而已,说不定还会有生命之后的无穷尽。什么事情提前安排好,开会、聚会、约会等等,都要重视,至少要提前五分钟到达。

要保持思考。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谁,自己要做什么,思考是自己与过去的最大不同,要保持。单独思考的时候,还要试着往其他方面想想,不要总是只想着自己,要多为这个社会、自然想些,看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要坚持底线。你可以容忍一些不合理、肮脏的事情存在,但是不能因为他们存在而不努力改变。看不惯的人,看不惯的事情,要让自己明白这个社会,然后努力将那些人、事情慢慢改过来,而不要让自己变成那样的人。

要多看书。书中的道理,你看不完,你必须每天都能拿出固定的时间额度来看书,文学,历史,哲学,法学,经济学等其他,不论是什么专业,都要涉及。看完书,要学着写书感,长也好,短也好,每年至少要写十篇。

要多远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多远行不单可以见到很多不一样的美景,还可以见到很多不一样的社会风貌、人文故事,扩展自己的视野,以此,来推动自我认识。

要多反思。你总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要藏着,放着,要大胆拿出来,剖析问题原因,然后改正,反思是很好的方式,让自己成长。”

问题解决总是如此轻易,有时候让人有种意料不到的惊奇。默的一句话,破了昨天的迷惑,什么样的困难都将过去,如果我不将之视为困难,如果我相信自己是能够战胜苦难的人,如果,我能将自己说的那些做到,做好,那么,就没有那么多了。

临走的时候,默建议我多听听夏季的雨,多看看夏天的黑夜,说那样能够帮助我理清很多问题。我一个人坐在宿舍的阳台,看着夜里的校园,雨悄悄地滴落,默应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