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最新社区管理心得体会 社区管理标语(实用8篇)

最新社区管理心得体会 社区管理标语(实用8篇)

作者:紫衣梦 最新社区管理心得体会 社区管理标语(实用8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社区管理心得体会篇一

2.消防进家园,平安到永远

3.有危难急事,找消防战士

4.创业千日难,火烧一日光;火起于幽微,灾缘于疏忽

5.火灾似猛虎,防患于未燃

6.社区是我家,消防靠大家

7.,生命热线,平安音符

8.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火灾

9.保护消防设施,维护消防安全

10.普及消防知识,增强防火意识

11.人人参与消防,家家幸福安康

12.人民生命至上,火灾隐患必除

13.消防宣传进万家,平安相伴你我他

14.全民动员学消防,和谐社会奔小康

15.安全能聚千家财,火灾可焚万户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社区管理心得体会篇二

社区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环,家庭管理是社区生活的基石。在日常生活中,家庭管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社区家庭管理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与和谐,更涉及到整个社区的秩序和发展。因此,探索社区家庭管理的心得体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社区家庭教育、合理规划时间、维护环境卫生、注重公共秩序和建立和谐邻里关系五个方面,探讨关于社区家庭管理的心得体会。

首先,社区家庭管理需要注重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在社区中,我们作为家长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我们要教育孩子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只有这样,社区的和谐与稳定才能得以保障。

其次,合理规划时间对于社区家庭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合理规划个人和家庭时间,平衡工作和生活,是社区家庭管理的关键。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家庭时间表,合理安排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时间,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有足够的时间放松和交流。这不仅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此外,维护环境卫生也是社区家庭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整洁、卫生的社区环境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作为社区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我们可以定期参加社区环境整治活动,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才能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社区环境。

再者,社区家庭管理要注重公共秩序的维护。公共秩序是社区内部运转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社区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遵守社区的规章制度,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和场地,不擅自改变公共区域的用途。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共同维护社区的利益。只有每个人都遵守公共秩序,社区才能更好地运转,居民的生活质量才能有所提升。

最后,建立和谐邻里关系是社区家庭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邻里之间的和谐与团结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友爱和支持,也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我们应该积极与邻居交往,互相尊重和帮助,在遇到问题时互相支持和协作。此外,我们还可以参与社区活动,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只有在和谐的邻里关系中,社区才能更加和睦,整个家庭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社区家庭管理是社区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合理规划时间、维护环境卫生、注重公共秩序和建立和谐邻里关系五个方面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使社区变得更加和谐而美好。希望每个社区家庭都能意识到这一重要性,积极参与社区家庭管理,为社区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区管理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120字)

社区家庭管理是现代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涉及人们的生活习惯、亲密关系以及与邻里关系等方面。近年来,我在社区家庭管理方面有了一些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这些体会,并探讨如何更好地改善家庭生活。

第二段:良好的沟通和合作(240字)

在社区家庭管理中,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倾听、体谅和尊重。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另外,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展现合作精神,共同分担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紧密。

第三段:积极的家庭价值观(240字)

家庭价值观对于社区家庭管理也非常重要。家庭应该始终坚持积极的价值观,并将其传播给下一代。积极的家庭价值观可以包括:诚实守信、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勤劳节俭等。这些积极的价值观能够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保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第四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40字)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社区家庭管理的重要方面。家庭成员应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包括: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给社区家庭管理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

第五段: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360字)

社区家庭管理不仅仅关注家庭内部的事务,还应该注重与周围邻居的关系。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有利于社区的发展和社区氛围的融洽。在我所居住的社区,我发现参加社区活动是提升邻里关系的好方法。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邻里聚会等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此外,当有邻居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互助精神能够加强邻里关系,使整个社区更加和谐。

总结(120字)

社区家庭管理是现代家庭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合作,积极的家庭价值观,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和谐的邻里关系。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改善家庭生活,使其更加和谐、稳定而幸福。

社区管理心得体会篇四

摘 要 正确理解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促进物业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真诚沟通促进物业管理良性发展,以推进物业管理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油田社区物业管理与服务质量。

关键词 物业管理与服务 社区 措施

在物业管理日受关注的今天,对社区来说,探索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物业管理是一项平凡、琐碎却很复杂的工作,每一项工都必须从细处着眼,从细处着手,细中求发展,细中求和谐。

1正确理解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一直以来,一谈到管理,往往认为管理就是约束,通过约束机制来达到管的目的,殊不知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不是行政机构,也不是什么职权部门,更没有独立和强制管理权限,也就是说没有必然的约束力。相反的,物业管理者在从事管理过程中,更多地是为满足社区居民所需,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合理、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通过收取一定费用来完成物业管理过程中的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善以及其他的物业管理成所需,而社区居民同时就享受了自己花钱买来的整洁、安全、文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物业管理每一个过程中,都切实需要管理者用心为社区居民服务,都透着服务业的特性,确切地说,物业管理在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是以服务为主,以管为辅。因此,要搞好物业管理就需要有服务的管理理念,有寓服务于管理的精神,在每一项管理活动中,都要从服务的角度出发。

2以过硬的综合素质促进物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流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如果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去执行就不可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在任何一项管理活动中,人是决定效果的第一因素。因此,要搞好管理服务工作,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的物业管理队伍。

物业管理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性质决定了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在具备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服务的理念和精神,要把服务当成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以服务业的角色进行管理工作。在目前物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个别的物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物业管理就是一项简单的管理工作,不需要多高的素质,因此对人员的使用、培训、要求等方面不够重视。员工没有较好的沟通能力,会使物业管理工作中一些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因此,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也是搞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前提。

3加强与社区居民的真诚沟通促进物业管理良性发展

物业管理工作不管是设施设备维护、环境改造、文化建设或是治安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物业管理者在社区居民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让社区居民满意,而社区居民在工作、生活中的需要也最终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来具体解决,这是一个需要相互理解的过程,双方所要达到的目的,必须通过深度的沟通才能实现。因此,作为物业管理者,必须学会与社区居民真诚地沟通,才能实现管理效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沟通可以是语言的沟通,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沟通。语言的沟通自不必说,而其他形式的沟通可以通过具体的形态来体现。比如,通常情况下,很多社区居民都会关心水电气暖的动态信息、物业管理费用的收缴,就可以通过宣传栏、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予以告知,实现社区居民所期望的透明化;在不同的节假日、纪念日,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小区共建活动;针对小区居民工作、年龄、爱好等特点,可以搞一些不同群体风格和趣味特征的群体活动;对有特殊情况的个别社区居民,多关注,多留意,并适时地予以帮助;建立回访制度,通过电话、上门服务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服务回访,并切实在回访反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在管理过程中,只有通过感情、思想、理念、行为方式、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才能了解社区居民所需,做好服务工作,得到社区居民最大程度的支持,促进管理工作向更合理、更轻松、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4推进物业管理创新适应市场化发展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所涉及的范围、社区居民的角色等都趋于多样化,最明显的就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物业有了新的市场概念,投资型物业在大量增加,因此,社区物业管理者必须更新理念,及时调整管理思路。

现代物业管理者要有成本意识,不只是内部管理成本控制,还要充分考虑小区居民利益,在取之于小区居民、用之于小区居民的物业管理方面要逐步与市场接轨,努力降低成本,花更少的钱提供更超值的服务。要充分考虑所管物业管理的社会效益,通过提升社区管理服务质量尽力提高物业管理的市场价值,实现物业管理的保值增值。还可以通过投资型的物业管理项目,想社区居民所想,通过发布租售信息、提供交易中介、甚至合同管理等多方位增值服务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形成特色服务。这些不仅能提高社区居民对管理者的信任度,同时也能提升管理者的行业声誉,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市场,真正实现管理者与社区居民的互利双赢。

好的物业管理,需要管理者与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创造,只有充分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共建一个整洁、文明、安全、和谐的社区。对物业管理者来说,用心服务,用心与社区居民沟通,想社区居民所想,急社区居民所急,做社区居民所需,从做好内功开始,从细处着眼,向大局看齐,始终牢记“物业管理无小事”,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就有了基础。

社区管理心得体会篇五

摘要:中国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社区共管在协调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社区共管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做法,包括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含义、对象、目标、原则、激励机制、乡土文化在共管中的作用等方面,实践和认识都不尽相同。研究分析这些问题,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具有理论的和现实的意义。

长期以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在解决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主要依靠行政命令和法律法规等手段,但由于忽视了当地社区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加剧,保护区与当地政府也存在权属及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冲突。过去封闭式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不通的,保护区与社区的矛盾冲突普遍存在,而且非常尖锐。因此引入了社区共管的管理方法。

社区共管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已不仅仅在理论上被广泛接受,而且也越来越被更多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同样也很难找到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定义。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的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编写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1]中对社区共管所下的定义为:社区共管是指共同参与保护区保护管理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社区发展的结合。

对于社区共管的目标,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保护为主要目标,社区发展为次要目标(大多数的观点)。(2)保护与社区发展目标并重。对于此问题,研究中的局限主要在于:第一,从自然保护区的角度出发的。如果将保护区与社区及其他参与方看做合作的平等主体的话,社区共管的目标就应该包括保护区、社区及其他参与方的合作目标。第二,对保护区在社区共管中的经济目标未考虑。研究表明,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肯定,发展产业是解决保护区经费的一条有效途径,并一直提倡推广和扶持。因此,保护区并不是真的不考虑经济效益,只是在社区共管中不考虑。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的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编写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中,对共管的原则做了详细的总结。认为对于中国gef 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有四个条件可以作为共管的基本原则,即:扩大参与性、提供激励机制、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把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社区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此外,共管的过程还应是简单和易行的。

社区共管项目对社区的激励方法有:(1)经济激励的方法。(2)其他激励方法。如提供信息服务;在项目中或项目外为社区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对社区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一些协调活动等。

对乡土文化(社区文化)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1)乡土文化有利于资源保护,(2)乡土文化不一定有利于资源保护。已有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关注了这一问题,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的不多。

(1)参与方。在共管中,一般来说在共管计划实施中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和组织机构都是共管的共同利益者。在共管同利益者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而且共管给共同利益者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利益的大小也是各不相同的。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在《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提出,中国gef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项目共管部分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促进所有共同利益者参与保护区内或周边一些特点区域的资源规划和管理。从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案例的研究来看,共管中的参与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保护区、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或)周边社区;2)保护区、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非政府组织;3)保护区、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商业机构。第一种情况占大多数,在各参与方中,保护区起主导作用,包括争取国际项目及资金,通常还会有保护区配套资金。帮助社区制定资源管理计划等。政府及主要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到社区共管领导小组中,部分社区居民得到共管资金并进行所选项目活动。第二种及第三种都比较少。对于共管中参与方到底应包括哪些人和机构,至今没有深入的研究。(2)共管的利益分享。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社区共管的利益分享基本认识是:保护区获取保护效益,社区获取经济收益,有公司参与的,公司获取经济收益。从现有资料看,只有张琛[3]在其研究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的案例中,提出考虑保护区在社区共管经济收益。在研究及实践中,很少有人关注、探讨保护区是否在社区共管中应有经济收益问题。

在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众多的社区问题中,土地权属的纠纷最为明显。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只能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在20世纪80年代后,集体林地大部分分给了农民。中国大多数保护区的建设晚于当地土地权属的确定。造成许多保护区本身不具有自身的土地所有权,有些保护区的大致边界都没有确定,随着土地价值意识的提升,保护区土地争议不断。从全国范围看,保护区的土地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其中的林木所有权包括国有、集体所有和农民个人所有。很多保护区在划建时,采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把一部分集体所有的土地划归保护区,按照法律规定,保护区拥有管理权。全国保护区普遍存在与社区森林重叠的问题。全国许多保护区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福建省划入保护区范围的集体林占保护区面积的68.8%[4]。国际上广泛认为,土地权属的安全性是森林共管或其他森林管理方式的必要条件。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其他保护组织已意识到没有生活保障(如权属的安全性以及土地和资源的可及性),当地的农村老百姓就不可能做出保护的承诺。

对于此问题研究的不足主要在于:第一,已有研究认识到,在社区共管中,产权是模糊和重叠的。而明晰产权的研究却进行得很少。第二,没有学者研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依据这些产权(法定的权利)及传统的权利,在社区共管的合作中,社区应有哪些权利?分享多少收益?目前很缺乏对这些重要问题的研究。

1.共管的作用。许多研究分析了共管的作用,认为共管作用主要有:(1)缓解了保护区与周围社区的矛盾,使得社区从被防范者的地位变成了保护者。(2)使社区从单纯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受害者变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共同利益者。(3)提高了村民的自然保护意识。(4)加速了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5)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推动了示范社区经济的发展。(6)提高了保护区对共管工作的认识和工作人员的能力等。

2.共管存在的问题。许多研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共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社区参与程度不高。(2)在社区投资基金选项上,与现代农林牧等方面专家交流不够,从而使所选项目缺乏持续性。(3)社区考虑过多的是发展经济,而忽略对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社区共管简单片面地理解成扶贫。(4)保护区也未将社区工作真正地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随着国际援助项目的结束,社区工作基本被保护区所抛弃。(5)共管后续活动缺乏项目预算。(6)社区共管人员缺乏必要的相关背景知识和共管经验。(7)共管委员会不具有可持续性。

对于此问题研究中的不足主要在于:不少研究中指出了社区共管的试点在项目结束后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但是对为什么不具有可持续性以及如何使其具有可持续性,目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许多学者探讨了这一问题,认为现有政策法规中在以下方面与社区资源共管的理念存在冲突和矛盾:(1)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内资源使用权的丧失。因而造成保护区资源管理与利用上的很多冲突与矛盾。(2)政策或法规实施的一致性问题。(3)野生动物破坏庄稼的补偿机制没有形成等。

李小云等通过研究提出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政策与法律建议如下[5]:充分考虑中国农村社区的特点和需要,采用多样化的适应性强的保护区域类型设定;明确保护区建立过程中与社区有关的程序,尊重和保障社区的合法权益。

关于自然资源社区共管,国内外都有相关著述,国外的研究相对较多,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就国外来说,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这些文章著作多集中笔墨于发展中国家社区林业、参与式发展及社区共管等问题上。内容主要是对资源社区共管的原则、主要形式、基本经验及共管的组织过程、共管的作用及不足等。在这些论述中,都强调社区的参与,参与的平等性及如何看待农民,强调社区文化的重要性。如在《社区参与湿地管理,国际湿地与发展大会第三研讨会(湿地、当地人民与发展)论文集》中,特别强调把社区居民看做是合作的专家。从国外的研究资料来看,他们并没有特别把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与其他自然资源社区共管区别开来看。究其原因,可能正如《社区参与湿地管理,国际湿地与发展大会第三研讨会(湿地、当地人民与发展)论文集》中戈尔东克拉瑞奇,贝纳德奥卡拉甘所说,一般来说,共管方法都假定资源不属于私有,而受国家控制或所有,但是承认社区是资源的主要用户,社区的需求一般处于优势地位。在国外和保护区有关的社区共管案例中,尽管也有的提到了因为保护区的建立,社区居民的行为受到了限制而对保护区及其成员产生了敌意[6],但受到限制的是社区居民的传统权利而不是法定权利,所以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帮助社区发展替代谋生来源以补偿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而对以前的谋生来源设置的限制。

就国内而言,对中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问题研究的有不少文章,中国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思想基本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国内对社区共管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于什么是社区共管,共管的对象是什么,怎样共管,共管的目标等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说法。共管的基础是什么,共管中的权利义务如何配置等,都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社区共管思想脱胎于参与式扶贫与社区林业等,但学术界忽略了研究社区共管与参与式扶贫及社会林业有什么区别。此外,虽然不少研究中指出了社区共管的试点在项目结束后可能不具有可持续性,但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更多关注的是资金的持续投入及寻找进一步的项目支持等。尚无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找到科学的、可持续的模式。

经分析总结,国内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问题的研究体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研究的项目色彩较浓(尽管有学者强调社区共管是过程而不是项目)。因为国内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主要是在国际援助项目的推动下开展的,学者的研究也基本是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甚至就是在项目的支持下开展的,因此,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践以及对这些实践的总结、分析、研究也就根据援助项目的不同而带有不同的特点,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也就有依据项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研究大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二是案例研究较多,缺少规范研究,深入、定量的实证研究也很少。从目前研究现状看,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一些期刊杂志、社区共管项目研讨会论文集乃至网络、报刊上的文章,著作很少,而且这些文章大多是对案例的总结,大多论述的是操作性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探索和整体性设计比较欠缺,理论支撑不足,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核心问题缺乏分析,描述性、陈述性的成分居多,理论分析、逻辑分析与思辨不足。三是部门利益色彩较浓。主要是站在保护区的立场从保护的角度进行总结、研究的。因为国内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主要推动者是保护区,而社区、地方政府等是被动方,因此很多案例总结及研究大多是站在保护区的立场上,从保护的角度阐述、分析问题和设计方案,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全面衡量、评价这一事物的较少,因而程度不同地存在部门性缺陷。四是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比较少。社区林业、社会林业是社区共管的经验、理论主要来源,在国外社区林业、社会林业研究的带动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早于社区共管研究,因此,在国内的研究中,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比较多,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比较少。

从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践来看,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成功的、可持续的案例可供研究。目前国内的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实践,项目只涉及到很少的保护区以及社区中很小一部分居民,虽然有一些成功经验,但总的来说,还不能说有完全成功、可持续的社区共管案例可供研究。

从国外来看,发展中国家存在与中国类似的情况,正如戈尔东克拉瑞奇等所说[7],我们有一个教训,就是主张社区参与湿地管理的人这几年来了解到,他们的工作成果既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我们没有经历过完全的失败,遗憾的是也没有经历过完全的成功。这就是“边作边学”。无论是对于参与者或者对于实际工作者,每一项活动都会产生某种有价值的成果和经验。而且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国外的模式也不能完全在中国适用。而发达国家沿用美国的管理方式,一直没有做过同社区居民一起共同进行自然保护的尝试。所以发达国家也没有探索出一条自然保护与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相协调的发展模式。

所以,研究探索一种能够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中各利益方与自然相协调和谐发展的模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1]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xx:5.

[2]左停,等.思茅市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实证研究[g]// 李小云,等.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3]张琛.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体制研究[g]// 李小云,等.共管:从冲突走向合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4]沈茂成.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区的问题,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向前发展[j].林业科技通讯,1995,(2).

[5]李小云,等.中国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共管)研究:政策与法律领域的研究发现与建议[c].中国自然保护区合作管理研究国际 研讨会论文集,20xx.

[6]托尔图古艾罗.社区与保护区旅游的案例研究,社区参与湿地管理,从实践中吸取的经验教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xx:5.

社区管理心得体会篇六

社区管理模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通过这个模拟,我不仅了解到社区管理的重要性,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扮演社区经理的角色,积极参与决策和管理,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集思广益,共同解决社区问题。通过这次模拟,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合作,管理社区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首先,这次模拟让我认识到了社区管理的重要性。社区作为人们生活和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需要有人负责管理和组织。社区的管理需要解决诸如噪音污染、安全问题、居民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模拟中,我扮演社区经理的角色,需要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协调各方利益,确保社区的正常运转。这让我意识到,社区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维护社区的秩序,还在于促进居民之间的良好关系,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这次模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社区的管理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努力。在模拟中,我与队友们紧密合作,共同商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管理策略。其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同时也学会了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坚持和表达。通过与队友的紧密配合,我们不仅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次团队合作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社区经理需要有较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团队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再次,这次模拟让我了解到了社区管理的复杂性。社区管理不仅需要面对各种问题,还需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在模拟中,我了解到了社区中有不同背景和职业的居民,他们对社区的需求和期待也各不相同。我学会了如何灵活地处理不同层次和不同背景的居民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同时,我还要解决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协调各方利益,确保社区的和谐稳定。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区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让我进一步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这次模拟让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在模拟中,我虽然尽力做好社区经理的角色,但也发现了一些自身的不足。比如,我的沟通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提高,我有时候会过于追求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通过这次模拟,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并且有了进一步提升的动力。我会努力学习和改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成为更出色的社区经理。

综上所述,社区管理模拟是一次极具价值的经历。通过这次模拟,我认识到了社区管理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到了社区管理的复杂性,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我相信在未来的社区管理中,我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社区管理心得体会篇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加强领导、分类指导、强化措施,全面推进”的思路,推进村(社区)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创建,倡导村居安全防范新举措,构建现代村居安全管理新机制,健全“市、县(区、管委会)、乡镇(街道)、村(居)”四级联动、城乡一体化的安全监管体系。

xx年,全面推进村(社区)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全县100%的村(社区)实现三级以上达标,其中实现一级达标的村(社区)不低于20%,实现二级达标的村(社区)不低于35%。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细化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制定具体的工作时间表,确定各级达标的村(社区),以表格式体现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中,要依据辖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村(社区)创建工作的重点,即仿古家具主产区应以消防火灾防范为重点;国、省、高速路经过的区域以交通安全防范为重点;山区旅游乡镇以旅游安全和火灾防范为重点。

(一)加强组织机构。村(社区)委员会的主要责任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其他负责人分管业务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村(社区)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村(居)委会主任、相关负主任、安全生产协管员和有关人员组成,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村(社区)必须明确1名以上经过培训的`专职安全生产协管员具体负责,并保障办公条件。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村(社区)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安全生产协管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生产职责;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落实上级工作部署,分析、布置本辖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检查辖区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每月检查不少于一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应当场予以纠正,无法当场纠正的应及时报告所在乡镇(街道、园区)安办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建立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依法依规如实上报本辖区内发生的除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外各类亡人事故;建立举报制度,受理群众对事故隐患、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举报。

(三)加强基础台账。健全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台账,摸清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分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基本档案,认真记录生产经营单位名称、生产类型、经营收入、从业人员数量、法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健全安全生产会议台账,认真记录每月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安全生产突出问题研究解决会议等安全生产相关会议内容;健全安全生产检查台账,认真记录每次检查时间、参与人员、发现问题以及问题整改情况等内容;健全安全隐患管理台账,对排查出来难以当场整改的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造册,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销案时间等内容。

(四)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宣传开展村(社区)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活动的意义,努力得到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12.2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策划;在本辖区显要位置设置一处固定安全宣传阵地,内容一年至少更新4次,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常识;在举办莆仙戏演出时,要求剧团加演安全小戏,在群众中传播安全意识。

(五)加强应急救援。根据本辖区内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与相关部门做好衔接;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及时总结演练成果,修订和完善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

(六)加强典型引路。树立2个县(区、管委会)级典型示范村(社区),及时将好的做法加以提炼,宣传推广,以点带面,进一步激发各方参与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活动的热情,有力推动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七)、实施步骤及考评办法。按《关于印发县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进行。

(八)、创建工作信息报送。为及时交流、总结、通报各乡镇(街道办,管委会)开展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情况,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县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做好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信息报送工作,从今年7月份起,应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进展情况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经验、做法和建议等汇总以电子邮件和纸质原件(盖章)两种方式同时报给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逾期未报送按无开展工作处理。

(九)、兑现奖惩。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已列入年度绩效考评、综治季度考评安全生产方面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评的重要内容,对报送情况和进展情况将在相关的考评中予以兑现。对未按时完成乡镇(街道、管委会)村居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计划的村(社区),将暂停发放县、乡镇(街道、管委会)对村级安全生产协管员的岗位补助,待完成计划任务后,再给予发放;对未按时完成县xx年村(社区)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目标的乡镇(街道、管委会),将暂停发放安全生产特殊岗位津贴,待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后,再给予发放。

社区管理心得体会篇八

社区管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模拟心得体会活动,我深切感受到了社区管理的重要性与挑战。本文将从模拟活动的背景与目的、工作职责与矛盾、团队合作与效果、沟通与解决问题以及对个人的启发与建议五个方面展开叙述,总结社区管理模拟中的心得与体会。

模拟活动的背景与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深入了解社区管理的工作职责与挑战。通过模拟的方式,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了社区管理者的身份,从而了解他们需要面对的日常工作、技能要求和业务熟练程度等。模拟活动通过情景还原,将真实社区管理所需技能与知识融入其中,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感受到社区管理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模拟活动中,我们被分配到不同的职责中,各司其职,在处理社区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时,我们充分体会到了社区管理者的挑战。社区管理者需要面对各种矛盾,如居民之间的纠纷、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意见不合等。同时,社区管理者还需要应对不同层级的利益关系以及各方的期望与需求。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去解决,以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团队合作是模拟活动中的关键,也是社区管理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与其他队员的合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方法解决问题。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角色,有责任分工和协作配合,是团队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还加深了对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沟通是社区管理中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模拟活动中的沟通实践使我深入体会到了沟通的重要性。沟通不仅包括与居民的沟通,还包括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协调沟通。通过模拟活动,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并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解决问题时,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案,并得到他人的支持与配合。

模拟活动不仅给予我对社区管理的深刻认识与体会,同时也对我个人产生了启发与建议。首先,我认识到社区管理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如人际交往、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其次,我意识到社区管理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耐心,处理矛盾和问题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和需求。最后,我明白了作为社区管理者,不能仅停留在理论上,实践和经验同样重要,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才能不断成长与提高。

在模拟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社区管理的挑战与复杂性。通过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我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矛盾。同时,我也明白了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得到了启发与建议。通过这次模拟活动,我对社区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今后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