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国情世情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国情世情心得体会(优秀10篇)

作者:XY字客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国情世情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名中国人,不管身处何地,都需要对国家的形势和时代的变迁有所了解和感知,这就是国情和世情。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面貌,而世情则是指对整个世界的了解和观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国情世情、体察民生疾苦,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领会国情世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动。

第二段:国情世情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国情世情对个人的影响是很显然的。通过了解国情世情,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趋势和发展方向,更好地规划人生道路和职业生涯。而在社会上,了解国情世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在事业上有所突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关注民生、热心公益的人来说,国情世情了解更是必须的。只有了解民生疾苦,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三段:国情世情与国家全局的关系

国情世情不仅与个人息息相关,也与国家全局密切相关。对于国家全局来说,了解国情世情是制定政策和规划发展的基础。政策的实施需要根据国情世情做出调整和改进,否则就会导致政策失效。此外,了解国情世情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向,更好地为国家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段:如何更好地理解国情世情

理解国情世情需要注意一些方法。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多个角度来了解国情世情,比如通过报刊、媒体、网络等渠道收集信息。其次,需要参与社会实践,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更好地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最后,建立与不同人群的交流和合作,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状况和人民的意愿。

第五段:结语,呼吁大家更好地了解国情世情

理解国情世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和发展。只有每个人都了解国情世情,才能建立更好的民生保障体系,实现更高质量的人文生活和社会发展。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国情世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团结、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爱国”,是一个从古说到今不变的话题。一说起它,让我们想到的是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古有怀抱一腔爱国热情自投汨罗的屈原,近有为救国而甘洒热血的谭嗣同,今有为祖国强大而默默奉献的许多风流人物。

“河山只在我梦索,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听到香港歌手张明敏的歌声,多少人流泪了。这仅仅是普通的泪花吗?不!它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它有一个崇高而伟大的名字,叫“爱国”!

它,是一种感情。我们是炎黄子孙,生在长城下,长在黄河边,听着长江的涛声成长。这片黄土地,曾孕育出对人类影响伟大的“四大发明”;更有“长征”运载火箭喷吐烈焰,直刺蓝天;还有“神舟5号”发射成功……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冲刷不去的是炎黄子孙建树的功勋。我们用血肉筑起长城,用生命谱写壮歌。这种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因此,无论天涯海角,我们对祖国的感情,始终是那个执着、坚定。

它,还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在我们心中重千斤,心底深处总是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爱国是我们的传统,更应该是炎黄子孙的美德。谁不爱国就会愧对列祖列宗,失去作为炎黄子孙的资格。

它,更是一种责任。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祖国事业的一代实干家,而不是仅会说空话的旁观者。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应体现在爱国之情,爱国信念上,更重要的则应体现在担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上,体现在报效祖国的具体行动中。

爱国,是一种深切的感情,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一种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只有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自强不息,才能具有伟大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永不褪色的旗帜。这面旗帜在我心中更是绚丽多姿。

自古以来,就有“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他们的心中都装着祖国,都装着人民。

现在,你能骄傲自信地说“祖国在我心中”吗?

祖国在我心中,看红旗飞动,听国歌传颂,飞入我梦中,历史的古钟被敲动,“咚——咚——”我与祖国就像绿叶离不开大树,花儿离不开大树一样,我也离不开祖国。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是教育我成人的地方。她是一位母亲无私的培育着万千儿女;她是月亮,是照亮我迷茫心头的明灯;她是太阳是带来光和热的伟大使者,她永远在我心中!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岁月的长河中,风雨的阻挡中,反而使中国发展的尤为壮丽。“五十六的民族,五十六枝花”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民俗风情。像傣族的泼水节;云南的歌会;藏族的旺果节;侗族的林王节……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这世界之林中的一支奇葩。

在中国近代史上,因为清王朝的腐败,带中国走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改革开放后,又因为急于奋进而发生了一系列“左”的错误,而且内忧外患一大堆,经过了不懈努力,中国才正式走向正轨,一直到今天的局面,又有多少人为此而付出了辛勤努力。

旧中国的运动水平很低,人们的体质较弱,外国人耻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新中国诞生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练习拳术、各种球赛等,普遍开展起来。在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竞技体育水平也迅速提高,并取得显着成绩。从射击运动起,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不断夺得金牌连连刷新世界纪录。1990年首次成功的举办了亚洲运动会。2008年更是成功的举办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辉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健儿勇夺金牌第一。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错,当今,我们的祖国正以令世人瞩目的速度前进着,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国。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时代的弄潮儿,用实干精神去谱写爱国新篇章!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历朝年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赴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注民生,就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他们是上帝的“宠儿”,虽与世长辞,但却名垂青史,为后人所尊崇。

面对民族的兴衰,我想到的是,我想到了,我想到了。我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她对着残阳,,还有那一颗随民族史一起跳动的爱国心。面对国家的荣辱,我想到了爱国将士岳飞,想到了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和,想到了;想到了他的义薄云天……,留下了“精忠报国”的美名。

他们是爱国的,他们热爱祖国的山河,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奋战,为国捐躯,他们走了,但他们那爱国灵魂还在,还有千千万万个他们向我们走来,带着“铁”的精神,向前迈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增强爱国的情感,敢于进取,自强不息。虽然我们还是青少年,但我们坚信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而贡献自己力量,唯有国防在,剩有兴旺处。面对国防建设的日趋完善,我看到历史的前进,中华在崛起!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就在不久的将来!愿自心出,精需自设。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愿望,而这美好愿望的实现,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同样,民族的兴盛,国家的繁荣也需要用辛勤的汗水去换取,而他们-昭君和岳飞等民族英雄,为后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他们英名辉煌千古……!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为了民族的强盛和富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如今,我们的国家已经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成就斐然,但同时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作为一名学子,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和素质,积极拥抱国情和世情,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更加满意的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段,国情心得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这一点我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很好的表现。我们能够采取多种方式,与外部国家和平共处,并就一些问题达成协议。同时,中国也处在一个面临着内外多重压力的时期,我们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和改革,以应对各种不同的挑战。

另外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民生”。我们的老百姓需要的是一个安身立命的环境,并能够够享受到足够的社会保障,如健康、教育、居住、就业等。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一个稳定和有序的社会。

第三段,世情感悟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更应该保持着一颗敏锐的灵魂,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同时,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也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一些社会公益事业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全球化带来了诸多的好处,为我们的发展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大量的产品和思想的涌进,也让我们的文化面临着很大的冲击。因此,我们需要更高的技能,更好的适应能力,才能在这个日趋紧张的社会中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四段,心得思考

我们应该重视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强化个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做一个真正的“有为青年”;我们也要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与人为善,始终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需要。

我们还应该学会拥抱变化,适时的调整我们的态度和方式,引领潮流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朴实和真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第五段,总结

通过思考和学习,我们应该内化并贯穿着“仁、义、礼、智、信”的文化精髓,发扬起中国传统美德和道德风范,让我们的国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美好和富强。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国情是指一个国家的特定国情形态,是国家生活各方面的总和。区情是指区域间存在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差异。在传承民族精神中,每个地方有着独特的区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区情。作为一名普通民众,我始终保持着对国情、区情的关注与思考,深入了解了国情、区情才能更好地体会和认知。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不断地锤炼自己,不断地感知和体悟这个美丽而复杂的国情区情。

第二段:国情与区情的多元与复杂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其国情与区情的多元和复杂性不言而喻。在国家层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千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每个人都应以了解国情为己任,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而在区域层面,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自然资源、气候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我曾走访过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看见了那里人们迎难而上,历经艰辛,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巨大转变。这种执着精神和拼搏态度让我深感震撼,也更加坚定了我心中的爱国情操。

第三段:国情与区情的特点与影响

了解国情与区情不仅能够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也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更好的选择。国情与区情的特点与影响是深入了解国情与区情的重要参考。在现代化进程中,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国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工业化、城市化、农村发展、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问题都彰显着国情的特点。而在我所居住的城市中,国情与区情的特点更多体现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全球化的影响,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快节奏、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矛盾与难题。

第四段:体会与认知

通过对国情与区情的深入了解,我对自己和周围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我意识到尊重规律、追求和谐是我们在国情与区情中应秉持的态度。在国家层面,我们应该崇尚法治精神,遵守法律法规,明晰国家发展方向,尊重各个群体之间的差异。在区域层面,我们应该关注地方的发展,抓住机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鼓励创新,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另外,我也认识到了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社会善举,关注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自己的行动践行国情与区情。

第五段:总结

通过对国情与区情的体会与认知,我明白了国情与区情对个体与社会的重要性。了解国情与区情并非只是了解外在现象,更重要的是明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与影响。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始终保持对国情与区情的关注与思考。只有通过了解与认知,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迎合时代的发展变化。爱国、奉献、拼搏、进取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正是这种主旋律塑造着我们的人格,传承着民族的脊梁。国情与区情是我们的根和魂,我们要用我们的奋斗去书写这美丽的篇章。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1月中旬国务院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从今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将投入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该规划的.实施,意味着继2月1日“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之后,一台可以称为“汽车下乡”的大戏即将在我国农村广阔的大舞台上上演.

作者:《时代汽车》编辑部作者单位:刊名:时代汽车英文刊名:autotime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探索故土的情况,厘清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步伐。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了解国情民情,尤其是体会和认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途和命运的背景和根源。

第二段:国情民情的定义

国情民情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和民间的各种体验和感受的总和。它是历史、环境、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的合理反映,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不同的国家民族有不同的国情民情。

第三段: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体会国情民情

中国的历史悠久,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也非常特殊,中国的国情民情特点十分明显。在这个巨大的国家,历史曾经留下了不少重要的遗产,比如“中华文明”,它在许多方面都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政治上讲,中国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制度,这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础;在经济上讲,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文化方面,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它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道德行为和审美情趣。在社会方面,中国经历了很多变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封闭教育到对外开放,从政治压迫到人权保护,这些都显然影响了中国人的社会行为、信仰和人际关系。

第四段:国情民情的意义和作用

了解国情民情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可以加深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指导我们的行为;其次,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灵交流和语言沟通,同时也可以推动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启示,以应对全球变化和不断涌现的挑战。

第五段:结论

总之,国情民情的认识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国家繁荣富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要持之以恒地了解,并尽我们所能在这个基础上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九

篇一:关于“国情省情心得体会”

当前,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已经实现了全球化。然而,我们仍然不能忽视每个国家的国情和省情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来说,深入了解自己的国情和省情,是自我定位、加强文化认同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前提。

第一段:国情的了解

了解国情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国情时代背景、文化传统以及发展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等等,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我通过从历史,政治、教育等多个角度对于国情这一方面进行研究,让自己对于国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其中,对于传承和保护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通过研究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社会矛盾等方面,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第二段:省情的考察

省情是国情中更加具体、更接近我们身边的存在。深入考察我所处的地域发展状况和特点,让我更有可能把握自己的处境和发展机会。近年来,我所在的广东省发展迅猛,地理位置、人民素质和开放度这些优势,已经得到国内外人才的广泛认可。由于深入了解省情,我对于广东发展的道路和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认为我可以从中发现个人潜在发展方向和机会。在这方面,关注广东发展、把握机遇和加强自身能力,就成为了大家的重要职责。

第三段:文化身份的重视

了解国情和省情,其目的是更好地认识自己,这也是文化认同的重要体现。我认为文化身份代表着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身份、自由和自我认同,因此加强文化归属感是我追求的一个目标。例如,我一直崇尚广东的“风土人情”,希望让人们了解我地方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现在的发展。通过对于广东粤语、文化等方面的深度学习,我感觉到自己愿意在广东这样的地方生活和工作,愿意沉淀下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第四段:持续发展的优化

深入了解国情和省情,目的不仅仅是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也是先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正如我所在的广东省发展快速,而这种发展也需要我们通过更新思想、加强技能和积极拥抱更广泛的机遇,来实现我们自身的升级。在这一个方面,我将不断地拥抱新机遇,以升级自我,推动自身持续发展和优化。例如,我已经通过看书、学习技能、参观工厂等形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在不断地开拓新的思路。

第五段:总结

通过加强对于国情和省情的了解,我对自己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并同时为自己的人生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认为只有深入学习和思考,才能引导自己以更为科学的方式,更为灵活地适应环境,持续发展。因此,个人认为国情省情这样的主题,始终是自身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话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其的认识和学习。

党情国情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篇十

——王季庆先生诗书画欣赏

王季庆先生是人们敬重的书画艺术家,儒雅智慧,与人为善,很少有吹嘘之词,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他的地位很高。

初识先生,是在洪庆文化交流会上。裹挟于一群文人当中,他显得与众不同:衣着得体整洁大方,双目如炬有光,眼神似乎能够洞穿世界,炯炯有神,充满智慧。后经火箭军大学韩怀仁教授介绍,果然非同一般。之后,便有了几次品茗、吟诗、作画交流的机会,看他娴熟地为朋友沏茶倒水,动作沉稳而又老练,定不像西北汉子所能为,才知他在深圳打拼了二十多年,那里的刚柔气息深深感染着他。

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受家风熏陶,从小便多才多艺。二胡、琵琶、笛子、扬琴、唢呐、手风琴……吹拉弹唱无所不能,而且还是学生会主席,加之成绩优异,年少的他,骨子里跃动着狂放与桀骜不驯的闯劲儿。后因运动牵连,终被踩在了脚下,从此收敛性情,参悟人生,将所有的棱角打磨得干干净净,如同一棵小草,找寻一处属于自己的森林,静穆地生长,不再为轰轰烈烈所裹挟。虽身处逆境,心态却坦然自如。

八十年代初,先生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南下深圳,“北望长安总是情,不知何年归故里”。在有着鹏城之称的深圳,奋斗二十多年,却不忘把思辨与希望镌刻进他的诗行,“惊雷当头响,前途眼前崩,入坠深渊不知情,挥画笔,冷观残雪,岿然不动,绘出万千气象,留下七彩人生”,他寄情于山水书画,修炼心灵的圣洁,并满怀对家乡的展望和期盼:“青山不解离乡愁,渭水岂知人怀旧”,“人道蓬莱仙境处,怎及晚照骊山头”。他终于从深圳回到西安,看到故乡的新变化,喜上眉梢,“回眸古城……十八载回归畅想,故园换新装。”

从临潼到深圳,再从深圳回到西安,生活的艰辛打磨出他外柔内刚的个性,成就了他书画与诗歌艺术的造诣,也藉此支撑起生活必须的内力,在成功经营生存空间的同时,更收获了艺术的硕果:他先后出版了《季庆诗书画集》和《季庆诗集》,诗歌多为古体、格律、词牌等,彰显出他学识渊博、厚重传统的文化底蕴。的确,他血脉中的文化传承,为他的诗歌及书画艺术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冥冥之中,似乎总能接纳祖先的恩泽与点播,让他的著作与言行超凡脱俗。“书画寄柔情,翰海弄墨香。胸有千重壑,秦韵传四方。”江西读者平沙落雁有过这样的点评。

王老师最喜欢谈及那件灵异趣事。在外孙路桄畅新书发布上,原本是即兴祝贺的一首词,却因“东纵骊山,西横灞水”两句经典而传为佳话。原来,三年中的一次邂逅,谈及此诗,却被堂兄告知,早在五十年代初的洪庆小学,其大门上就有过一幅对联,那对联是王季庆先生的祖父题写的,上联是“东纵骊山基业巩固如山久”;下联是“西横灞水世代衍流似水长”,这对联就用砖刻阳纹相嵌在校门两侧。后校门被拆除,到王老师上小学时,就没见过老校门了,也就根本不会知道有过这幅对联。今日听堂兄解读,他深感震憾和惊诧!祖父是清未秀才,创办了此校,为学校题写对联也是常事。祖父五十岁后弃教从医,继承祖传,成为洪庆地区一代名医(见灞桥区志人物栏目有记录)。没料想,祖父百年之后,冥冥之中会将这种文化基因传承给王季庆先生,又使他有机会再交棒给文气相通的桄畅外孙,文脉的相通,冥冥的传承,怎不令他叹服。

后来,先生历次在洪庆文友中说,“洪庆地区文化兴盛”,著作颇丰,人才辈出,是与该地区东靠骊山洪庆堡焚书坑儒遗址,有“秦儒魂佑”,西横灞水有唐代将相遗骨启迪,故“大唐魄依”,所以,“洪庆文盛,人才广济,人杰地灵,摧生着一种文化自信,定成大气候也!”当然,这是先生对洪庆文化人的勉励和寄托,身处洪庆地域的我们,自然深感荣幸,也便以此为动力,向神圣的文学、高洁的艺术靠拢,也便催生了《百花岭》和《灞柳文艺》、《灞水两岸》及数十部文学著作。

王老师是临潼人,却与洪庆地区街院相连,自然,大家又将他划归了洪庆文人圈。在这里,他将他一生的思想与灵魂融汇在了书画艺术及文化事业之中,如同一面旗帜。

他的书画,欹正相生,参差错落,超然洒脱,释然自得。他画秦岭,便有了云海氤氲、松涛漫卷、微风燕归、草青万壑的春天气息,巍峨壮观中彰显出秦岭山脉的霸都之势。他画天台山,浓与淡之间,总能将暮色中那些青峰抛撒在漫天的飞云之间,登高眺望,松峦叠嶂,似乎早已淹没了路的行踪。但是,无论路途多么艰险,那青衣使者却从容淡定,遥望远山,将自己的心音渡过万重山,自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气势磅礴。是啊,唯有参悟人生真谛的人,才会这样从容不迫,道法自然,因为他早已悟破苍穹的变幻与莫测,心安则路远。

山水画《阳光照耀小河谷》,给人一种安逸,净雅,空灵之美。画中自含无穷趣,画中自解天外意,笔走宣纸,龙游千里,泼洒丹青,婀娜多姿,那云烟飘渺,那五谷丰登,那山石泼墨,那阳光初照,小河欢腾,良田肥沃,生态自然,水墨丹青,浓淡相宜,奇思妙想,每一根线条,每一片晕染,无不彰显出王季庆先生谦和儒雅的风骨。凡与王先生交往过的人,都会给予“平易近人、品格高尚”的定性。因为他的品格高尚,所以,他的书画作品总是立意深远,叹为观止,在他高深造诣的作品后面,观之必然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书,大气磅礴,他的画,秀美悟道,指点迷津。无论书法,无论山水,运笔大胆自如,天然洒脱,返璞归真,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让人气定神怡。

最后,借用“虎王”之称的著名国画家阮班超先生之语结束全文,他对王季庆先生的评价可谓全面而透彻,入木三分:

他隆准广额、目光如炬、逸态洒脱、内涵无极,不由心生敬意……几句寒暄,顿消语禁。投机之话遂增,直叹王兄之才、王兄之气、王兄之骨。

做一个国人不可有媚骨,但要有傲骨。他用毛笔写下一个“华”字,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就必须把自己钉到十字架上,来支撑“华”,有支撑,“华”字才不倒。我深感先生的爱国情愫和骨气。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一字一份情,一诗一份义,一个宽宏、伟岸、豪气、慈祥、博爱的先生正朝我们走来。

作者:伏萍

公众号:东方散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