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就业 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精选5篇)

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就业 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精选5篇)

作者:HT书生 2023年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就业 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就业篇一

山东大学近日发布《山东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3.17%,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4.54%,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03%。

总体就业率为93.17%,总体签约率仅6成

根据统计,山东大学2016届毕业生共计11368人。截至12月9日,就业10592人,总体就业率为93.17%。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6133人,就业率为91.89%;硕士毕业生就业3863人,就业率为94.54%;博士毕业生就业596人,就业率为98.03%。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是签约就业和国内外深造,研究生就业流向主要是签约就业。

2016届毕业生中,以各种形式签约就业的有6999人,总体签约率为61.57%。因升学需求、深造机会等不同,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签约率有所差异:本科生签约3056人,签约率为45.79%;硕士生签约3407人,签约率为83.38%;博士生签约536人,签约率为88.16%。

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创业情况,从山东大学数据显示,并不十分活跃。2016届毕业生自主创业29人。毕业生创业比较多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创业毕业生来自17个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涉及九个学科门类,分布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基础科学五个学部和威海校区。

就业率高的专业不乏一些“冷门”,哲学、历史均在列

就业率达到100%的这24个本科专业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学院的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交通运输专业。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学专业。泰山学堂的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理学院的微电子学专业。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历史学专业。外国语学院的`朝鲜语、翻译专业。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哲学专业。管理学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业工程专业。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国际政治、英语双学位专业。护理学院的护理学专业。威海校区的舞蹈编导、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

就业率排名靠前的学院分别是护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药学院、威海校区等。

就业率排名靠后的学院有土建与水利学院、数学学院、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医学院等。

一些热门专业反而就业率低,但并不代表找不到工作

就业率排名倒数前十名的本科专业包括: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哲学专业(50%),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的人类学专业(55%),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71%),数学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7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生物医学工程(73%),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国际政治专业(74%),物理学院的应用物理学专业(7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78%),管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专业(79%),土建与水利学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79%)。

由于就业率包含范围的原因,我们一般认为的一些热门专业反而就业率低。按照教育部统计口径,毕业生“就业”主要包括: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国内升学;出国(境)学习、工作;参加村官、三支一扶等国家和地方基层项目遴选;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自主创业;应征入伍;以灵活方式(弹性工作、自由职业等形式)就业等形式。可以说,就业统计还是相当宽泛的。就业率低的专业并不代表找不到工作。

不同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存在差异

世界经济变化新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给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与往年相比,毕业生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来校单位的数量和层次都有明显提高。秋季学期开始后校招热度迅速升温,宣讲会高峰期略有提前;春季学期许多单位通过实习招聘等形式提前延揽人才。

不同领域对毕业生的需求存在差异。从行业来看: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施,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新型互联网经济日趋繁荣,市场对计算机、软件、微电子相关学科的人才需求较大;在电子商务带动下,物流、仓储等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才需求较大;随着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及产业升级,通讯、it、核电、高铁、基建等领域迎来发展机遇,行业就业机会增长明显;较快发展的教育培训产业表现出较大的招聘热情;金融业的人才需求保持稳定势头;房地产行业受宏观政策和投资影响较大,行业的转型发展正在影响人才需求;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任务,岗位需求萎缩;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和国防军工单位的“人才多元化”战略,以及我校积极引导学生“军工报国”,都为毕业生投身军工装备制造领域提供了机遇。从单位性质来看: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需求旺盛,国有企业的人才招聘更加规范严格。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就业篇二

“到基层就业已成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毕业生到三资企业和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就业的比上年同期增加近1万人;同时,毕业生出省就业比例增幅降低,创业人数呈增加趋势。”在12日举行的黑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层论坛上,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张明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20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四大特点。

年就业率高出全国6.71个百分点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及我省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张明华介绍说,但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省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截止到去年9月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0.71%,高出全国平均就业率6.71个百分点。他分析认为,从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到基层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基层已成为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全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比上年同期增加1.2万人。同时,面向非公企业就业人数增多,毕业生到三资企业和各类民营中小企业就业的`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万人。随着省内接纳毕业生能力增强,毕业生出省就业比例增幅降低。由于高校支持学生创业的力度加大,毕业生创业人数也呈现出增加趋势。

确保就业人数增加

“当前我国及我省经济形势总体上呈现向好的势头,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张明华介绍说,20我省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将达到“一稳二增三巩固”的目标,即初次就业率基本稳定,确保毕业生就业人数持续增加;力争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的规模进一步增大;相关制度改革、长效机制建设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得到巩固,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就业篇三

日前从江苏省教育厅了解到,该省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表明,各类基层单位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中小企业吸纳了超过六成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据了解,截至12月31日,江苏高校毕业生年终总就业率达92.72%,其中协议就业率为68.67%,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灵活就业率为16.35%,同比下降6.64个百分点;到基层就业的接近32万人,约占73.2%。20江苏各类企业接收了32.74万名应届大学生,其中,中小企业接收29.93万人。

据悉,江苏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达53.2万人,加上外省江苏籍毕业生、外省生源到江苏就业及往年积存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达70万人。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就业篇四

吉林省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出炉”

春节过后大学生春季招聘市场日渐活跃,去年的2015届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怎样,薪酬如何?哪些专业就业形势好,哪些是“就业困难户”?日前,我省有关部门权威发布《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中一些大数据将给要考大学的高中生一些专业参考,给即将找工作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数据分析。

我省2015届就业大数据

毕业生总数17.7万人

2015届全省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77131人。其中,专科生46980人,占26.52%;本科生112410人,占63.46%;研究生17741人,占10.02%。

女生多于男生

2015届我省全体高校毕业生中,男生80931人,占46.46%;女生89540人,占53.54%。

211高校毕业生仅占17.16%

211高校毕业生30396人,占2015届全体毕业生的17.16%;普通本科111167人,占62.76%;高职高专35568人,占20.08%。

本科以上工学类毕业生最多

2015届不同学科门类的本科毕业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本科毕业生的31.10%;历史学和哲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毕业研究生中,工学人数最多,占2015年毕业研究生的21.84%;哲学和军事学毕业生人数较少。

专科毕业生中,制造类人数最多,占专业毕业生总数的22.28%;环保气象与安全、水利、公共事业、农林牧渔和公安大类的毕业生人数较少。

近六成毕业生是本省生源

这届毕业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占总人数的58.35%。其次为辽宁省,占比4.41%;第三是黑龙江省,占比4.24%;随后依次为山东、内蒙古自治区、河北、河南、山西、江苏等。

另有0.34%的北京生源、0.17%的上海生源、0.40%的广东省生源毕业,人数非常少。

就业率(由高到低):

本科生、研究生、高职高专生

总体就业率82.61%

截至2015年8月31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2.61%。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80.36%;本科生就业率为84.31%;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9.43%。

男生就业率为83.15%,女生为82.15%。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87.79%;普通本科为81.85%;高职高专为80.64%。

多数毕业生在3个月内就业

2015届毕业生求职时间普遍较短,67.61%的毕业生在3个月之内落实就业岗位;20.60%的毕业生在3至6个月就业;5.23%的毕业生在6至9个月就业;5.11%的毕业生在9至12个月就业。仅1.45%的毕业生求职时间在12个月以上。

就业人数前五位的行业领域

综合看我省2015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就业人数前五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15.10%)、教育(11.31%)、建筑业(9.5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6%)、卫生和社会工作(7.99%)。

研究生的农学成就业“困难户”

2015届本科毕业生各学科就业率差异较大,就业率最高的学科为工学,就业率为87.30%,最低的学科为教育学,就业率为79.39%。其它学科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经济学(84.41%)、医学(84.11%)、农学(84.02%)、管理学(83.91%)、理学(83.84%)、文学(83.64%)、历史学(83.48%)、哲学(83.08%)、法学(81.72%)、艺术学(80.44%)。

研究生就业率最高的学科也是工学,就业率为88.58%;最低的是农学,就业率为61.55%。

专科生就业率最高的是制造类,为83.82%;就业率最低的是环保、气象与安全类,为64.86%。

43.31%毕业生民营企业就业

从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占总就业人数的43.31%;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紧随其后,分别占14.69%和7.27%。

每百名毕业生中有1人创业

从就业形式看,签就业协议就业的毕业生占43.63%,自由职业人数比例为6.23%,自主创业人数比例为1.09%,升学为8.11%,出国(境外)为1.62%。

目前,全省有各类大学生创业园106家,创业大学生4411人,带动就业29083人。已有8所高校成立了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专门机构。

近三成吉林省毕业生出省就业

从就业区域来看,东北地区就业人数最多,占总就业人数的60.13%(其中在吉林省内就业的46.5%);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北部沿海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分别占总就业人数的.13.83%和7.90%。

在已就业的吉林省生源中,出省就业的为21272人,占生源比例的27.79%,持续呈外流趋势。

“考研热”有数据依据

现象1

每10个本科毕业生中有1人考研

从毕业生学历分布看,10.13%的2015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了继续升学;研究生的升学比例为2.80%;专科毕业生升学比例为5.28%。可见,我省本科毕业生的升学深造意愿最强,每10个本科毕业生中就有超过1人选择了升学考研。

此外,分别有2.24%的本科毕业生、1.06%的研究生毕业生、0.35%的专科毕业生选择了“出国、出境”。

自主创业方面,我省2015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1%,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02%,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0.86%。

现象2

名校毕业生在教育业就业优势大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比例最高的教育业,所占比例为32.10%,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排在前三位的是制造业、建筑业和教育,比例分别是12.78%、11.01%和10.72%。

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性质排在前三位依次是中初教育单位、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比例分别是22.96%、21.72%和19.53%。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比例为48.89%,明显高于其他性质用人单位。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比例最高的是制造业,所占比例为20.94%。

算算账:

2015届的就业成本

花了多少?

七成以上毕业生求职成本低于1500元

2015届毕业生求职花费水平总体较低,花费金额主要集中在1500元以下,比例为74.39%。其中,花费500元以下的占21.58%;花费500-1000元的占24.22%;花费1000-1500元的占28.59%。

求职花费在1500-元的占14.37%,花费在2000-2500元的占5.01%,花费在2500-3000元的占4.25%,仅1.98%的2015届毕业生求职花费在3000元以上。

能赚多少?

被调查的我省2015届毕业生平均月薪为3460元,不同学校类型、学历层次、学科门类的毕业生差异较大。

2015届毕业生整体,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平均月薪分别是4501元、3345元和3003元。

211高校、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分别是4235元、3512元和3077元。

不同学科门类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主要集中在3000元至4000元。按专业分,管理学类大学生平均月薪最高,为3680元;艺术学类大学生平均月薪最低,为3160元。

是否满意?

本、专科毕业生满意度差别不大;研究生满意度最低

在被调查的我省2015届毕业生中,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均较高,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工作满意度差别不大,分别是96.75%和96.52%;研究生工作满意度最低,为94.48%。

未来三年我省毕业生就业趋势预测

预测1

工学类仍将最好就业

从计划招聘毕业生学科门类来看,在未来三年招聘计划中,对毕业生的学科门类需求程度前五位是工学、农学、管理学、理学和经济学。

预测2

制造业用人需求量最大;信息产业需求增加的比例最多

从对2015届毕业生计划招聘的数量来看,国有企业计划招聘的规模均明显大于其他性质的单位;商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及制造业的需求相对较多。招聘需求数量排在前三的行业是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与管理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预计未来三年信息产业人数需求增加的比例最多,比例为65.87%。

预测3

小微企业的人才需求旺盛

从未来三年对吉林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趋势来看,58.20%的用人单位表示未来三年对吉林高校毕业生需求将增加,23.01%的单位表示需求与目前持平,10.97%的单位对未来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不确定。

人数小于100人的小微企业未来三年需求增加的比例最高,比例为63.71%。

基本判断:

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哪些能力?

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用人单位对我省2015届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4.35%。就调查单位总体而言,对毕业生各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前5位依次是:专业基础、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执行能力。对各项职业能力的满意度前5位依次是:为人诚信、乐于助人、工作勤奋、严谨踏实和有责任感。

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就业篇五

昨天,一份基于上海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状况调查的《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新鲜出炉。根据该报告,管理学、文学、理学同为上海市2008届就业率最高专业大类,而国贸、英语、计算机、金融、法学等5个“热门”专业职场遇冷。

据调查方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研究院介绍,此次调查覆盖了上海市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中的67所,本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2310人;在上海就业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5577人;生源地在上海市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1534人。

调查显示,上海2008届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中,管理学、文学、理学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法学相对较低,低于上海市本科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5个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的热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金融学、英语,却成为上海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量最多的专业,失业人数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4.8%。

此外,与上海200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3853元相比,2008届平均月收入下降明显,降幅达到19%。其中,平均实际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经济学类(3204元),最低为理学类(2860元)。

毕业生“流”向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有31%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该行业,这一比例高于全国2008届本科生就业于制造业的比例(27%)。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上海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38%的本科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年度报告出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