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心得体会>理论专著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6篇)

理论专著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6篇)

作者:雨中梧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经历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篇文字,有助于提升自我认知和促进个人成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建专著理论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深入理解和领会《党建专著》中的理论知识至关重要。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下关于“党建专著理论心得体会”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总体理解。

《党建专著》是一本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专业著作,它把党的建设放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整本书分九章,共43万字,涵盖了知识体系、制度体系、能力建设体系等方面,对于加强和规范党的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理论要义。

书中最为重要的要义之一就是将党的纪律和规矩作为一种制度来看待,并将党的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将制度建设作为推动党的建设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同时,书中也阐明了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重申了党的章程和组织制度的基本要求,强调了组织工作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穿透性。

《党建专著》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贯穿全书的重要主线之一,意味着该专著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它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党在新时代的新使命作了全面解读,为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反思启示。

在学习《党建专著》的过程中,我的思考不断进行。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感受到党改革发展的艰辛以及党建工作出现问题的严肃性。这些思考和反思对于我今后从事党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五、实践应用。

学理论要结合实际,一本好的理论书籍必须具备实践指导性。在学习《党建专著》的过程中,我领会了许多有关实践应用的方面,如如何加强党员管理、如何做好企业商会党组织建设、如何推进党建工作“三全育人”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对于我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党建工作大有裨益。

总之,《党建专著》是一本高度精密的理论著作。学以致用,将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才能为我们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有力保障。认真学习领会,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和应用作用,将这本书的精髓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将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

教学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理论作为人类对教育理性系统认识的结果,具有四种价值即认识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你知道教学理论专著读书。

趁着寒假的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

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当前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掌握知识,并通过生教生,让学生去独立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我利用课余时间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怎样去做人。

一、要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

二、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三、要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教育理论专著心得体会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虛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賽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許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決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忽视;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現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滿希望与理想。

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系统思考;自我增进;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进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須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艺术理论专著心得体会

艺术理论专著是艺术家、学者们长时间研究、讨论并总结出的经验和理论成果,对于理解艺术的内涵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艺术理论专著,我深刻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这些专著教会了我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手法,更重要的是引发了我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这些专著的体会和心得进行总结。

第一段:教会我欣赏艺术作品的眼光。

支撑句:在专著中,我学习到了欣赏艺术作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艺术理论专著,我了解到欣赏艺术作品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眼光。专著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创作手法,为我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基础。通过这些理论指导,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我学会了从绘画、音乐、戏剧等角度去解读作品,从而更好地欣赏它们。

第二段:帮助我分析艺术手法。

支撑句:通过学习专著,我获得了对艺术手法的深入理解。

在专著中,作者们对于不同艺术手法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解读。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例如,在学习绘画方面,我了解到色彩、线条、构图等要素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传递情感和表达主题。在学习音乐方面,我了解到旋律、和声和节奏对于音乐作品的构建和表现力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艺术手法的深入学习,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和欣赏艺术作品,并运用它们到自己的创作中。

第三段:引发我对艺术的思考。

支撑句:读艺术理论专著让我对艺术的意义和社会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艺术理论专著,我开始思考艺术对于社会、个人的意义以及它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专著中的理论观点和文献引用让我得以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与社会、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我开始思考艺术作品如何传递意义、影响社会,以及艺术家如何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这些思考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对艺术的社会角色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四段:拓宽我的艺术视野。

支撑句:通过阅读专著,我了解到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艺术理论专著不仅关注本国艺术,更重要的是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通过阅读专著,我了解到了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舞蹈、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写实画派、法国印象派等各种不同风格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这些专著打开了我对于艺术的新视野,让我了解到了世界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让我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更多的灵感和想象力。

第五段:推动我自己的艺术创作。

支撑句:通过学习艺术理论专著,我对艺术的理解和创作有了更高的追求和要求。

通过学习艺术理论专著,我对于艺术的要求和追求也有了新的提高。我不再只是单纯欣赏艺术作品,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运用这些艺术手法和理论来进行自己的创作。我开始尝试将专著中学到的技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总结:

通过阅读艺术理论专著,我不仅学到了欣赏艺术作品的眼光和方法,还深入理解了艺术手法、思考艺术意义、拓宽了艺术视野并推动了自己的创作。这些专著给予了我对艺术的深刻思考和发展动力,成为我的艺术之旅中不可或缺的指南。我的创作从此不再只是单纯的表达,而是更加富有内涵和意义。

教学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我选择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并有幸拜读了书中的大致内容,让我深深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采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若有不当,敬请各位指教。

一、及时的肯定,让他喜悦万分。

每个班级的优差生的区别很大,对于优秀的孩子老师不懈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和信任,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结果。这时的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他们万分喜悦,从而使他信心坚定,勇往向上。

记得有一次学校教研小组组里上课的时候,我们上的是《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妈妈爸爸眼里是个怎样的孩子?平时积极发言的学生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这时,在无意当中我却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举手了。他在我的印象中从未举过手,属于班级中的差生。于是,我示意他回答,他说虽然我平时在家里也是像前两个儿子一样,只顾自己玩耍,可是今天我学了这一课,我会改变。我一听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学生第一次举手,值得表扬;并且说得有新意,更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于是我当即表扬了他。我看到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课下我还专门与他交流谈话,并鼓励他今后课堂上继续努力。这些无形的表扬与肯定形成了一种合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那以后从未举手发过言的同学都在课堂上频频举手了,而且有时还能主动提出一些疑问。甚至有些学生还特意跑来和我说,以后上课回答多请他,真没想到几句恰当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会带给学生一个这样大的改变的,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也由衷地为自己当初的做法而高兴。

二、及时的保护,让他充满信心。

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在引起其兴趣的事情上能积极思维,产生疑问,此时他就会举手询问;往往是在教师讲课中间。此时教师该怎么办呢?停下来让他问,势必会耽误进程;甚至还可能会被问住。不让他问,他的疑问没有解决,自然不能安心听讲。有时学生的问题就是一时想到的,也许等到课后,他可能已将自己的问题遗忘了。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将问题说出来,这是学生课堂上良好积极性的表现。若总不让他说,时间长了,学生就不肯再动脑筋思考问题了,不会再有高涨的积极性参与课堂了。

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学生对爱迪生妈妈得的阑尾炎一病的相关知识感兴趣了,频频举手发问。有的问:阑尾炎是一种什么病?有的问:听起来是一种很小的病为什么要及时做手术呢?还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这看似这么小的病为什么会危及生命呢?等等……表面看来似乎有些荒诞,但毋庸质疑,的确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很有创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谁又能肯定地说一定不会实现呢。如果当初不让学生问,我就不能获得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了,因为前两个问题我在备课时并未想到,而这些问题正是给今后备课提供了借鉴。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教师要保护好学生幼小心灵里迸发出的每一点火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不要简单地加以否定和斥责,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三、及时的诚实,让他感到自豪。

这是发生在讲评期中考试卷的一件事。班上的冰冰同学从来没有考试得过100分,可是在期中考试中考了100分。这真实令她令老师和家长高兴不过的事情,可是当我讲完最后的阅读题时,冰冰举起了手,我叫她站起来说。她难过地说:“老师,我不是100分,我最后一道选择题答错了。”随后我发现她的眼圈红了。此时下课铃响了,我看了她的试卷,果然是改错了,老师疏忽了。我当时很激动,为孩子的行为而激动。试想:如果她不说,老师、同学不会知道;而她面对100分的诱惑,毅然选择了诚实,多么可贵的品质。老师的疏忽给学生带来了痛苦的经历,但也考验了孩子的诚信。可喜的是,孩子经受住了考验。我为我们判卷的疏忽向学生道歉,同时肯定了她的诚实。当时已是课间。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觉得我有一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说点什么的欲望,这对其他同学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机会;我抑制不住地想说。于是下节上课时我说:“刘莞同学虽然这次考试没有考到100分,但我认为她的行为已经是真正的100分了。我为冰冰同学自豪。古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刘莞用她的行动实践了这句话。同学们,为你们身边有这么优秀的同学自豪吧,也让我们一起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学生热烈地鼓起了掌。我相信:在学生和我一起吟诵古语和为冰冰鼓掌时,他们一定对那句古语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为自己能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实施诚信教育感到满意。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党建专著理论心得体会

党建是支撑和促进党的全面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深入学习党建专著,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党建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需要注重三点:首先是全面学习党建专著理论,理解书中深刻的内涵和精神;其次是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宣传、组织、纪律、反腐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最后要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篇二:深入理解党建的重要性。

最近有些人认为,党建工作已经没有意义,也没有价值了。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想法。党建从来都是核心的、基础的,我们不能麻痹大意。通过深入学习党建专著,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党建的重要性,及其对党的各项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学习党建专著的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篇三:深化党建实践,增强组织意识。

党建专著是理论基础,而实践则是检验正确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党的组织力量至关重要,必须在各个方面建强组织。在学习党建专著的过程中,必须时刻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加强对组织工作中的思考和见解,增强组织意识,提高组织能力,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结合实际。

篇四:强化党纪意识,保持廉洁清正。

党建专著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党建工作的全面理解,还可以引起我们对党纪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时刻持有高度的党纪意识,切实遵守党纪政纪,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维护党的形象和声誉。

篇五:展现共产党员的新风貌。

在新时代,共产党员一定要有新思想、新作为、新风貌。学习党建专著是锤炼党员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厘清思想,提高党性修养。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展现出共产党员的新风貌。

总之,学习党建专著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总结,我们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以更高效、更有力的方式维护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艺术理论专著心得体会

艺术理论专著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著作,对于理解和探讨艺术的本质意义以及发展趋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阅读与理解、启发与思考、方法与途径、应用与发展四个方面展开对艺术理论专著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阅读与理解方面,艺术理论专著自身具有较高的难度和专业性。读者需要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及相关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涉及的理论概念和思想观点。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理论深度与可读性之间的平衡是艺术理论专著必须面临的一项挑战。有些专著过于深入,晦涩难懂,读者需要细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真意;而有些专著则偏向浅近,缺乏理论深度,容易陷入教条主义的误区。阅读艺术理论专著时,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理解能力和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著作进行阅读,并注重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

其次,艺术理论专著具有启发与思考的作用。通过阅读专著,我对艺术的定义、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专著中对于艺术的哲学、社会和历史背景的探讨,使我从多个维度思考艺术的本质和表现形式。艺术理论专著的启示作用使我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审美观与艺术追求,也拓宽了我的艺术眼界,激发了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动力。专著中的案例分析和理论观点也激发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让我明白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创作之间的契合和互动。

第三,方法与途径是艺术理论专著的重要内容。艺术理论专著不仅是对于艺术现象的解读,更是对于艺术研究方法和途径的探索和总结。专著中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艺术问题的思路和路径。通过学习专著中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地分析和解读艺术现象,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艺术理论专著也应该注重挖掘以往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融合传统和创新的基础上,形成更加丰富和深入的理论体系。

最后,在应用与发展方面,艺术理论专著需要与实践相结合,为实际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提供借鉴和指导。专著应该建立在对实践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的理论探索,对艺术创作和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艺术理论专著的应用性在于其能力于为艺术教育者和艺术从业者提供启示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创作和教学。同时,艺术理论专著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表现形式,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只有与时代紧密相连,艺术理论专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艺术理论专著在阅读与理解、启发与思考、方法与途径、应用与发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对专著的研读,我们可以从中获取理论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实践指导,进一步提升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和创作水平。对于艺术理论专著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将对于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读了《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这本新理念的教学用书,郑莉教授在书中说到:多年来我国的“双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使人走入了误区,严重者甚至泯灭个性,缺乏情感,使孩子的内心世界变成迷茫乃至蛮荒地带。而在21世纪基础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摆脱此现状,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以针对人的生存环境、人的生长过程、人的情感世界、人的个性潜能、人的创造智慧与人的合作交往能力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而综观中外教育书籍,凡是大教育家,无不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过:“认识你自己。”人的明智就在于认识作为个体的自我和作为群体的人类。那么,创造了音乐艺术的人类必然想要知道: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与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人的成长和发展为什么需要同音乐联系在一起?沿着这个思路探求下去,我们就会进一步联想到:音乐教育又是什么?以及它们对于人和人生具有何种意义等这样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音乐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让音乐教育回归人本,使音乐教育贴进生活。

首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兴趣常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把日常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保持密切的关系,使其内容、方法、学习方式等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孩子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课堂上,教师眼笑眉开,学生就会燕舞莺歌;教师柔情似水,学生就会情深似海。有了情感的碰撞,就会有共同品共享音乐的愉悦,就会有曼妙丰盈的心路历程,就会有放飞灵性的生命欢歌。人文关怀如新鲜空气一样滋养着孩子们的心扉。

再其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没有个性,就没有艺术的生命”。我们必须看到音乐是个性化非常强的艺术形式。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是充满个性的。我们应重视并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和独创性,支持和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真正学有所长,各得其所。

最后,“音乐与人”的问题的提出,使我们有可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和探索音乐教育的奥秘。因为人与音乐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人类全部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音乐在客观上是人们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以及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就是这样与人和人生紧密联系着,以人的生存意识为中心,反映人的本质,展示人的心态,塑造人格。

基础音乐教育要实现“育人”的目的,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应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这样,在长期的、多次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了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所以给书的最后观点认为说,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决不是培养几个音乐家,而是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来探解音乐教育的真正含义,会给我们增添许多有益的启示。据此,该书认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我希望倾注了人文关怀的音乐教学能让音乐走进孩子们的心灵,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清纯之田萌发出嫩绿的音乐之苗。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我国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学生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怀揣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提出了"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学生"的主张。他一贯重视学生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体德智三育都能从小好好学起。"在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后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孩子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有幸拜读之后深受启发,现就此谈谈一点体会。

陈鹤琴先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强调学生的"做","做"即活动。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同样重视学生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学生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好动"是学生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没有一个学生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学生的感觉与动作是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学生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学生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学生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做",也是学生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

陈鹤琴先生曾说:"学生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有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的.确,不让学生"做",学生就得不到练习的机会,任何事情也就学不会了。学生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学生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学生去思想,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实现"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愈多。学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活的环境,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学生心理发展的源泉,环境对学前学生的发展比其它年龄阶段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最初是从环境中受到自发教育的。所以,教师要常带学生走出学生园,到工厂、街道、田间、野外去学习。大自然、大社会为学生活动和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民歌、民谣、儿歌、故事等许多都富有教育意义,有待于教师们做有心人,发挥想象力,随时发觉这种活教具、活教材。从尊重学生的愿望、兴趣、要求等身心特点出发提出了替代教学法和暗示法。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戏,那么学校的教学应该游戏化,并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

教师应当给学生相当的机会,自己动手学习,不要把现成的结果灌输给学生。陈鹤琴先生指出:"学生的世界是学生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学生自己具体的和自发的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否定。

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的学习,在学校的教学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活动,做活动的主人,充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陈老提倡"教师教教师"、"学生教学生"。我认为这样的相互学习,教者和被教者都会受益。同时可以看出这种教学相长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点。任何教师,任何学生随时都可能成为教者,又随时都可以成为被教者、学者。民主性是陈老"活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正是当代教育理论的一个趋势。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学原则》中精彩独到的思想是指引我们在教育之路上前进的灯塔,让我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思路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我会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活教育的教学原则》,逐渐完善,提升自己。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中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老师对后进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在爱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如开展“我与父母通信”活动,使学生们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培养学生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础,善良的心和爱他人、爱祖国的情操也是创新智慧的心理基础。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是强化了“三中心”(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师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

同时,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我认为教师学习并实践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新的教学思想,才能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

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

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学习他高尚的人格品质,求真求实求创造的教育理念,成为敬业爱岗、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创新务实的教师。为培养学生成为“真人”,并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体育理论专著心得体会

体育理论专著作为体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育工作者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它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内在规律性及其自身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理论探究和分析,为体育教育、科研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体育理论专著也为丰富人们的体育文化素养、促进全民健身和推进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体育理论专著的阅读和学习,以此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推动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二段:对一本经典体育理论专著的介绍(200字)。

作为体育理论专著领域中的经典之作,《体育训练学》自发表以来就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和好评。该书主要从体育训练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出发,系统阐述了体育训练学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训练目标的选择、训练内容的设计、训练方法及手段的应用等内容。同时,该书还对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训练特点、训练计划安排和小组训练等进行了深度探讨。该书不仅深刻地剖析了体育训练学的本质,而且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践经验对体育教练员的具体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在阅读体育理论专著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指导。首先,通过细致的阅读,我更清晰地认识到体育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对体育训练的目的和方法有了更系统化的认识。同时,我也更加明确地认识到,科学化的、有目的的训练是体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练员必须具备精湛的技能和卓越的水平。其次,通过学习,我也获取了大量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这些均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指引。最后,体育理论专著还为我提供了极好的阅读体验和学术感动,使我对体育事业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第四段:如何更好地运用体育理论专著指导实践(200字)。

阅读体育理论专著不仅要掌握其中的理论知识,更要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具体而言,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实际,加以分析和引申,进而实现对体育教学、训练和指导工作的思考及不断优化。同时,在进行具体运用时,应根据教育和训练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训练方法,通过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或运动员在具体的实践中逐渐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200字)。

体育理论专著作为体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育、训练和指导等多个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和促进作用。因此,阅读体育理论专著对于提高体育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水平、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体育文化的普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从业者,我们应深入阅读体育理论专著,努力将其中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心得体会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虛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賽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許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惭愧不已。

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決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忽视;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現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滿希望与理想。

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系统思考;自我增进;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进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須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更是陶行知对自己一系列教育实践的总结与提。

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正如他所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细细想来,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作为人民教师来说,在校园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跟学生相处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接触,都是教育。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的真谛,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而要从根本上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与学生融为一体,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去努力。那样,我们的教学相长才可谓落到实处。

在《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中,除了大量的教育专家的不同教育理论外,还展示出许许多多真实的教学实例、案例。这无疑在教学实践方面,给了我们一些丰富的宝贵经。

比如有一堂数学课的教学实例在解决概率的计算上,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列表和画出树状图,让学生感受求基本事件个数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由于没有学习排列组合而学习概率这一教学的困惑。整个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讨论、点评得到解决,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学生的课堂学习充满了成就感,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好。

从这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教学生什么知识,对于现代新型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最忌讳的就是一板一眼直接讲授知识。而是要找到一个切入点,符合学生年龄、学生接受能力、兴趣导向等方面的关键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着老师走,也才会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办法。才能通过最最自然的方式走向自主学习的层次,自主不是完全自主,而是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过渡而来。

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这本书,再一次丰富了我们的头脑,增强了我们下一步继续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辉。

教育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最急需的就是理论的指导。本不愿读一些过于抽象的理论专著的我在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导读》一书后感触颇多,我作为一个新教师,对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科学,为什么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类老的话题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领悟。

现代教育就是研究在动态的环境下教育主体的一种创新活动。每个学校的教育环境都是动态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受教育者的学生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发挥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位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新性的学习方法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新理论。

首先,“以人为本”这种思想反映到教育领域表现为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因此,教师必须用平等的原则尊重善待学生,不偏爱某些学生,嫌弃另一些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使每个人的发展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无疑是素质教育中整个师生关系系统内最为坚实,最必不可少的基础。

其次,书中提到的几位代表现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学说的教育家,虽然在理论基础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上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无不是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这种强调唤醒与弘扬人的主体意识的趋势反映到素质教育中来,便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以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在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中,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勇于各抒己见,积极表现其个性,展示其才华。

其三,在传统教育中,对学生情感的刻意教育与培养一直是处于一种被遗忘与冷落的荒芜境地。这十分不利于培养健康成长的一代新人。因此,今日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与推行情感教育。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与依恋心理的学生,会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那样趋向教师。当他们得到老师真挚的爱与关怀,得到理解与重视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快慰与满足,同时产生乐于学习,愿意听从教诲的倾向,就会把对老师的爱移情至老师所教学科目。与此同时,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强化与升华。当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起主导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须在'情'字上狠下功夫。我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爱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应擎在手上,高高举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时时感觉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爱护,了解学生,建立情感沟通的桥梁;其次应信任学生,对其充满”爱的期待”;最后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中见情,严中见爱。

最后,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的。这是因为创造性素质是现代和未来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中具有统御作用和最大时代适应性的一种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各国现代教学的重头戏,我国的素质教育也不应例外。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最能发挥创造力的条件就是民主。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敢于发挥创造力,当自己的新颖创见被人接受,赞赏时,会感到无比自豪。我们做为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行扶植和帮助,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挑战前人,超越前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综上所述,我认识到: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在工作中应力争尽早建立这种师生关系,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学理论专著读书心得体会

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井贵的生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质人生,二是艺术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辈子也达不到,但追求一种快乐的让心灵释放的艺术人生还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读书。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人类对教育理性系统认识的结果,具有四种价值即认识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教育理论专著学习。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终于抱着满腔的热情踏上了讲台,满以为课前仔细备课,上课把嗓门放大,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换来的却未必是满意的结果,有时甚至是学生不耐烦的表情,不得不思考什么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抱着这样的疑问看完了《爱的教育》,颇有感触。

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

日记。

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动不已。这本书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是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流淌着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

师爱,究竟是什么?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翻译者夏丐尊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感到,爱是心的呼唤,是人间的春风,师爱更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爱得越深,奉献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爱的世界生命之花处处开放,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献给学生的是自己的知识、智慧、时间、精力,我们所期盼的只是学生早日成长、成才,这种爱是高尚的,纯正的。师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朋友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会发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为人师的同行们,让我们带着一颗圣洁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让我们教育着并爱着学生们!

趁着寒假的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

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当前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掌握知识,并通过生教生,让学生去独立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的理论,而是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阅读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让我的头脑经历了一番洗礼。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的教师,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是形成学生人格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任何。

规章制度。

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教师应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主动活泼的呈献。

(二)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施与这种美德会对受与者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种宽容并不是放纵。

宽容是一种修养,能使教师遇到突发事件仍保持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宽容是一种胸襟,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广阔的心胸;宽容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能使教师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给学生以自我反思、认识、改正错误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对犯错误的学生,常常让他们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写一份心理活动。

说明书。

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时做好事后心灵深处的旧我和新我是怎样论战的这种做法既能让学生自觉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

三、要做伯乐,具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需要教师关注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地发展与个性充分地张扬。我们对待学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我们应当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发现去培养有独特个性,富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与鼓励作为给学生们的礼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天才出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位,以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参与新课改的实践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确立行动目标,迎接教育的挑战。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精神财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尤其是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从这本书中,普通教师可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读出管理理念、办学方向;而思想者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此书给了我很多的启迪,也让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这本书,作为人,你是幸福的,作为教师,你是快乐的,作为你的学生,他们的生命也会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几点感想,其实书中的每条建议都带给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将这些教育智慧赋注于教育实践中,努力成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