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个人>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优秀6篇)

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优秀6篇)

作者:雁落霞 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优秀6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篇一

土地,这广大的土地

你孕育着收获,你哺育着人民

千百年来,多少人为你挥洒过汗水

——就在这土地上

不停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守望

土地,这广大的土地

你遭受过战火,你饱受过蹂躏

百余年来,多少人为你浇注过鲜血

——就在这土地上

不停的是时间,不绝的是希望

土地,这广大的土地

你那深深地裹着我的浸透着汗和血的你

使我痛苦,使我深思,使我奋进

我要用我这短暂的一生

在这喷薄着朝气与活力的土地里

创造新的奇迹

终有一天

我会与这我所深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土地,这广大的土地!

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篇二

乙方:

第一条 地块的位置和面积

1、征用(收)甲方地块(以下简称该地块)位于 ,四至为:东至 、西至 、南至 、北至 ,具体位置和四至详见附件。上述地块总面积为 亩。

2、该地块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现属于甲方,拟用于乙方开发建设项目所用。

第二条 土地补偿费

1、补偿费标准:每亩 元人民币。

2、补偿费总额:按土地面积 亩,每亩 元计算,补偿费总额为 万元。

第三条 土地补偿费的支付

第四条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合同签字生效,即表示甲方同意乙方的征用方案,没有异议。

2、合同生效后,该地块使用权归乙方所有,乙方有权改变土地的用途,乙方所用甲方的该宗土地按照其申请的并经国家审批的土地用途使用。

3、土地征用后,甲方不得无故阻止、破坏、干扰乙方的改造、修建等正常施工。

4、若甲方违反合同,除全额退还乙方支付的费用外,另赔偿给乙方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5、合同生效后,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增加土地补偿款之外的其他补偿款。

6、未尽事宜甲方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可订立补充协议。

第五条 未尽事宜甲、乙双方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协商解决。

第六条 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同意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授权代表(签字): 授权代表(签字):

年月日:

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篇三

对于在农村长大的我来说,黑土地是记忆中永恒的主题;在黑土地上耕耘了大半生的老爸则是黑土地上永恒的风景。老爸那因过度劳累而驼起的背脊,则是黑土地上隆起的山梁。

春天,黑土地还没有化透,老爸就吆着牛,扶着犁,艰难的剖开黑土地的胸膛;在敲点籽葫芦的“梆梆”声里种下了全家的生计,连同老爸深深的希望。

夏日里,老爸顶着烈日挥着铁锄和杂草决斗。汗水和黑土地一样的颜色,在老爸的后背上肆意的涂抹着让我的心为之苦涩的山水画。当母亲燃起灶火,升起袅袅炊烟的时候,老爸就掮着犁,赶着牛,在落日的余辉中蹒跚着归来,构成了我终生难忘的剪影。

“在那千万年的黑土地上呦,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在流传……”

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篇四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了解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4.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有关建国前后和现在土地改革方面的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分组讨论“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中为什么保护富农经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体会,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图片、图表、历史文献等展示,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线索更加清晰。从而产生历史认同感,体验学习的快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教材中的小字及自由阅读部分不作讲述,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几千年来的土地问题才真正得到了解决。尤其是当今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学生更加热爱共产党。

1. 重点: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立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突破方法是通过录像、图片、小品表演等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业绩,分析、提炼、归纳土地改革意义。

2. 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因为1931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采取了限制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中规定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而这次土地改革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开展的,却对富农采取了限制并保存的政策。通过播放记录片,创设问题情景,综合多方面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指导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新解放区,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将过去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

1.层层设疑,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2.精讲精练要体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的意识。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1.查找相关资料,如1947年的土地政策,1950年的土地政策等内容。

2.查找一些相关的文学名著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了解土地改革时相关的土地政策和内容。

3.联系现实深入思考为今天的农村三农问题献计献策。

1.通过对现代农民几个侧面的学习,知道三农相关内容如农业、农民、农村等以增加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历朝历代都重视土地问题,社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都与土地制度有密可不分的关系。正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法的顺利实施,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农民成为主人,极大提高生产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政治相关的法律与历史事件进行整合,给学生以完整的概念。

2. 学生准备:提前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相关法律条文等,让学生收集有关土地改革资料。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启发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依托教材,以史为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5.根据课程标准。

导入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等。

师: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年一号文件,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作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三农”解决的好坏是蘅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地方领导把经济搞好的重要指标在于农民的增收。但解放前中国农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最大愿望都是什么?为什么?请同学带着问题看一组图片和一段影像资料。

生:解放前旧中国农民受地主剥削,生活极端贫困。

师: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农民什么时候彻底翻了身?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新课:土地改革。

任何历史事件都离不开几大要素。请根据提示看书,质疑问题,解决问题。

生:中国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师:土地改革前中国农村具体情况如何?请看图示。

生:人教版教材p12第一段。

生:进行土地改革……

师:那么在土改中,当时是怎么做的呢?我党总结了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在1950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请看投影资料,试分析此次改革的目的、主要地点、步骤和结果。

生1: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生2:主要地点在新解放区,仅限于大陆不包括中国台湾。步骤是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的分期分批进行。

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家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生议论回答的内容整理如下:

为了孤立地主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

为了不受战争的影响缩小打击面。

师: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在建国前,人民革命力量与力量还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胜负未确定。一方面富农还是倾向于地主阶级和蒋介石,另一方面人民革命战争又要求农民付出极大的代价(出兵、出公粮、出义务劳动)来支援战争取得胜利。这是全国人民最高的利益。因此允许农民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并对地主的一切财产加以没收,以便更多一些地满足贫苦农民要求,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来参加和支援人民革命战争。正如当时的一支歌唱到:最后一口粮做的是军粮,最后的一块布做的是军装,最后的一个儿子呀送到了部队上。建国后人民革命战争在大陆上已基本结束,蒋介石的最后灭亡已成定局,农民出兵、出义务劳动、出公粮的任务相对减少了,虽然还有打中国台湾的任务,但人民解放军已有足够力量去担负。现在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全国各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革命大团结,已经在政治和组织上形成,富农的政治态度,也比以前有了改变,保存富农政策,能够争取富农中立并且能更好地保护中农,去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某些不必要的顾虑。所以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中都是要保存富农经济的。

生:什么时候才废除富农经济?

历史剧名称《分马》

旁白:在中国东北某一农村,解放后翻身村民在郭全海带领下在土地改革中分马的片断。

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众人: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众人: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

生:p13最后一段。

师:为了更好总结,现在把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呈现给大家。

资料1:这是1952年1月1日,为了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全套4枚,由孙传哲设计,上海大业印刷公司雕刻,上海大业印刷公司印制,1955年1月10日再版。生动地展示了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按照规定,农村划分出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几个阶级和阶层。没收来的土地和财产,被重新分配。无论是地主,还是雇农,每个人都得到一份土地。当然,最高兴的要数那些从前一无所有的贫雇农,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把土地证当作了宝贝,一直珍藏到今天。

资料4: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同学们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即

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经过土地改革才彻底被废除。土地归农民所有,这叫农民土地所有制,请同学们思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什么异同点呢?学生答略。

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孙中山先生把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个要素。时代在发展,而民生要素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变化。放眼中国,如何在民生问题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是老百姓既关心又期盼的大事,同时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逐步达成的一个共识。xx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殷殷的人文关怀。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全面免征了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采取的重大举措,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任重而道远。

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篇五

承租方: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出租方: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一、乙方将本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耕地__________________亩出租给甲方用于xxx区建设项目建设开挖的弃土堆场(今后征收该宗地时,征收面积以国土管理部门测量确认的面积为准)。

二、租用时限:租期暂定为3年,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租期到期后,因甲方需要,甲方将继续租用该宗地,双方完善续租手续,续租租金结合上级调整的年产值标准作相应调整。

三、土地租金:

1、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的使用年限为支付依据,按耕地1870元/亩。年的标准支付乙方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的租金,即___________亩×1870/亩=___________元(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2、租地范围内的林果木及有关地面附作物,甲方按简府发

土地所个人年度总结篇六

土地供人们生活,大海供人们捕鱼、晒盐。多少年来,它们受过人们无数次赞扬,心里美滋滋的。渐渐地,它们各自都骄傲起来。

太阳公公见它们吵得不可开交,就走过来劝:“你们别吵了,你们说得都在理。但你们的本领不是用来比赛的,是用来造福人类的。”他们听完,都惭愧地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