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精选16篇)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精选16篇)

作者:ZS文王

编写大班教案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请大家参考以下大班教案样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和创新。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读通文本,感知文本主要内容。

2.通过填表,创设情景,展开想象,感受鸟叫声的音乐之美,维也纳生活的惬意。

3.通过抓住维也纳的风土事物,写风土语,感受浓郁的本土音乐和风情,体会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

4.积累优美的语言,有兴趣的同学去阅读相关的作品。

教学重点:感受维也纳生活的惬意和欢快,体会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

教学难点:通过抓住风土事物,写出符合维也纳风情的语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圆舞曲”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城市旅游,叫维也纳,我这里收集了一些有关维也纳的照片,我们先欣赏一下。

圆舞曲介绍。(是一种曲子,旋律欢快、优美,又叫华尔兹,经常捧嚓嚓的节奏。)。

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美称,有人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没有音乐维也纳就失去了一半的美。”让我们去感受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吧。(完成课题板书)。

二、初感“圆舞曲”

1.扫清阅读障碍。

请大家翻到课文184页,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巡视,根据学生难读的词语,打印出示:

房脊门框巢穴硬胡茬。

克罗利茨勃拉姆斯沙哑又苍老。

带出一组结构相似的词语:

宁静又精致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

丰富而不重复清脆而透彻深沉而又持久。

2.归纳主要内容。

a.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维也纳的生活的。

根据反馈,归纳板书:(鸟鸣圆舞曲鲜花圆舞曲弯道圆舞曲酒馆圆舞曲)。

b.请你借助板书和你划出的句子,连起来用自己来说说维也纳的生活是怎样的呢?先自己说一说。

指名说,指导评价。

三、聆听“鸟鸣圆舞曲”

1.整体聆听。让我们先去聆听免费音乐会,请你浏览第2、3自然段,先完成自读卡中鸟的“表演佳宾形象”和“音乐特色”这两部分。

声乐佳宾形象。

音乐特色。

听众感受。

花腔女高音。

变化无穷。

……。

……。

学生交流,借助常识概括对猫叫声的音乐特色。

2.进行批注。请细细默读这些写鸟叫声的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把你的想象和感受写在句子旁边。可以是对一位佳宾的叫声,或者几位佳宾的叫声,也可以是对所有佳宾的叫声的感受。

交流感受:听着这些佳宾的音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感悟写法。作者抓住了鸟的叫声和声音的形象,把免费音乐会写得有声有色,使我们感到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点拨:参加音乐会的仅仅只有这4种鸟,只要这几种声音吗?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除了鸟叫声还有?一起读。这就组成了整个免费音乐会。

四、欣赏“酒馆圆舞曲”

这“免费音乐会”,是鸟的音乐,这花的天下也有音乐,这路上也有音乐,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音乐,那真正的维也纳音乐在哪儿呢?让我们走进维也纳城郊的“当年酒家”,在当年酒家,我们要完成一个特别的任务,帮当年酒家设计一则风情语,让更多游客来这里感受维也纳的生活。

风土事物。

风情语。

1.参考风情语。

千年遗址,稻谷之乡。美丽姚城,塑料王国。

塑料城,模具城,小市大城;四明山,舜江水,山清水秀。

能抓住典型风土事物,并有一定的写法,这是采用中国味的写法。

2.请你浏览课文,先找出“当年酒家”特有的事物,填在自读卡上。

3.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想一想,那真正的音乐在酒馆的哪里呢?交流。

4.怎么写才能让更多热爱音乐的游客也来维也纳的“当年酒家”呢?请你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想好后,再写一写广告语。

5.交流,评价。

五、拓展积累。

1.是啊,出示,引读――。

在这个音乐之都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到处都有的音乐会,到处都有的音乐家雕像与故居,而是你随时随地都会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说:“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一句话: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她撩动了维也纳的生活。

2.请你拿起笔,选择文章中一些优美的语言收藏在“积累屋”里。

3.这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维也纳情感》一书,如果你有时间,课外可以去看看。

板书设计:

鸟鸣圆舞曲鲜花圆舞曲。

音乐。

弯道圆舞曲酒馆圆舞曲。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儿童圆舞曲》、《开心圆舞曲》,《开心圆舞曲》教案设计。

2、聆听多首圆舞曲风格的乐曲,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3、学习简单的华尔兹舞蹈。

教学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唱圆舞曲、听圆舞曲、跳华尔兹舞蹈让学生在音乐中快乐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认识并掌握圆舞曲这种音乐体裁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形式,引领学生感受圆舞曲三拍子韵律。

教学难点:学习华尔兹舞蹈。教具准备:圆舞曲舞蹈视频课件、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1、《儿童圆舞曲》2、《开心的感觉真好》。

二、复习巩固四三拍节奏创编知识,教案《开心圆舞曲》教案设计》。(课件出示节奏短句。)3/4xxxxx|xxx|xxxxx|xxx―||二、拓展聆听不同风格圆舞曲。(课件出示)1、观看华尔兹舞蹈视频《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学生初步直观感受华尔兹舞蹈的优美、高雅。2、听赏古典风格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作曲)为皇帝的宫廷舞会而创作,乐曲华丽而优美。3、流行元素的圆舞曲《爱的华尔兹》(电视剧《一起来看流星雨》插曲。4、华尔兹舞曲。(学生学习华尔兹舞蹈乐曲)。

三、学生华尔兹舞蹈表演。三对学生进行华尔兹舞蹈示范表演。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水粉颜料画点、连线,并均匀地涂上不同颜色。

2、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大胆想象。

3、幼儿的想象力和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白色手工纸,调色盆,黑色颜料、黄色颜料及其他彩色颜料,画笔若干,擦手布。

2、幼儿分组活动(16人)。

3、电脑音响,圆舞曲音乐、《去郊游》、《开汽车》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幼儿兴趣。

师:大家好!我是点点魔术师,今天我要带你们去魔术乐园玩一玩,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听《去郊游》音乐入场)。

二、示范画点,引出课题。

1、师:哇!魔术乐园到了,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白纸)现在呀,点点就要在白纸上变魔术呢!小眼睛看仔细了。

2、教师示范画圆点。

师:瞧,一个圆点娃娃变出来了,刚才我是怎么变的呀?

小结:拿起小画笔,喝喝颜料水,舔一舔,跳到白纸上。瞧!我又变出了一个圆点宝宝。提示:圆点宝宝呀喜欢在空的地方玩,不喜欢挤在一起。那谁愿意也来变一变啊?(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三、幼儿画点。(教师指导)。

四、圆点宝宝跳舞——自由连线。

(放一段优美的圆舞曲)。

1、师:哇!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圆点宝宝,真是太棒了!听,魔术乐园的舞会开始了,圆点宝宝呀也想去参加舞会呢,不过它们想找个舞伴手拉手一块儿跳,请你们帮助我们手拉手吧!拉手的时候可以横着拉,可以竖着拉,还可以斜着拉,可以用直线拉,也可以用曲线拉。

2、鼓励幼儿合作连线,线条可以用直线拉,也可以用曲线拉。

五、示范变“地毯”——涂色。

1、师:圆点宝宝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手拉手跳起了舞,金老师听到圆点娃娃在说悄悄话呢!它们说:“我们不喜欢黑色的地毯,要是你们能变出彩色的地毯,我们就跳得更开心了。”变的时候先用画笔喝喝水,舔一舔,跳到地毯上跳个舞,瞧,这块白地毯变成了红地毯。刚才我是怎么变得呀?谁愿意也来变一变?(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涂色。)。

2、指导幼儿大胆涂色,一个格子涂一种颜色。

六、欣赏、想象。

师:“看,圆点宝宝跳着优美的舞蹈变成了一幅神奇的.图画,在这幅神奇的画面里面藏着什么呢?”老师带幼儿到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去欣赏、想象,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与肯定和赞赏,激发他们对创造的兴趣。

七、结束。

师:今天呀,点点带小朋友来到魔术乐园,你们玩得开心吗?我们小朋友真能干,还学会变魔术呢!现在点点呀想给你们提个要求:把你们学的魔术交给其他小朋友,好吗?那让我们开着汽车回家吧!(听音乐退场)。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

活动意图:我选这节课是因为在新师大培训期间,我有幸聆听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王秀萍副教授的讲座,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她给我们带来的是她摸索了四年的《基于经验还原的幼儿音乐教学》讲座,她说音乐是抽象的符号,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去挖掘音乐的参照物,这个参照物可以是故事、动作和图谱,音乐教学应该是一个玩参照物的过程,要把听得音乐变成看的音乐,把音乐知识还原到孩子能理解的层面,基于这些理论,我选择了在我们班开展这节音乐欣赏课,乐曲是选自约翰〃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中的第一小圆舞曲,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的曲式结构。a段的音乐不断由弱变强,由慢到快而得名为“加速度”,b段音乐格外轻松活泼,最后回到a段。整首乐曲欢快流畅,音乐力度、速度产生的变化能带给孩子愉悦和激情,也能引发孩子情绪的自主表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式的曲子结构特点。

2、感受乐曲渐强、渐快的旋律特点,并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变化。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精灵教具。

2、瓶子每人两个(其中一个盖子上涂有颜料)、每人一块魔法布。

3、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节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师:昨天啊,小精灵已经把制作魔法汤的方法啊教给了张老师,你们想学吗?

1、小精灵说它把魔法汤的配方藏在了音乐里,想学的话就要仔细的听音乐,还要仔细的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啊。

2、师出示瓶子,放音乐,完整的表演整个神秘的变魔法的动作,使水变色了。

师:摇一摇愿望就实现了,张老师现在的愿望就是和中三班的小朋友一起开开心心的做游戏,好吗?继续提问:

――如果你像小精灵一样会变魔法,你希望变出什么呢?

――你们刚才有没有看见,张老师变魔法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动作呢?(点一点、搅拌越来越快、手指收拢抓放的动作、慢摇到快摇)。

――猜一猜,老师的这些动作是在干什么?(如:加水、放神奇的果子、加魔咒、放神奇的小药丸、放调料)。

(二)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经验,提问:

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告诉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看上去下边要比上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不让魔法逃掉噢。)。

(――这是问号。回应:就好像在说:“看一看,有没有变?看一看,有没有变?”)。

(――这是什么意思?回应:这个动作表示应该加魔法、放东西进去)细节提问:什么时候加魔法?加几次?(每次搅拌结束以后加,加四次。)。

4、幼儿通过图谱,练习动作。(教师带动幼儿做动作)。

(三)动作感知,深入乐段。

――教师出示没有在瓶盖上涂颜料的瓶子,(提出拿瓶子的要求)师:听好啊,我们要像小精灵那样,轻轻地拿着瓶子,然后小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慢慢的坐下来,把瓶子轻轻的放在自己前面,然后伸出你的小手指轻轻地点在瓶盖上,不要乱动噢,要不魔法可要逃走了啊。

――分组请幼儿取瓶子(师:小心哦,可不能让里面的魔法逃走啊)。

2、老师带动幼儿共同听音乐做动作。(师: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开始了啊)。

3、讨论为什么没有变出彩色水的原因。

师提问:变出来了吗?怎么没有变出来呢?怎么回事呢?哎呀,好遗憾啊!

小结:力气不一样,速度不一样。

4、再次尝试听音乐变魔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很多窍门了,我们在一边听音乐,一边闭上眼睛想一想,小精灵会用音乐把魔法传递给你们,告诉你们在音乐的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师换有颜料的瓶子、摆放好)。

(四)展现成果,升华活动。

1、师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魔法师变魔术可要用到魔法布噢。”请幼儿将布盖在瓶子上。

2、师幼和着音乐变魔法。

3、音乐停止,师: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每个小朋友先许个愿,就能美梦成真啦。(揭开布,孩子们发现了瓶子水色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难点: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结束活动:

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大班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目标是“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喜欢听音乐;养成安静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能够主动大胆地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发现音乐本身还有很大的挖掘潜能,它的音乐结构、风格很有特点,而大班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分辨、描述能力都有提高,对音乐旋律、节奏、速度、性质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移花接木”,将内容变革创新,重新确定目标,寻找适宜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计了图谱,以视听结合的方式,大胆尝试用动作来表现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的展现。

2、在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质,也有个别几个孩子注意力不太集中,好像有些暗示性的话语对他们也不起多大的作用,接下来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这整一节活动中让我也总结出一点自己的感悟:音乐是抽象的,而动作却是具体的、形象的,让动作来服务于音乐,帮助幼儿分辨音乐。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孩子们的舞姿是否优美,注重的是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形象的表现,从而提升孩子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3、在艺术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孩子对音乐的自主表现,同时以自身的情绪带动他们,让孩子在愉快活泼的音乐环境中发掘音乐的美妙和谐。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更要注意教学活动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幼儿接受。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

设计意图:

音乐创作来源于生活,缺乏体验的创作和表现是苍白和没有生命力的,它唤不起听者的共鸣,更激发不了听者表现的欲望。有了感情的音乐,才能深深打动每一个聆听者,才能产生共鸣,并有感而发。当我第一次听到《小猫圆舞曲》这首曲子,音乐中诙谐、有趣的旋律变化,牢牢吸引了我,不自觉就想起了我家小猫捉迷藏、伸懒腰的样子,并勾起了我童年“养猫”的回忆。我愿意和孩子分享我的快乐,并有感而发地设计了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猫圆舞曲》诙谐、舒展的特点。

2、能够愉快的、主动地参与感受、体验活动,并能合作、创造性地进行游戏和表演。

3、通过橡皮筋操作、听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进一步表现和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情绪。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生活中见过猫并对猫的形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物质准备:橡皮筋玩具人手一个;录音机、音乐;大型躲藏物。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题,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师:

1、小猫怎样叫的?

2、小猫是怎样给自己洗小脸蛋的?

3、小猫又是怎样伸懒腰的'?

(二)、幼儿安静欣赏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介绍曲名,幼儿安静倾听音乐一遍。

师:你觉得小猫在干什么?

2、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尝试在座位上表演。

师:你的小猫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借用橡皮筋的伸缩特点,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中的张驰变化。

1、幼儿看教师用橡皮筋听音乐表演一遍。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小猫在干什么?

2、老师借用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幼儿玩橡皮筋玩具,跟随老师再次欣赏音乐一遍。

4、幼儿用橡皮筋玩具,自己独立表演一遍。

(四)、启发幼儿用身体表现小猫偷看、躲藏时的姿态和神情。

1、启发幼儿借用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2、启发幼儿脱离躲藏物用身体表现小猫。

(五)、师幼玩游戏,幼儿再次完整地感受音乐。

(六)、听《梦幻曲》放松,小猫变成天使小猫飞走了…。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圆舞曲旋律,初步学会律动《跳圆舞曲的小猫》。

2、喜欢并且乐意与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跳圆舞曲的小猫》、律动视频《跳圆舞曲的小猫》、ppt、头饰。

活动重点:

感受圆舞曲的旋律,初步学会律动。

活动难点:

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小猫花花寻求帮助,邀请大家参加舞会为情境,进入主题。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

讨论:这首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小结:圆舞曲又称为华尔兹,是三拍子的舞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流畅,因为舞蹈时需要两个人成对旋转,所以叫做圆舞曲。

二、通过看视频学习律动。

1、观看律动视频。

通过视频让幼儿感受到律动中的动作。

2、幼儿学习基本律动动作。

根据幼儿的回答带幼儿一起做做动作,提醒幼儿动作的方向,并通过语言提示帮助幼儿把握节奏。

3、配歌谣,完整学习律动。

以早晨起床去参加舞会为情境,创编歌谣,将律动融入情境。

我们是快乐的小猫。

洗洗脸真美丽穿花衣上舞台。

摇一摇摆一摆走上了大舞台。

我们是美丽的小猫。

小猫们准备亮相小猫们跳的真好。

摇一摇摆一摆。

我们是最棒的小猫。

4、听音乐,念歌谣练习律动。

三、与同伴合作表演律动,体验合作的快乐。

1、戴头饰,跟随音乐彩排练习。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去参加舞会。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合唱的点点滴滴大班教案

一、教学内容: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唱队?

2、了解声部的划分。避免学生觉得低声部是唱得不好或声音条件不好的学生加入的。

3、按照上一课的理论要求进行发声练习。

4、粗排二声部合唱《送别》。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合唱团的相关情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知道各个声部在合唱队中的重要作用,确立声部平等的地位。

3、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发声。

4、分声部粗排《送别》。

三、教学步骤和方法:

(一)介绍什么是合唱团。

1、什么是合唱团?不是任何一个集体歌唱的.组织都可视为合唱团,偶然或骤发性的集体歌唱只能叫做群众歌咏活动,二者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演唱水平的差异上,更重要的是歌唱目的不同。前者的歌唱行为表现为艺术追求,后者的歌唱行为则是以集体歌唱为特定表达手段的社会活动。合唱团是那样一个集体,它充分掌握那些必不可缺的合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段、以表达作品中所蕴藏的那些思想、感情和思想内容。合唱团是按声部来建构合唱组织系统,声部则是依据嗓音个性特征即音域的宽广来划分的。

2、声部的划分:高声部、低声部。

(二)粗排《送别》。

1、分声部教唱乐谱。2、学唱歌词。

点点圆舞曲大班教案

一、设计意图:

在主题《秋天多么美》的《秋天水果多》活动中,小朋友认识了仙游的特产——文旦柚,由于文旦柚是幼儿在秋天常吃的水果,所以小朋友对文旦柚存在着极大的兴趣,许多幼儿都在活动后问我:“柚子这么大是怎么长在树上呢?农民伯伯是怎么把柚子摘下来的?……”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所以设计了本次活动《柚子圆舞曲》。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柚子收成的劳动场景。

2、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文旦柚的妙用,知道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柚子园场景。

2、幼儿人手一个小篮子;

3、摘柚子劳动场景录象及flash课件。

四、重难点:

创造性的运用动作来表现劳动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感受摘柚子的劳动场景。

师:“我们今天来到了柚子的故乡——美丽的度尾。(播放录象)看看摘柚子的农民伯伯是怎样摘柚子的?”

请小朋友拿起篮子到柚子园里,模仿录象采柚子,感受柚子园的美景,体会劳动的乐趣。

师:“你们刚才采柚子的时候,心里觉得怎么样?”

教学设想:借助录象,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再现到幼儿面前,并创设多元化的情景空间,让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切的体验中去了解采摘柚子的方法,做到了《纲要》中教育教学的情景化的新理念。

(二)、幼儿自由创编动作。

1、提问幼儿:“你刚才是怎样去采柚子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分段欣赏录象,自由创编采柚子动作及采柚子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柚子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图略):

我挎小篮上山岗,片片柚叶香又香;拨开柚叶摘呀摘,我摘的.柚子多又多;大大的柚子装满筐,摘柚的娃娃喜洋洋。

教学设想: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引导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把农民采摘的过程加以想象,创编出采柚子的舞蹈动作,在尝试和交流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大胆创作的勇敢精神。并运用舞谱小人使舞蹈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同时,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幼儿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自主的快乐。

(三)、通过flash了解柚子的妙用。

1、教师表演舞蹈——《柚子圆舞曲》。

教学设想: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舞蹈动作,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做到动静结合,所以在幼儿小憩的同时,我进行了一段舞蹈表演。

2、欣赏flash《柚子全身都是宝》,了解柚子的妙用,知道吃柚子有益健康。

教学设想:通过活泼可爱、节奏感强的flash动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柚子的利用价值。

(四)、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摘柚子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中班小朋友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设想: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创造成果的舞台、表现自我的机会,注重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教学反思:

导入环节没有吸引力,整个活动一直在强调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没有一朵水仙花出现在孩子们面前。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没有展示图片,所以孩子们头脑中还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样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种意境,又怎么会真正的身临其境呢?而且,图谱设计也不是很好,这次活动是音乐欣赏《水仙花圆舞曲》,后来我才想到,既然是圆舞曲,那为什么图谱不用三拍子圆环呢?指挥棒是水仙花,这样一来,给孩子们的感觉就像真的是水仙花在跳舞。后来的这个想法很好,有机会,我会再尝试一下的。不过整个活动孩子们兴致也很高。

幼儿园大班点点和多咪的信教案

目标:

1、初步了解信的格式,理解图画书信件里的图画与符号的含义。

2、对读信产生兴趣,乐意与同伴交流信件内容。

准备:

1、教学大书、自制信封、背景音乐。

2、图画书ppt(演示文稿)。

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提问:你收到过信吗?收到过什么信?(幼儿自由交流。)。

2、:信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通讯方式,用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就是把想说的话、想做的事通过书信表达出来。

二、阅读图画书第一部分1、认识故事主人公点点和多咪。

2、播放ppt,师幼共同阅读。

(1)教师边播放ppt边讲述故事第一页。

(2)提问:点点和多咪是好朋友,他们互相想念,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吗?(打电话、用手机发信息、写信……)。

3、师幼共同解读信件内容。

(1)用ppt展示自制信封,提问:这是谁寄来的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文字“寄”“收”的意思,知道寄信人和收信人是不同的。)。

(2)他们在信里说了些什么?你能看懂他们的信吗?

(3)引导幼儿重点解读冒号(表示“我想对你说”的意思)、箭头(表示阅读的顺序)、多幅图画(想表达的意思或事情)。

4、完整读信,初步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1)请你完整地读一读点点写给多咪的信吧。(提醒幼儿从收信人开始读到落款处。)。

(2):写信要按格式才能清楚有序,也才能让别人看懂。

三、完整阅读第一段故事。

1、播放ppt,师幼共同边看边讲述故事。

2、:点点和多咪想到了写信这个好办法,他们用图画、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相约在一起共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点点画板》

活动目标:

1、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做记录。

2、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3、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和经验的迁移,学会观察、分析记录表;并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和排列长短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豆子(黄豆、花生米、蚕豆)、操作板2、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师:小朋友们,秋天来了,秋姑娘托老师给你们每人带了份小礼物,看看桌子上,都有些什么?(蚕豆、黄豆、花生米)这些礼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种子”,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和这些种子宝宝一起玩玩游戏吧!

(析: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直接衔接过渡到“种子排队”这一活动主题,自然清晰。)。

二、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师(师出示操作板,讲解提问):游戏开始啦!首先,老师要请小朋友把种子宝宝们领回各自的家。拿起你面前的操作板,观察它的上半部分,你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1:我看到了线条的前面画着种子宝宝的标志,黄豆宝宝的家在黄豆标志的后面,花生米宝宝的家在花生米标志的后面,蚕豆宝宝的家在蚕豆宝宝标志的后面。

幼儿2:我认得那个红旗标志,数学操作书上有,代表种子宝宝要从红旗这头开始摆。

幼儿3:横线后面的数字代表种子宝宝的数量,每种种子宝宝都要放10颗。

(析:通过自主观察以及对平时数学活动的经验迁移,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记录表中各组成要素的基本含义。教师将幼儿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

2、幼儿操作,让种子在纸板上排队师(讲解操作要点):老师有两点要求: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

(析:教师用形象、精练的语言将操作要领再次强调,有利于操作的顺利进行,以为下一步观察操作结果以及分析讨论奠定基础。)。

3、讲述排列结果,并讨论分析现象原因,得出结论师:小朋友们帮助种子宝宝回到了各自的家,你们可真能干!那老师现在就请能干的你来观察观察,你发现种子宝宝排的队伍有什么特点?(黄豆宝宝排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排的队伍最长,就像个楼梯一样)看看你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他的种子宝宝排队也有这样的特点!为什么数量都是十颗,黄豆宝宝的队伍最短,蚕豆宝宝的队伍却最长呢?(黄豆宝宝身体小,细细的,蚕豆宝宝身体大,胖胖的)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身体越小,排列越短;身体越大,排列越长。

(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幼幼互动、师幼互动这些形式让幼儿对物体数量、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互逆性有了基本的理解和印象。)。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幼:一样/不一样(析:在操作前,让幼儿放开思维大胆猜测,不仅激起了幼儿的操作兴趣,也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操作中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探索。)。

2、交待操作要求,幼儿独立操作师:那行,我们来动手找答案吧!种子宝宝排队的要求和刚才是一样的!第一、每种种子宝宝都要从红旗这端开始排起;第二、每颗种子宝宝都必须像好朋友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开始吧!

3、讲述探索结果,讨论现象原因师:用的种子宝宝是一样多的吗?

幼:不一样多师:哪种种子宝宝最多?哪种最少?

幼:黄豆宝宝最多,蚕豆宝宝最少。

师:排一样长的队伍,为什么;黄豆宝宝用的最多,蚕豆宝宝用的最少呢?

幼:因为黄豆身体大,蚕豆身体小小结:排列队伍一样长时,身体大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少,而身体小的种子宝宝用的数量多。

(析:因为有了第一次操作经验的成功总结,第二次的探索就显得简单以及顺利了许多。)。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幼儿:海洋球排的队伍长,因为它身体比较大;乒乓球排的队伍短,因为它身体比较小。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点点圆舞曲幼儿园小班美术

1.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感受色彩搭配美的情感。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用手指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

活动准备。

装有花的花瓶图片若干(ppt)。

各色的油画棒、颜料。

有花的实物花瓶两个。

范画一张,画有花瓶和树枝的纸张若干。

擦手的毛巾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感受花和花瓶之间的色彩对比。

1、让幼儿说出花和花瓶的颜色。

2、引导幼儿将花与花瓶之间的颜色进行对比。

二、出示实物花瓶,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色彩的对比。

三、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范画。

教师:画中的花瓶是什么颜色的?花是有哪些颜色?

教师:这幅画使用了哪些你们知道的材料呢?

2、教师介绍画纸以及桌上的操作材料。

3、出示画有花瓶的纸,教师示范用油画棒涂色,并讲解涂色的要求。

4、教师用手指使用颜料在树枝上进行点画,边点边讲点画的方法:点、抬。手指点下去不能换位置。手指换颜色时,必须用毛巾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四、幼儿操作。

1、幼儿选择颜色自由操作。

2、教师做巡回指导。

五、评价幼儿的作品,特别是色彩搭配很协调的,要予以表扬。

六、活动结束,收拾桌面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幼儿用手指进行点画,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使用点抬的方法进行点画;他们在色彩的搭配上,很随性,都是按他们自己的喜好来的。我班的幼儿很喜欢玩颜料,每次上颜料课,他们都很喜欢,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在换颜色时,有的幼儿没有擦手,把颜色弄混了。如果我再上这堂课,我要邀请那些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到范画上来练习,给予他们机会。

大班点点和多咪的信教案

1、观察画面,理解信件中图画、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2、感受故事主人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图画书ppt(演示文稿)、自制回信两封、自制邮箱一个、自制小问号图卡若干。

一、回忆故事,产生读信的兴趣。

1、提问:前几天我们认识了两个好朋友。可爱的斑点狗叫什么?(点点)漂亮的猫咪叫什么?(多咪)故事里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讲讲吧!

2、播放ppt,师幼共同讲述故事第一段(开头至“过了一个快乐的'下午”)。

二、分组阅读回信,互动交流。

2、教师打开自制邮箱,出示两封回信,并贴在两块白板上。

提问:这回两个好朋友又会在信里说些什么呢?你们一起试着读读看。

3、幼儿自由结伴读信,在看不懂的地方贴上小问号图卡。

4、幼儿交流分享。

(1)针对第二封信提问: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说了什么?

(2)针对第三封信提问:多咪收到这封信,她是怎么想的?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3)提问:这两封信一样吗?为什么这一封一看就懂,而另一封多咪看了产生误会了呢?

5、小结:写信和画画不一样。有时侯画画不一定能讲清楚事情,所以可以同时用符号、图画、文字来表达,或用多幅有顺序的画来表达。只有写清楚时间、地点、要干什么事,别人才看得懂。

三、完整欣赏故事。

1、播放ppt,师幼共同观看。

2、提问:你觉得点点和多咪用写信的方式好吗?为什么?你想给谁写信吗?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点点画板》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调查统计的方法,了解班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表格中记录。

2、初步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

3、注意倾听、思考并理解同伴,能从不同角度对表格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活动准备:

1、在黑板上实现画好“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如幼儿用书第26页的记录表格),粉笔若干,抹布。

2、幼儿用书26页内容。

活动过程:

1、观察统计各小组男生和女生人数的图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第26页的各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调查统计表。

教师:图上有几张小表,每张小表上有什么?每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记录在小表的什么位置?(男生和女生标记下的空格里)。

师幼讨论:怎样让别人一看就明白每张小表统计的事第几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呢?(在每张小表的第xx组中间用数字标明了小组号)。

2、调查统计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请幼儿到班级的各个组去调查,统计每个小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并在幼儿用书的第26页相应的小表格中作好记录。(活动中,幼儿可能会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人数,教师都应给于肯定,以鼓励幼儿创造性的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统计结果,然后集体在检查验证统计的人数是否正确。

3、学习将小组统计的结果汇总到班级的大统计中。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事先画好的“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张表格上有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

教师:每张小表上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应该填写在大表的什么位置?

此处可以请发表意见的幼儿边回答问题,边走到黑板前在大表格上指出自己所说的具体位置,使大家明确他所表达的意思。当幼儿理解有困难时,教师可以追问:“第一组应该记在表格的什么位置?”请一名幼儿在黑板上的班级统计表中记录本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再集体验证记录位置是否正确。

请幼儿完成幼儿用书26页内容,将调查统计的各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填写到全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统计表中。

4、师幼共同读表,了解统计图标的意义。幼儿完成后,同伴之间可进行相互交流,并检查各自的记录是否正确。

请一名幼儿将黑板上的记录表填写完整。

请幼儿说说记录表上的数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点点画板》

【活动目标】1、复习6—1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分合方法,并将重复的记录去掉。

2、会看一组分和记录读出两组分合记录。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主动地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1、幼儿学过6-10的组成。

2、记录纸和笔、操作用书。

【活动过程】一、复习10以内各数的组成。

1、教师:我们已经学会那些数字的组成?它们各有几种分法?是哪集种呢?

二、找相同。

1、教师:看看谁的眼睛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发现9的分法中有相同的吗?

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的分法,如9和9。

2、教师:9有8种分法,其中许多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分法去掉一个。

3、引导幼儿去掉相同的方法,然后观察发现记录结果少了,更方便看了。

4、引导幼儿看一种记录读出两种分合方法,使幼儿感受到,虽然记录少了,但分法没少,可以看一种记录就想到两种分法。

5、再出示一组幼儿的组成记录单,请幼儿比赛找到相同的,并去掉相同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

1、找相同。

观察数字组成记录单,圈出相同的分合式,读一读其他分合式的两种分法。

2、组成填空。

请幼儿先读一读总数,在看一边的部分数是几,想一想缺少的部分是几,在方格上填上该数字。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找相同”记录单,请大家看一组记录说出两种分法。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点点圆舞曲幼儿园小班美术

根据本月的美术计划和本月的主题,初步认识颜色,感知颜色,让幼儿充分的体验玩颜色的乐趣、以及本班幼儿的美术基础,所以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的能力。

3、培养幼儿初步感受色彩搭配美的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用手指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

活动准备。

装有花的花瓶图片若干(ppt)。

各色的油画棒、颜料。

有花的实物花瓶两个。

范画一张,画有花瓶和树枝的纸张若干。

擦手的毛巾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感受花和花瓶之间的色彩对比。

1、让幼儿说出花和花瓶的颜色。

2、引导幼儿将花与花瓶之间的颜色进行对比。

二、出示实物花瓶,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色彩的对比。

三、教师示范作画。

1、出示范画,让幼儿观察范画。

教师:画中的花瓶是什么颜色的.?花是有哪些颜色?

教师:这幅画使用了哪些你们知道的材料呢?

2、教师介绍画纸以及桌上的操作材料。

3、出示画有花瓶的纸,教师示范用油画棒涂色,并讲解涂色的要求。

4、教师用手指使用颜料在树枝上进行点画,边点边讲点画的方法:点、抬。手指点下去不能换位置。手指换颜色时,必须用毛巾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四、幼儿操作。

1、幼儿选择颜色自由操作。

2、教师做巡回指导。

五、评价幼儿的作品,特别是色彩搭配很协调的,要予以表扬。

六、活动结束,收拾桌面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幼儿用手指进行点画,幼儿在实际的操作中,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使用点抬的方法进行点画;他们在色彩的搭配上,很随性,都是按他们自己的喜好来的。我班的幼儿很喜欢玩颜料,每次上颜料课,他们都很喜欢,积极性也很高。但是在换颜色时,有的幼儿没有擦手,把颜色弄混了。如果我再上这堂课,我要邀请那些这方面能力较弱的幼儿到范画上来练习,给予他们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