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高考及评析(优质14篇)

高考及评析(优质14篇)

作者:GZ才子 高考及评析(优质14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和独特的观察力展现出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思考,给读者以思考和启示。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与大家一同分享和欣赏。

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评析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年北京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试卷在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分布,难度及其结构等方面设计合理。试题涉及高中物理中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电与磁等主干知识,全面考查考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科学探究等能力。试卷继续调整难度结构,为高考向等级性考试平稳过渡进行了有益探索。

试题的选材更加宽广。试题的任务情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更加接近科学研究的真实情境。试题素材关注时代发展,呈现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例如,第18题以我国在5月17日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背景;第19题以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改变入射光和入射光的相对光强记录下的实验结果为素材;第20题以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修订的新国际单位制(si)为素材;第23题以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的能量储存和电容器电量随时间变化为素材;第24题则以生活中常见的“雨滴下落”为素材。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利用了语言文字、图像、图形、图表等多种手段。例如,第19、23题采用图表的方式呈现信息;第13、21、23、24题涉及图像,或者考查考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或者考查考生应用图像描述物理现象;第14、20题则采用图形呈现信息,第14题利用图形呈现了单色光的干涉和衍射条纹,第20题利用图形呈现了新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和7个基本物理常量。

试题设问的角度多样,设问层次高低不同,从而试题难度具有良好梯度,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第21题对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共设置了5小问,其中第(2)小问有两个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等常规实验项目,还进一步拓展到了思想实验,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第24题以“雨滴下落”为背景,分别从能量、运动与相互作用等不同角度,从观察速度-时间图像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描绘雨滴自由下落的规律等不同层次,从雨滴的球状模型到圆盘模型等不同角度,全面考察考生的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能力。

张玉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

丁庆红(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正高级教师)。

任炜东(北京中学正高级教师)。

姜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曾拥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

上海高考英语卷评析

本次英语卷所有语篇均取材于原版教材、书报,不仅语言地道,且尽可能还原英美国家的真实场景,使考试所用语言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用语相一致,最大程度保证测试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同时,英语卷注重综合考察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要求指向明确,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1、语法:为了充分体现语法知识的语用功能,全面了解考生活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在坚持“基础、常见、实用”的考核原则上,今年继续突出语法知识在语境中的应用。此举旨在避免语法知识考核中机械、孤立的考核方式可能带来的弊端,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并期望能够对目前语法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过繁、过细、过度的现象有一定的反拨作用。

2、词汇:今年的考题继续考核学生对于词汇的词义、词性的基本掌握,对于兼类词的灵活运用以及词汇在语境中的词性变化亦有要求,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一词多义,利用真实语境进行教学。

3、阅读:除了考核学生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以及上下文内容推断外,今年的阅读语篇题材关注社会热点,紧靠日常生活。其中,展现母女亲情的诗歌阅读、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深刻反思、使用社交媒体时的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电梯左行右立反而带来问题等等话题都可谓相当地“接地气”,也能开拓学生眼界。这些阅读语篇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适当选用各种英语题材进行阅读教学,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课外阅读,增加阅读输入量的总体要求。

4、简答题:除了考核学生对基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外,今年的考题继续注重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归纳、表述等能力。

5、汉译英:除了常规考查学生的基本翻译能力之外,如单词拼写、词汇搭配、句型运用等要素外,今年的考题侧重关注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的习惯表达,尤其重视中英文表达上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同时,特别关注汉英表达差异,使英语表达更地道。

6、写作:今年的图表型作文依托“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不仅考察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有利于引导教师把测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三、试卷讲求思想性、实用性。

高考北京数学的试卷评析

作为北京进入新课改后第一年高考的数学科考试结束了,一切的预测都可以检验了,谜底揭晓,真相大白。我的总体感觉:耳目一新。

对这份题,考生可能感觉似曾相识,与此前的模拟练习很类似,可以说是练什么就考什么。这也正说明出题人与教师、学生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不是找学生毛病。

考生的'心情应会比较平静,能把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0个题严格依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查主要知识、基本方法。保持了北京卷的一贯特点:关注考生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如第14、第20题等,情景是全新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尽管今年是北京新课程第一年高考,但试题并没有一味求稳,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大胆取舍,甚至一步到位,创新力度出乎多数人意料。其中倒数第2题给人印象尤其深刻,题目新颖不落俗套,学生平时常用的方法不能解决了。但问题不是偏了、怪了,而是回归到解析几何最本质的问题: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试卷梯度明显,入手容易,但真正完全解决,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顽强的意志。考试后接触到一些水平不错的孩子,他们大都觉得这份试卷比平时的模拟练习难度要高,阅读量大,计算量大。

要求教师真正的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从卷面看,各模块的考查特点如下:

1.基本概念:分值比较稳定,考查仍然侧重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考点主要集中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

2.基本理论:较2016年分值有所下降,重难点的考查基本不变。在掌握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3.元素化合物:分值与往年稍有升高,知识较零散,在理综试卷中的考查综合性很强,是探究题的基础,为避免知识漏洞,需要形成知识体系并加强综合应用。

4.有机化学基础:分值提升较大,比往年多了一道选择,2道选择和1道推断大题,选择题与图像或者键线式有关,考法传统但是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转化。有机推断难度较大,中间陌生信息学生比较少见,另外,最后一道有机合成嵌套进有机推断流程图且限定步骤考察,若反应物d和f推断不出来,则无法解题。

5.化学实验基础:实验的分值稳定,比重依然很大,素材常见,注重化学学科思想的考察。考察形式是选择题、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学科思想。

北京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综合今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色,面向未来的地理学科等级性考试,我们可以在地理教学方面得到如下启示: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合理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发表并论证不同观点,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2.注重基础,落实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教学注重主干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建构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阐释、预测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

3.以地理图像为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简洁、综合地呈现多种地理要素及其之间关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像提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解读地理事物相互关系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地图素养和综合思维水平。

4.创设真实情境,加强地理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国家和世界的时事热点,以此为素材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或地理实践,加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点评人:陈红教研员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高振奋教研员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潘化兵教研员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康星教研员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杨利娜教研员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高考生物试题评析

生物试题以学科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为情境,语言科学、逻辑严密,且清晰易懂,能够有效考查考生的科学阅读能力。试题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1.依托科学实验的情境设置。

选择1~3题以学生实验、生物科研实验为试题情境,凸显实验作为科学课的本质属性,对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31题第(1)(3)小题,以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的基因工程前沿研究结果作为试题情境,让考生通过科学阅读,快速获取信息,再通过系列设问检验其理解与掌握程度。光合作用科学史以及基本原理是高中生物学必修《分子和细胞》模块中主要内容,试题中进一步提供rubp羧化酶功能和结构的相关信息;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同样是必修模块《遗传与进化》中的重要概念,题干素材中提供基因蛋白分子(酶)的合成与转基因的表达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的研究成果。

2.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情境设置。

选择第4题综合了转基因、杂交、单倍体育种多种技术,将传统与现代生物技术与生产实践的融合;第5题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水体污染治理相结合,体现了生物学科价值所在,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积极引导。

30试题的情境创设颇具新意,利用作物的雄性不育特性进行育种是当前生物学科前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热点,也是科学家创造性地在生产实践中解决作物杂交操作困难的重要手段。试题通过层层深入、依次递进、巧妙设疑的问题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知识和能力创造空间。

3.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境设置。

选择第2题,以运动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科学探究实验为背景,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认同“规律且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学习记忆”的观点,从而助力于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流感”和“流感病毒”学生耳熟能详,很多人都有罹患流感的亲身体验,这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29题以学生熟悉的流行性感冒防治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为背景,以免疫学的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关爱健康的责任担当。每位考生都有接种疫苗的生活经验,但未必能解释清楚其免疫学原理。29(3)小题引导考生在认识与理解流感病毒变异性的基础上,阐明每年都要接种流感疫苗的原理。试题贴近生活实际,考生运用传染病的相关防控知识保护自身及他人健康,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北京东城区教科研中心王富友)。

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考区单独命题外)实施了会考后的高考科目组试验方案(俗称3+2方案)。就历史学科而言,第一次以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为考查范围(和初中教材脱勾),人教社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也是第一次纳入考试范围,1995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关于学科能力要求也作了重要修订,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综观95年试题,它确是依据95年《考试说明》编制的。命题中坚持了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坚持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坚持了既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习潜能强的优秀考生,又要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稳定的原则。95年试题在吸取前两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作法,在发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方面,在坚持注重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试题难度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一、试卷的结构。

95年试卷的题型结构和知识内容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都作了必要的“微调”。

表1:试卷的题型结构与知识分布。

(附图{图})。

(附图{图})。

知识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95年试卷与94年试卷相同,均为38分,占总分的25%。但由于95年不考世界古代史(94年为16分,占总分约10%),其所占分数分别移向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见表3)。这样中外历史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由94年中国史90分占总分的60%,世界史60分占总分的40%,变为95年中国史98分占65%,世界史52分占35%。从知识领域分布看,1994年试卷中,政治、经济、文化为70:15:15,开始改变了文化史畸轻的状况。但95年对经济、文化的考查有所削弱。

(附图{图})。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2][3][4][5]。

高考失误作文评析:寻根

根是一株花草,一棵大树汲取营养的渠道,是植株生长的基础与根本,可以说,它在植物短短的一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正如牛汉所作诗《根》中一般,它一生一世长在地下,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可它不觉委屈烦闷,在开花的季节里,它仍旧开心幸福。

犹记那次在国家大剧院,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像舞台望去,如孤寂黑夜般漆黑的幕布悬挂于台上。忽地,铜锣声响起,鼓声紧随其后。“海岛冰轮初转腾……”京腔!循声而望,一位朝服华冠的女子伫立于台上,轻启朱唇。“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声音中的滞涩退去,语调愈发高昂,脚步轻柔。在这十足的京味,我似梦回唐朝,金黄的锦鲤在水中轻划涟漪,刚刚开放的睡莲散发出沁人芬芳……抬脚,落布,顿,动作如行云流水;提腕,翻指,浸漫人物情思;一步,两步,水袖如水波般缓缓展开;垂露,碟损,带着诗意的指法在京剧中孕育,纤纤十指牵动着读者的心。

眼眸微湿,我沉醉于这惊心动魄的京剧之美中,每一指一步间,是年复一年的苦练,是厚重的文化底蕴。

我终于找到了我们的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它呕心沥血构筑了中国,精心栽培出了中华儿女。它默默无闻,一心只为那沉甸甸的果实,那注满了它全部心血的希望。

我坚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中,颠扑不灭,也会有更多华夏子孙去寻根,去寻找那生长在最深处,却依旧熠熠发光的传统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失误作文评析:寻根

这篇文章的瑕疵在于“寻根”的提法欠妥。文中第四段提到“英语在中国的泛滥”,那只是“对汉语的漠视”,在中国,作为主流语言的汉语并没有丢失,说“寻根”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第五段里,提出了“只有守住我们的根,我们才能将根发扬光大”的观点,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围绕“守住我们的根”来论述的,这与前面的“寻根”并不一致,没有保持思维的统一性,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假如将前面部分的提法改为“守住我们的根”,前后提法一致,这篇文章可以得到更高的分。

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与2017年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文,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3道题考点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确,第1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第3题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阅读材料是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选择这篇材料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追忆了革命先烈,彰显了爱国精神,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导向意义。第4题作为客观题,考查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5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的含意;第6题考查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它是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目的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总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认识到文本背后的逻辑架构,对其行文内容进行分析。

从2017年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变成必答题的华丽转身之后,今年的实用类阅读题在保持去年面貌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分值上来看,虽然总分依然是12分,但却把5分的多选变为了3分的单选,多出来的两分加在了主观题上。和文学类阅读12分的主观题相比,可以看出实用类阅读的特色是主观客观并重,既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也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018年全国卷实用类阅读在选材上和2017年相似,都具有实际性和科普性,变化在于去掉了图表,用的是文字材料,更注重学生的文字阅读功底。

总的来看,今年全国卷的实用类阅读题,仍偏重于对材料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材料本身清晰简明,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

地理高考全国卷评析

考试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4套英语试卷供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使用。

纵览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可以发现,今年高考英语命题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扣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各套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高考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语言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中,所有语篇和材料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试卷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1.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二卷同一题型要求考生写封邮件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2.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全国二卷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和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多家剧院的演出信息,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3.介绍报道科学知识,引导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绍如何自制便携式太阳能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二卷的章报道了国外公司研发飞行汽车的最近进展;三卷文章介绍一个研究团队为保证老年人自信驾车从而能够独立自主生活而进行的辅助驾驶系统研发的过程。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试卷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2017年高考英语试卷质量进一步提升,试卷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考查,加强了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

1.试卷结构进一步巩固。

高考英语科全国卷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既考查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能力,也考查运用相关词汇和语法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听力部分两节通过十段录音材料和二十个问题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四选一”和“七选五”两种选择题题型相结合,既考查理解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及结构的能力;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相辅相成,全面考查考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能力;写作任务情境设置紧贴生活实际,侧重考查考生使用书面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各种题型搭配科学合理,基本覆盖了考生应该掌握的必备语言知识和各语言技能包含的具体语言能力。

2.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

高考英语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语篇层次进行,今年三套全国卷分别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阅读需要从大量的书面材料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因此,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每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部分都为考生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阅读量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单词量与前几年基本持平。

三、试卷内容设计科学,试题质量不断提升。

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同时对中学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因此高考须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需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继续采用“一纲多卷”形式,各套试卷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考生群体的能力水平,试卷难度控制合理,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1.命题匠心独运,试卷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7年高考英语各套试卷内容选材丰富,考查要求深入浅出,试卷公平性和科学性并举。试题命制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试题设计精心,科学规范。同时,各套试卷保证对不同考生群体的考查公平合理,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2.试卷难度控制恰当,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分析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各套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全国各套英语试卷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高考失误作文评析:寻根

“请同学们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40分钟内完成,马上开始!”语文老师的话音还没落,教室里就嘘声一片。翅膀?要怎么写呢?我顾不上其他,大脑飞速地旋转起来。

“唉,平时看了那么多,怎么全都记不住了?”只听见同桌在唉声叹气。望望其他的同学,大家都差不多嘛,有的不是在‘抓耳挠腮’,就是在‘低头思乡’。”我呢?一点进展也没有。

“……翅膀,可以让鸟类飞上蓝天,不过光有一对翅膀是不够的,还要有……”不好,生物老师的话怎么冒出来了?这个到底要怎么写?我脑子里一片混乱。

“对了,就写……”“‘飞翔’的‘翔’字怎么写?”同桌那该死的声音飘进了我的耳朵。“不好!灵感没啦!”我瞪了他一眼,那一眼一定瞪得他毛骨悚然,不然他怎么会连眼睛都没来得及眨一下就把头缩回去了?不过事已至此,灵感是找不回来了。

后记:其实,每个人都因有一双翅膀,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世间万物。思路也一样——所以,我写了这篇作文,这一定换了一个角度,因为我给了自己一双翅膀!

【误区警示】。

误区点击:。

本文是一篇三类偏下的考场作文。作者能围绕“翅膀”来写作,且用一个后记来再次明确扣题,所以文章扣题还是比较好的。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作,结构清晰,有头有尾;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心理描写也还具体、生动。总之,本文符合三类作文“中心基本明确、感情较真挚;层次清楚、结构较完整”的要求。

但是,这篇作文的问题也是突出的、典型的,其主要问题是:

1.立意的高度不足。文章虽然是围绕“翅膀”写作,但只是表面扣题,“翅膀”是什么,含义为何,从文中却看不出来。

2.内容较空泛。因为作者对“翅膀”理解不到位,文章的写作重点显然偏离题目要求,写作者及其同学关于“翅膀”这个作文题目选择什么来写,似乎与题目要求揭示“翅膀”的比喻义、象征义相去甚远。这就跟“万能造句公式”(老师叫我用xx词造句)犯了同样的错误。

此外,还有个别语病。综合各种因素,最后判为三类作文的下档分。

点石成金:。

修改这篇作文,一是要提高立意,写明“翅膀”是什么,含义为何,让读者一目了然;二是言之有物,选择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来揭示“翅膀”的比喻义及象征义,并加以总结提升;另外,在语言表达上也要适当润色,使文章富有文采。

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评析

题目由个人成长中的普遍现象引入,贴近每位考生的真实体验,引导他们从个体经验出发,对成长过程中从“喜欢发问”到“看重结论”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进行省察。这样,考生便能结合切身感受,展开联想,发有温度的议论,做有深度的思考,从而提升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为成长新阶段的开启做好准备。

二、关联社会的深入追问。

在个体成长的道路上,深入的自我反思离不开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追问。题目启发考生关注社会、关怀现实。从“喜欢发问”到“看重结论”的变化,发生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其中既有体会成长并自觉运用理性的欣然,也有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的凝重。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忘初心,投身社会,思考未来,是每个考生都应回答的重要问题。

三、立体多元的思辨空间。

题目保持了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思辨风格,为考生提供立体多元的深层思考空间。写作时,考生既可以写如何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保有孩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可以分析理性探究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效用。同时,考生还可以就“喜欢发问”与“看重结论”之间的辩证关系展开写作。

题目传达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能够唤醒考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积累,激发考生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深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