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计划>大学音乐论文大全(20篇)

大学音乐论文大全(20篇)

作者:MJ笔神

范文范本是写作教学中常用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论文

京剧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它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相传的精神纽带。京剧唱腔宣传忠孝节义、大公无私、积极向上的内涵,唱腔反映出民族是非观与道德标准,剧中人物形象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中起到楷模作用,具有民族美学意义。京剧音乐旋律来源于各地民间民歌,受南北音乐文化流通影响,也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在“西皮”“二黄”声腔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地方小戏及民间小曲的腔调,从而构成京剧音乐综合、多重的特点,京剧音乐的形成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京剧音乐审美教育课程将对学生认知民族文化及戏曲音乐起到重要作用。

“程式性”是京剧音乐的突出特征。京剧乐队按听众的审美需求建立了“文武场”,并在百年实践中积累出有关声腔、板式过门、伴奏、曲牌运用的规律。京剧声腔以“皮黄”为主,西皮腔明朗欢快,带有喜悦激动的特色。二黄腔平和舒缓,适用于叙事、抒情等情绪。两者相互和谐,形成“西皮之清丽缠绵,二黄之神味隽永”之韵。京剧是戏曲中最成熟的“板式变化体”,其有完备的板式体系特征,如“慢板”:4/4节拍,一板三眼,旋律迂回复杂、拖腔较长,用于人物内心矛盾、忧伤、感叹之时。京剧音乐板式多达10余种,每一音乐结构、过门、锣经及适用情绪各不相同,其规律高度体现了“程式性”。另外,在京剧传统演出中,常由乐师演奏曲牌为剧情衔接、渲染气氛进行处理,因此曲牌在应用场合与功能意义上有一定基调与程式,如曲牌“小开门”用于皇帝出场;“榜妆台”用于酒宴聚会;“哭皇天”用于灵堂祭祀;“工尺上”用于迎送宾客。可见,曲牌具有稳定严格的程式框架,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有着巨大的民族意义和审美特征。

(二)京剧音乐的“即兴性”

京剧形成之初,“口传心授”是唱腔音乐传承的主要方式,并无乐谱记录。唱腔旋律经由几代人或地域间的传习,难免会发生变化。相同传统剧目的相同唱段,由不同地域或不同演员来演唱,旋律“过门”也是各不相同、千变万化的。而中国京剧音乐与西方交响乐截然不同,我们不会找到两段完全相同的唱腔、板眼或是“过门”的旋律。一方面,由京剧传统伴奏中没有统一、标准、固定的乐谱所决定;另一方面,与乐队琴师常需根据舞台突发情况,因地、因时、因人的变化而作“即兴”演奏也有一定关联。

(三)京剧音乐的“趣味性”

欧洲戏剧的表演舞台,需布置出符合剧情的真实场景及道具。演员通过在实景中的表演加强观众对剧情的理解。而中国京剧表演舞台布景不采用实物道具,剧情变化由演员的表演塑造出来。首先,京剧乐队承担着许多描绘舞台环境的任务,如在呈现风雨雷电、婴孩啼哭、马嘶雁鸣等效果时,由乐队“文武场”来模拟特定环境。其次,乐队中各乐件音色不同,展现的音效及趣味也不同,如小锣运用特殊音色,常配合小花脸、小花旦等诙谐活泼的人物出场;大锣声音低沉,常配合沉着干练,有社会地位之人出场;铙钹与某些节奏结合之后,可暗示人物勇敢机警或急促的赶路。再次,音乐中有诸多有趣的“锣鼓经”:“急急风”用于敌我双方交战的场景;“圆场”用于行走或翻山越岭;“四击头”用于亮相等。

笔者针对辽宁省5所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喜欢流行音乐者高达71.8%,其中12%的学生狂热喜爱韩国、日本明星,9%的学生偶尔会听流行音乐,50%学生熟知当下流行歌曲。而调查中喜欢中国京剧者比例为28.2%,其中11.2%的学生听过但不懂,4%的学生会唱,2%的学生受家庭熏陶了解一些,11%的学生则从没听过京剧。当了解学生是否学过京剧音乐课时,仅有4%的学生选修过,其余学生表示没有学习过,至今不懂何谓京剧音乐。以上数据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及音乐素养的严重匮乏。大学生的审美心理发展关乎国家未来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于如何向大学生传达积极向上、具有传统思想内涵的音乐知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途径:第一,增设京剧音乐审美课程,编入高校教学大纲。在高校开设京剧表演艺术综合课,使京剧表演、音乐赏析成为普通高校的必修课及选修课。将原有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课改为中国京剧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侧重民族音乐,从根本上保持中华国粹的传承与延续。第二,组织开展高校京剧社团及比赛演出活动。高校社团是校园文化与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引领着大学生的思想潮流。开展京剧社团,组织学生演出、打擂比赛,以及与专业人士交流心得,将会有效提升学生对于京剧的兴趣与爱好。第三,夯实高校京剧音乐基础理论教育,制定教科书。开设京剧唱腔分析、基本乐理等基础理论课程,是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的必经途径。同时,针对高校现状,需由专业教师制定一套适用的京剧音乐教材并标明课时与要求。第四,培养京剧音乐专业教师队伍。加强对京剧音乐专业教师的师资培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目前,我国教师中从事京剧教学者为数不多,从事京剧音乐教学者更是凤毛麟角,这严重制约京剧国粹艺术的传承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与审美教育的良好发展。审美教育将伴随大学生的健康审美能力一同茁壮成长。笔者认为,只要提供丰腴的土壤与良好的发展环境,审美教育之花定会盛开出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饱满果实。而高校开展京剧音乐审美教育是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我国京剧优秀人才的必然途径。

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论文

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这使我国的民族音乐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想要真正的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就必须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为主题,首先分析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的关系,其次探讨优化学校对于民族音乐继承的建议,以期通过探讨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更好继承民族优良音乐文化,创新传统的民族音乐。

大学音乐教学管理创作思维培养运用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在大学教育事业中,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现代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但是,由于受到很多限制因素的影响,很多老师不能很好应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一、多媒体应用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一)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更多地讲授一些音乐理论和技巧,很少向学生模拟这些抽象的理论,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影响学习的效率。削弱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气氛也比较压抑,因此,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抽象理论具体化的功能,帮助学生具体地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更好地展现音乐的表现力,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感染力。

(二)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

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原因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不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比如图片、动画、视频等,而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教学的形式,其展示的结果更加直观和形象,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借助传统乐器和音像设备开展教学活动,这些设备的转换和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教学的进度。而且传统的音像设备在进行反复播放和收听时,往往定位不准确,还容易受到播放速度的限制。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一键设置播放的方式,节省课堂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三)革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多媒体的应用综合了多项技术,比如声音处理技术、视频处理技术等,它可以将声音、文字、动画、图像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革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性,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也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带给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一定的冲击,加深了学校对音乐教学的认识,有利于推动新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帮助改善教学的效果。

(一)在音乐理论知识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形式向学生输送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的任务,很多教师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板书大量笔记的形式,向学生讲解乐谱、调号等知识点,但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偏差或错误,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准确。同时,音乐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完全掌握,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而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解决有疑问的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和声教学软件来对学生进行辅导,一边进行演示一边进行讲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保证视听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进度。

(二)应用于音乐鉴赏中。

音乐鉴赏是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对指定的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可以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开展音乐鉴赏活动操作困难,画面感不强,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缺陷,它可以展现出多种教学形式,操作增加简单,同时可以使学生感同身受,为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音乐空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

(三)应用于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可以体现学生应用音乐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主要利用文字的形式在纸上进行创作,创作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创作,可以丰富创作的形式,目前,出现了很多音乐创作软件,为音乐创作成果演示提供了方便,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创造中的音色、音量等,为新的创作作品奠定基础。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创作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学生只需要借助电脑和创作软件就可以进行创作,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然,多媒体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负面的效果,很多教师过度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影响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校发展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高校音乐教学中。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还有助于革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提高大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论文流行音乐在大学的应用

摘要:艺术实践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检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艺术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教师也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案,对人才进行准确的定位。本文主要对艺术实践在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艺术实践;音乐教育;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素养,而是综合的音乐技能。因此,只有进行艺术实践才能不断地弥补学生的不足,提升综合素质和从业素养,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减轻将来的社会压力。

一、艺术实践的界定。

音乐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断的要求学生进行练习,会有一些相关的练习课程,而这些实践都是基于课本进行教学的。本文所要讲的实践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学的一种实践,实践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更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一种目的更加广泛的实践形式。

二、常见的艺术实践形式。

(一)学生自主的音乐会。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表演经验。通常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举办小型的音乐会、演奏会,或者是形式多样的歌舞晚会,在晚会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表演,既丰富了业余生活,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检验。(二)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学校经常会根据一些特定的节日举办一些文艺汇演,每一次演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好的艺术实践的'机会。在步入社会以前,这样规模的演出就是比较正式的了,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舞台经验,为今后面向更大的舞台打好基础。(三)参加所在地政府组织的文艺汇演。在比较重大的节日,政府一般都会组织一些文艺汇演,这种演出参加的单位会比较多,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得的机会,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与很多学生进行艺术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四)利用节假日到文化艺术单位进行表演学习。这种学习是实践的又一种形式,文化艺术中心经常会举办大型的演出表演,因此,会有丰富的表演经验,这是学生在学校学不到的,是宝贵的经验积累。(五)到民间观摩学习。民间有很多艺术形式,学生在民间可以体会到更多不拘一格的实践形式,学习到更多东西。

三、艺术实践的意义。

(一)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在熟练的掌握专业知识之后,无法在实践中熟练的进行应用,也就是“高分低能”的表现。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好的表现,无论是乐器的演奏还是演唱的水准都不错,但是一旦离开教室,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在舞台上的表现就大打折扣,甚至与课堂的表现判若两人,究其原因,除了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就是缺乏实践锻炼。艺术实践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舞台上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知识素养,还需要丰富的舞台经验、较强的心理素质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都需要通过艺术实践来进行提升,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得到了与课堂练习不同的艺术体验,了解了真正的舞台与课堂练习的差异,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运用能力与舞台的表现力。所以,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二)艺术实践促进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扩展了专业学习领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表演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唱歌就有独唱、合唱、重唱、表演唱等等,舞蹈也是一样,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作品的题材、风格也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与传统的课堂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差别,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融入流行的艺术元素,进行音乐与舞蹈的创作,艺术实践的形式和内容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大扩展了专业学习的领域,促进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三)艺术实践展示与锻炼了学生的艺术才华,培养了创新的精神。艺术实践给了学生一个展示和锻炼自我的平台,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专项的表演和创作,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不拘一格的表演形式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的学习,弥补不足,取长补短,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同时艺术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进行节目的编排,在构思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的精神。为今后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艺术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学生亲自去完成,虽然没有经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很多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升。首先是节目的构思和编排,学生自己既是演员也是幕后的策划、执行者。除了表演之外,舞台的设计、背景的布置,甚至是整个灯光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安排,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需要学生的责任心。要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创业的艰辛,并且体会过程的乐趣,才能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和参与。艺术实践在给学生提供机会的同时,对他们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长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自觉的对自身进行完善。

四、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实践形式比较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次,艺术实践表演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每次演出都会挑选资质较好的学生,因此,很多学生并没有表演的机会,长时间机会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最后,艺术实践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是比较随机的一种表演形式。

五、应对的措施。

(一)将艺术实践纳入课程教学。艺术实践是不同于课堂的教学实践的,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多项技能。将艺术实践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让所有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设置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自己。(二)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构建合理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技术实践课程体系,明确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课程方案,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潜能。(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每一次艺术实践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当然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在整个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观察,结束之后,要及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一次实践中都能有所收获。(四)建立课程的评价机制。将艺术实践纳入课程教学之后,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积极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实践的作用,最终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六、结语。

艺术实践是区别于课堂实践的一种形式,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实践中的不足,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舞台表现力和心理素质,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颖迪.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及教育实践的分析与思考[j].音乐天地,2014,07:4-6.

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论文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具有坚强的意志与精神,也需要一个有顽强人格的人才,音乐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情感、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进行,音乐教育是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思想教育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促进思想教育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良好的情感色彩(基础),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它在实现思想教育的作用时,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不使用强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而是通过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能力,音乐本身就是依靠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歌词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并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激发了多少人的抗日热情,它采用激昂澎湃的曲调,唤起了多少有志青年报国之心,促进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调动了多少人的积极性,使多少人走上了抗日前线,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奋斗,并于危难之际拯救了中华民族,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能够有效的将思想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教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任何艺术都是用来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教育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音乐作为最能表现情感的艺术,是能够有效的调动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的方式,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音乐是利用“情感”来感染和影响他人,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人的思想素养,从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使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教育与音乐都是人的一种社会属性,通过外界的因素对人们产生影响,它们都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之中产生碰撞,并作用于个性心灵,改变人的思想素质。在现实的生活中,思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则,也是内化了的品质。而音乐则是有感而发,通过歌词和曲调来激发人们的思想,也是情动于衷的,通过音乐演奏激发人们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情感的共鸣形成的心理联系。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思想、灵魂的写照,也是对时代文化的重要反应,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音乐具有时代文化的情感性与形象性,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音乐本身表现的有效性。真正的音乐家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将先进的思想融入到音乐中,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将这种理想和信念展现出来。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分析音乐家的思想、意志、理念等相关的因素,并能够有效的将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素质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学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的方式,能够解决传统思政教育棘手的难题,提高思想教育的可执行性,改善和更新现有思政教育体系的模式、内容和方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途径。

1、音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宗旨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统一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政治上有无私奉献于国家社会建设事业的思想觉悟,能够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说音乐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服务民众和乐于助人的品德素养,而音乐教育是提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音乐教学就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教育体系才是完整的。

2、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学可以加快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形成,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旋律,还能够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激发学生的内心积极进取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意识、传统美德的教育等,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时,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音乐教育还会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可以配合学生的动作,提高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左脑和右脑进行配合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配合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音乐的内在属性是以感化人性和情感共鸣为基础,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压力进行放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音乐可以在学生情感低落和无助的时候,调整学生的心态,释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说,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音乐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生为本”理念的增强,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正在改变,采用榜样教育法、激励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等相关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以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在音乐教育的同时又兼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在音乐教育时,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切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接受音乐美的熏陶,感受音乐美的价值,感受音乐美的体验,传播美的信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音乐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展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舞台,将音乐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融入日常活动和思想教育中,拓宽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途径。

四、小结。

在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互动中,通过在音乐教育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基本社会能力的塑造。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技法的传授,教育学生理解音乐魅力和思想感情,更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思想的升华,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在于提高他们审美能力,通过音乐的思想升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论文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在国际范围内,学前教育的课程发展问题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策制定者的积极关注。学前课程开始逐步进入政策实践领域。进入21世纪,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和突出。学前课程似乎正迎来一场世界范围的政策关注浪潮。这一浪潮为学前课程现状与发展机制研究既提供了现实基础,也提出了迫切要求。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育;机制研究。

一方面,幼儿园层面上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操作实践主要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国家层面上制定课程纲要的政策实践与之不同,它不仅仅要考虑儿童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而且还更多地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逻辑影响,和国家的整个文化传统与意识形态有关,和国家在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做出平衡取舍的价值取向相连,乃至和全球化浪潮中国家对儿童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定位也是紧密相关、不可分离的。在当前学前课程纲要国际比较的已有研究中,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述评式,即就某个国家近几年颁布的学前课程发展指导框架的简介评述,如《韩国全国幼儿园课程评介》;第二种是领域比较式,即就两个不同国家幼儿园课程纲要中的某个具体领域展开比较,如《中英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之比较》等。这些相关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了解到某些国家近期学前课程政策的新进展,及与我国学前课程政策的异同。但从整体上看,目前国内在这方面仍缺乏一种整体性研究,往往主要关注了诸如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几个国家,国家的覆盖面不够大,尤其对非常有特色的北欧各国的学前课程深度关注还很不够。而且也较为缺乏对多个国家之间学前课程纲要的综合比较。

二、学前课程纲要中内容领域划分思路。

在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主要是从这一基本思路来划分课程内容领域的,构建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当然,对于这五大领域,我国的指导纲要称其为“教育内容”而不是“课程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反映了力图规避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园课程的学科化、知识化理解的传统倾向。受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传统的影响,建国后,我国教育界对“课程”的基本理解是教学科目,强调的是教师向儿童传授知识,学前教育成了小学化教育。如在1952年,在苏联教育专家戈林娜等人指导下,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其中涉及了六项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和手工、音乐、计算。这些学科基本上都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标准,按照一定的学科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来呈现学科知识。这一文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设置影响深远,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等六门课程。因此,在这种关于课程理解的传统语境下,20的指导纲要使用“教育内容”而不用“课程内容”,应该说其本身就暗示了一种教育机制,体现了一种大课程意识,强调的是课程内容领域的低结构性。对于这一划分思路的优点,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认为这是比较成熟的、科学的分类。

三、社会性发展。

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最喜爱的是活动,他们长大以后,在回忆儿时,大多数人记忆最深刻的往往是儿时的一次次活动。可以说活动是最能调动孩子情绪、最能激发他们主体性,也最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因此,情境德育十分强调以儿童活动为途径,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事实上,也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能产生真切的体验和感悟,由此“导引”道德行为。随着大量的实践,我们情境德育的活动逐步系统化,形成了许多传统的内容和特色板块。很显然,这主要关注的是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这在一些国家及地区的学前课程纲要中也有充分体现。

四、学前教育艺术教育机制转变。

在学前教育阶段,对于儿童的艺术活动,是强调基本技能技法的传授与掌握以及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还是强调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自由表达?从目前各国的学前课程纲要在“艺术领域”中所秉持基本价值取向来看,更多地是倾向于后者,即更强调艺术活动在儿童发展中的自由表达价值。在这一方面上,我国学前艺术教育近些年经历了并正在经历着基本的转变。在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艺术教育中,艺术训练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种过分追求规范、过分追求所谓的整齐、美观的教学指导下,无论是儿童的创造性还是教师的教学创造性都被压制了。因此,我国年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了明确转向,开始对学前艺术教育中的表达价值给予充分强调。

五、结语。

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方向之一,应该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按照短期、中期、长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以推进学前教育机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音乐教学管理创作思维培养运用研究论文

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教育理念的变革,大学除了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也开始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音乐教育在大学逐渐开始受到重视。音乐教育有助于贯彻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然而,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还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只有不断改善音乐教育现状,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教育效果。

(一)管理模式老化,教学方法落后。大学生更易于配合和接受趣味性较强的音乐管理模式。然而,目前“单调”、“古板”仍是高校音乐教育仍未摆脱的特点,学生普遍对学校安排的音乐教育模式兴趣度不高,这种现象虽然在音乐艺术生中较为缓和,但是在非音乐生中较为明显。非专业音乐教育的管理很松懈,无法有效管理学生音乐学习成果。选修课是非专业音乐生接触音乐的主要模式,音乐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二)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大学的音乐教育重视度一直以来都不够高,而且大学比初高中有更多自由来设置音乐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对音乐教育管理比较松懈。大学在评测教学成果、审核课程内容、进行课程安排时都不够严谨,这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注重管理课堂风气、规范课堂秩序。由于缺乏必要的课堂规范,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也比较随意,使得教学效果较低。同时,教师在在执行和设计课程时比较随意,对课堂课程的规划和管控不够合理,重视度不够高。大学生在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三)音乐教材缺乏规划。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只有合理规划好音乐教材才能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然而,当前大学的音乐教材专业化程度偏高,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非专业音乐生来说,学习这类教材较为困难。这种较为专业的音乐教材不仅无趣,而且比较晦涩,很难达到培养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目标。高校在选择音乐教材时没有提前做好科学的规划,老师的教学目标与音乐教材贴合度不够,教材往往在课堂上没有任何作用,这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浪费,也会降低课授课效果。

(一)建立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高校应该创新音乐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建立单独的艺术教研室和艺术教育中心实行单独管理,而不作为附属机构来管理,为改进音乐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实行单独管理后,应对高校音乐教育做出相应的规划。首先要调整音乐课表,设置一系列的音乐教学课程,并赋予其相应的学分,充分考虑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二)优化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传授知识,还应该渗透自己的人格魅力,不能仅将教学停留在艺术形态的层面上,要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教师应该用经典的作品来影响学生,用优秀作品来感化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文底蕴,只有这样,高校的音乐教育管理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三)完善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教师可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即集实践、体验、聆听三者为一体。教学过程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欣赏”这个阶段,还要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通过训练音乐技能,学生的耳、心、口等器官将更加协调,通过鼓励学生自己谱曲、作词、设计舞台背景、配乐朗诵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的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与专业来决定教学方式,从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可以创设兴趣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练耳训练,音乐的欣赏是建立在敏锐的听觉之上的,练耳课程可以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激发其创造力。这些对优化教学管理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管理模式还存在管理模式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音乐教材缺乏规划、重视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应该从建立独立的教学管理机构、完善教学方法、开展课外活动、优化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等方面不断提高音乐教育管理水平。

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论文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学

教学方法主要研究的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主要有三个层面:老师(how:如何授课——方法)、教学内容(what)、学生(why:为什么上课——目的)。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一般较差。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有效的教学方法:

3.1高科技教学手段的应用。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其授课过程中必须结合相应的声、影资料,才能把相关知识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缺一不可。而这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在现有的教学手段中,一般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可以通过旅游景点的宣传资料、电视台的相关纪录片以及旅游景点做的旅游营销广告灯等资料来展示所要讲授的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

3.2恰当运用实地教学法。

高科技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实际情况是,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能为教师提供多媒体。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条件不允许的地方可以适当运用实地教学方法。由老师带领学生到近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介绍、演示等,然后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反思其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也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锻炼。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教师由讲授变为讲授与引导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降低教师工作强度。现实中,不少老师采用的分组讨论、课堂提问、主动发言等方法,都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体现。

3.4结合相关案例教学。

这种方法最初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拟定实践的。他们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之后,由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以及学生的实践报告,对整个教学实践过程进行评估总结,后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旅游管理的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相关案例进行讲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更好更快地将专业知识运用于相关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均兵.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7).

[2]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管理与研究,2005(10).

[3]袁哲.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学[j].警官教育论坛,2010(4).

流行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论文流行音乐在大学的应用

摘要: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使音乐教学发生了变化。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的流行音乐作品必须有利于青少年发展、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且富有内涵。

关键词:音乐教学;流行音乐;教学目标;引入。

伴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快速发展出现了一种全球化的文化现象——流行音乐。相比较而言,流行音乐更重视个体性、时代性、通俗性,这些特征恰恰符合了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张扬、好奇的性格特征。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怎么都“抵挡不住”流行音乐。与其一味压制、贬抑,倒不如进行细致科学的研究,引导学生“扬弃”式接受,从理念和形式规律上认识流行音乐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艺术价值。

流行音乐教学的目标不完全等同于传统音乐教学的目标,除了音乐教育的共性要求之外,应该有它自己的特殊目标。对于流行音乐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1.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开展流行音乐教学,首先应当把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作为首要出发点,提高学生热爱音乐,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最终实现他们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人格,成为具有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渗入和影响更多的是社会文化的渗入和影响。因此,流行音乐教学还应当通过了解流行音乐的历史、发展现状音乐特征及其文化特征,让学生意识到音乐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及其社会性,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和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优秀流行音乐作品的学习,体会作品中富含的情感教育内容,触动他们的情感中枢;流行音乐的创作背景大多贴近生活,因而更能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更加合理、有效地价值观体系。流行音乐之所以广受学生的喜爱,除了旋律、音响效果等外在特点之外,其内在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宣泄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方面。正如崔健本人所言:“宣泄乃是人的一种自然需要,正如吃饭一样。所有的宣泄都只是象征,是一种暂时疏导。它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但宣泄仍是必需的,它可以使积水流出去,而不至酿成灾难”。

3.知识和技能目标的正确把握。笔者认为,应把握三个方面:直接目标、发展性目标、可持续性目标。以歌曲《唱脸谱》为例,这是一首带有京韵味的流行歌曲,教学的直接目标应当是让学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了解京剧的脸谱知识。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应把它规定在歌曲演唱形式的创新上,老师通过一定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演绎的二次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并能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持续性目标,重点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激发对“国粹”一京剧的热爱之情。把培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持续性目标提出,可见音乐兴趣对于音乐学习是多么的重要,流行音乐的`学习更应抓住这一点。

二、选择合适的流行音乐作品。

此外,还应注重所选作品的音乐性和风格多样性,挑选的标准应该是“思想性与音乐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和具有多样性的风格特点,可以从旋律、音响、色彩、和声、风格等多方面来衡量所要挑选作品的音乐性,同时更应展现流行音乐风格多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三、如何引入流行音乐。

这里讲的引入形式和单纯的课堂导入新课是不同的,就其本质来说更具艺术性和内涵。简单说就是老师在推荐一曲流行音乐之前,应当从各个层次和方面挖掘它的内涵,让学生有兴趣的同时,也能有目的去学习。也可以说是具体的教学方式,下面列举几种。

1.从流行音乐的创作背景引入。每一个优秀音乐作品都有自身的背景,流行音乐也不例外。大多数优秀的流行音乐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例如:《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以发生在一个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而失去生命的女孩身上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创作的,同时作品也反映了提倡环保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注重流行音乐与其创作背景的结合,不失为一个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对作品认识的极佳形式。

2.从不同音乐体裁的交融点引入。一些流行歌曲由于吸收了民间音乐中戏曲、民歌的音乐元素,增添了几分中国传统音乐的色彩同样也受到了青少年的青睐。例如:《阿姐鼓》、腾格尔的《蒙古人》、李娜的《青藏高原》等。这些歌曲虽然不同于传统的民族音乐,但也不乏民族的韵味。在课堂上引入这一类型的音乐,不仅能够拉近青少年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距离,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主动地去研究音乐的内涵和相关文化联系的本质。

3.从流行音乐的特点和优势引入。流行音乐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它音乐形式所不具备的,例如,节奏教学中,恰当利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音乐,其节奏清晰明了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创作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流行音乐流行歌曲曲调的简易,词的浅显易懂,一目了然及演唱的口语化自然化等特点,让学生尝试音乐创作。这样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非常有益的。

1.在质量上有适度。不同的流行音乐作品在质量上有高低之分,甚至同一个流行音乐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也有优劣之别。例如网络上曾经十分流行的歌曲《老鼠爱大米》,单从歌曲的旋律上看,确实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但是从歌词上看难免有低俗,过于直白的缺陷,难登大雅之堂。

2.在数量上要适度。流行音乐毕竟是浩瀚的音乐文化中的一部分,音乐课上流行音乐的引入要适量。既不能拒流行音乐于千里之外,也不能让流行音乐替代民族传统音乐和世界古典音乐,让流行歌曲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泛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一节课的主题思想,使当地选择相关的流行音乐参与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总之,流行音乐作为音乐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理所应当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学生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与不可忽视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音乐生活的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正确认识流行音乐,为培养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全面型、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邦飞.中学开展流行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2]杨庆斌.浅析流行音乐对青少年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0,(23).

[3]陈曦.新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探索[j].作家,2011,(02).

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论文

在音乐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音乐院系开展或加大传统音乐教育比重,培养传统音乐的表演者,促进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高校专业音乐教育面临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在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公共音乐教育领域,传统音乐教育的地位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这个领域中,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反思和思想重建的问题。

一、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作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之一的音乐类选修课已经在各高校中广泛开设,但多以综合性的音乐欣赏课为多,传统音乐教学只能在这种综合性的欣赏课中略微涉及。另外常见的有《西方交响乐欣赏》、《外国歌剧欣赏》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的课程,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关的民歌、曲艺、戏曲等课程在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体系中反倒不多见,中国传统音乐课程比重大大小于西方音乐课程。在这种严重向西方音乐文化倾斜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主体意识全面失落。在大学生心目中“西雅中俗”的观念十分普遍,很多学生在大学的音乐课堂中都欣赏过西洋歌剧,舞剧,但是却从来没有完整地欣赏过一出我国传统戏剧;西洋交响乐名曲能数出很多,对我国的民族器乐名曲却了然不知。可见,大学生们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淡漠和无知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二、探寻其原因。

探求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有二。首先是历史原因,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从开创之始就已经打上了“以西为师”的烙印。上个世纪初,我国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就是从“以西为师”开始,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这一批教育先行者在认识西方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上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们盲目认为西方音乐比中国音乐更先进,致使当时的音乐教育依据并完全效仿欧美音乐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评价标准,这种“重西轻中”的理念对百年来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直到现在,我国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形式方面仍然沿用着西方音乐教育模式。历史的原因虽然有,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由于其自身原因也难辞其咎。一直以来,音乐教育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功能没能引起人们的必要重视,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到现在其功能仅局限于育美或到育德,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观念一直未能在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中得到显着体现。在文化属性认知方面,传统音乐课程始终表现为一种单一的音乐形态而非一种更为广阔的文化形态,以致“在这种学科知识范式作用下原生民族音乐被抽象、被还原,历史、地域、时间、文化被抽去,所剩下的便只有一个个音符、一种种形式,民族音乐只是理论的真实,远离了文化的真实。”最终的结果是导致传统音乐教育的认知目标被降低,社会功能不被重视。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摘要:音乐课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的课程,音乐课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丰富学习生活,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在音乐的陶冶中得以升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构成音乐课堂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意识;培养;策略。

音乐教育是初中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渐渐开始产生自己的思想观念,有叛逆心理,音乐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用音乐来引导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互动意识,可以充分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让音乐课成为有趣的、受欢迎的课程。

1、提高课堂趣味,创造互动前提。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步入初中之后更是面临中考的压力,在学习上往往一股脑的把劲头都用在主科和自己较薄弱的学科上,而并不注重音乐课,课堂上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做其他学科的习题已经是普遍现象,但是音乐课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必须受到学生们的重视,而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对很多事物是抱有质疑的态度,教师的许多千篇一律的互动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失去对于音乐课的兴趣,那么互动就显得更不可能,所以让课堂变得有趣,学生感兴趣了,这才是师生互动的前提。

首先,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要精心设计,让导入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播放一些当前学生们爱看的电视剧的主题曲,或者从一些有趣的音乐小视频开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目光,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和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简单的从和声的基础知识开始导入,不免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首要学习的和声的音频或者视频,让学生先感受到和声的奇妙魅力,问学生觉得和声好不好听,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询问学生信不信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班上的同学也可以唱出这样的效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一定很想知道在学习之后大家能不能唱出那样的效果,并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就会更加投入,教师的互动也就变得轻松容易。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增强教学趣味,增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还以上文的和声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组,一个组学习一个音,最后大家一起和声,这样的教学不免有些呆板,在互动时,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组之后是会产生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教师可以随机进行组配,比如在大家学习完自己的音之后,开始引导学生,可以第一组和第二组唱,第二组和第四组唱,第三组第四组在唱的时候要求第一组加进来,这样随机的进行演唱一方面增强学生内心的紧迫感,在课堂生集中精神不懈怠,同时完成教师的要求之后也会有成就感,在互动中,教师的加入也可以让互动变得更为有层次,比如,教师在每个小组里选出两个人,在每三个小组学生进行和声演唱的时候代替另外一个组的学生进行演唱,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这样充满变化的教学让学生更为感兴趣,自然也更能够投入到课堂活动中。

2、营造愉悦氛围,促进个性发展。

在教学课堂上,学生的互动意识与课堂的气氛有很大程度的联系,如果在一个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中,学生连话都不愿意说,更不用说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了,所以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欣赏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和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欣赏音乐才是最终的标准,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学生说出自己对于音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课本,让学生有教科书式的感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感知能力,也让课堂变得局促狭小,并不能够容纳学生的感受,学生说着口不对心的感想,在课堂学习中也就更不会付出真正的思考,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询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联想到了自己看过的某一本书或者是某部电影,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让课堂变得热烈,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也能够学会去接纳别人的意见,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要让学生们明确音乐是具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听了同一首曲子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不过音乐也是有自身的特点的,比如,大家看奥运会颁奖仪式时,看到中国国旗升起,听到中国国歌时,大家心里都会产生自豪感,这是由于大家爱国的心都是一样的,立场相同,感受自然也就一样,让音乐课堂变成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天地,让学生的个性不被束缚,在快乐中成长。

3、进行充分备课,调动学生情绪。

许多音乐教师的备课不乏程式化、模式化,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的体现是很模糊的,甚至有的音乐教师的备课直接从教参上照搬,缺乏创造性。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情感的投入,才能够把音乐所传递的真实情感传递给学生,才有可能做到调动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授《走进歌乐山》这一首曲子时,教师上课的情绪就不能是平平淡淡的,《走进歌乐山》的大背景是重庆歌乐山上为取得全中国胜利而牺牲的烈士们,此时教师的情绪应该充满着激情,斗志昂扬,只有教师本身的情绪融入歌曲中才能把学生带动起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互动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情操的陶冶,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问题的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

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论文

1.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在入学的时候,成绩一般比较差,基本素质相对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还需要进行培训,通过对学生进行优美、高雅的音乐教育,能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进行培养,能够有效的净化高职院校学生的灵魂,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和优化、升华的作用。通过对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展,开展音乐教育的学校,学生的思想境界比较高,素质明显的高于没有进行音乐教育的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魅力,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提高学生良好的品质,通过一些爱国主义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品格、修养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以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对于视觉传播理论来说,音乐教育属于一门视听艺术,通过强烈的视觉震撼,能够更直接、有效的让学生产生联想、感染、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优美、高雅的艺术的熏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心灵进行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在让学生欣赏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命运》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启发学生正确的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忍不拔的品质,提升学生内在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又如在欣赏优秀作品《黄河大合唱》、《苏武牧羊》、《古曲》、《满江红》、《古琴曲》等等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渗透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与生活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操。

2.音乐教育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脑科学的研究证明,音乐教育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右半脑,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是想象的艺术,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通过音乐的感情语言,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魅力,通过音乐心灵的呼声,开发学生的智力。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就是充满想象与联想,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激发积极的创造过程,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教育活动,高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力的有机发挥,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运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充分的体会音乐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能够有效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创造意识。音乐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能够有效的达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净化学生灵魂,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促进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每一项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音乐教育是一项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活动,而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素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个人的修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1.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改革。

在社会的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对个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也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很好的职业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素质。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国家的要求而设置的,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单一的形式,没有将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也就造成对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种局限,不能充分发挥音乐课程教育功能,也不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文化,能够传承文明和有效的弘扬社会正气,对人的思想以及价值观方面形成重大的影响,能够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中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多元性,在立足本国的音乐文化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国外的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原有文化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突出原有的音乐教育的观念的基础上,客观的`看待和评价中外的音乐文化教育,从国外文化的发展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也让高职学生在不同的音乐环境熏陶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所以,要想全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全方位的对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提升音乐教育的功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促进高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以满足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

2.素质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综合发展,在高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因子,提升学生的爱国、爱岗等精神。教师通过音乐引导学生,促进高职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向着健康正确的道路发展,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音乐教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职业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成能力,这样,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业甚至将来的事业前景能够一片光明,职业技能也可以得到更大范围的发挥和运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个人情感素质的内涵和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情感因子发展的有效方法,音乐教育能够将学生非智力的发展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能够通过其感染力和所需的想象力使得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和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学生在音乐旋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去达到相应的情感境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感触,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在高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内涵和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通过自身的情感去领悟音乐魅力和音乐表达的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对高职学生的人生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3.素质教育能够促进音乐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合。

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硬件设施及学生的特长,组建不同类型的艺术团体,提升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如合唱团、舞蹈团、管乐队、鼓队等,在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己策划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策划能力,进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些艺术团体是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够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也是高职院校进行音乐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通过艺术团体使学生们有组织地进行音乐活动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能够丰富高职的校园文化,又在活动中开发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可以学到更广阔的音乐知识,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又从中体验到音乐给学生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融合学校及社会各种活动的能力,例如我指导带领的学院女子打击乐队参加了天津市春节联欢晚会,参加了庆祝天津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文艺晚会,参加了共青团天津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联欢会,参加了中俄文化年天津市大型文艺晚会携手共进,参加了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原创歌曲奖颁奖典礼,多次参加天津市“庆五一”国际劳动节演出,参加了第二届天津港湾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等大型文艺演出,参加天津市“海河情”艺术团慰问城市建设者文艺演出获得天津市学生文艺展演高校一等奖。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于文艺的关注和热爱,将学生的创新潜能有机融合于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积极性和学生热爱音乐的热情,不断培养高职院校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

三、小结。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为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音乐教学在教育核心内容中充分发挥高职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创新功能和实践功能,从而使高职音乐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大学音乐鉴赏字论文

《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而如今,当世人面对着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又人多少人能像贝多芬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长城非好汉”呢?许多人无奈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诱惑,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最终把最初的理想长埋于岁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过一生,或碌碌无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里无目的的继续漂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人中杰,死也为鬼雄。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

大学音乐鉴赏字论文

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音乐的日子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但是提到古典音乐,大多数人认为离我的时代好遥远。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只是觉得气势磅礴,场面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通过选修音乐鉴赏,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我发现古典音乐是完美,优秀,经典的。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这三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第一位大师是海顿,他是交响音乐的泰斗。他的音乐典雅、华丽、结构方整、旋律流畅,很少有戏剧性冲突,使人飘飘欲仙。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的美誉,对海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他奠定了古典乐派的形式和风格,并使其发扬光大。在他创作的黄金期,对音乐的形式与语法的掌握已是炉火纯青,乐曲风格精致,曲思丰富,似乎具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许多作品在原创及精练技巧下,经常蕴含着幽默感,表现为惊人的手法、出人意料的不同风格的同时呈现,还有精湛的和声、转调。更重要的是他发展主题素材的形式,延续巴洛克音乐的模拟对位法,根据主题的轮廓而衍生出乐曲组织。他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是维也纳音乐真正的奠基者。献给奥地利皇帝的《颂歌》亦是海顿的著名作品。如今,这首颂歌的曲调变成了德国的国歌。柴可夫斯基说:“海顿是交响乐创作的锁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牢固的环节。没有他,也就没有莫扎特、贝多芬了。

”第二位大师是“音乐神童”莫扎特。他的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完美地体现了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莫扎特是唯一可以在优美的乐曲中表现悲伤和痛苦的作曲家,他能表现人类的灵魂。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认为莫扎特是“禀承了上帝旨意的创造力的化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回避它的真正魅力——自由与人性。

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为浪漫主义音乐开辟了道路。贝多芬一生与苦难命运搏斗,对人生的感触极深,因此在作品中融入了不少前人不曾想象的感情,处处充满自信。他的作品歌颂了生命的美好和对人类的爱,充满奋斗向上的精神。"通过斗争,达到胜利"这八个字可以说是贝多芬创作思想的概括。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个绅士的姿态面对音乐、面对艺术,真正的静下心来感知和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激情与安慰。古典音乐艺术领域中有着无数的伟大作家,他们同样用他们的思想与精神为我们诠释艺术的真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们在挖掘内心,挖掘社会,挖掘时代后的结晶。听古典音乐,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头跳动,每一个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的心境与思绪也随着音乐的起伏而变化,我想这就是古典音乐永远能带给我们奇妙的感受,也是古典音乐亘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大学音乐专业论文

上课地点:12号楼505。

姓名:吴青锋。

系别: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号:1106645036。

指导老师:彭艳。

摘要:音乐欣赏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音乐欣赏的素养以及欣赏时的心理活动,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音乐的看法。关键词:音乐欣赏、西方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就西方音乐而言,音乐中所覆盖的内容、精髓众多。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从音乐流派到音乐体裁,从无数令人倾倒的音乐作品到令人敬佩的音乐大师,这也使我产生了对高雅艺术的热爱,激发了我学习西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欣赏外国作曲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体验其民族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认识、了解不同音乐流派及重要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贡献等都使我受益匪浅!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这一个学期来学习外国音乐的感受。

以前我并没有很深入地接触这些高雅的西方音乐文化,所以开始难免有很多接受不了的地方。不过老师在我们欣赏每一部作品之前都为我们介绍音乐的背景文化以及里面的著名作曲家和演员,这样使我更容易理解里面发生的故事,和那抑扬顿挫的音乐!其一,追求自我表现;其二,音乐语言充满了诗情画意,曲调优美,从听觉感受上来说,我还是易于接受的。

其实,在课程中,每一位音乐大师,他们丰富的阅历、创作的激情、高尚的人格和不屈的意志等都能或多或少地影响或触动我的情感末梢。音乐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逸事、个性、经历,除了能帮助我更好地了解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同时也可以激发我想要了解他们作品的兴趣。作曲家人格的魅力和艺术的魅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音乐艺术的学习与各种音乐活动的参与,实际上是一种在音乐审美需要的支配下,在音乐审美意识的调控下,调动音乐审美能力而进行的音乐审美体验。马克思曾经说过:“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在这种令人愉悦的音乐审美体验中,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会得到极大的调动、锻炼和提高。关于音乐审美能力,它既包括感受美、领悟美的能力,又包括了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真正的音乐欣赏活动需要以审美为目的,而审美就是以感性体验的适宜为基础所获得的精神愉悦。通过音乐欣赏这种特定的审美活动,我们在听觉对象上所获得的并不是任何外在的客观知识,而是一种内在的意识。音乐确证了我们的听觉审美能力,使我们从外在的对象中意识到自身的本质。总之,我们从音乐欣赏中所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客观化的体验,我们在音乐欣赏中所听到的音乐之声,其实正是我们自己内在的“心声”。

(二)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关于音乐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首先,在音乐欣赏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接触一部音乐作品,以“听”的形式融入到该作品中,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最终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或是愉悦或是悲伤,这与作品的主题有关,但是无论学生体会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感,这都是学生的审美享受,透过这种情感,学生会对当下的生活、未来的生活等产出思考和感悟等,这种感悟会直接深入到学生的潜意识中,震撼学生的心灵的同时还起到了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应该要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本知识,从而更深入地品味该作品,在音乐中找到另一种美,激起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起来,远离烦躁、远离喧嚣,自然而然地,学生的情感得到调节,其精神也会得到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内涵的一代新人。

(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之所以说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因为音乐本来就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感性材料的创造性、音乐形式存在方式的创造性和音乐内容的创造性。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声音本身是感性的、非具体的材质,而音乐的声音又是一种非自然地、经过了加工的艺术化的声音,在现实中找不到模本,它完全是通过作曲家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音响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提炼并排列组合,在内心建立起一座宏伟的音响大厦,再将其表达出来。因此,当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允许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充分地、充满创造性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这样才能进一步理解乐音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又由于音乐内容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音乐不像小说或是一幅画一样具有具体的内容,音乐的内容是直觉的、非想象的内容,它包括基本情绪、风格体系、精神特质三个方面。而这三者都是要靠欣赏者根据各自的音乐素养来感受到,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他们每个人所获得的音乐内容都是不固定的。更多的是当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其实是对音乐的“三度创作”,由于音乐具有很强的感受性,对音乐的欣赏归根到底是主体的创造性意识活动,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自己的主观意愿,同一部音乐作品,有人会感到恬淡,有人会感到忧郁,这正是对音乐作品的再创作,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是会得到提高的。

(四)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他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责任,要承担起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爱国情怀。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因为我国有众多以爱国为主题的歌曲,如《我的中国心》、《团结就是力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爱我中华》等,这些都是激情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他们会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欣赏这些歌曲,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爱国情感,这种音乐欣赏教育对大学生既是的一种爱国教育,又能够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革命理想,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精神,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爱祖国、爱社会的人。除此之外,一般的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因此当学生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时候,还能够从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中汲取力量,将这股力量运用到生活中去,不断推动着学生的前进。久而久之,学生也将会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活动是最为普遍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他或许从未参加过任何的音乐创造活动,甚至从未尝试过音乐的演唱或演奏,但是,他不可否认自己有过欣赏音乐的经历。音乐欣赏是人们接触音乐艺术的基本方式,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早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音乐欣赏教育也是大学音乐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会要求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了解该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内涵等基础知识,然后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注意歌词的构成情况和演唱者的发声等。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以聆听的方式来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根本目的,它既能够以音乐的形式传递给聆听者一定的情感,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聆听者,使聆听者在艺术的熏陶下更好地思考、感悟人生,最终培养着学生的人文素质。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项目名称:“年轻的领域音乐的地盘”

——__师范大学大学生音乐节。

项目起始时间:__年4月——__年6月。

实施单位:__师范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支持媒体:__日报……。

一、背景与现状。

二、目标人群。

师大新校区所有大学生。

三、项目目的和目标。

通过历时一个月的音乐节,可以丰富校园音乐文化,让音乐传遍校园,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比魅力,享受到音乐节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体会到社团文化特色。

四、项目策略。

五、项目主体。

a)前期准备与整体宣传。

b)开幕式。

c)音乐讲座。

d)音乐知识普及宣传周。

e)乐队大型汇演。

f)词曲创作大赛。

六、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主要通过在活动过程中项目主办方、目标人群来进行评估及对项目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来评估。

七、经费预算。

一万元人民币。

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论文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艺术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启动的新阶段。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进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生力军的职校院校,开展音乐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当仁不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缓慢。本文针对职校音乐教育现状,对如何发展职校音乐艺术教育展开了进一步讨论。

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生力军,艺术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全面启动的新阶段。但职校音乐艺术教育依旧存在不少误区,主要体现:

1、职校的音乐教育未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由于教学模式大都沿用师范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培养方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

2、音乐教学缺乏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不高,学院缺乏学术和科研的氛围。

3、人才培养目标与任务不明确。“鲜明的职业岗位针对性”和“培养社会发展的应用性人才”是职校教育的重要特征,但在培养目标与任务上存在步入本科师范院校误区的倾向,使得自身发展现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造成社会认可度不高,影响了招生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就业困难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现实,在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上,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职校音乐类专业的自身建设,在办学特色上下足工夫,并打造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改进课程设置,适应自身特点。在新时期基础音乐教育大改革的形势下,职校院校音乐教学课程模式应该相应地作出改革。职校音乐教育,应当在借鉴音乐专业本科院校以及其他职业音乐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在音乐课程设置上有所侧重:综合性职校院校应以基础音乐教育为目标,以求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另外,还应当要求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和教授学生,把全面放在首位,在全面的前提下能有一门专长;对于艺术类职校院校,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应当突出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次理解能力、创造性独立演绎音乐作品的能力。由于现行的专科教育在校学习时间大都为三年,实际专业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到两年半,而本科比专科学生多出一年时间,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可以弱化某些空洞乏味的公修课,调整某些专业课,多建设直面实际工作的选修课(如形体、语音、作曲、市场营销、院线管理、器乐演奏,等等),突出应用,此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有关联的科目合并,而没有必要像本科院校将课程划分得那么细,如《音乐欣赏》和《音乐史》可合并为《音乐史与名作欣赏》;《初级和声》与《歌曲分析与写作》《键盘编配》合成《音乐创编》等等。

2、要加强师资建设,适应教学的需要。“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高职校院校要不断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无论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整体上并不尽都合理。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学校应当招贤纳士、积极引进优秀教师,聘请知名的专家教授和在某一领域有成就的人才,到校讲学或担任某学科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带动专业学术氛围、科研水平,提升本专业知名度。另一方面,则要引导教师“厚德崇教、为人师表”,在音乐知识与能力的言传身教中感染教育学生,还要为年轻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专业深造提供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健全教师奖励机制和优秀教师带动机制,鼓励在职教师做学习型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打造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

3、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职校音乐教育首先要充分明确新时期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职校院校音乐教育虽然是一种艺术教育,但它的根本属性仍然是职业技术教育,也必须坚持就业导向,不能像专业音乐院校那样过于注重舞台,而应当针对社会的需求,注重学生从教能力以及相关技能的培养,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量身打造音乐人才。艺术实践教学是职校音乐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于职校音乐教育来说,如何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艺术时间体现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艺术实践教学,学校可以从三方面开展:

(1)因地制宜开发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课程,增加实践课程比例,除常用的声乐、舞蹈、钢琴演奏外,还应当增加各种类型的排练课,从而确保实践教学任务落实。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如将院校课堂音乐教育与教学与企业艺术社团,群众性音乐艺术文化站等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

(3)充分利用院内实践教学基地,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会和各类比赛,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雁南.职校的音乐教育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

[2]吴明思.浅谈职校院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3).

[3]郁文武,谢嘉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摘要]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形成良好心态、发展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以期发挥音乐在人的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修养;情感;审美能力;心态;创造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响为表现手段,触动人的情感,引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作用于人的心灵,给人以多方面的影响与熏陶,促进人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得好:人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形成了“礼乐并重”的教育观。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要改变恶的本性,去恶扬善,其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音乐教育。他提出:“夫乐者,乐也。”也就是说,音乐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欢愉,从而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和教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可以说是对音乐教育功能的最基本的概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理解认识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

《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古代的“先王”制乐,其目的就在于治理国家,是治国的一种方法。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礼记》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着。”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道:“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他们都强调音乐在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修养、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音乐本来就是情感的艺术,《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焉”,“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中国民间也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因感而歌,由情而发”的说法。音乐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情感不仅是因感而发的,同时具有强大的感召力,给欣赏者以极大的心灵触动和感奋,进而产生感动人、教化人的作用。

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们总是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来歌唱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真挚的情感、伟大的人格、崇高的精神,而欣赏这些音乐作品则是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沟通,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欣赏者同样的美好的感情。所以说,音乐教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美”是音乐的灵魂。音乐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结构;音乐的内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灵;音乐所创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艳艳山花,飘飘落叶,甜甜笑脸,喳喳山鸟,啾啾鸣蝉……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欣赏,都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音乐家在自然、社会、人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发现美的东西,便进行审美创造和表现,欣赏者则对音乐家的审美创造进行欣赏、理解、感悟,美的心灵、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就在这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发展起来。正像柏拉图所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渐渐走向萎靡,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音乐教育则能在矫正人的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劳动,这首先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之必然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

音乐还是培养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手段。因为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

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人类智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创造力。

人的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大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发达源于手的发达,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实际上阐明了手和脑的相互关系,心灵(大脑思维发达)必然促进手巧,反过来手巧必然促进心灵。音乐教育就是一种由训练“手巧”到促进“心灵”的教育过程,这突出表现在器乐的学习过程中。如钢琴、电子琴一类的键盘乐器的学习,其技巧性主要表现在手指的灵活性、准确性、敏感性、平衡性、分寸感等的严格训练上,随着乐器学习的程度的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灵敏性也不断提高,大脑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也会不断提高。人的创造力的心理基础是高度发达的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同样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创造性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的结果,而前者更重要一些。这是因为创造性思维的加工对象,一般不是现成的东西,它需要通过大脑中的想象使其具体化,这种想象便是形象思维。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较高,因而他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他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创造性科学成果,经常是借助于形象思维获得的。他的思维活动往往不是借助于语言来进行,而是借助于图形来进行,可以说形象思维是他的创造力的最初源泉。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音乐可以锻炼提高人体机能、人的体质。经常练习唱歌如同是在做口腔体操,使面部肌肉经常运动,也能锻炼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学习各种乐器时,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敏锐性,锻炼人的感觉能力。视唱练耳的训练,可以使学生视、听觉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更加敏锐、协调的发展。音乐与体操、舞蹈、武术、太极等运动项目配合,可以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达到健与美的结合。

音乐是一种精神体操,一些优美动听的音乐,有助于人们精神和身体放松,消除人的精神和身体的疲劳,起到一种精神欢娱的作用,达到良好的休息状态。

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育成长。胎教音乐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俄罗斯有家产科医院,发明了一种胎儿保健新方法——定期组织孕妇进行大合唱训练,而对出生婴儿的测验表明:他们的身体健康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均超过出生前未进行过音乐胎教的新生儿。日本一个幼儿开发协会进行的实验表明,经常进行音乐熏陶的幼儿,他们总是笑眯眯的,不怕生人,说话比别的孩子早些,眼睛也特别有神,长大以后,智商和情商水平较高,创造性较强。

音乐还可以治疗人的某些疾病。当前,音乐治疗学已初具规模,高血压症、心脏疾病、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语言障碍等,都可以通过音乐疗法进行有效治疗,甚而至于“音乐打倒了癌症”这样的报道,也时而见诸报端。可见音乐的治疗效果有多么显着。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大学在注重对学生专业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借助音乐加强对学生审美情操的强化,启迪学生灵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基于此,本文从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丰富教学内容,扩展高校学生音乐视野、注重音乐欣赏,升华大学音乐教学意境、创新教学方法,创设优质良好教学氛围四方面重点探讨大学音乐教学模式与方法,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大学音乐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大学音乐教学水平,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音乐作为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及艺术教育那般专业,但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审美情趣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塑造均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从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使得学生的心灵、情感得到满足。纵观当前大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死板、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式单一等。

一、明确教学目标,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精神为引领,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情况,在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导向之下精准定位大学音乐教学目标,正确处理音乐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在加强对学生音乐理论知识传授与讲解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多元化的实践训练活动,实现学生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双向强化。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教学过程创新,将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在课堂中模拟“音乐舞台”,给予学生展示自我音乐才华的机会,对歌曲进行改编,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二、丰富教学内容,扩展高校学生音乐视野。

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创新灵活使用大学音乐教材,对音乐教材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有效研究,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及时更新大学音乐教材内容,将符合时代精神、满足学生客观需求的教学资源融入其中,进一步完善大学音乐教育课程体系,达到扩展高校学生音乐视野的效果。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大学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选择相应的音乐课程内容,确保所讲解的音乐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在现有大学音乐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探索,将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使得学生感受所讲解音乐教学内容的时代感,紧跟当前音乐发展前言,掌握最新的流行元素,达到创新音乐教学内容的效果。

三、注重音乐欣赏,深化大学音乐教学意境。

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音乐作品的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注重音乐欣赏,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加强对学生思想情感、品格精神的有效渗透,扭转当前大学音乐“重教学,轻欣赏”的教育窘境,不断提高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有效性,达到深化大学音乐教学意境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大学要设置专门的音乐欣赏课程,将学生将学习的关注点放在欣赏层面。例如,在大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使得学生在欣赏与聆听过程中感受该交响曲中所营造的慷慨激昂的氛围,帮助学生形成坚定不移的信念;再如,为学生播放《蓝色多瑙河》,加深学生对维也纳圆舞曲结构理解的同时,促使学生更为真切的体会维也纳人热爱故乡的深厚情谊。

四、创新教学方法,创设优质良好教学氛围。

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要秉持以生为本、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对传统单一讲解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变革,应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之中解放出来,逐步优化大学音乐教学结构,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创设优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全面理解,以素质教育精神为引领明确大学音乐教学目标,正确处理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的关系,将具有时代内涵的资源融入到大学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当中,进一步丰富大学音乐教学内容,扩展高校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大学音乐的美育功能,注重音乐欣赏,深化大学音乐教学意境,于无形之中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此外,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优化音乐教学模式,营造优质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