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优质10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优质10篇)

作者:温柔雨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优质10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一

最近很多卫视都在热播路遥先生所写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很自然的如果读过原著的人,多少都带着一种期待的感情,沉浮了这么多年,终于拍成电视剧了。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隐约的回想起高中二年级的我,在土操场靠南边的位置,坐在长凳上,带着眼睛埋头看书的我。手里正拿的沉甸甸的《平凡的世界》沉思在小说的世界里,仿佛经历一场心灵的飘洒。此时,正在开学校运动会。就那么一个礼拜,完完整整的读完了它。留下的最初的印象是感动、生活过的艰苦,心灵深处的挣扎。

热爱农民的少安:带着一份由黑面馒变成白面馒的期望,演绎着农村生活中的事情,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农村合作社,学大寨到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变迁,最终走向了带动群众一起致富的道路。其中一句:”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靠地打粮粮不出苗,人能有多少本事啊!“,说出了农民祖祖辈辈的心声。

好干部田福军:调研还是调研,用事实说话,别扯犊子。改革,思路的变通。和农民一起下跪,和县长冯世宽争吵,把对农民的生活做为自己的己任,处处为农民着想,最终推进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家家有活干,有粮吃。在洪水面前,带头转移群众,痛失女儿的时候的坚强,老泪纵横。

老实巴交的父亲玉厚:对孩子的尽心尽力,偷卖粪的种种细节,很多地方均感受到了父爱。父爱往往都是看似很平凡的,内心深处希望孩子们有好的归宿,出人头地,用朴实、憨厚来形容再不为过。

活泼开朗的晓霞:从一出场的手背在腰后看书刊栏的报纸,思想同样也超前,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和少平在精神层面交流,相互鼓舞,但最终在报道前线的洪水中,为拯救小女孩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实晓霞多多少少为小说和电视剧增加了不少的文艺色彩,更关注的是精神粮食。

家里的半边天秀莲:她的出现为孙家带来了福音,从娘家借钱,一步一步激励着少安努力,不怕日子穷,就怕不努力,一起住在牲口圈里,逼着自己的老汉钻新窑,承当了家里女主人的角色,处处为少安考虑,担心吃不饱等等,将妻子这个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其实我们也是看到了,她吃了不少常人难以吃的苦,敢于承担,敢于选择自己的生活。

崇尚爱情的润叶:一锤定音,以便遍体鳞伤。其中最让人记得清楚的就是那句:”我就是要麻传你“,最终看到了丈夫对自己的爱,坦然接受了生活,尽起了自己作为妻子的责任。

还有王满银、郝红梅、兰花、兰香、田福堂等等。

虽然当初的生活已经远远的离我们而去,但是那种精神,互相扶持、互相帮助、互相表达自己,勇敢、憨厚、朴实、快乐还能激励着我们走下去。因为他们每个人可能多多少少代表以前父母一代人,或某个特点代表现在的每一个人。

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纸,每个人就是这张纸上的画,画出自己的人生轨迹。

最后为这些人物致敬!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二

年前,看到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要拍新版,很高兴。老版那个片头曲——《就恋这把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一溜溜沟沟,就是这一道道坎坎……”调调是信天游,演员看上去朴实憨厚,感觉不错。可惜的是,老版仅有14集,很多细节只能蜻蜓点水;而且网上很难找到高清版。所以,对于新版,我满心期待。在经过望穿秋水般的苦苦等待之后,新版《平凡的世界》终于上映了!

其实,对于新版《平凡的世界》我原是想极力推荐的;但看了几集之后又让我犯难——新版整体不错,但一些方面又着实不好。所以,我就半批半推。希望我的浅评对大家决定是否观看该剧有所帮助。

在开播前,媒体对该剧进行了大力宣传:一部耗时7年、投资1.2亿的高颜值农村剧。其实,谈拍《平凡的世界》耗时如何漫长、投资如何巨大也在情理之中,但说到“高颜值农村剧”总给人怪怪的感觉。如果说一部宫廷古装剧,或都市情感剧颜值高,那顺理成章;但要说一部农村生活剧颜值高,难免落个“两不像”的窘境:比起偶像剧不够养眼,比起农村剧不够民间。这就像女人跟男人比力量,男人跟女人比妖娆;即便胜出,也成怪谈。所以,如果把新版《平凡的世界》说成是一部励志农村剧,可能更妥帖一些。

另外,我觉得该剧演员化妆不是很到位。一部电视剧能否收获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对剧本的理解。例如,同样的四大名著,为什么杨洁版的《西游记》、王扶林版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受观众喜爱,而其他的一些版本则乏善可陈呢?事实上,人们喜爱某些版本,并不是因为它们完美无瑕;相反,它们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就“火眼金睛”地指出了86版《西游记》表演上的几个漏洞。但是,这丝毫不影响86版《西游记》在观众心中的经典地位,因为导演准确地把握了它的风格——神魔剧,而非玄幻剧。话说回来,在新版《平凡的世界》中,演员的化妆大抵是:面庞白皙干净、衣着补丁摞补丁但很少褴褛。由于缺少一些当年农村人的真实形象,所以演员的表演就很难到位。如果新版《平凡的世界》在演员化妆方面再改进一些的话,观看效果肯定会大进一截。

与老版相比,新版《平凡的世界》主要优势有三点:

忠于原著,略作扩展。老版最大的一个缺陷就是很多内容无法展开。但在新版中,不仅原著的内容几乎和盘托出,而且还对一些情节进行了丰润,如润叶和少安的爱情纠葛、一些人物对白等。

2.原著中很多精彩的心理描写通过旁白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对剧情的发展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

3.演员都尽量模仿陕北腔,增强了亲切感。另外,新版的画面质量明显好于老版。所以说,对于一些有心却无暇看原著的人们,或喜欢正能量且想思考的人们,新版《平凡的世界》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很喜欢路遥先生的作品,除了《平凡的世界》,诸如《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黄叶在秋风中飘落》等都约略看过。他的作品中主人公多是与命运苦苦抗争,但最终都不尽如人意;无论事业,还是爱情,大抵如此。西方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这里我就简单谈谈路遥作品对我的一个启发——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而不是偏执于结果。以前读到过一句话,“死是容易的,活着却很难”。后来,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活着》才对这句话有了一点理解。如今,再次看到《平凡的世界》让我进一步明白:有尊严地活着是如何的不易。现代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习惯于只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为了有一个好的结果,往往是不择手段,而且达到目的后还不忘骄傲的说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或“人至贱则无敌”之类的获奖感言。然而,在我看来,人这一辈子与一场游戏、一部电影何其相似:无论多么精彩绝伦的游戏,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game over;无论多么引人入胜的电影,最终的结局也只有一个——剧终;同样地,无论多么超级无敌的人生,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挂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生活的过程,而非结局。

生活需要我们的尊重,正如海明威笔下老人说的那样:“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或如泰戈尔笔下萤火虫想的那样:“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当然,这一切的获取还需要我们自己不断的努力,就像吃饭、屙屎、撒尿、睡觉这四件事一样,别人是无法代劳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三

一抺阳光照在那原纯白而因岁月的磋砣早已泛黄的书页上,微风轻轻拂开书面,露出美妙的文字——田晓霞。她是记者,父亲是一位地委书记,二爸是村委书记,母亲是医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家庭是极少的。而她却爱上了一位极普通的男人,可是一场洪水……她为救一位女孩而献出了生命!

当我读完《平凡的世界》结局的时候,我的心情始终难以平复下来,她明明可以幸福地生活,跟孙少平结婚,继续做记者,可却……我想她为何那样?那晚我有了答案!

你背了这么久,还背不完?你有没有用心?父亲对我吼道,你英语那么差,该好好背单词和语法,你做了新词册,为什么不背?那明明是课外的东西,为什么要我背?我憋着委屈、怒火和泪水从晚上八点背到12点。父亲让我背新词册,我之前都没有认真,看了几遍,怎么可能背下来?父亲开始沉默了,后来就发火了,不停地让我背,可那全是新词。父亲怒了,拿起手机扔给我,让我自己查读音。

房外的喧闹慢慢地停息,父亲的脸也渐渐涨红,但他始终没有回卧室,扔下我自己读。

如果父亲不管我会不会更开心,但他不会,我知道因为我是他女儿,他爱我。但田晓霞跟那个女孩无亲无故,素不相识,可她还是选择救女孩,在生死的关头,她没有犹豫,把生的希望给了女孩!

父亲他因为爱我,而且他知道他身上的责任和义务,也许田晓霞她也知道她身上的责任和义务!

世上,总有那些傻傻的人,做那些傻傻的事,但却绘制出那美妙的景!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四

作为一个原著党,看了十几集就果断弃了,可以说非常失望。

《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来自平凡世界的少安少平兄弟在面对时代变迁时不平凡的人生。可以说是每位青少年必读书籍。

但电视剧拍摄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令人非常失望。

电视剧对原著做了大量改动,在电视剧中,少安心思缜密,无所不能。在原著中双水村偷水事件写的非常好看,从大家不知所措到田福堂拍板决定再到计划实施。如果拍出来绝对是经典片段,但电视剧确是无限放大原著中没在现场的少安的作用,不惜用铁头功来劝别人。那干脆不叫《平凡的世界》,哪平凡了,明明有勇有谋文武双全。

电视剧还大量加入了路遥先生其他小说的故事情节,作为一个看过路遥先生所有小说的读者来说,总感觉不舒服。

还有细节问题。就说一点,导演是把观众当傻子吗?故事发生在陕北当然说的是陕北话,但在电视剧中,作为亲兄弟的田福堂田福军一个说陕北话一个说关中话,还有还多说关中话的人。外地人不了解情况,作为陕西人可以说快被导演气死了,陕北话和关中话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怎么能混为一谈。

因为我只看了十几集,也说不出很多电视剧剧情细节问题。

当然该剧播出的时候,原著党的我非常失望,也在网上骂过,但很多人说已经很不错了,是良心剧,你行你上呀,你能拍出来吗。我也反思了,可能是我先入为主了,电视剧翻拍小说可能就是这样的。

但当《琅琊榜》播出后,特别是了解山影如何筹备如何选角如何实施,我就知道,《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只是导演编剧演员水平不行。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浪费了资金,恶心了观众。

没有用心去做,再好的ip拍出来的剧,大家回忆中国优秀电视剧,永远没有你!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五

平凡的人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记得还在上学时看过这本书,当时觉得这本书很贴近生活。不对,不仅仅是贴近生活,还是非常贴近我的生活。我父亲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因为踏实肯干,被朋友介绍到当地的煤矿上班。书中的提到的孙少平在煤矿的生活我非常的熟悉,小的时候经常跑去父亲的单位玩。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好玩的,就是觉得那里的树长得真粗啊,树林里异常的凉爽。那是总在想,要是能碰上父亲下班就好了,可以坐上自行车回家。在那时候,坐父亲的自行车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过因为父亲工作需要三班倒的原因,我从没有碰到父亲下班,当然也没有搭上顺风车,每次都是带着遗憾的心情步行回家的。

还记得那时的父亲,在井下穿的工服上都是湿湿的,父亲的腿不好有关节炎不能着凉,母亲就时常要求父亲将工服直接穿回家,母亲先将湿湿的衣裤晾干,在棉裤的里面再缝上一片厚厚的护膝。父亲现在已经退休,有一次闲聊时,父亲说过他的关节炎在这么多年的井下生活中居然没疼过,母亲功不可没。说到父亲的工服,我到现在的印象都是“都是土,真黑呀”,要不然有很多人都管井下的工人叫煤黑子。自从我出来上学后,很少能听到这样称呼煤矿工人。小时候,听到有人问母亲父亲在哪上班,母亲总是回家:“我家上班的是煤黑子!”言语中,还有淡淡的自豪感。在那个年代, 有个稳定的铁饭碗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尽管这件工作不体面,但对平凡的百姓来说,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可以养家糊口这就足够了。

我们当时有个地方电视台,每天晚上都播当地的新闻,大部分都是关于煤矿的。我对爸爸工作的了解还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这里。父亲的煤矿相对于书中孙少平所工作的煤矿业来讲,可能还好一些。孙少平他们是做罐子车下井的,父亲的煤矿是斜井,每次下井时都是坐运输皮带下去的。父亲刚上班时还是人工采掘,就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是需要人在撑子面来放炮、采掘、把煤通过皮带运出来,人员单产非常的低。后来煤矿也更换了自动化的设备。现在的撑子面都是机器在工作,相对来讲在这里工作的人们也安全了许多。另外,在井下最危险的就是瓦斯,记得在20xx年我们当地的煤矿发生了一次瓦斯爆炸,有五十多名矿工遇难。

我现在好多的同学都留在了当地,父亲的工作单位也被神华集团所收购。有一次跟同学闲聊时,说起来了现在的煤矿,还拍了微电影。现在的煤矿已经颠覆了我的认知,这才是一座现代化的煤矿,全部通过信息或技术手段来完成,看完大呼过瘾,你想了解《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工作环境嘛,那就来看看这个微电影吧,我相信孙少平所在的大牙湾煤矿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的!

记:看完《平凡的世界》,我最喜欢孙少平。他是一个理性的人,我不知道如果田晓霞不牺牲,他们会不会走到一起。但是,无论他们做什么样的选择,我想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一时冲动的想法。就像最后结尾中所说的那样:“……蓝天上,是太阳那永恒的微笑”。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六

漫漫暑假,读书是消磨时间的最好方法了。在阅读那一行行引人入胜的文字的同时,时间也随之快速流逝着,真是一举两得。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去书店购买了一大摞我喜欢的书籍。

这么多的书籍,该先阅读哪一本呢?这时,一本名叫《平凡的世界》的书闯进了我的视线里,我经不起诱惑,便开始翻阅起来。很快,我便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本书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我国现代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起来令我荡气回肠。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主人公的世界是平凡的,是平凡的黄土高原中千千万万窑洞中的一座,但在作者笔下,他却变得不再平凡。

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应该像主人公孙少平那样,对生活从来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条与别人不一样的道路。

读完《平凡的世界》,我不再感觉读书是在消磨时间了。我感到自己将以一种愉快地心情去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有困难来临,我也会张开双臂去迎接,即使跌倒了,失败了,也不会后悔。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都在期盼一个美好的明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七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看完了,其故事情节令人感动,数次为之落泪。

该电视剧是根据著名作家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可惜小说我没有看过,估计电视剧与原著会有不同,但出人不会很大。就笔者之见,电视剧着重刻画了主要人物的命运,内心世界;反映了陕北贫困地区农村的前后变化和各类人物的思想意识,是一部客观书写历史,为平凡人物立传的好作品。

君不见,这些年来的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其内容最多,占领屏幕的或是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或是近代的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而真正反映平民百姓小人物的作品是少之又少。难道平民百姓的生活没有亮点?难道小人物的世界没啥可写吗?非也!请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那众多的小人物个性鲜明、思想丰富、经历可歌可泣,而通过小人物的生活、精神和命运,则清楚地折射出了社会的现状和变化,同样是反映历史的大书。故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我国文学作品的最高奖—茅盾文学奖,故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当今社会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平凡的世界》塑造的主要人物孙少平,孙少安,他们出身于陕北贫困地区的农民家庭,一个在农村务农,一个在城市打工,他们在精神上即感到自卑,不敢甚至放弃条件优越于自己的心上人的追求;同时他们又不安于现状,与生活和命运努力抗争。笔者认为,在不同的时代尽管社会潮流不同,人们的思想、追求和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但是像孙少平、孙少安这样勤劳朴实、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敢于担当的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赞美的。

《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个关心人民群众的好干部田福军,他为了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为了实现让农民群众的干粮“由黑面馍变成黄面馍,再由黄面馍变成白面馍”,他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敢于同“极左”路线叫板,积极大胆地推行农村生产承包制,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同电视剧《老农民》一样,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也有深刻的'政治意义,那就是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我国始于农村的改革开放路线树碑立传;那就是中国今后的前进方向只能是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

《平凡的世界》讲述了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两对动人的爱情故事。身为人民教师、大学生、省报记者的两位社会地位、家庭出身、个人身份优越的勇敢女性,大胆地爱慕追求贫困家庭的农民和煤矿工人,这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和文艺作品中的浪漫故事。不过文艺作品允许作者对生活提炼,对人物美化,对不以地位、身份、贫富为界线的真正的爱情的赞美。这使我联想到路遥的另一篇小说《人生》,其主角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终因双方的地位、身份不同而分手,其实这才是社会上普遍的真实的现象。

看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其实平凡的世界并不平凡。因为世界本来就是由大多数平凡的人组成的,而大多数平凡人的希望和命运,就是一个社会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命运。当然,人生在世,由于社会、家庭、个人、教育、信仰等等因素,人们的生活条件和质量会大不相同,一个人也许改变不了自己的生活,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但怎样生活,怎样面对世界,却完全在于自己。正如剧中男主角孙少平所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八

感受了父辈那代的经历,原来真的是会饿死,会没有衣服穿。当初听说家里的大嬢被饿死了,听爷爷说搬家的过程,粮食关什么的,都当故事听着,不以为然。看完平凡的世界真真切切的感受了一遍贫穷的窘境,感激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社会,没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忧愁过。

讲述了非常平凡的一个环境,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一簇,没有华丽的造词,简单的呈现那个年代平凡简单的生活。阐述给人民社会带来的诸多弊端(此处遗憾历史课都在碎觉),集体劳动促使偷奸耍滑,每天混日,不思进取,造成没有饭吃。勤奋的人因没有自己的地,就算想靠劳动扶持自己的生活也无果,稍微想多划一点自留地,那就得被批判,想想都可怕的一个年代。也理清了为什么会有生产队公社等名称,因生长在农村,所以能很快的还原书里的场景和某些情怀。

遗憾少平没有和晓霞有个完美的结局,死亡是那么的突然,不给人任何准备。虽然内心极力希望和金秀能有好姻缘,但,不符合正常思维,兄妹身份的转换也着实尴尬。不希望和惠英嫂结合,毕竟是师娘,又有8岁的明明,也是思想的转换,内心的声音是只有晓霞这样的才能配得上少平,他们的爱情多么让人羡慕,那种抛弃世俗,在那个年代就以现代人的思维思考,着实不易,怪命运不公。

可怜的秀莲,好不容易熬到了好生活,却享不了那个福,再次感叹命运。对于里面的悲情只能报以同情,抱怨命运的不公平,那么平凡的人却也经历那么不平凡的事。赞扬少安少平拼搏的精神,唯有勤奋拯救贫穷。

联想现实,要是当初老爸将烧砖技术练精,也许我们也发家致富了呢,哈哈哈。不过也不得不说老爸是那辈人中的佼佼者,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走南闯北,自己烧砖修房,我们家房子在初一之前都还是队上的第一座白色平房呢,读初中的时候还很自豪的给同学说,我们家很好找,队上唯一的白平房。只是后面修了更多的更漂亮的平房,一下我们的白平房就黯然失色,但是我们已经在省会城市成都买房了。其实老爸和少平少安都不像,因为他比他们更看重面子,也许是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他双手得来,也许像少安一样从小贫穷抑制,导致后面发点财就想出名,就想让别人对他另眼相看,以至于这种情结现在都还有,想想,面子能值几个钱呢,大千世界,一个人一张嘴一个看法,根本在意不过来。

记于平凡的世界乱七八糟的观后感!15年12月24日。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九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安和少平出生在黄土高原的农村,家境贫寒,少安13岁辍学回乡务农,帮助父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干农活挣工分供弟弟少平和妹妹兰香上学。少安和润叶也是因为家境和自身条件的差异,有情人难成眷属,让人惋惜不已。

即便人生而有不平等,譬如有家庭环境的不平等,有智力水平的不平等,但惟有知识和努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正因为我们的起点比别人的低,智力比别人差,所以我们没有时间懈怠,更没有时间抱怨,惟有不懈努力并奋力追赶,以期改变个人的命运。正如儒家经典《中庸》中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大学生篇十

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看完了。因为曾经看过路遥的小说,又依稀记得一些情节,觉得这部电视剧拍得很成功,一方面忠实于原著,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一些对白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另一方面又做了许多改编,甚至把几个人的故事精炼到一个角色中,所以这部长篇巨著看起来不会让人觉得冗长拖沓。

故事讲的是七、八十年代的事,虽然同我的生活轨迹不完全重合,但许多场景还是亲身经历过的,比如说当时我也是在一个小县城的县中读高中,很多同学也是象少平一样是从农村的初中选拔上来的。他们中间有我的几个好朋友,暑假期间偶尔也骑自行车去他们家玩,而且夜宿在那里,所以对农村生活还是有一些体会的,再加上他们中的一些人通过上大学从小县城走向大城市,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的还很成功,更让我体会到少平们那时的梦想。但遗憾的是我们那里那时候经济比较发达,即使在农村,吃饭还是不成问题的,所以根本体会不到少平面对苦难时的那种感情,以及把苦难当作一种幸福时的心情。

电视剧中对孙少安的刻画比小说更加鲜活生动,他勤劳、精明、敢想敢干,但一切都围绕着尽责任,那怕因此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作为长子,小时候为了家、为了弟妹的读书而退学,成家后为了家里的担子不愿分家,但当砖窑出问题时,却为独揽债务而提出分家;作为生产队长,为让村民生活得好一点,私分猪饲料地而受到批判;作为青梅竹马的恋人,为了润叶的幸福而放弃了她。他坚信黄河水总有清的一天,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拼博,几经坎坷终于成了真正的冒尖户。

我更喜欢剧中的孙少平,正如田晓霞说的,在他身上有股特殊的气质。虽然他和孙少安一样,挣扎在贫困线上,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但他毕竟读过书,有思想,一心想坐火车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有两点值得人钦佩:其一是不愿让人支配自己的命运,所以高中毕业后不愿意当小队会计,也不愿在少安的砖窑里跟着哥哥一起干,而是去外地辛苦地揽工;其二是相信劳动会改变一切,刚到大牙湾矿区,是劳动让他从最穷的人变成他人争相巴结的对象,也赢得他人的尊敬,在失去晓霞后,也是用劳动来冲淡对恋人的怀念,所以他对劳动有种特殊的感情,以致于伤好出院后,尽管有留在大城市的机会,但他还是选择回到矿山继续当他的掏煤工。

剧中描写的那个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在现今这个物质文明喧嚣的时代,每一个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看一下这部《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我们要学习少平,学会乐观勇敢的去接受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幸,充分享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些不平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