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讲话稿>2023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讨论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高三语文教案(实用5篇)

2023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讨论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高三语文教案(实用5篇)

作者:琉璃 2023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讨论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高三语文教案(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讨论篇一

1. 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选择职业时应当考虑和遵循的原则,感受其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

2.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马克思在缜密的思考中所洋溢的激情。

说明

这是一篇马克思在中学的考试作文,又放在高三的教材中,原本应该很容易引起同龄学生的共鸣。但由于目前教育中对马克思的概念化理解,使得当今学生对马克思的认识有片面性。因此可在上这篇文章之前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等加深对马克思的了解,促进学生更好认识与感受马克思的博大情怀。另外,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通过对此文的解读,让他们在感受伟人高尚的情怀的同时,充分理解在选择职业时的原则,对学生应该说具有现实意义。再者,本文虽是一篇议论文,但通篇却充满了激情,极具青年人的昂扬向上的特质,因此对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对激发学生的对社会、对理想、对崇高的关注与热情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全文严密的逻辑结构以及对选择职业时应当考虑和遵循的原则的理解。

2. 难点:突破表面的、肤浅的理解,通过认真体会、比照,真正理解马克思为人类造福的伟大理想和崇高精神。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讨论篇二

早在高中语文课本里读到这篇文章时,内心就有震动之感,除了敬佩马克思在16,7岁年龄的时候就已显出的对严肃问题的深刻理解和责任感之外,还为自己内心竟然有某种东西与他的文意共鸣而惊奇。之后每次读到,都逐字逐句重新看过想过,也随着年龄和心智的增长有了不同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提到一个我认为非常关键的概念:人之优越于其他创造物的地方就是人类“使自己趋于高尚”的目标,但同时,这个近乎于本能的趋向也可能人类使自己陷入不幸。我相当赞同这个概括,几乎我们的一生中都充满了“行动源自本能而追逐思想”。就像天性善良并不能称作道德,选择善良才能。

而陷入不幸则是在“趋于高尚”的过程中常常发生的,就职业选择方面,马克思总结了这么几点原因。

1、对自认为(无贬义)高尚的职业的追求是否是持久的,不为外界评论左右的信念。

2、对目标职业的追求是否是在自己身体状况和能力范围之内的。可是说,一方面是主观原则,另一方面是客观条件,两者一起决定了我们能否以高尚的行动去贴近高尚的企图。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马克思稍带提出了这么一句方法:“如果我们经过冷静的考察,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和“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很遗憾,我们只能总结出寥寥四字“考虑,实践”——以一定久的时间为代价——显然不能让人非常满意。但这篇文章毕竟讲的不是方法论,讲的是选择职业时的正确考虑,而非如何正确地考虑。何况在较前的段落,马克思已经有些留有余地(且含糊地)地表示:“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如果翻译准确的话,我认为,“首要责任”这个词挺有意味。“认真地权衡”并不等同与一个好的,利于个人和社会的,权衡结果。因此履行了“认真权衡”这个首要责任的青年仍然有可能陷于不幸。那么,究竟还有哪些难以名状的因素在影响并决定职业考虑——主观信念的考验,客观条件的适应——高尚地趋于高尚的职业这一条线的走向呢?当时16,7岁的马克思还没能分析出来,也许在他日后的著作里有提到,但恕我浅薄基本没看过。

最后一点我认为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赋予“趋于高尚”这个抽象过程一个也蛮抽象的指标:尊严,且将其与“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共同作为选择职业时应遵守的方针。他说“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我并不苟同这些看法。首先,我认为只要身在交互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人类社会中,人是无法只为自己劳动的,即使主观上想这么做客观上也无法到达,比如一些伟大哲人,卓越诗人,孤僻而神奇的画家,他们也许只思虑自己的感受,只渴求建立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而他们的作品却在历史中不受作者控制地与别人的思想情感相呼应。一个人只有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只为自己劳动——他的身体构造,精神脉络,构成他的所有要素与这个时空里所有可能出现的人的都不一样——那么他的劳动才无法对任何人产生影响。另外,当我们比肩了某一类人时我们拥有了相应的尊严,我们应该以这尊严为出发点去使行为符合更高尚的一类人,而非为追求更高尚的那类人拥有的更高的尊严而去提升行为,然而马克思相当重视尊严的获得。这就像“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这两种利益虽不冲突,但马克思似乎强调了“为人类的幸福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潜意识里仍将“自己的完美”优于“人类的幸福”。

事实上,通篇里马克思屡屡提到选择了高尚的,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后,世界所将给予的反应。在那琅琅上口的最后一段中,我愈发感觉到马克思的情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请允许我私下妄加揣测一下,马克思毕生对工人阶级的贡献,对社会问题深刻的理论分析,以及各样被颂扬的贡献,是否在曲折蜿蜒之后最终致力于他“自己的完美”。再冒犯一句(其实我不认为这是冒犯),若说马克思提到的那类“只为自己劳动”的人是通过自己联系世界的纽带而联系了人类,那么马克思便是通过人类联系世界的纽带而联系了自己。我以为两者都可以是伟大的人,但都并非完美的人。马克思在文章中多处提到“神”,那么他应当是认同人生来有罪的,从这个角度说人也不会是完美的。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讨论篇三

这是一篇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如果在不知道是谁以及是什么时候写的情况下,你绝对想不到是一名中学生的杰作。当时的青年马克思思想绝对成熟,不夸张点说比同龄人的思想成熟至少20年甚至更多,伴随着思想的成熟意识形态也超前,这或许就是在他的潜意识里就有成为伟人的信念。文章写得很精彩很富有哲理性,能引起人们在人生的岔道口做一下深刻而冷静的思考,在这点上他做的很出色。

在选择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得到提高的地位”的职业,小小中学生能在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下想到要让社会进步,这本身就是伟大的源泉,不仅仅是教育的成功,也是人心中的潜质,目标所在,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在目标的认识上他做了深度的分析,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目标的,他提到这一目标应该是人“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一目标是伟大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理想和信念人往往会被毁掉的。目标可能谁都会有,可能是灵感激起的火花,也会随之消失,这就需要一种信念,是不是来源于自身,能不能给自己以鼓励,认清了这些你就会坚定自己的信念,然而坚持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和激情,在这就不是理智所能决定的问题了,父母才是我们最大的精神支柱,想想他们为了我们辛勤的劳作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时刻提醒着我们,我们要静下心来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不再受感情因素所左右,不会“仓促从事”了。

在这场职业生涯中体质也是不可忽略的,这不是简单的事,在此马克思说到“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出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的果实的土壤。”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能力,不可妄自菲薄,否则你会逐渐的消磨自己的斗志,最终使你绝望。马克思所提到是要有一种最能给自己尊严的职业,而且建立在自己的思想之上,能够为人类的活动提供广阔的场所,可见他的思想已不是常人所能匹敌的,也能窥探出他卓绝的一面。他所做的已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人类的幸福,足见他的伟大之处。他所做的既完美了自己,也造福了全人类,看似不可思议,然而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信念决心,他的职业是以人类的最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奉献。

在作出这样的决定时他显得很理智,有着超前的意识,冷静的思考,执着的信念,不可战胜的决心,睿智的头脑,不仅仅是个人的,将会惠及全人类,世间罕见的人物在人生的决策点上做出了惊人之举,为后人所折服,“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讨论篇四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能够选择和不能够选择,在于主动和被动。同样,人拥有创造能力也是人的一大优势,这取决于人能够思考问题、学习和模仿的能力,这也是人远比其它生物要优越的地方。因为有这些最为基本的优势,所以做选择是人无法逃避的命题,人的一生必须要做各种各样的选择题,而做选择职业这一人生中最为重要之一的选择题,自然要深思熟虑之后而后行。
对于即将毕业或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来说,选择职业无疑是摆在眼前的一道最为迫切紧要的选择题,关乎着今后的道路走向和发展,甚至是能够决定你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这是在学生时代曾经带过我课的一位导师说的一句话,这句话我至今没有忘记,持中立态度。
空凭三分钟热情是选择不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的,每个人或大或小都会有一个目标和理想,这个目标和理想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是存在“真空”间隙的,其中不乏包括真实的状况被外在的虚幻光辉所遮掩和自身的虚荣心所蒙蔽,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奋斗方向,如果光凭热情而选择所从事的职业自然很快就会感到厌倦:“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光凭热情而非理智的选择职业,这是一种自欺,一种失误,一旦选择从事这种“非理智、靠热情”的职业,没有经过仔细分析,慎重考虑,没有听取内心的真实的声音,没有参考年长一辈的经验,没有综合自身力所能及的成熟想法,仅靠从远处观察和自己所谓的理想去妄断、推测、幻想,这是绝对靠不住的。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一百年前写过一句话:“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假设生活允许我们自由选择职业,我认为,凡是能够为人类谋幸福,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出力量,为自己所在的企业思发展,凡此种种都是幸福的职业,这些职业没有高低之分,只要是建立在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那么从工作中带来的将是无限的乐趣,这何尝不是一种值得肯定、值得一生践行的信念呢?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句话表明选择一个正确、适合、热爱,能够持久的坚定信念、不忘初衷的工作下去的职业是多么重要,因为一旦选择这样的职业,将会使自身无比珍重这样的职业岗位,并且感到自豪,才华可尽情施展,竭尽全力。
反之,则会得过且过,尸位素餐,当过客、当看客、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这对于自身来说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和自我毁灭的堕落,对于人类和社会来说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这根源就在于错误的选择本不适合自身的职业,不是真的发自心底的热爱它,没有怀着敬畏而又崇高的敬意去从事它,那么如此将会彻底丧失前进的动力,丧失责任感,抱怨不断。
鲁迅先生也曾写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我们当代青年就应该以鲁迅先生笔下的这些人物为学习榜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平台,而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志存高远,做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青年一代,做思进思变思发展、敢闯敢拼敢创新的有用之人才。做“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不贪图安逸,不惧怕困难,不怨天尤人;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的青年一代。
拿我自己来说,选择惠斯安普,成为大健康行业的一员,是正确的决定,是我选择的建立在:“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我感到无比自豪,我认为惠斯安普是可以并且完全能够满足任何人施展任何才能的广阔平台,练就技能本领、淬火成钢的大熔炉。实现伟大梦想同样也需要建造伟大工程,建为国家添光彩、为人民谋健康、为行业树榜样的宏伟理念是惠斯安普人的共同梦想。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讨论篇五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什么范围的存在。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都得到提高的地位。

能有这样的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在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而且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因为神决不会使世人完全没有引导,神总是轻声而坚定地作着启示。

但是,这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因为灵感的东西可能须臾而生,同样可能须臾而逝。也许,我们的幻想油然而生,我们的感情激动起来,我们的眼前浮想联翩,我们狂热地追求我们以为是神本身给我们指出的目标。但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很快就使我们厌恶——于是我们的整个存在也就毁灭了。

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

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是我们的父母, 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 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但是,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

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存在。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因为,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乐趣。但是,为了克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贵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

但是,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

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办法,而以自我欺骗来解救又是多么的糟糕!

那些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

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

相反,重视作为我们职业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占有较高的地位,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居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