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方案>最新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实用7篇)

最新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实用7篇)

作者:雁落霞 最新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实用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篇一

幼儿午睡时都把鞋子摆放在床底下,一样的鞋子尺码不一样,小朋友起床的时候却分不清楚了,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感知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皮球兔子篮子雨伞等教学挂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做游戏。

二、活动过程

1、比较皮球的大小:黄色球最大,红色球不大也不小,蓝色球最小。

2、兔子找篮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样的兔子和篮子贴在小黑板上,然后让4个小朋友连线,最后老师移动篮子配给一样大小的兔子。

3、展示挂图:蓝色云朵、绿草地、红花、胡萝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萝卜摘下来。

小朋友把胡萝卜和篮子连线,老师把胡萝卜放进篮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进篮子

三、拓展延伸

雨伞和数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连线:4把大小不同的雨伞和数字1234连线

2、教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图画,全体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不会连线,特别是第2、3把雨伞容易连错,下次教学应该突破这个难点。

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

(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4.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5.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6.自然结束活动。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

(1)先出示两个袋子,“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篇二

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1、引题。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

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

(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小组操作活动。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胡萝卜片、书、积木等,引导幼儿将每类物品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序。

(2)涂色:按图示给图中的物体根据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颜色。

3、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操作作品。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厚薄不同的物体请幼儿排序;并能根据图示进行涂色。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幼儿园、家里和周围环境中厚薄不同的物体。

《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篇三

1、学习对5个物体进行比较,按照高矮进行排序。

2、愿意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列顺序,体验操作的快乐。

有对3个物体进行高矮比较的经验。

(1)5个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5支长短不同的铅笔、5个高矮不同的饮料瓶。

(2)幼儿用书第12页。

能对5个物体进行比较,按照高矮进行排序。

学习找剩下中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对5个物体进行排序。

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对5个物体进行排序,并能讲述出自己排序的依据。

教师:请你将这些玩具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给它们排队,看谁排的又快又对。

第一组:5个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

第二组:5支长短不同的铅笔。

第三组:5个高矮不同的饮料瓶。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幼儿自己交流。

总结:先将最高(最矮)的找出来放在最前面,再找剩下的最高(最矮)的排在第二,如此类推。

让幼儿用找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排序方法进行操作,比较方法不同所带来的不同体验。

教师:请你说说哪种方法更快?

小结:始终寻找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比较快。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篇四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篇五

1、通过不同的方法,区分2—5样物体的厚薄,并对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通过分类合作比较,体验快乐。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

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

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这块木板厚的'(用眼睛看)师:你们的小眼睛真亮呢,一看就知道厚薄。

3、出示书师:那请你们再来说说这两本书谁厚谁薄师:请你上来指一指看,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的啊4、出示鞋盒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这么办法啊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

1、教师出示围巾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

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教师检验2—3样物品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恩真棒你的办法真好,是把两块肥皂,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出示饼干盒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师: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

教师依次检验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篇六

把粗细不一的物体摆在桌面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分辨物体的粗细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幼儿园中班数学量的比较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3、中班数学比较远近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

幼:有一条路上有酒店,有一条路上有医院,有一条路上有银行……

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4、中班数学活动比较远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5、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比较远近

活动目标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教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教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

谁离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

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

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教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

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

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教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教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

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

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教师:刚才的跳远比赛每组都产生了一位冠军,现在他们要代表我们班去体育馆参加比赛。

这是一幅幼儿园到体育馆的地图,你们看得懂吗?

教师:你会选哪条路?为什么?

教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