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告>最新三届市委工作报告 第三届董事会工作报告(汇总10篇)

最新三届市委工作报告 第三届董事会工作报告(汇总10篇)

作者:BW笔侠 最新三届市委工作报告 第三届董事会工作报告(汇总10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一

x年,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努力实现公司上市提升公司整体水平为目的,以落实生产经营指标为主要目标,以回报股东为宗旨,经过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公司董事会年初确定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目标。受董事会委托,我在此做 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请各位董事审议。

1. 依法认真履职,做好日常工作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 次会议,历次大会的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及会议记录均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的相关要求规范运作,公司全体董事基本都亲自出席了历次董事会。

会议议程主要涉及公司高管的任聘、 xx年度工作报告和 年度经营计划、 年度公司财务决算报告、 年度财务预算报告、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等。报告期内,公司董事大会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董事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行使自身的权利,对公司的相关事务做出了决策,程序规范,决策科学。

2. 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行为

公司董事会按照规范运行、科学决策、稳健发展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规章制度,依法规范运作,本届任期内认真制订完善、补充修改了《公司章程》、《内部审计制度》等公司内控管理制度,明确了内部监管工作的职能及运作程序,强化了管理人员和员工在处理公司事务时应“程序合法,操作规范”的工作责任意识,促进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逐步培养,建设高素质管理和技术团队

第一,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员工奖惩、任用机制,为优秀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增强公司的整体凝聚力。

第二,用制度培养团队自觉行为。 年,公司完善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初步实现了由制度的硬性安排保证公司理念逐步向团队自觉行为的转化。

第三,重视培训,营造学习氛围和机制。公司坚持内部培训与外出培训结合,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自学和参加各类组织培训,努力实现个人发展与企业培训需求相统一,努力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向不同管理职业方向拓展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向相关专业和管理领域拓展和提高。

在这里,我代表董事会向股东给予的信任与支持,向经营班子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谢,董事会将继续勤勉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积极贯彻股东大会的决议,推动公司的快速稳健发展,维护股东的利益。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二

9月27日至28日,出席市十二次党代会的代表们认真讨论审议张战伟同志代表十一届市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全面、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明晰、措施得当有力,切合济源发展实际。代表们纷纷结合各自实际,畅谈今后发展思路。

玉川产业集聚区的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坚持工业强市、旅游富民”的思路和举措,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代表们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进一步突出产业集聚区的平台载体作用,实施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和循环可持续发展;要深化改革,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兼并重组,实现工业创新发展;要更加重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注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储备,为工业发展输送创新型人才队伍。

沁园、北海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报告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是一个提振精神、鼓舞人心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到的“容错清单、免责清单”,极大地鼓舞了干部士气,激励广大干部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代表们建议,要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扶持力度,缓解教育经费紧张的现状,适当提高公办幼儿园的编制数量,优化教师结构。要将企业家培养和技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发扬工匠精神,助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

玉泉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报告提出“把握大逻辑,贯彻新理念,努力把济源建成又富又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符合济源实际。玉泉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因地制宜,通过政府引导,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卫生机制,提高居民自身素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代表们表示,要坚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继续保持干事创业激情,营造更加强劲的发展氛围,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王屋代表团的代表们认为,党代会报告起点高、定位准、措施实,鼓舞人心。代表们说,要持续做大做强王屋山景区,突出开发与保护并重、景致与文化互动,协调理顺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景区开发的关系;要进一步完善王屋山景区的发展总体规划,着力打造以愚公移山和道教文化为内涵,以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民俗风情、农旅结合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品牌,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要持续加强山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山区特色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邵原代表团的代表们说,党代会报告提出“持续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代表们建议,要规划建设从沿南太行线九里沟至邵原镇神沟村黄孤线段的道路,实现与山西省析城山景区贯通。这将有利于形成贯通豫晋的南太行旅游大格局,进而推动全市旅游发展实现大提升。要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山区水资源保障力度,彻底解决山区群众吃水难、用水难的实际困难。

坡头代表团的代表们建议,要将小浪底北岸新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作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出台配套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理顺机构编制、干部体制问题。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要突出龙头、精品线路建设。积极争取呼南高铁路线改线,加快济源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提升济源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三

现在,我代表董事会,向各位报告工作,请各位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x年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是创建之年,是不平凡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人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人牢牢把握“加快建设核心竞争力”这个主题和“拳头产品发展”这条主线,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加强同各行各地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健康产业发展,为中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建设基本成型。组织机构已初步搭建,人员素质、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前期磨合基本完成;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争取政策支持、拓展市场渠道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核心竞争力开始打造,拳头产品正在开发研制;商业模式、盈利模式、营销模式逐渐明朗,公司建设初期设定的各项建设指标开始实现。

(二)基地建设初见成效。1、凉山州中药材种植及实验基地:(1)“越西县当归种植基地”共计2730亩,目前种植基地处于当归种苗生长期。(2)“越西县中药材实验基地”位于越西县县城内,共计5亩,有2个600平米的温室大棚,正在进行中药材品种种植实验。(3)“冕宁县中药材种植基地”位于冕宁县境内,3个片区,共计360亩(其中当归100亩、白芷50亩、桔梗210亩),处于药材生长期;2、“道地川产中药材种植种苗示范基地”位于成都双流县永安镇,共计60亩。一期xx亩,“科技厅自然科学研究院”配套建设1000平米玻璃组培中心,5000平米练苗温室大棚和其它设施设备共计xx0万元,目前资金已到位,土地已移交,正在规划实施中。3、“贵州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正在组织筹建中。

(三)软实力水平初步提升。以“务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行动在各级政府、机构、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了信任,赢得了认可;在助推项目地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整合,农业产业链升级,辐射周边地区中药开发、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提高800人以上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证明了我们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项目是正确的、目标是正确的,也显示了团队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增强了**人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所有**人牺牲个人宝贵时间忘我工作的结果,是**人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结果,对全体**人做出的积极贡献,我深表感激!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政策看,国家已经开始对中药行业进行整治,行业准入制度和产品标准进一步提高,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以及不断加大的对中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和指导力度等,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行业看,因大宗中药材药材价格上涨,药农种植积极性普遍提高,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供需状况发生变化,行业风险加剧。从技术看,我们力量还很薄弱,品种栽培技术研究不够,生产管理粗放;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残留污染问题有待解决;团队整体种植技术比较差,不能跟上高标准严要求的发展理念。从人才看,种植技术实用型人才严重欠缺;团队人财物的管理理念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坚定理性信念,以对人类健康和中药事业发展负责的精神,以更加有力的措施,集中精力和力量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决不辜负政府和百姓的重托。

二、x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发展最重要的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中药行业正值大调整、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全球掀起的回归大自然热潮,使得中药正向世界范围扩展,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270亿美元,中草药和中药制剂的需求迅速增大;国内中药市场与调料市场的药材需求量猛增,已达到1000多亿,这为我们发展中药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坚定信心,要运用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推动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

(一)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各项制度

加强领导班子、管理团队和执行队伍建设,提升掌控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公司所有人员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做到严格按公司决策办事,严格落实公司的规章制度,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股东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充分调动合作伙伴、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制定公司融资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板块,人才制度,信息化建设;推进文化建设,以文化软实力助推发展。

(二)加强基地建设确保起步平稳

要积极抓好基地建设,适时调整基地建设规划,确保基地建设开局良好。双流境内的xx亩“道地川产中药材种植种苗示范基地”要尽早展开工作,要按照“标准要高,品种要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目标搞好筹划规划,使示范基地切实起到示范窗口的作用。越西基地要搞好统筹安排,前期要关注育苗各项工作落实,加强管理,保证所育苗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育好苗的基础上,抓好种植户的调查了解,并建立种植户种植信息档案,做到所有种植户都能可控;加快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设,协调当地村镇组织或种植大户把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建立起来,规章制度建立起来,为合作社能有效展开工作打下基础;越西基地3、4、5月份要指导种植户抓好当归苗子的移栽及管护工作,确保苗子的成活率;在抓好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同时,要积极与当地政府或相关组织联系,了解当地社情民情,为做好当归收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越西的中药材实验基地要加强研究,适时完整地采集试验中药材品种的数据信息,为大规模推广种植提出有价值的经验。

(三)推进种业工作有序开展

建设好永安镇川产道地药材种苗种植示范基地,按照“标准要高,品种要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目标搞好筹划规划,使示范基地切实起到示范窗口的作用。搭建好中药材种子种苗交易平台,推动川内中药材种植;建设好贵州瓮安种苗繁育基地,打造成辐射贵州省内外大型种子种苗交易平台;在全国主要药材种植产区寻找战略合作伙伴,以基地加大户的模式建立全国性的种子种苗交易平台。

(四)加强行情分析推进市场建设

这支队伍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稳定可靠的市场地位,为公司产品的销售奠定扎实基础。

(五)积极开展抗癌抗瘤植物提取研究

公司要长远发展,就必须具备前瞻性的战略准备,对中药材品种进行先期研究,建立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今年,我们一方面要抓好基地建设,另一方面要开始着手对抗癌抗瘤植物提取的先期研究。前期可进行初步的理论和考察研究,根据条件适时引进专业研究人才,通过对抗癌抗瘤植物提取物方面的研究,使公司在该领域提前了解、提前介入、提前发展,抢占发展先机。

(六)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稳定

新一年度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公司效益的取得就无从谈起。因此,请大家务必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平时要多学习、多思考,牢固树牢安全意识,警钟长鸣。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时都要考虑安全风险,如资金流转、政策支持、种植、生产、销售、合作等各个环节,切不可掉以轻心。要及时掌握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尽最大努力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我们所进行的各项工作都安全可靠。只有做到每个人、每辆车、每件物、每件事、每个环节的真正安全,才能保证公司的全面安全稳定。在这里,我拜托大家了!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艰巨繁重但却重要而光荣的任务正等待着我们去完成。让我们继续携起手来,顽强拼搏,扎实工作,团结前进,为开创新的局面而努力奋斗!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四

(一)住房安全有保障完成情况

1。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开展情况。完成实施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项目221户存量任务,已全面竣工验收,所有补助资金已全部拨付到农户“一卡通”。20xx年农村危房改造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等待市级文件下发后立即组织实施。在5月初完成全县农村4类重点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16306户,低保户4596户、五保户158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957户)住房安全有保障鉴定工作,在6月中旬完成全县163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工作。

2。20xx年农村土坯房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经核实、申请、审批对20xx年所报存量和改造进度进行了调整,20xx年应完成农村土坯房改造2553户(其中拆旧不建新126户、维修加固50户、拆旧建新2377户),实际实施2553户,目前已开工2553户、竣工2553户。

3。其他扶贫政策方面的危房改造项目全部竣工。一是完成实施20xx年“6。17”地震4类重点对象灾损房屋恢复重建县级专项补助项目。二是实施“住房安全有保障”大排查问题113户、风险问题48户专项整治住房安全隐患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上级下达补助资金已通过“一卡通”发放180。1万元到户。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完成情况

制定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及运营方案》,明确了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目标,确保在20xx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治理。20xx年至20xx年,累计投入约5500万元用于完善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建成投运镇级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14座,新购置各类生活垃圾收运车辆及环卫保洁设备170余台,新建改建生活垃圾收集池(点)230余个,购置村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桶2000余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车辆及环卫保洁设备不断完善。

(一)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做法

1。把握政策,精心指导。一是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房屋危险等级鉴定和农户家庭经济状况民主评议,反复核查比对,务求精准识别和公平公正,确保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政策覆盖。二是开展镇村干部住房安全核验业务培训1000余人次,开展建筑工匠培训200余人,为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对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大排查等活动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优亲厚友、程序把关不严、对象漏评错判、工程进度拖沓、文明施工差、问题整改不到位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通过对政策的精准把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住房安全有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2。落实强规,确保质量。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和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巡查制度、竣工验收实施办法,不断规范农房建设管理行为。二是自然资源规划、住建、发改等部门联合审批、检查、验收,坚持“三避让”原则选址,推行补助建房地勘全覆盖,落实建筑面积、层数、跨度、配套设施、外观风貌等设计指标和入住条件。三是认真执行《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规程》,落实地基基础、圈梁过梁、构造柱等抗震结构措施和节点配筋、拉结措施,确保抗震设防到位。四是加强施工人员管理,督促镇村和农户选择合格的建筑工匠或施工企业并签订正式合同。五是严把建材质量关,住建、经信、市场监管部门从生产、市场、使用环节对主要结构材料加大抽查、检测、验收力度,禁止不合格建材进入建筑工地。六是督促监理单位履行监理责任,做好监理记录,保障农房关键部位、环节的施工质量。七是对补助性建房工程一律开展3级竣工验收,采取查资料、看现场、听汇报、访群众方式,实行“谁签字,谁负责”,未达到条件的坚决不予通过。八是抓好常见质量安全问题防治,落实强制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抗震设防措施不到位、擅自变更设计方案、不按图纸依规范施工、砌体砌筑不符合要求、结构构件与墙体未有效拉结、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问题,采取专项治理与常态化督查结合办法,强化事前预防、事中督办、事后整改。通过对质量的强力保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定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3。全程监管,聚力整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对项目进度、竣工验收、安全核验、问题整改等重点事项实行专项督查、限期交账。二是对大排查、回头看等活动发现的问题早发现早纠正。三是坚持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巡查制度,县、镇坚持每月至少全覆盖巡查1次。

(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1。户分类。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选取庆岭镇、胜天镇11个村通过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制作垃圾分类宣传牌等方式引导群众分类投放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他垃圾由乡镇统一运转至压缩式中转站;餐厨垃圾由乡镇生活垃圾收集员统一收集运输至餐厨垃圾暂存点单独处理。

2。村、镇收集。每村设置一个分类垃圾收集点及每村配备一个油动三轮车,对其他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转运到压缩式中转站。

镇级将区域内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对其他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进行收集及运输至压缩式中转站。

3。公司转运。由县公共资源服务管理公司对压缩式中转站进行运行管理及维护,并负责其他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的转运工作。转运过程实行密闭化管理,并保持全密闭,防止抛洒滴漏,造成二次污染。

4。县处理。其他垃圾转运至海诺尔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害垃圾委托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餐厨垃圾由县公共资源服务管理公司转运至市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一)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全面保障

借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契机,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再排查再整治,基本实现“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

(二)补助资金管理得到规范

根据涉农项目资金管理要求和项目进度,严格执行县财政划拨到住建部门再拨付到农户“一卡通”程序,坚持逐层核查、联合会审和3级6次公示,做到专账专户、专款专用、票实相符、应划尽划。

(三)档案系统同步完善

把档案资料的齐全性、真实性、准确性列为竣工验收专项内容,统一目录清单完善“一户一档”。目前,各镇补助建房“一户一档”基本达到要求,系统信息与中省市系统数据完全一致,实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四)坚持对补助建房项目实行3级竣工验收

坚持程序标准,落实技术标准,严格政策界限,实行“谁签字谁负责”,对达不到条件的坚决不予通过。今年将镇级逐户自查验收、蹲点工作组复查验收、县级部门按比例抽查验收的3级竣工验收制度推广覆盖到了大排查问题整改项目,为脱贫攻坚验收考核提供了助力。

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通过抓实20xx年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回头帮、大排查等住房安全问题整改,及时化解风险,补齐短板,稳定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成色,有力提升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水平。

有效健全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

成功构建“户分类、村镇收集、公司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实现收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的全县195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达到90%以上,实现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

(一)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镇村农房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专业人员缺乏,监管人员兼职多、流动大,监督、指导、执法力度偏弱,导致一般农户建房有失管情况。

(二)项目建设有待规范

农房建设面宽量大,城镇空间规划、新村建设规划滞后,建筑工匠技术素质、法律涵养、诚信观念参差不齐,文明施工乱点乱象亟待深入整治。

(三)村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有待完善

压缩式中转站的投入使用基本解决了各镇场镇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但村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运行保障仍有待加强,后端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设备不完善,造成生活垃圾前分后混十分普遍。

(一)加强人员配备

落实和稳定镇级住房保障监管人员,推行建立村级农房建设委员会或农房建设监督委员会,加大监管人员和建筑工匠专业知识系统培训,以缓解镇村技术薄弱、人员紧缺的压力。

(二)提高补助标准

进一步整合涉农政策,项目、资金向住房安全保障更多倾斜,适当降低覆盖条件、提高补助标准,在减轻贫困群众建房返贫风险的同时减小基层工作难度。

(三)加大监管力度

加快推进城镇空间规划、新村建设规划编制,严格报批程序,提高验收考核层级,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促进农房建设行为更法治更规范。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五

市委是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直辖市、地级市或县级市设立的最高领导机构,是统领全市党组织和党员。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党代会市委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连云港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连云港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连云港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连云港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步伐,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连云港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入实施“八项工程”,较好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坚定把握政治方向,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深悟透、真学真用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省委“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逐项制订具体措施,切实推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连云港落地生根。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系统谋划改革任务,明确年度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扎实推进。着力强化规划引领,狠抓落实见效,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纵深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新的局面。及时将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十三五”规划建议、纲要及各专项规划编制中,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省委确定的上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攀升。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xx亿元,二三产业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末的2.5倍。编制实施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一批特色园区快速崛起,重大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培育出百亿级特色产业12个,装备制造、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临港工业加速扩量提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炼化一体化项目获批开展前期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6%,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一批龙头企业跻身全国前列。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2%,一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花果山景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翻番,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出口位居全省前列。

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开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务实主动作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建成启用,二期项目加快实施。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建设全面展开。连云港被省里确定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深入推进沿海开发,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基本形成,港口功能大幅提升。综合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高铁、机场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为连云港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东西双向开放步伐加快,中亚、中欧国际出口班列顺利开通,国际执法合作、文化教育交流等均取得积极进展。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6.1%和11.2%。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建立,沿海、沿东陇海线城镇轴布局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城镇化率提高6.9个百分点。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中心城区框架全面拉开,组团开发有序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管网等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海滨大道、快速公交系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公共设施投入运营,现代城市功能逐步增强。累计完成旧城改造1700万平方米,低洼易涝片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成效显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县城综合承载力日益增强,城乡统筹示范镇村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和人口加速向重点中心镇集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改革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积极承担试点任务,全力攻坚重点领域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开展。简政放权力度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市场监管体制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组建六大国企集团,产业集聚度和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口岸“三互”“三个一”试点和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始终把创新作为活力之源,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2.1%。平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机构加快建设,“三百引才”等人才工程成效显著。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4家企业跻身全国医药企业创新力20强,重大新药创制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登记注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195%和132%。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税收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达78.2%。

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3%和12.7%,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就业创业服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市直三级医院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惠及3万多户中低收入家庭。县区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坚持不懈兴办惠民实事,蔷薇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完工,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干净方便顺畅连云港建设全面展开。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率先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全方位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雷锋车组、开山岛夫妻哨成为全国重大典型。我市入选央视发布的“全国十大幸福城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七大行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积极推进区域战略环评试点,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加快实施。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对秸秆焚烧、城市扬尘、化工园区、港口作业等环境突出问题加强治理,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建成海洋牧场150平方公里,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覆盖率分别达25%和75%。

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团结和谐的氛围更加浓厚。支持人大及其会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党史、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发挥作用。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法治连云港、平安连云港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多元融合调处机制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信访工作力度持续加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七连冠”。

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分级分类制定落实党建责任清单,建立党建工作督导巡查机制,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各级党组织书记主责主业意识不断强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严明纪律规矩,严肃党内生活,党员干部的党章意识、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优配强各级班子。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体系,切实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问题的整改落实,组织开展巡察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新媒体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运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队伍作风得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五年来,市委会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带头参加党内专题教育,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在落实党建责任上当好表率。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履职的制度机制,市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

回首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紧紧抓住了发展机遇,有效应对了各种困难挑战,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驻连部队、武警官兵、驻连各单位和离退休老同志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连云港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为连云港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去五年,发展成就鼓舞人心,实践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抓机遇必须务实作为,立足自身特色,找准切入点,真正把战略机遇转化成为发展优势。抓发展必须精准发力,针对产业这一最大短板,集中力量,持续攻坚,务求突破。抓民生必须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抓统筹必须协调兼顾,妥善处理好经济与环境、城市与农村、发展与稳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重大关系。抓党建必须从严从实,坚持不懈抓常抓细抓长,切实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连云港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县域经济较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改革创新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尽管新常态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中央和省委因时因势因地采取的政策措施积极有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连云港自身来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等战略深入实施,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等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高铁、航道、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连云港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显著提升,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具备、环境更加有利、前景更加广阔。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力谱写好连云港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我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抓住用好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强市步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连云港,奋力开创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未来五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要确保实现“双增双超三提升”:即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人均gdp超1万美元,群众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提升。工作中要把握好六项原则:一是坚持把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和推进沿海发展作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港口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改善、双向开放拓展、生态环境保护五大工程,着力夯实基础支撑、厚植发展优势。二是坚持把产业强市作为主攻方向,重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在优化存量、突破增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我国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力量源泉,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切实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四是坚持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宗旨追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协调发展,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全面小康中有更多获得感。五是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重要遵循,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彰显连云港的生态魅力,打造绿色美好家园。六是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创造新业绩。

三、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临港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着力做大临港工业,立足沿海产业园区,重点布局石化、钢铁产业,加快打造现代化大型临港产业基地。优先发展石化产业,大力推进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培育以大炼化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基础化工产业升级、企业整合、产品配套,实现节能、环保、绿色、安全发展。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长三角等地区特钢、精品钢搬迁改造,推动现有企业技术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立足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新医药产业要巩固业内创新引领地位,加快建设国家医药创新中心,构筑国家级医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尽快实现规模化发展,着力突破新技术,打造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城区周边都市型园区,实施装备升级、工艺优化和互联网提升计划,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努力提高装备制造、食品、纺织等产业精专特新发展水平。加快实施规模企业数量倍增工程,深入开展优强企业、上市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新增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百亿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集聚集群,重点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优先发展港航物流,依托港口、机场等重要节点,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深入开展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探索建立更具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大力推进资源整合、服务提升和产业融合,切实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建成全国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结合省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软件信息、物联网、大数据、金融、会展等产业,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鼓励引进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精准招商,切实为产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园区抓招商,强化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既抓龙头型项目引进,又抓上下游协作配套,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专业抓招商,围绕产业链扩大信息链,组建专业化市场化团队,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商引商等方式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优化服务抓招商,构建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紧扣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在全市上下形成“围绕企业转、跟着项目跑”的浓厚氛围。

(二)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建设。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是连云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要充分发挥区位、港口等特色优势,着力抓好标志性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的能力水平。

加快推进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顺应航道深水化、船舶大型化、码头专业化趋势,大力推进30万吨级航道二期、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到20xx年全面实现“一体两翼”港区深水航道通航。坚持建用并重、以用为主,优化港口货种布局,连云港区做强集装箱运输,两翼港区着力提升服务周边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和现代化产业集聚港。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快干线铁路网络建设,建成徐连高铁、连淮扬镇、连盐、连青等铁路工程和一批入港入园专用铁路线。畅通海河联运,提高内河航道通航能力,初步形成西连京杭运河、南接长江的“两纵三横”干线航道网络。建成花果山国际机场,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大力发展航空客货运输。提升出海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互联网+港口”行动,加快建立港口信息化平台,着力推动港口装备智能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专业化。加强与沿海、陆桥沿线口岸的通关协作,全面推进口岸“单一窗口”建设,显著提升通关效率。注重以特色化差别化发展提升港口竞争力,积极对接腹地用港需求,与上海、宁波舟山、青岛等港口深化港际合作,加大航班航线拓展力度。做大做强多式联运品牌,重点发展海铁联运、海河联运,加大与中远海运、哈国铁、中铁等国内外企业的战略合作,把中亚班列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高标准建成中哈物流中转基地。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要求,优化规划设计,科学把控时序,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招商合作,加快把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建成中亚-环太平洋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服务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物流合作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示范园区。围绕“一园三区”布局,加快完善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的交通、物流、环保设施,尽快建成中哈物流合作基地10万吨粮食筒仓,积极推进霍尔果斯物流场站建设和霍尔果斯—东门经济区项目合作。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态,不断完善陆桥运输体系,努力构建中亚国家过境粮食集散加工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税仓储物流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等平台载体,显著提升连云港的国际物流中转服务功能。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稳步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化升级,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争取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大力拓展口岸功能,实现机场和两翼港区一类口岸开放,畅通服务周边地区对外开放的便捷通道。加强与日韩、东南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吸引“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共建共用东中西区域合作服务示范基地、中德产业园、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等园区基地。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提高自主品牌和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密切对外交流,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连云新城设立商务代表机构,精心筹办论坛展会,重点打造“连博会”品牌。积极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鼓励以跨国并购、股权融资等形式,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利用外资量质双升。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展销机构,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园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滨城市。围绕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进一步彰显山海特色风貌,提升承载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持续推进“战略东进,拥抱大海”,加快形成组团发展、功能互补、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快速联通的城市发展格局。大力提升规划水平,推动多规合一,促进集聚集约,建设紧凑城市。科学划定开发边界,切实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照中心城区组团功能定位,促进各组团错位发展。加快建设城市外环快速通道,实现组团间快速联通。依托高铁、空港、海港等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推进周边区域综合开发,着力打造特色功能集聚区。推动东海撤县设市、灌云灌南县城建设中等城市,做大做强重点中心镇,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电商物流、工贸服务、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等特色小镇。到20xx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8%。

强化城市承载功能。健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增强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市域路网建设,实现市到县一级公路全覆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完善快速公交系统。强化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防洪排涝、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体系,提升水电气暖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开展“三改一拆两清理”行动,全面完成市区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均衡布局,构建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加大城区功能向园区、港区的延伸覆盖力度,推动城市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塑造城市品质特色。彰显山海风貌之美,以海滨大道为轴线,高水平开发利用海滨、海港,做优做美海州湾黄金海岸风光带,充分展现连云港山海辉映、碧海蓝天的独特魅力。重点加快连云新城建设,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有序推动连云港区部分地段“退港还城”。彰显自然生态之美,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构建蔷薇河-临洪河、云台山-连岛、滨海湿地三大生态廊道,实施清水进城工程,完善水岸公园体系,建设城市森林和郊野公园,到20xx年城市绿地率提高到38%以上,加快把连云港建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之城。彰显地域文化之美,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古城、古街、古镇,精心打造蕴含文化特色的城市符号,让城市因文化而更加多彩、文化因城市而更具魅力。彰显建筑品位之美,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对城市轮廓、特色地段、建筑界面、风格色彩加强控制引导,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风景线。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地方立法,提高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领域机构综合设置,实行执法重心下移和属地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切实规范和加强物业管理,重点对无物管小区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全面排查消除房屋建筑、市政设施等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创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3页,当前第1123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六

20xx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人民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努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坚持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

市政府出台23条稳增长措施,成立5个工作组深入督导,经济运行实现止跌回升、企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人代会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增速全省排名不断升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增速全省排名从上年的第15位上升为第11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增速全省排名从第16位上升为第 1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增速全省排名从第13位上升为第10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7%,增速全省排名从第14位上升为第11 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8%,人口自然增长率4.9‰,城镇登记失业率3.8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

(二)坚持抓五网,基础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着力推进路网、航空网、能源网、水网、互联网“五网”建设。华丽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这条被列为国高网展望线的高速公路提前20xx年得到立项实施。丽攀高速公路川滇界至华坪段建成通车,华丽高速公路拉市、荣将试验段开工建设,丽香高速公路、丽宁二级公路、永胜至宁蒗二级公路一期工程、国道 214改扩建等重点公路项目加快推进。完成通村油路项目59个724公里,县乡道改造项目5个84公里。丽香铁路建设进展顺利。丽江机场旅客吞吐量达 562.7万人次,迈入国内大型机场行列;宁蒗泸沽湖机场通航,白沙直升机场建成。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能源结构由输入为主向输出为主转变。中缅油气管道丽江支线建成。滇中引水工程勘察试验性工程动工建设,龙开口水电站水资源综合利用、丽江坝区生态水网等重大水利项目有力推进,文海、腊姑河、小米田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建设。互联网络不断优化,4g网络覆盖率达95%。

(三)坚持抓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得到增强

实施2亿元财政资金担保贷款、1亿元财政资金贴息政策,推动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完成农业总产值81.8亿元,增长6%;粮食总产量51.2万吨,增长0.2%;烤烟、核桃、雪桃、螺旋藻、中药材、花卉、芒果、油橄榄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164亿元,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8.9%。八大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73亿元。大力推进旅游转型升级,旅游业态有新的发展,重点景区建设取得新成绩。围绕国家旅游局通报古城景区存在的10个主要问题和媒体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取得阶段性成效。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8亿元,增长10.5%,占gdp的比重达5.8%。商贸物流、邮政快递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5%。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157.6亿元,增长9.7%,占gdp的比重达54.4%。

(四)坚持抓保障,推进发展能力切实提高

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亿元,增长12.5%。民生支出达10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6%。偿还政府性债务本息12.3亿元。上级财政支持107.9亿元,增长34.2%,其中补助资金82.4亿元,转贷存量债务置换资金20.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5.4亿元。上级扶持项目219个,补助资金22.3亿元,增长44.4%。申报专项建设基金项目83个,争取专项建设基金49.4亿元。加强银政企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52.9亿元,增长6.6%;贷款余额414.3亿元,增长8.2%。各类商业保险健康发展。

(五)坚持抓民生,社会事业实现全面发展

扎实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年内减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051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72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6.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0.5%。高中教育质量得到提升,高考一本上线率有新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口计生工作开始转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实施。社会救助全面加强。10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

(六)坚持抓改革,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146.8%。投融资、财税、教育、卫生、社保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泸沽湖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引进“美高梅”“钓鱼台”“温德姆”“地中海俱乐部”等品牌酒店及奥特莱斯名品卖场投资丽江。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淘宝特色中国丽江馆上线运行。玉龙县、永胜县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积极组团参加南博会、昆交会、旅交会等大型会展活动。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87亿元,增长18.6%。

(七)坚持抓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着力实施法治政府、创业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智慧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大力简政放权,向社会公布40个市级单位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6273项。清理规范中介机构,创设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主动接受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干事创业环境持续改善。

各位代表,去年工作取得的成绩,保证了“”的顺利收官。“”时期,是丽江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和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发展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之上,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窗口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的战略目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进展,为“十三五”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推进科学发展,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坚持科学和谐跨越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143.6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290亿元,年均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从11680元增加到22702元,年均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97.5亿元,年均增长14.2%。财政总收入从25.8亿元增加到67.4亿元,年均增长2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6.5亿元增加到47.8亿元,年均增长23.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944元增加到25803元,年均增长13.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63元增加到7924元,年均增长1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5.5亿元增加到93.6亿元,年均增长15.5%。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七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2x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2x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xxxx万元,保障人口达xxxxx户,xxxxx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xxxx人,支出资金xxx。xx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xx%。x—xx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xxx名、困境儿童xxx名、散居孤儿xxx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x—xx月对全县xxxx名xx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xx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xx。x万元,202x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x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

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

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八

现在,我代表中共连云港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连云港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连云港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连云港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步伐,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胜利。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连云港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深入实施“八项工程”,较好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坚定把握政治方向,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深悟透、真学真用上下功夫,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按照省委“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逐项制订具体措施,切实推动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在连云港落地生根。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系统谋划改革任务,明确年度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扎实推进。着力强化规划引领,狠抓落实见效,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纵深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严格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新的局面。及时将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十三五”规划建议、纲要及各专项规划编制中,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省委确定的上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攀升。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xx亿元,二三产业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末的2.5倍。编制实施新一轮产业发展规划,一批特色园区快速崛起,重大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培育出百亿级特色产业12个,装备制造、石化产业产值突破千亿。临港工业加速扩量提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炼化一体化项目获批开展前期工作并取得重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6%,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一批龙头企业跻身全国前列。服务业发展提速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2%,一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花果山景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翻番,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产品出口位居全省前列。

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开放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务实主动作为。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一期建成启用,二期项目加快实施。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建设全面展开。连云港被省里确定为“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大局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深入推进沿海开发,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一体两翼”组合大港基本形成,港口功能大幅提升。综合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高铁、机场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为连云港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东西双向开放步伐加快,中亚、中欧国际出口班列顺利开通,国际执法合作、文化教育交流等均取得积极进展。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6.1%和11.2%。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乡规划体系全面建立,沿海、沿东陇海线城镇轴布局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城镇化率提高6.9个百分点。顺利完成行政区划调整,中心城区框架全面拉开,组团开发有序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管网等市政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海滨大道、快速公交系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大型公共设施投入运营,现代城市功能逐步增强。累计完成旧城改造1700万平方米,低洼易涝片区和背街小巷整治成效显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县城综合承载力日益增强,城乡统筹示范镇村建设扎实推进,产业和人口加速向重点中心镇集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坚持把改革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积极承担试点任务,全力攻坚重点领域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开展。简政放权力度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市场监管体制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组建六大国企集团,产业集聚度和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口岸“三互”“三个一”试点和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始终把创新作为活力之源,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2.1%。平台载体建设取得突破,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学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合作机构加快建设,“三百引才”等人才工程成效显著。企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4家企业跻身全国医药企业创新力20强,重大新药创制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登记注册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增长195%和132%。民营经济不断壮大,税收占全市总量的比重达78.2%。

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3%和12.7%,公共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就业创业服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市直三级医院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住房保障惠及3万多户中低收入家庭。县区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坚持不懈兴办惠民实事,蔷薇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完工,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纵深推进,干净方便顺畅连云港建设全面展开。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率先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全方位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富有成效,雷锋车组、开山岛夫妻哨成为全国重大典型。我市入选央视发布的“全国十大幸福城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编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七大行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积极推进区域战略环评试点,主体功能区和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加快实施。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全面完成省定目标。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获评国家节水型城市,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明显提升。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对秸秆焚烧、城市扬尘、化工园区、港口作业等环境突出问题加强治理,城乡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建成海洋牧场150平方公里,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覆盖率分别达25%和75%。

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团结和谐的氛围更加浓厚。支持人大及其会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党史、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发挥作用。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法治连云港、平安连云港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多元融合调处机制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信访工作力度持续加大,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七连冠”。

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分级分类制定落实党建责任清单,建立党建工作督导巡查机制,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各级党组织书记主责主业意识不断强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严明纪律规矩,严肃党内生活,党员干部的党章意识、党性观念不断增强。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优配强各级班子。健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体系,切实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问题的整改落实,组织开展巡察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新媒体的科学管理和有效运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干部队伍作风得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五年来,市委会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带头参加党内专题教育,积极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在落实党建责任上当好表率。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履职的制度机制,市委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升。

回首过去五年,全市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奋进,紧紧抓住了发展机遇,有效应对了各种困难挑战,取得了重大发展成就。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驻连部队、武警官兵、驻连各单位和离退休老同志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连云港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为连云港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去五年,发展成就鼓舞人心,实践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抓机遇必须务实作为,立足自身特色,找准切入点,真正把战略机遇转化成为发展优势。抓发展必须精准发力,针对产业这一最大短板,集中力量,持续攻坚,务求突破。抓民生必须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抓统筹必须协调兼顾,妥善处理好经济与环境、城市与农村、发展与稳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重大关系。抓党建必须从严从实,坚持不懈抓常抓细抓长,切实强化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连云港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产业发展不充分,县域经济较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改革创新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发展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连云港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尽管新常态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中央和省委因时因势因地采取的政策措施积极有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仍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连云港自身来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江苏沿海开发等战略深入实施,中哈物流中转基地、上合组织出海基地等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高铁、航道、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连云港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显著提升,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加具备、环境更加有利、前景更加广阔。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力谱写好连云港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我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抓住用好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强市步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连云港,奋力开创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未来五年,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要确保实现“双增双超三提升”:即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总产值超1万亿元、人均gdp超1万美元,群众生活质量、社会文明程度、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提升。工作中要把握好六项原则:一是坚持把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和推进沿海发展作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港口功能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改善、双向开放拓展、生态环境保护五大工程,着力夯实基础支撑、厚植发展优势。二是坚持把产业强市作为主攻方向,重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在优化存量、突破增量、提升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建设我国沿海新型临港产业基地。三是坚持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力量源泉,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切实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四是坚持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宗旨追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协调发展,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全面小康中有更多获得感。五是坚持把绿色生态作为重要遵循,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彰显连云港的生态魅力,打造绿色美好家园。六是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创造新业绩。

三、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以临港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引领、传统产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的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新型工业。着力做大临港工业,立足沿海产业园区,重点布局石化、钢铁产业,加快打造现代化大型临港产业基地。优先发展石化产业,大力推进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培育以大炼化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基础化工产业升级、企业整合、产品配套,实现节能、环保、绿色、安全发展。加快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长三角等地区特钢、精品钢搬迁改造,推动现有企业技术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立足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重点发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新医药产业要巩固业内创新引领地位,加快建设国家医药创新中心,构筑国家级医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尽快实现规模化发展,着力突破新技术,打造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立足城区周边都市型园区,实施装备升级、工艺优化和互联网提升计划,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努力提高装备制造、食品、纺织等产业精专特新发展水平。加快实施规模企业数量倍增工程,深入开展优强企业、上市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行动,新增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百亿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集聚集群,重点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优先发展港航物流,依托港口、机场等重要节点,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深入开展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探索建立更具活力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大力推进资源整合、服务提升和产业融合,切实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建成全国知名的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结合省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推动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软件信息、物联网、大数据、金融、会展等产业,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鼓励引进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坚持精准招商,切实为产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依托园区抓招商,强化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既抓龙头型项目引进,又抓上下游协作配套,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突出专业抓招商,围绕产业链扩大信息链,组建专业化市场化团队,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以商引商等方式创新合作平台,进一步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成功率。优化服务抓招商,构建为企业服务的长效机制,紧扣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大考核激励力度,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在全市上下形成“围绕企业转、跟着项目跑”的浓厚氛围。

(二)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建设。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是连云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要充分发挥区位、港口等特色优势,着力抓好标志性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发展的能力水平。

加快推进上合组织出海基地建设。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顺应航道深水化、船舶大型化、码头专业化趋势,大力推进30万吨级航道二期、30万吨级原油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到20xx年全面实现“一体两翼”港区深水航道通航。坚持建用并重、以用为主,优化港口货种布局,连云港区做强集装箱运输,两翼港区着力提升服务周边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加快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和现代化产业集聚港。完善综合集疏运体系。加快干线铁路网络建设,建成徐连高铁、连淮扬镇、连盐、连青等铁路工程和一批入港入园专用铁路线。畅通海河联运,提高内河航道通航能力,初步形成西连京杭运河、南接长江的“两纵三横”干线航道网络。建成花果山国际机场,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大力发展航空客货运输。提升出海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互联网+港口”行动,加快建立港口信息化平台,着力推动港口装备智能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专业化。加强与沿海、陆桥沿线口岸的通关协作,全面推进口岸“单一窗口”建设,显著提升通关效率。注重以特色化差别化发展提升港口竞争力,积极对接腹地用港需求,与上海、宁波舟山、青岛等港口深化港际合作,加大航班航线拓展力度。做大做强多式联运品牌,重点发展海铁联运、海河联运,加大与中远海运、哈国铁、中铁等国内外企业的战略合作,把中亚班列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高标准建成中哈物流中转基地。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要求,优化规划设计,科学把控时序,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招商合作,加快把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建成中亚-环太平洋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服务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物流合作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示范园区。围绕“一园三区”布局,加快完善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的交通、物流、环保设施,尽快建成中哈物流合作基地10万吨粮食筒仓,积极推进霍尔果斯物流场站建设和霍尔果斯—东门经济区项目合作。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态,不断完善陆桥运输体系,努力构建中亚国家过境粮食集散加工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税仓储物流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等平台载体,显著提升连云港的国际物流中转服务功能。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稳步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优化升级,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争取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大力拓展口岸功能,实现机场和两翼港区一类口岸开放,畅通服务周边地区对外开放的便捷通道。加强与日韩、东南亚、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吸引“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共建共用东中西区域合作服务示范基地、中德产业园、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等园区基地。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提高自主品牌和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密切对外交流,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连云新城设立商务代表机构,精心筹办论坛展会,重点打造“连博会”品牌。积极提升“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质量和效益。鼓励以跨国并购、股权融资等形式,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利用外资量质双升。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展销机构,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园和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快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海滨城市。围绕建设国际化海港中心城市,进一步彰显山海特色风貌,提升承载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持续推进“战略东进,拥抱大海”,加快形成组团发展、功能互补、提升品质、彰显特色、快速联通的城市发展格局。大力提升规划水平,推动多规合一,促进集聚集约,建设紧凑城市。科学划定开发边界,切实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严格按照中心城区组团功能定位,促进各组团错位发展。加快建设城市外环快速通道,实现组团间快速联通。依托高铁、空港、海港等交通枢纽建设,统筹推进周边区域综合开发,着力打造特色功能集聚区。推动东海撤县设市、灌云灌南县城建设中等城市,做大做强重点中心镇,建成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电商物流、工贸服务、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历史文化等特色小镇。到20xx年全市城镇化率提高到68%。

强化城市承载功能。健全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增强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市域路网建设,实现市到县一级公路全覆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完善快速公交系统。强化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推进海绵城市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防洪排涝、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体系,提升水电气暖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开展“三改一拆两清理”行动,全面完成市区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资源均衡布局,构建10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加大城区功能向园区、港区的延伸覆盖力度,推动城市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塑造城市品质特色。彰显山海风貌之美,以海滨大道为轴线,高水平开发利用海滨、海港,做优做美海州湾黄金海岸风光带,充分展现连云港山海辉映、碧海蓝天的独特魅力。重点加快连云新城建设,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有序推动连云港区部分地段“退港还城”。彰显自然生态之美,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构建蔷薇河-临洪河、云台山-连岛、滨海湿地三大生态廊道,实施清水进城工程,完善水岸公园体系,建设城市森林和郊野公园,到20xx年城市绿地率提高到38%以上,加快把连云港建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绿色生态之城。彰显地域文化之美,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古城、古街、古镇,精心打造蕴含文化特色的城市符号,让城市因文化而更加多彩、文化因城市而更具魅力。彰显建筑品位之美,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对城市轮廓、特色地段、建筑界面、风格色彩加强控制引导,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风景线。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地方立法,提高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领域机构综合设置,实行执法重心下移和属地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实施“互联网+城市”行动,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切实规范和加强物业管理,重点对无物管小区进行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全面排查消除房屋建筑、市政设施等安全隐患,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创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

三届市委工作报告篇九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调整后的标准从xx年7月1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xx年12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3241户,5444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660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67。23%。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66848人次、1635。6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1000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xx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93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500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xx年共审批临时救助291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99。92万元,户均救助达3434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165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4。69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xx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31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xx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130。92万元。

(三)农村特困人员。

xx年1—12月,我市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1。175万人次,共计金额621。1632万元。为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切实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于20xx年10月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400元/人/月调整为500元/人/月,xx年7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500元/人/月调整为559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已全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特困供养金也准确及时的发放到位。

(一)继续严格执行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切实加强主动发现机制,织密救助网络,兜实民生底线,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大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体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救助资金额度,切实做到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额度科学确定、救助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发放。继续执行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指导各镇街通过运用临时救助备用金的方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切实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和救助效率。

(二)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按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密切关注已脱贫人群中收入不稳定、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群体及低保边缘群体,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于救助,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协调工作。此外我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密切同青白江区沟通协作,做好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区发展战略下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工作。

(四)继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月动态化管理,同时也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调整,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