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思想汇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设计(汇总19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设计(汇总19篇)

作者:FS文字使者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设计(汇总19篇)

教案的复用性很高,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课程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学习的乐趣,学生能积极、认真的学习.2、注意游戏安全,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活动重点:学生能积极、认真的学习.

活动难点: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活动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上课了。

活动目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二、创设情境,感悟规范。

活动一进教室师:(老师摇铃,请几位同学表演进教室。)平时,你们是怎么快快进教室的?生:(交流汇报)师:上课铃一响,我们应该快步走进教室,不拥挤,准备好学习用品,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等老师来上课。

三、情境体验,深化认识。

活动二课堂发言师:(随机提问)对刚才发言的情况,你最喜欢谁的表现?为什么?师: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好呢?大家交流一下。

活动三认真听讲师:小朋友两手都拿笔,左手画圆,右手画正方形,试试在5秒钟内能画好吗?学生动手画。师:刚才小朋友们试过了,你认为能画好吗?学生:不能。师:如果我们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想别的事或做别的事,我们能学好知识吗?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好呢?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较。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

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请个别同学回答。

3.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独立完成后核对。

4.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安全现状。

2、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在学校、回家路上、活动中那些是不安全的?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二、学习儿歌。

1、出示儿歌:安全防范很重要,

千万不要忽视了。

卫生活动与行路,

安全第一保健康。

2、指导学生读。

3、学生齐读。

4、点名读。

5、背诵儿歌。

6、教师讲解。

三、思考与练习:1、让学生说说在校内外的日常生活、日常活动、上学、放。

学路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2、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见到的不安全现象。

课后反思:

第2课看谁做得快。

一、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拖拖的故事,使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做时间的主人。

二、学习重点:

让学生明白拖拖的做法是不对的,并且明白为什么不对。

三、学习难点:

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学会自己合理安排时间,会实际应用在生活中。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时间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在科学课上其中一些需要速度快的实验,动作也要迅速。

五、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图说话的能力。

六、学习过程:

(1)档案馆:

师:请同学们观察拖拖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进行观察讨论。

生:第一幅图拖拖迟到了。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指针都指到了10点40分拖拖才去学校。

生:第二幅图拖拖交数学卷子交晚了。

生:第三幅图别的同学都放学走了,拖拖还没有整理完书包。

生:拖拖晚上11点还没有写完作业。

(2)咨询台:你喜欢小拖拖吗?为什么?你在学习生活中像小拖拖这样吗?谈。

谈你是怎么做的?

生:讨论回答。

生:不喜欢拖拖。因为他迟到,拖拉,作业做不完等。我在生活中不跟拖拖一样,我不迟到,作业也及时写完等。

(3)活动区:算一算谁算得又对又快?

(4)清一清:玩个游戏,谁最快最轻地把语文、数学课本和文具盒整齐地摆放。

在桌角上。

(5)实践园:时间快车。

师:说一说在一分钟的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事呢?

(6)开动脑筋。

师:同学们谁来读读丽丽的故事?

生:读丽丽的故事。

师: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用15分钟就完成这些事吗?

生:有些说能,有些说不能。

师:时间是无价之宝,我们要做时间的小主人。

七、板书:

2、看谁做得快。

一、拖拖的故事。

二、算一算。

三、清一清。

八、课后反思:

第3课我自己会做。

一、学习目标:

我们都有一双手,能够用这双手做哪些事情。

二、学习重点:

通过每个人都有一双手,使同学们自己明白自己的事情做。

三、学习难点:

使同学们在明白自己的事情做,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中,无论面对老师还是家长都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学习过程:

(1)档案馆:“说一说”

师:我有一双能干的手,我这双手会做什么?

生:回答。

(2)咨询台:想一想。

师:谁来读一读小强的故事?

生:读小强的故事。

师:小强面对妈妈他该怎么办呢?

生:进行回答。

(3)活动区:演一演。

生:进行回答。

(4)实践园:比一比。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整理书包”,看谁做得又快又整齐。先把书包里的东西拿出来,再轻轻的把它放进去,看谁做得又快又整齐。生:做游戏。

五、板书:

3、我自己会做。

我的手会做:

六、课后反思:

第4课这是我们的校园。

一、学习目标:

使同学们通过这一两周的学习,熟悉我们的校园。

二、学习重点:

把书上所列的儿歌熟悉掌握。

三、学习难点:

对学校里还有哪些不熟悉不掌握的地方需要熟悉。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介绍实验小学,增强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介绍科学层的位置,科学实验室的建设。

五、学习过程:

(1)档案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是我们的校园”这一课。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小强的学校。

生:进行看图观察。

师:小强的同学正在干什么?

生:上体育课。

师:他们都在干什么?

师:我们学校体育课做了哪些活动?

(2)咨询台: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先给自己打打气,了解学校别着急。问问父母和老师,多和朋友在一起。”

生:进行拍手练习。

(3)咨询台:密码箱。

(4)实践园:

师:你现在能做到这些吗?做到了请画上笑脸,如果做不到请画哭脸。生进行练习。

六、板书:

第四课这是我们的校园。

先给自己打打气,

了解学校别着急。

问问父母和老师,

多和朋友在一起。

第5课上课前,我该做什么。

一、学习目标: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明白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具体通过学习,知道在下课时,处理游戏和学习两不误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知道下课铃响和上课铃响,自己应该做什么。

四、学习过程:

1、档案馆:春雨的课间十分钟。

生:进行回答。

生:进行回答。

师:下课铃响了,你在做什么?上课铃响了,你在做什么?

生:进行回答。

师:我们应该做好课前准备。

2、活动区: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他们做的对吗?我们班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同学是谁?

生:进行回答。

3、情景游戏:

师: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下课铃和上课铃,下课铃响,同学们模拟课间准备,上课铃响同学们模拟上课前的准备。

生:进行游戏。

师:课前准备做得好,游戏、学习两不误。

五、板书:

5、上课前,我该做什么。

课前准备做好。

六、课后反思:

第6课告诉你,我最特别的地方。

一、学习目标:

熟悉自己,了解自己家庭。

二、学习重点:

了解自己有什么爱好,自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学习难点:

拍起手,念儿歌。自己掌握能够背诵。

四.学习准备:图画纸。

五、学习过程:

1、档案馆:

师:知道自己的姓名的由来吗?

生:进行回答。

2、咨询台:

生:进行回答,进行交流。

师: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吗?

生:进行回答。

3、活动区:

师:准备一面镜子,看看镜中的自己,然后自我画像。

生:进行自我画像。

师:也可以画画同桌。

生:进行活动。

师:进行拍起手,念儿歌的游戏。

生:进行回答。

五、板书:

第六课告诉你,我最特别的地方。

拍起手,念儿歌。

你是特别的你,

我是特别的我。

特别的你我在一起,

学习、生活好处多。

你会唱,我会跳,

你会说,我会笑。

你我一起没烦恼。

六、课后反思:

第7课我的自画像。

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数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用具:

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为别人分过东西吗?你是怎样分的?(板书:分一分)。

现在,我们来帮助鼠妈妈、淘气、笑笑分东西,要分得公平合理。

1、出示情境图。(课件)。

(2)淘气、笑笑分苹果。

a、(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看淘气、笑笑在分两个大苹果,他俩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2÷2=1个)。

b、(课件出示第二幅图)现在少了一个苹果,现在淘气、笑笑平均分几个苹果?怎样列式?(1÷2=)。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怎样表示这一半的苹果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在本子上画一画,写一写。

指名汇报,上前展示自己表示一半的不同方法。

3、引入。

用了这么多方法来表示这一半的数,我们看看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生看完后,师指出:一半可以用表示,并说明所表示的意义。

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学生举身边的事例来说明。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几分之一。

(1)涂一涂,感受。

(课本53页下)提示:涂之前要先找出什么?生试着涂,师巡视指导。

(2)折一折,加深理解的含义。

生汇报不同的方法,师相应点拨。

2、认识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把他平均分成4份,然后按54页的要求去做,看看你又认识了哪些分数。

生边涂色边做书上的填空题,然后集体汇报交流。

3、加深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

(课件出示)。

(1)把一块面包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面包的三分之一,写作。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它的()。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它的()。

4、分数的组成及读写法。

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快到书上找一找。

学生看书后,指名汇报,板书的各部分名称,并指导读。

你还能举例说出几个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吗?

5、师小结。

三、知识运用。

1、(书上54页下方)。

(1)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

(2)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55页第1题)。

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55页第2题)。

4、判断:(55页第3题)全班讨论订正。

5、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55页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同学们做个细心人,多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分数。

板书设计:

分一分(一)。

4÷2=22÷2=1。

1÷2=(一半)。

分数:()。

3()分子。

——分数线。

4()分母。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教案文案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明确要求。

2.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板书。

3.小结。

4.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2.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听故事,想原因。

2.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要、连、百、还、舌、点”等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13个生字,学会“要、连、百、还、舌、点”6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哪?

生:动物园。

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动物王国开大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动物王国怎么了?

师:动物王国怎么了?

生:动物王国要开大会。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第”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6个生字:“要、连、百、还、舌、点”,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18个自然段)。

3、全班集体朗读课文。

三、课文详解。

师:文章里写了多少动物?

生:老虎、狗熊、狐狸、大灰狼、梅花鹿。

师:狗熊第一次用喇叭通知大家,少说了什么?

生:忘记了告诉大家开会的时间和地点。

师:狗熊第二次通知大家,为什么大会还是开不起来?

生:狗熊没有说地点和具体时间。

师:狗熊第三次通知大家,为什么大会还是开不起来?

生:狗熊没有说明地点。

师: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通知一定要交代清楚地点和具体时间,做一个思维严谨、全面的孩子。

四、再读课文。

1、小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知一定要交代清楚地点和具体时间,我们要做一个思维严谨、全面的孩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确定空间中物体间左右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知数学是有趣和有用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

确定空间中的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参照物不同,方位不一样,所看到的物体也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引出课题。

1.健康操比赛。(出示主画面)。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巧、小亚、小胖来到课堂里,要带领大家一起去逛街。大家高兴吗?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健康操。(通过游戏,复习左与右)。

2.师举手表扬大家:大家做的真棒!我举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师小结。

二、创设情境,展开探究。

(一)确定参照中心,判断其左右事物。

1.(出示“在街上”主题图)街上到了!瞧!街上车来人往。司机和行人都很遵守交通规则,你对交通规则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说。

2.师:小巧过马路,先看哪一边?向左看,她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又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告诉旁边的同学。

4.比较,发现不同点。小结:小巧和小亚站的位置不同,所以两人的左右也不同。

5.师:小胖和小丁丁也要过马路,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轻轻的说一说,向左看,看到了什么?向右又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有困难,可以出来站一站。

三、联系生活,巩固深化。

1.摆一摆。(课件摆学习用品)。

(1)把学习用品排成一排,师说要求。

(2)学生做小老师,说要求,其余同学摆。

2.师: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福娃图)。

关于福娃,你知道多少?

(介绍福娃的相关知识。)。

你能用今天学习的本领说说福娃的左与右分别是谁吗?

3.看一看(课件出示)。

师:看,谁来了?出示小丸子和侦探柯南:“在马路上有一元钱,小丸子说在他右边,可柯南却说在他的左边,这是为什么?”

师:小朋友经过小组讨论、动手摆摆数卡,得出了123、132、213、231、312、321六个三位数。

四、共同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aoouiu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3.“梅柳之长”指奇崛、清新,“梅柳之短”指枯贫瘠、柔媚。

4.指花骨朵。略。

5.浪花:牺牲算什么,重要的是壮美。

信鸽:万里路算什么,重要的是能完成使命。

小桥:浪涛算什么,重要的是能让行人安全地到达彼岸。

落叶:枯萎算什么,重要的是能滋润大树。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

3.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4.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6.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观察与测量》知识点。

观察与测量。

1、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2、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3、去游乐园——(认识米)。

4、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观察物体(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两个方向(前〈后〉面或侧面)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会通过刻度尺观察物体的长度。(起点不是0刻度)。

5、能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

去游乐园(认识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估一估、量一量(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会辨认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与描绘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巩固环节中,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情感与价值观:利用游戏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区分躯干上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参照物,描述出不同物体各自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猜字谜,看看谁的反应最快。

(课件出示)。

谜面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左)。

谜面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是呀,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这两个字,但是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区分左和右呢?(板书:左与右)。

二、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

(课件)。

师: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命令,如: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摸摸右耳„„谁又快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了,为了比赛更激烈,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

(游戏)。

2.排排座。

三、分析辨别。

1.出示图片1。

师:你知道这是左手还是右手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可以在照片下的空格里写上“左”,表示左手。

2.相对的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只手(左)这是我的左手,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拍拍手,说说那是你的什么手?这是我的右手,请小朋友和老师拍拍手说说是自己的哪只手?为什么老师是左手而小朋友是右手呢?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老师和小朋友是面对面的。

师:面对面称为相对。当两个人在相对位置的时候,左与右是相反的。再举例,进一步巩固。

师:与同学们面对面,这是我的右脚。

生:这是我的左脚。„„游戏:同桌两两相对,拍拍说,伸伸脚,摸摸小耳朵,并相互用左与右说说。

3.出示课件(图片3)。

师:这是左还是右?说说为什么?

生:图片中的手和我们是相对的。

4.出示课件(图片4)。

这个小女生的耳朵是左还是右?学生可以模仿照片中的动作判断出左和右。

四、拓展练习(出示课件)。

1.辨左右,答问题。

3,9,7,6,4,2,10,8,9,11,0,5,1,数字6左边最小的是____,右边的是____数字0左边最小的是____,右边的是____将这4个数从大到小排列。

2.(出示课件图片)。

小灰兔出去玩,看见小白兔从()边走来。小白兔的()手拿着花,()手拿着气球。小马从小灰兔的()边走来,正在和它()边的蝴蝶游戏。

3.想办法使左、右两边的柠檬同样多。

左边有___只柠檬,右边有___只柠檬。如果从___边拿走___只柠檬,就和___边同样多。或在___边添上___只柠檬,也和___边同样多。还可以从___边拿___只柠檬放在___边,两边也是一样多。

动脑筋:(出示课件)。

1.小丁丁整理铅笔盒时把铅笔放在尺的左边,橡皮放在尺的右边,那么铅笔在橡皮的()边。

2.看电影时,小红坐在小兰的右边,小兰坐在小华的右边,那么,小华坐在小红的()边第()个位子。

五、总结。

说说今天学了些什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名师教案

教学内容:

在街上(一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左与右,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设计时,力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由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正确建构“左与右”的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与右及身边周围的左与右的基础上,来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这里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亚。在完成题2、3后,穿插一个游戏“面对面”,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完成题4作铺垫。在课的最后,我还是以一个“跟我做”的游戏来结束本课,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将本课推向又一个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空间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间中的左与右。

(教师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边有窗,我的右边有门。

2.出示第1题图片,说说图意:观察图片说说,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大街上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

板书: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在图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题2后核对。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图上的位置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做一做这道题吗?生独立完成题3后校对。

(面对面)。

(两个面对面的物体,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继续进行“面对面”的游戏:谁能来指一指老师的左眼?同桌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听口令,指出对方的左与右。

5.出示第4题:我们再回到图上看看,小亚站在哪里?(小巧的对面)和我们小朋友呢?(也是面对面的)。

你能说说:小亚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生完成第4题后和核对。

二、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街上”,认识了左与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个情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1、相差较远两数比多少,可说大数比小数多得多,小数比大数少得多。

2、至少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至少用8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4、摆一个正方形至少要用4根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至少要用六根同样长的小棒。

5、购物需用人民币,它有单位元角分,一角可以换十分,一元需用十角换。

6、比较钱数多和少,单位统一直接比,单位不同化一化,化成相同再比较。

7、计算钱数要注意,单位相同才加减,加满10角进1元,加满10分进1角。

8、几元减几角,计算有妙招,几元拿1元,当做10角减。

9、整十加、减很容易,只把十位数字来计算,十位计算得几十,个位只需写上0。

10、整十连加和连减,计算顺序有规定,从左往右依次算,步步都要算仔细。

11、两位数加以位数,先把个位数加个位数,再加十位数。

12、两位数加整十数,先用十位数加十位数,再加个位数。

13、进位加法不难算,满十进一是重点。个位相加满了十,向十进一要切记。

14、两位数减一位数,先用个位数减个位数,再加十位数再加十位数。两位数减十位数,先用十位数减十位数,再加个位数。

15、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数相减,十位数不变,两位数减整十数,十位数相减,个位数不变。

【知识点】。

1、数的认识。

(1)数数,读数,写数。

(2)比大小(“”或“”〉,排序。

(3)数的组成。

(4)基数,序数。

2、0的认识——-表示没有,表示起点。

3、计算:

加法计算——-意义的理解,认识加号。

减法计算——-意义的理解,认识减号。

会相关的计算(5以内):加法、减法、0的计算。

【练习题】。

1+3=1+1=()3-3=()2+3=()。

4-4=()3-3=()3-1=()2-2=()。

1+1=()3+1=()2+3=()1+4=()。

1+2=()3-2=()4-3=()2-2=()。

1+1=()2-1=()3-1=()4+1=()。

2-2=()4-2=()3-3=()2+3=()。

4-3=()2+2=()3-2=()2+2=()。

4-4=()3-1=()2+2=()3-2=()。

4-4=()2+3=()3+1=()3+1=()。

1-1=()4-3=()4-1=()4+1=()。

3+1=()1+2=()4-2=()2-2=()。

3-1=()3+1=()4+1=()1+1=()。

2+2=()1-1=()3+1=()2+1=()。

4+1=()4-4=()2+1=()3+2=()。

2+2=()4+1=()1-1=()2+3=()。

1-1=()3+2=()4+1=()1-1=()。

2+3=()1-1=()1-1=()3+1=()。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方法三。

手脑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拟电脑的相应构件、原理运作,模拟电脑开发人体的运算、记数潜力。它是通过模拟电脑0、1理论分解计算为一位数的运算和记数,模拟电脑归纳法处理信息的方式(软件)来实现快速计算的。它既是一种计算方法,又是一种训练人的手脑模拟电脑快速运算、记数的方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音乐《春天音乐会》(出示歌词,会唱的同学可跟着唱)。

2、板书课题:1春笋(认读,正音)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配乐)。2、齐读课文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3、认读词语:唤醒冲破掀翻冒出来迎着笑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2、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看春笋生长的有关录象)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一起表演)4、(播放有雷声的音乐)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出示填空)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5、师指图引读第二句,引导学生表演。(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样子)。

6、师: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呀!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接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它们多顽强呀!读着读着,老师忍不住夸起春笋来了。(师有感情背诵第一段并以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7、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请你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走下位子练习说话)指名说。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师:刚出来的春笋是怎样的?自己读读,指名读。2、通过看图体会春笋的可爱,指导朗读第一句。3、自读第二句,指导朗读。“迎着”该是怎样的?师指图: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笋娃娃挺起了小胸脯,笑得多甜呀,多神气呀!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名读,师生评价。4、春笋是怎样长的呢?指名读最后两句。5、师:春笋从嫩嫩的笋芽儿,长呀长呀,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了一根根竹子。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吗?(指名上台说)。

6、春笋长大后变成了什么?(竹子)老师也希望你们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才,像竹子一样位人们做贡献。

五、学习生字1、认读生字并组词。2、自学笔顺。3、说说书写注意点,教师有选择地范写。4、在田字格内描红。5、写练习《三段法》。

aoouiu苏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石榴》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本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出示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样,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将石榴子儿掰开,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吃完后,问他们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品尝,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的诵读是比较成功的。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拍一拍: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2.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3.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对于百数表,孩子们需要知道:

(1)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大1;。

(2)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

(3)能利用以上规律在不看表格的情况下解决下面的问题:

4.“多一些”:只多几个;“少一些”:只少几个.

“多得多”:多得较多;“少得多”:少得较多.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讨论等研究活动顺利地完成知识的正迁移,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能够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

2.使学生体会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把每份的个数与分成的份数区别开来。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探索新知。

1.复习旧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2)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一说怎么想到用来表示的?(板书:平均分)。

(3)通过以前的学习,说说对于这个分数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总结旧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2.探索新知。

(1)出示风车散开的图,现在谁还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红色部分占这个风车的几分之几吗?说说为什么也是呢?(相机出示:板书:一个整体)。

揭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办法,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风车还看成原来的风车,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例1:

出示例1情境图: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回答,师总结示范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介绍:数学上一个整体通常画一个圈来表示,平均分用虚线来表示。)。

让学生指一指一份在哪里,说一说()是()的。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理解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来表示。)。

(3)学习例2:

出示例2情境图:

操作、感悟、交流: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先拿出四个圆片分一分,再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反馈:1生板演分法,说一说把这些桃平均分成了几份,指一指每份在哪里,他生说一说每份是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师总结:(加圈,加虚线)是的,把这些桃,也就是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分母就应该是2,每份就是它的(板书:2份)。

(设计意图: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通过实际操作,从平均分的份数和要表示这样一份的关系上,抽象得出每份是这些桃的,初步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成整体平均分,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仍然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丰富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为接下来的变式练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3)变式练习:

2只小猴分6个桃:

些桃的。

对比辨析:刚才分的是4个桃,现在分的是6个桃,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其。

中的1份呢?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练习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用分数表示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分数知识的理解。)。

3.新课小结。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分数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二、巩固练习,融会贯通。

1.说一说。(想想做做1)。

自主练习,讨论汇报: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2.判一判。

下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来表示吗?

判断对错,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出示正确答案,启发思考:怎么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都可以用来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判一判,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再次感受:同样多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就不同;而不管有多少个物体,只要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表示每份的分数可以相同,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再次提供平台。)。

3.涂一涂。(想想做做3)。

(1)学生自主分一分,涂一涂。

(2)反馈不同涂法,不同分法。

4.分一分。

出示15个风车。

拿出它的,还剩下几个?拿出它的,现在还剩多少个?(12个)下面用小棒代替来拿一拿。

拿出这堆小棒的、,说一说是怎么拿的。

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自己动手试试看!(、、)生汇报几分之一,他生猜是几根。

(设计意图:在游戏中丰富对分数知识的理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5.找一找。

(1)找一找我们今天上课的会场里的分数。

(2)找一找校园里、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拓更丰富的学习素材与应用平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