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作总结>证券投资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汇总24篇)

证券投资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汇总24篇)

作者:琉璃

投资是一种为了获取长期回报而将资金投入到某种资产或项目中的行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财务自由和财富增值的目标,我想我们应该开始考虑投资了吧。接下来是一些投资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供大家进一步学习。

高校钢琴分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重视,然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运用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推动着钢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立足于中职钢琴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职钢琴教学实践问题。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职教育;钢琴教学。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念。

在世界音乐体系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换言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会直接影响音乐教育事业。该教学法始终遵循自由性、开放性、兼容性的特点,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传统的音乐教学法将侧重点放在了歌唱练习上,然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是从歌唱练习、动作、表演等方面来进行钢琴教学,这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训练动作;第二部分,歌唱练习;第三部分,演奏乐器;第四部分,听力练习。通过从这四个方面来锻炼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细胞,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快乐地融入钢琴教学中。同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为中职生提供宽松、积极向上的音乐环境,在该环境中,学生能忘我地学习钢琴,并将钢琴学习回归到人本、自然中。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钢琴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奥尔夫曾明确指出:“音乐不同于其他的学科,这门学科不能脱离自然,其要保持自身最原始的面貌”。在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学习钢琴的欲望激发出来,激发每位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真谛。为此,教师要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灵活运用到中职钢琴教学中,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

(一)巧用课堂游戏,开展钢琴识谱教学。

对钢琴初学者来说,识谱的难度是非常大的。识谱本身较为枯燥无味,再加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得当,一味地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钢琴乐谱,这挫伤了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还让部分学生对钢琴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要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巧用课堂游戏,增强钢琴教学的趣味性。我们知道,游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将五线谱编成口诀,就可以让中职生在游戏过程中轻松记忆这一口诀,并掌握钢琴乐谱。

(二)重视节奏训练,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节拍、律动、速度成为节奏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曾指出:节奏在钢琴教学中占据基础性的地位。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指导下,教师要重视节奏训练,将语言、动作与节奏相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对初学钢琴的学生而言,用双手弹奏钢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别说利用钢琴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节奏训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灵活安排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节拍的认识。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带领学生运用他们的四肢,如,手、脚,通过手、脚感受节拍的变化。例如,在《小毛驴》钢琴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拍手的形式,训练其节奏感。

(三)抓住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脱离了语言,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巧妙地将语言训练与音乐训练这两者相结合起来,这也正是该教学方法的特殊之处。由于语言训练、音乐训练中存在着共同之处,因此在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师要以共同之处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分析语言、音乐间的不同,并借助语言来理解音乐,并用钢琴将自身对语言的认识都弹奏出来。由此可见,语言训练的运用能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让学生能将内心中真实的想法流露出来。例如,在《琵琶行》钢琴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首曲子的语言和情感着手,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以增强乐感,使学生所弹奏出来的乐曲是不掺杂质的。

(四)注重肢体训练,强化学生的钢琴技能。

从本质上来讲,肢体训练的关键点在于训练头部、训练手脚、训练双腿。肢体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一项重要的'训练。训练肢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形体训练等。通过反复、多样化的训练,学生的反应力得到了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提高了学生的听力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侧重点放在了音乐的生动性上,其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将抽象的钢琴教学变得形象化。我们以“跳音”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子,在学习这一理论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拍几下篮球,在拍篮球的过程中感受手腕的弹性,并将自身的切身感受运用到钢琴跳音这一弹奏中,这一方法强化了学生的钢琴技能,并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钢琴教学中。“即兴性”思维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主要思维。“即兴性”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的弹奏技能,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即兴演奏,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总之,在传统的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被广泛应用到中职钢琴教学中。在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精髓,从语言、动作等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愉快地投入钢琴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刘燕,顾欣欣.中职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音乐时空,(15).

[2]史雪燕.中职钢琴教学中节奏及力度的训练技巧解析[j].科学中国人,(21).

[3]杨虹.新课标下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j].音乐时空,(4).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初中物理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长期在教师的强迫下开展学习活动,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学生的自主性被逐渐的扼杀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这种现状让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广大教师所困扰。根据新课标理念,从教学的根本出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和积极的尝试。

一、实施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

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的最核心因素就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也就是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和学生学习行为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其中的原因在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反应能力低,甚至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等特征。这些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不仅如此,现在的初中学生都是在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已经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要在这样情况下有效的扭转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需要大力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采取教学创新,让新课程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关系紧张的、不融洽的。原因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强迫学生的方法,强迫学生被动的接受。长期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良好的、正常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对师生双方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改变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我们必须要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入手。新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新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运用新课程理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引导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和引导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情境的感召下,产生体探究竟的冲动。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别于传统的知识学习,而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整个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经历应用物理知识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物理情感与态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需要一定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样的转化过程需要时间,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渐的地感受知识的有效形成,让学生亲身经历某些物理规律的发现探索过程。这样既符合了学生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学习物理又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尽量用一些贴近生产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课,尽可能与现实原型相联系。

证券投资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证券投资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为大家带来本科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证券投资日益成为人们投资理财的一种选择,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对证券投资的认识需要不断的加强的同时还应高有着较高的风险意识,明晰风险产生的原因,在投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以便更好的规避证券投资的风险。提升自身经营证券投资的能力。

一、证券投资相关概念。

证券投资(investmentinsecurities)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证券投资具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证券投资具有高度的“市场力”;第二,证券投资是对预期会带来收益的`有价证券的风险投资;第三,投资和投机是证券投资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行为;第四,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而是在持有者之间进行再分配。证券投资的作用包括:其一证券投资为社会提供了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其二证券投资有利于调节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引导资源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三证券投资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促进企业的行为合理化;其四证券投资为中央银行进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五证券投资可以促进国际经济交流。

收益、风险,时间是证券投资构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证券投资成败的重要内容。我国证券投资具有很高的市场力,是对预期带来收益的有价证券的风险投资,在证券投资中投资和投机是不可缺少的两种活动,同时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不会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而是在持有者之间进行再分配等一系列的特点。

发行者、中介人和投资者是证券投资关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证券投资的全过程。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人们通过书面证明所有权或债权债务的关系,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法契约来约束证券投资活动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规范。

证券投资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筹集资金;调节资金走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资源的配置;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树立品牌形象;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有助于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证券投资也越来越多的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但证券投资有着较高的风险,随着居民投资理财意识的逐渐增强,对风险的认识也就越加深刻。证券投资风险是指未来投资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进而影响证券投资的结果,或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收益,或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使资产贬值。

证券投资风险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之分,系统风险是指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等对证券市场产生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系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股价过高,股市经过无理性的炒作之后,使股价大幅上升;很多股民存在着从众行为,证券投资上许多股民并无主见,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使股价猛涨或猛跌。经营环境的恶化也是增加证券投资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政策的转变都会导致证券市场的变动;利率的变动会影响消费者的投资行为的选择,使其改变货币的使用方向,进而增大证券投资风险;税收政策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和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而将证券投资的风险提升。

非系统风险是指个别原因对个别证券的影响和冲击,包括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等。产生非系统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对企业经营产生直接影响的一些因素,比如公司经营状况,管理模式,产品结构等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或者公司发生了一些不可预知的影响公司效益的事件都将产生非系统风险。

1、回避风险,当证券投资项目对投资者利益存在威胁,或许将产生严重的不利后果,且无法采取相应的策略来避免时,投资者应主动放弃该项投资项目或改变投资方案来规避将要产生的风险。

2、分散风险,通过分散投资资金单位、行业投资分散、时间分散、季节分散等方法使风险降低,不至于一次投资的失误导致满盘皆输的情况出现,更好的实现资金的增值保值。

3、转移风险,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进行转嫁,由他人或单位来承担,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财务型非保险和财务型保险这两种方式来进行风险的转移。一旦预期风险发生或造成损失则可以通过风险转移减少损失。

4、控制风险,投资风险虽然很多情况下是由经济这个大环境下产生的,但在很多程度上,投资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避控制,不如遵守投资交易的风险管理制度,控制投资资金、规模,在资金出现问题时可以加以控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关注信息,分析形式,注意交易的环节进而把风险降到最小。

5、风险自留,通过这种方式来使一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在不严重影响投资者利益的前提下,将风险承担下来,在投资大的过程中,设立专门的款项,来弥补资金流动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不至于在投资出现风险的时,资金无法周转而导致彻底失败。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证券投资意识增强,对证券投资的理解也逐步加深,证券投资活动也相应地增加,对证券投资的风险认识也日益加强,证券投资的风险性决定未来的收益状况的不确定,因而了解证券投资,学会如何规避证券投资风险成为人们参与证券投资一个必不可少的课题。

法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一)学生层面。

第一,对医学理解不深、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和兴趣。现行医学教育偏重自然科学的成分更多些,大多教得晦涩难懂,学得自然无味无趣。殊不知,医学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科领域,适应社会、知法懂法、人文修养、人际沟通等也是医学生应知应会的本领。否则,就会更多地出现“白眼狼”“、只见病,不见人”等现象。第二,医学生前期准备不够,学习方法不当,法律意识薄弱,与患者的交际沟通能力不足,学生与医生转换角色不及时、不充分、不到位,均导致实践机会失去,或实践效果不佳。第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欠缺。现在的医学生不再把医生作为今后职业的唯一选择,很多毕业生进入相关医疗领域、甚至改行。因此,他们在早期的理论学习和后期的临床实践中均要求较低,以过关为原则,学习没有动力。

(二)教学组织、管理层面。

第一,相关实践教学激励政策缺乏、资金投入不够。在很多医疗机构,依然是“重医疗、轻教学”,认为两者是“产出与付出”的逻辑关系。重视教学不够、支持力度及措施不尽人意。第二,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当。大多医院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均为兼职,如医教科、护理部兼管医生护士的实践教学。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非医疗专业毕业,多为年老体衰人员或护理等专业转行。没有正规的`教学管理学习培训,教学管理只是应付,何谈发展创新提高!第三,没有建立和完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是缺乏科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二是还没有建立针对实践教学研究室、带教老师、学生规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二、临床医学教学反思。

(一)临床医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

临床医学教学应该把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不能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截然割裂开来。医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知识、医学专业基础的学习中,很多就应该与临床实践教学挂上钩,如病理生理、组织解剖、诊断学等,这些基础知识今后必将于应用临床。涉及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构建,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综合分析、诊治措施决策及实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应用。另外,在前期的学习中,还应该溶入相关医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的了解、熟悉或掌握,以明了当前医疗环境,强化医疗纠纷防范、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养成。还要训练人际沟通、医患沟通的技能技巧。只有这样,让学生明确早期基础知识与今后专业课程、将来职业要求是密切相关联的,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才会对比较枯涩难懂的医学理论知识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目的、有目标的学习才能有效果。同时,这也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形成体系;二是实践经验也要善于归纳、整理、提炼、提高,使理论和实践互相融通,有针对性的、有关联性的课程讲授更生动、更有趣、更能吸引学生听课和思考。这就形成了临床医学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临床医学教学全过程。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符合认识论规律,学生学得明白、目标明确,学得有趣,学有所获,能在临床实践运用。临床实践的教学、训练也是不间断的,贯穿于医学教学全过程,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基于就医流程、临床诊治过程,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训练、法律法规的学习,融合医患关系、明确医患法律关系;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提出辅检意见、综合分析信息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思维程序提出疾病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或实施“诊断性治疗”。这种“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双循环进程的真实临床过程训练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理论和实践操作、实际工作能力要求的直观理解,减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陌生感、盲目感和不熟练,尽量避免了“生手”、“学徒”所引起的患者的反感、拒绝检查配合和医患纠纷的发生。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前述基于临床过程的临床医学教学(双循环进程)模式,也对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这种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即从基础理论学习到见习实习实践的全教学过程;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的各知识、技能领域;从临床科室各研究室到教师、学生全体相关人员,均纳入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制度上有保证、指标上有重点、程序上严格执行,结果能挂钩兑现。各司其职、履职尽责、具体明确、考评到位到人。

(三)创造条件,改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正如火如荼,眼前的问题和困难都是暂时的。只有想方设法,争取各级各类资金投入,改善教学医院基础条件、强化教学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早期接触社会、体验临床,增加学生实践机会,遵循认识论规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保证生产实习实践效果。

(四)政策配套和倾斜。

新型临床教学(实践)模式及其教学(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有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才能强力推进。第一,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后,应有教学医院相应的教学实习见习的配套法规文件,以便实践中有遵循执行的依据。第二,医学既是精英教育,也涉及职业教育问题,国家的政府部门投入理所当然,还应该有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资本的介入、投资。第三,就业政策的导向。

作者:曾智勇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

摘要:科技的领先可以带动国家强大,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国威、富国强兵;教育创新,可以使学生迅速领略知识、脱颖而出、一展英才。职是之故,教学之中,必须知机识变、破臼除窠;设若循常习故,纵然履职尽责、焦唇干舌,疲身惫力,依然会事著功微,徒有劳苦。从《机械基础》之内容谈起,解读了更新教育观念的意义,分析了在《机械基础》课的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之重要,随后推出了要营造其乐融融、化难为易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育观念;创新教学;形象思维。

一、《机械基础》之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严格要求职业学校的教育要抓重点,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培训高等技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指出了一条明朗的方向。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涉及常用机械传动的种类、结构及应用;包括常用机构的类型及应用;轴系零件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以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常用元件的工作原理、图形符号和应用,使用维护及基本的计算方法。课程涉及广泛,知识点庞杂,计算公式檐檐相次,对缺乏机械感性认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二、强调教育观念的更新。

创新是成功的先导,是改革的动力,是发展的源泉,是认识能力提高之根基,是实践能力增强之领袖。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创新教学观念必须一以贯之,做到以下几点。

1.抓综合质量。

注重学生的开拓能力,要求学生身心和谐,人格健全,富有组织能力、管理才能、合作精神。

2.拥有独立的人格。

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培养,引领自学,促进教学互动,启发其自主意识。

3.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特长,鼓励优秀,扬长避短,发挥创造力。

以此三点作为纲领,使得机械专业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效率大有提高,质量卓越,培养的人才基础扎实,适合社会需要。

三、首推形象思维的培养。

《机械基础》课符号庞杂,传动图线诸多,涉及各种机械运动齿轮轮系传动及液压传动,缺乏感性认识,不知所以。教学过程形象思维的培养处于首要位置,然后巧妙地理解概念,将问题简易化,提升了认识速度,增加了学习效益。

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以后,见解迭出。认识曲柄滑块机构之时,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联想到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之变换,效果奇佳,课堂上群情踊跃,一片热忱。比如,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法”“学导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优化教法。如讲“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的同时,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器械如缝纫机、修鞋机、破碎机、挖土机等辅助分析,加深他们对“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的理解。

四、营造其乐融融、化难为易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不要萧规曹随,要灵活机智,以营造其乐融融的教学氛围为能事。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这一节时,一些学生反应较慢,理解跟不上,只要通过自制教具,并作适当演示,学生就很容易地知道曲柄滑块机构是如何演化而来的。紧接着又通过不断地变换不同固定件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导杆机构类型,并轻易地联想到所见汽车的翻斗起落、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手动抽水机构等如何工作,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授课,学生听起来相对简易明了,另外在整个教课过程中,采用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学生听课的同时,也是一种享受,知识学到了,感官上是一种愉悦,概念明了,学得轻松融洽,印象极深,活力得到激发,创造力大有提高。

五、建立实训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机械基础》作为一门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生产实践基础之上并和现代机械工业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学中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变速机构》一节时,讲完理论后直接带领学生拆解汽车变速箱,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领悟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能和学生一起复习轮系原理、各个挡位的传动路线、传动比的计算、齿轮类型、轮齿失效,了解齿轮轴、联轴器的拆装等等知识;讲解齿轮传动时,带领学生观看车床,将车床的主轴箱箱盖打开,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观察到齿轮传动与变速的过程,观察轴上零件的轴向固定和周向固定方法,观看齿轮齿条传动过程。现场总结齿轮机构中平面与空间齿轮传动、直齿、斜齿、外啮合、内啮合、齿轮齿条等主要类型及其在机械传动中的应用。通过实训,迅速提高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达到教学要求。

六、《机械基础》教学需要不断提高认识。

本人教学有年,渐有感悟:研究知识、效法先例、获得技能谓之学;反复揣摩、长期熏修、由熟至巧谓之习。学习可由教授而获,可由体验而得,之后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整个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即为学习。如果带领着学生抱着这种认真学习的精神,那么《机械基础》的知识不难掌握,因为,举世瞩目的大教育家乔达摩悉达多说过:“心者,制之一处,无事不办”,信然!

参考文献:

李琰,胡晓波,王艳芳。在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2003(3)。

中职钢琴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钢琴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素养,对学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出发对新时期中职钢琴教学改革方案进行研究,在该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改革措施,望为中职钢琴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现研究结果如下。

我国中职钢琴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缺乏针对性设计,只是依照教学要求和课本内容开展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钢琴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效益大打折扣。新时期中职钢琴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全面注重上述内容,转变理念、合理筛选内容,形成系统化、层次化、多元化教学路径,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效益的全面优化,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转变理念,形成现代化教学体系。

中职钢琴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现代化教学理念进行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需求开展针对性钢琴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钢琴学习环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积极与学生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钢琴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应的意见和鼓励,使学生能够有兴趣、有动力继续学习下去,为钢琴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钢琴五线谱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结合学生状况将教学任务设定为认识钢琴五线谱、五线谱基础学习、练习绘制五线谱三部分内容,将知识与实践结合,激发了学生钢琴学习的热情,大大改善了学生学习效果。

二、合理筛选,形成科学化教学内容。

合理、完善的教学内容是提升中职钢琴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中职钢琴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中职特点、学生个性需求等合理筛选教学内容并在该基础上实施相应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精粹浓缩的高质量教学体系,其具体包括:基础钢琴教学知识的选择。传统中职钢琴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钢琴学习内容,将庞大的钢琴知识死板地灌输到学生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钢琴学习热情。为改善上述教学现状,钢琴教学中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筛选,尽量选择实用性强、适用性强的'知识内容,对重复部分进行删减和调整,形成完整的钢琴基础知识网。典型钢琴教学作品的选择。中职钢琴教学时需要选择与中职学生技能、中职教学水平相协调的钢琴作品,要能够满足学生节奏性训练、技巧性训练等需求,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陶冶学生的情操。钢琴教学拔高内容的选择。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弹奏技巧、弹奏节奏等进行全面把握,对上述拔高内容进行重视,在该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让学生依照该教学内容进行拔高训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水平。笔者在钢琴作品鉴赏过程中就从学生感兴趣的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出发,让学生鉴赏并交流自身的观点和看法。在学生鉴赏完成后笔者鼓励学生依照上述鉴赏作品进行节奏性训练,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感悟试奏。与此同时,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合奏,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增强自身的音乐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了学生音乐学习效果。

三、调整方法,形成多元化教学路径。

中职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传统教学路径基础上适当融入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借助上述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体系,形成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结构,全面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中职钢琴教学开展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问题,让学生结合课堂中的所学内容和自身对钢琴知识的了解对该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讨论,在交流过程中增强自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然后再由教师总结,从而提升学生掌握水平;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法设置鉴赏内容,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展现,让学生在动态环境中把握钢琴教学内容,全面了解钢琴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等,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突出中职钢琴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把握课堂教学核心,形成精简化、浓缩化钢琴教学体系。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设置好翻转教学环节,结合学生微课学习状况对各项知识进行巩固,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中职钢琴教学水平。笔者在钢琴弹奏技巧教学时就通过多媒体对音乐大师弹奏过程中应用的技巧进行展现,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对技巧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全面提升了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的认识。与此同时,笔者还注意让学生实际演练,鼓励学生模仿视频中的技巧进行实际演奏,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纠正和完善,逐渐掌握上述钢琴演奏技巧。在上述学习过程中学生热情非常高涨,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四、科学评价,形成系统化教学结构。

科学的教学评价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不断提升自身钢琴学习水平;能够使教师全面把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形成高质量教学体系。为此,中职钢琴教学中需要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如借助信息技术形成钢琴教学评价平台,实施双向评价打分。该平台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交流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看法,为教学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中职钢琴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方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在该基础上做好教学体系的设置,将钢琴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学习质量,全面加速中职钢琴教学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高校钢琴分层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隐性分层”是在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前提下,从学生存在客观差异的现实出发,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法,在讲解、示范、提问、作业和评价等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明确的针对性,又对全体学生有一定的共通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施展的机会。在班级中并不公开学生所属的层次,只由教师把握,做到教师心里有数就行。当然这种“隐性分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向显性过渡,并最终成为公开的“秘密”。但这种“保护”可以作为一种过渡也可以作为一种适应,逐步消除中间生和学困生的抵触情绪,让其在时间的磨合、人们的正确看待中顺其自然地接受这种教学方式。

一、充分掌握教材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教材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并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出发,突出人与生物圈的主题,注重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思想。教材内容呈现的方式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二、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

在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平时课上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来进一步了解学生,以上一学期的生物期末统一考试成绩作为参考,将全班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分为a、b、c三层。成绩在60分以下的划分为a层即基础层,成绩在60-85分范围的划分为b层即中间层,成绩在85分以上的划分为c层即较高层。这种分层是灵活的,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成绩上可能跃上更高层次,相反,不努力学习的同学,成绩必然下降。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实行流动,即a层次的学生可升入b层次;反之,分在b层次的可降到a层次。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动态管理,同时,也可起到激励和警示作用。

三、科学、合理地制定各层教学目标。

各个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的内容上应基本一致,进度一致,不然在分层结束后,无法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此在备课时首先要按班内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确定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了解”水平,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理解”水平,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应用”水平。技能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大约相当于“尝试”,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模仿”,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运用、使用”水平。

情感性目标对a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感受”水平,对b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认同”水平,对c层学生的要求相当于“领悟”水平。后一层目标都是在前一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备课时制定的各层教学目标针对的学生只有教师清楚,在课堂上展示时均以1、2、3代表,让学生觉得目标是逐渐深入的,每个人学习起来都是由浅入深。

四、针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上课伊始,教师写出或说明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在授课顺序上,一般可先a目标(对应目标1),再b目标(对应目标2),最后是c目标(对应目标3),由低到高,层层推进。具体在教学中,a层是采用“低起点,多启发,多提问,多鼓励”的方法,使学生能跟得上、愿意学;b层则采用“启发提问、思考问题、讨论交流、教师讲解释疑”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学生以“启发提问、思考问题、表达交流、教师补充总结”为主要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分层。

教师可以为a层学生选择基础知识点的练习,为b层学生选择巩固提高练习,为c层学生选择拓展训练的习题。作业题目要适量,每次控制在10道题左右,基础知识点占7题左右居多一些,巩固提高练习占3题左右。a、b、c三层统一作业量,要求基础知识点和巩固提高练习每个人必须做,拓展训练适当选择2-3题选做,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不建议使用适当减少c层作业量,而增加b层、a层作业量,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教师偏心的想法,增强b层、a层学生的抵触情绪。

六、评价分层。

在对学生评价时,采取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评价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考试试卷用一份。在记分册上分成课堂表现、作业评价、阶段测试和成绩汇总4个方面,课堂表现占10%,作业评价占20%,阶段测试占70%,对应每一项内容及时记录,根据比例得出最后成绩。对待各层次学生的进步,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适当加分,如a层学生平时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突然自己主动回答问题,或者是b层、c层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案可以加上2分等等,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对于实验和探究活动课,课堂表现则是以小组为单位记分,依据是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整个实验操作或探究活动的进程和效果以及各小组之间的表达交流。

在教学中由于隐性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最易被接受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同时,学生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整体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情况大大改善,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参与情况、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说明隐性分层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证券投资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回想起来,从开始的茫然不知到可以了解的一些炒股过程,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虽说时间不长,但基本上已经上手,能自己处理要解决的问题,知道了如何选择最优股等等。

在股市上是瞬息万变,不测风云,不管怎么样,在进入股市之前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是很重要的,身心不平衡的人从事证券投资十分危险,轻松的投资才能轻松地获利。

保持身心在一个愉快的状态上,精、气、神、脑力保持良好的状态,使你的判断更准确。理智高于一切,能有效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运作,会带给自己很大的方便。

在第一次真正接触要买入股票的时候,心里紧张、兴奋。打开股市行情,仔细分析每一股的走向,历史走向,跌落的程度,有没有机会上升,仔细分析k线图,慢慢就看出该股行情,这个时候再选择要买的股票,就会有更有把握,比如在买的时候先把价格压低一些,看好多买,不看好少买或不买。随后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每股的变化,在必要的时候就抛售出去。要是趋势发生变化,首先要稳住,先观察一下这只是暂时的假象还是这股将就沿这个趋势下跌,这个时候再根据自己的分析决定要怎么做。

性格不同的同学,炒股取向也都不同。做事追求平平稳稳、扎扎实实的同学,坚信“沉默是金”,选几支绩优股,分散投资,减小风险,而后,便是看着它们一天一点以蜗牛般的速度慢吞吞地往上爬,虽然收益不大也不快,但乐得安安静静,自然也不用担心哪一支会狂跌不已。而较为外向的同学,牙一咬,选支st版的,以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勇气,全部投在一支,而后三天两头炒过来再翻过去,买进来再卖出去,天天为了买哪支卖哪支而晕头转向。虽说是做事果断,但仍会担心:“今天卖了明天说不准又涨了。”、“那一支说不定涨得更快呢?”,待到第二天,各种喜怒哀了尽出现。乐此不疲,我们炒得有激情,有味道。

过实习我感觉到:买股票就跟生活中做每一件事一样,做之前是要深思熟虑的,不能由着性子,凭感觉,否则一定会后悔。股市是无情的,它不会因为你一无所有就施舍给你什么,要获胜,只有靠自己,不用抱着等它来同情的希望。从事股票市场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股市交易的经验和熟悉特支股票自身的特点。别人的经验要成为自己的经验,要学习熟悉股票市场的有关专业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才能把别人的经验融会贯通。

当然没有孕育出赚取万贯家财的爆发户,但在模拟股市中无论是赚了还是赔了,同学们仍旧意兴盎然。的确,谁能说在将来我们中不会出现股市奇才呢?股票市场能给人获取厚利的机会,但也充满着风险和挑战。模拟股市让我过了把股民瘾,赚取丰厚的“收益”,又可以享受搏击风浪的无穷乐趣。

中职钢琴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一)过于形式化,单一化的教学忽略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在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老师的侧重点在于训练技巧,而不是以触类旁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过于形式化的教学,使学生不能有真正用心的演奏,而且不能通过曲目自发的了解曲目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其内涵自主的进行赏析。这样形式化的教学会使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厌倦以及质疑,从而懈怠甚至放弃钢琴学习,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我国中职钢琴教学普遍落后于其他类型教学。而在教学当中,多数老师方法单一化、机械化,知识的渗透仅仅局限于指法技巧,而不渗透关于音乐的其他知识,这样的行为会让中职钢琴教学失去其特色。教学过于形式化、单一化,不够丰富、多元,不能让学生拥有鉴赏的能力,阻碍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二)教学注重技巧练习,缺乏实践。

中职钢琴是一个技术、知识、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是单一的侧重一方面,这样就失去了它的实用性,使其变为华而不实的技术。在很多中职学校学习钢琴毕业的学生都存在着不能很好运用专业谋生计的现象,这样的现象让中职钢琴专业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小部分学生有过参加比赛的经历,也很少有老师指导学生比赛。所以很多学生只有僵硬的技术但是却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结合实际。功利化的学习太严重,致使教学和实际背道而驰。只是僵硬的练习不会有质的飞跃,所有的提升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生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实践的平台,没有一个给学生实践的机会。

(三)教学模式罕见革新。

钢琴的.教学模式是需要不断革新的,因为学习钢琴本就是枯燥的,而现在的钢琴教学,多数还是一对一的模仿教学。老师演奏一遍,学生回去自己练习,然后给老师演奏一遍,这样的循环是僵硬而无趣的,从而会导致钢琴学习失去它原本的乐趣和意义。老师不通过钢琴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也忽略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教学模式老套,不能跟上现代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其他类型的教育也是在不断的变革当中发展完善的,老旧的教学方式终究会被淘汰,所以中职钢琴的教学模式罕见革新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注重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应该是多元的,不应该把教学当做任务,而要以自身的热情影响学生,令学生可以摆脱形式化和单一化的学习。更多元的接触到关于钢琴的更广泛的艺术知识,并且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如何调动情感,并且令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仅仅只是学习技巧,还有曲目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再结合必要的乐理知识,就会令课堂生动起来。这样就会提升学生的素质,从形式化的教学到注重素质提升的教学,需要一点一点实现。形成中职钢琴专业的特色,注重内涵的发展,使其和其他教育类型有所区别,展现其优势,并且可以带动改善教学中的其他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融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达到技术和素质并重,双重提高的效果。

(二)注重实践锻炼,从中寻求提升。

钢琴学习,首先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达到技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简而言之,技术是表达内心的窗口和唯一途径。而单一的练习不但效果不大,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对钢琴的探究和兴趣。首先失去了内心情感表达的欲望,就算拥有再好的技术也只是僵硬的。所以,在中职钢琴教学当中,不能只是单一的训练和反复的练习,更加需要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参加,从而锻炼学生使用钢琴表达内心的灵活度,在友好的竞技中,让学生自发的挖掘对钢琴的潜能,主动发现自身的缺点。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拥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即兴演奏、即兴编奏都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社会形势,创造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并且有专业的老师去指导、主持、评价,这会令他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找真理。

(三)改革教学模式。

中职钢琴教学应该更加的注重启发,可以进行团队探讨,小组比赛,即兴演奏,切磋技艺等方式让钢琴教学不再单一的局限在一对一的口授模式之中。从而根据新的教学模式添加教学内容,因而产生科学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技巧、素质培养结合起来。令课堂生动有趣,并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潜能和天赋进行开发和指引,不可天马行空的教学,每一种教学模式都要和实际相接轨,这样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拥有竞争力。要以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老师可以轮流选择助理,或是和学生有大量的技术和知识方面的交流。

三、结语。

中职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这需要与时俱进的视野以及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促进中职钢琴教学的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并且值得信赖的选择。与社会实际相接轨,有具体的教学方向、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栋梁之才。

证券投资教学实践研究的论文

我们国家的金融市场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多品种的资本市场的产品更新很快,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对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将我们的课程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并快速投入到工作中去,是我们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方法的选取、分析的内容、技术指标的内涵等。同时系统地掌握证券投资功能、基本证券商品交易、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的市场运作、证券市场的监督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利用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平台,运用这两种分析方法来分析投资品种和时机、上市公司的素质等问题;运用证券投资风险衡量与分析来预测风险;通过上市公司购并及运作分析,发现购并运作机制中存在的间题。在此基础上,掌握证券投资的技巧,提高证券投资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置于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联系实际的媒体资源、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把真实问题置于一定的情景下进行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构成了学习的核心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地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建构知识体系。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式的思路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教学目标-----问题探讨----实际应用。通过这个知识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分析间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建构了“知识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教学模式,创设了民主、开放、活泼的学习情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实现了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自主性、指导性和服务性。

1.实训室教学管理难度较大。现在我们系里的证券投资业务操作课都在实训室上课,一个学生一台电脑,学生在上课前二十分钟基本都能听讲认真,但是上了一个多小时后,很多学生就不能管好自己,开始浏览网页、说话。在上这种课时候管理学生很有难度,时间久了教学收效很不理想。

2.证券教学软件的问题。很多学校的金融实训室都购买了证券教学软件,这些软件是通过网络接入动态行情,实时更新,为学生的仿真操作提供了便利。而课堂上同学之间的网络交流和师生问的交流等功能相对弱化。对于学生的模拟成绩评定往往只是单纯依靠收益率这一个指标。有时这种软件有严重的实时更新延缓的情况。

3.课上模拟与实际操作的差距。证券的模拟操作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投资工具,也能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各种网络资源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性。但是模拟投资不是真实投资,学生的身心投入有限,学生只注意操盘,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缺乏证券分析,盲目投资,忽视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模拟投资缺乏真实投资的紧张感、真实感,学生很容易逐渐失去兴趣。

4.教师自身能力不足。证券投资业务操作对教师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投资学、财务管理、经济学以及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要有长期从事证券投资经验,而目前证券投资业务操作的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在实践教学中生搬硬套,难以给学生合适的指导。

1.编辑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手册。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证券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增加教师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我们讲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知识准备、证券分析、操作策略、模拟操作。根据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编制实训手册,比如知识准备阶段,就是响应的案例分析和行业报告的形式,模拟操作部分就是总结和心得体会的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定期检查反馈。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惰性,提高教学效果。

2.师生互动式案例分析讨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金融、投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编写真实可信的切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或者近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作为案例。在教学中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主动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协商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作出点评。这种师生问的互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能以一种更为主动的、探究式的模式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实际分析能力。

3.模拟操作加强过程控制,增加兴趣点。通过利用应用软件,建立与实时行情的链接,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各种证券行情,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技能,把握交易的实际。教师要全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证券分析,解读重要的财经新闻,加强师生的互动,培养学生风险意识和正确的投资理念。同时班级内部举行模拟炒股比赛,随时发布动态成绩排名,提高学生的操作积极性,尽量缩小模拟操作和实盘操作之间的心理落差,每次操作结束,要求学生写出操作心得体会,教师及时点评反馈,让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操能力。

4.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素质,实践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和模拟操作都需要教师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盘操作经验,不断积累经验,形成一套独特的知识和能力的体系。

5.形成过程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证券投资业务操作考核方式分为理论和实务考试,理论考察学生证券基础知识,实务是对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占比大致是4:6。理论考核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大纲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考试。实务考核形式如案例讨论、撰写小报告、模拟炒股成绩等方式,全面检验和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

6.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本地证券公司建立合作,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公司结构和人才需求状况。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为见习导师,以讲座、实训周短期授课等形式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让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

四、结论。

通过这种课程的改革,就是以学生兴趣为立足点、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根本、以成功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为指引、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抓手,全面提高证券投资课程的教学质量。

首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教学研讨,统一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形成了有效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提高了教学监控的时效性、有效性。开发的教学课件里有自动评判功能考核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自动记录和考核,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题目的批阅,更重要的是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监控,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再次,增强了学生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在学习上得到全面的地发展,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总之,证券投资业务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将是一个长期、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不断总结实际操作经验,努力培养适应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标准的推行,教学目标从传统的增加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转变到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综合发展。这一变动将“活动”融入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在学科领域的总体地位。将课堂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主张落于实践中,用“活动”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将“活动”巧妙融入其中,将传统单一的语文教学进行改进。让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内、课堂中,开拓了语文教学的领域范围,更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语文活动的开发与应用一定要注意到诸多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浅要分析对语文活动教学的研究。

一、“活动”不脱离学生。

教育事业的主体是学生,语文教学中的“活动”当然也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活动”设计的时候切记不可脱离学生,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和他们的特点出发。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水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平等的舞台上与学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后,要将学生特点的差异性融入“活动”的制订中,从学生整体出发,全面、客观对待学生的特点,不要以偏概全,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语文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学生才是一切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当然,不脱离学生也不能脱离教材,教材是前任走过的.最简捷、最正确的总结,所以,“活动”要在学生和教材共同的基础上进行编策。

二、“活动”要符合实际,不能脱轨于生活。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即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育人则指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学会将来在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素养。“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领悟到这些道理与文化,但是“活动”的设定不能太过浮夸、太过虚无,这样学生将会无法将“活动”付诸于实际,“活动”将失去其价值所在。列举一个实际进行过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春季,学校组织学生去自然风景中领略自然景色之美,在其过程中教师积极与学生对话,帮助学生去获得心得,回到学校之后,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将所见所感落于笔下。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不能脱离学生和生活,二者缺一不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领悟其中的奥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颖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7).

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我们采用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对2013、2014、2015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得知: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技能是会计核算能力,而税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能力是最欠缺的。《纳税实务》是以操作为主的理论与实务一体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税款计算、涉税业务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等能力。经过课题组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研究,我们构建了《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组织管理评价体系,该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借鉴,能够促进该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论文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报告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专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开设之初是想以此打造开放教育教学的一门精品实务课,充分体现专科重技能的教学理念,目标非常明确。但是,开设两年来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实训价值,反倒逐步走回单纯的理论教学的老路,其中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是课改思路不清晰,改革不彻底,最终导致新瓶装老酒的教学模式。

(一)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和开放教育学员实际情况所编写的教材。

目前,全国电大系统除上海电大之外,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中央电大统一编撰的教材,统一教材,统一考试,有一定的系统优势。而且,借助规模优势,中央电大的教材更新较快,和普通高校相比有较大优势。不足之处是中央电大的一些专业的事务性课程的教材编撰方向不够科学,缺乏实用性。如果放在普通高校来用,这些教材会显得很好,很实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都是在职工作人员的开放教育学员而言,就显得不够科学,不太实用,证券投资分析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证券投资分析的教材引用国外理论较多,理论先进,但是与我国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严重脱节,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显得过于超前。机械、教条地照搬、照抄,容易导致脱离实际。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变化没能在教材中得到及时体现,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既吃力又缺乏兴趣。

(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开放教育金融专科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模拟投资操作,是利用金融实验室来完成;二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除去最终的交割之外,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电大开放教育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极为滞后,据笔者所知,除深圳电大外,绝大多数省地市级电大根本没有,即便建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也主要将它用于教学检查和创收,没将其看做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另外,有从业经验的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导致很多学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实训课纸上谈兵,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分析等形同虚设,把本应该生动形象的模拟演练变成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空口说教。一些有过从业或交易经历的学员对教师的讲解介绍根本元法接受,感觉所学理论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这也是导致这门课程在各地电大教学过程中听课率几乎为零的最主要因素。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

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单纯依靠任课教师来完成较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致使教学效果差,学生听课率低,教师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的情况是各级电大教学机构都在各自为战,家家都在紧锣密鼓地扩大自己的教学资源,每门课、每个教师都在疲于制作所教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绝大多数以简单的幻灯片为主,粗制滥造,劳民伤财。全国电大的优势根本没有得到任何体现,资源优势更没得到充分发挥。

(一)教材内容改革。

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教材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着手,二者不可脱节、不能偏废。首先,在教材中收录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比如,国外成熟的新兴投资工具及交易规则等,力求与国际先进的资本市场的实际更接近。其次,要重视教材中有关实践内容的`收录,不仅要有证券交易理论和交易模型,还要阐明我国当前的交易制度和要求,以经典的案例为统领,理论实践相结合。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的实践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做,特别是专科学生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引导学生在证券投资实战中,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这样才能达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乐的理想效果。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教材从内容上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概述、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分析、证券价值分析、证券价格图表等技术指标分析、主流技术流派介绍、证券模拟交易训练与模拟交易竞赛、投资风险教育、投资监督管理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中产生兴趣,进而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中央电大定期招标教材,完全有可能做到理论先进,突出我国证券市场变化这一点。

(二)课程设置改革。

伴随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发展,证券投资学衍生为独立性的金融类专业。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成为电大金融专业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开放教育证券投资分析的改革首先应该置于证券投资学专业这一背景之下。证券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应包括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课、实务课和相关辅修课,这些都是真正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辅助手段。专业基础部分应包括金融学的基础课程,作为投资分析的基础理论来掌握。实务部分应包括证券投资分析、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公司理财、证券投资实务、衍生金融工具、证券法律法规等课程,作为证券投资分析的知识拓展。把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实际与前卫理论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考虑,应鼓励证券专业的学生了解其他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辅修和第二课堂来扩充知识面辅修的方向,使学生具备法学、财会、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的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满足未来竞争需要。

(三)教学方法改革。

1.案例分析,激发学习兴趣。案例的选择必须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具有代表性,能够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具有探讨价值。在教学实践中,选用经典的案例讲解理论,用所学过的理论进行分析讨论,包括对股评专家推荐的股票进行分析、借鉴,既可使学生掌握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又可在讨论中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形象逼真。多媒体教学是把图、文和计算机集合在一起的技术,图文并茂立体教学。把枯燥不易描述的黑板讲解,通过多媒体演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但是课件的制作难度较大,很多教学内容应该有专业制作团队来统一完成,基层办学单位很难完成,如果中央电大在相关实训课件的制作过程中能统一完成开发,基层办学单位有偿使用,成本会很低。中央电大作为统领,也有责任和义务做这些事情,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办学成本,而且使系统办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现代化、远距离的系统优势也会为今后向开放大学迈进奠定坚实基础。从实力上讲,国内的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实力都赶不上中央电大,完全可以打造系统内部的独特的教学资源,满足全国范围内的基层办学单位使用,条件成熟还可以让系统有偿使用进行创收,何乐不为。

3.模拟炒股,理论结合实践。首先,各级电大如条件许可并开设此专业的,应建立比较标准的金融证券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操作环境,并且也应该把这一条件列入申请开办此专业的标准之一。模拟炒股可使学生对证券投资有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和拓展书本知识,引导学生熟悉常用证券软件的操作。其次,争取与证券公司合作,建立实验实训基地,聘请经验丰富的证券从业人员系统讲解实际操作,用虚拟资金进行模拟操作,理论实践相结合。

(四)考试评价改革。

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考试方式也必须进行全面改革,否则会直接阻碍其他改革的进行,甚至导致学生能力很强却毕不了业的尴尬局面。根据证券投资的主要内容,应该将这门课的考试分为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理论考试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理论提供一篇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分析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作为模拟投资的依据。实际操作考试是以学生模拟操盘业绩为主要依据,每人匹配一定的虚拟资金,通过半个学期的操作看最后的赢利率,即使效益不佳,能够讲清楚自己的操作依据就可以,说明他对实盘操作不仅懂得,而且还有理论支撑。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并激发学生钻研理论的学习热情。

中央电大统领全国电大系统的开放教育正在向开放大学迈进,为打造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而努力,培养目标是地方应用型人才。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各级电大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各项教学改革任务。中央电大应该改进这种应用型课程的考试方式,率先投身到改革中来,否则都是空谈。各级电大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实训环境,为课程改革创作一定的教学基础。专业教师还应该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自身学术研究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各项工作。多方努力,齐抓共管,开放教育办学优势会在前进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为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作出自身的贡献。

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指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与其他公共组织、社会群体或公民个人一起,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类专业以那些拥有公共权力的公共组织,在维护、增进与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民众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服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为基本教学和研究对象,因此,具有对开放式教学模式诉求的三个基本特点。

1.1实践性与医学、工程类学科相似,公共管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与一些传统社会科学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等相比,公共管理既有基础研究的一面,要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同时也有应用的一面,即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可以说,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实践,其教学、研究结果也应该能服务于实践,是一门强实践性的应用社会科学学科。

强实践性的公共管理学科要求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以实践为根基,公共管理学的强实践性要求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环境要有现实性,并且,公共管理教学的环境也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适时变动的,并不是僵化不变的。

1.2操作性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相比较,公共管理更多的重视对公共管理从业或准从业者的适应能力和从学科中找出适当的具体方法、技术和理论的培养和训练,更倾向于策略管理,更多地关注公共管理过程问题,更多地集中于职业公共管理者,而不是政治性官员。

因此,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归属于操作,其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公共管理操作过程的效率,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社会科学学科。

强操作性公共管理学科要求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以公共问题的解决为目的,要求公共管理教学方法要有时代性,要求通过具有现代性的教学方法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培训操作性人才的需要。

1.3综合性公共管理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科学学科相比,公共管理学科对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基础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如,政治学有助于分析诸如政治制度如何影响公共政策,在管理实践中,正确地沟通与协调等问题;经济学帮助管理者了解社会生产过程,分析资源如何合理配置;而社会学为公共管理提供管理活动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文化、政府态度、政府价值取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心理学为公共管理提供行为分析方法。

可见,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强综合性的公共管理学科要求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与研究内容的开放性,在发挥自身原有学科优势的前提下,注意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的精髓,加强交流,在发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确立自己的地位,培训符合公共管理需要的人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以教室为单一的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是一种封闭式、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使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而公共管理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宗旨的应用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类人才培养。

2.1公共管理专业教学过程的简单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在特定教学场所和一定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运用灌输方式向学生传授人类已有文化知识、经验的简单的活动过程。

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也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整个教学过程倾向于照本宣科,不能在涉及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育、卫生、环保、科技等相关领域实际问题进行讨论与研究,不能使专业学习的内容在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内进行实习与实践,缺乏对现实问题应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讨论,致使体验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方式普遍缺失。

在这种简单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在专业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就简单化为实施“教”的行为,完成“教”的任务;而学生则成为被动的客体,学生“学”的行为就简单化为专业知识的接受,忽视和冷落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因此,教师只要履行教学过程中的“教”的行为,整个教学过程就宣告结束,以至于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效果,即学生学习的结果,或简化为对专业知识的考试与考查,或根本就是不太被看重并加以检验,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受动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不适应公共管理学科对创新性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2.2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平台单一化传统的公共管理教学平台严格限定于课堂教学,不能形成学校、政府和社会互补的教学平台,对于强实践与强操作性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如果没有与实践部门的互动,公共管理学理论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发展。

而且,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钳制了课堂教学丰富的动态生成性,缺失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缺失应有的人文关怀。

由此培养出的人,其作为主体人的精神将会淹没于学科体系构筑的知识海洋之中,而学生因此成了知识的载体、知识的贵族,并非现实生活中的强者。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囿于课堂教学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不能用专业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公共部分的实际,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部门也很难保证其决策和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

传统的单一化为学校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平台忽视了学校、实践部门和社会实现互动,漠视了实践部门与社会对于学校专业理论的需求,而这种互动的建立及维持时间的长短,这种对实践部门与社会的需求的满足恰恰是检验公共管理学科生命力和存在依据的根本所在。

因此,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讲空头理论与实际脱节较大,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不能培养学生实践中后所需要的人际沟通、实际操作能力。

2.3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思路封闭性尽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传统的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片面追求本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学科中心的现象明显,刻意追求体系的严密与稳定,追求课程要求与教学内容的统一,这实质上是以静态的、封闭的形式来对应公共管理活动动态的、开放的内容,与客观公共管理过程实际的规律相背离,同时也构成一道道有形无形的桎梏。

上文我们说过,公共管理学科的综合性要求其教学不应再单纯追求某一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和完备性,而应更加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公共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专业和系来划分的相互割裂的纵向教学结构,很难创造跨越科学和人文鸿沟,将不能超越单一学科背景的开放式的教学结构,因而,不能满足学生跨越专业和系科获得更具综合性的知识的要求。

科学与真理来自生活,走向发展,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开放的属性。

传统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忽视直接经验的作用,如果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就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给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直接经验似乎可有可无,教师教学就等同于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教学方式大多是单向的知识传递,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教授既有的,形成为文本的知识,其过程类似于批发――将文本化的知识从书本向学生的头脑批发。

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对公共管理类人才的培养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从开始就是外在于他们的公共管理实际的需要,因而,不可能有足够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

摘要:见习实习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见实习基地;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

1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的重要性分析。

据《乐富教育研究院2010-2011年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大中城市幼儿教师缺口比较严重。然而,对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应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其毕业后能直接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见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前教育的工作对象是学前儿童,好模仿是学前儿童的一大特点,这些使得学前教育工作具有了较强的示范性。如一个男教师写字翘兰花指,小学儿童看后会嘲笑老师娘娘腔,但学前儿童则会模仿老师的写字姿势。可见,学前儿童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好有效的职前培训,而有效的职前培训则主要依靠学生的见实习来完成。

2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文通过自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实习情况调查问卷,对咸阳师范学院2012级学前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见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收回问卷126份,回收率为100%。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暴露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见实习制度不完善。

第一,时间上的滞后性。学生每个学年都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及时加以检验和锻炼,而我校则不是每学年每学期都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见实习,而是从第二学年才开始,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这就使得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及时得到验证、锻炼、强化,其它本科院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第二,指导方式上的脱节性。在学生见实习期间,学校与见实习基地的指导基本脱节,学生进入见实习基地后学校一般不做过多干涉,指导学生的责任完全落到了见实习基地头上。由于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相关制度确定各自的权责,对于学生在见实习基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学校也只能是尽力协商但不能保证协商有效。第三,内容上的不均衡性。学生的见实习任务很多,包括保育工作的实施、教育活动的安排、班级管理、环境创设与布置等方面。但据调查没有一个实习基地能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70%的见实习幼儿园将指导内容仅局限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忽略了对学生其它方面的指导。不仅如此,还有25%的见实习幼儿园只关注保育工作的指导,而且只是表现为让学生辅助保育员拖地、打饭、洗碗等,并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保育工作指导。第四,见实习工作的不完整性。幼儿园包括小班、中班、大班。但是据调查,在大学四年的见实习期间有78%的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地了解小中大各年龄班的工作,由于学校对实习基地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导致有些学生每次见实习都去同一个年龄班。

2.2见习实习基地不合理。

第一,见实习基地形式单一。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对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狭隘,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事实上与学前教育有关的职业机构有很多,如早期教育中心、特殊儿童学校、胎儿学校、托儿所、儿童心理咨询等。第二,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查不严。由于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见实习学生,使得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降低了标准。据调查,48%的学生实习后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产生了质疑。第三,见实习基地的权责不分。统计结果显示78%的实习基地由于不愿或者不了解而没有很好地肩负起指导学生实践的责任。55%以上的学生反映进入幼儿园后协助工作人员劳动的时间多于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

2.3见实习效果不明显。

见实习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见实习效果来看很不乐观。第一,学生态度不端正。大学宽松的管理制度使多数学生变得松散懒惰,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而实习单位则不同于学校,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适应紧张的工作,继续用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见实习,无法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使见实习变得流于形式。第二,实践机会缺乏。有些见实习基地怕影响教学效果,不给学生创造实践讲课的机会,只是让学生旁听或者做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的杂活,没有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见实习机制改革建议。

3.1完善相关制度,提高见实习的规范性。

建立“一体化”的见实习制度,即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指导方式的一体化以及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所谓时间安排的一体化是指学生的见实习时间应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每个学年都有,并且根据学生每学年开设的课程制定学生见实习期间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指导方式的一体化是指校内指导和校外指导的一体化。学校应从校内和校外(即见实习基地)分别选出有能力指导实践的教师,并且将学生与指导教师固定下来,即在大学四年中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固定的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一个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践指导;见实习内容的一体化是指为学生安排全面的实习内容,从幼儿园工作来看,应包括各类活动的实践、幼儿园的管理、幼儿保育、环境创设等;从年龄班级来看,应包括小班、中班、大班的见实习。让学生熟悉各年龄段的学前教育工作。

3.2合理设置课程,提高见实习的有效性。

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反映了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应进一步完善。第一,增强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如五大领域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应在提供模拟课堂教学机会的基础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实习,身临其境地感受幼儿园教学情况。第二,加大专业技能课的比重,并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舞蹈、绘画、钢琴等专业技能的学习会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应加大有关专业技能课时的比重,并且每个学期都为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保证学生技能的熟练性和连贯性。同时,教师还应结合幼儿园的需求对专业技能课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技能课的教师不能像要求专业学钢琴、舞蹈等的学生一样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如,幼儿园不需要教师具备精湛的琴技,只需要具备最基本的琴技,并且要会边弹边唱边看。第三,设置弥补学生不足的实践课程体系。据调查学生在见实习中反映突出的问题是对课堂的控制与管理、与幼儿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幼儿活动的整体规划。学校应针对这些问题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来弥补学生的不足。

3.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见实习的针对性。

校企合作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最初就是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提出来的。目前用人单位反映多数学生就业之后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上岗。这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主要依赖于学校的见实习工作。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合用人单位的合格职业人,学校在开展见习工作时必须与见实习基地进行定期的交流合作,共同制定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的见实习方案。当然校企合作还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出不同的指导方案。如育婴师有育婴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幼儿教师有幼儿教师的见实习指导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功效。

3.4有效管理监督,提高见实习基地的有序性。

学校应改善对见实习基地的管理。首先,学校应与社会职业需求相联系,拓宽见实习基地的选择范围,开发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多类见实习基地。如:幼儿园、早教机构、胎教中心、托儿所、特殊儿童学校、儿童读物出版社……这样既可以降低学校寻找见实习基地的难度,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为他们将来就业提供了多种选择。其次,提高对见实习基地的审核标准。见实习基地不仅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场所,同时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优秀实践典范的责任。所以学校在选择见实习基地时必须严格审查,看该基地是否具备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否具有指导学生就业的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进而选择出具有指导学生见实习能力的合格基地。第三,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学生普遍对实习单位感到不满,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几乎不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帮保育员劳动,帮教师做教具。为了防止这些问题的出现,学校必须加强对见实习基地的监督管理,如:见实习前将基地应完成的任务用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并发给各基地,还可以与见实习基地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来明确见实习基地的责任,并规定违约后应付赔偿金。

参考文献。

[1]林泽炎.大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完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2]李海贞.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6.2.

[3]胡斌.浅析大学生实习制度[j].社科纵横,2009.1.

[4]秦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研究[j].第一资源,2010.4.

高中化学参与型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1.自主发展场。

对班级中的学生而言,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在发展的时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可以实现学生的不断发展。同时,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学生的现状只是“昨天”的一种积淀,不代表学生明天依然如此,其发展不是静态、固定不变的,是具有一定发展潜能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2.自主生活场所。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构建一个轻松、民主、自由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衡量班级生活质量的指标为:身心愉悦程度、成就感、内心充实程度。身心愉悦指的就是学生心灵舒展,没有压抑感、疲惫感,身体方面较为舒适、放松;成就感指的就是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能够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内心充实指的就是学生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不会感到无聊、空虚,有着明确的生活目标。

二、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构建。

1.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创设良好的自主参与氛围。

首先,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主人翁意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树立“双主体”的管理理念,也就是在转变传统理念的情况下,摆脱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进而形成师生双主体的管理格局。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班级管理的责任,同时知道自己在班级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而勇于承担,逐渐提高主体意识,不断发展。其次,重视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良好自主参与氛围的创设,可以充分表现出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与倾向。班主任以及科任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并且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轻松、民主、自由的管理氛围,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创新班级管理手段,构建自主参与管理机制。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方式决定班级干部,进而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为学生提供一些独立思考的机会。在选举的时候,可以适当引进一些竞争机制,让学生均有选与被选的机会,而不是单纯以成绩优劣决定班级干部。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学校纪律规范就是基础。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可以通过全班成员的讨论,由每位学生亲自签字确认后展现在墙上,之后教师进行一定的改进与规范,最后成为班级的共同约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学生给予惩罚。除了在班级中设立委员会以外,还要成立纪律检查小组,成员由学生轮流担任,主要就是对委员会成员工作进行相应的监督与检查,并且实行周评、月评等考核制度,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结语。

总之,在开展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在构建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时候,一定要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创设良好的自主参与氛围,同时创新班级管理手段,构建自主参与管理机制,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论文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报告

摘要:作为开放教育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证券投资分析,目前存在着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缺乏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相匹配、相衔接的教材,并且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文章针对此门课的教学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寻找问题所在,并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革设想。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实践教学是关乎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要素,也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性的具体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支持各类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但是,目前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毕业生岗位技能差、实践能力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桎梏,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稳定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保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当前,各高职院校基本建立了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但这种体系只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和运行进行自我评价,找出问题并改正。而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不能仅靠内部保障体系,还需要外部保障体系,只有通过内外部保障体系的共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本文拟从外部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构建高职实践教学外部保障组织体系,以提高整个体系的保障质量和运行效率。

我国高职教育界近年来比较重视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更多的是从学校角度出发,关注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而对于外部教学质量体系的构建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也较少。另外,就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内容而言,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不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组织体系是整个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整个保障体系的框架结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对于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亟须展开相关研究,以完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理论。

实践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要培养出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必须规范实践教学活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这一点仅靠内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规范和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外部保障体系的力量,充分发挥内外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形成合力。这样才能从内外部两方面来共同引导、规范,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所学与企业所需不匹配的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3.深化高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工作基本由政府部门承担,具体政策和细则也由政府部门制定。政府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外职教发达国家的经验,要构建完善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政府部门必须转变思想,充分发挥社会评估机构的作用,理清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评估机构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形成各司其职、管办分离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从而提升高职教育的管理能效,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1.组织体系不完善,总体规划不完备。

评估是开展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体系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因此,评估机构是外部保障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评估机构主要有教育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心、各省级教育评估院等,这些评估机构基本是官方或半官方性质,受到政府的管辖和制约,独揽高职评估大权。这样一种强势的行政管理体制造成社会评估机构发展缓慢,很难深度参与到由政府主管的高职教育评估工作中,与高职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此外,从组织结构上来看,目前我国的评估机构基本可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但这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相互间沟通交流甚少,尚未形成立体化的评估组织机构。此外,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总体规划不完备,缺少统筹管理,缺乏协调规范。鉴于当前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的实施主体是政府部门,也就是说政府的主要做法就是目前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的主要做法。目前,政府对于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手段主要是行政审批。由于不同政府部门的职能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在出台相关方针政策时,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会有所区别,如教育部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省级层面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实训基地评估、规划教材评估、课程评估等,之间有重复、有交叉,内在联系不密切,缺乏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不利于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对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组织保障体系进行规划设计,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度。

2.评估体系不完整,高职院校参与评估不积极。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办学主体和办学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必然要求多元化的评估机构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估服务。当前,我国各种评估机构基本都是官方或半官方性质,主要是接受政府委托开展评估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社会评估机构和行业组织参与到外部保障中来。虽然评估活动中绝大多数评估专家来自高校,理应有利于高职院校参与到外部保障中来,但事实上这些来自高校的评估专家都是由政府聘请,代表政府开展各项评估活动,他们必须对政府负责而不是对高职院校负责。此外,高职院校本身对于评估的需求不旺也是影响社会评估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从外部讲,高职院校是向政府负责,政府对高职院校具有绝对的掌控力,高职院校也不得不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造成社会评估机构和行业组织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到高职实践教学外部保障体系的建设中,多元化的评估体系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从高职院校角度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公办院校,由政府统一拨款和管理,高职院校只对政府负责,这就造成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市场压力,来自市场的动力不足,缺少主动开展评估的驱动力,这也制约了社会评估组织的发展,影响了多元化评估体系的形成。

3.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准则不规范。

法规建设是规范和完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法规建设滞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综观我国教育界所有相关法律,目前还没有针对教育评估的专门条文,也没有关于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构建的明确论述,而关于政府、高职院校、评估机构和行业组织之间关系界定的表述更是匮乏。也就是说,当前我国法规中对评估机构的设置、审批以及作用都没有明确的说法,对社会机构参与教育评估更是缺乏相关依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评估机构的建设与发展,也导致既有的一些外部保障制度在时间上不能持续有效,范围上不能整体推进,运作上不能深入研究。另外,由于各级政府对高职评估机构认定和管理都不够重视,评估机构的认定制度,以及评估人员的认定制度、考核管理制度等都不够完备,而整个高职教学质量评估行业自身处于一种散漫的状态中,没有规范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同时,现有的评估机构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层面没有但单位内部应该有的评估人员认定标准、评估规范、从业准则等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科学、有效、完整、规范的体系,对评估过程的研究和管理也不够专业化。

1.转变政府职能,保证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从国外职教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要高效、有序运行,必须保证其组织体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维护整个外部保障体系客观公正的最重要因素。比如,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等评估机构都是独立的,不受政府的干预和控制,评估机构在制定评估标准、确定评估范围、选择评估方法、公布评估结果等方面具有自主权。政府参与高职实践教学外部保障活动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制定法规政策等途径来实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职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实践教学质量问题会日益凸显,而政府部门人力有限,不能全程参与对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监控。基于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变直接管控为间接管理,赋予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构建独立于政府、高职院校之外的,公正、科学、合理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

2.制定评估法规,推动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活动的专业化与法制化。

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之所以如此混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关评估法规建设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目前,我国现行的高职评估法规主要有1990年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4号)、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1999]第6号)和2012年国务院制定的《教育督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4号)。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是唯一一部专门针对教育评估的法规,也是目前最完整、最具体的教育评估法规,但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部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实施教育评估的主体只能是政府,这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已不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事实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促进管办评分离”。因此,要根据高职教育发展实际,转变政府职能,秉承建设服务性政府和管办评分离的思想,从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的目的、对象、流程、类型,以及评估机构的设立、监督、管理、职责分工等方面,对质量保障和评估组织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还要明确政府、高职院校、评估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从而实现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活动的专业化与法制化。

3.密切相互联系,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

实践证明,相互关联、彼此协作的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可以有效提高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极大地降低由于政出多门而造成的多重评估成本,更有利于社会各界清楚地了解各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质量。当前,我国已有的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各种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间的联系极少,职能分布也不清晰,甚至存在重复和交叉的情况,不利于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首先应加强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各类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间的联系,理顺各类外部保障组织的具体职能和相互关系;其次要建立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外部保障机构,形成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切实提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4.加强宏观管理,构建实践教学质量全国监控体系。

政府在转变职能,不直接负责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活动后,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再参与,政府还负有宏观管理的职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同时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和各类学会的作用,依托这些社会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及时收集各类监控信息,客观准确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保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的平稳运行。组织体系是整个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的核心,也是保证各项外部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牵涉面广、影响因素多,要想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必须集政府、学校、社会评估机构、行业协会等力量于一体才有可能实现。随着国家对高职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对高职实践教学质量外部保障组织体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存在的问题必将得到妥善解决,高职教育必将有力推动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秋衡,余舰.高等教育评估[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志海,杨建,陈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4).

[3](英)尼古拉斯汉德.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j].佟希蒙,译.教育研究,2006(5).

[4]蒋家琼,姚利民,游柱然.英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1).

[5]李亚东,陈玉琨.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5(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论文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报告

摘要:证券投资课程是高校需要加大实训操作的课程之一,目前我国证券投资教学在实践教学上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文章针对目前高校证券投资教学的不足列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让证券投资课程取得新的进展,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证券投资人才。

高校证券投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善实践课程的课堂教授环节及内容,让实践课程真正意义实现。在教学中除了教授理论知识教师需要相应增加实训操练内容以实训促进课堂的开展。

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应当明确未来学习的方向,在以后的学习和就业中才能应对自如。在大学生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高校一方面需要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社会立足和更好的生存。对于证券投资学来说其专业度更高需要学生对知识又更加深刻的认知。高校在证券投资实践教学中不仅需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将投资的新型观念以及方法教授给学生。要想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专业知识离不开教师的实践性教学,很多学生在学校内根本无法准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科,所以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毫无头绪。在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逐渐找到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定位,明确自己在所学专业中扮演的角色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自身未来的目标设定。全面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证券投资课程相关知识更深刻的了解,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才能拥有更为丰富的专业水平能力。对证券投资而言实践更胜于理论知识,在对其进行投资分析的过程中离不开理论知识的专业性指导又需要丰富的专业实战经验为支撑。某种程度而言证券投资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专业课程而存在,更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高校在证券投资教学上应当积极响应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历程,在此基础上明确证券投资学的核心知识点和重点,注重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努力做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我国高校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弊端且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固定,在对证券投资所做的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定的时间学习证券投资类知识,但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并不能代表能够熟练运用有关知识。很多学生缺乏对证券投资学科交易技能的运用甚至对证券投资学中隐藏的风险评估无法客观对待,这让所学的证券投资知识无法很好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现在很多证券投资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习惯性将资产定价以及投资管理作为重心,教师过度重视技术层面的内容却没有做到对技术进行有效且理性的分析。目前高校内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教师很多都是非专业性教师,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取灌输教学的模式。即使教师能够考虑到实践教学的方面但是所采用的方法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在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时未能将相关交易软件充分利用进行模拟导致学生无法在实验过程中清晰的看出其中应当重视的要点。还有一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的模拟操练比较的死板教条,并未通过理性分析找出投资的方法窍门,所以总而言之没有能够真正做到实践教学。

1.设计层次分明,目标明确的实践教学情境。如今高校几乎已经能够实现对证券投资学进行实践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所欠缺,为了让教学的目标更加的明确让课堂教学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努力根据课程内容要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来进行实施。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以营造出实践教学的情境氛围,设置的情境氛围应当具备相对应的学习要点。在实践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证券投资有关的模拟活动,让学生能够做到踊跃参加,经过不断的训练将操作技巧全部掌握。为了达到预想的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效果给学生营造实践教学氛围高校可以购买金融类相关软件,给学生创造出模拟的实验基地,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放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作为媒介,通过在实训基地中的模拟化交易让学生能够对实验操作的得心应手。学生也可以充分运用起证券投资中的股票发行以模拟炒股的方法增加实训操练的机会。

2.将校内实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结合丰富实践教学。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不仅由高校课堂组成,还需要校外实训基地的辅助来帮助实现。高校也可以邀请校外的证券投资实践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自行发挥给学生自由选择实训单位的机会。高校内的实训课程一般会选择在学期内的固定学时完成,校内实训课程一般是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与教授,给学生模拟操作的机会。在模拟操作中通常包含有模拟分析的板块以及模拟进行交易的板块等等。在实训时为了增加学生学习乐趣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对实训比赛进行适当的考验,通过比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对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在学时内的实训课程应当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最佳,在最后的实验实训课程也需包含在其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适量的模拟资金让学生进行模拟投资,在模拟投资过程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模拟投资情况。让学生既能学到证券投资学知识又能有实训操作的机会。校外的实训基地一般需要符合校内的实训课程内容,校外实训基地应当与高校签订相关协议,共同为学生的证券投资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高校可以将实习工作队伍进行完善成立专业的领导队伍,让学生可以在这一实习基地中更好的参与校外的实践活动。高校在实习基地中企业也可以让优秀的业务高手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挑选比较热点的证券问题作为讲座的讲解重点,让学生第一时间对证券投资学新的变化及时了解掌握。

3.建立网络指导平台,开展实时跟踪指导。高校在进行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时需要搜集足量的网络资源,根据我国证券投资交易的发展状况来进行具体的分析探讨。我国每天的证券交易时间是有限的并且证券投资学的课时设置也非常紧迫,导致在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中会反复对证券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分析才能对实践做出相关的决策。高校为了给学生学习证券投资学实训课程提供便利会在班级中设立有专门的课程实训的讨论处。在群体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互联网平台充分的运用起来,准确并且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才能第一时间加以解决。在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去钻研探讨,将学生讨论的结果与教师指导的结果进行融合。所谓网络跟踪指导就是利用互联网实施教学辅导,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顺利进行。

四、结语。

高校为了让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应当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找出相关的学习案例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结合互联网媒介进一步完善证券交易的系统,让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证券投资的实践性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于丽红;兰庆高.证券投资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理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小提琴换把技术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小提琴换把技术作为左手训练的基本技巧,是教学实践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左手换把技术训练如果不扎实,将会影响左手音准及其他应用技巧,而对于音乐表现的深层要求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怎样强调换把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只是告诉学生要把换把练准但是没有剖析训练的具体步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换把类似“”的过程,不自信、不肯定,完全就是凭运气、靠感觉,一上到较高的把位音准就开始晃晃悠悠,自然也考虑不了音乐表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遵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重点把握突出的问题,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与表现能力,使学生的演奏达到技术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系统的换把训练。

换把训练应该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系统训练。根据换把动作和难易程度,换把动作分为空弦换把、同指换把、异指换把和屈伸换把4种类型。然而在音乐作品中,换把片段大多零散且不规则,有时候一个乐句里包含着几种不同类型的换把技术。教师应该予以归纳总结,理顺不同换把类型的区别和关键,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训练步骤。从简单的换把训练入手,当学生掌握了换把音准与换把动作以后,再进行较难换把技术的训练。必要的时候可以结合相关的练习曲进行媒介音音准训练,系统地解决换把的问题,而不是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关于远距离换把的问题。

远距离换把训练,需要手指、手腕、手肘和手臂的默契配合,其中拇指的动作是训练的关键。对于不同方向的.远距离换把,在具体的问题上亦有所区别。1.上行远距离换把,左手容易受到琴身的“阻挡”,换把过程因为受阻而停滞不畅。为了避开这个“障碍”,在换把的准备阶段中,手腕、手肘和手臂应适当地向右方倾斜,让大拇指“躺”下来,而这个动作正是高把位按弦的姿势。由于整个左手重心向右倾斜,在换把过程中自然就“避”开了左边的“障碍”,使得换把动作更加快速流畅。2.下行远距离换把相比之下要更加困难,由于左手突然间移到低把位,“好像往回撤的手臂是在企图把琴从锁骨、肩和手臂的夹持中拉出来似的,因而在动作时便有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这是因为下行换把时,在高把位手型向低把位手型转换的过程中,左手大拇指因不能马上适应新的位置而产生了瞬间的“悬空”现象,左手手指失去大拇指这一重要支点便会出现“失衡”。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左手大拇指应该在不改变把位位置的前提下预先向低把位方向“躺”下,恢复低把位手型,提前为左手“解锁”。值得注意的是,回到低把位时,左手手腕亦应该从凸起恢复到平直的状态,手肘、手臂的中心也从右边移至中点。综上所述,无论是哪个方向的远距离换把,左手大拇指应该提前准备好换把手型,手腕、手肘和手臂按照换把方向进行转换,同时保持平稳的持琴姿势。

三、关于双音换把的问题。

双音换把与单音换把训练原则大致相同,由于左手手指以及音程特性,不同度数的双音换把各有不同特点。

(一)三度音程换把。

三度是作曲家最常用的音程,既用来写作优美的段落又可以表达高昂激动的情绪,因此掌握三度音程换把对演奏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三度音程换把中,由于1、2、3、4指都参与了换把过程,极易造成手指按弦过重而换把不畅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左手手指应当掌握正确的手型并适当减轻压力,并在换把中同样重视媒介音音准的训练。如果在换把的同时出现了换弦,应当以共同弦上的手指当做媒介音,从而引导左手找到新的把位。

(二)四度和六度音程换把。

四度和六度音程换把时需要在手指滑行的过程中确定新的手型,因此掌握音程特性是六度音程换把的关键。演奏者一方面应在滑行时保证手指松弛的状态以确保发音的纯净,另一方面要敏锐地根据音程特性反应手指相应位置以确保音准,这两个要素必须在手指滑行的瞬间迅速地完成。

(三)八度和十度音程。

由于八度、十度音程跨度较大,左手需要用1、4指演奏,并且每一组音程连接需要进行连续换把。长时间的手指伸张极易造成左手紧张僵硬,连续的换把动作也让音程进行听起来笨拙生硬,因此八度和十度音程换把是双音换把的难点。为了解决左手紧张僵硬的问题,左手大拇指适当地向下移动并“躺”下来,手腕可以相应地放低,这样有助于左手的放松及手型的稳定。同时,2、3指应该微微离开琴弦而不是按在弦上,因为弦上多余手指会影响换把的顺畅,并且造成左手紧张僵硬。在连续换把的过程中,演奏者同样要在手指滑行的瞬间根据音程特性反应手指相应位置,区分全音与半音的差别。值得注意的是,左手手指间距离在高把位时最小,因此低把位的八度和十度音程实际上是最难演奏的。

四、关于不常用把位的问题。

演奏者一般对第1和第3把位最为熟悉,一方面这两个把位靠近琴头和琴身,容易确定手指位置与左手手型,是最容易也是最基础的把位;另一方面这两个把位包含了小提琴作品常用的音域,而这点是别的把位所不能替代的。初学者熟练掌握第1把位以后,开始系统学习第3把位,而其他把位一般只有在具体的音乐作品出现时才会接触到。这样就造成了演奏者对第1、第3等奇数把位十分熟悉,但是对第2、第4等偶数把位以及由于升降记号造成的半把位相对生疏的现象。偶数把位的音域处于两个奇数把位之间,可以轻易地通过换把而被奇数把位所取代,长期以来处于“鸡肋”的尴尬地位。然而在音乐作品中,偶数把位的使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换把、换弦,以利于合理的音乐分句处理;偶数把位的使用还可以将相隔把位间的换把转换成相邻把位间的换把,减少换把痕迹以降低技术难度。在教学实践中,不常用把位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可以通过练习固定把位音阶或练习曲来达到熟悉不同把位的目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把位的作用并享受它们所带来的便利。

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在具体的音乐作品里,把位的变化和指法的组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很难用简单的规则去界定现实中遇到的复杂情况。有些乐句既可以完全在一根弦上演奏,也可以一直保留把位;有些上行经过句通过两次远距离换把达到最高音,同时也可以通过多次同指半把位换把达到同样的效果;反复在相邻把位间变化的乐句,除了频繁换把之外还可以通过屈伸换把最大限度地减少换把的痕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换把技巧,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音乐素养的有力支撑,当他们面对这些错综复杂、变幻多样的音乐作品时,同样会像迷途羔羊般茫然不知、手足无措。因此,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是教学实践中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课题。音乐素养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培养的是一名邯郸学步的普通工匠,还是一名善思独立的成熟演奏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同一个乐句中使用几种不同的指法或者音乐处理,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每种指法及音乐处理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培养学生辨别优劣的审美能力。除了音乐处理的合理性,演奏技术的便利性亦不容忽视。通过屈伸换把、同指半把位换把、呼吸点换把等方式,可以充分展现技术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将音乐处理合理性与演奏技术便利性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具备处理具体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演奏者。

小提琴换把技术作为左手把位间音准的保障,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技术。完美的小提琴换把技术,不仅保证演奏技术的准确无瑕,更赋予音乐作品生动的表现力与丰富的感染力。演奏者除了掌握基本的换把技术之外,更应该学会如何处理繁杂多变的音乐作品,并运用音乐性的技术表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重视小提琴换把技术技巧性与音乐性的结合,让技术为音乐服务,令换把技术的“天堑”变为音乐表现的“通途”,描绘出美妙的音乐之虹。

中职女生篮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吉林省辉南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的“一二三四”德育实施思想:坚持“以学为本,以德为先”,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入手,围绕“一个切入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二个目标(培养学生成为‘现代职业人’、‘文明和谐人’)”,“三个策略(全员参与、全程营造、面向全体)”,“四个途径(环境熏陶、活动育人、榜样示范、主体参与)”确立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扎扎实实开展德育工作。

二、“一二三四”德育实践模式的工作策略。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德育工作人员、科任、班主任、学生家长代表等组成的德育工作机构,实现德育工作一盘棋、一条线、一张网,构筑德育工作的全员平台,形成人人关心德育的育人氛围。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主阵地实施教书育人,积极开展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实践、体验、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入校新生心理引导和疏导,把握好德育的切入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目标的确立和实施,通过课堂教育环境的影响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形成职业素养,掌握职业技能,逐步形成岗位核心能力,实现由“会做人、有技能”到“会做事、能创新”的育人目标。通过和谐沟通,优质服务,培养服务意识,树立劳动观念。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突出精细化管理,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实施环境育人。强调“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能育人”;营造崇尚成功教育的校园精神文化。注重校内典型的培养、发现和宣传,促进学校文化的内化和提升。通过育人环境的营造、活动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课程、愉悦的活动、浓郁的文化氛围,给学生在精神信念、成功机会、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持;通过榜样的引领示范、主体的活动参与,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尝试成功、获得成功,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和生命需要的工作。

三、“一二三四”德育实践模式实践情况分析。

1.发挥德育网络功能,调动全体教师德育积极性。学校着眼于“教师领会得到、学生理解得通、问题解决得了”的工作思路来进行礼貌习惯、守纪习惯、卫生习惯等文明习惯的养成,进行学习习惯、劳动习惯、惜时习惯、节约习惯、环保习惯等职业意识的养成。先求做到,后求自觉,先求某一方面,后求全面。强调学生自律,增强学生对习惯养成的参与意识,把外在的要求变为自觉的言行,从而实现德育的实效性。我们注重“做中学,学中做”,使德育工作具体化、可操作,学校的德育实施点覆盖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始终。就这样,学生们逐步向“合格中职人才”、“优秀企业员工”靠拢。

2.有效增强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在我们学校,无论是职业指导课、文化基础课、专业课还是实训课的教师,每节课都必须渗透德育内容,每学期都必须完成至少两节的德育专题任务。职业指导课注重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指明成才之路;文化基础课侧重引导学生主动提高自身思想和品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发现和发展学生职业个性和潜能;专业课和实训课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能力,增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竞争能力。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聪明才智,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从主观意识中认识到优秀德育素质的重要性,并且通过活动体验来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格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校课堂颇富德育功能,使发现的学生问题和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都得到了一一解决,各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校园环境建设发挥育人功能。我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精心布置了文化提示语,其中很多作品都是学生编写或制作的,它们的存在时时刻刻在提示着学生要爱护公共设施,保护校园优美环境,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立志报效国家。校长“身先士卒”,召开全校师生专题大会,针对学生不良行为、保护环境方面发出了倡议。后来,我们在墙壁开关上贴上了“轻轻按我,给你光明”提示语,在墙壁上、树林间等处贴上了文明行为提示语,希望能多多少少改变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的确,这项努力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

4.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德育活动,中职学生德育素质提升明显。学校按照学生德育活动工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活动形式,学校科学设计并组织开展了大量的学生德育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养成教育,做到了以德引善,以德树人,让学生们在丰富的德育土壤中快乐成长,使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学校从多角度、全方位地依据现有资源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影响。在德育建设中每一次活动的策划,每一个举措的实施均是尽量站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角度上的尝试。我们所组织开展的各项德育活动成了学生们积极欢迎、热情参与的综合体验活动。我们采用“因势利导”的教育方法,力求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其更具操作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可接受、可体验中来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德育成长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德育素质的增长,丰富了教师的育人经验,提升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水平。

5.进行学生德育素质考评,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为了巩固对学生的德育成果,我们在期中、期末考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德育素质考评考试的环节,并将考评结果如实地反馈给学生及家长,家校合作共同来帮助学生优秀德育素质的提高。在肯定学生德行亮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需提高的方向。在教师与家长的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家长真实地了解了孩子的在校表现,清楚了学生的“毛病”根源,学生认识到了自身努力的方向,从而明确了对学生未来教育的工作思路。

6.学生德育融合企业文化。我们学校多次邀请已经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良好成绩的本校毕业的同学回到学校与在校学生进行交流,让在校学生直接看到本校毕业生的成功形象,坚定自信成才的心态;学校还曾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领导、师傅来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德育和技能培训;学校每年都组织就业类班级的同学深入到合作企业参观、实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种种措施,通过种种案例,我们让学生看到了作为一个中职毕业生顺利进企工作应必备的德育素质,为学生的在校成长规划了有针对性的前进方向。在各种活动中学生可以说是受益良多、大开眼界,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任务,从而内化为激励自己进步的动力。总之,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工程,我们应该认真结合当今的学情、校情、国情实际,认真研究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采取科学有效的做法,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在德育的实际开展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受益颇多。今后,我们将继续不断研究、探寻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将中职德育推向更高层次。相信我校的德育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越来越“靓”,成为一所德育特色鲜明的学校。

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教学论文证券投资课程实践报告

摘要:作为开放教育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证券投资分析,目前存在着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实践环节,缺乏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相匹配、相衔接的教材,并且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等问题。文章针对此门课的教学现状做了深入分析,寻找问题所在,并对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革设想。

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金融专业专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开设之初是想以此打造开放教育教学的一门精品实务课,充分体现专科重技能的教学理念,目标非常明确。但是,开设两年来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实训价值,反倒逐步走回单纯的理论教学的老路,其中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源,笔者认为,主要是课改思路不清晰,改革不彻底,最终导致新瓶装老酒的教学模式。

(一)缺乏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特点和开放教育学员实际情况所编写的教材。

目前,全国电大系统除上海电大之外,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中央电大统一编撰的教材,统一教材,统一考试,有一定的系统优势。而且,借助规模优势,中央电大的教材更新较快,和普通高校相比有较大优势。不足之处是中央电大的一些专业的事务性课程的教材编撰方向不够科学,缺乏实用性。如果放在普通高校来用,这些教材会显得很好,很实用。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都是在职工作人员的开放教育学员而言,就显得不够科学,不太实用,证券投资分析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证券投资分析的教材引用国外理论较多,理论先进,但是与我国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严重脱节,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有些理论显得过于超前。机械、教条地照搬、照抄,容易导致脱离实际。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快、变化大,许多新变化没能在教材中得到及时体现,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开放教育专科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起来既吃力又缺乏兴趣。

(二)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开放教育金融专科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实践环节非常重要,应该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模拟投资操作,是利用金融实验室来完成;二是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除去最终的交割之外,与实际操作完全一致。电大开放教育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极为滞后,据笔者所知,除深圳电大外,绝大多数省地市级电大根本没有,即便建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也主要将它用于教学检查和创收,没将其看做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另外,有从业经验的实训教师严重匮乏,导致很多学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实训课纸上谈兵,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分析等形同虚设,把本应该生动形象的模拟演练变成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空口说教。一些有过从业或交易经历的学员对教师的讲解介绍根本元法接受,感觉所学理论和市场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这也是导致这门课程在各地电大教学过程中听课率几乎为零的最主要因素。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滞后。

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而且这些图表单纯依靠任课教师来完成较为困难或根本不可能,致使教学效果差,学生听课率低,教师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的情况是各级电大教学机构都在各自为战,家家都在紧锣密鼓地扩大自己的教学资源,每门课、每个教师都在疲于制作所教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绝大多数以简单的幻灯片为主,粗制滥造,劳民伤财。全国电大的优势根本没有得到任何体现,资源优势更没得到充分发挥。

中职女生篮球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偏爱具体形象思维,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擅长意义学习以及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从做中学”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学的有效性,需以“从做中学”为原则,从教师层面、教材层面和教学情境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学模式;有效途径;“从做中学”

一、“从做中学”的内涵。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为依据所提出的举世闻名的理论。杜威认为,行和知是良好的伴侣,是携手共进的,而“从做中学”恰恰能发挥这种效能。他主张学生应作为一个积极的实践者,通过在生活体验中的探索,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充分体现做和学的结合。[1]他也认为,“从做中学并不是指用手工来代替课本的学习”,这些只是为了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供了一个帮助。换而言之,“从做中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不能用之来取代学习本身。[2]因此,“从做中学”被认为只是适合某类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多数都是在普教中学习上遭遇挫折、被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归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入校的分数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分数,呈现两极化,基础好一点的相差几十分,基础差一点的甚至相差几百分。在同一专业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明显。以前对于这些学生的分析多是从他们的学习习惯来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多是觉得学生的自信心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或是单纯分析他们的学习行为,如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缺乏目标等。对于这些学生,只有从认知特点上对他们进行把握,才会对个体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偏爱具体形象思维。

对于他们能具体感知的事物,他们均能理解透彻,并且偏爱从图形、声音以及触觉来认知事物。他们在此方面的能力,可能比同年龄段的普通高中学生要强。他们经常用此种方式来感知世界。对于赋予符号抽象意义的东西,他们往往较难把握,这就是为什么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成绩较差。这几门学科由于现实教材中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多脱离生活实际,而老师对于学生的教授就是不断地进行这种抽象符号的练习,因此,学生对于这种他们并不擅长的认知方式,本能上就对它们有抵触。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恶性循环,这几门功课他们越学越差。而对于文科类的语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或能在影像资料中形象地体验到,因此,他们这几门功课的成绩普遍较好。

(二)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

按照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进行认知操作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学习者对先前的知识重新提炼或要超出先前的知识,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中职学生在此方面偏弱,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进度无法与普通高中生相提并论。中职生往往只能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略微提升一点新的知识,并且让他们感到旧知识和新知识是有关联的,新知识仍是“旧知识”,无非只是进行了稍微的拓展,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学习到新的知识。中职学生在学习一门全然未接触或根本没有任何体验的学科知识时,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学生艰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时,学生们恍若感觉在听天书。

(三)擅长意义学习。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的总和。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直觉的解释。两个不同的人,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因此,他们在对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会出现不一致的反应的。所谓的意义学习,就是指一种使得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当中职学生用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时,他们的学习速度就极快。中职学生比较注重此种意义学习,一旦所学知识进入到他们所熟知的和对他有具体意义的认知范围,并且这些知识都是与他的直接的经验体验相关的话,学习效果就非常明显。

(四)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于一切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就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横向学习迁移是指相似内容和难度之间的学习,而纵向迁移指的是不同难度和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对待同一层次的学习内容时,表现出较强的横向迁移,换句话说,只要是同一难度的知识,只要他们真正掌握了,相似的内容他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他们所说的懂了某种知识,多是指横向迁移。如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稍作拔高,做纵向迁移,他们的领悟和理解就较为困难。他们通常认为自己听不懂的知识,多是指纵向迁移。但是,布鲁姆强调知识的学习恰恰就是重视这种纵向迁移。中职学生学习差,就是指他们这种纵向迁移能力较弱。

三、“从做中学”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从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做中学”给予中职学生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实物。在实训教室中,中职学生的身边全是可供他们认知的实物,他们对这些实物伸手可触,不像以前的初中课堂中,老师多是进行抽象教学。中职学生动手触摸并且使用周边的实物进行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从而更加立体地认识了实物。在“从做中学”的中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多是围绕生活中的经验来完成,如打磨出一件工具,烹制出一道菜肴或是砌好一面墙,等等。中职学生在完成此类任务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前枯燥的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在“做”当中,他们受到了一切必要的训练,对于原本枯燥的知识,他们开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他们在“做”中,有各种体验的融合,符合他们擅长意义学习的特点。他们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慢慢地将各种体验融进了他们的认知体系当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

(二)“从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和技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智力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做中学”是唯一有效的办法。作为受教育主体,中职学生在接受了初中的基础文化知识后,进入了中职阶段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其职业的属性和特点,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此种专业,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其对该专业的认识,最为重要的是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从做中学”是以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的教育过程必然带来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从做中学”能真正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比其他任何方法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从做中学”将个体和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使得人变得真正有生气和现实感。以往不少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要先学会做人,至于如何做人,大家都语焉不详。其实做人就是从做每一件事中去体会做人,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会做每件事情当中去学做人。而且只有做好每件事后,才能做好一个人。中职学生只有通过“从做中学”,才能从一个抽象的人,变成一个鲜活的人和真实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恰恰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四、基于“从做中学”的中职教学模式探索。

中职的教学模式不能像以往一样,继续沿用初中教学的模式,采取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给学生们灌输知识,也不能像大学教学一样,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它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从做中学”既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多数人都会赞同“从做中学”应是中职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根据“从做中学”的原则,可以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学习的核心,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连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此,有效的中职教学应以“从做中学”为原则,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层面。

“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让教师偷懒,让学生自己胡乱摸索,让教师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善于把握要点,了解教学难点。教师必须让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完全地监控状态,并且教师要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此种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做,而不是让他们去乱作,要有耐心地具体指导每个学生,在需要防止出错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具体的“做”中,提炼出抽象的知识出来。如果学生只是“做”完,不去提炼,那么学习就并未真正发生。真正的学习就应是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另外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创设出各种各样鲜活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教师需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事物,从而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层面。

按照杜威的观点,“从做中学”并不是要把教材和课本给剔除掉,而是要在教材指导下,来进行“从做中学”。由此观之,教材的作用是重要的。现在中职教材普遍的问题是: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内容的结构上多是借鉴普高教材或是高校教材,教材的编写形式枯燥,不受学生欢迎。要更好地推行“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中职教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改革:(1)让教材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只有使用此类教材,学生才能真正从生活体验中进行学习。(2)教材可以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前的教材讲求系统性和理论性,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不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教材可以以任务为中心,融合多门学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地对各门学科进行适当的学习。(3)教材应重实践性,轻理论性。以往的中职教材偏理论性,重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中职教材应该将职业的技能和职业知识融入教材中,将理论性知识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感到学完教材后,知识就能运用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抽象的理论学习。

(三)教学情境层面。

“从做中学”强调就是要从生活中学,要在实践中学。以前的义务阶段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多是处在封闭的教室中进行学习,只有那些抽像思维强的学生才能适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擅长的是形象思维,那么“从做中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创设出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如今,很多的中职专业课就是在实训实验室中进行的,这样学生可以真实进入职业场景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也可以与其他同学探讨如何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训实验室中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职业技能。因此,实训实验室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而且应该让每个专业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打造规范和标准的实训实验室,从而让学生能从这种较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真正体会“从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文.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性探析——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视角[d].西安:西北大学,.

[2]吕达,刘立德,邹海燕.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