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个人>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19篇)

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范文(19篇)

作者:QJ墨客

规划计划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表现,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专注和有目标地实现我们的计划。5.阅读以下范文可以帮助你深入了解规划计划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作为一个教龄还不是很长的教师来讲,针对自己的教职生涯,如果想把教师当终生职业的话,相关的职业个人规划的制定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未来的方向,朝着这个方向迈进,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优秀的教师。以下是我有关职业的发展规划。

一、作为教师,自身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我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在大学四年里都是相关专业的学习,而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想做个老师,能够教书育人。并且在学校里,专业成绩都是名列前茅,自己也一直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成长,自己将教师当做自己一生与之奋斗的职业,也秉承着爱岗敬业、勤奋好学的态度,促进学生更好更自信的学习和成长。“桃李满天下”这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2、劣势:现在自己的资历很浅,教学质量水平还不是很高,自己的学习方面还有待加强,教学经验欠缺。

1、增强自身的学习。

作为教师,主要职责是教人育人。在学校里成为老师的那天起,自己就是学生的榜样和学生学习的对象,想要能教好学生,自己就要提高自身的内涵,如果自己都什么都不会,或者没有什么展进的话,那就是不配教师这个职业。所以在我才开始踏入这个行业还不是很长的情况下,我要进行自我学习。学习如何能成为学生和家长心中优秀的老师,如何能够更好的教导学生,等等一系列相关的学习。其次就是学校开展的一些有关教师的培训,一定要积极的去参加,这样可以学到很多其他老师的检验,可以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也要花时间多去阅读相关的专业的书籍,提高自身有关教师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累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教师,应该全方位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大胆创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的能够更好的成长。在累积教学经验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反省自己,结合理论与实际,构成自己简单易懂的教学风格,能够彰显自己的教学方面的魅力。

这是自己简单的发展规划,我会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和推陈出新,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教师而努力奋斗。

文档为doc格式。

青年教师相关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文档】

1、从社会和教育事业环境的角度来看。

随着科技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更加完善,逐渐向科学化、生活化、个性化调整,面向终身体育,面向全民健身计划,面向教学的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受此影响,学校体育也应当发生相应变化,不应再单纯将体育作为调节脑力劳动,强身健体的工具存在,而应视为未来一生体育生活的入门阶段或一个重要环节,并相应提高学生运动娱乐兴趣。21世纪学校体育不仅仅要研究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本事,并且要研究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使他们对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把握好新世纪学校体育正确的发展方向,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2、从社区和学校环境来看。

我们九中是南开区的体育传统校,在田径、乒乓球、体操等方面均有很强的优势,曾多次在市、区举行的体育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虽然学校场地、器材等还不够完善,可是我们有一支团结奋斗、协同作战的师生队伍。

3、从家庭环境来看。

我的家庭是一个老、中、小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公、婆都是六十来岁,身体不太好可是能够自理,还能够帮我照顾儿子,先生在政府部门工作,爱好体育运动,闲暇之余,也能给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好的`提议。

4、综上所述,我认为对我有利的方面包括: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大环境很好,为体育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供给了理论上的支持;学校在软件建设方面,领导十分重视,支持并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培训学习、多交流,更好的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家庭方面,没有后顾之忧,全家老少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不利的方面包括:从个人角度来讲,对大环境的发展变化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工作中难免出现偏颇的现象;学校的硬件建设方面因历史原因,没有更好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不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全面实施。

二、自身成长历程和素质的分析。

1、成长的过程和此刻所处的阶段。

我出身于一个纯朴的农民家庭,从父母身上我学到了勤恳耐劳、踏实做人、待人友善、永不服输的精神。上大学以后,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专业理论,细心揣摩教学方法,为此刻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刻作为一名青年体育教师,我十分热爱我的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虚心向老同志们学习请教,定期和同事们交流教学体会,从而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

2、专业知识方面。

我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体育系,学习体育教育专业。在大学期间,系统的学习了专业体育知识、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等相关课程。毕业以后又参加了“体育教育研修班”的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结业。此刻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教育教学本事方面。

工作几年来,经过自我的理论实践和老教师们的悉心指导,我在教育教学本事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构成了自我的特色。参加区里的说课、双优课、育才杯的比赛分获二、三等奖。所撰写的论文共四篇分获市一等奖、区级一、二、三等奖。所带体操运动队多次获市级一等奖。

4、职业道德及个性特点。

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本事。经过教学实践,我构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作为一名青年体育教师,首先,我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正确把握分寸,不断改善教法和学习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强制性的练习,学生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有两点必须明确,一是“引趣”,因为“引趣”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学习”和“练习”中进行练习指导,并采用必须的身体素质强化手段,让学生在有意或无意中进行大强度、大运动的素质练习,既提高学生体能,而又使学生不觉得疲劳和枯躁。

5、身体及其他方面。

多年的体育训练和教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些许的痕迹,腰、腿、颈椎均留下了不一样程度的伤痛,但也培养了我钢铁般的意志和自控本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动作要领,每一个动作细节我都亲自多次的重复示范,直到大多数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为止。课后虽然累得腰酸腿痛,可是看到同学们掌握技巧后那种满足的笑脸,我早就把伤痛抛到了脑后。

6、结论。

以上是对我自身成长历程和素质的分析。我的成长过程教会了我投身工作踏实肯干的态度;专业的知识和教学本事为我的教学供给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强劲的动力;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决定了我对工作的忘我的投入;此刻所处的阶段证明我还年轻,在教育战线上还是一个新兵,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努力的空间和目标。

三、自我定位及总目标。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以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尽快由技能教育型向科研型转变,更新知识,提高体育教育的科研本事。体育教学,从传统技能传授课转到研究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选择教学手段方法的运动处方课。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计划经过五年的时间,力争到达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具有较高科研工作本事、专项结构齐全、专项特长突出、教学训练本事水平高、能够适应中学教育教学水平发展需要的青年骨干教师的水平。

四、分项目标和任务。

1、教学方面的目标。在教学方面尽快实现思想上的转变,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并以新的理念指导学生使其主动参与并养成终生锻炼的意识。

2、教育科研方面的目标。以现代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尽快由技能教育型向科研型转变,力争每年完成一到两篇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或和课题研究。

3、学习和其他方面的目标。在搞好体育教学的同时,继续《学生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以便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交流,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措施和条件。

1、保障措施。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师个人专业五年发展规划,实现即定的教学及科研方面的目标,把发展规划的每一个细项都能落到实处,我在制定五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设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保障措施。一个规划的实施能否成功,既取决于个人自身的努力,也在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老教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忙,所以还请校领导和老教师们多多帮忙我,使我能够真正实现教师个人专业五年发展规划。

2、客观条件的改善。对于实现规划不利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客观条件的落后,因场地的限制,很多教学资料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期望领导们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尽可能的为我们体育教学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年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要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2022年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今年,满怀着兴奋与激动,我第一次站在了江山路第二小学的讲台上,紧张、不安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实践与磨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滋味。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必须注重自我的发展,制定个人成长计划,通过学习逐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学习中逐步成长起来。

一、个人情况分析。

在工作中,我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耕耘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吧工作做好。师生关系融洽,能够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

但由于我的工作经验不是很足,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又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以上情况和自己的能力,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别市制定本人的个人成长发展计划。

二、成长目标。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掌握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善于思考,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习惯,做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认真做好学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教学质量,继续培养学生各方面良好学习习惯。

3、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不断地综合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4、关注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并能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5、多听骨干教师一节课,每学期作校内汇报课一节。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应当是在持续的自主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行为、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的过程。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实践、组织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加强实践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

三、具体措施。

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充分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和课下耐心辅导经验告诉我备课如果不够充分,上课就会不怎么自信,语言就会不怎么流畅,学生领悟的就不怎么深刻,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这既没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我们每天这样反思了吗?反思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吗?如果我们能坚持这么做的话,我们的成长一定会非常快。哪怕一周一次这样的反思和总结也是极其必要的。

另外一个可以提高自己的方法就是广泛阅读,不仅要钻研有关教材的教学理论,关注__教育前沿的最新动态,而且要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阅读可以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各种书籍。

__发展观要求,教学要以发展为主题,要以人为本,要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教好美术学科,更要树立全局观,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渗透歌曲、游戏、情景等多方面的内容,会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综合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一、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本学期任教三年级二班《语文》、《论语》及《杏坛经典》等科目的教学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潜心钻研教学,并不断探索__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学习其他师之长补己之短,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逐步深入,本人也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力求真正达到高效课堂,因此,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自己不断学习语文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以及个人文素养,努力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二、个人发展目标。

1、首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2、努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要积累一定的阅读量,要不断撰写阅读心得,经常撰写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力求在市或省级教育期刊发表自己的作品。

3、不断提高有效课堂的探究,大胆创新,不断实践,其真务实,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争取获得领导专家的认可。

4、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教学设备的能力,要善于借鉴网络资源,网上课堂、名师课堂实录等网络资源,能取他人之长,补已之短。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5、在教学中,始终对学生抱着一副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让学生乐于学习,能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6、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到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首先要有一碗水,尽力提升自己专业知识、个人基本功,力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做一名真正的、学生喜爱的教育工作者。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本学期,我将制定严格的个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计划,争取每周利用业余时间按时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师》、《教师教学用书》、《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等有关资料。并且不断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深入领会新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认真读教育专著,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多看相关的教育类期刊杂志,了解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最新观点,总之,用__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2、积极汲取他人教育教学经验。

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同行,很多都是教育专家,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每位老师的水平都很高,这正是我学习的宝贵财富。

本学期,我们学校定在每个周四为家长开放周,这正是一个学习的大好机会,我将利用这难得的机会认真听课,认真做听课记录,认真反思,认真参与听课后的反思讨论,争取通过课堂听课,在与授课者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汲取其他老师教育教学的精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共同探索中求进步,让自己在听课学习中不断成长,实现高效课堂。

3、勇于改革课堂实践。

“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求新”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个全新的艺术,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本学期,我将努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这不仅是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需要,更是自我教育生涯提高的需要,能够达到自我发展的需要。老师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本学期我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向着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而努力。

4、坚持写“教育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我们学校也要求教师要经常写教学反思,力求通过写教育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学期,我将把学校这一要求当成提高自己的契机,争取在教学后及时反思,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反思,绝不把反思只是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比如,上课后,听课后,交流后都要及时把自己的点滴收获记录下来,长此以往,相信自己的教学能力一定能够提升,自己对教学的思考也一定会有所收获。争取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不断提高,并且不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个人成长计划只是一个计划,如何将计划落到实处,如何真正提高自己,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将继续努力,争取在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成长计划要求,真正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

时光匆匆,一转眼,我己站在讲台上十年了。从刚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逐步成长,这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十年来,我一直努力着,但是“教无止境”,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得成长和发展,成为让领导放心、家长承认、学生喜欢的教师,我还得付出更多的努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进一步开掘自身潜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更好的做一名人民教师,我特别制定了三年成长计划,希望它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起到监督作用。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并认清自我是教师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我能真诚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踏踏实实教书,把教育教学真正作为事业。能积极学习先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事迹,翻阅相关的教育书籍,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关心学生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努力赢得学生的信任和音乐学习的兴趣。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除此,我也清楚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如有时上课过于着急,没等学生完全掌握音乐知识就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结果是事倍功半、重复教学;教学方法不够创新,没有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有效教学;科研停留于表面,没有深入研究,处于起点阶段。

二、职业发展目标。

(一)成长总目标:

努力钻研课堂教学,丰富教育、教学经验;扎实练习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树立终身学生理念;加强教学研究,争取成为研究型教师。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二)个人专业目标:

1、发挥音乐教学的独特魅力,利用生动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将德育渗透于美育之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认识人生,陶冶情操,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踏实上好音乐课,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认真钻研教材,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实践与创造,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编创等音乐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所教不同年级的学生能大部分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多阅读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书籍。加强自身声乐、舞蹈、器乐等方面的训练,学习相关课堂乐器,加强钢琴即兴伴奏学习,提高即兴伴奏水平。

4、认真指导校民乐队,辅导学生参加音乐比赛;积极配合学校,搞好每次活动。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青年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教师,一个平凡的岗位却承载着不平凡的一代育人事业。一个好老师不仅可以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还可以在一个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作为新教师有要能够给学生指引道路,首先就要给自己规划好教师事业之大道。三年,一段短暂也是漫长的光阴。在三年里可以发生突飞猛进的进步,三年,一个新教师质变的成长过程。只有踏踏实实的干好每一件事,上好每一堂课,才是新教师职业规划的一个前提要素。

目前自身的情况总结:首先,作为新教师在教师师德上的培养需要加强。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一切都还在实践中摸索,显得比较茫然。还有在专业技能的传授上,如何更友好地更容易地让学生吸收习得化为自身能力。

第一年: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转变,由被动转为主动。明确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同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思想上,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主动向老教师学习,向同行教师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师德表现,树立扎实的工作作风。教学方法,在学校拜老教师为师,积极听课、说课,在师傅的指导下,扎扎实实地进行学科教学,掌握教学规律,从实践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成长。技能的不断提高,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才能获得进步。在第一年,我需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使理论服务于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第二年:加强教育技能培养,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强化自我修炼。开展小学生书法教育的研究课题,寻找于研究合适书法教育的教材。提高书法艺术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发现学生潜在的艺术天赋。在教育技能基本熟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能力。在进行艺术学科教学中时刻,保持一个富有激情的心态去引导并传授学生艺术的欣赏能力。生活中并不缺乏美,我们只是要去引导学生打开那双发现美的眼睛。

第三年:教学相长,教研并进,形成初步自我教学特色。在美术书法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摸索一个属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能基本熟练地教育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书法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书家请教。学习他人优秀教学方法,结合自己风格研究如何上好小学生的书法教育。在教学之余,开展小学生书法教育的研究,寻求一种可以让学生练好字,写好字的方法。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在创新中获得最佳教学手段。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经验感受远远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提升自己。做一个锲而不舍的追梦人,以良好师德、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崇高的人格,为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年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

今年,满怀着兴奋与激动,我第一次站在了江山路第二小学的讲台上,紧张、不安的情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实践与磨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滋味。有工作的艰辛与压力,也有收获的喜悦与欣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必须注重自我的发展,制定个人成长计划,通过学习逐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学习中逐步成长起来。

一、个人情况分析。

在工作中,我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耕耘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吧工作做好。师生关系融洽,能够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

但由于我的工作经验不是很足,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又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以上情况和自己的能力,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特别市制定本人的个人成长发展计划。

二、成长目标。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掌握自己所任学科的专业特点,善于思考,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习惯,做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认真做好学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抓好教学质量,继续培养学生各方面良好学习习惯。

3、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在不断地综合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成为一个有内涵的教师。

4、关注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并能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5、多听骨干教师一节课,每学期作校内汇报课一节。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成长。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应当是在持续的自主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行为、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的过程。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

课件。

课堂教学实践组织案例分析等活动形式,加强实践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

三、具体措施。

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充分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和课下耐心辅导经验告诉我备课如果不够充分,上课就会不怎么自信,语言就会不怎么流畅,学生领悟的就不怎么深刻,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这既没有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我们每天这样反思了吗?反思后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了吗?如果我们能坚持这么做的话,我们的成长一定会非常快。哪怕一周一次这样的反思和总结也是极其必要的。

另外一个可以提高自己的方法就是广泛阅读,不仅要钻研有关教材的教学理论,关注科学教育前沿的最新动态,而且要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阅读可以丰富自我精神世界的各种书籍。

科学发展观要求,教学要以发展为主题,要以人为本,要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美术教师,不仅要教好美术学科,更要树立全局观,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渗透歌曲、游戏、情景等多方面的内容,会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的综合性、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

2

页,当前第。

2

1

2

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发展规划

认真备课、上课,写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进步,近三年个人成长发展规划。完善教学中的细节。尽量多的参加公开课。继续请名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指导,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争取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撰写并发表有质量的教学论文。

周建平。

通过名师工作室及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大市形成一定的知名度,积极参与工作室课题研究,撰写至少2篇高质量的论文。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评定,在相城区数学教育中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争取评到大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郭红清。

通过学习,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践新课程教学,教育论文《近三年个人成长发展规划》。注重反思,及时撰写教育科研论文,争取在近几年内教科研水平有较大提高,每年撰写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数学专业杂志上发表。成为区域内享有声誉的数学教师,并争取早日评为相城区数学学科带头人.

姚梅华。

戈晨曦。

继续请名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指导,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技巧,争取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撰写有质量的教学论文,争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青年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本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进入xx的时间仅仅一年有余,还有很多的课要上,前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为了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称职胜任的xx教师,特制定青年教师三年规划如下:

三年计划,第一年奠定基础,第二年符合要求,第三年精益求精。第一年对于青年教师来讲是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意味着青年教师教学生涯的开始,这一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志趣与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生教师的教学品位。虽然于我而言,第一年已经过去,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继续坚持培养我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爱岗敬业:力争在教育教学上勇挑重担,忠于职守。当个人利益和学校整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服从学校的整体利益。力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3、自主学习、提高素质:充分利用学校这一资源宝库。在交流方面,力争多听课,不错过每一次集体备课与研讨,在学习方面,以图书馆资料室为依托,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培养上述基本素质的目标是尽快成为一名合格胜任并受学生认可的教师,这个目标应该说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不断升华,不断提高,实现终身学习。

有了前两年的准备与积淀,在三年内青年教师的临界期即第三年中,应作到实现一个质的飞跃,在业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上进一步精益求精,在充分完成教师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使自己初步具备学者型教师的雏形。作到这一点,主要依靠前两年的准备与积淀,在具体方法上,要依靠更充分、广泛的学习、阅读。

1、积极学习、了解教育界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成果,并主动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进行实践,归纳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当然这样的过程应持续进行,成果也应不断改进。

2、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教育教学理论的经典著作,在利用前人的宝贵经验充实自己,为成为学者型教师打下基础。

3、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更新观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转型,适应不同风格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

4、在教育教学科研上投入精力,力争出几篇高质量论文。

行百里半九十,但本人觉得作为教师,年纪尚浅时的教学时光更加弥足珍贵,三年内的学习与工作,会带来充实与满足,会为成熟后的厚积薄发储备力量,会决定今后漫长的教师生涯的走向,也就是说,决定了一生的方向。

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务必注重自我发展,提升自身素养,透过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习中逐步成长起来。

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工作干好,对待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师生关系融洽,由于本人工作经验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也不是很扎实,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在发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以上状况特制订了个人成长计划。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学习补充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

2、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善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潜力。

3、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的梳理,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1、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扎实学好专业知识,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职位,并有所发展。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涵的老师。

3、不断锻炼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基本功及做人都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4、关注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并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1、加强基本功训练,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勤练基本功。在基本功方面,我的粉笔字还有待提高,以后我会好好利用学校的一日一练,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勤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思考,勤质疑,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己。

2、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课堂是老师潜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不仅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不断探索、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

3、坚持写教育反思,坚持写教学反思能够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写教学反思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潜力。

4、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仅能使教学高效快捷,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按照自己的计划好好执行,期望能到达自己的目标。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61年,初为东楼小学,1984年更名为实验小学。实验小学党总支下设退休和在职教师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6人。学校设施齐全,音、体、美、科学、微机、机器人实验室等特种训练室齐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工127人。其中,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6人;青岛市教学能手15人;青岛市优秀教师4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2人;青岛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青岛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7人。现有40个教学班,1708名学生。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雏鹰大队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励21项,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等省级称号31项,青岛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市级称号100余项。

学校“十三五”时期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高标准配置、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软实力建设的高质量运行等方面。软实力建设的投入和产出尤为突出,它是学校未来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力量。

(一)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先进。

学校老城区中心位置,占地29384.3平方米,建筑面积13242平方米。硬件设施完善。连廊式建筑一体化设计,在保持空间相对独立的同时拓展了立体互动的边界,开阔了户外视野,是有益身心和促进开放的教育空间。目前,先进的功能性教育空间包括:充满童趣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体育馆,足球场和3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为学生体育锻炼和身心发展提供超一流的外部条件;设施先进的多功能教室,富有创意的科学教室,技术领先的计算机教室,功能齐全的阶梯教室以及各具特色的美术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教室等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二)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文化传承。

学校坚持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着力点,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积极实施“依法治教、管理强校、科研兴校、名师立校”的治校方略,坚持“让学生有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究学习策略,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大力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做到把“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实现依法办学、科学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随着文化环境系统、文化实践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将不断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学校治理体系得到改进。

为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学校优质高效运行,学校建立了党政联席、分工协作的治理体系,以保障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决策质量。管理上,确立了校长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责任机制,强化管理就是服务师生、保护师生创新活力的“低重心”管理理念,以满足发展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时代需要。

建校以来,学校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基础上,赋予了自身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为了建设一所“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学校管理正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四)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初现。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省教学能手逄雪梅老师被任命为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从此启动了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截止2019年底,学校现有教职工121人,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6人;青岛市教学能手15人;青岛市优秀教师4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2人;青岛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青岛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7人,是推动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

(五)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遵循“明礼雅行”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以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培养为目标的智慧课堂,积极推动个性化教育教学,有效发展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精准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拓展了教育质量的边界。

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由数量均衡向优质均衡的根本转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以及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名校品牌优势产生的正外部效应,为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一)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新时代,加速的变化和加剧的不确定性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被称之为“新常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个体需要具备应对变化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国家或区域需要通过创新和创造性劳动集聚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无论从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标都精准指向了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换言之,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是未来教育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承担为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奠基的重任。

(二)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外部动力。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而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重要保障。基础教育发展已经由注重量的增长转入质的提升阶段,优质均衡的目标正在把基础教育引向全新的方向和更高水平的公平与效率。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教育强区战略的加快实施,青西新区基础教育发展从数量均衡向质量均衡转变已是必然的政策选择。服务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大局,既是新时代赋予本区各类学校的历史责任,也是推动青西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基础。我校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战略布局中深度发掘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文化精神、加速推动品牌建设步伐,既是现实要求,也是战略选择。如何融入持续深入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如何获得更为充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以及如何产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既有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在驱动,更有青西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外部动力。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极大增强。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在改变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资源供给等教育生态,教育有望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班级授课制难以突破的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因此,在以发展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以及服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能让教育变得更强、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四)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名校品牌优势正在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效应。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的深厚文化积淀是我校传承创新、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其品牌资源在我校的大规模投放以及其文化精神扎根我校,正在释放巨大的文化力量,尤其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文化内核历经百年仍然熠熠生辉。领导班子宏大的教育追求以及深厚的学术与实践积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软实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与方向。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以及青西新区教育体育局给予的双重支持为实验学校建设品牌学校提供了学术和政策保障。领导班子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高度重视,为深入持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实践基础。因此,源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的学校文化不仅激励师生创新创造,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学校高起点办学定位以及获得相关办学资源的同时,也面临任何新设学校都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这主要表现为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才能实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质量教学与教研、富有教育力量的学校文化等学校软实力建设领域。

(一)高水平师资队伍需要高位引领。

实验小学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很多已经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脚步,理念需要更新。如何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加速实现师资队伍结构性水平提升,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二)适应教学教研方向和内容改变的难度很大。

在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科教学不仅要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更要重视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之间的联系,最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研不仅要研究学科知识,更要研究学科本质;不仅研究本学科教学,而且研究跨学科学习;不仅研究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生本身;不仅研究教育规律,而且研究不能回避的信息技术环境。适应教学教研的深层次变化,是个困难很大的事情,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三)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依赖于师生的体验与认同。

学校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以及实践识别系统,都可以设计。但是这些东西如何深入人心,如何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而释放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则需要师生在不断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参与中通过价值判断产生认同,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规则。这是一个认知、共鸣、认同、自觉的发展过程;形成辨识度高的特色学校文化、贴上文化标签,外部灌输最终不敌来自组织成员内心的驱动力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学校发展初期,即使是传承优秀文化,学校文化的实践与创新也应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发生。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创造性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在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规律、遵循“明礼雅行”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十四五”时期优质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学校品牌优势。

学校发展规划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以生为本原则;坚持立足学校实际、科学设计原则;坚持汇聚集体智慧、全员参与原则;坚持文化引领、内涵发展原则。

(一)遵循规律,学生中心。

在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中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深入推动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在积极的快乐中获得最好的成长。

(二)立足实际,科学设计。

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发展优势和不足,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汇聚智慧,全员参与。

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借鉴集团成员学校的成功经验,充分借助教育领域专家的专业智慧,使规划制定过程成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四)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培育具备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在青西新区委区政府的特别支持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的一体化指导下,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学校管理和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加速建设专业风格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效推动个性化教育和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到2025年,学校教育品牌优势基本形成。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做好片区的招生工作,同时以集团化办学为目标,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办学目标: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

实验学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特色育人的办学道路,特色表现为赋予“明礼雅行”新的时代内涵,以c(创新思维)-stem项目和学科智慧课堂为实践途径,实施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坚定地采取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方向的特色育人策略,落实“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办学宗旨。

“现代化”体现的是以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观念和内容现代化,以开放、理解、合作等全球化理念为标志的环境现代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为标志的技术现代化,以管理重心下移、保护创新为标志的管理现代化,以包含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性评价为标志的质量保障现代化。

“高水平”不仅指管理体系、教师队伍、学科发展、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学生成就、国际合作等方面呈现出的高水平和高质量,更指直达目标的独特道路和特色发展以及个性化教育的有效策略。高水平既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也是学校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十四五”期间,是基础教育名校的奠基阶段。到2025年,学校品牌影响力迅速增强,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基础教育名校基本建成。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行动能力的创新人才。

在继承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明礼雅行”教育思想和“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培养目标回答了培养什么样创新人才的问题,即培养顺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元素、具备时代特征的创新人才,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和行动能力。

(一)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我们的培养对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无论经济如何“全球化”、教育如何“国际化”,都是基于国家和民族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国家认同是最基本的情感诉求和情感归属;国家认同不仅是简单的爱国爱家,而且是伦理和道德判断的结果,包含正直、诚实、善良等优秀品质。

(二)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身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主流实践。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知识系统和优秀文化既不符合发展需要,更不符合人类共同伦理和价值观。因此,学会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并实现无障碍沟通、具备国际视野是中国学生未来参与全球竞争必备的关键能力。

(三)思考精神。

思考精神: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意识和精神,是思维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发展的途径;思考精神是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多角度思考、综合性思考、远距离思考以及思考的思考等思考品质的总和,其中包含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意志力。思考精神是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行动能力。

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既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实践能力;学生应学会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学会独立或合作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以创新为目标的行动能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包含行动意愿、行动计划、行动策略、行动意志、行动效率以及行动反思在内的行动要素链,是与思考精神同等重要的关键能力。

“十四五”期间,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到2025年,在全区综合评价中,学生合格率99%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教师发展目标:专业风格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师资队伍。

专业能力是指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专业风格是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独特、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思想表达、行动方式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内在特性。

专业能力和专业风格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专业风格是专业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很高境界的产物,包含了专业技艺精湛、专业道德自觉、专业审美独到等高水平专业表现。那些在日常专业实践中表现出的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零碎的技巧和方法,是专业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还不能说是专业风格,专业风格是个性化的专业自觉。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和引导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最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个性化发展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老师能够教出个性得到有效发展的学生。在普遍倡导旨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个性化教育的新时代,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教师队伍结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保障。专业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级表现。

学生发展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快乐中获得最好的成长。

教育要引导学生以学习生活中通过思考和行动获得的成功体验以及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快乐感,我们称之为积极的快乐,绝非是因没有目标、没有意义、逃避困难的为快乐而快乐的消极快乐。

学生的快乐是目标导向的快乐。在学校培养目标统领下,学生的快乐是个人兴趣得到满足、个性潜能得到关照、独立思考得到培养、合作学习得到支持、行动效率得到提高而产生的快乐。学生的快乐绝不是为快乐而快乐,它是因符合个性的不断成长而产生的快乐。学生在成长中获得快乐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积极快乐与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纪律、秩序和规则并不矛盾,当我们评判这些纪律、秩序和规则的合理性时,唯一的依据就是促进还是压抑孩子的个性,是保护还是损害孩子创新创造的环境。

“十四五”期间,学校深入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学习道路上找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到2025年,99%以上在校生身心健康,并且掌握了个性化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第四部分重点任务。

完善学校治理机制,改进学校管理制度,培育以“明礼雅行”为特色的学校文化,提高学校治理效能,为学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完善学校治理机制。

建立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学生共同治理机制,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以治理思维提升学校治理效能。在党组织政治核心统领下,构建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民主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完善学校决策机制,党政联席会议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和审议功能。设立教学委员会等机构,对课程开发、学科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高效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把握方向和资源以及建设和维护创新环境、管理重心下移以及管理平台开放透明的管理体系,优化校长决策机制、提升校长领导力,落实年级组以激活师生创新活力为目标的管理事权,并建立引导方向的评价机制。改变原来以处、室命名的行政体制,代之以各类服务中心,例如“教学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真正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客户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变革。

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智库作用。专家咨询委员会由19人组成,成员包括国内教育领域著名学者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精英,对学校办学方向、战略规划、课程建设、评价改革等重大决策提供占位高、可操作性强、可持续的咨询建议。

发挥教师委员会管理自身专业事务的作用。教师委员会成员15人,由全体教师选举产生,代表教师对学校发展和学校重大决策行使建议权,同时基于学校办学目标管理教师的专业事务,包括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教研活动、教师评价以及师生关系调整等等,让教师在自治中找到尊严、自身价值和归属感。

(二)改进学校管理制度。

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形成适应现代学校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以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学校教育质量报告和管理层年度述职报告等为主体的学校发展报告制度。设计和规范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聘任办法,健全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教师职务职称聘任制度。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发展方向诊断、导师配备、培训研修、资源倾斜等外部支持。全面推进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三)管理重心下移,保护创新。

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学校中层管理部门职能向服务和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方向转变;打通纵向和横向信息壁垒、保障工作信息自由流通,减少一线教师自主创新的信息成本。管理的重心放在基层——老师和学生,相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有效的激励性政策推动师生自主发展、创造性劳动;用民主的决策模式保护师生创新活动,创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师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环境;建立校长室与年级组的直接信息通道,缩短校长与师生的层级距离,拓宽沟通的渠道,提高管理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年级组重在教学质量管理、班级工作指导、年级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高中层管理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要求中层管理机构高质量做好计划、总结、调研、参谋、保障和考核,提高管理效能和对学校办学思路的执行力。

(四)培育学习型组织。

建设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学习、运用、创新知识的学习型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研究型教师,充分释放学校师生的创造潜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培育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将学习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日常自觉行为、溶入到学校的血液中;教师主动研究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变化,用自觉、主动的学习代替被动地、制度性的学习,用系统式的学习代替零星式的学习,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发展教师实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同时,增强学校竞争优势。

“十四五”培育10个以上学习型组织或小组,示范和引导学习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学校整体学习凝聚力和创造力。

(五)构筑文化软实力。

“十四五”时期,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完成与理念系统一致的视觉识别系统(vi)、环境识别系统(ei,含室外一级空间,楼内大厅走廊等二级空间,教室室内等三级空,间)以及代表文化软实力的实践识别系统(pi,含制度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师生关系、社团文化等)建设。实现学校文化软硬环境的内在统一,形成学校成员共同的信念、价值观、身份认同、行为倾向和规则体系,构筑旨在保护创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环境,让学校文化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释放出巨大的教育力量,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教育境界。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观,进一步健全德育体系,把德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教学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中。深入开展“童心向党,我与祖国共成长”合唱节、“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做新时代好队员、“勿忘国耻、砥砺前行”九一八主题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做成达少年”春季开学典礼、开展“颂歌献给党与国,师心以爱育少年”教师歌唱比赛、“我与祖国共成长”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认真组织好“六一”“七一”和“十一”等节庆期间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教室板报,结合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十四五”期间培育20个以上主题教育品牌活动,鼓励创造性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流程,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的内涵,多维度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

(二)拓展德育课程资源。

遵循“明礼雅行”的德育品牌,建构了基础通修、兴趣选修、专业精修、自主研修的四修课程为载体的“以红养正”的课程体系,深入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建设学校德育品牌。

深化学科育德工作,构建融德育课程与主题活动为一体的德育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全科德育理念,明确每一门学科的德育要求,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启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选择学科教师分层分类开发培育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区域德育教材,结合德育校本课程,拓展和丰富德育教育课程资源。

“十四五”期间,学科德育精品校本教材覆盖所有学科;同时制作德育精品课程电子资源,确保学科德育精品校本教材的实时共享。

(三)培育德育工作队伍。

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挥学校领导引领作用。学校党政领导每学期至少为本校师生作一场形势政策报告,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关心国家发展,关注社会进步。

探索班主任德育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员育人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职、权、责和激励保障制度,以充分发挥班主任团队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搭建班主任成长平台,每学年举办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赛。制定《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导师带徒、论坛沙龙、工作研讨、科研创新、课题立项等途径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水平的总体提升。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升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接纳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教师探索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校本化实施。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建立个人档案,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处置与干预制度,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能力。

(五)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书香校园,培育书香环境文化,开发阅读校本课程,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推荐阅读书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涵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田径运动会、科技节、书香阅读等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长,能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挖掘和利用区域人文资源,开展人文大讲堂等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感受多元文化,拥有国际视野,树立全球共同利益观念,提升国际文化理解力。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一)课程资源建设。

围绕“培养具有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行动能力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优质课程资源体系,丰富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资源。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以课程规划、实施、评价、管理等为载体,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课程意识,优化课程行为,逐步提升课程思想力、设计力、行动力和评价力,科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形成高品质课程体系。基于“明礼雅行”的学校文化理念,瞄准育人目标,继承与创新——首都师大附中总校“四修”课程的内容、结构及设置,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明确目标与内容框架图、任务与时间推进表,通过“十四五”时期的实践探索,形成高品质的课程体系。

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重点建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跨学科课程(stem等)、艺术体育(音乐、美术、戏剧、体育、健康等)课程,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及其赖以存在的健康身体,为实现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优化、整合不同学科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集团成员校间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实施课程开发培训计划。从转变教师课程观、提高课程意识、赋予课程权力等方面,引领教师建构与智慧课堂以及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的课程开发能力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鼓励优秀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使教师从课程的践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将课程资源建设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和提升教师课程自主研发能力。

(二)智慧课堂。

探索构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品质,引导学生有效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每个学生成长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研制智慧课堂标准、文化环境、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评价工具,形成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际,研究明确各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并细化到具体教学各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学科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思维,有效发展学生超越变化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创新课堂关注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建立联系,找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注重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等高阶能力。

创新课堂倡导教师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体现专业风格的的创造性劳动。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更注重师生的课堂体验,评价标准灵活开放,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创造性。

“十四五”期间智慧课堂覆盖各个学段、各个学科。提炼教学成果并在校内优化、全区推广。创新课堂教学成果集结出版,并申报区级、市级以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三)教学方式优化。

推动以“智慧课堂”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转变,探索适用于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掘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多向思维、综合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重视认知多样性探索以及新方法和新技能的学习。

探索多元化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研究型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跨学科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相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变化奠定可靠的基础。

实施“教学会诊”制度。建立年级内或学科组公开评课或磨课常态化机制,推动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与再反思的过程中,促进中青年教师较快发展和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十四五”期间整理各个学科新型教学方法应用案例集,集结出版;相关内容在本校资源平台实现共享,并在校外做经验分享与交流。

(四)教师行为转变。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支持者,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唤醒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把学生参与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伙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师生在共同探索、整合、应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

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开展教学反思,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在持续反思中改进教学,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建立教学反思日志,引导广大教师将教学反思渗透到日常教学行为之中,让反思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自然状态。基于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五)贯通人才培养。

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出发,根据教育规律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各学段相对独立和各具特点、学段之间相互联系和跨段互动的一体化培养方案,确保各学段学生发展的针对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对学生实行单一档案袋管理,实施全学段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实现各学段的无缝衔接,全面改善学生的竞争优势。

制定学生贯通培养目标,形成创新人才培养通道;构建贯穿小、初、学段的校本课程体系,横向扩大优质课程数量,纵向实行课程分层,保证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和高学段课程先修。

“十四五”期间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十二年一贯制培养体系,相关成果申报区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

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艺精湛、风格成熟的教师团队,构筑学校人才优势。

(一)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

实施青年教师加速成长计划。教师加速成长计划是基于个人特点、职位目标导向、以促进专业能力和专业风格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帮助青年教师设计个性化专业成长规划,在协商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解阶段性任务,通过导师指导、任务驱动以及分阶段考核等途径加大培养力度、缩短成长周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提供支持,深入开展教学技能比赛、优秀教师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带教、外派研修、个人研究、集体研讨、常规任务和临时任务等方式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实施新任教师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对新任教师开展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使新任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最新教学技能,快速融入学校文化氛围,适应学校发展环境。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学校道德建设。加强学校道德领导力建设,发挥管理团队道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道德共同体,构筑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全校师生以德立身、以德治学的意识。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名教师做到坚守法律底线、政治底线和道德底线,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树立学校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凸显师德的优先性,在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十佳教师评选”“最美教师评选”等师德建设活动,将师德落实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细节中。

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教书育人模范教师、年度教师等奖励机制,大力提倡“人师风范、智慧育人”的教风,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树立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职业理念和人生追求,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幸福事业和快乐人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争做“人师风范,智慧育人”的教师。

(三)促进教研水平整体提升。

以“以校为本、教研兴师、教研兴校”的教研理念为指导,秉承“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让教研工作领跑教育质量。

扩宽教研工作边界,促进教研转型。新时代,教育目标的方向和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教研工作不仅要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更要研究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科思想方法等能够经历时间和变化考验的学科本质特征,研究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通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从而让教学研究真正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目标服务。倡导问题导向的教研、基于证据和数据的教研、跨学科教研、跨学段教研、跨区域教研、线上线下混合教研等多种新型综合性教研模式,发挥专家指导的导向性作用和名师引领的实践性价值,保障教研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抓手。

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引导和鼓励教师立足学校、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积极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驱动教师团队专业发展,促使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转变;积极申报区级、市级教育规划课题。结合学校发展需求,以下选题“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创新与行动策略研究”“新时代智慧课堂标准、内容与评价研究”、“基础教育十二年一贯制培养体系创新研究”“学校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作为自研或申报重点课题深入研究,以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索集教研与培训于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着眼于学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教研活动、学习培训、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专业活动方式,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组建教研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邀请专家对教学、教研进行深层指导;加大专项经费的支持力度,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资助。

强化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注重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教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课题研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推动深入具体的过程研究,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学校品牌建设进程提供实证依据和行动策略。

(四)提升教师创新素养。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离不开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队伍。创新素养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等综合。

强化创新意识。研究制定引导教师创新素养提升的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建设以创新文化为基调的学校文化,保持有利于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良好创新环境和氛围。

改进创新思维。引入解决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习惯,遵循“明确目标或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元认知(反思)”的创新思维流程,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和学生一起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重视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的有机融合,不断尝试跨学科知识整合应用,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身创新思维模式。

提高创新能力。支持教师学习掌握创新技能,勇于开展创新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支持教师学会合作创新,积极与同事进行教学经验分享,主动向专家学习创新理论与方法,在思想碰撞与交流中提升创新能力。

锻造创新品质。自信、诚实、开放、合作、勇敢、坚毅,是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必备品质。自信来源于积累;诚实是创新的伦理基础;开放扩大了创新的思路和边界;合作是创新优势的互动聚合;勇敢是克服困难的能力,毅力是不被失败和困难吓倒的坚持不懈。教师只有具备这些优秀创新品质、并把这些品质通过多种方式传达给学生,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

(五)优化教师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绩效管理,形成以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的新局面,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与督导,帮助教师优化和改进个人发展路径,加速教师成长。对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鼓励更多的教师进入更高职称序列并为创造条件。

完善学校绩效工资方案,探索教师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活力。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基于教师绩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课题申报、培训研修、职称评定、学习深造、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综合平台,多维度、多层次展示教师成果,对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取得显著成果的教职工予以及时表彰和奖励。

个性化需求导向的社会生产带来的社会后果是,创造性劳动终将替代标准化生产。不难判断,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是当代和未来教育的基本任务。基于“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全面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方向转变,最终“明礼雅行”。

(一)创新思维训练。

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更会创新。基于这一假设,传统知识系统的素养结构和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更为深层、复杂的创新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中的关键能力,是决定学生发展质量和高度的重要因素。

培养创新意识。建设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鼓励创新的课堂文化,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发展完整的自我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找到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模式。

学习创新方法。构建创新思维课程体系,促进创新思维与学科课堂的融合贯通,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和反思改进的创新方法;通过活动、游戏或项目,引导、帮助和支持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并描述问题,个性化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和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总结和反思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觉察、评价和反省的元认知能力,并找到改进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

塑造创新品质。培养学生自信、诚实、开放、合作、勇敢、坚毅等创新品质,促进学生在丰富知识与方法积累的基础上,遵守创新伦理,不断扩大创新的边界,独立或利用他人认知优势完成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能够从容面对困难和挑战,能够容忍创新过程中的煎熬和失败,最终实现创新。具备上述创新品质的创新者,才是学校需要培养的、完整意义上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

“十四五”期间,创新思维培养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建设完整的创新思维课程体系(包括课程标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评价工具等),融合创新思维课程和stem课程,从多角度思考和跨学科思考的角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二)学习方式变革。

为每位学生提供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发掘自身学习潜能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学到的学科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倡导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分享他人智慧,启迪思维,共同发展;善于利用他人认知优势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同伴互动中提升与深化,享受认同与尊重,实现共同成长;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探究学习。营造鼓励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展项目研究搭建平台,提供探究性学习条件;规范探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构建各年级探究性学习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展学生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系统培训和评比活动,鼓励学生作品发表和在中小学科技比赛中获奖。

(三)学习品质养成。

基于“勇于思考、精于行动”的学风,培养学生好奇与质疑、自信与坚持、专注与创新的学习品质,成为坚毅的、高效的、快乐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好奇与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基于事实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培养敢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

自信与坚持。引导学生理智地、辩证地对待自己。既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也不夸大自己的优点;培养坚毅的意志力,自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或困难;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

专注与创新。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律意识,专心专注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

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坚持“教育本位”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建立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

(一)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改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确保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有效运行。增加学校网络接入带宽,建成技术先进、覆盖全面、高效稳定的校园网络,实现学校办公区域及重要场馆的无线覆盖。采购先进适用的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信息化专用教室和自动录播室、微课制作室、数字化研修室等功能室,为推进教学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支持。提高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水平和数据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构建集教学、教研、学习、管理、评价为一体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二)开放智能学习平台。

加大投入力度,构建智慧教学、智能学习平台,建立相对完整的在线学习课程体系,开发较为系统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课程资源,有效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移动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智慧教学和智能学习平台在“十四五”期间上线运营。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研制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推进教师公开课、展示课在线观摩研讨,作业设计、教学检测设计在线共享,名师在线答疑等,提升教研信息化水平。

(三)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需要,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者学习特性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和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提升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明确教育信息化软实力发展方向,重视数字教育资源规划建设,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基本标准;设立信息化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育人导向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建立市、区、校三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提高数字教育资源质量。建立数字教育资源甄别与评价机制,研制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建设和引进符合规范的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大名师网络课堂录制力度;定期组织“一师一优课”、“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制作等比赛和评比活动。

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水平。重视与社会力量和周边区域的沟通合作,借助信息平台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链接有益社会资源,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师生在线学习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

(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师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信息化设施与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是教育环境变化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研发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教研模式,促使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工具完整记录学生发展过程性数据,并能使用过程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诊断与分析;有效指导学生选择、获取和使用个性化学习资源;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运用探究性学习、批判性思考、分析与整合信息等多样化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身学习进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评估与调节。

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引导学生信息意识,主动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推动学生掌握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工具使用方法,有效培养信息获取、评估、鉴别、应用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强化信息伦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道德伦理。

基于根本转变基础教育评价方向、克服评价片面和方法单一的不利倾向等现实需要,把教育评价引向包含发展性评价在内的综合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方式,通过评价把学校教育教学推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教育质量监测。

在精准把握基础教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特点,努力探索出符合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加速发展。

坚持师生发展导向,把关注结果转向有效率的发展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方式上。教育实践证明,依据个人特点、重视专业风格的教师个性化发展道路,不仅是教师个体、更是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基于个性化学习的学生个性化成长,是学生适应加速变化的当代和未来社会必备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源泉。

坚持评价专家引领,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倡导过程性评价,并不是抛弃结果性评价。结果是目标,但发展策略因人而异;结果又是多元的,异彩同辉才是教育目标的最好写照。基于科学的理论支持和不断的理论创新,进行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证研究,通过专家的引领以保障教育评价及其研究的正确方向和质量。

坚持数据驱动决策。在深度挖掘教育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让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大数据分析,让支持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得以实现。因此,数据驱动决策,能够保障教育教学决策的精准性、适用性。

(二)评价工具研制。

为推动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个性化教育,实施包含师生行为测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增值评价。

借助教育评价专业力量,研制创新课堂师生行为测评工具,引导和约束师生行为,进而强化观念,促进“行为—观念—行为”的螺旋式循环,把师生行为引入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开展指向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发现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学生特点予以针对性的引导和干预。发展性评价应与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综合应用,根据学校特点设计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评价的引导性,保障评价的易用性和发展性,实现结果的增值性。

(三)教育教学改进。

通过监测跟踪、积累数据等方式,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在科学诊断与分析的基础上,为教学教研、教学行为、教学指导提供科学的评价信息依据。

基于教育质量评价,使各教育参与主体既要重视学生发展的结果,又要关注影响学生发展的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层面的过程性因素,引导教师和家长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促进学校改进和提升教育教学、推动教育管理部门完善教育决策、推动全社会形成积极舆论环境和正确的教育观,以实现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发展。

基于学。

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学习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做好学习记录,认真写出。要求青年品德优秀,政治方向正确,遵纪守法,依法执教,行为端正,为人师表。

2、强化师德建设。

坚持德育从教师开始,以德育德,以素质育素质。我们把师德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强调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上的向导,更是人格上的榜样。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师德教育,如定期召开系部例会,为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创造条件,学习媒体报导的师德高尚教师的典型事例等,引导他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3、制定政策,激励青年教师自我完善。

近两年我院先后制定了《教师职务制度与基本职责》、《教师教学工作规程》、《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新聘教师新开课教师试讲制度》、《新引进青年教师任课前的培训规定》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我部门以认真学习这些纲领性文件为切入点,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积极引导,抓好评价标准的贯彻与落实。达到了对青年教师进行校纪校规,教育教学常规等内容培训的目的。

4、加强高职院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

使青年教师认识到:时代在发展,我们面临的学习化社会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必须有全新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方式,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青年教师真正更新观念,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5、引导青年教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为我院的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务必注重自我发展,提升自身素养,透过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学习中逐步成长起来。

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耕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工作干好,对待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师生关系融洽,由于本人工作经验不足,专业基础知识也不是很扎实,所以在教学工作中可能还存在很多问题,社会在发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针对以上状况特制订了个人成长计划。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素养,学习补充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

2、重视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实践,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善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潜力。

3、利用现代化网络资源,加强对教材的梳理,多看名师课堂实录,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1、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扎实学好专业知识,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职位,并有所发展。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内涵的老师。

3、不断锻炼自己,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基本功及做人都到达一个全新的高度,做一个真正的教育者。

4、关注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并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教师。

1、加强基本功训练,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努力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能,勤练基本功。在基本功方面,我的粉笔字还有待提高,以后我会好好利用学校的一日一练,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勤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思考,勤质疑,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己。

2、做一个勇于课堂实践的老师,课堂是老师潜力检验的一个大舞台,认认真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不仅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不断探索、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

3、坚持写教育反思,坚持写教学反思能够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写教学反思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潜力。

4、利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不仅仅能使教学高效快捷,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按照自己的计划好好执行,期望能到达自己的目标。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始建于1961年,初为东楼小学,1984年更名为实验小学。实验小学党总支下设退休和在职教师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6人。学校设施齐全,音、体、美、科学、微机、机器人实验室等特种训练室齐全。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在编教职工127人。其中,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6人;青岛市教学能手15人;青岛市优秀教师4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2人;青岛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青岛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7人。现有40个教学班,1708名学生。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雏鹰大队等国家级荣誉称号和奖励21项,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等省级称号31项,青岛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十佳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市级称号100余项。

学校“十三五”时期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高标准配置、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校软实力建设的高质量运行等方面。软实力建设的投入和产出尤为突出,它是学校未来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力量。

(一)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先进。

学校老城区中心位置,占地29384.3平方米,建筑面积13242平方米。硬件设施完善。连廊式建筑一体化设计,在保持空间相对独立的同时拓展了立体互动的边界,开阔了户外视野,是有益身心和促进开放的教育空间。目前,先进的功能性教育空间包括:充满童趣的图书馆,宽敞明亮的体育馆,足球场和3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为学生体育锻炼和身心发展提供超一流的外部条件;设施先进的多功能教室,富有创意的科学教室,技术领先的计算机教室,功能齐全的阶梯教室以及各具特色的美术教室、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教室等等,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二)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文化传承。

学校坚持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着力点,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目标,积极实施“依法治教、管理强校、科研兴校、名师立校”的治校方略,坚持“让学生有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探究学习策略,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大力实施有效教学,深入推进教风学风建设,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做到把“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实现依法办学、科学办学、开放办学、特色办学。随着文化环境系统、文化实践系统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文化将不断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三)学校治理体系得到改进。

为准确把握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学校优质高效运行,学校建立了党政联席、分工协作的治理体系,以保障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决策质量。管理上,确立了校长负总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责任机制,强化管理就是服务师生、保护师生创新活力的“低重心”管理理念,以满足发展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时代需要。

建校以来,学校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基础上,赋予了自身更加清晰的目标和愿景;为了建设一所“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学校管理正在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四)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初现。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省教学能手逄雪梅老师被任命为学校校长兼党总支书记,从此启动了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截止2019年底,学校现有教职工121人,山东省教学能手2人;青岛市学科带头人6人;青岛市教学能手15人;青岛市优秀教师4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12人;青岛市德育先进工作者2人;青岛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7人,是推动个性化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

(五)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遵循“明礼雅行”教育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深入实践以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培养为目标的智慧课堂,积极推动个性化教育教学,有效发展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精准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的内涵和拓展了教育质量的边界。

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由数量均衡向优质均衡的根本转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以及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名校品牌优势产生的正外部效应,为加快学校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

(一)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推动力的新时代,加速的变化和加剧的不确定性成为新时代的重要特征,被称之为“新常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个体需要具备应对变化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国家或区域需要通过创新和创造性劳动集聚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无论从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的目标都精准指向了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换言之,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是未来教育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承担为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奠基的重任。

(二)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外部动力。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的十九大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而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的重要保障。基础教育发展已经由注重量的增长转入质的提升阶段,优质均衡的目标正在把基础教育引向全新的方向和更高水平的公平与效率。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教育强区战略的加快实施,青西新区基础教育发展从数量均衡向质量均衡转变已是必然的政策选择。服务于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大局,既是新时代赋予本区各类学校的历史责任,也是推动青西新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基础。我校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战略布局中深度发掘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文化精神、加速推动品牌建设步伐,既是现实要求,也是战略选择。如何融入持续深入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如何获得更为充足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以及如何产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既有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在驱动,更有青西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外部动力。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和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极大增强。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在改变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资源供给等教育生态,教育有望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传统班级授课制难以突破的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因此,在以发展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以及服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能让教育变得更强、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

(四)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名校品牌优势正在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效应。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的深厚文化积淀是我校传承创新、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其品牌资源在我校的大规模投放以及其文化精神扎根我校,正在释放巨大的文化力量,尤其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文化内核历经百年仍然熠熠生辉。领导班子宏大的教育追求以及深厚的学术与实践积累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文化软实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与方向。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以及青西新区教育体育局给予的双重支持为实验学校建设品牌学校提供了学术和政策保障。领导班子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与高度重视,为深入持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实践基础。因此,源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的学校文化不仅激励师生创新创造,而且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

学校高起点办学定位以及获得相关办学资源的同时,也面临任何新设学校都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这主要表现为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才能实现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质量教学与教研、富有教育力量的学校文化等学校软实力建设领域。

(一)高水平师资队伍需要高位引领。

实验小学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很多已经跟不上学校的发展脚步,理念需要更新。如何通过有效的顶层设计,加速实现师资队伍结构性水平提升,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二)适应教学教研方向和内容改变的难度很大。

在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科教学不仅要完成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任务,更要重视知识背后的学科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之间的联系,最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教研不仅要研究学科知识,更要研究学科本质;不仅研究本学科教学,而且研究跨学科学习;不仅研究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生本身;不仅研究教育规律,而且研究不能回避的信息技术环境。适应教学教研的深层次变化,是个困难很大的事情,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三)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依赖于师生的体验与认同。

学校文化的理念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环境识别系统以及实践识别系统,都可以设计。但是这些东西如何深入人心,如何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而释放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则需要师生在不断的文化体验和文化参与中通过价值判断产生认同,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规则。这是一个认知、共鸣、认同、自觉的发展过程;形成辨识度高的特色学校文化、贴上文化标签,外部灌输最终不敌来自组织成员内心的驱动力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学校发展初期,即使是传承优秀文化,学校文化的实践与创新也应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发生。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创造性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在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和教育规律、遵循“明礼雅行”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促进学校“十四五”时期优质快速发展,初步形成学校品牌优势。

学校发展规划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以生为本原则;坚持立足学校实际、科学设计原则;坚持汇聚集体智慧、全员参与原则;坚持文化引领、内涵发展原则。

(一)遵循规律,学生中心。

在规划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中小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深入推动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在积极的快乐中获得最好的成长。

(二)立足实际,科学设计。

立足学校发展实际,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发展优势和不足,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汇聚智慧,全员参与。

定期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借鉴集团成员学校的成功经验,充分借助教育领域专家的专业智慧,使规划制定过程成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四)文化引领、内涵发展。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培育具备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在青西新区委区政府的特别支持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的一体化指导下,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学校管理和服务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加速建设专业风格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效推动个性化教育和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到2025年,学校教育品牌优势基本形成。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做好片区的招生工作,同时以集团化办学为目标,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办学目标: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名校。

实验学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特色育人的办学道路,特色表现为赋予“明礼雅行”新的时代内涵,以c(创新思维)-stem项目和学科智慧课堂为实践途径,实施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坚定地采取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发展方向的特色育人策略,落实“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办学宗旨。

“现代化”体现的是以发展学生适应变化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为目标的观念和内容现代化,以开放、理解、合作等全球化理念为标志的环境现代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应用为标志的技术现代化,以管理重心下移、保护创新为标志的管理现代化,以包含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综合性评价为标志的质量保障现代化。

“高水平”不仅指管理体系、教师队伍、学科发展、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学生成就、国际合作等方面呈现出的高水平和高质量,更指直达目标的独特道路和特色发展以及个性化教育的有效策略。高水平既是学校发展的目标,也是学校获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十四五”期间,是基础教育名校的奠基阶段。到2025年,学校品牌影响力迅速增强,重特色、现代化、高水平基础教育名校基本建成。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行动能力的创新人才。

在继承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小学“明礼雅行”教育思想和“爱国,科学,人文”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培养目标回答了培养什么样创新人才的问题,即培养顺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元素、具备时代特征的创新人才,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和行动能力。

(一)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我们的培养对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无论经济如何“全球化”、教育如何“国际化”,都是基于国家和民族的全球化和国际化,国家认同是最基本的情感诉求和情感归属;国家认同不仅是简单的爱国爱家,而且是伦理和道德判断的结果,包含正直、诚实、善良等优秀品质。

(二)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身处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及其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主流实践。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知识系统和优秀文化既不符合发展需要,更不符合人类共同伦理和价值观。因此,学会尊重和理解他国文化并实现无障碍沟通、具备国际视野是中国学生未来参与全球竞争必备的关键能力。

(三)思考精神。

思考精神: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意识和精神,是思维发展,特别是创新思维发展的途径;思考精神是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多角度思考、综合性思考、远距离思考以及思考的思考等思考品质的总和,其中包含好奇心、想象力以及意志力。思考精神是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四)行动能力。

行动能力:行动能力既包括学习能力,也包括实践能力;学生应学会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学会独立或合作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以创新为目标的行动能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包含行动意愿、行动计划、行动策略、行动意志、行动效率以及行动反思在内的行动要素链,是与思考精神同等重要的关键能力。

“十四五”期间,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到2025年,在全区综合评价中,学生合格率99%以上,优秀率达到85%以上。

教师发展目标:专业风格和专业能力全面发展的师资队伍。

专业能力是指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态度和价值观的总和;专业风格是专业人员在专业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稳定、独特、富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思想表达、行动方式以及审美取向等方面的内在特性。

专业能力和专业风格不仅仅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专业风格是专业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或很高境界的产物,包含了专业技艺精湛、专业道德自觉、专业审美独到等高水平专业表现。那些在日常专业实践中表现出的娴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零碎的技巧和方法,是专业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是还不能说是专业风格,专业风格是个性化的专业自觉。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和引导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最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个性化发展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老师能够教出个性得到有效发展的学生。在普遍倡导旨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个性化教育的新时代,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教师队伍结构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保障。专业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级表现。

学生发展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快乐中获得最好的成长。

教育要引导学生以学习生活中通过思考和行动获得的成功体验以及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而产生的快乐感,我们称之为积极的快乐,绝非是因没有目标、没有意义、逃避困难的为快乐而快乐的消极快乐。

学生的快乐是目标导向的快乐。在学校培养目标统领下,学生的快乐是个人兴趣得到满足、个性潜能得到关照、独立思考得到培养、合作学习得到支持、行动效率得到提高而产生的快乐。学生的快乐绝不是为快乐而快乐,它是因符合个性的不断成长而产生的快乐。学生在成长中获得快乐是学生成长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积极快乐与保障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纪律、秩序和规则并不矛盾,当我们评判这些纪律、秩序和规则的合理性时,唯一的依据就是促进还是压抑孩子的个性,是保护还是损害孩子创新创造的环境。

“十四五”期间,学校深入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学习道路上找到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到2025年,99%以上在校生身心健康,并且掌握了个性化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第四部分重点任务。

完善学校治理机制,改进学校管理制度,培育以“明礼雅行”为特色的学校文化,提高学校治理效能,为学校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一)完善学校治理机制。

建立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学生共同治理机制,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以治理思维提升学校治理效能。在党组织政治核心统领下,构建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民主参与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完善学校决策机制,党政联席会议是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专家咨询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发展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和审议功能。设立教学委员会等机构,对课程开发、学科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高效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校长把握方向和资源以及建设和维护创新环境、管理重心下移以及管理平台开放透明的管理体系,优化校长决策机制、提升校长领导力,落实年级组以激活师生创新活力为目标的管理事权,并建立引导方向的评价机制。改变原来以处、室命名的行政体制,代之以各类服务中心,例如“教学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真正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客户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管理变革。

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智库作用。专家咨询委员会由19人组成,成员包括国内教育领域著名学者专家以及社会各界精英,对学校办学方向、战略规划、课程建设、评价改革等重大决策提供占位高、可操作性强、可持续的咨询建议。

发挥教师委员会管理自身专业事务的作用。教师委员会成员15人,由全体教师选举产生,代表教师对学校发展和学校重大决策行使建议权,同时基于学校办学目标管理教师的专业事务,包括教师专业成长规划、教研活动、教师评价以及师生关系调整等等,让教师在自治中找到尊严、自身价值和归属感。

(二)改进学校管理制度。

等为主体的学校发展报告制度。设计和规范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聘任办法,健全以岗位聘任为核心的教师职务职称聘任制度。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发展方向诊断、导师配备、培训研修、资源倾斜等外部支持。全面推进财务公开制度,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三)管理重心下移,保护创新。

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学校中层管理部门职能向服务和支持教师和学生的方向转变;打通纵向和横向信息壁垒、保障工作信息自由流通,减少一线教师自主创新的信息成本。管理的重心放在基层——老师和学生,相信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用有效的激励性政策推动师生自主发展、创造性劳动;用民主的决策模式保护师生创新活动,创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师生个性化发展的创新环境;建立校长室与年级组的直接信息通道,缩短校长与师生的层级距离,拓宽沟通的渠道,提高管理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年级组重在教学质量管理、班级工作指导、年级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提高中层管理机构的综合服务职能,要求中层管理机构高质量做好计划、总结、调研、参谋、保障和考核,提高管理效能和对学校办学思路的执行力。

(四)培育学习型组织。

建设在共同目标指引下学习、运用、创新知识的学习型学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研究型教师,充分释放学校师生的创造潜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培育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将学习内化为学校全体成员日常自觉行为、溶入到学校的血液中;教师主动研究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和变化,用自觉、主动的学习代替被动地、制度性的学习,用系统式的学习代替零星式的学习,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发展教师实力、实现教师个人价值的同时,增强学校竞争优势。

“十四五”培育10个以上学习型组织或小组,示范和引导学习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增强学校整体学习凝聚力和创造力。

(五)构筑文化软实力。

“十四五”时期,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完成与理念系统一致的视觉识别系统(vi)、环境识别系统(ei,含室外一级空间,楼内大厅走廊等二级空间,教室室内等三级空,间)以及代表文化软实力的实践识别系统(pi,含制度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课程文化、师生关系、社团文化等)建设。实现学校文化软硬环境的内在统一,形成学校成员共同的信念、价值观、身份认同、行为倾向和规则体系,构筑旨在保护创新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环境,让学校文化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释放出巨大的教育力量,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教育境界。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观,进一步健全德育体系,把德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教学环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中。深入开展“童心向党,我与祖国共成长”合唱节、“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做新时代好队员、“勿忘国耻、砥砺前行”九一八主题升旗仪式、“向国旗敬礼、做成达少年”春季开学典礼、开展“颂歌献给党与国,师心以爱育少年”教师歌唱比赛、“我与祖国共成长”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等主题教育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认真组织好“六一”“七一”和“十一”等节庆期间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教室板报,结合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十四五”期间培育20个以上主题教育品牌活动,鼓励创造性设计主题教育活动流程,不断丰富主题教育的内涵,多维度增强主题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

(二)拓展德育课程资源。

遵循“明礼雅行”的德育品牌,建构了基础通修、兴趣选修、专业精修、自主研修的四修课程为载体的“以红养正”的课程体系,深入开发德育课程资源,建设学校德育品牌。

深化学科育德工作,构建融德育课程与主题活动为一体的德育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全科德育理念,明确每一门学科的德育要求,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启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选择学科教师分层分类开发培育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整合各类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区域德育教材,结合德育校本课程,拓展和丰富德育教育课程资源。

“十四五”期间,学科德育精品校本教材覆盖所有学科;同时制作德育精品课程电子资源,确保学科德育精品校本教材的实时共享。

(三)培育德育工作队伍。

强化全员育人,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育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发挥学校领导引领作用。学校党政领导每学期至少为本校师生作一场形势政策报告,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关心国家发展,关注社会进步。

探索班主任德育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员育人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明确班主任工作的职、权、责和激励保障制度,以充分发挥班主任团队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德育工作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多渠道、全方位搭建班主任成长平台,每学年举办一次班主任技能大赛。制定《班主任考核管理办法》,通过导师带徒、论坛沙龙、工作研讨、科研创新、课题立项等途径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水平的总体提升。

(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培养学生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升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确保学生掌握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接纳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加强心理健康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教师探索优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校本化实施。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专业咨询与服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检测,建立个人档案,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处置与干预制度,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能力。

(五)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书香校园,培育书香环境文化,开发阅读校本课程,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推荐阅读书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涵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组织开展社团文化节、田径运动会、科技节、书香阅读等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长,能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挖掘和利用区域人文资源,开展人文大讲堂等活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感受多元文化,拥有国际视野,树立全球共同利益观念,提升国际文化理解力。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一)课程资源建设。

围绕“培养具有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思考精神、行动能力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优质课程资源体系,丰富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资源。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以课程规划、实施、评价、管理等为载体,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课程意识,优化课程行为,逐步提升课程思想力、设计力、行动力和评价力,科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形成高品质课程体系。基于“明礼雅行”的学校文化理念,瞄准育人目标,继承与创新——首都师大附中总校“四修”课程的内容、结构及设置,探索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明确目标与内容框架图、任务与时间推进表,通过“十四五”时期的实践探索,形成高品质的课程体系。

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库。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重点建设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跨学科课程(stem等)、艺术体育(音乐、美术、戏剧、体育、健康等)课程,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及其赖以存在的健康身体,为实现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优化、整合不同学科的优质课程资源,实现集团成员校间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实施课程开发培训计划。从转变教师课程观、提高课程意识、赋予课程权力等方面,引领教师建构与智慧课堂以及新高考改革相适应的课程开发能力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学习力度,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鼓励优秀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任务,使教师从课程的践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将课程资源建设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和提升教师课程自主研发能力。

(二)智慧课堂。

探索构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和创新品质,引导学生有效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每个学生成长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研制智慧课堂标准、文化环境、教学方式、师生关系和评价工具,形成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学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实际,研究明确各学科核心素养框架,并细化到具体教学各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学科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创新思维,有效发展学生超越变化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创新课堂关注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建立联系,找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注重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等高阶能力。

创新课堂倡导教师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体现专业风格的的创造性劳动。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更注重师生的课堂体验,评价标准灵活开放,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重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创造性。

“十四五”期间智慧课堂覆盖各个学段、各个学科。提炼教学成果并在校内优化、全区推广。创新课堂教学成果集结出版,并申报区级、市级以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三)教学方式优化。

推动以“智慧课堂”为主线的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项目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转变,探索适用于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掘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志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多向思维、综合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重视认知多样性探索以及新方法和新技能的学习。

探索多元化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研究型学习、项目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跨学科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相结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变化奠定可靠的基础。

实施“教学会诊”制度。建立年级内或学科组公开评课或磨课常态化机制,推动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与再反思的过程中,促进中青年教师较快发展和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十四五”期间整理各个学科新型教学方法应用案例集,集结出版;相关内容在本校资源平台实现共享,并在校外做经验分享与交流。

(四)教师行为转变。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支持者,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意识,唤醒内在动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把学生参与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使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伙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师生在共同探索、整合、应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研究性教学、探索式学习。

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开展教学反思,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在持续反思中改进教学,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建立教学反思日志,引导广大教师将教学反思渗透到日常教学行为之中,让反思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自然状态。基于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五)贯通人才培养。

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目标出发,根据教育规律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各学段相对独立和各具特点、学段之间相互联系和跨段互动的一体化培养方案,确保各学段学生发展的针对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对学生实行单一档案袋管理,实施全学段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实现各学段的无缝衔接,全面改善学生的竞争优势。

制定学生贯通培养目标,形成创新人才培养通道;构建贯穿小、初、学段的校本课程体系,横向扩大优质课程数量,纵向实行课程分层,保证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和高学段课程先修。

“十四五”期间形成独具特色和优势的十二年一贯制培养体系,相关成果申报区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

加强教师引进和培养力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艺精湛、风格成熟的教师团队,构筑学校人才优势。

(一)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

实施青年教师加速成长计划。教师加速成长计划是基于个人特点、职位目标导向、以促进专业能力和专业风格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帮助青年教师设计个性化专业成长规划,在协商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解阶段性任务,通过导师指导、任务驱动以及分阶段考核等途径加大培养力度、缩短成长周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提供支持,深入开展教学技能比赛、优秀教师示范课、观摩课等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带教、外派研修、个人研究、集体研讨、常规任务和临时任务等方式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实施新任教师岗位技能培训计划。对新任教师开展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使新任教师掌握基本教学技能和最新教学技能,快速融入学校文化氛围,适应学校发展环境。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学校道德建设。加强学校道德领导力建设,发挥管理团队道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道德共同体,构筑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全校师生以德立身、以德治学的意识。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名教师做到坚守法律底线、政治底线和道德底线,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树立学校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加强师德师风考核。凸显师德的优先性,在评优评先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十佳教师评选”“最美教师评选”等师德建设活动,将师德落实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细节中。

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教书育人模范教师、年度教师等奖励机制,大力提倡“人师风范、智慧育人”的教风,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树立热爱教育、无私奉献的职业理念和人生追求,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幸福事业和快乐人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争做“人师风范,智慧育人”的教师。

(三)促进教研水平整体提升。

以“以校为本、教研兴师、教研兴校”的教研理念为指导,秉承“兢兢业业、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让教研工作领跑教育质量。

扩宽教研工作边界,促进教研转型。新时代,教育目标的方向和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教研工作不仅要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更要研究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科思想方法等能够经历时间和变化考验的学科本质特征,研究学科思想方法和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通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从而让教学研究真正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目标服务。倡导问题导向的教研、基于证据和数据的教研、跨学科教研、跨学段教研、跨区域教研、线上线下混合教研等多种新型综合性教研模式,发挥专家指导的导向性作用和名师引领的实践性价值,保障教研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抓手。

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和水平。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引导和鼓励教师立足学校、立足学生、立足课堂,积极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驱动教师团队专业发展,促使教师向教学研究型教师转变;积极申报区级、市级教育规划课题。结合学校发展需求,以下选题“创新人才培养导向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创新与行动策略研究”“新时代智慧课堂标准、内容与评价研究”、“基础教育十二年一贯制培养体系创新研究”“学校文化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作为自研或申报重点课题深入研究,以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索集教研与培训于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着眼于学校发展中的现实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公开课、教研活动、学习培训、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专业活动方式,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组建教研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邀请专家对教学、教研进行深层指导;加大专项经费的支持力度,为课题研究提供经费资助。

强化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注重教研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化,把“教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课题研究聚焦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工作,推动深入具体的过程研究,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推进学校品牌建设进程提供实证依据和行动策略。

(四)提升教师创新素养。

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离不开具备创新素养的教师队伍。创新素养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等综合。

强化创新意识。研究制定引导教师创新素养提升的激励机制,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建设以创新文化为基调的学校文化,保持有利于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的良好创新环境和氛围。

改进创新思维。引入解决问题导向的创新思维习惯,遵循“明确目标或问题——整合资源——解决问题——元认知(反思)”的创新思维流程,围绕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和学生一起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重视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的有机融合,不断尝试跨学科知识整合应用,在不断反思中改进自身创新思维模式。

提高创新能力。支持教师学习掌握创新技能,勇于开展创新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方法与技能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支持教师学会合作创新,积极与同事进行教学经验分享,主动向专家学习创新理论与方法,在思想碰撞与交流中提升创新能力。

锻造创新品质。自信、诚实、开放、合作、勇敢、坚毅,是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的必备品质。自信来源于积累;诚实是创新的伦理基础;开放扩大了创新的思路和边界;合作是创新优势的互动聚合;勇敢是克服困难的能力,毅力是不被失败和困难吓倒的坚持不懈。教师只有具备这些优秀创新品质、并把这些品质通过多种方式传达给学生,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

(五)优化教师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绩效管理,形成以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的新局面,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

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与督导,帮助教师优化和改进个人发展路径,加速教师成长。对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鼓励更多的教师进入更高职称序列并为创造条件。

完善学校绩效工资方案,探索教师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活力。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基于教师绩效,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课题申报、培训研修、职称评定、学习深造、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综合平台,多维度、多层次展示教师成果,对在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取得显著成果的教职工予以及时表彰和奖励。

个性化需求导向的社会生产带来的社会后果是,创造性劳动终将替代标准化生产。不难判断,培养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是当代和未来教育的基本任务。基于“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全面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方向转变,最终“明礼雅行”。

(一)创新思维训练。

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更会创新。基于这一假设,传统知识系统的素养结构和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更为深层、复杂的创新思维,是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中的关键能力,是决定学生发展质量和高度的重要因素。

培养创新意识。建设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激发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鼓励创新的课堂文化,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发展完整的自我意识,从而促使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清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找到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模式。

学习创新方法。构建创新思维课程体系,促进创新思维与学科课堂的融合贯通,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利用资源、解决问题和反思改进的创新方法;通过活动、游戏或项目,引导、帮助和支持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发现并描述问题,个性化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和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总结和反思思考方式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觉察、评价和反省的元认知能力,并找到改进学习和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

塑造创新品质。培养学生自信、诚实、开放、合作、勇敢、坚毅等创新品质,促进学生在丰富知识与方法积累的基础上,遵守创新伦理,不断扩大创新的边界,独立或利用他人认知优势完成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能够从容面对困难和挑战,能够容忍创新过程中的煎熬和失败,最终实现创新。具备上述创新品质的创新者,才是学校需要培养的、完整意义上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或创造性劳动者。

评价工具等),融合创新思维课程和stem课程,从多角度思考和跨学科思考的角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

(二)学习方式变革。

为每位学生提供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发掘自身学习潜能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学到的学科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倡导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分享他人智慧,启迪思维,共同发展;善于利用他人认知优势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同伴互动中提升与深化,享受认同与尊重,实现共同成长;积极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探究学习。营造鼓励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展项目研究搭建平台,提供探究性学习条件;规范探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构建各年级探究性学习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展学生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系统培训和评比活动,鼓励学生作品发表和在中小学科技比赛中获奖。

(三)学习品质养成。

基于“勇于思考、精于行动”的学风,培养学生好奇与质疑、自信与坚持、专注与创新的学习品质,成为坚毅的、高效的、快乐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好奇与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基于事实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批判;培养敢于探索、敢于冒险的精神。

自信与坚持。引导学生理智地、辩证地对待自己。既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也不夸大自己的优点;培养坚毅的意志力,自觉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或困难;正确认识挫折与失败。

专注与创新。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律意识,专心专注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

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的要求,坚持“教育本位”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建立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式。

(一)加快数字校园建设。

改善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确保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安全有效运行。增加学校网络接入带宽,建成技术先进、覆盖全面、高效稳定的校园网络,实现学校办公区域及重要场馆的无线覆盖。采购先进适用的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建设信息化专用教室和自动录播室、微课制作室、数字化研修室等功能室,为推进教学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硬件设施支持。提高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水平和数据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构建集教学、教研、学习、管理、评价为一体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

(二)开放智能学**台。

加大投入力度,构建智慧教学、智能学**台,建立相对完整的在线学习课程体系,开发较为系统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课程资源,有效支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移动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智慧教学和智能学**台在“十四五”期间上线运营。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研制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研讨平台,推进教师公开课、展示课在线观摩研讨,作业设计、教学检测设计在线共享,名师在线答疑等,提升教研信息化水平。

(三)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主动适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需要,满足互联网时代学习者学习特性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建设和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提升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明确教育信息化软实力发展方向,重视数字教育资源规划建设,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建设基本标准;设立信息化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学校信息化管理与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育人导向的教育信息化制度;建立市、区、校三级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提高数字教育资源质量。建立数字教育资源甄别与评价机制,研制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建设和引进符合规范的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大名师网络课堂录制力度;定期组织“一师一优课”、“翻转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制作等比赛和评比活动。

促进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水平。重视与社会力量和周边区域的沟通合作,借助信息平台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链接有益社会资源,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师生在线学习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

(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师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信息化设施与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是教育环境变化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研发适应信息化环境的教研模式,促使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工具完整记录学生发展过程性数据,并能使用过程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诊断与分析;有效指导学生选择、获取和使用个性化学习资源;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运用探究性学习、批判性思考、分析与整合信息等多样化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身学习进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评估与调节。

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引导学生信息意识,主动适应“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推动学生掌握信息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工具使用方法,有效培养信息获取、评估、鉴别、应用能力;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高阶思维的发展;强化信息伦理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信息道德伦理。

基于根本转变基础教育评价方向、克服评价片面和方法单一的不利倾向等现实需要,把教育评价引向包含发展性评价在内的综合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方式,通过评价把学校教育教学推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教育质量监测。

在精准把握基础教育发展规律与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发展特点,努力探索出符合基础教育发展方向、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评价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推动教育教学创新、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加速发展。

坚持师生发展导向,把关注结果转向有效率的发展过程和个性化发展方式上。教育实践证明,依据个人特点、重视专业风格的教师个性化发展道路,不仅是教师个体、更是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基于个性化学习的学生个性化成长,是学生适应加速变化的当代和未来社会必备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源泉。

坚持评价专家引领,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倡导过程性评价,并不是抛弃结果性评价。结果是目标,但发展策略因人而异;结果又是多元的,异彩同辉才是教育目标的最好写照。基于科学的理论支持和不断的理论创新,进行符合学校实际的实证研究,通过专家的引领以保障教育评价及其研究的正确方向和质量。

坚持数据驱动决策。在深度挖掘教育大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让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大数据分析,让支持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得以实现。因此,数据驱动决策,能够保障教育教学决策的精准性、适用性。

(二)评价工具研制。

为推动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个性化教育,实施包含师生行为测评、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性评价在内的综合评价,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增值评价。

借助教育评价专业力量,研制创新课堂师生行为测评工具,引导和约束师生行为,进而强化观念,促进“行为—观念—行为”的螺旋式循环,把师生行为引入正确的方向和轨道。

开展指向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发展性评价,发现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关键因素,并根据学生特点予以针对性的引导和干预。发展性评价应与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评价方法综合应用,根据学校特点设计和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突出评价的引导性,保障评价的易用性和发展性,实现结果的增值性。

(三)教育教学改进。

通过监测跟踪、积累数据等方式,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在科学诊断与分析的基础上,为教学教研、教学行为、教学指导提供科学的评价信息依据。

基于教育质量评价,使各教育参与主体既要重视学生发展的结果,又要关注影响学生发展的个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层面的过程性因素,引导教师和家长遵循学生发展规律、促进学校改进和提升教育教学、推动教育管理部门完善教育决策、推动全社会形成积极舆论环境和正确的教育观,以实现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发展。

基于学生发。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1.理论水平低:对于大部头的教育专著学习的很不够,很多工作没有理论方面的`指导只局限与草根式的摸索,导致很多工作没有高度,目的性强。

2.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3.扎实度不够,很多事情处于有想法无实施;或是虎头蛇尾的状态。

1.两年内个人理论修养得以提高;争取有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

2.成为一名好老师。

3.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针对个人自身的不足进行恶补:多读书;啃教育大部头;潜心教学。争取每学期能够啃一本专著。

2.在教学研究从小处着手,深处挖掘。抓住教学中的小问题开展有深度的研究。并对每一个小问题进行专题式的记录。

3.关注最先进的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网络、期刊、交流等各种方式涉猎前沿信息。让自己保持观念上的先进性。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性矛盾凸显,新旧增长点青黄不接,各类风险挑战增多,旧的增长路径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安徽必须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切实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发展转入新轨道。

一、摆脱对投资拉动的过度依赖,走投资消费联动的新路改革开放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抢抓全球化和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形成了出口和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模式。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外需和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我国出口贡献率由20xx-20xx年10%以上降为20xx-20xx年的-2%到-4%,投资增速由“”时期的25.5%降至20xx年的15.3%。安徽外贸增速从“”时期的20%以上滑落至20xx年的8.2%,投资由37.5%降至16.5%。国际经验表明,大国发展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扩大内需上。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以及信息、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的消费热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快速涌现,内需增长空间广阔。从安徽看,“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需求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内外需协调、投资消费联动的新局面。选择好有市场、有长期回报的项目,创新投融资方式,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积极通过供给创新激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统筹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加快各类开放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徽在“一带一路”经济中的份额和竞争力。

二、摆脱对传统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创新驱动的新路本世纪以来,我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市场快速成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传统产业面临需求“天花板”制约,产能扩张空间收窄。我国钢材人均消费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一倍多,人均水泥累计消费量已接近西欧和日本的产量增长拐点,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新世纪前20xx年的20%以上降至20xx年的11.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8.7%;房地产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投资仅增长2.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7%。总体来看,随着传统产业接近增长拐点,数量扩张已经难以持续,结构调整的要求更为迫切。当前,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快速涌现,既对产业平面扩张形成了挑战,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十三五”时期,安徽应适应产业竞争格局新变化,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互联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

三、摆脱对要素资源粗放投入的过度依赖,走绿色化引领的新路随着要素供给趋紧、环境容量下降,低成本、粗放式发展难以持续。目前我国资源产出率仅为日本的1/8、英国的1/5、德国的1/3,人均淡水、煤炭、铁矿石资源降至世界平均水平的25%、67%和50%。我省煤炭以及铜、铁矿石等传统优势资源日渐枯竭,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一半。我省人口抚养比在20xx年降至42.9%的低点后开始回升,20xx年达到44.4%,用工成本与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同时,随着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落实,环境成本将大幅上升。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概念,绿色化将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按照减量、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的要求,推动经济绿色化发展,也将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按照绿色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制度创新加速生态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四、摆脱对非均衡发展的过度依赖,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总体战略,但目前区域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落差。安徽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也非常突出,皖北地区人均gdp仅为全省的2/3,城镇化率低5个百分点左右。20xx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9.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23%。伴随城乡区域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矛盾凸显,“中等收入陷阱”风险日益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针对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大力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十三五”时期,安徽应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各地特色化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促进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城镇化从规模扩张向以人为本、质量提升转变。

五、摆脱对政府主导经济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和政府协调配合的新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掌握的权限过大,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惜拼土地、拼环境、拼政策,干扰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竞争不充分、要素价格扭曲等问题。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新型城镇化、医药卫生等改革先行先试,一些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传统体制束缚依然严重,发展活力亟待释放。新增长动力机制的形成有赖于市场化改革。“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随着行政管理、科技体制、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逐步深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科技经济“两张皮”、市场准入“玻璃门”“弹簧门”等问题有望逐步破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将得到充分释放。安徽应抓住用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医改等先行先试机遇,探索构建市场化发现培育增长点的新机制,推动市场和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十三五”时期,摆脱旧的路径依赖,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亟需改革的思路、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办法。一是强化系统思维。国际国内需求收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传统发展路子已走不通了。只有把眼光放到需求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体制创新上,加快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才能发现新的增长空间,也才能找到稳当前、管长远的现实路径。二是强化底线思维。在经济下行周期主动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可以为长远发展增强动力、预留空间。我们有必要明确经济运行底线,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基础上,努力在调结构、促改革处着力,为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蓄积能量。三是强化创新思维。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政策快速涌现,不仅对企业、也对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常态,各地既要勇于担当,在国家顶层设计明确的框架内主动作为,更要破除在经济平面扩张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积极探索适应简政放权、职能转变要求的新思路、新办法。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紧紧围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精神,积极转变培训观念,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成效,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了教师专业发展文本的制定和教师培训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照我校实际,根据新形势下校外教育发展的要求,制定了“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化发展为主线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以更好地指引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二、完善组织机构,责任到人。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把教师专业发展放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地位,确立了有校长负责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小组,精确掌握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严格检查督促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落实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和完善。

三、健全制度,保障目标顺利实施。

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文件要求,制定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要求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同时,也尽力为教师提供各类的培训机会,从而逐渐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自主行为,在双方的作用下,使得教师具有更完善的人格修养,更远大的理想追求,更宽广的胸怀,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愿望,切实提高教师群体水平,促进整体优化。

四、抓住契机,组织、开展好上级布置的培训工作。

我们在认真组织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内容,根据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好培训任务,齐心协力,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而努力。

五、创新模式、做好“校本自培”工作。

教师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1、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师德培训工作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看vcd、学习专题文章、撰写读书心得等形式,继续加强培训。使师德培训深入人心,成为真正为教师服务的培训工作,从而增强教师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少年宫的思想感情,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使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教师专业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所以,一直以来,我们总是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提供便利。

3、加强教科研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先进理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遇,共同努力,为全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鼓足干劲,立足前沿,自我突破,力争一流。未来的三年里,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不断锤炼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潜力。

二、发展目标。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掌握新一轮课改所必备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有必须的教育科研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及教师职业所特有的潜力,有高尚的师德、强烈的职责感,热爱学生、勇于奉献。同时还应具备广阔的视野,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

三、具体资料。

(一)专业发展目标。

不仅仅要饱学知识,掌握必须的人文知识、科学知识等,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要具有学科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成为学科教学方面的能手。应对新课改,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1、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2、具备课程资料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3、学历到达本科水平。

4、具备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潜力,吸收存储与快速提取信息的潜力,表达、交流并创造性使用信息的潜力,从而到达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同时还应具备信息时代公民应有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社会职责感。

5、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和沟通表达的潜力、个案研究潜力、筹划组织潜力进一步发展。

6、能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7、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潜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潜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的潜力、灵活、智慧地运用教学策略、方法的潜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潜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潜力不断提高。

(二)、职业伦理。

职业伦理包括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具体目标如下:

1、热爱教育事业,珍惜本职工作,敬业爱岗,乐于奉献。

2、增强教育的使命感,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职业观、价值观,增强文化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3、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帮忙学生成为有职责感的社会公民。

4、尊重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5、不仅仅要教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忙学生认识自我。

(三)学科发展目标。

1、未来学校教育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直接为社会所理解,因此,未来的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生产者,他的直接任务就是要造就培养对象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既然未来社会需要具有健康体魄的,高素质的,具有良好社会适应潜力的人才,教师的职责就是要帮忙学生向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认真研究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按照新课程提出更新理念,决战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思想,贯彻课改的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以训练潜力为主线,注重积累,培养习惯,传授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突出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统一的本质属性和综合性、社会性交织的一般属性,自始至终贯穿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要当好中介者,就需要帮忙学生获取最新的,今后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我们不能总是把那种陈旧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无实用的价值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个学生,我们更就应让学生理解那些贴合时代发展和需要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3、认真落实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水平,使它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潜力,掌握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潜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必须的审美潜力,发展健康个性,构成健全人格。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政治学习坚持进行思想政治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努力成为“___”忠实实践者。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1)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努力争取机会走出去学习。

(2)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本知识,并在教育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用心摘抄业务知识,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经验总结,争取论文获奖和发表。

(4)用自学形式完成有关教育理论、治理艺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

(5)用心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同时自修大学本科。

(6)用心参与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课题实验,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的提高。

3、认真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每学期上公开课或者教研课一节以上。

(2)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6次以上。

(3)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搜集资料,撰写课题小结。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从xx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城沙二小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为能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活动,并通过参与活动,努力更新教育理念,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合格和优秀人才,本人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

做一名有思想、有见地的教师;做一名师德高尚、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被学生和社会称道的教师;做一名有一定理论功底、科研能力、专业技能的教师。

在实施五年规划的操作过程中,考虑到我自己特点,根据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的.方向,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成为本学科带头人,特制定以下学习计划:

发展的模式:“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理论的学习和准备——实践和行动研究——总结提升”。

1、学习理论,主动积累。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做好读书笔记、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每学期结束自己检查,落实情况,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目标之一,以促进学习深入。

2、制订计划,自我规划。

立足个人发展,通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做到有目标、抓落实。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措施,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师的整体发展方向。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标,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3、精于思考,勤于笔耕。

每学年撰写至少一篇论文、一篇好教案、一篇案例分析,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市区各部门组织的论文、教案等评比。

4、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学校体育》、《体育教学》、《教育报》等刊物的认真学习,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从中领悟适合现代教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5、坚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通过三年对规划的逐步实施,应达到如下预期效果:

1、学习专业化知识、提高专业化技能的自觉性有明显提高。

2、能够产生比较强烈的自我提高欲望。

3、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开端。

4、努力争取成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

5、成为思想素质高,改革意识强、专业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参加工作以来的情况)。

20__年我进入__一中工作,在领导的指导和同事的帮助下,自己去的过一定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青年教师”“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专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是成绩属于过去,在未来__之前,我就感到一个人不能满足于现在,更何况自己很有很多的地方做的不到位,还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来到__,面对着崭新的教学模式和陌生的学情,面对着领导的信任,感到紧张和压力。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会积极向老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学习,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班级管理能力,让自己尽快摸清门路、把握要领、融入内涵、熟练运用等,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青年教师、班主任。

1.职业道德目标: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一直是自己教师育人、立身三尺讲台的基本原则与追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神圣职责,尽职尽责是我的基本原则。教书先育人,让年轻的学生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陶冶纯洁的情操,健全良好的人格,我会:坚守教师道德职业规范,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继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团结同事,爱护学生,我会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取向引导学生,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精神不断的丰富、不断提高,从而成为生活、工作的源泉。

2、育人目标:

(1)规范学生各种习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顽强拼搏的良好的习惯。

(2)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体谅父母的辛劳与为自己的无私付出,激发学生对父母及他人的感激之情。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

3、自我发展目标:

(1)短期内接受、消化新的教学模式,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

(2)一个学期至一学年,努力让自己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

(3)积极学习,向他人学习成功的经验,向书籍学习提高自己的方法和素养。

(4)坚持积累课堂反思、班主任日志,坚持教科研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我将会:

(1)积极主动向熟练掌握现行教学模式的老师学习,多听课,多反思,在学习中进步,在总结中提升,尽快接受、掌握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2)备课组准时进行集备,沟通交流,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团结合作,互促共进。积极听课、评课,争取在评课中暴露问题,在上课中不断改进、突破。

(3)每天按时完成备课、听课任务,做好课后反思、班主任日志的记录。

(4)积极学习,不断读书,随时记录读书体会。

(5)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疑难问题。

(6)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为进而尽早解决问题创设条件。

(7)积极调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的无限创造性,是学生真正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新课改理念在不断地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觉得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能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针对自己的特点我制定个人一年发展计划如下:

一、自我情况剖析:从1997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11年了。在这近11年的时间里,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自觉遵守个人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个人职责,廉洁从教,乐于奉献。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接受学校教育、继续教育即终身学习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使自己逐步成为研究型、开拓型、全能型的个人。

二、具体实施方案。

1、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观念,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2、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确立教育教学新理念。

(1)发展和学习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依靠外部的。总之,个人应该成为自己发展和学习的主体、主人优秀个人发展计划范例工作计划。

(2)发展和学习应该是可持续的和长期的。要认识到,个人的专业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教育的知识也在不断的增长和更新,因此,发展和学习不可能是一次性的,应该做好长期的规划和心理准备。

(3)学习和发展的内容和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今天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还包括社会考察、网络学习、课题研究、观摩学习、学术讨论、实践和行动研究等。此外,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学法,而应该是更广泛的知识领域。要了解学生,了解社会,要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化人。

(4)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在反思中扬长;在审视中甄别;在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乐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每星期抽出一定时间到阅览室,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和理论专著,及时积累专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2篇;通过撰写论,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不断提高论质量,力争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论获奖或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1篇论。

3、继续提高学历层次,通过进修、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提高学历是适应职业的需要,也是自我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很看重凭,但求知比凭更重要。虽然我已经是本科学历,已经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但是还有一个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接受终身教育的过程。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我从事教育工作十几个年头,在认真研究领会学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时时锻炼自己,让自己尽快地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电脑现已被运用到教学中,电脑的运用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深知自己在这个方面有很大缺陷。因此我为自己制定的一年发展目标为:向具备崇高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的教师发展、努力。

1、继续认真研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

2、我要认真研究阅览理论书籍,为实施新课改实验的深入开展寻找理论基础,取长补短,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树立终身研究的理念。

3、认真研究领会新课标,掌握包保学科的学科特点,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使教师教的最优花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本人的教学作风。

4、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反思、及时记录、小结。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5、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提升个人素质。

6、促进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够独立制作教学课件。

7、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和谐空气。

1、积极投身于学校教师论坛活动中。

全面推进素养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义务。在全面推进素养教育的进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请求。我校的教育论坛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为改动观念,切实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真真正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要自动投身于学校教师论坛活动中。

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就得坚持参加研究,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3、不断研究信息技术,学会动手制作课件。

电脑现已被运用到教学中,电脑的运用推进了社会的发展,效率的提高。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驭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课件使用,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一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论。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时时锻炼自己,让自己尽快地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每学期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是我又一个发展规划。

5、做好课后小结、写好教学反思,努力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人民教师应具备的化素养,使知识不断积累,思想才能与时俱进。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另外,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因而经常写教学反思可以使自己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为了实现人生最美好和幸福的梦想,成为一名幸福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依照“知行合一,有所执,有所舍,有所为”的原则,把握自己的命运和职业发展方向,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国家、民族利益的统一为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及根据《富拉尔基区海格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方案》的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特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一)优势分析:我于20xx年毕业于师范学校,同年通过全国成人自学考试,20xx年获得哈尔滨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学位。为进一步提高业务素养,我于20xx年考入齐齐哈尔大学参加本科阶段的函授学习,20xx年6月毕业。我已在海格小学任职十二年,在教育第一线工作,并担任过班主任的职务。在工作中我一直踏实认真,积累了班级管理和教学经验。我对语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善于运用语言感染学生。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推陈出新,我努力更新教学理念,推动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二)问题分析:工作繁忙时常让我不能充分思考和总结,这是我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在于我所读专业书籍过少,文化底蕴不够,思维不够开阔,缺乏自己的独特思想风格。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够钻研,会产生麻木完成任务的现象。同时我比较懒惰,不太喜欢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故事,也未能培养出良好的读书和写作习惯。

从刚开始步入工作的那一天,我就有幸能从事这份有意义的工作,站在讲台上时,心中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作为农村小学班主任,我需要掌握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思想,获得广大学生、家长、同行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一名专业过硬、思想独到、能力卓越的行业专家。

我的信仰:马克思主义。

我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具体创造能力。

我的座右铭:成为一名心灵富有的人。

我最崇拜的人:那些真正致力于教育的人。

我的人生宣言:时刻保持微笑,积极面对生活。

我的专业共同体:全体教师。

我的合作伙伴:身边的同行。

(二)教师专业成长目标。

1、教育方面。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塑造学生品德的重要责任。我的言行举止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需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避免留下任何遗憾。为此,我要创建一个独特的班主任工作方法。

首先,我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书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更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我积极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汲取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并创新地将他们的经验融入到我的班主任工作中。

最后,我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反思,总结工作中的成功和不足,吸取优点并弥补短处,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方法。

2、教学方面。

自从学校推行“控制自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来,作为语文教研组的组长,我迅速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在国家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组计划实施一个小学语文学科子课题,探索适合我们学校和农村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们要展开教学模式研究,发挥语文团队的优势,探索出适合本校情况的语文教学模式。

其次,在教学实践和研讨中,我要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深入解读课标,认真备课,积极探索新的语文学科教学方法。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最后,我要注意每一次教研活动的成败,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积极参与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思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假设进行研究,探索解决方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身体健康目标。

我要注意自己批改作业的姿势,预防颈椎病。调节心态,保持微笑面对每一天。

1、第一年(20xx年4月至20xx年8月)。

教育方面:

(1)多读优秀班主任的书籍,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工作经验和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抓好班级管理工作。

(2)不断反思班主任的工作不足,勤于动笔,记录教育故事。

在教学方面:

(1)积极参加学校模式研究,认真研读相关语文学科构建模式文章,为构建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模式奠定基础;初步探究教学导学案。

(2)认真总结反思教学模式实践中的问题,反复实践并记录实践过程。

(3)注重学生写作教学,重视日常教学。

第二年(20xx年9月-20xx年2月)除了继续做好第一年的目标,也要实现以下两个方面:

(1)总结一年的工作经验和方法,撰写论文,争取在教育刊物上发表。

(2)逐步完善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构建,形成初步流程。

第三年(20xx年3月-20xx年8月)的目标除了完成第二年未完成的目标,更应做到:

(1)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结合个人平常教育教学实践,继续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

(2)继续研究和完善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有效实践。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第四年(20xx年9月—20xx年2月)需要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及时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个人独特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教学风格。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细化和创新,真正适合学生的发展。

第五年(20xx年3月—20xx年8月)工作需进行总结整理,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形成个人独特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构建,但仍需不断创新。

保证措施:

1、积极参加讲座、交流或研讨会等,向专家与同行学习,认真记录学习体会。

2、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做好语文课题研究工作。

3、通过撰写博客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和故事,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4、广泛涉猎书籍,不断扩充文化素养,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将学习作为自己坚持的习惯。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刻苦努力,注重个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所学所知、所拥有的才华与热情奉献给学生、奉献给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